CN108541240A - 非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非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41240A CN108541240A CN201680075005.8A CN201680075005A CN108541240A CN 108541240 A CN108541240 A CN 108541240A CN 201680075005 A CN201680075005 A CN 201680075005A CN 108541240 A CN108541240 A CN 1085412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tire
- inner cylinder
- pressing member
- moun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2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curing tyres on rim or wheel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02—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 B60B9/04—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in leaf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00—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 B60B23/06—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by screws, bolts, pins, or clips
- B60B23/08—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by screws, bolts, pins, or clips arranged rad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00—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 B60B23/06—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by screws, bolts, pins, or clips
- B60B23/10—Attaching rim to wheel body by screws, bolts, pins, or clips arranged ax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5/00—Rims built-up of several main parts ; Locking means for the rim parts
- B60B25/002—Rims split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5/00—Rims built-up of several main parts ; Locking means for the rim parts
- B60B25/04—Rims with dismountable flange rings, seat rings, or lock rings
- B60B25/14—Locking means for flange rings or seat rings
- B60B25/20—Arrangement of screws, bolts, or shouldered p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2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curing tyres on rim or wheel body
- B60C7/2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curing tyres on rim or wheel body using bo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18—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rad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环状构件,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以及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12)的外筒体;以及连结构件(15),其在所述内筒体(12)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彼此连结为位移自如,其中,在所述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所述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设有按压构件(20),该按压构件(20)沿使所述安装体(11)和所述内筒体(12)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按压所述安装体(11)和所述内筒体(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时不需要向内部填充加压空气的非充气轮胎。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2月21日向日本提交的日本特愿2015-248961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非充气轮胎。
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环状构件,其包括外装于上述安装体的内筒体以及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上述内筒体的外筒体;连结构件,其在上述内筒体与上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彼此连结为位移自如;以及圆筒状的胎面构件,其外装于外筒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6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非充气轮胎在以下方面有改善的余地,即,在使安装体与内筒体嵌合时,使这两个构件彼此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以及在组装后抑制在这两个构件间发生的晃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能使安装体与内筒体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的晃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环状构件,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以及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以及连结构件,其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彼此连结为位移自如,其中,在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沿使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内筒体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按压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内筒体。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能使安装体与内筒体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轮胎侧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A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B-B截面的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与图2对应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图4的C-C截面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与图3和图5对应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轴;环状构件14,其包括外装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以及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连结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12、13彼此连结为能够相对于彼此自如地弹性位移;以及圆筒状的胎面构件16,其外装于外筒体13。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日本工业标准JIS T 9208规定的方向盘式电动轮椅等低速行驶的小型车辆等中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另外,作为非充气轮胎1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3.00-8等。另外,也可以在轿车用途中采用非充气轮胎1。作为该情况下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55/65R13等。
上述的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胎面构件16分别与通用轴线同轴地配置。以下,将该通用轴线称为轴线O,将沿着轴线O的方向称为轮胎宽度方向H(参照图3)。另外,将在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的轮胎侧视情况下(参照图1)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轮胎径向,将绕轴线O绕转的方向称为轮胎周向。另外,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胎面构件16以轮胎宽度方向H的中央部彼此一致的状态配置。
在图1中,安装体11包括供车轴的顶端部安装的安装筒部17、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安装筒部17的外环状部18以及连结安装筒部17与外环状部18的多个肋19。
安装筒部17、外环状部18以及肋19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安装筒部17和外环状部18分别形成为圆筒状,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多个肋19例如沿轮胎周向隔开均等的间隔地配置。
在外环状部18的外周面21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键槽18a,该键槽18a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另外,在图1中,只图示上述键槽18a中的一个,除此以外的键槽省略图示。在外环状部18的外周面21上,键槽18a只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例如车体的外侧)开口,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例如车体的内侧)封闭。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也可以在外环状部18的位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键槽18a彼此之间的部分,沿轮胎宽度方向H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减重孔,该减重孔沿轮胎径向贯通外环状部18。另外,也可以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由上述多个减重孔构成的孔列。同样,也可以在各肋19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H贯通肋19的减重孔。通过形成这样的减重孔,能够确保安装体11的强度,并且实现轻量化。
在外环状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缘,在与键槽18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18d,形成有通孔的板材28嵌入该凹部18d。凹部18d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凹陷。另外,在划分形成凹部18d的壁面中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壁面形成有内螺纹部,该内螺纹部与嵌入凹部18d的板材28的通孔连通。
另外,在板材28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上述通孔。同样,在凹部18d的壁面沿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上述内螺纹部。并且,螺栓29的外螺纹部贯穿于上述通孔而与上述内螺纹部螺纹配合。在图示的例子中,以板材28的通孔和凹部18d的内螺纹部分别各设两个的情况为例,但不限定于两个。
环状构件14中的内筒体12外嵌于安装体11。内筒体12形成为圆筒状。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形成有突条部12a,该突条部12a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突出,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致全长上延伸。在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沿轮胎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突条部12a,突条部12a与形成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键槽18a分别嵌合。
在图1中,在突条部12a与键槽18a嵌合的状态下,使螺栓29经由嵌入凹部18d的板材28的通孔而与内螺纹部螺纹配合,从而将内筒体12安装于安装体11。在该状态下,利用板材28和划分形成键槽18a的壁面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端且朝向一侧的另一端壁面,沿轮胎宽度方向H夹入突条部12a。利用该结构,限制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相对移动。
另外,划分形成键槽18a的壁面中的沿轮胎周向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面和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的底壁面形成为正交。另外,突条部12a的外表面中的自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立起的一对侧壁面和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的顶壁面也同样形成为正交。并且,突条部12a和键槽18a的轮胎周向的大小彼此相等。也就是说,突条部12a以沿轮胎周向的晃动较少的方式嵌合于键槽18a内。利用该结构,限制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沿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
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设有按压构件20,该按压构件20沿使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按压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入将按压构件20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按压构件20例如由比内筒体12硬的材质或具有与内筒体12同等的硬度的材质形成。
如图1所示,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沿轮胎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按压构件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体11的外环状部18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沿轮胎周向隔开均等的间隔地配置有3个以上的按压构件20,具体而言,设有5个按压构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面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将按压构件20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也可以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面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将按压构件20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
此外,也可以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按压构件20。在该情况下,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的按压构件20和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按压构件20的沿着轮胎周向的位置可以彼此一致,也可以彼此不同。另外,在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端部的按压构件20和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端部的按压构件20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彼此不同的情况下,优选是,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端部的按压构件20和设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端部的按压构件20沿轮胎周向隔开均等的间隔地排列。
如图2和图3所示,按压构件20包括按压主体23和安装片24,上述按压主体23配置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上述安装片24与按压主体23连接,并且安装于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中的至少任一者。
如图2所示,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按压主体23形成为四方形,按压主体23的未图示的从轮胎径向观察的形状也形成为四方形。另外,如图3所示,在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沿着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H的剖视)情况下,按压主体23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变得尖锐的三角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按压主体23形成为三棱柱状。
按压主体23包括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上述内侧按压面25按压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上述外侧按压面26按压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并且,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锥形部27,该锥形部27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以使按压主体23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增大的方式(也就是说,以增大按压主体23的沿着轮胎径向的厚度的方式)朝向轮胎径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分别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均形成有锥形部27。详细而言,在内侧按压面25形成有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倾斜的锥形部27。另外,在外侧按压面26形成有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倾斜的锥形部2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内侧按压面25的整个面形成为锥形部27,外侧按压面26的整个面形成为锥形部27。
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只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任一者形成锥形部27。另外,也可以使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至少一部分以上形成为锥形部27。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的至少一部分以上形成为锥形部27的情况下,优选将锥形部27配置在按压主体2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的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安装片24形成为四方形板状。另外,安装片24中的位于轮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部分位于按压主体2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并且与按压主体23连接。安装片24中的位于轮胎径向的内侧的内侧部分与安装体11的外环状部18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的端面抵接。
在安装片24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厚度方向(轮胎宽度方向H)贯通安装片24。在外环状部18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的端面中的与安装片24的通孔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内螺纹部,上述通孔和上述内螺纹部相互连通。
并且,作为将按压构件20固定于安装体11或内筒体12的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设有螺钉构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构件30将按压构件20固定于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中的安装体11。
螺钉构件30包括具有外螺纹部的螺钉杆以及形成为比螺钉杆大径的螺钉头。螺钉杆贯穿于安装片24的通孔并与外环状部18的内螺纹部螺纹配合。螺钉头形成为直径比安装片24的通孔的直径大,与安装片24的朝向外环状部18的相反侧的端面(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的端面)抵接。
如图3所示,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和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槽部31,该槽部31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按压构件20配置于槽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和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这两者分别形成有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部31,按压构件20的按压主体23插入到这些槽部31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槽部31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
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槽部31和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彼此一致,外周面21的槽部31和内周面22的槽部31沿轮胎径向相对配置。另外,沿轮胎径向相对配置的槽部31的对(组)与配置有上述的按压构件20的位置对应地沿轮胎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多个。
槽部3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在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槽部31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一端部)在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面开口。另外,槽部31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部(另一端部)未到达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面地封闭。
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槽部31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部(另一端部)在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另一侧的端面开口,槽部31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部(一端部)未到达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一侧的端面地封闭。此外,槽部31也可以在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的两端面开口。
如图3所示,槽部31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长度形成为与按压构件20的按压主体23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长度相同或在该长度以上(也就是同等以上)的大小。由此,按压构件20中的按压主体23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收纳在槽部31内。
另外,形成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槽部31与按压主体23中的位于轮胎径向的内侧的内侧部分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形状。也就是说,该槽部31形成为能够收纳按压主体2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的凹状。
详细而言,外周面21的槽部31具有底面和一对侧面,上述底面是被按压主体23的内侧按压面25按压的被按压面,上述一对侧面自该底面的轮胎周向的两端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立起。在图3所示的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情况下,与内侧按压面25的整个面形成为锥形部27的结构对应地,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底面形成为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倾斜的锥形。另外,与内侧按压面25形成为平面状的结构对应地,该槽部31的底面形成为平面状。
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一对侧面间的距离(也就是槽宽)形成为与按压主体23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相同或在该宽度以上(也就是同等以上)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图2所示,按压主体23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分嵌合于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一对侧面彼此之间。
另外,形成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槽部31与按压主体23中的位于轮胎径向的外侧的外侧部分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凹陷的形状。也就是说,该槽部31形成为能够收纳按压主体2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的凹状。
详细而言,内周面22的槽部31具有底面和一对侧面,上述底面是被按压主体23的外侧按压面26按压的被按压面,上述一对侧面自该底面的轮胎周向的两端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立起。在图3所示的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情况下,与外侧按压面26的整个面形成为锥形部27的结构对应地,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底面形成为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倾斜的锥形。另外,与外侧按压面26形成为平面状的结构对应地,该槽部31的底面形成为平面状。
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一对侧面间的距离(也就是槽宽)形成为与按压主体23的轮胎周向的宽度相同或在该宽度以上(也就是同等以上)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图2所示,按压主体2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部分嵌合于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一对侧面彼此之间。
如图1所示,环状构件14中的外筒体13形成为直径比内筒体12的直径大的圆筒状,与内筒体12分开地配置在轮胎径向的外侧,并且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包围内筒体12。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也就是宽度大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也就是宽度。但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也可以形成为与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大小同等。
连结构件15将环状构件14中的内筒体12的外周面和外筒体13的内周面连结为能够相对于彼此自如地弹性位移。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连结构件15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板材形成,沿轮胎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连结构件15的数量设为40个。
多个连结构件15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分别配置在以轴线O为基准旋转对称的位置。并且,沿轮胎周向相邻的连结构件15彼此相互非接触。另外,多个连结构件15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H的宽度、与连结构件1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厚度以及上述延伸方向的长度彼此同等。
连结构件15中的连结于外筒体13的一端部(外端部)位于比连结于内筒体12的另一端部(内端部)靠轮胎周向的一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以轴线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连结构件15自连结于外筒体13的一端部随着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图1中的以轴线O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延伸,另一端部与内筒体12连结。
在连结构件15中的位于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弯曲的弯曲部。在图示的例子中,弯曲部以朝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起的方式弯曲。
利用合成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将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多个连结构件15形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环状构件14和多个连结构件15是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的一体物。另外,作为注射模塑成形,可以采用同时成形内筒体12、外筒体13以及多个连结构件15的整体的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将环状构件14中的位于与成形模具的浇口相反的一侧的外筒体13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为嵌入件,对包含内筒体12和多个连结构件15在内的其余部分进行注射模塑成形的嵌入成形。
另外,作为合成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只有一种的树脂材料、含有两种以上的树脂材料的混合物、或含有一种以上的树脂材料和一种以上的弹性体的混合物,此外,也可以含有例如防老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或颜料等添加物。优选是,合成树脂材料为热塑性树脂。
如图1所示,胎面构件16形成为圆筒状,一体地覆盖外筒体13的靠外周面侧的整个区域。胎面构件16例如由天然橡胶或/和将橡胶组成物硫化后得到的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材料等形成。
作为热塑性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工业标准JIS K6418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其他的热塑性弹性体(TPZ)等。
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氨酯树脂、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或聚酰胺树脂等。另外,在耐磨损性的观点上,优选利用硫化橡胶形成胎面构件16。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1,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设有按压构件20,该按压构件20沿使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在轮胎径向上相互分开的方向按压该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因此,限制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沿轮胎径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发生晃动。
通过抑制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的晃动,能够抑制构件的磨损。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与由金属材料等形成的安装体11相比,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内筒体12的硬度低,当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发生晃动时,内筒体12易于磨损,但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明显抑制内筒体12的磨损。
另外,通过抑制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的晃动,能使安装有该非充气轮胎1的车辆良好地维持行驶稳定性。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按压构件20,能够抑制晃动,因此在未设置该按压构件20的状态下,能将形成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间隙确保为较大。也就是说,能将为了在进行非充气轮胎1的组装时供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嵌合而设置的空隙(径向的空隙)确保为较大。因而,能使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容易地嵌合,使组装作业简化。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能使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发生的晃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构件20由于配置于槽部31,因此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在该情况下,在进行非充气轮胎1的组装时,通过相对于形成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槽部31设置按压构件20,能使用于确定按压构件20的配置位置的作业简化。另外,在向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插入按压构件20时,沿槽部31引导按压构件20,因此易于安装按压构件20。
另外,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当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沿轮胎周向设有多个槽部31和按压构件20的情况下,容易沿轮胎周向均等地配置多个按压构件20,从而易于良好地维持非充气轮胎1的旋转平衡。
另外,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当在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和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均设有槽部31的情况下,优选是,使安装体11的槽部31和内筒体12的槽部3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一致,并且沿轮胎径向相对配置上述槽部31彼此。
由此,能够利用插入槽部31的按压构件20限制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沿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从而能使上述构件彼此处于止转状态。也就是说,利用按压构件20,不仅能够限制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沿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而且也能限制这两个构件沿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因而,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被设为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的止转机构的键槽18a和突条部12a的组的数量或者不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构件20包括用于按压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内侧按压面25以及用于按压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外侧按压面26,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锥形部27,该锥形部27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以使按压构件20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增大的方式朝向轮胎径向倾斜。因此,起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在该情况下,在向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插入按压构件20时,形成于按压构件20的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锥形部27沿使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慢慢按压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并且进入到上述构件之间。
也就是说,能够利用锥形部27使按压构件20顺利地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因此能使按压构件20的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另外,由此,容易向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压入按压构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按压构件20固定于安装体11或内筒体12的固定部件,设有螺钉构件30,因此能够获得下述的作用效果。
即,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螺钉构件(固定部件)30将设于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按压构件20固定。因而,上述的由按压构件20获得的作用效果能够长期稳定地奏效。
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按压构件20包括按压主体23和安装片24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在图4~图6中表示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非充气轮胎1的变形例。在这些变形例中,按压构件20具有插入到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的按压主体23,而不具有安装片24。以下,说明变形例。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详细的说明,仅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变形例中,按压构件20的按压主体23形成为圆锥状。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按压主体23形成为圆形。另外,如图5所示,在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情况下,按压主体23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变得尖锐的三角形。另外,按压主体23的未图示的从轮胎径向观察的形状也形成为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变得尖锐的三角形。
在本变形例中,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分别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凸起的曲面状。详细而言,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分别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将由圆锥体形成的按压主体23的外周面沿该圆锥体的中心轴线对开切割而成的形状,内侧按压面25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凸起的曲面状,外侧按压面26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凸起的曲面状。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内侧按压面25的整个面也形成为锥形部27,外侧按压面26的整个面也形成为锥形部27。
另外,在安装体11的外环状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部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厚度方向(轮胎径向)贯通外环状部18。另外,在按压主体23的外周面中的与外环状部18的通孔相对的部分(内侧按压面25的部分)形成有内螺纹部,上述通孔和上述内螺纹部相互连通。
并且,螺钉构件30的螺钉杆贯穿于外环状部18的通孔并与按压主体23的内螺纹部螺纹配合。螺钉构件30的螺钉头形成为直径比外环状部18的通孔的直径大,并与外环状部18的内周面抵接。
形成于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与轴线O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半圆状。与内侧按压面25形成为凸曲面状的结构对应地,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内表面形成为凹曲面状。另外,形成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与轴线O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半圆状。与外侧按压面26形成为凸曲面状的结构对应地,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内表面形成为凹曲面状。
详细而言,外周面21的槽部31和内周面22的槽部31分别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将圆锥孔的内周面沿该圆锥孔的中心轴线对开切割而成的形状,外周面21的槽部31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凹陷的曲面状,内周面22的槽部31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凹陷的曲面状。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安装体11与按压构件20之间的位置以及内筒体12与按压构件20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设有缓冲构件32。在图示的例子中,缓冲构件32形成为圆锥筒状,设在安装体11与按压构件20之间以及内筒体12与按压构件20之间。另外,使用弹性体作为上述缓冲构件32。
采用本变形例,通过设有缓冲构件32,能够防止安装体11与按压构件20之间的磨损、内筒体12与按压构件20之间的磨损。另外,利用缓冲构件32,能使设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的按压构件20的滑移得到抑制,从而能够防止按压构件20脱落。
另外,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按压构件20的按压主体23形成为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例如长方体状等多棱柱状或圆柱状。在图6所示的与轮胎周向垂直的剖视情况下,按压构件20的内侧按压面25沿轮胎宽度方向H(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外侧按压面26也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另外与此对应地,在图6所示的剖视情况下,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槽部31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槽部31也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只在按压构件20的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任一者形成有锥形部27,该锥形部27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向外侧去而以使按压构件20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增大的方式朝向轮胎径向倾斜。在图示的例子中,只在内侧按压面25和外侧按压面26中的外侧按压面26形成有锥形部27,该锥形部27形成在外侧按压面26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的内侧的端部。
利用本变形例的锥形部27,也能使按压构件20顺利地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
此外,也可以完全不在图6所示的按压构件20形成锥形部27。
但在该情况下,优选是,对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的槽部31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部的开口部以及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的槽部31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的端部的开口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实施倒角加工。
利用该结构,也能使按压构件20顺利地插入到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槽部31设为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中的轮胎宽度方向H(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槽部31也可以随着向轮胎宽度方向H去而逐渐朝向轮胎周向扭转,呈螺旋状延伸。在该情况下,插入槽部31的按压构件20的形状也成为螺旋状,按压构件20在沿着轮胎周向的较大的范围内沿使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按压安装体11和内筒体1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按压构件20插入槽部31,但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槽部31地将按压构件20插入到安装体11的外周面21与内筒体12的内周面22之间。
另外,按压构件20的形状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三棱柱状、长方体状等多棱柱状、圆锥状和圆柱状,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例如板状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沿轮胎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按压构件2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按压构件20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但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当在安装体11与内筒体12之间沿轮胎周向以均等的节距设有多个按压构件20时,易于取得非充气轮胎1的旋转平衡,是理想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按压构件20的固定部件,设有螺钉构件30,但也可以利用除此以外的固定部件固定按压构件20。作为该固定部件,例如能够使用从轮胎宽度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按压按压构件20的防脱机构、粘接剂等。
另外,连结构件15的数量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40个,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例如60个等。例如根据轮胎直径等,适当地增减连结构件15的数量。
另外,关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环状构件14和多个连结构件15后得到的一体物,也可以通过熔接沿轮胎宽度方向H连结多个上述一体物。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对于沿轮胎宽度方向H相邻的连结构件15彼此而言,使沿轮胎周向倾斜的方向彼此不同。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以及追记等中说明的各结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另外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采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在安装体的外周面与内筒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沿使安装体和内筒体在轮胎径向上相互分开的方向按压该安装体和内筒体,因此限制安装体和内筒体沿轮胎径向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晃动。
通过抑制安装体与内筒体的晃动,能够抑制构件的磨损。通常,与由金属材料等形成的安装体相比,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内筒体的硬度低,当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晃动时,内筒体易于磨损,但采用本发明,能够明显抑制内筒体的磨损。
另外,通过抑制安装体与内筒体的晃动,能使安装有该非充气轮胎的车辆良好地维持行驶稳定性。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按压构件,能够抑制晃动,因此在未设置该按压构件的状态下,能将形成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的间隙确保为较大。也就是说,能将为了在进行非充气轮胎的组装时供安装体与内筒体嵌合而设置的空隙(径向的空隙)确保为较大。因而,能使安装体与内筒体容易地嵌合,使组装作业简化。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使安装体与内筒体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的晃动。
另外,在所述非充气轮胎中,优选是,在上述安装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内筒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槽部,该槽部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述按压构件配置于上述槽部。
在该情况下,在进行非充气轮胎的组装时,通过相对于形成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的槽部设置按压构件,能使用于确定按压构件的配置位置的作业简化。另外,在向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插入按压构件时,沿槽部引导按压构件,因此易于安装按压构件。
另外,当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设有多个槽部和按压构件的情况下,容易沿轮胎周向均等地配置多个按压构件,从而易于良好地维持非充气轮胎的旋转平衡。
另外,当在安装体的外周面和内筒体的内周面这两者设有槽部的情况下,优选是,使安装体的槽部和内筒体的槽部的轮胎周向的位置一致,并且沿轮胎径向相对配置上述槽部彼此。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插入槽部的按压构件限制安装体与内筒体沿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从而能使上述构件彼此处于止转状态。也就是说,利用按压构件,不仅能够限制安装体与内筒体沿轮胎径向的相对移动,而且也能限制这两个构件沿轮胎周向的相对移动。
另外,在所述非充气轮胎中,优选是,上述按压构件包括:内侧按压面,其按压上述安装体的外周面;以及外侧按压面,其按压上述内筒体的内周面,在上述内侧按压面和上述外侧按压面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锥形部,上述锥形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去而以使上述按压构件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增大的方式朝向轮胎径向倾斜。
在该情况下,在向安装体的外周面与内筒体的内周面之间插入按压构件时,形成于按压构件的内侧按压面和外侧按压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锥形部沿使安装体和内筒体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慢慢按压安装体和内筒体,并且进入到上述构件之间。
也就是说,能够利用锥形部使按压构件顺利地插入到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因此能使按压构件的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另外,由此,容易向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压入按压构件。
另外,在所述非充气轮胎中,优选是,设有用于将上述按压构件固定于上述安装体或上述内筒体的固定部件。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固定部件将设于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的按压构件固定。因而,上述的由按压构件获得的作用效果能够长期稳定地奏效。
另外,在所述非充气轮胎中,优选是,在上述安装体与上述按压构件之间的位置以及上述内筒体与上述按压构件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设有缓冲构件。
在该情况下,通过设有缓冲构件,能够防止安装体与按压构件之间的磨损、内筒体与按压构件之间的磨损。另外,作为缓冲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弹性体。
另外,利用缓冲构件,能使设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的按压构件的滑移得到抑制,从而防止按压构件脱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使安装体与内筒体易于嵌合而提高组装容易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安装体与内筒体之间发生的晃动。
附图标记说明
1、非充气轮胎;11、安装体;12、内筒体;13、外筒体;14、环状构件;15、连结构件;20、按压构件;21、外周面;22、内周面;25、内侧按压面;26、外侧按压面;27、锥形部;30、螺钉构件(固定部件);31、槽部;32、缓冲构件;H、轮胎宽度方向。
Claims (5)
1.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
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
环状构件,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以及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以及
连结构件,其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多个,并且将这两个筒体彼此连结为位移自如,
其中,
在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沿使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内筒体在轮胎径向上分开的方向按压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内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和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槽部,该槽部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按压构件配置于所述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按压构件包括:
内侧按压面,其按压所述安装体的外周面;以及
外侧按压面,其按压所述内筒体的内周面,
在所述内侧按压面和所述外侧按压面中的至少任一者形成有锥形部,所述锥形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去而以使所述按压构件的轮胎径向的大小增大的方式朝向轮胎径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非充气轮胎设有用于将所述按压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体或所述内筒体的固定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中,
在所述安装体与所述按压构件之间的位置以及所述内筒体与所述按压构件之间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位置设有缓冲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48961A JP6605945B2 (ja) | 2015-12-21 | 2015-12-21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248961 | 2015-12-21 | ||
PCT/JP2016/087866 WO2017110769A1 (ja) | 2015-12-21 | 2016-12-20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41240A true CN108541240A (zh) | 2018-09-14 |
Family
ID=5909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5005.8A Pending CN108541240A (zh) | 2015-12-21 | 2016-12-20 | 非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09611A1 (zh) |
EP (1) | EP3395586A4 (zh) |
JP (1) | JP6605945B2 (zh) |
CN (1) | CN108541240A (zh) |
WO (1) | WO201711076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2603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 非充气轮胎的轮辋及包括该轮辋的车轮 |
CN113165421A (zh) * | 2018-11-30 | 2021-07-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201368A1 (en) | 2013-06-15 | 2014-12-18 | Ronald Thompson | Annular ring and non-pneumatic tire |
US10953696B2 (en) | 2015-02-04 | 2021-03-23 | Camso Inc | Non-pneumatic tire and other annular devices |
WO2017106750A1 (en) | 2015-12-16 | 2017-06-22 | Thompson Ronald H | Track system for traction of a vehicle |
US11179969B2 (en) | 2017-06-15 | 2021-11-23 | Camso Inc. | Wheel comprising a non-pneumatic tire |
WO2019195672A1 (en) | 2018-04-06 | 2019-10-10 | Rubbermaid Commercial Products Llc | Bumpers for carts |
US11772423B2 (en) * | 2018-07-27 | 2023-10-03 |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 Reusable rim for non-pneumatic tires |
US20220080771A1 (en) * | 2018-12-31 | 2022-03-17 | Ryan Michael Gaylo | Non-pneumatic wheel with press fit hub |
USD925858S1 (en) * | 2019-04-05 | 2021-07-20 | Rubbermaid Commercial Products Llc | Bumper for carts |
EP3871902B1 (en) * | 2020-02-28 | 2023-07-19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Non-pneumatic tire |
US20220402301A1 (en) * | 2021-06-16 | 2022-12-22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Non-pneumatic tire and rim assembly |
JP2024057474A (ja) * | 2022-10-12 | 2024-04-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90524406A (en) * | 1905-11-25 | 1906-08-30 | Arthur Von Lude | Means for Attaching Solid Rubber Types to Vehicle Wheels |
GB191114087A (en) * | 1911-06-14 | 1912-04-25 | Albion Motor Car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Vehicle Wheels. |
GB126792A (en) * | 1918-05-15 | 1919-05-15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Wheels. |
US1530425A (en) * | 1924-08-27 | 1925-03-17 | Sikora Mike | Locking means for demountable rims |
US1686301A (en) * | 1921-05-28 | 1928-10-02 | James H Wagenhorst | Demountable rim and means for fastening same |
US2860683A (en) * | 1955-01-26 | 1958-11-18 | Cornelius W Smith | Rim structure for demountable solid tires |
US2896687A (en) * | 1954-11-10 | 1959-07-28 | Us Rubber Co |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
DE1993828U (de) * | 1968-07-02 | 1968-09-12 |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 Vollreifen fuer fahrzeuge od. dgl. |
EP0028350A1 (de) * | 1979-11-02 | 1981-05-13 | Bayer Ag | Gummifederreif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JPS59155202U (ja) * | 1983-04-04 | 1984-10-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二輪車用ホイ−ル |
JPS60501253A (ja) * | 1983-05-13 | 1985-08-08 | キヤタピラ− トラツクタ− カンパニイ | タイヤ着脱装置を有する車輪組立体 |
US20020092589A1 (en) * | 2000-12-28 | 2002-07-18 | Fukuyama Rubber Ind. Co., Ltd. | Cushion tire |
EP1312489A2 (de) * | 2001-11-15 | 2003-05-21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rad mit einer Felge und einem Vollgummireifen |
KR100528536B1 (ko) * | 2002-04-18 | 2005-11-15 | 토피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스프링유닛이 부착된 휠 |
JP2007331708A (ja) * | 2006-06-19 | 2007-12-27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3086712A (ja) * | 2011-10-20 | 2013-05-13 | Bridgestone Corp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4736353A (zh) * | 2012-10-19 | 2015-06-24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CN104781089A (zh) * | 2012-11-05 | 2015-07-1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CN104797433A (zh) * | 2012-12-26 | 2015-07-2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51450B2 (ja) * | 2013-06-06 | 2016-02-0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303235B2 (ja) * | 2013-10-22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5
- 2015-12-21 JP JP2015248961A patent/JP66059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2-20 CN CN201680075005.8A patent/CN108541240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20 WO PCT/JP2016/087866 patent/WO20171107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20 EP EP16878658.0A patent/EP339558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12-20 US US16/063,864 patent/US2019000961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90524406A (en) * | 1905-11-25 | 1906-08-30 | Arthur Von Lude | Means for Attaching Solid Rubber Types to Vehicle Wheels |
GB191114087A (en) * | 1911-06-14 | 1912-04-25 | Albion Motor Car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Vehicle Wheels. |
GB126792A (en) * | 1918-05-15 | 1919-05-15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Wheels. |
US1686301A (en) * | 1921-05-28 | 1928-10-02 | James H Wagenhorst | Demountable rim and means for fastening same |
US1530425A (en) * | 1924-08-27 | 1925-03-17 | Sikora Mike | Locking means for demountable rims |
US2896687A (en) * | 1954-11-10 | 1959-07-28 | Us Rubber Co |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
US2860683A (en) * | 1955-01-26 | 1958-11-18 | Cornelius W Smith | Rim structure for demountable solid tires |
DE1993828U (de) * | 1968-07-02 | 1968-09-12 |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 Vollreifen fuer fahrzeuge od. dgl. |
EP0028350A1 (de) * | 1979-11-02 | 1981-05-13 | Bayer Ag | Gummifederreif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JPS59155202U (ja) * | 1983-04-04 | 1984-10-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二輪車用ホイ−ル |
JPS60501253A (ja) * | 1983-05-13 | 1985-08-08 | キヤタピラ− トラツクタ− カンパニイ | タイヤ着脱装置を有する車輪組立体 |
US20020092589A1 (en) * | 2000-12-28 | 2002-07-18 | Fukuyama Rubber Ind. Co., Ltd. | Cushion tire |
EP1312489A2 (de) * | 2001-11-15 | 2003-05-21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rad mit einer Felge und einem Vollgummireifen |
KR100528536B1 (ko) * | 2002-04-18 | 2005-11-15 | 토피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스프링유닛이 부착된 휠 |
JP2007331708A (ja) * | 2006-06-19 | 2007-12-27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3086712A (ja) * | 2011-10-20 | 2013-05-13 | Bridgestone Corp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4736353A (zh) * | 2012-10-19 | 2015-06-24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CN104781089A (zh) * | 2012-11-05 | 2015-07-1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CN104797433A (zh) * | 2012-12-26 | 2015-07-22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2603A (zh) * | 2018-11-08 | 2020-05-15 |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 非充气轮胎的轮辋及包括该轮辋的车轮 |
CN111152603B (zh) * | 2018-11-08 | 2023-05-02 | 锦湖轮胎有限公司 | 非充气轮胎的轮辋及包括该轮辋的车轮 |
CN113165421A (zh) * | 2018-11-30 | 2021-07-2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非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09611A1 (en) | 2019-01-10 |
JP6605945B2 (ja) | 2019-11-13 |
WO2017110769A1 (ja) | 2017-06-29 |
JP2017114172A (ja) | 2017-06-29 |
EP3395586A4 (en) | 2018-12-05 |
EP3395586A1 (en) | 2018-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41240A (zh) | 非充气轮胎 | |
JP6303235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6573504B (zh) | 非充气轮胎 | |
JP6051037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405953B (zh) | 非充气轮胎 | |
WO2016098477A1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3246180B1 (en) | Non-pneumatic wheel | |
JP6746598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3246178B1 (en) | Non-pneumatic tire | |
US20140251518A1 (en) | Non-pneumatic tire | |
WO2014069653A1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708364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20160272006A1 (en) | Non-pneumatic tire | |
JP6632916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106428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20170305195A1 (en) | Non-pneumatic tire | |
WO2015072183A1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20220024252A1 (en) | Non-pneumatic tire | |
JP6591882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JP2022085280A (ja) | タイヤ組立体 | |
JP6522931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6591888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JP6240971B2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6107678A (ja) |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