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6362A - 湿式离合器机构,其润滑得到改善 - Google Patents
湿式离合器机构,其润滑得到改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06362A CN108506362A CN201810163677.5A CN201810163677A CN108506362A CN 108506362 A CN108506362 A CN 108506362A CN 201810163677 A CN201810163677 A CN 201810163677A CN 108506362 A CN108506362 A CN 1085063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balance cylinder
- clutch mechanism
- diameter
- redu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3—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in view of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离合器机构(10),其致动系统(300)包括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控制室(750A,750B),活塞(105),其在控制室(750A,750B)中是轴向可移动的以接合或分离相应离合器100,相对于活塞(105)位于控制室(750A,750B)对面的平衡室(700),以及弹性返回装置(800),其容纳在平衡室中并布置成施加与活塞(105)相反的轴向力。根据本发明,致动系统(300)之一的平衡室(700)容纳直径缩减器(900),其圆柱形支承表面(930)允许平衡室的外直径被界定,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径向尺寸使得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内直径等于离合器(300)的致动系统(300)之一的控制室(750A,750B)的外直径加减2%。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样的双离合器机构(10)的传动系统(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用于汽车领域的湿式离合器机构,其润滑被优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传动系统,其集成这样的离合器机构,还有允许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的液压流体的控制得到改进的弹性返回装置,并且其中弹性返回装置被设计成安装为以便产生与允许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接合或分离的构件相反的力。
背景技术
离合器机构是已知的,所述离合器机构包括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离合器和力发生器,该力发生器布置成以便借助称为活塞的可动部件接合或分离离合器,从而允许在力发生器的区域中产生的力向所述离合器传递。
以已知的方式,致动系统可由液压力发生器形成,该液压力发生器包括(i)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控制室,(ii)活塞,该活塞可在控制室中是轴向可移动的并径向延伸到控制室外部以便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器,(iii)平衡室,该平衡室相对于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控制室的对面,所述平衡室包括弹性返回装置,该弹性返回装置允许所谓的恢复力的力与所述活塞相反地产生。
控制室供应有加压液压流体,以便允许活塞在对应于离合器的接合构造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离合器的分离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为了实现这一点,通过所谓的高压流体管将加压液压流体导向控制室。
相比之下,平衡室被供应有所谓的润滑液压流体,允许离合器机构的其他部件以及平衡室被润滑。为了实现这一点,润滑液压流体特别是通过所谓的低压流体管朝向平衡室传导。
以已知的方式,离合器机构的润滑所需的润滑液压流体的压力低于所述力的产生所需的加压液压流体的压力,从而允许离合器构造为以上所引用的一种或另一种构造。
为了确保致动系统的正确功能,有必要控制存在于平衡室中的润滑液压流体的液位,以便如果可能的话在所述平衡室中保存恒定体积的所述润滑液压流体。
文件FR 3024511A1是已知的,所述文献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其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室径向向外由活塞的轴向延伸的支承表面形成,并且平衡室径向向外由平衡室盖的轴向延伸的支承表面界定。活塞在平衡室中的轴向嵌套意味着平衡室的外直径大于控制室的外直径。结果,通过双离合器机构的旋转的作用,存在于平衡室中的润滑液压流体受到离心力,该离心力大于影响存在于控制室中的加压液压流体的离心力。
一方面影响润滑液压流体另一方面影响加压液压流体的压力差引起润滑液压流体在平衡室盖的区域中的泄漏,以便补偿在致动系统的两个室之间的压差。
与该构造相关的缺点与润滑液压流体的泄漏有关,该润滑液压流体通过形成在平衡室盖中的泄露点而溢出,不允许FR 3024511A1中公开的双离合器机构被正确地润滑:润滑液压液体经由容纳在内部离合器的输入盘载体与外部离合器的活塞之间的容积,而不是经由更具体地形成于该端部并垂直于双离合器机构的两个离合器定位的管,朝向该外部离合器入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至少基本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通过提出一种新颖的离合器机构以补救这些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导致其他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出一种新颖的弹性返回装置,当所述弹性返回装置安装在所述离合器上时,允许平衡室中的压力平衡相对于离合器机构的控制室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设计成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湿式离合器机构来实现,该离合器机构包括:
-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离合器;
-致动系统,该致动系统布置成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器,所述致动系统包括:
○控制室,该控制室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
○轴向可移动的活塞,该轴向移动的活塞借助于控制室控制,平衡室与其相关,所述活塞包括:
■径向延伸支承表面,其在控制室和平衡室之间径向延伸;
○界定控制室的外直径的轴向延伸支承面,
○弹性回位装置,其容纳在平衡室中并且在活塞和平衡室的侧面之间延伸;
○直径缩减器,其容纳在平衡室中和其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界定平衡室的外直径。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中,由直径缩减器形成的平衡室的外直径和控制室的外直径之间的比率大于98%且小于102%。
直径缩减器因此采取圆柱形和环形构件的形式,该圆柱形和环形构件被构造成容纳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中,并且允许平衡室的内部体积朝向外部被径向界定。换句话说,直径缩减器布置成以便重新调节平衡室的外直径,以使得其除了制造和/或安装公差之外基本上相等于活塞的轴向延伸支承表面的内表面的直径,其将控制室径向地界定到外部。优选地,“基本上相等”被理解为外直径增减2%内的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该有利的构造允许平衡室的外直径和离合器机构的压力彼此对应。结果,离心力对容纳在所述室中并且与离合器机构在其操作期间的旋转相关联的流体的影响是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因此平衡室的压力平衡相对于控制室中的液压压力得到更好的控制。从现在开始,不再需要在平衡室内产生液压流体泄漏。
在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权利要求书中,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并且为了便于其理解,使用以下术语:
-根据相对于由传动系统的主旋转轴线O确定的轴向取向的方向的“前”或“后”,“后”表示位于变速器侧的图中右侧的部分和“前”表示发动机侧的图的左侧部分;和
-相对于轴线O的“内部/内”或“外部/外”并且沿着与所述轴向取向成直角的径向取向,“内部”表示相对于轴线O在近侧的部分,并且“外部“表示相对于轴线O在远侧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能够被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平衡室相对于活塞位于控制室的对面;
-直径缩减器插入平衡室的内部容积中;
-直径缩减器的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形成平衡室的至少一个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衬。因此,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至少部分地,优选地没有径向间隙地覆盖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这种有利的构造特别地使得可以在平衡室内产生直径缩减器的定中心;
-直径缩减器的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的直径等于平衡室的外直径。“平衡室的外直径”被理解为所述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表面的直径。因此消除了压力室和平衡室中流体离心的不同效果;
-直径缩减器包括用于相对于平衡室定中心的器件,位于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上,以便确保所述直径缩减器与平衡室的定中心。用于定中心的器件因此允许直径缩减器以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表面为中心,同时一方面保证直径缩减器的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内表面不变形并且另一方面保证圆柱形支承表面的所述内表面的预定径向位置未被改变;
-用于直径缩减器的定中心的器件是可变形的。该有利的构造使得可以使直径缩减器的外直径对应于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直径;
-用于定中心的器件的外表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平衡室的外直径,以便当直径缩减器安装在平衡室中时允许例如所述用于定中心的器件的轻微径向变形。“平衡室的外直径”被理解为所述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表面的直径;
-用于定中心的器件采取多个轴向延伸支承表面的形式,从所述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朝向外部径向地突出;
-形成用于定中心的器件的轴向延伸支承表面以围绕旋转轴线的一定角度规则地分布,以便允许均匀支承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表面;
-用于定中心的器件布置成以便能够径向变形,以使直径缩减器的外直径对应于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直径;
-直径缩减器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通过模制获得。特别地,直径缩减器可以实施离合器机构的弹性回位装置的包覆成型,特别是在其内端部的区域中,以便形成能够容易地插入到平衡室中的独立模块,限制离合器机构上的组装操作;
-直径缩减器包括形成凸缘的径向延伸环形支承表面,所述凸缘支靠平衡室的径向延伸壁延伸,以便在安装时改善平衡腔中直径缩减器的径向支撑;
-通过弹性回位装置将直径缩减器的凸缘压靠在平衡室的径向延伸壁上,以便防止直径缩减器在离合器机构旋转时移动;
-直径缩减器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该第一器件布置成以便允许直径缩减器在弹性返回装置上的组装。有利的是,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是铆接或夹紧或粘接或焊接或包覆成型的类型的;
-直径缩减器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该第二器件布置成以便允许将直径缩减器组装在平衡室的径向延伸壁上。有利地,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是铆接型的;
-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与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是共同的。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固定装置是相同的并且由相同的器件形成;
-凸缘支靠在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盘载体,输入盘载体界定平衡室;
-凸缘支靠在平衡室的外盖;
-弹性回位装置在活塞的径向延伸支承表面和平衡室的侧面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弹性返回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部分,该第一环形部分构造成支靠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支承面;
○构造成支靠活塞的第二环形部分;
○在第一环形部分和第二环形部分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
-在特定实施例中,多个弹性元件是包括螺旋弹簧的类型的;
-在特定实施例中,弹性回位装置支靠的支承面由位于活塞对面的离合器机构的输入盘载体的面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是多盘型的;
-根据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是双离合器类型的并且包括由第一致动系统控制的第一离合器和由第二致动系统控制的第二离合器。根据第一变型,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被构造成处于径向构造,第二离合器径向地位于第一离合器内部。根据第二变型,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被构造成处于轴向构造,第二离合器被轴向地定位到第一离合器的后部。在上面公开的一个或其他变型中,第一致动系统的平衡室的外直径由第一直径缩减器的圆柱形支承面界定,并且第二致动系统的平衡室的外直径由第二直径缩减器的圆柱形支承面界定,每个平衡室的外直径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或其任何一种改进,并且其中离合器:
-通过输入盘载体旋转联接到变速器的输出轴;和
-旋转联接到输入接片,所述输入接片旋转地联接到由发动机的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驱动的输入轴。
根据一个优选的变型,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并根据其优选实施例的双离合器机构,并且其中:
-第一离合器借助于第一输入盘载体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
-第二离合器借助于第二输入盘载体旋转地联接到变速器的第二输出轴,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交替地旋转联接到输入接片,所述输入接片旋转联接到由至少一个曲轴驱动旋转的输入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提出了一种弹性返回装置,所述弹性返回装置被设计成容纳在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的致动系统的平衡室中,以便产生与由所述致动系统设定运动的活塞相反的力,所述弹性返回装置包括:
-设计成支靠离合器机构的支承面的第一环形部分;
-设计成支靠活塞的第二环形部分;
-在第一环形部分和第二环形部分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
-直径缩减器,该直径缩减器相对于所述多个弹性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环形部分的相对面,所述直径缩减器包括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其径向地延伸到所述第一环形部分和所述第二环形部分的外部,所述圆柱形支承表面布置成以便当弹性返回装置安装在离合器机构上时能够形成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的内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弹性返回装置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能够被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多个弹性元件是多种螺旋弹簧的类型的;
-直径缩减器包括径向延伸支承表面,其形成沿第一环形部分延伸的凸缘;
-直径缩减器包括用于定中心的可变形器件,其位于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上,以便当弹性返回装置安装在所述离合器上时能够产生所述直径缩减器与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的定中心;
-用于定中心的可变形器件的外表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表面的直径;
-用于定中心的可变形器件采取多个轴向延伸支承表面的形式,其从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朝向外部径向地突出;
-形成用于定中心的可变形器件的轴向延伸支承表面围绕弹性返回装置的对称轴线以一定角度规则地分布,以便允许均匀的支承并保证有效的定中心;
-用于定中心的可变形器件被布置成能够径向变形,以便当弹性返回装置安装在所述离合器机构上时,使直径缩减器的外直径与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的上部径向部分的直径相对应;
-直径缩减器由塑料材料制成。
-直径缩减器包覆模制在第一环形部分上。
提供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根据其所有可能的组合并入了这里阐述的不同可能的特征。
附图说明
一方面,从以下描述,另一方面从参考附图以指示性和非限制性方式提供的若干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用于离合器机构上的直径缩减器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直径缩减器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离合器机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所示的离合器机构的轴向截面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离合器机构的致动系统的详细视图;
-图6A和6B示出了图1所示的直径缩减器在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中的插入的截面和详细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弹性返回装置的透视图。
自然地,根据各种组合,本发明的特征、变型和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只要它们彼此不不相容或排他。具体而言,如果这种特征的选择足以赋予技术优势或者相对于现有技术区分本发明,则可以想到本发明的变型,其仅包括下文中与所公开的其他特征分开公开的特征的选择。
具体而言,如果在技术层面上没有任何东西反对这种组合,则可以将所有公开的变型和所有实施例组合在一起。
在附图中,若干附图所共有的元件保留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2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用于离合器机构10的直径缩减器900,并且其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图3至图5进行描述。
直径缩减器900具有围绕纵向轴线O的圆柱形和环形的整体形状。它包括径向细长的环形支承表面910(即垂直于纵向轴线O),以及位于环形支承表面910的外直径向端部处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
在垂直于纵向轴线O的方向上,环形支承表面910径向朝向内部由具有纵向轴线O的圆形内部轮廓911界定;以及其径向朝向外部由与内部圆形轮廓911同轴的圆形外部轮廓912界定。
平行于纵向轴线O,环形支承表面910由第一环形面913和第二环形面914界定,所述第一环形面913和第二环形面914径向延伸且彼此平行。
环形支承表面910的轴向厚度,即沿着第一环形面913与第二环形面914之间的纵向轴线O的距离是小的,通常在几毫米的量级。
相反,圆形内部轮廓911的直径基本上小于圆形外部轮廓912的直径,使得所述圆形内部轮廓911与所述圆形外部轮廓912之间的径向距离明显小于环形支承表面910的轴向厚度。例如,环形支承表面910的轴向厚度比所述圆形内轮廓911与所述圆形外轮廓912之间的径向距离小大约10倍。
直径缩减器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位于环形支承表面910的径向上端处,并且其相对于所述环形支承表面910在单侧轴向延伸,使得环形支承表面910形成凸缘。更具体地说,圆柱形支承表面930一方面在位于环形支承表面910的第一环形面913的延长部中的第一环形面934和另一方面轴向位于超过环形支承表面910的第二面914的第二环形面935之间轴向地延伸。
径向地,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由圆柱形内表面932和圆柱形外表面931界定,圆柱形内表面931的直径大于圆柱形内表面932的直径。
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径向厚度,即垂直于圆柱形内表面932和圆柱形外表面931之间的纵向轴线O的距离是小的,通常在几毫米的量级。
因此,直径缩减器900的环形支承表面910和圆柱支承表面930共同形成圆柱形套筒,环形支承表面910的第一环形面913形成用于所述套筒的凸缘。
有利的是,如图1所示,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包括多个肋920,当直径缩减器900安装在离合器机构的平衡室中时,多个肋920形成用于定中心的器件920。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由多个围绕纵向轴线O成一定角度规则分布的肋覆盖。
每个肋920在圆柱形支承表面的第一环形面934和第二环形面935之间轴向延伸。径向地,每个肋920从圆柱形支承表面的外表面931突出,使得肋920的外直径向端部921的直径大于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的直径。有利地,所有肋920的外部径向端部921具有相同的直径。
在垂直于纵向轴线O的平面中,每个肋920由第一侧向面922和第二侧面923界定。第一侧面922和第二侧面923之间的距离有利地小于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和肋920的外直径向端部921。该有利的构造特别可以使得当径向力施加在所述肋的外直径向端部921上时使肋920是可变形的。
进一步有利地,直径缩减器900由塑料材料,并且例如根据模制工艺,制成。塑料有利地被选择为可变形的,即具有使其适合机动车辆使用的弹性变形范围,为此设计直径缩减器900。
在图1所示的直径缩减器900上,以下尺寸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基本上彼此相等,特别是为了允许通过模制和注塑塑料材料来制造所模制的缩减器900:
-第一环形面913和第二面914之间的环形支承表面910的轴向厚度;和/或
-内圆柱面932和外圆柱面931之间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径向厚度;和/或
-每个肋920的第一侧面922和第二侧面923之间的距离。
最后,直径缩减器900有利地包括用于固定的器件940,其被构造成允许其整体地固定到离合器机构的一部分,例如弹性返回装置。用于固定的器件940有利地是如图1所示的铆接或粘接或焊接或包覆成型或夹持型的。
用于固定的器件940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从环形支承表面910的第二面914沿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第二环形面935的方向轴向突出的销的形式。
图1所示的直径缩减器900包括三个用于固定的器件940,它们围绕纵向轴线O以一定角度规则分布。
参照图3至图5,现在将更详细地公开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离合器机构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离合器机构10优选为湿式双离合器类型的,并且优选地也处于所谓的径向位置中,第一离合器100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外部。替代地,双离合器机构10可以处于所谓的轴向构造中,第一离合器100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前部AV中。当然,根据其第二特征的本发明不限于双离合器机构10,而是还包括湿式单离合器机构。
双离合器机构10集成在动力传动系1上,动力传动系1包括与离合器机构100旋转联接的变速器。
通常,双离合器机构10布置成能够通过第一离合器100或第二离合器200分别将输入轴(未示出)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传动轴A1或替代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输入轴由发动机(例如内燃机)的至少一个曲轴旋转驱动;并且第一传动轴A1和第二传动轴A2是同轴的并且设计成与变速器旋转联接,例如机动车辆中提供的那种类型的齿轮箱。
如图3至5所示,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有利地是多盘型的。每个多盘式离合器一方面包括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201,例如板,与输入轴旋转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202例如摩擦盘,旋转地固定连接到传动轴A1,A2中的至少一个。
当第一离合器100构造在所谓的接合位置时,第一传动轴A1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并且由此被旋转驱动,为此,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旋转地联接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替代地,当第一离合器100构造在所谓的分离位置时,第一传动轴A1从输入轴脱开旋转,为此多个第一摩擦元件101从多个第二摩擦元件102旋转脱开。
类似地,第二传动轴A2与输入轴旋转联接并由此旋转驱动,从而当第二离合器200构造在接合位置时,为此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旋转地联接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替代地,当第二离合器200构造在所谓的分离位置时,第二传动轴A2从输入轴脱开旋转,为此,多个第一摩擦元件201从多个第二摩擦元件202旋转脱开。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布置成以便交替地将输入轴的所谓输入动力-扭矩和旋转速度-传递给两个传动轴A1,A2中的一个,作为每个离合器100和200的相应构造的函数以及借助输入接片109。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布置成以便不同时处于相同的接合构造。相反,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可以同时构造成处于其分离位置。
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输入元件,该输入元件一方面旋转地联接到输入轴,另一方面联接到输入接片109以便传递在发动机的区域中产生的动力-扭矩和旋转速度到双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中的一个。优选地,双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元件包括输入毂130,优选地围绕纵向轴线O旋转。在其内部伸长部上,输入毂130通过其内部伸长部1301与输入轴旋转和/或轴向连接,并且可能地经由例如双质量飞轮的阻尼装置(未示出)。
输入毂130包括外部伸长部1302,该外部伸长部1302联接到输入接片109并且更具体地联接到输入接片109的内部端部1091。内部端部1091位于输入接片109的前部AV。优选地,输入接片109和输入毂130是整体的,例如通过焊接和/或通过铆接固定。
输入接片109包括上端1092,输入接片109由此与第一离合器100旋转连接。该连接通过第一输入盘载体106的外部轴向伸长的支承表面1061得以实施,第一输入盘片载体106优选地通过形状协作,例如通过在所述外部轴向延长的支承表面1061的前端AV的区域中的凹槽,旋转地连接到输入接片109。
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均由将在下面描述的致动系统300A,300B控制。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布置成以便能够以接合构造和分离构造之间的任何构造分别构造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
第一致动系统300A借助于第一活塞105连接到第一离合器100,该第一活塞105包括第一径向外部部分和第二径向内部部分。通常,第一活塞105布置成经由其第一径向外部部分将平行于轴线O施加的轴向力E1传递至第一离合器100,其第二径向内部部分与力发生器配合以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成以上所述的构造之一。在其第一径向内部部分的区域中,第一活塞105包括多个第一轴向延伸的支承表面1051,其轴向延伸至前部AV以能够将第一摩擦元件101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102上,另一方面,压靠与输入接片109机械连接的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当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离时,第一离合器1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101压靠第二摩擦元件102时,第一离合器100构造成处于其接合构造。
第一活塞105成金属片的形式,该金属片在其外部径向端部处呈波浪形并沿轴向弯曲到前部AV。
第一活塞105包括位于第一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1的后部AR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2。第一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2从第一离合器100径向平行于横向轴线T径向延伸远至第二离合器200的内部极限。
平行于纵向轴线O的第一活塞105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将第一活塞105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2部分地延伸到第二离合器200的下方并且延伸到双离合器机构10的前部AV。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径向下方并且轴向地到后部AR。
最后,第一活塞105包括第一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其通过第一弯曲区域1054连接到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的内部径向端部定位成远离将在下面描述的支撑毂500。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第一活塞1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与输入接片109形成一体。优选地,外部反作用器件103通过输入盘载体106连接到输入接片109。
外部反作用器件103具有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01,10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便当第一致动系统300A施加第一轴向力E1到前部AV时允许通过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01,102的摩擦进行联接,以便将第一离合器100构造在其接合位置。相反,当第一活塞105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弹性返回元件被推回到后部AR时,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一摩擦元件101与第二摩擦元件102分离,从而允许所述摩擦元件脱开并因此允许第一离合器1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
第一离合器100设计成借助形成所述第一离合器100的输出元件的第一输出盘载体110与第一传动轴A1旋转联接。更具体地,第一输出盘载体110借助于输出盘载体110所包括的上端1101被旋转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102。更特别地,第一输出盘载体110借助于第一输出盘载体110所包括的内部端部1102被旋转地联接到第一输出毂120。
第一输出盘载体110在其外部径向周边上具有轴向延伸部107,该轴向延伸部107设置有齿部,该齿部设计成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上的互补齿部协作并且更特别地第一离合器100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内部径向周边上的互补齿部协作。第一输出盘载体110的轴向伸长部107位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一摩擦元件101和第二摩擦元件102的径向下方。因此,第一输出盘载体110通过与第一离合器100的第二摩擦元件102啮合而被旋转联接。
第一输出毂120在径向内侧包括轴向凹槽,该轴向凹槽被布置成与位于第一传动轴A1上的互补凹槽协作,以便产生旋转联接。
径向支承件117介于在第一输出毂120和输入毂130之间,以便支撑输入毂130和/或输入接片109的径向力,尽管输入轴和第一传动轴A1分别能够旋转的旋转速度不同。
类似地,双离合器机构10的第二离合器200具有与第一离合器100相似的设计。
第二致动系统300B一方面通过第二活塞205连接到第二离合器200。
第二活塞205轴向地位于第二输出盘载体206和第二离合器200之间。
第二致动系统300B借助于包括第一径向外部部分和第二径向内部部分的第二活塞205连接到第二离合器200。通常,第二活塞205布置成经由与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的摩擦元件201,202协作的其第一径向外部部分和与力发生器协作的其第二径向内部部分,将平行于轴向轴线O施加的轴向力E2传递到第二离合器200,以将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以上所述的构造之一。在其第二径向内部部分的区域中,第二活塞205包括多个第二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51,其轴向延伸至前部AV以便能够将第一摩擦元件201压靠在第二摩擦元件202上,另一方面,压靠第二离合器200的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当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时,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其分离构造。相反,当第一摩擦元件201被压靠第二摩擦元件202时,第二离合器200被构造成处于其接合构造。
第二活塞205成金属片的形式,该金属片在其外部径向端处是波浪形的并且被轴向弯曲到前部AV。
第二活塞205包括位于第二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51的后部AR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2。第二活塞205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2轴向介于第二输入盘载体206和第二离合器200之间。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2从第二离合器200径向延伸到第二离合器200的内部,并且更具体地,延伸到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的外部。
第二活塞205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53将第二活塞205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2延伸到前部AV并且平行于轴线O。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53径向地位于第二离合器200内部并且在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的外部。
最后,第二活塞205包括通过第二活塞205的弯曲区域2054连接到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53的多个第二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第二活塞205的弯曲区域2054呈现在图4中所示的横截面中的“S形”的形式。
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第二活塞205可以通过冲压获得。
双离合器10机构10的第二输出盘载体206包括取向到前部AV的外部轴向伸长部分2061。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外部轴向伸长部分2061径向地位于第二离合器200的外部,并且其在第二离合器200的整个长度上轴向延伸。第二输出盘载体206还包括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2,其定位到外部轴向伸长部分2061的后部AR。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2从第二离合器200的外部径向延伸到第二离合器200的内部。
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使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上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2向前部AV并且平行于轴线O延伸。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位于第二活塞205的第二轴向支承表面2053的径向下方。
最后,第二输出盘载体206包括借助于弯曲区域2064连接到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的内部径向端部一体地固定到支撑毂500,例如通过焊接。
因此,第一输出盘载体106和第二输出盘载体206通过支撑毂500旋转联接:每个输出盘载体106,206通过其内部径向端部分别一体地固定到所述支撑毂500上。
内部反作用器件203与第二输入盘载体206成一体,并且更具体地在其外部轴向伸长部分2061的区域中,内部反作用器件203通过任何方式例如通过焊接或通过铆接固定到其上。替代地,内部反作用器件203和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外部反作用器件203具有与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201,202的形状互补的形状,以便当第二致动系统300B施加轴向力E2到前部AV时允许通过第一摩擦元件201和第二摩擦元件202的摩擦进行联接,以便将第二离合器200构造在其接合位置。相反,当第二活塞205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弹性返回元件被推回到后部AR时,则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一摩擦元件201与第二摩擦元件202分离,从而允许所述摩擦元件201,202脱开从而允许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其分离构造。
第二离合器200被设计成借助于形成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出元件的第二输出盘载体210旋转地联接到第二传动轴A2。更具体地,第二输出盘载体210借助于第二输出盘载体210所包括的上端2101被旋转地联接到第二摩擦元件202。第二输出盘载体210借助于第二输出盘载体210所包括的内端2102被旋转地联接到第二输出毂220。
第二输出盘载体210在其外部径向周边上包括轴向伸长部207,该轴向伸长部207设置有齿部,该齿部设计成与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上的互补齿部协作,并且更具体地在第二离合器200的每个第二摩擦元件202的内部径向周边上的互补齿部协作。第二输出盘载体210因此通过与第二离合器200的第二摩擦元件202啮合而旋转地联接。
为此,第二输出毂220在其内部端部2102的区域中包括轴向凹槽,该轴向凹槽被布置成与位于第二传动轴A2上的互补凹槽协作,以便产生旋转联接。
此外,轴向支承件116介于第一输出盘载体110和第二输出盘载体210之间,以便能够在两个输出盘载体110,210之间传输轴向力,该两个输出盘载体110,210可以在第一和第二离合器100,200构造成处于不同构造时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优选地,并且如图5中更具体地示出的,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还包括弹性返回装置800A,800B,其布置成以便产生朝向后部AR取向并且与相应活塞105,205的位移相反的轴向力,当它被推向前部AV以接合相应的离合器100,200时。
具体而言,与第一离合器100相关联的第一弹性返回装置800A包括:
-第一环形部分810A,其设计成支靠双离合器机构10的支承面并且更具体地在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的区域中;
-第二环形部分820A,其设计成支靠第一活塞105并且更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的区域中;
-在第一弹性返回装置800A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和第二环形部分820A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A。有利的是,多个弹性元件830A是螺旋弹簧类型的。
以类似的方式,与第二离合器200相关联的第二弹性返回装置800B包括:
-第一环形部分810B,其被设计成支靠双离合器机构10的支承面并且更具体地在衬板332的区域中,该衬板332通过容纳在支撑毂500的外表面的周向凹槽中的轴向阻挡环333轴向地阻挡到前部AV;
-第二环形部分820B,其设计成支靠第二活塞205并且更具体地在所述第二活塞2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的区域中;
-在第二弹性返回装置800B的第一环形部分810B和第二环形部分820B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B。
有利的是,多个弹性元件830B是螺旋弹簧类型的。
根据本发明,根据其第二特征得到,图3至图5所示的双离合器机构10的每个致动系统300A,300B包括:
-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的控制室750A,750B;
-由活塞部分地界定的平衡室700A,700B,所述活塞可轴向移动并且通过轴向延伸的支承表面将控制室径向地界定到外部,所述活塞径向地延伸到所述控制室的外部以通过容纳在控制室中的加压流体的作用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器;
-如上所公开的弹性返回装置800A,800B,所述弹性返回装置容纳在相应的平衡室700A,700B中并且在活塞105,205与双离合器机构10的对应支承面之间延伸。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控制室750A布置成接收特定体积的加压液压流体,以便在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上产生轴向力E1,并因此构造第一离合器100处于上面公开的构造之一中。加压液压流体有利地通过高压流体循环管传送,至少部分地穿过支撑毂500并且经由供应管道5002A排放到所述支撑毂500的外表面的区域中的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控制室750A中。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控制室750A因此有利地:
-由支撑毂500的一部分径向地界定到内部;
-由第一输入盘载体106的内部径向伸长部分轴向地界定到后部AR;
-由第一活塞105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和第一弯曲区域1054径向地界定到外部;和
-由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轴向地朝向前部AV界定。
还将注意到,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控制室750A的密封由提供以下保证:
-第一密封接头401A,其位于第一输入盘载体106的内部径向部分和第一活塞105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之间;
-第二密封接头402A,其轴向地位于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的内部径向端部和支撑毂500之间。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平衡室700A布置成接收特定体积的液压流体,允许容纳在所述平衡室700A中的第一弹性返回装置800A的润滑。润滑流体有利地借助于低压流体循环管传送,轴向地通过支撑毂500并且经由供应管5003A排出到所述支撑毂500的外表面的区域中的平衡室700A中。
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平衡室700A因此有利地:
-由支撑毂500的一部分径向地界定到内部;
-由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轴向地界定到后部AR;
-由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径向界定到外部;和
-由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轴向地朝向前部AV界定。
还将注意到,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平衡室700A的密封由提供以下保证:
-第三密封接头403A,该第三密封接头403A在所述第一弹性回位装置800A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和容纳在平衡室700A中并形成所述平衡室700A的内部衬垫的直径缩减器900的外圆柱形支承表面930之间延伸;以及
-第二密封接头402A,其轴向地位于第一活塞1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的内部径向端部和支撑毂500之间。
以类似的方式,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控制室750B布置成接收特定体积的加压液压流体,以便在第二活塞2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上产生轴向力E2,将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上面公开的构造之一。加压液压流体有利地通过高压流体循环管传送,至少部分地穿过支撑毂500并且经由供应管道5002B排放到所述支撑毂500的外表面的区域中的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控制室750B中。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控制室750B因此有利地:
-由支撑毂500的一部分径向地界定到内部;
-由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轴向界定至后部AR;
-由第二活塞205的弯曲区域2054径向地界定到外部;以及
-由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轴向地界定到前部AV。
还将注意到,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控制室750B的密封由提供以下保证:
-第一密封接头401B,其位于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和第二活塞205的弯曲区域2054之间;
-第二密封接头402B,其轴向地位于第二活塞2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的内部径向端部和支撑毂500之间。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布置成接收特定量的液压流体,允许容纳在所述平衡室700B中的第二弹性返回装置800B的润滑。润滑流体有利地借助于低压流体循环管传送,轴向穿过支撑毂500并且经由供应管道5003B排放到所述支撑毂500的外表面的区域中的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中。
另外,低压流体循环管包括位于支撑毂500的前轴向端部AV的区域中的主供给管5001。主供给管是径向取向的并且允许润滑流体的流体连通垂直于离合器100,200建立,以便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双离合器机构10的操作期间改善其润滑。
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因此有利地:
-由支撑毂500的一部分径向地界定到内部;
-由第二活塞2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轴向地界定至后部AR;
-由衬板332径向地界定到外部并且轴向地界定到前部AV。
还将注意到,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的密封由提供以下保证:
-第三密封接头403B,其在第二弹性返回装置800B的第二环形部分820B和衬板332的外部圆柱形支承表面之间延伸;和
-第二密封接头402B,其轴向位于第二活塞205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5的内部径向端部和支撑毂500之间。
在描述的该阶段将理解,通过致动系统300A,300B之一的填充控制室750A,750B的加压流体的作用,第一力传递构件105和第二力传递构件205根据轴向力E1,E2轴向地移动到前部AV以便分别将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它们的接合构造。另外,通过容纳在相应平衡室700A,700B中的第一弹性返回装置800A和第二弹性返回装置800B的作用,力传递构件105,205被推回到后部AR,以分别构造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处于它们的分离构造。
致动系统300A,300B因此形成用于相应离合器100,200的力传递构件105,205的力发生器。
如图4和5以及更具体地在图6A和6B中可见的那样,每个致动系统300包括容纳在平衡室700中的直径缩减器900,以便允许重新限定所述平衡室,并且更具体地适合所述平衡室的外直径以便使它对应于控制室750的外直径。
有利地,与第一致动系统的平衡室700A相关联的直径缩减器900的环形支承表面910轴向地插入在第一弹性返回装置300A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和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的内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65之间。另外,位于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圆柱面931上的肋920的外直径向端部921径向地支靠第二输出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以便实施直径缩减器的定中心。结果,直径缩减器900的内圆柱面932位于小于或优选地等于第一活塞105的中间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的内表面的直径的直径上,径向界定第一控制室750A到外部。根据本发明,直径缩减器900的内圆柱面932的直径大于第一活塞105的中间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的内面的直径的98%且小于102%,径向界定第一控制室750A到外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根据其第二特征获得,第一控制系统300A的控制室750A和平衡室700A具有相同的外直径,从而使得可以限制填充平衡室700A的润滑流体和填充所述控制室750A的加压流体的离心的不同效果。
以类似的方式,与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相关联的直径缩减器900B的环形支承表面910B轴向地插入在第二弹性返回装置300B的第一环形部分810B和衬板332的径向延伸支承表面3321之间。此外,位于直径缩减器900B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B的外圆柱面931B上的肋920B的外直径向端部921B径向地支靠衬板332的轴向延伸支承表面3322以便产生直径缩减器的定中心。结果,直径缩减器900B的圆柱形内表面932位于小于或优选地等于第二活塞205的中间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3的内表面的直径的直径上,径向界定第二控制室750B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内表面932的直径大于第二活塞205的中间径向延伸支承表面2053的内表面的直径的98%且小于102%,径向界定第二控制室750B到外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根据其第二特征获得,第二控制系统300B的控制室750B和平衡室700B具有相同的外直径,因此使得可以限制填充平衡室700B的润滑流体和填充控制室750B的加压流体的不同的离心作用。
每个致动系统300的第三密封接头403径向支靠相应的直径缩减器900的内圆柱面932,并且更具体地借助位于所述第三密封接头的端部处的唇缘。当相应的活塞105,205通过来自致动系统300的命令的作用而移动到前方以接合对应的离合器100,200时,第三密封接头403沿着相应的直径缩减器900的内圆柱面932滑动以维持平衡室700的密封并且限制甚至防止润滑流体从平衡室700泄漏。为此,直径缩减器900的内圆柱面932的表面的状态有利地特别平滑,具有适当的粗糙度。在以下两个极限之间的粗糙度水平范围:允许第三密封接头403在其沿着相应的直径缩减器900的内部圆柱面932滑动时不被磨损的粗糙度的最大限度以及使以下可能的粗糙度的最小限度:(i)保证第三密封接头403和直径缩减器900之间的接触,以及(ii)防止由于粗糙度水平太低而导致液压流体泄漏的发生。粗糙度的极限值可能取决于使用的材料。
如特别在图6B中可见的那样,直径缩减器90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固定到弹性返回装置800和/或平衡室700的侧面的器件940,950。特别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940,其布置成允许将直径缩减器900组装在弹性返回装置800上,优选为铆接或夹持或粘接或焊接或包覆成型类型的。直径缩减器900还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950,其布置成允许将直径缩减器900组装在平衡室700的侧面上,优选为铆接类型的。
有利的是,如图6B所示的,用于固定减径器900的第一器件940与用于固定所述减径器900的第二器件950是共同的。因此,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第一环形部分810和直径缩减器900的环形支承表面910和平衡室700的侧面通过用于固定的器件940,950同时固定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该器件采用穿过所述环形部分810和所述环形支承表面910和所述侧面的铆钉的形式的。
一体地固定缩径部900的平衡室700的侧面优选通过如下方式形成:
-用于与第一致动系统300A相关联的直径缩减器900A的第二输入盘载体206;
-衬板332的径向延伸支承表面3321。
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弹性返回装置800的实施例。
这样的弹性返回装置800构造成能够产生与通过如例如以上所公开的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100,200的致动系统300设定运动的活塞105,205相反的力。为此,弹性返回装置800包括:
-设计成支靠离合器机构的支承面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
-设计成支靠离合器机构的活塞105,205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
-在第一环形部分810A和第二环形部分820A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A。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弹性元件830A为螺旋弹簧类型的,所述螺旋弹簧围绕弹性返回装置800的对称轴线S成角度地规则分布。
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第二环形部分820具有对称轴线S。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环形部分820A由径向伸长边缘821A形成,该径向伸长边缘821A从内部径向端部8211A延伸至中间倾斜支承表面822A。中间倾斜支承表面822A由外部径向延伸支承表面823A径向延伸至外部,支承表面823A在其外端部8231A的区域中支承被称为第三密封接头403A的密封接头403A。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的内部径向端部8211A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820A的径向延伸边缘821A的径向延伸部分中。
第二环形部分820A还包括围绕对称轴线S成角度地规则分布的多个开口840A。开口860A形成通过第二环形部分820A开口的孔。开口860A被设计成允许一方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820A和第一环形部分810之间的第二环形部分820A的第一侧和另一方面位于第二环形部分820A的第二侧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二环形部分820A的第二侧相对于所述第二环形部分820A位于第一侧的对面。
弹性返回装置800有利地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和如上所公开的直径缩减器900。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与离合器机构的轴承部分,例如如图7所示的第二输出盘载体206,径向接触。更具体地,直径缩减器的肋920A径向地支靠如上所公开的第二输入盘载体206的中间轴向延伸支承表面2063的内表面。直径缩减器900的环形支承表面910有利地介于第一环形部分810A和离合器机构的支承部分之间。更特别地,直径缩减器900的环形支承表面910轴向支靠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
第三密封接头403A的一个上部径向端部支靠直径缩减器900。更具体地,第三密封接头403A包括径向支靠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内圆柱面932的唇缘。
有利地,弹性返回装置800还包括用于固定的器件850A,其与用于固定直径缩减器900的互补器件940协作,使得可以将所述直径缩减器900一体地固定到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第一环形部分810A。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用于固定的器件850A是至少一个铆钉的类型的,其围绕对称轴线S以一定角度规则分布。优选地,离合器机构的轴承部分包括开口2069,该开口位于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的用于固定的器件850的对面。
自然地,本发明不限于上面已经公开的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进行许多修改。特别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形状、变型和实施例可根据各种组合相互组合,只要它们彼此不不相容或排他。特别地,以上公开的所有变型和实施例能够被组合在一起。
Claims (16)
1.一种被设计成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湿式离合器机构(10),该离合器机构(10)包括:
-围绕旋转轴线(O)旋转的离合器(100,200);
-致动系统(300),该致动系统布置成接合或分离所述离合器(100,200),所述致动系统(300)包括:
○控制室(750A,750B),该控制室布置成接收加压流体;
○轴向可移动的活塞(105,205),该活塞借助于控制室(750A,750B)被控制,平衡室(700)与其相关联,所述活塞(105,205)包括:
■径向延伸支承表面(1055,2055),该径向延伸支承表面在控制室(750A,750B)和平衡室(700)之间径向地延伸;
■轴向延伸支承表面(1053,2053),该轴向延伸支承表面界定所述控制室(750A,750B)的外直径;
○弹性返回装置(800),该弹性返回装置容纳在所述平衡室(700)中并且在所述活塞(105,205)和所述平衡室(700)的侧向面之间延伸;
○直径缩减器(900),该直径缩减器被容纳在平衡室(700)中并且其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界定所述平衡室(700)的外直径;
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形成的所述平衡室(700)的外直径和所述控制室(750A,750B)的外直径之比大于98%且小于102%。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的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930)形成所述平衡室(700)的至少一个上部径向部分的内衬。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的直径等于所述平衡室(700)的外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平衡室定中心的器件(920),位于所述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用于定中心的器件(920)采取多个轴向延伸支承表面的形式,其从所述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的外表面(931)朝向外部径向地突出。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通过模制获得。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形成凸缘(910)的径向延伸环形支承表面(910),所述凸缘(910)抵靠所述平衡室(700)的径向延伸壁而延伸。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的凸缘(910)通过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压靠所述平衡室(700)的径向延伸壁。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940),该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940)布置成以便允许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组装在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950),该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布置成以便允许所述直径缩减器(900)组装在所述平衡室(700)的径向延伸壁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并结合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用于固定的第一器件(940)与用于固定的第二器件(950)是共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凸缘(910)支靠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输入盘载体(106,206),所述输入盘载体界定所述平衡室(700)。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其中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包括:
-第一环形部分(810),该第一环形部分构造成支靠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支承面;
-第二环形部件(820),该第二环形部件构造成支靠所述活塞(105,205);
-在第一环形部分(810)和第二环形部分(820)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是双离合器类型的并且包括由第一致动系统(300A)控制的第一离合器(100)和由第二致动系统(300B)控制的第二离合器(200),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被构造成处于径向构造,所述第二离合器(200)径向地位于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内部,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平衡室(700A)的外直径由第一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界定,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的外直径由第二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界定,每个平衡室(700A,700B)的外直径是相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机构(10),所述离合器机构(10)是双离合器类型的并且包括由第一致动系统(300A)控制的第一离合器(100)和由第二致动系统(300B)控制的第二离合器(200),所述第一离合器(100)和所述第二离合器(200)构造成处于轴向构造,所述第二离合器(200)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100)轴向并置,第一致动系统(300A)的平衡室(700A)的外直径由第一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界定,并且第二致动系统(300B)的平衡室(700B)的外直径由第二直径缩减器(900)的圆柱形支承表面(930)界定,每个平衡室(700A,700B)的外直径是相同的。
16.一种弹性返回装置(800),设计成容纳在离合器机构(10)的离合器(100,200)的致动系统(300)的平衡室(700)中,以便产生与由所述致动系统(300)设定运动的活塞(105,205)相反的力,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包括:
-设计成支靠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支承面的第一环形部分(810);
-设计成支靠所述活塞(105,205)的第二环形部分(820);
-在第一环形部分(810)和第二环形部分(820)之间延伸的多个弹性元件(830);
-直径缩减器(900),该直径缩减器(900)相对于所述多个弹性元件(830)固定到所述第一环形部分(810)的相对面,所述直径缩减器(900)包括径向地延伸到所述第一环形部分(810)和所述第二环形部分(820)外部的轴向延伸圆柱形支承表面(930),所述圆柱形支承表面(930)布置成以便当所述弹性返回装置(800)安装在所述离合器机构(10)上时能够形成所述离合器机构(10)的平衡室(700)的内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751606 | 2017-02-28 | ||
FR1751606A FR3063321B1 (fr) | 2017-02-28 | 2017-02-28 |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dont la lubrification est ameliore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06362A true CN108506362A (zh) | 2018-09-07 |
Family
ID=58645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3677.5A Pending CN108506362A (zh) | 2017-02-28 | 2018-02-27 | 湿式离合器机构,其润滑得到改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66941A1 (zh) |
CN (1) | CN108506362A (zh) |
FR (1) | FR3063321B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7043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具有改进密封性的多盘离合器机构和多盘双离合器机构 |
CN112923033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紧凑扭矩传递装置 |
CN114096757A (zh) * | 2019-07-10 | 2022-02-2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多片制动器的致动装置以及包括致动装置和多片制动器的传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95021B1 (fr) * | 2019-04-09 | 2023-03-24 | Valeo Embrayages |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une etancheite amelioree |
DE102019118337A1 (de) * | 2019-05-14 | 2020-11-1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Kupplungsvorrichtung, Hybridmodul sowie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113062932B (zh) * | 2020-01-02 | 2023-08-15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总成的油路系统 |
US11512747B2 (en) | 2020-01-09 | 2022-11-29 |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 Balanced piston clutch |
DE102021207080A1 (de) | 2021-03-29 | 2022-09-29 | Magna Pt B.V. & Co. Kg | Mehrfachlamellenkupplungsanordnung mit Kolben |
FR3133222B1 (fr) * | 2022-03-01 | 2024-03-15 | Valeo Embrayages | Module d’embrayage et procede de fermeture d’un tel module d’embray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310015U1 (de) * | 2003-06-18 | 2003-08-28 | ZF Sachs AG, 97424 Schweinfurt | 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Doppel- oder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Dichtungskonzept hierfür |
DE102007027122B4 (de) * | 2007-06-13 | 2017-08-17 | Volkswagen Ag | Doppelkupplung mit einer Kupplungshauptnabe mit einstückig ausgebildetem Dichtvorsprung sowie einem mit der Kupplungshauptnabe verschweißten Außenlamellenträger |
DE102011006027A1 (de) * | 2011-03-24 | 2012-09-2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Ölzuführnabe für eine nasslaufende Doppelkupplung |
DE102012221958A1 (de) * | 2011-12-15 | 2013-06-20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 |
DE102012218829B4 (de) * | 2011-12-15 | 2021-11-1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Doppel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Montage |
DE102012023721A1 (de) * | 2012-12-05 | 2014-06-05 | Borg Warner Inc. |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Kupplungseinrichtung und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
DE102014212701A1 (de) * | 2014-07-01 | 2016-01-07 | Dichtungstechnik G. Bruss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in einem hydraulischen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
FR3024511B1 (fr) * | 2014-08-01 | 2018-01-12 | Valeo Embrayages | Dispositif d'embrayag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
-
2017
- 2017-02-28 FR FR1751606A patent/FR3063321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2-23 EP EP18158270.1A patent/EP3366941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2-27 CN CN201810163677.5A patent/CN10850636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96757A (zh) * | 2019-07-10 | 2022-02-2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多片制动器的致动装置以及包括致动装置和多片制动器的传动装置 |
US20220260122A1 (en) * | 2019-07-10 | 2022-08-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ctuating device for a multi-plate brake, an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the actuating device and the multi-plate brake |
CN112747043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具有改进密封性的多盘离合器机构和多盘双离合器机构 |
CN112923033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紧凑扭矩传递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66941A1 (fr) | 2018-08-29 |
FR3063321B1 (fr) | 2019-11-22 |
FR3063321A1 (fr) | 2018-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06362A (zh) | 湿式离合器机构,其润滑得到改善 | |
CN104235231B (zh) |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 |
US10094430B2 (en) | Torque transmission module intended to be part of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 |
CN109890639B (zh) |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装置 | |
JP5631309B2 (ja) | スレーブシリンダ | |
CN107152509B (zh) | 流体传动装置 | |
CN108506361A (zh) | 用于湿式离合器机构的弹性返回装置及湿式离合器 | |
CN102384184B (zh) | 自调心液压离合器分离轴承 | |
KR102320702B1 (ko) | 제어 시스템의 피스톤의 행정을 제한할 수 있는 안전 베어링을 구비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 |
CN102947607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9661526B (zh) | 紧凑的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机构的变速器系统 | |
AU2018203369A1 (en) | Torque converter | |
CN105889347A (zh) | 用于交通工具的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9312841A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CN105317877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装置 | |
CN108397491A (zh) | 紧凑型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 |
US11293497B2 (en) | Friction engaging device | |
CN102549286A (zh) | 离合器装置 | |
CN106015456B (zh) | 双质量飞轮及动力总成 | |
US7284647B2 (en) | Clutch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CN110005726B (zh)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配对板 | |
CN110230647A (zh) | 摩擦卡合装置 | |
US9926980B2 (en) | Sealing sleeve with combined axial bearing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r clutch with such a sealing sleeve | |
US10571006B2 (en) |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torque | |
US20170307056A1 (en) |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