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3105B - 用于车辆的具有一体化的安全气囊的内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具有一体化的安全气囊的内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73105B CN108473105B CN201680074484.1A CN201680074484A CN108473105B CN 108473105 B CN108473105 B CN 108473105B CN 201680074484 A CN201680074484 A CN 201680074484A CN 108473105 B CN108473105 B CN 108473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ing
- receptacle
- airbag
- screw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ide panels, e.g. 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5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r seat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衬装置(DG),所述内衬装置包括内衬件(PG),所述内衬件能够与车辆的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一体连结并且包括第一容置部(L1)和第二容置部(L2),所述第一容置部具有设置有螺钉(V1)的第一侧部(C1)并且容置有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所述第二容置部靠近第一容置部(L1)的与第一侧部(C1)相反的第二侧部(C2)。该装置(DG)还包括板(PF),所述板与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固定地一体连结并且包括在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的第一端部(E1)以及与第一端部(E1)相反的第二端部(E2),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由螺钉(V1)穿过的孔(TV),并且通过拧紧在螺钉(V1)上的螺母与内衬件(PG)固定地一体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在任选地机动类型的一些车辆上的内衬装置,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或“安全气囊”)与所述内衬装置一体连结。
背景技术
通常为机动类型的一些车辆包括由(通常金属)结构限定的车门入口,在所述结构上固定有内衬装置和覆盖内衬。该内衬装置尤其包括内衬件,座垫或座椅的一侧通常按压在所述内衬件的一部分上。该内衬件因此构成座垫或座椅的侧向延伸件,所述侧向延伸件确保车辆结构、车门内饰以及座垫或座椅之间的完善,同时确保就座乘客的舒适性。
在一些车辆中,该内衬件还用作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或安全气囊)的支撑件。该安全气囊的固定通常借助于多个螺钉和/或螺母来完成,这导致组装时间相对较长以及螺钉损坏的风险。另外,该固定模式导致该内衬件的尺寸以及该内衬装置的重量明显增加。这导致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尤其旨在改善这种情况。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衬装置,所述内衬装置包括内衬件,一方面,所述内衬件能够与车辆的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一体连接,另一方面,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与所述内衬件一体连结。该内衬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装置的内衬件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容置有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并且具有第一侧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固定地一体连结有螺钉,所述第二容置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的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反的第二侧部,并且
-所述内衬装置包括板,所述板与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固定地一体连结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置部中不动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由所述螺钉穿过的孔,并且通过拧紧在所述螺钉上的螺母与所述内衬件固定地一体连结。
由于本发明,为了使安全气囊与内衬件固定地一体连结而执行的螺钉连接次数显著减少,并且确保装配的技术人员的人体工程学被显著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内衬装置可包括可单独或组合采用的其他特征,尤其是:
-所述第二容置部可限定在所述内衬件所包括的围绕所述第一容置部的框架的一部分的后方。在该情况下,所述板的第一端部可弯曲成L或S的大体形状,以便在旋转驱动所述板之后使所述第一端部所包括的末端部分在所述框架后方在所述第二容置部中不动,所述旋转驱动能够导致由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板的孔;
-所述板的孔能够是长形的;
-所述内衬装置的内衬件可包括贯通容置部,所述贯通容置部至少在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位置处开口,并且容置有能够由另一螺钉穿过的圆筒,所述另一螺钉用于使所述内衬件与所述结构固定地一体连结;
-所述内衬装置的内衬件可包括在用于朝向所述结构定向的侧表面上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出且具有严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第二部分。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部分用于穿过限定在所述结构中的孔的第一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在使所述内衬件与所述结构联结的阶段期间在所述孔的第二区域中平移,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出且具有的宽度严格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任选地机动类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门入口以及与邻近于所述车门入口的结构一体连结的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内衬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衬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内衬装置用于与车辆的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一体连结。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板与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固定地一体连结,以及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首先将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斜向地插入上述类型的内衬装置的内衬件的第一容置部中,直到所述板的第一端部插入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限定在所述内衬件中的第二容置部中,所然后旋转驱动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直到使限定在所述板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中的孔由螺钉穿过,所述螺钉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内衬件固定地一体连结,然后将螺母拧紧在所述螺钉上以便使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在所述第一容置部中不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详细说明和附图(通过CAO/DAO(“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得到,其中存在一些线条看起来不连续的特征),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上:
-图1以透视图示意性示出了车辆结构示例的一部分、结构内衬示例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内衬装置的实施例在彼此一体连结之前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内衬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在彼此一体连结之前的透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通过使板与图2的内衬装置的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一体连结而构成的组件的透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3的组件与图2的内衬装置的内衬件联结开始时的透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3的组件与图2的内衬装置的内衬件联结结束时在螺母最终拧紧之前的透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车辆结构的一部分在与图2的内衬装置联结之前的透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内衬装置的上部与图1的车辆结构联结的正视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内衬装置的下部在拧紧在图1的车辆结构上之前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内衬装置DG,所述内衬装置用于与邻近于车门入口的车辆结构SV一体连结,并且包括一体化的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或安全气囊)
在下文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认为车辆是机动类型的。所述车辆例如为轿车。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类型的车辆。本发明事实上涉及包括由结构限定的至少一个车门入口的任何类型的车辆,所述结构需装配有包括安全气囊的内衬装置,座垫或座椅安装在所述结构的侧部。因此,本发明至少涉及陆地车辆。
图1上示意性示出了在彼此一体连结之前的限定车辆车门入口一部分的结构SV的示例的一部分、用于与该结构SV一体连结的结构(覆盖)内饰GS的示例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内衬装置DG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一旦与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内衬装置DG用于支撑座垫或座椅的侧部,并因此构成该座垫或该座椅的侧向延伸件,所述侧向延伸件确保结构SV、车门内饰以及座垫或座椅之间的完善,同时确保就座乘客的舒适性。
如图2上非限制性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内衬装置DG包括内衬件PG、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或安全气囊)DS和平板PF。
如图3至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板PF与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或安全气囊)DS固定地一体连结。该一体连结例如可如图所示通过螺钉连接来完成。为此,安全气囊DS可包括两个螺钉V2,所述两个螺钉用于分别穿过两个对应孔T1并且与螺母EF配合,所述两个对应孔限定在板PF的中心部分中。螺母EF通过螺钉V2确保使板PF与安全气囊DS固定地一体连结(见图3)。
板PF还包括从其中心部分延伸出的彼此相反的第一端部E1和第二端部E2。
例如,板PF可由金属或刚性且抵抗气囊展开的塑料材料制成。
内衬件PG能够与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SV一体连结,并且包括第一容置部L1和第二容置部L2,如图2、图4和图5上所示。
所述内衬件例如可由泡沫制成。为了乘客的舒适性,所述泡沫可略微较软。此外,所述内衬件例如可构成立柱(dormant)、或可拆卸的侧向衬垫或侧向靠垫。
如图2、图4和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注意到所述泡沫可任选地但有利地与例如金属的框架AP一体连结。
第一容置部L1用于容置安全气囊DS。所述第一容置部尤其包括彼此相反的第一侧部C1和第二侧部C2。注意到,在图2至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容置部L1具有矩形的大体形状。在该情况下,可能的框架AP优选地至少围绕第一容置部L1。
将在下文讨论的螺钉V1靠近第一侧部C1固定地一体连结。该固定的一体连结优选地实施在可能的框架AP的位于靠近第一侧部C1处的部分上。
第二容置部L2限定在靠近第一容置部L1的第二侧部C2处,并因此与第一容置部L1的第一侧部C1相反。
从图4和图5上可见,板PF的第一端部E1与安全气囊DS固定地一体连结,并且该板PF的第二端部E2包括由内衬件PG的螺钉V1穿过的孔,并且通过拧紧在该螺钉V1上的螺母(在图5上未示出)与该内衬件PG固定地一体连结。
图2所示的内衬装置DG的组装可通过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组装方法来完成,所述组装方法在下文中描述并且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在(所述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如前文所述,例如借助于(穿过两个孔T1的)两个螺钉V2和螺母EF通过螺钉连接而使板P与安全气囊DSF固定地一体连结。该第一步骤的结果在图3上示出。
在(所述方法的)第二步骤中,首先将(与板PF一体连结的)安全气囊DS斜向地插入上文所述的内衬装置DG的内衬件PG的第一容置部L1中,直到板PF的第一端部E1插入靠近第一容置部L1限定在内衬件PG中的第二容置部L2中。第二步骤的该第一部分的结果在图4上示出。
然后,旋转驱动(与板PF一体连结的)安全气囊DS直到使限定在板PF的与第一端部E1相反的第二端部E2中的孔TV由螺钉V1穿过,所述螺钉靠近第一容置部L1与内衬件PG固定地一体连结。第二步骤的该第二部分的结果在图5上示出。
然后,将螺母拧紧在螺钉V1上以使(与板PF一体连结的)安全气囊DS在第一容置部L1中不动。
于是布置了完全组装好(如图1所示的类型)并准备与车辆的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的内衬装置DG。
注意到,当第二容置部L2限定在内衬件PG的围绕第一容置部L1安装的框架AP的一部分的后方时,板PF的第一端部E1可如图2至图4非限制性所示地弯曲成L或S的大体形状。因此,该第一端部E1的末端部分PT可在框架AP后方插入第二容置部L2中,并且在旋转驱动板PF之后在该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所述旋转驱动用于导致第二端部E2的孔TV由内衬件PG的螺钉V1穿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将该类型的不动称为“堆叠(empiochage)”。
如图2至图4上非限制性所示,框架AP可确保该不动。为此,所述框架可包括横向部分PA1,所述横向部分在内衬件PG的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FLj(j=1或2)之间横向延伸,并且能够使板PF的第一端部E1的末端部分PT在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理解到一旦末端部分PT通过该横向部分PA1后方,所述末端部分就变得不动。
两个侧表面FL1和FL2是分别用于朝向结构SV并且朝向座垫(或座椅)定向的侧表面。因此所述两个侧表面大致垂直于内衬件PG的前表面FV和后表面FR,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分别用于朝向车辆的前方和后方定向。后表面FR是开放式的以能够到达第一容置部L1和第二容置部L2。
侧表面FL1优选地至少在第一容置部L1的位置处是部分开放式的,以便在发生碰撞时例如由于制造时的弱化缝合和围绕安全气囊的织物而便于气囊的膨胀,以引导气囊在保护乘客的方向上膨胀。
为了避免末端部分PT在旋转驱动期间从第二容置部L2离开,框架AP可如图2至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地包括另一横向部分PA2,所述另一横向部分靠近横向部分PA1在内衬件PG的两个侧表面FLj之间横向延伸。因此理解到第一端部E1的使末端部分PT与板PF的中心部分联接的中间部分被禁止沿连接第一侧部C1与第二侧部C2的方向(在附近间隙处)平移。
如图2至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还注意到,第二端部E2的孔TV可有利地是长形的。这事实上能够在板PF的旋转驱动结束时提供螺钉V1在孔TV中的定位自由度,以便考虑制造公差和间隙并且能够无需考虑螺钉V1的长度。
还注意到,如图1、图2、图5和图8上非限制性所示,内衬件PG可包括贯通容置部LT,所述贯通容置部至少在该内衬件的(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FLj位置处开口并且容置有能够由另一螺钉V3穿过的圆筒CV,所述另一螺钉用于使所述内衬件与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该圆筒CV是穿过内衬件PG的刚性零件,以便有利地避免所述内衬件在将螺钉V3拧紧在安置在结构SV后方并且可经由限定在该结构SV中的孔T3到达(见图1)的螺母ES(见图8)上时被该螺钉损坏。注意到,为了便于螺钉V3的拧紧,螺母ES例如通过焊接预先与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
例如,如图2、图4和图5上非限制性所示,第二容置部L2能够是同样容置有圆筒CV的贯通容置部LT的一部分。
为了便于内衬装置DG与结构SV的一体连结,内衬件PG可包括在其侧表面FL1(用于朝向结构SV定向)上的联结突起部PR。
如图6和图7上非限制性所示,该突起部PR包括延伸出的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具有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第二宽度严格大于第一宽度。在该情况下,第二部分P2用于穿过限定在结构SV中的孔TS的第一区域Z1,并且第一部分P1能够在使内衬件PG与结构SV联结的阶段期间在孔TS的第二区域Z2中平移,所述第二区域从第一区域Z1延伸出并且具有的宽度严格小于该第一区域Z1的宽度。理解到,为了使内衬件PG与结构SV联结,在进行将螺钉V3拧紧在螺母ES中之前,首先使突起部PR的第二部分P2穿过孔TS的第一区域Z1,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安置在结构SV的包括该孔TS的部分的后方。然后,使内衬件PG相对于结构SV平移,以便使突起部PR的第一部分P1平移穿过孔TS的第二区域Z2。内衬装置DG于是与结构SV联结(参见图7)。
然后,使内衬件PG的包含圆筒CV的部分接近结构SV直到该圆筒CV的孔安置在限定在结构SV中的对应孔T3的前方(参见图8)。然后,将螺钉V3从内衬件PG的侧表面FL2的一侧插入圆筒CV中,并且将该螺钉V3拧紧在安置在该孔T3后方的螺母ES中。内衬装置DG于是与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
注意到,为了便于使圆筒CV的孔定位在孔T3的前方,内衬件PG可包括定心销PC,所述定心销从侧表面FL1的一侧突出且与圆筒CV相距较小距离。该定心销PC用于安置在限定在结构SV中的长形孔T4中且与孔T3以及因此与螺母ES相距较小距离。理解到,当定心销PC容置在长形孔T4中时,确定了圆筒的孔CV相对于结构SV的孔T3沿至少一个空间方向被良好定位。孔T4的长形特征能够在将螺钉V3插入孔T3中以便拧紧在螺母ES中时沿至少另一空间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前述方向)补偿内衬件PG的位置。这能够通过重力将内衬件PG保持在孔T3的前方而无需技术人员去握住。
还注意到,在附图上非限制性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L2限定在第一容置部L1的下方,因此板PF的第一端部E1可视为下端部,并且该板PF的第二端部可视为上端部。但在实施变型中,第二容置部L2可限定在第一容置部L1的上方,在该情况下,板PF的第一端部E1可视为上端部,并且该板PF的第二端部可视为下端部。在其它实施变型中,第二容置部L2可限定在第一容置部L1的左方或右方,这种意味着基本上垂直于所示出的位置的定位并且需要在侧表面FLj之间的明显更大的距离,板PF能够从车辆的任意一侧组装在内衬件PG上。
本发明可显著减少技术人员为了使安全气囊与内衬件固定地一体连结而需执行的螺钉连接次数。这减少了制造成本(由于材料、装配时间和调试时间减少),并且改善了确保装配的技术人员的人体工程学,而不减少对乘客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内衬装置(DG),所述内衬装置包括内衬件(PG),所述内衬件能够与车辆的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SV)一体连结,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与所述内衬件一体连结,所述内衬件(PG)包括第一容置部(L1)和第二容置部(L2),所述第一容置部容置有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并且具有第一侧部(C1),靠近所述第一侧部固定地一体连结有螺钉(V1),所述第二容置部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L1)的与所述第一侧部(C1)相反的第二侧部(C2),并且所述内衬装置还包括板(PF),所述板与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固定地一体连结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的第一端部(E1)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E1)相反的第二端部(E2),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由所述螺钉(V1)穿过的第一孔(TV),并且通过拧紧在所述螺钉(V1)上的螺母与所述内衬件(PG)固定地一体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装置还包括贯通容置部(LT),所述贯通容置部至少在所述内衬件(PG)的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FLj)位置处开口,并且容置有能够由另一螺钉(V3)穿过的圆筒(CV),所述另一螺钉用于使所述内衬件与所述结构(SV)固定地一体连结,并且,所述第二容置部(L2)是所述贯通容置部(LT)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部(L2)限定在所述内衬件(PG)所包括的围绕所述第一容置部(L1)的框架(AP)的一部分的后方,并且,所述第一端部(E1)弯曲成L或S的大体形状,以便在旋转驱动所述板(PF)之后使末端部分(PT)在所述框架(AP)后方在所述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所述旋转驱动能够导致由所述螺钉(V1)穿过所述板的第一孔(T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AP)包括横向部分(PA1),所述横向部分在所述内衬件(PG)的彼此相反的两个侧表面(FLj)之间横向延伸,并且能够使所述板(PF)的第一端部(E1)的所述末端部分(PT)在所述第二容置部(L2)中不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TV)是长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件(PG)包括在用于朝向所述结构(SV)定向的侧表面(FL1)上的突起部(PR),所述突起部包括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部分(P1)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P1)延伸出且具有严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第二部分(P2),所述第二部分(P2)用于穿过限定在所述结构(SV)中的第二孔(TS)的第一区域(Z1),并且所述第一部分(P1)能够在使所述内衬件(PG)与所述结构(SV)联结的阶段期间在所述第二孔(TS)的第二区域(Z2)中平移,所述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一区域(Z1)延伸出且具有的宽度严格小于所述第一区域(Z1)的宽度。
6.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与邻近于所述车门入口的结构(SV)一体连结的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衬装置(DG)。
7.一种内衬装置(DG)的组装方法,所述内衬装置用于与车辆的邻近于车门入口的结构(SV)一体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板(PF)与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固定地一体连结,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首先将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斜向地插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衬装置(DG)的内衬件(PG)的第一容置部(L1)中,直到所述板(PF)的第一端部(E1)插入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L1)限定在所述内衬件(PG)中的第二容置部(L2)中,然后旋转驱动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直到使限定在所述板(PF)的与所述第一端部(E1)相反的第二端部(E2)中的第一孔(TV)由螺钉(V1)穿过,所述螺钉靠近所述第一容置部(L1)与所述内衬件(PG)固定地一体连结,然后将螺母拧紧在所述螺钉(V1)上以便使所述具有气囊的安全装置(DS)在所述第一容置部(L1)中不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562679A FR3045536B1 (fr) | 2015-12-17 | 2015-12-17 | Dispositif de garnissage a airbag integre, pour un vehicule |
FR1562679 | 2015-12-17 | ||
PCT/FR2016/053112 WO2017103368A1 (fr) | 2015-12-17 | 2016-11-28 | Dispositif de garnissage à airbag intégré, pour un véhicu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73105A CN108473105A (zh) | 2018-08-31 |
CN108473105B true CN108473105B (zh) | 2021-01-29 |
Family
ID=5558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4484.1A Active CN108473105B (zh) | 2015-12-17 | 2016-11-28 | 用于车辆的具有一体化的安全气囊的内衬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90165B1 (zh) |
CN (1) | CN108473105B (zh) |
FR (1) | FR3045536B1 (zh) |
WO (1) | WO20171033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5618B (zh) | 2017-11-09 | 2022-07-12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安全气囊装置 |
CN111344188B (zh) * | 2017-11-09 | 2023-03-10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
FR3094689B1 (fr) * | 2019-04-08 | 2021-03-05 | Psa Automobiles Sa | Procédé d’assemblage de parties structurelles supérieure et inférieure à pièces de renfort,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86286A (zh) * | 2007-09-10 | 2009-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 |
CN101395044A (zh) * | 2006-09-08 | 2009-03-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内部装饰物品安装结构 |
JP2010247800A (ja) * | 2009-04-20 | 2010-11-04 | Toyota Motor Corp |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EP2617606A1 (en) * | 2010-09-14 | 2013-07-2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nchor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rear-side airba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30595B2 (en) * | 2004-09-21 | 2009-05-12 | Toyoda Gosei Co., Ltd. | Rear seat side airbag device |
US7798519B2 (en) * | 2007-08-10 | 2010-09-21 | Toyoda Gosei Co., Ltd. | Side airbag device |
-
2015
- 2015-12-17 FR FR1562679A patent/FR3045536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11-28 WO PCT/FR2016/053112 patent/WO2017103368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28 CN CN201680074484.1A patent/CN108473105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28 EP EP16815607.3A patent/EP3390165B1/fr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5044A (zh) * | 2006-09-08 | 2009-03-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装备有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的内部装饰物品安装结构 |
CN101386286A (zh) * | 2007-09-10 | 2009-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内饰件及其安装方法 |
JP2010247800A (ja) * | 2009-04-20 | 2010-11-04 | Toyota Motor Corp |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EP2617606A1 (en) * | 2010-09-14 | 2013-07-2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Anchor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rear-side airba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90165A1 (fr) | 2018-10-24 |
EP3390165B1 (fr) | 2019-09-11 |
WO2017103368A1 (fr) | 2017-06-22 |
FR3045536B1 (fr) | 2019-05-24 |
FR3045536A1 (fr) | 2017-06-23 |
CN108473105A (zh) | 2018-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58129B2 (en) | Attaching structure of split type seat back | |
CN108473105B (zh) | 用于车辆的具有一体化的安全气囊的内衬装置 | |
US9533647B2 (en) | Seat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005537182A (ja) | 大型の部分モジュ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た支持構造物を具備する自動車のボディ | |
JP2005112171A (ja) |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ボデー構造 | |
US10081331B2 (en) |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a safety belt of a rear seat row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with such a fastening arrangement | |
EP3575143B1 (en) | Vehicular seat structure | |
US11787273B2 (en) | Roof module for a vehicle roof of a passenger vehicle | |
KR20140057699A (ko) |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 |
JP2014097746A (ja) |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の組み付け構造 | |
US20060071508A1 (en) | Vehicle floor capable of distributing impact load at collision | |
JP2005537183A (ja) | ルーフコラムを具備する自動車用のボディ | |
US7694999B2 (en) | Airbag module | |
CN113710564A (zh) | 机动车辆的带有加强件的上部和下部结构部分的组装方法 | |
WO2021060342A1 (ja) |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 |
CN205524118U (zh) | 汽车后排前安全气囊的安装结构 | |
US9718430B2 (en) | Airbag device | |
JP6010448B2 (ja) | 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とスカッフプレートとの合わせ部の構造 | |
JP4300307B2 (ja) |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の取付構造 | |
KR102584054B1 (ko) | 자동차용 루프 덕트 장착 플레이트 | |
JP2019081442A (ja) | 蓄電池の車載構造 | |
JP2948255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及び車体組立方法 | |
JP3821344B2 (ja) |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 | |
KR20190052966A (ko) | 차량용 범퍼 결합 구조 | |
JPH08119000A (ja) |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取付け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