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2325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2325B CN108432325B CN201580085437.2A CN201580085437A CN108432325B CN 108432325 B CN108432325 B CN 108432325B CN 201580085437 A CN201580085437 A CN 201580085437A CN 108432325 B CN108432325 B CN 1084323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eshold
- transmission
- base station
- terminal
- conten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系统。在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中,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并向终端发送所述传输策略。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策略,并根据传输策略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基站可以根据网络状况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并发送给终端,终端能够根据传输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需要接入到无线网络,网络难以为各个终端固定分配资源用于传输数据。因此,各个终端通过共享一部分资源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基于非竞争的方式,也称为基于调度的方式,是指终端在获得基站分配的专用资源后再进行数据传输。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信令交互,开销较大,传输效率较低。在此背景下,基于竞争的方式被提出。基于竞争的方式,也称为基于非调度的方式,是指终端在传输数据时使用的资源不是专用资源,而是多个终端共享的资源。
现有技术中,终端决定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还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然而,终端在决定传输方式时并不了解当前的网络状况,因此可能会导致所决定的传输方式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决定的传输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因此基站能够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实际状况,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可以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传输策略。其中,基站可以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或其他规则来根据上述因素确定传输策略,从而能够尽可能通过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来获得较优的传输效率。例如,当待发送的下行数据较多或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传输效率更高。又例如,当下行业务的QoS要求较高时,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更为合理,反之,则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传输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可以确定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小于第四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第五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小于第六门限、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可以确定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且小于第一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且小于第二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且小于第三门限、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第四门限小于第一门限,第五门限小于第二门限,第六门限小于第三门限。因此基站可以根据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明确指示终端采用何种传输方式,也可以向终端发送传输参数,从而有利于终端结合传输参数和自身的其他信息综合确定采用何种传输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行业务的QoS可以包括下行业务所允许的时延、误码率、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当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时,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子门限,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子门限,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三子门限;或者,当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时,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小于第四子门限,误码率小于第五子门限,丢包率小于第六子门限;或者,当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时,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子门限且小于第一子门限,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五子门限且小于第二子门限,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六子门限且小于第三子门限;其中,第四子门限小于第一子门限,第五子门限小于第二子门限,第六子门限小于第三子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接收所述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接收终端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以及接收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当终端已采用一种传输方式,但确定更适合另一种传输方式时,可以向基站发送请求,以在获得授权后转换传输方式,因此终端不需要将另一种传输方式的全部流程执行完才能发送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从而有利于终端取得上行同步,与其他同步的终端所传输的信号之间相互正交,避免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策略,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根据第一传输指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根据第二传输指示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根据传输参数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或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还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接收基站发送的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还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接收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以及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终端还接收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向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接收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向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基站接收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其中,终端处于非同步态;基站根据上行数据估计终端的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基站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以使得终端调整为同步态。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其中,终端处于非同步态;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终端根据定时提前信息调整为同步态。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网路侧设备确定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传输策略。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策略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网络侧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的结构中可以包括处理器、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支持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的结构中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接收上述方法中基站发送的各种信息或者指令,所述发射器被配置为支持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述方法中所述涉及的各种信息或者指令。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基站和终端。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络侧设备或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终端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中,基站能够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实际状况,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并发送给终端,有利于终端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为实现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系统示意图;
图2b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能的系统示意图;
图2c为实现本发明的又一种可能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策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传输策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a~9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争资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及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接入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ystem,简称IMS)网络。本发明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F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SC-FDMA)等接入技术的系统。此外,还可以适用于LTE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如第五代(5th Generation,简称5G)系统等。为清楚起见,这里仅以LTE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在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作为无线接入网,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简称EPC)作为核心网。终端通过E-UTRAN及EPC接入IMS网络。
本发明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本发明所涉及到的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本发明所涉及到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融合无线网络控制器,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N)控制器或者其他设备,其中,融合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对应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定义的Single Radio Controller,简称为SRC。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基站是指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所述基站还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或者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或者是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或集中式服务器等,或者是基站和控制器的组合。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odeB或者eN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简称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B)等等。为方便描述,本发明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或BS。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涉及到的基站既包括已有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也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基站和终端,其中,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蜂窝网络进行通信。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系统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基站、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和终端,其中,终端与AP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进行通信,AP与基站之间为有线连接,终端通过AP与基站进行通信。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系统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基站、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AP和终端,其中,终端与AP之间通过WLAN进行通信,AP与AC之间以及AC与基站之间为有线连接,终端通过AP及AC与基站进行通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可以是如图2a所示的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蜂窝网络进行信号传输,也可以是如图2b所示的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AP进行信号传输,还可以是如图2c所示的基站与终端之间通过AC及AP进行信号传输。当然,当基站与终端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通信时,同样适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基于上面所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共性部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于这个方法的装置及系统。网络侧设备确定传输策略,该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该传输策略。例如,以网络侧设备为基站为例,基站可以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或其他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该传输策略。对应的,终端接收网路侧设备发送的该传输策略,并根据该传输策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还是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是由终端确定的,然而终端在确定传输方式时,并没有考虑到当前的网络状况。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可以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状况,确定合理的传输模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例如,当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或对传输的质量要求较高时,网络侧可以确定基于非竞争的传输策略提高效率;或者,当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或对传输的质量要求较低时,网络侧可以确定基于竞争的传输策略提高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续说明中,以网络侧设备为基站,进行举例说明。下面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在301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QoS、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传输策略。进一步的传输策略可以为第一传输指示或第二传输指示或传输参数。例如,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第一传输指示。又例如,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小于第四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第五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小于第六门限、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第二传输指示。又例如,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且小于第一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且小于第二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且小于第三门限、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传输参数,其中,第四门限小于第一门限,第五门限小于第二门限,第六门限小于第三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下行业务的QoS包括该下行业务所允许的时延、误码率、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下行业务的QoS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根据以下示例进行确定。例如,当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时,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子门限,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子门限,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三子门限。又例如,当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时,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小于第四子门限,误码率小于第五子门限,丢包率小于第六子门限。又例如,当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时,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时延大于或等于第四子门限且小于第一子门限,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五子门限且小于第二子门限,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六子门限且小于第三子门限;其中,第四子门限小于第一子门限,第五子门限小于第二子门限,第六子门限小于第三子门限。
在另一个示例中,传输策略也可以为第一传输指示或第二传输指示。例如,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七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八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九门限、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三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第一传输指示。又例如,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当满足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小于第七门限、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第八门限、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小于第九门限、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三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基站确定第二传输指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七门限可以等于第一门限或第四门限,也可以为其它任意值;第八门限可以等于第二门限或第五门限,也可以为其它任意值;第九门限可以等于第三门限或第六门限,也可以为其它任意值;第三预设条件可以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同,也可以与第二预设条件相同,还可以为其它任意预设条件,其中,上述下行业务的QoS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与上述下行业务的QoS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的确定方式相似,可以参考前面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示例中,基站根据核心网设备或其他网元发送的指示消息确定传输策略。例如,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根据该指示消息确定第一传输指示。又例如,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基站根据该指示消息确定第二传输指示。又例如,该指示消息用于向基站提供一些确定传输策略的参数或因素,基站根据这些参数或因素确定传输策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基站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等因素进行确定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时,该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传统广播消息中携带的内容以及终端的上行质量、上行路径损耗、上行干扰中的至少一种,以使得终端可以及时获得这些参数,以确定采用基于竞争或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302部分,基站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例如,当终端为空闲态的终端时,基站可以通过寻呼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控制单元(MAC ControlElement,简称MCE)消息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又例如,当终端为非同步态或同步态的终端时,基站可以通过PDCCH或MCE消息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在终端已采用某种传输方式发送上行数据的场景下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也可以在终端还未采用任何传输方式发送上行数据的场景下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
在一个示例中,当终端在接收传输策略后,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在接收第一请求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基站也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一请求非确认消息,第一请求非确认消息用于禁止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基站还可以不发送任何消息给终端,忽略终端的该请求。若基站向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所在的小区现有的竞争资源不足或不存在现有的竞争资源,则基站还为终端分配竞争资源。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终端在接收传输策略后,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在接收第二请求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或者,基站也可以向终端发送第二请求非确认消息,第二请求非确认消息用于禁止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基站还可以不发送任何消息给终端,忽略终端的该请求。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终端在接收传输策略后,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基站还可以向终端发送一些参数或信息,例如,这些参数或信息可以携带在广播消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信令、MCE消息或PDCCH中,用以通知终端:若终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连续向基站发送若干个数据包,则终端可以在该指定的时间段结束后转换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其中,该若干个数据包可以为若干个携带相同内容的数据包,也可以为若干个分别携带指定内容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为若干个符合其它条件的数据包。
在又一个示例中,基站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例如,定时提前信息可以是定时提前命令(time advance command),定时提前命令可以使得终端调整主小区(primary cell)或辅助主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UCCH)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简称SRS)等的上行传输定时,从而达到上行同步。其中,定时提前命令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在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简称RAR)的情况下,定时提前命令的大小可以为11比特(bit),基站可以通过RAR消息向终端发送该定时提前命令;或者,在其他情况下,定时提前命令的大小可以为6比特或其它大小,基站可以通过定时提前命令MCE(timing advance command MCE)消息向终端发送该定时提前命令。
在303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策略。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传输指示,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传输指示,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在304部分,终端根据传输策略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根据第一传输指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第二传输指示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根据传输参数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或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传输参数,则终端可以根据以下方式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终端根据传输参数中包括的终端的上行质量、上行路径损耗、上行干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进而确定终端每次传输允许的数据量,然后估计当前缓冲中的数据量需要传输的次数,若需要传输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否则,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该需要传输的次数=当前缓冲中的数据量/每次传输允许的数据量,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终端在接收传输策略后,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在发送第一请求后,终端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然后,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请求非确认消息,第一请求非确认消息用于禁止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然后,终端继续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若终端在一段时间内既未接收到请求确认消息,也未接收到第一请求非确认消息,则终端继续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若终端接收到请求确认消息,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所在的小区存在现有的竞争资源,则终端通过该现有的竞争资源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若终端所在的小区现有的竞争资源不足或者不存在现有的竞争资源时,基站还会为终端分配竞争资源,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竞争资源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又一个示例中,当终端在接收传输策略后,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在发送第二请求后,终端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然后,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请求非确认消息,第二请求非确认消息用于禁止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然后,终端继续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若终端在一段时间内既未接收到授权消息,也未接收到第二请求非确认消息,则终端继续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又一个示例中,终端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例如,定时提前信息可以是定时提前命令,终端可以在接收定时提前命令后调整主小区或辅助主小区的PUCCH或PUSCH或SRS等的上行传输定时,从而达到上行同步。从而终端与其他同步的终端所传输的信号之间相互正交,能够避免相互干扰。
在图3所示的方法中,基站能够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并发送给终端,终端能够根据该传输策略最终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还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下面将结合更多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传输策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a所示的方法中,基站按照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QoS、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的优先级顺序进行确定。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传输策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b所示的方法中,基站按照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下行业务的QoS、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的优先级顺序进行确定。还当然,基站也可以按照其它优先级顺序或其他规则进行确定,图4a或图4b所示的方法仅作为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基站根据上述因素确定传输策略的实现方式。下面以图4a所示的方法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图4b所示的方法与图4a所示的方法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在401部分,基站获取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QoS、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
在402部分,基站确定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若是,执行406部分;若否,执行403部分。
在403部分,基站确定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若是,执行407部分;若否,执行404部分。
在404部分,基站确定下行业务的QoS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若是,执行407部分;若否,执行405部分。
在405部分,基站确定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若是,执行407部分;若否,执行408部分。
在406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
在407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
在408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
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方法中,基站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QoS、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确定传输策略,从而能够综合考虑上下行传输的因素,即综合考虑终端和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传输策略,从而提高传输效率。例如,当待发送的下行数据较多或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传输效率更高。又例如,当下行业务的QoS要求较高时,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更为合理,反之,则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传输效率更高。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图,其中,图5a所示的方法中,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501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其中,该传输策略可以为第二传输指示或传输参数。例如,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1部分或图4a或图4b所示的方法确定传输策略,此处不作赘述。
在502部分,基站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例如,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2部分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此处不作赘述。
在503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策略,并根据传输策略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例如,当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时,基站可以根据第二传输指示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又例如,当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时,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4部分的示例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
在504部分,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例如,终端可以采用在数据前添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简称CP)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在上行数据前添加CP可以保证该终端信号与其他终端之间的信号正交,从而避免不同终端的信号之间的干扰。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图,其中,图5b所示的方法中,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511部分,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其中,该传输策略可以为第一传输指示或传输参数。例如,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1部分或图4a或图4b所示的方法确定传输策略,此处不作赘述。
在512部分,基站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例如,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2部分向终端发送传输策略,此处不作赘述。
在513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传输策略,并根据传输策略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例如,当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时,基站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指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又例如,当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时,基站可以根据图3所示方法中的304部分的示例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
在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后,根据终端的状态来确定发送上行数据的方式为:当终端为同步态的终端时,执行514部分;当终端为非同步态的终端时,执行515部分;当终端为空闲态的终端时,执行516部分。
514部分包括514a~514e部分:
在514a部分,终端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简称SR),用于请求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传输。
在514b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SR后,向终端发送调度授权(SchedulingGrant,简称SG)。示例性的,基站可以通过该SG分配一些资源。
在514c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G后,向基站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BufferStatus Report,简称BSR)。
在514d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BSR后,向终端发送SG。基站根据终端发送的BSR获知终端所需的资源大小,通过该SG为终端分配其所述的资源。
在514e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G后,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515部分包括515a~515e部分:
在515a部分,终端向基站发送前导码(preamble)。
在515b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后,向终端发送RAR,RAR中携带SG。
在515c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AR后,向基站发送第三条消息(MSG3),MSG3中携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简称C-RNTI)。
在515d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MSG3后,向终端发送第四条消息(MSG4)。
在515e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MSG4后,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516部分包括516a~516i部分:
在516a部分,终端向基站发送前导码。
在516b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后,向终端发送RAR,RAR中携带SG。
在516c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RAR后,相机站发送MSG3,MSG3中携带RRC连接请求。
在516d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RAR后,向终端发送MSG4。
在516e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MSG4后,向基站发送BSR。
在516f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BSR后,向终端发送SG。
在516g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SG后,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对应的,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在516h部分,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鉴权及安全认证过程。
在516i部分,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所示的方法提供一种从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转换为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图6所示的方案,当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的终端需要转为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时,例如,当上行业务的数据量很少,更适合于基于竞争的方式时,基站可以及时响应,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在601部分,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一请求可以是非调度请求,终端可以通过PUCCH、PUSCH或MCE消息向基站发送非调度请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当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是指终端处于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一段时间内,当前可能有数据正在传输,也有可能没有数据在传输,而并不限定于当前时刻正在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终端的信号质量、终端的位置、待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大小、业务的稀疏程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满足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具体如何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602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后,向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例如,请求确认消息可以是非调度请求确认消息,基站可以通过MCE消息向终端发送非调度请求确认消息。
在603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请求确认消息后,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例如,终端在收到非调度请求确认消息且确定当前无重传数据需要发送后,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之后再执行,也可以在不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的情况下初始执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所示的方法提供一种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转换为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案。当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的终端需要转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时,例如,当上行业务的数据量很多,更适合于基于非竞争的方式时,通过图7所示的方案,终端不需要将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全部执行之后才发送上行数据,从而可以缩短终端等待授权的时间。
在701部分,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则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二请求可以是SG,终端可以通过PUCCH、PUSCH或MCE消息向基站发送SG。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是指终端处于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一段时间内,当前可能有数据正在传输,也有可能没有数据在传输,而并不限定于当前时刻正在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终端的信号质量、终端的位置、待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大小、业务的稀疏程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具体如何确定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示例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时,还可以同时向基站发送BSR,BSR用于通知基站当前上行业务的缓冲数据大小,从而有利于基站分配上行资源。
在又一个示例中,若终端确定满足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的预设条件,终端不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而是仅向基站发送BSR,此处,BSR除了用于通知基站当前上行业务的缓冲数据大小,还用于请求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在又一个示例中,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后,不再向发送新的数据,并可以启动定时器,用以等待基站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当然,在基站授权之前的这段时间,终端可以重发之前发送过的数据。
在702部分,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后,向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授权消息用于授权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也可以不向终端发送授权消息,而是向终端发送一些参数或信息,例如,这些参数或信息可以携带在广播消息、RRC信令、MCE消息或PDCCH中,用以通知终端:若终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连续向基站发送若干个数据包,则终端可以在该指定的时间段结束后转换为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其中,该若干个数据包可以为若干个携带相同内容的数据包,也可以为若干个分别携带指定内容的数据包,或者也可以为若干个符合其它条件的数据包。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果终端为空闲态或非同步态的终端,基站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PDCCH或定时提前命令MCE消息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如果终端为同步态的终端,基站可以不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当然,基站也可以向同步态的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例如,在定时提前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在703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后,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其中,若终端在701部分未向基站发送过BSR,则终端还向基站发送BSR。
在一个示例中,若终端在定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则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若终端在定时器超时之前还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则终端还可以根据定时提前信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对于之前采用竞争的方式未发送成功的数据,也可以改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发送,例如,可以通过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进行合并发送。
在有一个示例中,若终端为空闲态的终端,则终端在接收基站发送的授权消息之后,需要与基站完成鉴权及安全认证过程之后,在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执行图3所示的方法之后再执行,也可以在不执行图7所示的方法的情况下初始执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801部分,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其中,终端处于非同步态。
在802部分,基站接收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该上行数据估计终端的定时提前信息,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
在803部分,基站向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
在804部分,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定时提前信息后,根据该定时提前信息调整为同步态。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方法之后再执行,也可以在不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方法的情况下初始执行。
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通常采用在上行数据前添加CP的方式进行发送,终端处于非同步态时,该CP的长度比终端处于同步态时的CP长度更长。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将终端的状态调整为同步态,从而提高竞争资源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中,当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不同状态的终端所使用的竞争资源可能不同,例如,同步态的终端使用第一竞争资源,非同步态或空闲态的终端使用第二竞争资源,或者,不同状态的终端也可以考虑资源的情况确定使用第一竞争资源还是第二竞争资源。第一竞争资源与第二竞争资源的复用方式可以为频分复用,也可以为时分复用,还可以同时为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例如,如图9a所示,第一竞争资源与第二竞争资源是频分复用的;又例如,如图9b所示,第一竞争资源与第二竞争资源是时分复用的;又例如,如图9c所示,第一竞争资源与第二竞争资源既是频分复用的,又是时分复用的。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1001部分,基站下发第一竞争资源和第二竞争资源。其中,第一竞争资源和第二竞争资源的复用方式可以参见图9a~9c所示的方式。
在1002部分,终端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还是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例如,终端可以图3、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进行确定。若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执行1003部分;若确定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执行1007部分。
在1003部分,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在1004部分,确定终端是否为同步态,若是,执行1005部分;若否,执行1006部分。
在1005部分,终端在第一竞争资源中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1006部分,终端在第二竞争资源中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在1007部分,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在1008部分,终端在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中采用非竞争的方式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
图10所示的方法中,同步态的不同终端竞争第一竞争资源,非同步态的不同终端竞争第二竞争资源,从而可以保证不同状态的终端的信号正交,以避免不同状态的终端的信号之间的干扰。
上述主要从基站和终端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基站是上述网络侧设备的一种示例,上述方法中涉及到的基站的功能均可以由其他可能的网络侧设备实现。可以理解的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基站包括发射器/接收器1101,控制器/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3以及通信单元1104。所述发射器/接收器1101用于支持基站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终端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102执行各种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接收器1101进行调解,并进一步由控制器/处理器1102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由控制器/处理器1102进行处理,并由发射器1101进行调解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终端。控制器/处理器1102还执行图3至图8中涉及基站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作为示例,控制器/处理器1102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3中的过程301和302,图4a中的过程401~408,图4b中的过程411~418,图5a中的过程501和502,图5b中的过程511、512、514b、514d、515b、515d、516b、516d、516f和516h,图6中的过程602,图7中的过程702,图8中的过程802和803。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单元1104用于支持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基站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包括发射器1201,接收器1202,控制器/处理器1203,存贮器1204和调制解调处理器1205。
发射器1201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1202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在调制解调处理器1205中,编码器1206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和交织)。调制器1207进一步处理(例如,符号映射和调制)编码后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1209处理(例如,解调)该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1208处理(例如,解交织和解码)该符号估计并提供发送给终端的已解码的数据和信令消息。编码器1206、调制器1207、解调器1209和解码器1208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1205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控制器/处理器1203对终端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进行的处理。例如用于控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传输策略确定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和/或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其他过程。作为示例,控制器/处理器120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图3中的过程303和304,图5a中的过程503和504,图5b中的过程513、514a、514c、514e、515a、515c、515e、516a、516c、516e、516g、516h和516i,图6中的过程601和603,图7中的过程701和703,图8中的过程801和804。存储器120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基站或终端的功能的控制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基站向终端发送所述传输策略;
其中,所述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包括:所述基站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传输策略;
其中,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包括: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指示;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所述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包括: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小于第四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第五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小于第六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二传输指示;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基站确定传输策略,包括:
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且小于第一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且小于第二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且小于第三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传输参数,其中,所述第四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五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门限,所述第六门限小于所述第三门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的QoS包括所述下行业务所允许的时延、误码率、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指示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三子门限;或者,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二传输指示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小于第四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小于第五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小于第六子门限;或者,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传输参数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一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二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三子门限;其中,所述第四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一子门限,所述第五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二子门限,所述第六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三子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所述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或者,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所述授权消息用于授权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所述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确定传输策略,所述传输策略用于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
发射器,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传输策略;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下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传输策略;
其中,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第一传输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指示;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第二传输指示,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小于第四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小于第五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小于第六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指示;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用于确定进行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或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当满足所述待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且小于第一门限、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业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且小于第二门限、所述PDCCH的剩余资源容量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且小于第三门限、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第一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时,确定所述传输参数,其中,所述第四门限小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五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门限,所述第六门限小于所述第三门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业务的QoS包括所述下行业务所允许的时延、误码率、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一传输指示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大于或等于第一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二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大于或等于第三子门限;或者,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第二传输指示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小于第四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小于第五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小于第六子门限;或者,
当所述传输策略为所述传输参数时,所述下行业务的QoS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如下情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时延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一子门限,所述误码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二子门限,所述丢包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子门限且小于所述第三子门限;其中,所述第四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一子门限,所述第五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二子门限,所述第六子门限小于所述第三子门限。
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请求之后向所述终端发送请求确认消息,所述请求确认消息用于授权所述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发射器发送所述请求确认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终端采用基于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请求之后向所述终端发送授权消息,所述授权消息用于授权所述基于非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以及用于资源分配;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在所述发射器发送所述授权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终端采用基于非竞争的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基于竞争的方式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时,向所述终端发送定时提前信息,所述定时提前信息用于上行同步。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5/100072 WO2017113272A1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2325A CN108432325A (zh) | 2018-08-21 |
CN108432325B true CN108432325B (zh) | 2021-04-09 |
Family
ID=5922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5437.2A Active CN108432325B (zh) | 2015-12-31 | 2015-12-31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2899B2 (zh) |
EP (1) | EP3389328B1 (zh) |
CN (1) | CN108432325B (zh) |
WO (1) | WO20171132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72791B2 (ja) * | 2016-05-06 | 2023-05-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10277514B2 (en) * | 2016-07-21 | 2019-04-30 | Viasat,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policy based traffic steering over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
US9781744B1 (en) * | 2016-08-11 | 2017-10-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scheduling for grant free transmission |
EP3556167B1 (en) | 2016-11-04 | 2023-04-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
CN109474992B (zh) * | 2017-09-08 | 2023-07-2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终端 |
EP3689078B1 (en) * | 2017-09-28 | 2023-06-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which is robust to collision on shared uplink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13079382B (zh) * | 2021-03-24 | 2023-04-21 | 百度国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9914A (zh) * | 2010-08-19 | 2013-04-24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基于竞争的资源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
CN103796320A (zh) * | 2010-01-08 | 2014-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度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191228A (zh) * | 2013-05-06 | 2015-1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业务感知媒体接入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02599B1 (ko) * | 2008-01-30 | 2015-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접속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EP2265077B1 (en) * | 2009-06-18 | 2012-03-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nhanc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N102149080B (zh) * | 2010-02-10 | 2014-03-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缓存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2083224B (zh) * | 2010-04-06 | 2013-06-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20120070038A (ko) * | 2010-12-21 | 2012-06-2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경쟁 기반 상향 링크 전송 방법 |
US10028302B2 (en) | 2013-03-08 | 2018-07-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scheme |
WO2016003056A1 (ko) * | 2014-07-03 | 2016-01-07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multi-user)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2015
- 2015-12-31 CN CN201580085437.2A patent/CN108432325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31 WO PCT/CN2015/100072 patent/WO201711327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31 EP EP15911900.7A patent/EP3389328B1/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9 US US16/023,378 patent/US1065289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6320A (zh) * | 2010-01-08 | 2014-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度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069914A (zh) * | 2010-08-19 | 2013-04-24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基于竞争的资源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191228A (zh) * | 2013-05-06 | 2015-1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业务感知媒体接入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2325A (zh) | 2018-08-21 |
WO2017113272A1 (zh) | 2017-07-06 |
EP3389328B1 (en) | 2023-08-09 |
US20180324811A1 (en) | 2018-11-08 |
US10652899B2 (en) | 2020-05-12 |
EP3389328A1 (en) | 2018-10-17 |
EP3389328A4 (en) | 2019-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232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1861726B1 (ko) | 랜덤 액세스에서 자원을 예결하는 방법, 사용자 기기, 및 기지국 | |
JP5654698B2 (ja)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200036797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076602B (zh) | 无线电网络节点、无线设备和其中执行的方法 | |
CN110167185B (zh) | 随机接入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972322B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JP7191248B2 (ja)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JP2014527351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拡張アクセス遮断適用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210297188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JP7400815B2 (ja) | 通信装置、インフラ機器、および方法 | |
CN11143243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
KR101719072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스케줄링 요청(Scheduling Request)을 효율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 |
KR100992780B1 (ko) |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 |
EP3777437A1 (en) | Transmission of a short contention resolution identifier | |
CN109587818A (zh) |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6074970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208080B (zh) | 竞争窗口大小的确定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
CN114900481A (zh) | 一种分裂资源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
CN116647932A (zh)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19158096A1 (zh) | 随机接入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9316107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20240102049A (ko) | 비면허 대역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