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8188B -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48188B CN108448188B CN201810348360.9A CN201810348360A CN108448188B CN 108448188 B CN108448188 B CN 108448188B CN 201810348360 A CN201810348360 A CN 201810348360A CN 108448188 B CN108448188 B CN 1084481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user
- battery
- vehicle
- user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62 health stat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22 operating i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8—End of discharge regulating meas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基于电能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如何对汽车中的动力电池进行及时高效的充电是保证汽车能够正常行驶的前提。
现有技术中,可以对汽车中的动力电池进行预约充电。用户在移动终端设置开始充电时间,然后通过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主控芯片中的RTC(实时时钟,Real-Time Clock)唤醒机制,在对应的开始充电时间启动充电模式,以固定且单一的充电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
然而,实际情况中,用户的用车需求、汽车电池的健康状态、最佳充电方式、以及所需充电量等都有可能随着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若依旧采用固定且单一的充电模式,不仅无法灵活根据用户的实际用车需求对充电过程作出对应调整,还会降低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给用户实际使用造成诸多不便,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充电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对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中,能够预先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并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最后根据实时采集当前的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还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预设条件的判断过程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
其中,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为用户车辆的具体用车时间,可以为一个用车时间段,例如X月X日15:00-17:00,或者一个开始用车的时间点,例如X月X日15:00,本发明对具体用车时间的设置不作限定。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为用户车辆当前所在位置,其可以是获取的用户设置的用户车辆当前所在具体位置,也可以通过车上的定位系统自动获取用户车辆当前位置。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为用户车辆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的位置参数,具体实施中,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步骤S102: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具体地,电池管理系统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的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在系统时间达到上述用车时间参数时进行实时时钟唤醒,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然后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的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对用户车辆的出行路线进行智能规划,生成对应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并计算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
具体地,可以首先获取并统计用户车辆的在预设历史时间段内(例如当前系统时间前3天或者前5天)的用电历史数据,然后根据上述统计的用电历史数据计算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同时,获取用户车辆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将上述目标充电量以及剩余电量的差值作为待充电量。
步骤S103: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具体地,电池状态参数可以包括:电池荷电状态参数、和/或电池健康系数等与电池状态相关的参数。电池状态参数可以表明当前的电池状态是否适合充电;电价区间可表明当前时段是处于用电高峰时段还是用电低峰时段,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以及当前系统时间可以确定充电所需时间。确定充电电流大小以及充电状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充电过程中,实时将已充电量与待充电量进行比较,当已充电量未到达待充电量时,确定当前充电状态为充电中;当已充电量到达待充电量时,确定当前充电状态为完成充电。当电价区间表明当前为用电高峰时段时,可对应调小当前充电电流;当电价区间表明当前为用电低峰时段时,可对应调大当前充电电流,以实现根据电价区间智能调整充电电流大小。设置一个电池状态参数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当上述电池状态参数不在电池状态参数范围内时,可对应调小当前充电电流;反之,可对应调大当前充电电流,等等。上述过程不仅能够保证用户车辆电池在有效时间内(即用户用车时间之前)达到目标充电量,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充电效率,并最大限度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中,能够预先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并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最后根据实时采集当前的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还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图2a和图2b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
具体地,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上述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执行步骤S202;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执行步骤S203。其中,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02:进入维修模式,本方法结束。
步骤S203: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04;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用户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则执行步骤S205。具体地,在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之前,可以向用户发送智能充电模式选择消息(例如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弹出弹窗询问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并获取用户的反馈消息,根据用户的反馈消息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用户的反馈消息为否,则对应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204;若用户的反馈消息为是,则对应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4:进入普通充电模式,本方法结束。
其中,普通充电模式至少包括:交流慢充充电模式、直流快充充电模式、或者无线充电模式。
步骤S205: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
本步骤的执行过程与步骤S101相同,具体可参见步骤S101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6: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207;若否,则跳转执行步骤S201。
具体地,预设条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只要能够对预约充电设置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准确判断即可,本发明对预设条件的具体设定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过程具体可以为:
步骤S301: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的用户数据是否设置成功,若否,即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则跳转执行步骤S201,若是,即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2: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的条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用车时间是否早于当前系统时间、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是否大于电池系统的最小充电时间等等,只要能够有效判断出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即可,本发明对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的条件此不作限定。其中,若判断结果为否,即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跳转执行步骤S201;若判断结果为是,即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执行步骤S303。
步骤S303: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根据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对应的时间数据,然后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的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智能规划用户车辆的出行路径,计算与上述出行路径对应的往返行程电量作为最小往返行程电量。其中,上述出行路径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出行路径为多个时,可以默认选取最短出行路径并计算与其对应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或者也可以将多个出行路径提供给用户进行选择,获取用户选择的对应的出行路径并计算与该出行路径对应的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步骤S304:判断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是,则执行步骤S305;若否,则执行步骤S207。
步骤S305: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执行步骤S201;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6: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上述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最适充电桩线路的计算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07: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
本步骤执行过程具体可参见步骤S102中的对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8: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09;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09: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提醒消息,以供用户根据安插充电枪提醒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并跳转再次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10: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步骤S207中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并获取用户车辆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然后将上述目标充电量与剩余电量的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步骤S211: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
其中,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21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13。
具体地,可以获取当前时段的电价区间,然后根据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以及当前时段的电价区间判断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例如,首先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然后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所述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该充电时长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具体实施中,上述判断过程还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12: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并每隔预设时间跳转执行步骤S211。预设时间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或者根据电池系统的相关参数计算所得,本发明对预设时间大小不作限定。
步骤S213: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热平衡系统。
其中,获取当前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以对应确定是否需要开启热平衡系统。具体地,预设系数范围内的热平衡系数对应汽车电池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若热平衡系数不在预设系数范围内,则需要开启热平衡系统。在开启热平衡系统之后,进一步根据热平衡系数是高于或低于预设系数范围来确定对应的热平衡模式。其中,若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执行步骤S214;若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执行步骤S215。
若热平衡系数在预设系数范围内,则输出判断为否的结果,此时无需开启热平衡系统,则执行步骤S216。其中,预设系数范围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14:进入冷却模式,并每隔预设时长跳转再次执行步骤S213。预设时长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15:进入加热模式,并每隔预设时长跳转再次执行步骤S213。预设时长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16: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步骤S217:判断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
具体地,根据电池状态参数判断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其中,电池状态参数可以为电池荷电状态参数、和/或电池健康系数等与电池状态相关的参数。预设的一致性条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18;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19。
步骤S218:进入均衡模式。
均衡模式用于对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进行调整,使电池状态参数能够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在执行本步骤时,可以每隔预设的时间长度跳转再次执行步骤S217,以再次判断当前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预设的时间长度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219:实时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根据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
具体地,可以预设划分多个电池健康系数档位,每个电池健康系数档位都预先设定对应的充电电流值。则根据实时获取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确定实时电池健康系数所在档位,以该档位对应的充电电流值对汽车电池进行充电。当然,具体实施中,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与上述所列举方式。
步骤S220:实时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其中,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的具体过程可参照步骤S213中判断的过程,实时热平衡系数即对应步骤S213中的热平衡系数。
步骤S221: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步骤S211;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中,能够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并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中的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以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最后根据实时采集当前的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进行检测,确保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在健康且安全的状态下使用;并对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进行判断,避免了因设置不合理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从而使充电过程出现误判、计算结果错误等问题,使行程路径的规划更具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检测充电过程中充电枪的安插是否正常,以在充电枪未正常安插的情况下及时提醒用户,有效避免因充电枪未正常安插导致充电失败情况的发生;并且还能够对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或智能充电模式进行判断,以提高电池中电能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对时电池系统的热平衡进行控制,有效避免因充电过程中热平衡系数过高或过低给电池造成损害,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还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预约充电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1、确定模块42、以及充电处理模块4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充电处理模块43用于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上述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中,能够通过第一获取模块41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并通过确定模块42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通过充电处理模块43根据实时采集当前的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还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预约充电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1、确定模块52、充电处理模块53、检测模块54、参数判断模块55、充电枪检测模块56、模式判断模块57、以及热平衡处理模块58。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其中,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具体地,确定模块52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根据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进行路线智能规划,生成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获取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获取目标充电量与剩余电量的差值,将上述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充电处理模块53用于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处理模块53具体用于:根据电池状态参数判断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进入均衡模式;
若满足,则实时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根据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步骤;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检测模块54用于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不健康,则进入维修模式;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健康,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充电模式;若是,则跳转至第一获取模块51。其中,检测模块54具体用于: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
参数判断模块55用于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至检测模块54;若满足,则进入确定模块52。参数判断模块55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若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进一步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若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判断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否,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确定模块52;若是,则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至检测模块5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
充电枪检测模块56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消息,以供用户根据安插充电枪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
模式判断模块57用于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若否,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具体地,模式判断模块57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充电时长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
热平衡处理模块58用于获取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高于或低于预设系数范围,若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冷却模式;若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加热模式。
上述各个模块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中,能够通过第一获取模块51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并通过确定模块52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通过充电处理模块53根据实时采集当前的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预约充电装置还可以通过检测模块54对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进行检测,确保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在健康且安全的状态下使用;通过参数判断模块55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避免了因设置不合理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从而使充电过程出现误判、计算结果错误等情况的发生,使行程路径的规划更具效率;通过充电枪检测模块56来有效检测充电过程中充电枪的安插是否正常,以在充电枪未正常安插的情况下及时提醒用户,有效避免因充电枪未正常安插导致充电失败情况的发生;模式判断模块57能够准确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或智能充电模式,以提高电池中电能的利用率;最后还通过热平衡处理模块58来及时电池系统的热平衡进行控制,有效避免因充电过程中热平衡系数过高或过低给电池造成损害,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选择最优的充电组合模式,还能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为用户带来诸多便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
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不健康,则进入维修模式;
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健康,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充电模式;若是,则跳转执行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若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进一步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若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判断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否,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执行电池管理系统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的步骤;若是,则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
根据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进行路线智能规划,生成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
获取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
获取目标充电量与剩余电量的差值,将上述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消息,以供用户根据安插充电枪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若否,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
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充电时长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还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
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高于或低于预设系数范围,若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冷却模式;若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加热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执行指令进一步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电池状态参数判断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进入均衡模式;
若满足,则实时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根据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步骤;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为一个或多个。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车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604、存储器(memory)606、以及通信总线608。
其中:处理器602、通信接口604、以及存储器606通过通信总线6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6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602,用于执行程序6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6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6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车辆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606,用于存放程序610。存储器6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6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还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不健康,则进入维修模式;
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健康,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充电模式;若是,则跳转执行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进一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还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进一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若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进一步判断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若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判断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否,则判定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执行电池管理系统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的步骤;若是,则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进一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
根据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进行路线智能规划,生成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
获取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
获取所述目标充电量与所述剩余电量的差值,将上述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还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消息,以供用户根据安插充电枪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还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若否,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进一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
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充电时长是否大于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还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
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判断热平衡系数是否高于或低于预设系数范围,若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冷却模式;若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加热模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程序610具体可以进一步用于使得处理器602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电池状态参数判断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进入均衡模式;
若满足,则实时获取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根据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步骤;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为一个或多个。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22)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若否,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其中,所述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进一步包括:根据电价区间调整充电电流大小,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所述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所述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所述充电时长是否大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
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不健康,则进入维修模式;
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健康,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充电模式;若是,则跳转执行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具体为:
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所述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为:
判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若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若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判断所述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否,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执行电池管理系统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的步骤;若是,则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执行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的步骤;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具体为:
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进行路线智能规划,生成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
获取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
获取所述目标充电量与所述剩余电量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消息,以供用户根据所述安插充电枪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所述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
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判断所述热平衡系数是否高于或低于所述预设系数范围,若所述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冷却模式;若所述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加热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具体为:
根据所述电池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进入均衡模式;
若满足,则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所述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根据所述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所述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步骤;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为一个或多个。
1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设置的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其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进行实时时钟唤醒,根据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的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以及当前电池包的剩余电量确定用户车辆的目标充电量及待充电量;
充电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待充电量、电池状态参数以及电价区间确定充电方式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储能模式;若否,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所述模式判断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电价区间调整充电电流大小,判断当前电价区间是否为高峰用电区间,若是,确定与所述当前电价区间对应的充电电流;根据充电电流计算与所述待充电量对应的充电时长,判断所述充电时长是否大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若否,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能够进行供电输出;若是,则判定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不能进行供电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健康,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不健康,则进入维修模式;
若检测结果为电池系统健康,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充电模式;若是,则跳转至第一获取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的电池健康系数,判断所述电池健康系数是否在预设电池健康系数范围内;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电池系统健康;否则判定电池系统不健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跳转至检测模块;若满足,则进入确定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是否设置成功;
若判断结果为未设置成功,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设置成功,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是否合理;
若判断结果为不合理,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若判断结果为合理,则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计算最小往返行程电量;
判断所述最小往返行程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电池满电电量,若否,则判定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进入确定模块;若是,则判断用户是否修改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跳转至检测模块;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所述预约充电设置参数在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计算并生成最适充电桩线路,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最适充电桩线路对用户车辆进行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预设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与所述用户车辆的用车时间参数对应的时间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车辆的当前位置参数以及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进行路线智能规划,生成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
获取用户前往目的地往返最优路径的需求电量作为目标充电量;
获取所述目标充电量与所述剩余电量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用户车辆的待充电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充电枪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充电枪是否正常安插,若检测结果为否,则向用户发送安插充电枪消息,以供用户根据所述安插充电枪消息正确安插充电枪。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热平衡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电池系统的热平衡系数,判断所述热平衡系数是否在预设系数范围内;
若是,则控制电池系统进入智能充电模式;若否,则判断所述热平衡系数是否高于或低于所述预设系数范围,若所述热平衡系数高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冷却模式;若所述热平衡系数低于预设系数范围,则进入加热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电池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池系统的单体一致性是否满足预设的一致性条件,若不满足,则进入均衡模式;
若满足,则实时获取所述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实时热平衡系数,根据所述实时电池健康系数以及当前电价区间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根据所述实时热平衡系数实时调整电池系统的热平衡模式;
判断当前电量是否到达所述目标充电量,若否,则跳转执行判断用户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否能够进行供电输出的步骤;若是,则完成充电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车辆的目的地位置参数为一个或多个。
21.一种车辆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对应的操作。
2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对应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48360.9A CN108448188B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48360.9A CN108448188B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8188A CN108448188A (zh) | 2018-08-24 |
CN108448188B true CN108448188B (zh) | 2020-09-29 |
Family
ID=63200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48360.9A Active CN108448188B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4818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58369B2 (en) * | 2019-01-14 | 2024-01-02 | Cummins Inc. |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multiple vehicles in close proximity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30705B2 (ja) * | 2019-06-21 | 2023-03-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配車管理方法、配車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配車管理装置 |
CN113022334B (zh) * | 2019-12-05 | 2023-04-07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远程智能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0949151B (zh) * | 2019-12-26 | 2021-01-19 | 安徽六和同心风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bms充放电控制系统 |
US11368035B2 (en) * | 2020-03-27 | 2022-06-21 | Lear Corporation | Control pilot wake-up circuit for on-board charger |
CN111605416B (zh) * | 2020-05-12 | 2021-12-07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预约充电设置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
CN111688530A (zh) * | 2020-05-12 | 2020-09-22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充电计划变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
CN111731140A (zh) * | 2020-05-29 | 2020-10-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预约充电方法和装置、介质、车辆 |
CN113954688B (zh) * | 2020-07-01 | 2024-01-23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估算方法及系统 |
CN113147485B (zh) * | 2020-07-30 | 2023-01-2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车辆充电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2277717B (zh) * | 2020-10-29 | 2022-03-15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电动车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4643899A (zh) * | 2020-12-21 | 2022-06-21 |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
CN112572218B (zh) * | 2020-12-23 | 2022-03-29 | 尚廉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储能充电桩 |
CN112776649B (zh) * | 2020-12-30 | 2023-04-07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的充电方法、充电桩、电池管理系统及介质 |
CN112874370B (zh) * | 2021-01-18 | 2022-09-06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预约-违约充电方法及系统 |
TWI825406B (zh) * | 2021-04-07 | 2023-12-11 | 黃坤元 | 移動式充電裝置管理系統 |
CN113442788B (zh) * | 2021-06-29 | 2023-02-21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194060B (zh) * | 2021-11-08 | 2024-04-30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确定充电站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750649B (zh) * | 2022-05-16 | 2025-02-14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纯电动车辆电池加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6572789A (zh) * | 2023-06-06 | 2023-08-11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预约充电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4537B2 (ja) * | 2011-09-22 | 2014-03-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動車両の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CN103595097A (zh) * | 2013-11-15 | 2014-02-1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纯电动车远程预约充电的控制方法 |
CN104779680B (zh) * | 2015-05-07 | 2017-08-01 | 国家电网公司 | 电动汽车预约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696743A (zh) * | 2017-01-11 | 2017-05-24 | 贵州大学 | 一种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提醒和预约充电方法及系统 |
CN106828156B (zh) * | 2017-01-12 | 2020-01-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7640049B (zh) * | 2017-09-20 | 2020-04-21 | 东北大学 | 一种针对充电站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移动终端系统 |
CN107704938A (zh) * | 2017-10-31 | 2018-02-1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4-18 CN CN201810348360.9A patent/CN10844818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58369B2 (en) * | 2019-01-14 | 2024-01-02 | Cummins Inc. |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multiple vehicles in close proximit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48188A (zh) | 2018-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8188B (zh) | 新能源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 |
JP5897848B2 (ja) | 充放電支援装置 | |
CN102439779B (zh) | 估计并提高能源储存系统中的剩余性能 | |
CN111251928A (zh) |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介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 | |
EP3358703A1 (en) | Charge rate optimization | |
CN113232553B (zh) | 一种加热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 |
CN105978139B (zh) | 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以及能量管理系统 | |
CN109532548A (zh) | 一种充电服务方法 | |
CN113492663B (zh) |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539666A (zh) | 一种电动车辆电池加热方法和装置 | |
JP2017143634A (ja) | 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0119824B (zh) | 一种充电桩适配调度系统及方法 | |
KR20190085554A (ko) | 차량 내 배터리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 시스템 | |
US20150236531A1 (en) | Recharging of a pool of batteries | |
JP2017135926A (ja) | 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3619443A (zh) | 基于车联网的充放电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 | |
CN113067056A (zh) | 一种电池加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198409A (zh) | 智能驾驶汽车的远程调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6477513B2 (ja) | 充電装置 | |
CN110504731A (zh) |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6965701B2 (ja) |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料金の料金設定装置、料金設定方法 | |
CN116691426B (zh) | 一种充电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
TWI699729B (zh) | 充電設備之充電管理系統及方法 | |
JP2014054091A (ja) | 充放電スケジュール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 |
CN116419864A (zh) |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