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7712A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57712A CN108457712A CN201810174925.6A CN201810174925A CN108457712A CN 108457712 A CN108457712 A CN 108457712A CN 201810174925 A CN201810174925 A CN 201810174925A CN 108457712 A CN108457712 A CN 108457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molten salt
- fused salt
- circuit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1426 transform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992 f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29 heat transfer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49 solid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0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 F22B1/06—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the heat carrier being molten; Use of molten metal, e.g. zinc, as heat transfer medium
-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2—Arrangements of auxiliary equip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该系统如下:熔盐堆与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一熔盐回路,其用于将核裂变能传递至第二熔盐回路以及第三熔盐回路;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发电设备串联形成发电工质回路;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二熔盐回路,其用于将第二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发电工质回路;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在用电低谷时还与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三熔盐回路,其用于将第三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冷熔盐储罐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向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网负荷变化在5%内波动时是核电站可接受的范围。当电网负荷变化超过5%时,核电站常常通过降低核电站运行功率的方法,来满足电网负荷变化的需求,这种降功率调节负荷的方法使得核电站的运行极度地不具备经济性。
而熔盐堆作为四代高温核反应堆候选堆型,具有经济、安全、可持续、防核扩散、固有安全、可采用固态燃料或液态燃料等优点,一直是国内外研发的热点。熔盐是很好的传热介质、大的比热容和高沸点,可以兼做传热流体和蓄热储能载体。
可以想象,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熔盐的优势,开发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的能量转换系统,对于提高电厂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将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然而,现有技术中却没有这样的能量转换系统。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核电站调峰技术不足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能够将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剩余电力直接存储在热熔盐罐中,并能够使得输出电力负荷满足电网需求,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并实现电网调峰的目的。此外,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可兼顾储能和发电两个过程,能够实现熔盐堆可持续的满功率运行,使得热能的利用更加合理,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熔盐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熔盐堆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一熔盐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发电设备串联形成发电工质回路;
所述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还包括储能换热器、热熔盐储罐和冷熔盐储罐;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二熔盐回路;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在用电低谷时还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三熔盐回路;
所述冷熔盐储罐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向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所述熔盐储存至所述热熔盐储罐中;
所述第一熔盐回路用于将所述熔盐堆的核裂变能传递至所述第二熔盐回路以及用电低谷时的所述第三熔盐回路;
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电工质回路;
所述第三熔盐回路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将所述第三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本发明中,用电低谷时,启动所述第三熔盐回路,所述熔盐堆的核裂变能先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随后,一部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二换热器传递至所述发电设备用于发电,因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未被消耗的热量经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中的熔盐,随后储存在所述热熔盐储罐中,从而实现热能存储调峰。
本发明中,所述熔盐堆可为熔盐作为冷却剂的堆型,例如可为采用液态熔盐燃料的液体燃料熔盐堆或采用熔盐冷却的固体燃料高温熔盐堆。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换热器按本领域常规为间壁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按本领域常规为间壁式换热器,所述储能换热器按本领域常规为间壁式换热器。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在用电高峰时还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四熔盐回路,且所述第四熔盐回路用于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吸收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电工质回路;所述热熔盐储罐用于在用电高峰时向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所述熔盐储存至所述冷熔盐储罐中。用电高峰时,所述热熔盐储罐内的熔盐流经所述储能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沿所述第四熔盐回路流动,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并用于发电,从而实现储能发电。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第一熔盐回路和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中的熔盐逆流换热。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第二熔盐回路和所述发电工质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中的发电工质逆流换热。
本发明中,当发电工质为超临界水时,所述发电工质回路上沿所述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例如可依次设有涡轮机、冷却器和凝结水泵。其中,所述涡轮机可替换为汽轮机。
本发明中,当发电工质为气体时,所述发电工质回路上沿所述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例如可依次设有涡轮机、冷凝器和压缩机。其中,所述涡轮机可替换为汽轮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能量转换方法,所述能量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熔盐堆中的熔盐携带核裂变能沿所述第一熔盐回路流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时,将核裂变能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在用电低谷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分为两股,一股沿所述第二熔盐回路流动,另一股沿所述第三熔盐回路流动;
沿所述第三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所述储能换热器时,将所述熔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吸收热量后储存于所述热熔盐储罐内;
沿所述第二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时,将所述熔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所述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本发明中,较佳地,在用电高峰时,所述热熔盐储罐内的熔盐流经所述储能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沿所述第四熔盐回路流动,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所述发电工质经所述发电设备后返回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在不违背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能够将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剩余电力直接存储在热熔盐罐中,并能够使得输出电力负荷满足电网需求,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并实现电网调峰的目的。此外,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可兼顾储能和发电两个过程,能够实现熔盐堆可持续的满功率运行,使得热能的利用更加合理,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能量转换方法在用电低谷时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能量转换方法在用电高峰时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能量转换方法在用电低谷时的工艺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能量转换方法在用电高峰时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熔盐堆 10
第一换热器 20
第一熔盐回路 30
第二换热器 40
发电工质回路 50
涡轮机 51
冷却器 52
凝结水泵 53
冷凝器 54
压缩机 55
储能换热器 60
热熔盐储罐 70
冷熔盐储罐 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储能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
实施例1
(1)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如图1及图2所示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熔盐堆10、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40;熔盐堆10与第一换热器2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一熔盐回路30;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与发电设备串联形成发电工质回路50;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还包括储能换热器60、热熔盐储罐70和冷熔盐储罐80;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与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二熔盐回路;
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在用电低谷时还与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三熔盐回路;
冷熔盐储罐80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向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熔盐储存至热熔盐储罐70中;
第一熔盐回路30用于将熔盐堆10的核裂变能传递至第二熔盐回路以及用电低谷时的第三熔盐回路;
第二熔盐回路用于将第二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发电工质回路50;
第三熔盐回路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将第三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其中,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在用电高峰时还与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四熔盐回路,且第四熔盐回路用于从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吸收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发电工质回路50;热熔盐储罐70用于在用电高峰时向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熔盐储存至冷熔盐储罐80中。
其中,第一熔盐回路30和第二熔盐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换热器20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中的熔盐逆流换热。
其中,第二熔盐回路和发电工质回路50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中的发电工质逆流换热。
其中,发电工质为超临界水,发电工质回路50上沿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涡轮机51、冷却器52和凝结水泵53。
(2)能量转换方法
如图1所示的能量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熔盐堆10中的熔盐携带核裂变能沿第一熔盐回路30流动,流经第一换热器20时,将核裂变能传递至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在用电低谷时,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分为两股,一股沿第二熔盐回路流动,另一股沿第三熔盐回路流动;
沿第三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储能换热器60时,将熔盐的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吸收热量后储存于热熔盐储罐70内;
沿第二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第二换热器40时,将熔盐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第二换热器40。
其中,如图2所示,在用电高峰时,热熔盐储罐70内的熔盐流经储能换热器60,将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沿第四熔盐回路流动,流经第二换热器40时将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第二换热器40。
效果: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能够将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剩余电力直接存储在热熔盐罐中,并能够使得输出电力负荷满足电网需求,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并实现电网调峰的目的。此外,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可兼顾储能和发电两个过程,能够实现熔盐堆可持续的满功率运行,使得热能的利用更加合理,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发电效率。
实施例2
(1)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如图3及图4所示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熔盐堆10、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40;熔盐堆10与第一换热器2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一熔盐回路30;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与发电设备串联形成发电工质回路50;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还包括储能换热器60、热熔盐储罐70和冷熔盐储罐80;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与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二熔盐回路;冷熔盐储罐80依次与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及热熔盐储罐70连通;
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在用电低谷时还与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三熔盐回路;冷熔盐储罐80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向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熔盐储存至热熔盐储罐70中;
第一熔盐回路30用于将熔盐堆10的核裂变能传递至第二熔盐回路以及用电低谷时的第三熔盐回路;第二熔盐回路用于将第二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发电工质回路50;第三熔盐回路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将第三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其中,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在用电高峰时还与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四熔盐回路,且第四熔盐回路用于从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吸收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发电工质回路50;热熔盐储罐70用于在用电高峰时向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熔盐储存至冷熔盐储罐80中。
其中,第一熔盐回路30和第二熔盐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换热器20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中的熔盐逆流换热。
其中,第二熔盐回路和发电工质回路50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二换热器40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中的发电工质逆流换热。
其中,发电工质为气体,发电工质回路50上沿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涡轮机51、冷凝器54和压缩机55。
(2)能量转换方法
如图3所示的能量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熔盐堆10中的熔盐携带核裂变能沿第一熔盐回路30流动,流经第一换热器20时,将核裂变能传递至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在用电低谷时,第一换热器2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分为两股,一股沿第二熔盐回路流动,另一股沿第三熔盐回路流动;
沿第三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储能换热器60时,将熔盐的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储能换热器6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吸收热量后储存于热熔盐储罐70内;
沿第二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第二换热器40时,将熔盐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第二换热器40。
其中,如图4所示,在用电高峰时,热熔盐储罐70内的熔盐流经储能换热器60,将热量传递至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储能换热器60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沿第四熔盐回路流动,流经第二换热器40时将热量传递至第二换热器40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第二换热器40。
效果: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能够将电网负荷波动引起的剩余电力直接存储在热熔盐罐中,并能够使得输出电力负荷满足电网需求,有效解决电网负荷波动问题,并实现电网调峰的目的。此外,该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可兼顾储能和发电两个过程,能够实现熔盐堆可持续的满功率运行,使得热能的利用更加合理,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发电效率。
Claims (9)
1.一种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包括熔盐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熔盐堆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一熔盐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发电设备串联形成发电工质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还包括储能换热器、热熔盐储罐和冷熔盐储罐;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二熔盐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在用电低谷时还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三熔盐回路;
所述冷熔盐储罐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向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所述熔盐储存至所述热熔盐储罐中;
所述第一熔盐回路用于将所述熔盐堆的核裂变能传递至所述第二熔盐回路以及用电低谷时的所述第三熔盐回路;
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电工质回路;
所述第三熔盐回路用于在用电低谷时将所述第三熔盐回路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在用电高峰时还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串联形成第四熔盐回路,且所述第四熔盐回路用于从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吸收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发电工质回路;所述热熔盐储罐用于在用电高峰时向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熔盐通道提供熔盐、并将所述熔盐储存至所述冷熔盐储罐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盐回路和所述第二熔盐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中的熔盐逆流换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熔盐回路和所述发电工质回路的连接关系使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中的熔盐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中的发电工质逆流换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工质为超临界水,所述发电工质回路上沿所述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涡轮机、冷却器和凝结水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工质为气体,所述发电工质回路上沿所述发电工质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涡轮机、冷凝器和压缩机。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可替换为汽轮机。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的能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熔盐堆中的熔盐携带核裂变能沿所述第一熔盐回路流动,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时,将核裂变能传递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
在用电低谷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分为两股,一股沿所述第二熔盐回路流动,另一股沿所述第三熔盐回路流动;
沿所述第三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所述储能换热器时,将所述熔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熔盐吸收热量后储存于所述热熔盐储罐内;
沿所述第二熔盐回路流动的熔盐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时,将所述熔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所述发电工质经所述发电设备后返回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在用电高峰时,所述热熔盐储罐内的熔盐流经所述储能换热器,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所述储能换热器的一次侧通道内的熔盐沿所述第四熔盐回路流动,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二次侧通道内的发电工质,所述发电工质经发电设备后返回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74925.6A CN108457712A (zh) | 2018-03-02 | 2018-03-02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74925.6A CN108457712A (zh) | 2018-03-02 | 2018-03-02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57712A true CN108457712A (zh) | 2018-08-28 |
Family
ID=6321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74925.6A Pending CN108457712A (zh) | 2018-03-02 | 2018-03-02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5771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4273A (zh) * | 2019-07-10 | 2019-10-2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液态燃料空间堆 |
CN113914951A (zh) * | 2021-10-15 | 2022-01-1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核电厂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02582A1 (en) * | 2006-08-01 | 2010-08-12 |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in a nuclear power plant |
CN103016152A (zh) * | 2012-12-06 | 2013-04-0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 |
WO2015000200A1 (zh) * | 2013-07-04 | 2015-01-08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基于深冷储能的核电调峰系统 |
CN104410171A (zh) * | 2014-11-05 | 2015-03-11 | 江苏太阳宝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方法及其装置 |
CN205104244U (zh) * | 2015-11-19 | 2016-03-23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CN106438237A (zh) * | 2015-08-10 | 2017-02-2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熔融盐及导热油双重储热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CN208089362U (zh) * | 2018-03-02 | 2018-11-13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
2018
- 2018-03-02 CN CN201810174925.6A patent/CN1084577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02582A1 (en) * | 2006-08-01 | 2010-08-12 |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in a nuclear power plant |
CN103016152A (zh) * | 2012-12-06 | 2013-04-03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 |
WO2015000200A1 (zh) * | 2013-07-04 | 2015-01-08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基于深冷储能的核电调峰系统 |
CN104410171A (zh) * | 2014-11-05 | 2015-03-11 | 江苏太阳宝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智能电网的储能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438237A (zh) * | 2015-08-10 | 2017-02-22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熔融盐及导热油双重储热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CN205104244U (zh) * | 2015-11-19 | 2016-03-23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型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CN208089362U (zh) * | 2018-03-02 | 2018-11-13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4273A (zh) * | 2019-07-10 | 2019-10-2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液态燃料空间堆 |
CN113914951A (zh) * | 2021-10-15 | 2022-01-1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核电厂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13914951B (zh) * | 2021-10-15 | 2024-01-19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核电厂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5537B (zh) | 利用导热油炉与半导体发电装置实现热电联产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4806311B (zh) | 氨基热化学储能系统 | |
CN110642675B (zh) | 一种煤制甲醇节能工艺 | |
CN113958379B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3742373A (zh) | 一种采用超临界水吸热器和熔盐蓄热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 | |
CN106591887B (zh) | 一种基于有机闪蒸循环的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装置 | |
CN105066477A (zh) | 一种新型单罐太阳能熔盐储能系统 | |
CN115752058A (zh) | 熔盐与相变储热材料耦合的高效混合储热及能量转换系统 | |
CN103277147A (zh) | 双动力orc发电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 |
CN102606340B (zh) | 一种利用乏燃料热量驱动斯特林发动机的发电系统 | |
CN104653243B (zh) | 低品位热驱动低熔点金属相变蓄热发电系统 | |
CN115977905B (zh) | 一种耦合太阳能和核能的储能及高效发电系统 | |
CN208089362U (zh)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 |
CN108457712A (zh) |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及能量转换方法 | |
CN114542218B (zh) | 一种高温气冷堆热电水三联供系统及方法 | |
CN105953600A (zh) | 一种基于热管的间接空冷机组的间冷系统 | |
CN104845689B (zh) | 一种煤基合成气甲烷化制合成天然气的工艺 | |
CN114717576B (zh) | 一种制氢系统和碱液循环方法 | |
CN110985317A (zh) | 一种基于酸露点下的地热发电装置 | |
CN110617470A (zh) | 过热蒸汽生产系统及过热蒸汽生产方法 | |
CN202352354U (zh) | 非能动自然循环铅铋换热装置 | |
CN102200344B (zh) | 利用半导体发电装置实现导热油炉热电联产的系统和方法 | |
CN212482224U (zh) | 一种多相换热系统 | |
CN210292423U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核能冷热联供系统 | |
CN203271829U (zh) | 双动力orc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