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471218A -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 Google Patents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1218A
CN108471218A CN201810167717.3A CN201810167717A CN108471218A CN 108471218 A CN108471218 A CN 108471218A CN 201810167717 A CN201810167717 A CN 201810167717A CN 108471218 A CN108471218 A CN 108471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coil
group
passive
transmit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77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16821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47121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677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71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7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1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发射模块,公开了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底壳、支架、磁铁组、线圈组以及发射电路板,底壳中具有凹腔;支架包括安装座以及两个侧臂,两个侧臂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安装座的两侧,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底壳的侧壁;磁铁组连接在安装座,磁铁组包括磁铁以及两个导磁板;线圈组与磁铁组相对布置,包括线圈以及主铁芯,主铁芯穿设在线圈中,主铁芯形成与两个导磁板交替抵接的主抵接端;发射电路板与线圈电性连接。底壳的凹腔中设有用于驱动朝上摆动复位的复位结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具有完整的自供电及高频发射功能,避免使用电池存在的问题,使用较环保,企业或者电子爱好者经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可以构成不同领域、不同用途的电子产品。

Description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发射模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背景技术
无线电子产品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无线发射模块,现实生活中的无线遥控器等等,无线发射模块通常会使用电池作为工作的电源。使用电池作为电源具有局限性,其存在使用寿命有限,以及需要重复购买电池且定期更换电池使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显著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另外,由于电池易生锈以及漏液,这样,对于一些安防作用的无线发射模块而言,使用电池会大大降低无线发射模块的可靠性,且无法满足全天候长久提供能源的需要,当遭遇非法入侵时,无线发射模块很可能会因为电池失效而不起作用,给用户带来损失。
另外,电池大多数是一次性用品,其使用周期较短,如需长期使用,则必须不断购买电池,增加用户的经济负担;再者,制造电池不仅需要消耗资源,而且大量的废旧电池被丢弃,会对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源无线发射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发射模块采用电池作为电源,存在使用可靠性差、增加用户使用成本以及不环保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底壳、支架、磁铁组、线圈组以及发射电路板,所述底壳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所述支架、磁铁组以及线圈组分别置于所述凹腔中;
所述支架包括安装座以及两个侧臂,两个所述侧臂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两个所述侧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壳的侧壁;
所述磁铁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所述磁铁组包括磁铁以及两个导磁板,两个所述导磁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磁铁的上端及下端;
所述线圈组与磁铁组相对布置,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以及主铁芯,所述主铁芯穿设在所述线圈中,且所述主铁芯朝向所述磁铁组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线圈,形成用于与两个所述导磁板交替抵接的主抵接端;所述发射电路板与线圈电性连接。
所述底壳的凹腔中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朝上摆动复位的复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朝向所述线圈组的侧端开口,所述磁铁组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且通过所述安装腔的侧端开口显露出来;所述线圈组置于所述支架的两个侧臂之间,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侧端开口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磁铁的宽度,两个所述导磁板的内端分别向所述线圈组延伸,形成外延端,两个所述导磁板的外延端之间形成外延区域,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置于所述外延区域中,与两个所述导磁板交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从所述安装座的侧端开口延伸至所述安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外侧端封盖有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底壳的凹腔的底部,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凹腔的底部凸设有凸柱,所述弹簧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凸柱外;所述安装座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下端开口的定位槽,所述弹簧的上端嵌入在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布置的槽条,所述槽条中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抵接的筋条,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槽条中,且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筋条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围形成有固定区域,所述线圈置于所述固定区域中,且与所述固定框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磁铁组的开口,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穿过所述固定框,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的开口外。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的两侧壁的内侧形成朝外突出的弧形状。
进一步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两个弹性臂以及中间板,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内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固定布置,所述中间板悬空布置,所述主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板上,且所述主铁芯置于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凹腔的底部凸设有两个安装柱,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底壳凹腔的底部凸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弹性臂中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形成有用于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以限制所述弹性臂朝下摆动幅度的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主铁芯的另一端朝两侧分别延伸有主安装条,所述主安装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片的中间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的外端朝外延伸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片的中间板。
进一步的,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副铁芯,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侧边,所述副铁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线圈外,形成用于与所述磁铁下方的导磁板抵接的副抵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副铁芯的另一端朝上翘起,形成翘起端,所述翘起端分别朝两侧延伸,形成副安装条,所述副安装条固定在所述主安装条上,且所述副铁芯与所述主铁芯之间具有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无源无线结构包括按压活动架,所述按压活动架包括活动板以及两个摆动臂,两个所述摆动臂的内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两侧,两个所述摆动臂的外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壳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摆动臂分别置于所述底壳的两侧外,所述活动板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朝下凸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安装座且驱动所述安装座朝下摆动的驱动端。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壳凹腔的上端开口处,位于所述线圈组的上方;所述底壳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倒勾,所述倒勾卡扣在所述发射电路板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中,通过驱动支架的上下摆动,则可以使得线圈中产生瞬间电流,实现无源效果,不需要采用电池等作为电源,避免使用电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用可靠性强,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且不会对环境等造成影响,使用较环保;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具有完整的自供电及高频发射功能,企业或者电子爱好者经过非常简单的二次开发,无需对发电原理及高频通信做过多的了解,仅需设定用途及设计出不同的外壳罩在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外部,就可以构成不同领域、不同用途的电子产品,节省大量的电线及人工费,减少电池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组与弹性片连接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局部剖切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局部剖切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局部主视图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局部主视图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在运用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在运用中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可以运用在开关、遥控器等电子产品中,它能自己产生电能,并且发射出高频无线电波,产生相应的信号指令控制接收端设备,或者为接收端设备提供无线数据。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包括底壳13、支架14、线圈组10、磁铁组16以及发射电路板12,底壳13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132,支架14、线圈组10以及磁铁组16置于底壳13的凹腔132中,支架14包括安装座141以及两个侧臂142,其中,两个侧臂142的一端分别形成的安装座141的两侧,且两个侧臂142相对布置,两个侧臂14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底壳13的侧壁,这样,整个支架14则可以以侧臂142的另一端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磁铁组16安装在支架14的安装座141上,其包括磁铁162以及两导磁板161,两个导磁板161分别连接在磁铁162的上端面及下端面,这样,该两个导磁板161则形成不同的磁极,也就是一个导磁板161的磁极是N极,另一个导磁板161的磁极则是S极,也就是说,两个导磁板161的磁性相异。
线圈组10与磁铁组16相对布置,其包括线圈100以及主铁芯104,其中,主铁芯104与磁铁组16相对布置,且穿设在线圈100的中心,也就是说,线圈100缠绕在主铁芯104的外周,且主铁芯104朝向磁铁组16的一端延伸出线圈100外,形成用于与两个导磁板161交替抵接的主抵接端1041。
发射电路板12与线圈100电性连接,这样,当线圈100中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可以为发射电路板12提供瞬间供电,这样,发射电路板12瞬间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发射电路板12则可以向外发射无线电波,该无线电波可以控制接收端设备,或者,为接收端设备提供无线数据。
在凹腔132中,还设有复位结构,当安装座141被朝下按下后,该复位结构可以使得直接朝上摆动,以使安装座141复位。
上述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中,参照图5及7,当初始状态时,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铁组16的一个导磁板161抵接,也就是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此时,穿过主铁芯104的磁感线的方向如图7所示,也就是穿过线圈100中心的磁感线方向;当朝下按下支架14时,此时,参照图6及8所示,安装座141以侧臂142的另一端为摆动中心朝下摆动,这样,连接在安装座141上的整个磁铁组16也随之朝下摆动,当摆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主铁芯104脱离原先抵接的导磁板161,与另一导磁板161抵接,也就是与磁极为N极的导磁板161抵接,此时,穿过主铁芯104的磁感线的方向如图8所示,也就是穿过线圈100中心的磁感线的方向;并且,当抵压在支架14上的外力消除以后,直接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则自动朝上摆动,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则重新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这样,则完成了无源无线操作的一个循环,在该循环过程中,穿过主铁芯104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穿过线圈100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这样,线圈100中则可以产生瞬间的电流,该电流为发射电路板12提供瞬间电源供应,从而,发射电路板12则可以对外发射无线电波,进而实现无源无线的效果。
由上述可知,在支架14上下摆动的过程中,整个磁铁组16也随之上下移动,这样,主铁芯104的磁极则会发生变化,也就是通过线圈100中心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线圈100则会产生瞬间电流。
当然,上述中两个导磁板161的磁极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也可以是位于磁铁162上方的导磁板161的磁极为N极,位于磁铁162下方的导磁板161的磁极是S极,具体设置可视需要而定。
上述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中,通过驱动支架14的上下摆动,则可以使得线圈100中产生瞬间电流,实现无源效果,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则不需要采用电池等作为电源,从而可以避免使用电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用可靠性强,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且不会对环境等造成影响,使用较环保。
另外,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具有完整的自供电及高频发射功能,企业或者电子爱好者经过非常简单的二次开发,无需对发电原理及高频通信做过多的了解,仅需设定用途及设计出不同的外壳19罩在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外部,就可以构成不同领域、不同用途的电子产品,例如:无需电池的遥控器、传感器、无源无线开关、无源无线门铃等,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可以节省大量的电线及人工费,减少电池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普及推广无源无线模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41中设有安装腔143,该安装腔143具有朝向线圈组10的侧端开口,磁铁组16嵌入在该安装腔143中,且通过安装座141的侧端开口显露出来;线圈组10位于支架14的两个侧臂142之间,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朝向安装座141的侧端开口布置,这样,可以实现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铁组16的两个导磁板161交替抵接。
具体地,导磁板161的宽度大于磁铁162的宽度,两个导磁板161则将磁铁162夹持在中间,且两个导磁板161的内端分别形成相对磁铁162向线圈组10延伸的外延端,这样,两个导磁板161的外延端之间形成外延区域160,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置于两个导磁板161的外延区域160中,这样,磁铁组16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则交替与两个导磁板161的内侧面抵接。
这样,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从安装座141的侧端开口延伸至安装腔143中,从而置于两个导磁板161的外延区域160中;或者,作为其它实施例,两个导磁板161的外延端也可以延伸至安装座141的侧端开口外,这样,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则不需要延伸至安装座141的安装腔143中,则可以直接置于两个导磁板161的外延区域160中。
或者,作为其它实施例,导磁板161的内端与磁铁162的内端平齐布置,这样,当磁铁组16在上下移动时,则是利用导磁板161121的外侧壁与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抵接,从而实现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导磁板161之间的滑动抵接。
在安装座141的外侧端封盖有封板144,这样,避免磁铁组16朝向安装座141的外侧端移位,使得磁铁组16稳固的位于安装座141的安装腔143中。
本实施例中,复位结构包括弹簧15,该弹簧15的下端连接在底壳13凹腔132的底部,上端抵接在安装座141的下端;当然,弹簧1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包括两个弹簧15,两个弹簧15分别位于安装座141的两侧,这样,使得整个安装座141在复位时,可以平稳复位,大大增强安装座141的复位精度。
具体地,在底壳13的凹腔132的底部设有凸柱,弹簧15的下端套设在凸柱外,这样,可以起到固定弹簧15的作用,且使得整个弹簧15处于竖直状态。
在安装座141的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下端开口的定位槽,弹簧15的上端的嵌入在该定位槽中,这样,当弹簧15在被压缩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瘫痪向侧边歪向的现象,也就是保证弹簧15总在竖直方向伸缩变形。
作为其它实施例,复位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的元件,如弹性垫等等,不仅仅限制于上述的弹簧15。
另外,为了定位安装座141朝上移动,本实施例中,在底壳13的两侧壁上凸设有定位块,该定位块位于安装座141的上方,且用于抵接在安装座141的侧壁,这样,当安装座141在弹簧15的作用下,朝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该定位块则抵接在安装座141的侧壁,限制安装座141继续朝上移动。
具体地,在安装座141的侧壁设有上下延伸布置的槽条145,且在槽条145凸设有筋条146,定位块置于安装座141的槽条145中,这样,可以对安装座141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且定位块位于筋条146的上方,当定位块抵接在筋条146上时,安装座141则不能继续朝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线圈组10还包括固定架,该固定架中包括固定框101,该固定框101包围形成有固定区域1011,线圈100置于该固定框101的固定区域1011中,且与固定框101连接,从而使得线圈100稳固置于固定框101的固定区域1011中。
固定框101的内端具有朝向磁铁组16的开口,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穿过固定框101,且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延伸至固定框101的开口外,这样,当磁铁组16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才可以交替地与磁铁组16的两个导磁板161交替抵接。
具体地,固定框101的两侧壁的内侧形成朝外突出的弧形状,这样,使得固定框101的两个侧壁的内侧与线圈100的形状配合,更加便于固定线圈100。
对于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而言,其通过磁铁组16的上下移动,使得主铁芯104的磁极快速变换,从而使得穿过线圈100中心的磁感线的方向发生变化,线圈100中产生瞬间电流,在该整个过程中,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两个导磁板161之间交替抵接的速度是较为关键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弹性片17,弹性片17包括两个弹性臂171以及中间板173,其中,两个弹性臂171的内端分别连接在中间板173的两侧,这样,整个弹性片17则形成U形状,两个弹性臂171的外端固定布置,弹性臂171的内端及中间板173则悬空布置,这样,当施加外力在中间板173上时,整个中间板173则可以以弹性臂171的外端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则当外力消除以后,整个弹性片17则可以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弹性片17靠近磁铁组16的一端为外端,相对地,与外端相背离的则为弹性片17的内端,当然,“外端”及“内端”只是基于本实施例中附图中描述方位,并不是特定的实现方式。
主铁芯1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板173上,且主铁芯104处于弹性片17的两个弹性臂171之间,这样,主铁芯104的上下移动,则同时驱动中间板173的摆动。
这样,参照图5及7,当初始状态时,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当朝下按下支架14的过程中,此时,由于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两者相吸在一起,这样,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开始朝下移动,弹性片17的中间板173也随着朝下移动,这样,弹性片17的两个弹性臂171则朝下弯曲变形,随着弹性臂171的变形越来越大,直至弹性臂171的弹性力大于主铁芯104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之间的吸力时,此时,主铁芯104脱离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并且,在弹性臂17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中间板173带动主铁芯104以及线圈100快速朝上复位移动,这样,使得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快速与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抵接,参照图6及8所示。
当然,当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抵接,由于此时的弹簧1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且弹簧15被压缩后的弹性力大于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之间的吸力,这样,在弹簧15的作用下,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则会脱离与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的抵接。在该过程中,弹簧15驱动安装座141朝上移动,在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的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之间的吸力的作用下,弹性片17的弹性臂171朝上弯曲变形,直至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极为N的导磁板161脱离,弹性片17则复位,从而也使得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快速与磁极为S的导磁板161抵接。
由上述可见,在弹性片17的作用下,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在与两个导磁板161之间交替抵接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快速切换,大大增强穿过线圈100中心的磁感强度,也就是增加线圈100中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中,底壳13凹腔132的底部凸设有两个安装柱134,上述弹性片17的两个弹性臂171的外端则分别固定安装在该两个安装柱134上。当然,弹性臂171外端的固定安装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不仅仅限制在上述的固定方式。
另外,为了限制弹性片17朝下摆动的幅度,且为了定位弹性片17的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在底壳13凹腔132的底部凸设有定位柱135,该定位柱135上端形成有台阶136,且在弹性片17的弹性臂171中设有定位孔172,定位柱135的上端可以穿设在定位孔172中,利用台阶136对弹性臂171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主铁芯104的另一端朝两侧分别延伸有主安装条106,该主安装条106固定连接在弹性片17的中间板173,这样,使得主铁芯104与弹性片17之间形成一体,当然,两者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铆接方式,或者其它螺钉固定方式。
为了实现固定框101与弹性片17之间的进一步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框101的外端朝外延伸有连接条102,该连接条102固定连接在弹性片17的中间板173。具体地,连接条102的内端连接在固定框101的内端,连接条102的外端形成有卡勾103,该卡勾103卡扣在弹性片17的中间板173,这样,使得整个固定框101与弹性片17之间形成稳固的固定关系。
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连接条102与弹性片17的中间板173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铆接等等。
本实施例中,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副铁芯105,该副铁芯105位于线圈100的下方,与主铁芯104对齐布置,当然,也可以是主铁芯104错位布置。副铁芯105的一端延伸至线圈100外,形成副抵接端1051,该副抵接端1051用于与磁铁162下方的导磁板161抵接。
当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铁162上方的导磁板161抵接时,该副铁芯105的副抵接端1051则与磁铁162下方的导磁板161抵接,如图6及8所示,这样,可以增加穿过主铁芯104中磁感强度。
当然,当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磁铁162下方的导磁板161抵接时,此时,副铁芯105的副抵接端1051则处于空置状态。
本实施例中,副铁芯105的另一端朝上翘起,形成翘起端108,该翘起端108分别朝两侧延伸,形成副安装条107,这样,主铁芯104与副安装条107之间则处于不同平面上,副铁芯105处于副安装条107的下方位置。副安装条107分别连接在主铁芯104的主安装条106上,这样,副铁芯105处于主铁芯104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当主铁芯104穿设在线圈100中心时,副铁芯105则处于线圈100的下方,这样,两者可以将线圈100稳固的夹持着,则可以大大增强穿过主铁芯104中的磁感强度。
或者,作为其他实施例,副铁芯105也可以位于线圈100的上方,或者是线圈100的两侧,或者是环绕线圈100的整个外周布置,具体设置可视实际需要而定,不仅仅限制位于主铁芯104的下方;当然,当副铁芯105的设置位置不同,其副抵接端1051则与不同的导磁板161抵接。
本实施例中,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包括按压活动架11,该按压活动架11包括活动板111以及两个摆动臂113,两个摆动臂113的内端连接在活动板111的两侧,且两个摆动臂113相对布置,两个摆动臂113分别形成在底壳13的两侧外,且摆动臂113的外端铰接在底壳13的两侧壁,活动板111置于支架14的安装座141的上方。
按压活动架11以摆动臂113的外端为摆动中心上下摆动,从而使得活动板111也可以上下摆动,当活动板111朝下摆动时,其抵接在安装座141上,驱动安装座141朝下移动,这样,当施加在活动板111上的外力消除以后,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安装座141朝上摆动,驱动活动板111朝上摆动。
当然,通过设置按压活动架11,该按压活动架11的活动板111置于底壳13的上方,从而便于外界施加作用力在活动板111上。
为了使得活动板111更加有效的驱动安装座141朝下摆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11朝下凸设有驱动端112,该驱动端112抵接在安装座141上。该驱动端112可以形成在活动板111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形成在活动板111的其它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约底壳13的体积,且使得整个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形成一体化,发射电路板12形成在底壳13凹腔132的上端开口处,位于线圈组10的上方。另外,为了固定发射电路板12的位置,在底壳13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倒勾,该倒勾卡扣在发射电路板12的上端,从而使得发射电路板12稳固置于线圈组10的上方,且位于底壳13凹腔132的上端开口处。
另外,在底壳13在外侧壁设有卡槽131,这样,当该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运用在其它电子产品中,利用该卡槽131与外部的连接,可以使得整个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固定。
参照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原理示意图,通过磁铁组16的上下移动,使得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两个导磁板161交替抵接,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这样,再通过能量储存以及转换为电压,为线圈100提供电源,使得发射电路板12朝外发射无线电波,进而,接收端设备接收到无线电波,则启动相对应的操作。
如图10及11所示,为该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一种运用,在该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外罩设有外壳19,且该外壳19上形成有可以上下活动的按键190,该按键190与按压活动架11的活动板111对齐布置,这样,通过按动按键190,则可以实现驱动活动板111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驱动安装座141上下移动,使得主铁芯104的主抵接端1041与两个导磁板161之间交替抵接,进而使得该无源无线发射模块朝外发射无线信号的效果。
外壳19上设有开口,这样,便于将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嵌入在外壳19内,且通过盖板191将该外壳19的开口封住。
本实施例中,支架14的两个侧臂142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底壳13的侧壁铰接,按压活动架11的两个摆动臂113的外端通过转动轴铰接在底壳13的两个侧壁;当然,作为其他实施例,支架14的两个侧臂142的另一端以及按压活动架11的两个摆动臂113的外端也可以通过其他多种结构与底壳13的侧壁铰接,并不仅限制于转动轴。
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可以有其它多种运用方式,不仅仅运用在本实施例中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座,其位于所述底壳内;
磁铁组,所述磁铁组包括磁铁以及两个导磁板,两个所述导磁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磁铁的上端及下端;
线圈组,所述线圈组与磁铁组相对布置,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以及主铁芯,所述主铁芯穿设在所述线圈中,且所述主铁芯朝向所述磁铁组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线圈,形成用于与两个所述导磁板交替抵接的主抵接端;以及
发射电路板,其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座运动时,使所述磁铁组和所述线圈组产生相对位移,以使所述主铁芯的所述主抵接端交替抵接两个所述导磁板,以在所述线圈中产生电流以向所述发射电路板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底壳在外侧壁设有卡槽,以利用所述卡槽与外部的连接,使得整个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无源无线结构包括按压活动架,所述按压活动架包括活动板以及两个摆动臂,两个所述摆动臂的内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活动板的两侧,两个所述摆动臂的外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壳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摆动臂分别置于所述底壳的两侧外,所述活动板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活动板朝下凸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安装座且驱动所述安装座朝下摆动的驱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还包括复位结构,用于所述安装座的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底壳的底部,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布置的槽条,所述槽条中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抵接的筋条,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槽条中,且所述定位块置于所述筋条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副铁芯,其连接于所述主铁芯,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侧边,所述副铁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线圈外,形成用于与所述磁铁下方的导磁板抵接的副抵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当所述主铁芯的所述主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上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时,所述副铁芯的所述副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下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当所述主铁芯的所述主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下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时,所述副铁芯的所述副抵接端则处于空置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副铁芯处于所述线圈的下方,并且所述主铁芯和所述副铁芯将所述线圈稳固的夹持;或者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上方;或者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两侧;或者所述副铁芯环绕所述线圈的整个外周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还包括弹性片,所述主铁芯连接于所述弹性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弹性片包括两个弹性臂以及中间板,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内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板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固定布置,所述中间板悬空布置,所述主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板上,且所述主铁芯置于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所述底壳凹腔的底部凸设有两个安装柱,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底壳凹腔的底部凸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弹性臂中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形成有用于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以限制所述弹性臂朝下摆动幅度的台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安装座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朝向所述线圈组的侧端开口,所述磁铁组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且通过所述安装腔的侧端开口显露出来;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侧端开口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线圈组置于所述支架的两个侧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线圈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围形成有固定区域,所述线圈置于所述固定区域中,且与所述固定框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磁铁组的开口,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穿过所述固定框,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框的开口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磁铁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其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侧臂,两个所述侧臂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两个所述侧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壳的侧壁。
18.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所述的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产品,其中所述电子产品是遥控器、传感器、无源无线开关或无源无线门铃。
20.无源无线发射模块自供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无源无线发射模块包括磁铁组和线圈组,其中所述磁铁组包括磁铁以及两个导磁板,两个所述导磁板分别连接在所述磁铁的上端及下端,所述线圈组包括线圈以及主铁芯,所述主铁芯穿设在所述线圈中,且所述主铁芯朝向所述磁铁组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线圈,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其中在一个循环驱动过程中,使所述磁铁组作用于所述线圈组的磁感线发生变化并且在外力的驱动下,所述磁铁组的磁感线交替穿过所述主铁芯;以及
产生瞬间电流于所述线圈中以向发射电路板供给电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驱动安装座运动,并且藉由所述安装座的运动,驱动磁铁组与线圈组产生相对位移,其中在所述磁铁组移动过程中,所述主铁芯的主抵接端与两个所述导磁板交替抵接产生电流于所述线圈中以给发射电路板供给电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驱动支架运动,以驱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所述安装座的磁铁组移动,以使所述磁铁组和所述线圈产生相对位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驱动支架的两个侧臂以铰接在底壳的侧壁的位置作为支点摆动,以驱动所述安装座运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藉由复位结构,使所述安装座复位,从而在一个循环过程中,所述线圈组中的所述线圈产生两次电能。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驱动按压活动架的两个摆动臂以铰接在底壳的两侧壁上的位置作为支点摆动;同时藉由所述按压活动架的活动板的移动,驱动所述支架摆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当按键被按压时,驱动所述活动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所述安装座上下移。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藉由所述底壳的两侧壁上分别凸设有的定位块,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沿上下延伸布置的槽条。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其中当所述主铁芯的所述主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上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时,副铁芯的所述副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下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当所述主铁芯的所述主抵接端与所述磁铁下方的所述导磁板抵接时,所述副铁芯的所述副抵接端则处于空置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副铁芯处于所述线圈的下方,并且所述主铁芯和所述副铁芯将所述线圈稳固的夹持;或者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上方;或者所述副铁芯位于所述线圈的两侧;或者所述副铁芯环绕所述线圈的整个外周布置。
CN201810167717.3A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Pending CN108471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7717.3A CN108471218A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7717.3A CN108471218A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CN201510346448.3A CN104953783B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6448.3A Division CN104953783B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1218A true CN108471218A (zh) 2018-08-31

Family

ID=541682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7717.3A Pending CN108471218A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CN201510346448.3A Active CN104953783B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6448.3A Active CN104953783B (zh) 2015-06-19 2015-06-19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4712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8794A (zh) * 2019-08-02 2019-09-27 上海意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探测防御栅栏
CN113346677A (zh) * 2020-12-28 2021-09-03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装置、发电方法和复位方法及其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8896A (zh) * 2016-11-30 2017-03-29 广东顺德智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无源开门按钮
JP6908823B2 (ja) * 2016-12-27 2021-07-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8904A1 (es) * 2007-06-04 2008-12-11 Serracanta Marcet, Maria Del Mar Mecanismo de generación de energía eléctrica a partir de energía mecánica, por inducción electromagnética
CN10188715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东莞市盈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镜头驱动模组
CN202455240U (zh) * 2011-12-20 2012-09-26 陈坤 一种遥控器
CN102938600A (zh) * 2011-09-21 2013-02-20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交错咬合式磁发电装置
CN103314511A (zh) * 2011-01-17 2013-09-18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感应发电机及用于制造感应发电机的方法
CN203825393U (zh) * 2013-08-26 2014-09-10 刘远芳 自发电无线开关
CN203827151U (zh) * 2014-04-25 2014-09-10 刘远芳 微发电机和自发电无线发送结构
CN204131362U (zh) * 2014-10-10 2015-01-28 福州家佳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拨动式磁生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30423A3 (en) * 1983-06-30 1985-09-18 EURO-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Aktiengesellschaft Polarized electromagnet and its use in a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02616962U (zh) * 2011-12-19 2012-12-19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交错咬合式磁发电装置
CN204376676U (zh) * 2015-02-12 2015-06-03 卢健华 一种微型发电机
CN204886639U (zh) * 2015-06-19 2015-12-16 刘远芳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8904A1 (es) * 2007-06-04 2008-12-11 Serracanta Marcet, Maria Del Mar Mecanismo de generación de energía eléctrica a partir de energía mecánica, por inducción electromagnética
CN101887157A (zh) * 2009-05-15 2010-11-17 东莞市盈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镜头驱动模组
CN103314511A (zh) * 2011-01-17 2013-09-18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感应发电机及用于制造感应发电机的方法
CN102938600A (zh) * 2011-09-21 2013-02-20 武汉领普科技有限公司 交错咬合式磁发电装置
CN202455240U (zh) * 2011-12-20 2012-09-26 陈坤 一种遥控器
CN203825393U (zh) * 2013-08-26 2014-09-10 刘远芳 自发电无线开关
CN203827151U (zh) * 2014-04-25 2014-09-10 刘远芳 微发电机和自发电无线发送结构
CN204131362U (zh) * 2014-10-10 2015-01-28 福州家佳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拨动式磁生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8794A (zh) * 2019-08-02 2019-09-27 上海意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探测防御栅栏
CN113346677A (zh) * 2020-12-28 2021-09-03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电装置、发电方法和复位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3783A (zh) 2015-09-30
CN104953783B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1218A (zh)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CN207398006U (zh) 一种无源无线翘板开关
US20160372998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04852545B (zh) 微小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CN205081657U (zh) 振动电机
CN204886639U (zh) 无源无线发射模块
KR20120054685A (ko) 선형 진동기
CN207652282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6655695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KR20130020312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109245480B (zh) 一种水平线性振动马达
CN103312886A (zh) 移动终端及其跳舞的方法
KR20150082769A (ko) 진동 발생기
CN207853724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5319920U (zh) 振动电机
CN204695418U (zh) 自供电的汽车遥控钥匙
CN104901505B (zh) 动能转换电能的转换结构和无线电子产品
KR20120033038A (ko) 수평 선형 진동기
CN104682657A (zh) 交替移动式发电结构和遥控装置
CN208691117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4442146U (zh) 交替移动式发电结构和遥控装置
KR20120051504A (ko) 선형 진동기
KR20120018405A (ko) 수평 선형 진동기
KR20120050362A (ko) 수직 선형 진동기
CN206180812U (zh) 电磁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