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88920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88920B CN108488920B CN201810388251.XA CN201810388251A CN108488920B CN 108488920 B CN108488920 B CN 108488920B CN 201810388251 A CN201810388251 A CN 201810388251A CN 108488920 B CN108488920 B CN 1084889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air conditioner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机壳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调节进风口处于最大进风状态;获取上、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获取温度差值;当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如果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有效缓解空调制热运行时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了室内的热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用户在开启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时,目的是使室内的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然而在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气流的比重小,容易上升,因此热气很难送达到地面,从而导致头热脚冷的现象,影响用户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制热模式下的耗电量。
相关技术中,挂壁式空调器均采用贯流风机,其中对于采用竖款单贯流风机的挂壁式空调器而言,主要通过增大上下摆叶的弧度或者提升风机的转速来解决室内温度分层问题。然而,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增大上下摆叶的弧度会影响整机的外观;提升风机的转速会增加噪音,并且通过提升风机的转速能够改善空调器制热的速度,但并不一定可以改善室内温度分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获取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当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所述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如果所述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以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首先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然后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以及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如果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由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所述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阀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保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所述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通过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以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模块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并通过温度获取模块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以及通过控制模块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并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由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所述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切换阀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保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空气处理风机,所述空气处理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加湿件,所述加湿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向所述加湿件供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净化过滤网,所述净化过滤网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入口包括室内风入口和新风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湿件设在所述空气处理风机的出风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其中,所述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切换阀门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进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空气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下面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0,室内机1000可包括机壳100、空气处理模块500、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和切换阀门800,机壳100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机壳100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进风口110形成上进风区域A1和下进风区域A2,出风口120形成上出风区域B1和下出风区域B2。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室内机1000中还可包括与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相对应的多个进风驱动组件(未具体示出),多个进风驱动组件分别与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一一对应配合,通过多个进风驱动组件驱动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以调节进风面积。
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设置在进风口110处,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可以为两组,分别为上进风调节组件710和下进风调节组件720,通过上进风调节组件710和下进风调节组件720将进风口110分为上进风区域A1和下进风区域A2。
如图1所示,机壳100内还设有风机模块400,风机模块400可采用单段式贯流风机,具体可由电机410和贯流风轮420构成,通过控制电机410带动贯流风轮420转动,以向外部送风。
继续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还包括多个出风摆叶组200和多个出风驱动组件(未具体显示),多个出风摆叶组200设置在出风口120处,且多个出风摆叶组200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多个出风摆叶组200可以为两个,分别为上出风摆叶组210和下出风摆叶组220,通过上出风摆叶组210和下出风摆叶组220将出风口120分为上出风区域B1和下出风区域B2。
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摆叶组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出风摆叶,例如,上出风摆叶组210包括5个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出风摆叶211,下出风摆叶组220包括5个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出风摆叶221,即,上出风摆叶组210和下出风摆叶组220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5个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出风摆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出风摆叶组210和下出风摆叶组220的结构可以不同,例如,上出风摆叶组210的出风摆叶211的个数与下出风摆叶组220的出风摆叶221的个数不同;或者,上出风摆叶组210的出风摆叶211的大小与下出风摆叶组220的出风摆叶221的大小不同;或者,上出风摆叶组210的出风摆叶211的形状与下出风摆叶组220的出风摆叶221的形状不同。其中,出风摆叶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舌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等。由于多个出风摆叶组200主要是实现摆风的作用,所以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多个出风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出风摆叶组200一一对应配合,每个出风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相应的出风摆叶组内的多个出风摆叶转动,例如,每个出风驱动组件可驱动相应的出风摆叶组内的多个出风摆叶在0~180度之间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和出风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组进风调节组件可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进风摆叶,具体结构与出风摆叶组相似,这里就不再详述。而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每组进风调节组件可为进风格栅或者进风开关门,多个进风驱动组件分别与多个进风格栅或者进风开关门一一对应配合,每个进风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相应的进风格栅或进风开关门转动,例如,每个进风驱动组件可驱动相应的进风格栅或进风开关门在0~180度之间转动,以调节进风风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300,室内换热器300设在机壳100内,通过室内换热器300进行换热,以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热。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机模块400可采用两段式或者多段式,风机模块400可包括第一风机411和第二风机412,第一风机411和第二风机412均为贯流风机,第一风机411包括第一电机4111和上贯流风轮4112,第二风机412包括第二电机4121和下贯流风轮4122。相应的,进风口110包括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独立的上进风口111和下进风口112,出风口120包括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独立的上出风口121和下出风口122,其中,上进风口111形成上进风区域A1,下进风口112形成下进风区域A2,上出风口121形成上出风区域B1,下出风口122形成下出风区域B2。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还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1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0,第一室内换热器310对应上进风口111设置,第二室内换热器320对应下进风口112设置,上贯流风轮4112对应上出风口121设置,下贯流风轮4122对应下出风口122设置,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111带动上贯流风轮4112转动,以将从上进风口111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10,并从第一室内换热器310换热流出的风,从上出风口121送出;通过控制第二电机4121带动下贯流风轮4122转动,以将从下进风口112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320,并从第二室内换热器320换热流出的风,从下出风口122送出。
也就是说,将单段式贯流风轮分为上下两段式,并且每段贯流风轮由相应的电机进行驱动,且每段贯流风轮对应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室内换热器,以通过电机带动相应的贯流风轮从不同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换热器,且从不同的送风口送出,从而实现上下分段式送风。其中,每段式贯流风轮的结构可与图1所示的单段式贯流风轮相同,具体这里就不再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贯流风轮4112和下贯流风轮4122的叶片可以是直齿,也可以是斜齿,上贯流风轮4112和下贯流风轮4122可以为单排,也可以为多排。由于上贯流风轮4112和下贯流风轮4122是实现送风的作用,所以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如图2所示,第一电机4111和第二电机4121可临近设置,由此可以有效减少电气线路的布线难度,而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电机4111和第二电机4121可远离设置,具体这里不做限制。第一电机4111和第二电机4121可以为直流电机或者交流异步电机。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空气处理模块500包括壳体510、空气处理风机520和空气处理件530,壳体510设在机壳100的下方,壳体510内限定出新风通道,壳体510上设有空气出口511和空气入口,空气出口511位于出风口120的下方,空气入口可包括室内风入口512和新风入口513。空气处理风机520和空气处理件530分别设在壳体510内,空气处理风机520包括电机521和离心风轮522,通过控制电机521带动离心风轮522运转,以将从室内风入口512和/或新风入口513进入的风引入空气处理件530,并从空气出口511送出。空气处理件530包括水箱531和加湿件532,水箱531设在加湿件532的上方以给加湿件532供水,通过加湿件532将水箱531中的水导向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件530还包括水槽(未具体示出),水箱531设在水槽上以向水槽内供水,加湿件532设在水槽内以将水槽内的水导向空气。加湿件532可以为设在水槽内的湿膜,湿膜可以吸收水槽中的水,使得有气流流过湿膜时,气流与湿膜上的水分子充分接触,在湿膜的水洗作用下,气流中包含的细小颗粒如灰尘等均被去除,从而使得气流流过湿膜后较为洁净。因此,净化气流经过室内风入口512和/或新风入口513进入空气处理模块500内部后,在湿膜的水洗作用下,净化气流中的颗粒物被去除,使得从空气出口511流出的气流十分洁净,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加湿件532并不限于湿膜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加湿件532还可以打水轮,将水槽中的水甩起,同样可以对净化气流起到水洗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空气处理件530还包括净化滤网533,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净化滤网533设在加湿件532的上游。可以理解的是,当空气较脏时,加湿件532的水洗能力有限,很可能出现净化效果较差,降低用户使用舒适度的问题。因此,在加湿件532上游设有净化滤网533,净化滤网533可以对净化气流先进行一次过滤,从而使得经加湿件532水洗后的气流更加洁净。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净化滤网533仅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此不对净化滤网533的形状、材质、净化能力进行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任何净化滤网53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加湿件532位于空气处理风机520的出风侧,通过在出风侧设置加湿件532可以保证吹出的空气最为洁净,防止受到管路的二次污染。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加湿件532对气流存在水洗作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加湿件532会对气流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所以也可以将加湿件532放置在空气处理风机520的进风侧,以降低加湿件532对空气处理模块500出风量的影响,而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室内风入口512设在壳体510的底壁上,壳体510内设有可转动的翻转开关门(未具体示出)以导通或者截止空气流向加湿件532。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门的设置可以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进行空气净化,具体而言,当用户感觉室内的空气较脏时,可以遥控打开翻转开关门且启动空气处理风机520,使得空气流向加湿件532,从而使得空调挂机1000开始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同理,当用户感觉室内的不再需要净化时,只关闭翻转开关门且停止空气处理风机520即可。由此,节约了电能和水资源,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挂机1000更加绿色环保。
有利地,壳体510的底壁形成为网格状,且在室内风入口512及空气出口511之间的部分网格上的小孔并不贯穿壳体510的底壁。由此,较好地将室内风入口512和空气出口511分隔开来,避免了由于室内风入口512和空气出口511连通使得气流紊乱的现象发生。这里额外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室内风入口512和空气出口511可以分别设在壳体510的两个侧壁上,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室内风入口512位于壳体510的后壁上,而空气出口511位于壳体510的底壁上。当然还有其他的分布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0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进风口110。由此,可以增加空调挂机1000的换热进风量,使得空调挂机1000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具体地,机壳100的左右侧壁分别形成为微孔板以限定出进风口110。由此,可以使得经进风口110进入室内换热器120的风较为柔和,使得气流的换热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空调器的用户使用舒适度。此外,机壳100的左右侧壁分别形成为微孔板以限定出进风口110还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室内机1000,降低了室内机1000的故障率。
当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10并不限于设在机壳100的左右侧壁上,进风口110也可以设在机壳100的前侧壁、后侧壁及上侧壁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多个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机壳100与空气处理模块500之间可通过隔板、支撑部件等隔离开,并在隔离板或支撑部件上设置切换阀门800,通过切换阀门800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的连通与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切换阀门800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切换,其中,当切换阀门800处于第一位置A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当切换阀门800处于第二位置B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连通。其中,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时,换热气流经过机壳100上的进风口110进入室内换热器300,经过换热后从出风口120离开,从而实现了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而待净化气流经过壳体510上的室内风入口512和/或新风入口513进入空气处理模块500,经过空气处理件530的处理后从空气出口511离开空气处理模块500,从而实现了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连通时,空调通道中的换热气流通过切换阀门800进入新风通道,由空气处理模块500中的空气处理风机520(如,轴流风机)将换热气流(热风)从空气出口511送出,由于空气出口511的设置位置较低,且吹出的风是朝向地面,因而可以改善室内低层的温度。
从上叙述可知,当通过切换阀门800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隔开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的换热气流和待净化气流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室内机1000,并且从不同出口离开室内机1000,两股气流互不影响,既能够保证室内机1000的换热性能,保证换热风量,又实现了室内空气净化。与此同时,由于壳体510上还设有新风入口513,由此,实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还能将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后引入室内,使得在室内空气较为浑浊的情况下引入室外空气,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而当通过切换阀门800控制空调通道与新风通道连通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机1000的换热气流可进入新风通道,并从空气出口511流出,从而改善室内低层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为竖款贯流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或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
具体地,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后,可控制图1和图2中的风机模块启动,在图2中可控制上下两段风轮同步启动,同时通过多个进风驱动组件驱动每组进风调节组件以使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例如,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进风格栅/进风开关门/进风摆叶转动至最大角度,以保持最大进风状态。
S2,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
具体地,可通过设置在进风口处的上进风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和下进风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1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2,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值△t=t1-t2(由于热气流的比重小,容易上升,因此上进风区域的温度大于等于下进风区域的温度,即t1≥t2)。
S3,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第一预设时间内,还控制空调器中的压缩机以高频运行,保证空调器输出最大的能力,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快速上升,达到快速升温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后,先控制单段风轮或者上下两段风轮同步开启,并控制进风格栅/进风开关门/进风摆叶保持在最大进风状态,同时控制压缩机以高频运行,保证空调器以较大能力输出,使得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延时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1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2,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值△t=t1-t2,以及对该温度差值△t=t1-t2进行判断。
S4,如果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其中,第一预设温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时,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具体而言,通过前文描述可知,可在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设置切换阀门,通过该切换阀门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的连通与否,以实现室内机的换热气流和净化气流的隔离与否。其中,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未连通时,空调风道中的换热气流经过机壳上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换热器,经过换热后从出风口离开室内换热器,从而实现了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而待净化气流经过壳体上的室内风入口和/或新风入口进入空气处理模块,经过空气处理件的处理后从空气出口离开空气处理模块,从而实现了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由于换热气流和待净化气流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室内机,并且从不同出口离开室内机,两股气流互不影响,既能够保证室内机的换热性能,保证换热风量,又实现了室内空气净化。
而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连通时,空调通道中的换热气流通过切换阀门进入新风通道,由空气处理模块中的空气处理风机将换热气流(热风)从空气出口送出,由于空气出口的设置位置较低,且吹出的风是朝向地面,因而可以改善室内低层的温度。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切换阀门打开可将空调风道中的热风引入至新风通道,然后通过新风通道的空气出口送入室内,使得室内低层的温度升高,从而有效缓解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室内热力分层现象,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
具体地,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后,先控制单段风轮或者上下两段风轮同步开启,并控制进风格栅/进风开关门/进风摆叶保持在最大进风状态,同时控制压缩机以高频运行,并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使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隔开,此时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其中,当制热功能和新风功能同时开启时,既能保证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又能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
延时第一预设时间后,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1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t2,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值△t=t1-t2,以及对该温度差值△t=t1-t2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切换阀门以使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其中,当△t=t1-t2>第一预设温差(如,4℃)时,说明室内热力分层比较严重,室内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所以此时需要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空调风道中的热风通过切换阀门进入新风通道,由空气处理模块中的空气处理风机将热风从空气出口送出,由于空气出口设置位置较低且风是朝向地面直吹,因而可以有效缓解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室内热力分层现象,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当△t=t1-t2≤第二预设温差(如,1℃)时,说明室内热力分层并不明显,室内上层温度与下层温度差异不大,为了保证室内温度上升速度,可控制切换阀门保持在当前状态,以使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隔开。
进一步地,当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切换阀门保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第二预设温差小于第一预设温差。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后,先控制切换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隔开,同时通过相应控制以使室内温度快速上升。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如果△T=T1-T2>第一预设温差(如,4℃),则可控制切换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连通,以通过新风通道提高室内下层温度,从而降低室内垂直温差;如果△T=T1-T2<第二预设温差(如,1℃),则可控制切换阀门仍处于第一位置,以保证室内温度的升温速度。
也就是说,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先利用较高的温度送风,使得室内温度快速上升,但这会导致室内垂直温差比较大,所以一段时间后,利用空调器底部的新风通道将空气通道中的热风直接送到室内的底层,从而有效解决热气比重比较小,热气上扬的问题,使得垂直温差较小,有效缓解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室内热力分层的现象,从而改善了室内的热舒适性,即利用新风风道引流来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首先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然后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以及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如果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由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0,室内机1000包括机壳100、空气处理模块500、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和切换阀门800,机壳100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机壳100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进风口110形成上进风区域A1和下进风区域A2,空气处理模块500包括壳体510,壳体510设在机壳100的下方,壳体210内限定出新风通道,壳体210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511,空气出口511位于出风口120的下方,切换阀门800用于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是否连通。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包括控制模块910和温度获取模块920。其中,控制模块910用于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温度获取模块920用于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控制模块910还用于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并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通过控制切换阀门800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时,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切换阀门800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切换,其中,当切换阀门800处于第一位置A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当切换阀门800处于第二位置B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910还用于当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切换阀门800保持处于第一位置A,其中,第二预设温差小于第一预设温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空气处理模块500还包括:空气处理风机520、加湿件532和水箱531,其中空气处理风机520设在壳体510内,加湿件532设在壳体510内,水箱531设在壳体510内且用于向加湿件532供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空气处理模块500还包括净化过滤网533,净化过滤网533设在壳体510内且位于加湿件532的上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空气入口包括室内风入口512和新风入口5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加湿件532设在空气处理风机520的出风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模块通过多组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并通过温度获取模块获取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以及通过控制模块在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并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通过控制切换阀门以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由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如图1-图5所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0,室内机1000包括机壳100、空气处理模块500、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和切换阀门800,机壳100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机壳100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多组进风调节组件700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进风口110形成上进风区域A1和下进风区域A2,空气处理模块500包括壳体510,壳体510设在机壳100的下方,壳体210内限定出新风通道,壳体210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511,空气出口511位于出风口120的下方,切换阀门800用于控制空调风道与新风通道是否连通,空调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其中,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执行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较高平面与较低平面之间的温差,缓解室内热力分层现象,从而改善室内的热舒适性,而且无需提升风机的转速和增加出风摆叶的弧度,有效减少了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且空调器的外观不受影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
获取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
当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所述温度差值进行判断;
如果所述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则通过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以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其中,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所述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
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保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差。
5.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进风口处于预设的最大进风状态;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并根据所述上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和所述下进风区域的进风温度获取温度差值;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运行的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对所述温度差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差时通过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以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以使室内垂直温差降低;其中,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所述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时,所述空调风道的空调热风与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混合后经过所述空气出口送出,以提高所述空气出口的出风温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
当所述切换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之间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差时,控制所述切换阀门保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差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
空气处理风机,所述空气处理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
加湿件,所述加湿件设在所述壳体内;
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向所述加湿件供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净化过滤网,所述净化过滤网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入口包括室内风入口和新风入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设在所述空气处理风机的出风侧。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空气处理模块、多组进风调节组件和切换阀门,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空调风道,且所述机壳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组所述进风调节组件在上下方向顺序排布以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口形成上进风区域和下进风区域,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壳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切换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是否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的控制程序,其中,所述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8251.XA CN108488920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88251.XA CN108488920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88920A CN108488920A (zh) | 2018-09-04 |
CN108488920B true CN108488920B (zh) | 2020-11-20 |
Family
ID=6331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88251.XA Active CN108488920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889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94987B (zh) * | 2018-09-13 | 2024-07-2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柜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73460B (zh) * | 2018-10-18 | 2020-06-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945441A (zh) * | 2019-03-31 | 2019-06-28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307597B (zh) * | 2019-07-11 | 2023-07-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
CN110579008B (zh) * | 2019-09-18 | 2021-09-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
CN112833475A (zh) * | 2019-11-25 | 2021-05-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1023295A (zh) * | 2019-11-25 | 2020-04-1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CN113124460B (zh) * | 2019-12-31 | 2025-02-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CN111412600A (zh) * | 2020-03-31 | 2020-07-14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
CN111425944B (zh) * | 2020-04-14 | 2021-09-2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486511A (zh) * | 2020-05-25 | 2020-08-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4508794A (zh) * | 2020-11-17 | 2022-05-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2460681B (zh) * | 2020-12-03 | 2024-12-1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2696805B (zh) * | 2020-12-29 | 2022-04-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空调设备的方法、装置和处理器 |
CN112902377B (zh) * | 2021-02-10 | 2022-0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 |
CN113465027B (zh) * | 2021-06-17 | 2023-05-2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可逆风管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
CN113803791A (zh) * | 2021-10-09 | 2021-12-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
CN114264050B (zh) * | 2021-12-22 | 2023-03-10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CN114396701B (zh) * | 2022-01-06 | 2023-02-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
CN114777256B (zh) * | 2022-04-11 | 2023-06-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新风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CN115355607A (zh) * | 2022-08-01 | 2022-11-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空调均匀出风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3611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Denso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
CN1356510A (zh) * | 2001-12-26 | 2002-07-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CN102748810A (zh) * | 2012-05-30 | 2012-10-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949308A (zh) * | 2014-03-27 | 2015-09-30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进风调控组件、系统和进风调控方法 |
-
2018
- 2018-04-26 CN CN201810388251.XA patent/CN1084889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3611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Denso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
CN1356510A (zh) * | 2001-12-26 | 2002-07-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CN102748810A (zh) * | 2012-05-30 | 2012-10-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949308A (zh) * | 2014-03-27 | 2015-09-30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进风调控组件、系统和进风调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88920A (zh) | 2018-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8892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8488919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877562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201129802Y (zh) |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WO2017128785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TW201239288A (en) | Bathroom dryer | |
CN21674460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295146U (zh) | 一种全热交换器 | |
CN110762616A (zh) |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5597472U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 | |
CN108758802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JP5542046B2 (ja)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
CN108561959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1726080A (zh) | 空调 | |
CN211041162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012842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388379A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6145929U (zh) |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 | |
CN202709387U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208139468U (zh) | 一种家用空调器 | |
CN207094810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7094809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7366969B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5765407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