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481B - 插口 - Google Patents
插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39481B CN108539481B CN201711183117.8A CN201711183117A CN108539481B CN 108539481 B CN108539481 B CN 108539481B CN 201711183117 A CN201711183117 A CN 201711183117A CN 108539481 B CN108539481 B CN 1085394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housing
- springs
- plug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增加接点数量的插口的构造。本发明的插口具有供插头插入至内部的外壳,外壳具有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嵌合的构成,第一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一基部,形成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头插入孔;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一弹簧保持部,与第一基部一体形成,第二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二基部,具有与形成有插头插入孔的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二弹簧保持部,与第二基部一体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电信号的收发的插口。
背景技术
公知有各种用于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电信号的收发的插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插口被制成最终的产品时,在进行外部装饰的工序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成形时的树脂泄漏,理想的是:在外壳的外周面尽量减小通往外壳内部的间隙。
图1是表示一般的插口(插口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对插口1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1以及图2,对一般的插口1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插口1具有圆筒状的外壳2。在外壳2,在一端侧形成有供插头插入的圆形插头插入孔3,在其内部形成有供该插头插入的内部空间。如图2所示,外壳2由沿圆筒形的轴在垂直方向中心附近进行分割的第一外壳2a以及第二外壳2b构成。第一外壳2a以及第二外壳2b的各自的开放端侧的端面为半圆状。
插口1具有作为与插头的接点的多个弹簧。在图2中,作为弹簧的一例,对四个弹簧4a~4d进行了图示。这些弹簧主要从中心方向(例如,第二外壳2b的内表面侧(嵌合面)的上方),(一部分弹簧从外壳2的外周面方向)嵌入第二外壳2b的规定部位来进行装配。装配后,使第一外壳2a以及第二外壳2b嵌合,由此,以从外壳2的外周面穿过内部空间的余隙变少的方式构成。此外,为了维持外壳2的圆筒形,从插头插入孔2这一侧盖上环状的固定构件5(例如,金属套)来对第一外壳2a以及第二外壳2b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28786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一般的插口1的构造中,对于多个弹簧,在从第一、第二外壳2a、2b的嵌合面这一侧或外壳2的侧面这一侧将弹簧嵌入的情况下,从构造上讲,各弹簧配置于垂直以及水平位置。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弹簧4a、4b配置于水平位置且弹簧4c、4d配置于垂直位置的状态下,各弹簧分别嵌入第一、第二外壳2a、2b。但是,在这种弹簧的配置中,从配置空间的关系上讲,难以增加弹簧的数量,难以根据插头的多极化来增加插口的接点。
此外,在将弹簧以垂直的状态嵌入的情况下是将弹簧嵌入第一、第二外壳2a、2b的半圆部分的空间的深度。因此,弹簧插入得较浅固定容易变得不稳定。此外,在将弹簧水平嵌入的情况下,也存在难以在第一、第二外壳2a、2b的内表面形成供该弹簧嵌入的形状的问题。
而且,如上所述,在将外壳2分割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对分割的第一、第二外壳2a、2b进行固定来维持筒型形状的固定构件5,也存在插口1的制造时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的并且有用的插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例如是具有供插头插入至内部的外壳的插口,其中,
外壳具有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嵌合的构成,
第一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一基部,形成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头插入孔;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一弹簧保持部,与第一基部一体形成,
第二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二基部,具有与形成有插头插入孔的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二弹簧保持部,与第二基部一体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可增加接点的数量的插口而不会使插口的径大型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内容不受本说明书中所举例示出的效果的限定和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般的插口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一般的插口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插入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的插头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的接点(触点)的配置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与插头的接触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7A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7B是用于对向该第一外壳装配弹簧进行说明的图。
图8A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8B是用于对向该第二外壳装配弹簧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向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外壳装配弹簧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表示向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外壳装配弹簧后的状态的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外壳嵌合前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第一、第二外壳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在规定部位切割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的情况下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的透视图。
图14是用于对变形例进行说明的透视图。
图15是用于对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插口
11 外壳
11a 第一外壳
11b 第二外壳
12 插头插入孔
13 端面
15 基部
16 弹簧保持部
22 基部
23 弹簧保持部
30 保持构件
S1 第一片状弹簧
S2 第二片状弹簧
S3 第一环形弹簧
S4 第二环形弹簧
S5 套筒弹簧
P 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等进行说明。按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一实施方式>
<2、变形例>
不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等对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构成进行举例示出,本发明不限定于所举例示出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不会将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构件特别指定为实施方式的构件。特别是,对于实施方式所述的构成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的配置、上下左右等方向的记载等,除非是特别限定的意思的记载,否则不会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主旨,只不过仅是说明例而已。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有时是为了明确说明而进行了夸张,此外,为了防止图示繁杂,有时也仅对附图标记的一部分进行图示。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相同名称、附图标记,对相同或相同性质的构件进行了表示,适当省略了重复的说明。而且,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也可以采用以相同构件来构成多个要素并以一个构件兼用为多个要素的方案,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多个构件来分担实现一个构件的功能。
<1、一实施方式>
“插口的外观例”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口(插口10)的外观例的图。插口10由绝缘性的塑料、树脂等形成,具有圆筒状的外壳11。在外壳11的内部形成有供插头插入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的规定位置配置有作为与插头的接点的弹簧的触点。在外壳11的一端侧设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头插入孔12,在另一端侧设有端面13。各弹簧的端部露出至端面13这一侧。外壳11由第一外壳11a以及第二外壳11b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外壳11a、11b的详细将在后文加以记述。
“插头以及接点弹簧”
作为插入至插口10的插头,例如,可以举出如图4所示那样的的四极插头。对四极插头P进行概略说明。四极插头P包含把手部(捏手)和插头主体,插头主体由从顶端依次形成的片状电极P1、绝缘套环C1、第一环状电极P2、第二绝缘套环C2、第二环状电极P3、第三绝缘套环C3以及套筒电极P4构成。
如图5所概略表示的那样,插口10与所插入的四极插头P对应地具有第一片状弹簧S1、第二片状弹簧S2、第一环形弹簧S3、第二环形弹簧S4以及套筒弹簧S5。各弹簧为薄板状的金属构件,在各弹簧设有作为与插头的对应的电极相接的接点的触点。对应于触点与插头的电极相接的位置,适当地设定各弹簧的长尺寸方向的长度。
在第一片状弹簧S1设有触点S1a。在第二片状弹簧S2设有触点S2a。在第一环形弹簧S3设有触点S3a。在第二环形弹簧S4设有触点S4a。在套筒弹簧S5设有触点S5a。
图6是表示四极插头P与各弹簧的触点的接触状态的图。当四极插头P插入插口10时,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触点S1a、S2a与片状电极P1接触(两点接触)。第一环形弹簧S3的触点S3a与第一环状电极P2接触。第二环形弹簧S4的触点S4a与第二环状电极P3接触。套筒弹簧S5的触点S5a与套筒电极P4接触。而且,根据四极插头P向插口10的插入来检测第一片状弹簧S1以及第二片状弹簧S2从接触状态向分离状态的变化,由此,能将第一片状弹簧S1以及第二片状弹簧S2作为检测用开关来使用。
“插口的构成例”
接着,对插口10的构成例进行详细说明。图7A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11a。第一外壳11a在主视图视角(将第一外壳11a稳定地载置于平坦处并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具有L字形的形状。第一外壳11a具有在一端侧形成有插头插入孔12的圆筒状的基部15(第一基部)。基部15的另一端侧为圆形端面,从该端面的底部侧沿第一外壳11a的轴向设有半圆筒状的弹簧保持部16(第一弹簧保持部)。此外,设有从基部15的另一端侧的端面的上部侧沿第一外壳11a的轴向延伸的板状的嵌合部17。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保持部16与嵌合部17对置配置。在基部15的另一端侧的端面,在弹簧保持部16与嵌合部17之间设有两个作为开口的弹簧顶端接受部18b、18c。此外,在嵌合部17的端部设有作为槽部的弹簧顶端接受部18a。基部15、弹簧保持部16以及嵌合部17例如一体(连续)形成,由此,构成第一外壳11a。
弹簧保持部16的长尺寸方向的端面(一对端面)作为导轨部19a、19b来发挥功能。导轨部19a、19b在水平方向(插口10的短尺寸方向)设有台阶。此外,在弹簧保持部16设有穿过弹簧保持部16的短尺寸方向的端面的两个弹簧装配部20a、20b。弹簧装配部20a、20b沿弹簧保持部16的圆弧设置,具有与所嵌入的弹簧对应的形状。如图7B所示,例如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分别相对于弹簧装配部20a、20b嵌入,由此,第一片状弹簧S1以及第二片状弹簧S2大概沿圆周配置。
图8A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11b。第二外壳11b在主视图视角下具有L字形的形状。第二外壳11b具有圆筒状的基部22(第二基部),该基部22具有端面13。基部22的另一端侧为圆形端面,从该端面的上部侧沿第二外壳11b的轴向设有半圆筒状的弹簧保持部23(第二弹簧保持部)。基部22以及弹簧保持部23例如一体形成,由此,构成第二外壳11b。
在弹簧保持部23的周面中央附近设有矩形缺口25。弹簧保持部23的长尺寸方向的端面(一对端面)作为导轨部26a、26b来发挥功能。在导轨部26a、26b,以与导轨部19a、19b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在水平方向(插口10的短尺寸方向)设有台阶。
在第二外壳11b设有从弹簧保持部23的短尺寸方向的端面穿过基部22的三个弹簧装配部27a、27b、27c。弹簧装配部27a、27b、27c沿弹簧保持部23的圆弧设置。如图8B所示,例如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分别相对于弹簧装配部27a、27b、27c嵌入。在嵌入后的状态下,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插入方向顶端在基部22的周面露出。此外,在基部22设有穿过两端面的作为孔部的弹簧顶端接受部28a、28b。
如图9所示,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相对于第一外壳11a的弹簧装配部20a、20b从嵌合面方向嵌入。嵌合面是指第一外壳11a和第二外壳11b所嵌合的面这一侧。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相对于第二外壳11b的弹簧装配部27a、27b、27c从嵌合面方向嵌入。
图10表示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嵌入至第一外壳11a且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嵌入至第二外壳11b的状态。在嵌入后的状态下,各弹簧的触点配置于对应的外壳的内侧规定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各弹簧的长尺寸方向的侧面设置突起等来将弹簧的形状设为箭头状,由此,各弹簧相对于对应的外壳呈压入状态,并且,能防止弹簧脱落。
在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嵌入至第一外壳11a的状态下,如通过附图标记AA所表示的部位那样,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顶端(一方的端部)露出至第一外壳11a的外部。在第一外壳11a与第二外壳11b嵌合时,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露出部位分别插入至弹簧顶端接受部28a、28b。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露出部位的长尺寸方向的侧面也设有突起等来设为箭头状,由此,能防止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顶端从第二外壳11b脱落。
在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嵌入后的状态下,如通过附图标记BB所表示的部位那样,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顶端露出至第二外壳11b的外部。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露出部位分别插入至作为另一外壳的第一外壳11a的弹簧顶端接受部18a、18b、18c。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露出部位的长尺寸方向的侧面也设有突起等来设为箭头状,由此,能防止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顶端从第一外壳11a脱落。
如图11A所示,在结束向各外壳装配弹簧后,第一、第二外壳11a、11b以与L字形的形状吻合的方式滑动的同时进行嵌合。由此,第一、第二片状弹簧S1、S2的顶端插入至弹簧顶端接受部28a、28b,并且,第一、第二环形弹簧S3、S4以及套筒弹簧S5的顶端分别插入至弹簧顶端接受部18a、18b、18c。然后,如图11B所示,形成具有圆筒形的外壳11的插口10。
图12是表示以图11B的切割线XX-XX来切割插口10时的剖面的图。在第一、第二外壳11a、11b嵌合时,分别使第一外壳11a的导轨部19a、19b与第二外壳11b的导轨部26a、26b抵接并使第一、第二外壳11a、11b的至少一方滑动。由此,能对第一、第二外壳11a、11b进行正确定位,并且,能容易地使第一、第二外壳11a、11b嵌合。
图13是插口10的透视图。如图13所示,五个弹簧(S1~S5)以沿圆筒状的外壳11的周面的方式配置于圆周上。需要说明的是,插入并被保持在弹簧保持部或弹簧顶端接受部的五个弹簧(S1~S5)的端部露出至插口10的端面13这一侧。在插口10被应用于转换器时,引线通过焊接连接于该弹簧的露出部位。
[效果]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得到以下所举例示出的效果。
·将外壳11分割为大致L字形,由此,能分别相对于所分割的第一、第二外壳11a、11b并沿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将各弹簧插入并嵌入。
·能沿外壳11的长尺寸方向将各弹簧的大致整体嵌入,因此,弹簧能插入得较深来使弹簧的固定稳定。
·能与水平、垂直面等的配置无关地沿外壳11的外形(圆周上)配置各弹簧,因此,能采用易于增加弹簧的数量(接点数)的构造而不会增大插口10的径。
·能利用L字形的第一、第二外壳11a、11b的相互嵌合来实现将各弹簧的顶端压入对应的外壳的构造,因此,能省去用于对各弹簧、第一、第二外壳11a、11b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能降低插口10的制造成本。
<2、变形例>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各弹簧配置于圆周上,因此能在外壳11的内部的里侧(端面13这一侧)形成空间。也可以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该产生的空间配置保持构件30。保持构件30设为:包含例如“コ”字形的弹簧等弹性体,能通过弹力来夹持插入至外壳11的内部的插头。能通过设置这种保持构件30来提高对插入至外壳内部的插头的保持力,能在外壳11的内部稳定地保持插头。
本发明对具有方形形状的外壳的插口也能适用。此外,在上述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插入至插口10的插头不限于四极插头,既可以是三极插头,也可以是五极以上的插头。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所举出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等终究只不过是例子,也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与其不同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等,也可以用公知的进行置换。此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以及数值等可以在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
Claims (7)
1.一种插口,具有供插头插入至内部的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嵌合的构成,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一基部,形成有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头插入孔;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一弹簧保持部,与所述第一基部一体形成,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圆筒状的第二基部,具有与形成有所述插头插入孔的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以及半圆筒状的第二弹簧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其中,
具有沿所述第一弹簧保持部的周面装配的多个弹簧以及沿所述第二弹簧保持部的周面装配的多个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口,其中,
在所述多个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一弹簧保持部的状态下,这些弹簧的一方的端部露出至所述第一弹簧保持部的外部,在所述多个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二弹簧保持部的状态下,这些弹簧的一方的端部露出至所述第二弹簧保持部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口,其中,
所述露出的弹簧的端部插入至另一外壳的规定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口,其中,
所述弹簧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在长尺寸方向的侧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口,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在主视图视角下具有L字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口,其中,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在比中央还靠近所述端面侧的位置,设有配置成能夹持插头的保持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40493A JP6555286B2 (ja) | 2017-03-03 | 2017-03-03 | ジャック |
JP2017-040493 | 2017-03-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9481A CN108539481A (zh) | 2018-09-14 |
CN108539481B true CN108539481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63488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8311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39481B (zh) | 2017-03-03 | 2017-11-23 | 插口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55286B2 (zh) |
CN (1) | CN1085394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55288B2 (ja) * | 2017-03-07 | 2019-08-07 | Smk株式会社 | ジャッ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4547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Fujitsu Denso Ltd | ケーブル接続装置 |
CN204243366U (zh) * | 2014-12-18 | 2015-04-01 | 浙江正广电子有限公司 | 耳机插口 |
CN105281097A (zh) * | 2014-06-27 | 2016-01-27 | Smk株式会社 | 插座 |
CN105914517A (zh) * | 2016-05-20 | 2016-08-31 | 东莞市天资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开关功能的微型音频连接器母座及其制作组装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5828Y2 (zh) * | 1988-03-29 | 1992-06-22 | ||
CN201207526Y (zh) * | 2008-04-30 | 2009-03-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6337491B2 (ja) * | 2014-02-12 | 2018-06-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
2017
- 2017-03-03 JP JP2017040493A patent/JP655528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23 CN CN201711183117.8A patent/CN1085394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54547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Fujitsu Denso Ltd | ケーブル接続装置 |
CN105281097A (zh) * | 2014-06-27 | 2016-01-27 | Smk株式会社 | 插座 |
CN204243366U (zh) * | 2014-12-18 | 2015-04-01 | 浙江正广电子有限公司 | 耳机插口 |
CN105914517A (zh) * | 2016-05-20 | 2016-08-31 | 东莞市天资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开关功能的微型音频连接器母座及其制作组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47661A (ja) | 2018-09-20 |
JP6555286B2 (ja) | 2019-08-07 |
CN108539481A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73568B2 (en) | Plug connector | |
CN104335426B (zh) | 插座端子 | |
CN110620307B (zh) | 连接器装置 | |
US9490567B2 (en) | Connector | |
JP2017079122A (ja) |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 |
CN10780902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138084A (zh) |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078790A (zh) | 阴连接器 | |
TWI688175B (zh) | 同軸電纜連接器及連接器系統 | |
CN101183756B (zh) | 具有电线对准功能且尺寸可减小的电连接器 | |
CN108539481B (zh) | 插口 | |
CN109792118B (zh) | 连接器 | |
EP2965387A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1937253B (zh) | 连接器 | |
JP6616671B2 (ja) |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 |
JP731850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108574187B (zh) | 插口 | |
CN104350646B (zh) | 连接器 | |
JPH0229659Y2 (zh) | ||
CN216015916U (zh) | 同轴连接器 | |
US20250118907A1 (en) | Contact element and contact insert | |
JP6499869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構造 | |
JP2019036466A (ja) | コネクタ | |
US10971862B2 (en) | Cable connector having crimp structure | |
JP2016024894A (ja) | 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