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409B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30409B CN108430409B CN201680076925.1A CN201680076925A CN108430409B CN 108430409 B CN108430409 B CN 108430409B CN 201680076925 A CN201680076925 A CN 201680076925A CN 108430409 B CN108430409 B CN 1084304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article
- sheet
- adjacent
- continuous
- adhe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半成品,并提高制造的效率。是制造包括主体部和向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伸出的翼部(2b、2b)的吸收性物品的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输送工序,在该输送工序中,以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宽度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粘贴工序,在该粘贴工序中,以跨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P6、P6)的与相邻的两个翼部相对应的翼对应部分(2bp、2bp)的方式借助粘接剂粘贴一张剥离片(5);以及切断工序,在该切断工序中,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切断成吸收性物品的形状,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之间将所述一张剥离片切断成两张剥离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具有在生理用卫生巾中存在的那样的向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半成品。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吸收性物品具有相对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为了制造该左右对称的吸收性物品,沿其中心轴线的方向即长度方向输送成品的方式与沿同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输送的方式相比易于制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半成品,并进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在沿长度方向输送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时,能够利用折叠栈(日文:セーラー)等容易地将两侧的翼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
在这样具有向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通常是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而并不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来制造吸收性物品。
然而,认为在具有向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能够增加输送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数量。这样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的制造方法在提高制造效率这一点上有应解决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12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8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13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向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能够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半成品,并提高制造的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如下。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包括主体部和向所述主体部的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输送工序,在该输送工序中,以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宽度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粘贴工序,在该粘贴工序中,以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与相邻的两个翼部相对应的翼对应部分的方式借助粘接剂粘贴一张剥离片;以及切断工序,在该切断工序中,通过将所述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切断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形状,从而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之间将所述一张剥离片切断成两张剥离片。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利用切断而成为翼部的部分)配置剥离片时,粘贴一张剥离片,在切断半成品的同时切断一张剥离片而做成两张剥离片。由此,不追加剥离片专用的切断工序就能够利用一次粘贴进行两张剥离片的粘贴。此外,若将翼部的端部和剥离片的端部对齐,则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剥下剥离片时,能够从吸收性物品的外缘端部剥下剥离片,该剥离片不可能接触到吸收性物品的内侧,能够保持吸收性物品的内侧卫生,较为理想。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切断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将剥离片的端和翼部的端对齐的构造。这样,能够提高形成具有期望构造的剥离片的作业效率。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粘贴工序包括以下的工序:在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涂布粘接剂;以及,以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将所述剥离片粘贴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剥离片涂布粘接剂,将该剥离片粘贴于翼对应部分。因此,与在翼对应部分涂布粘接剂,之后将剥离片粘贴于涂布部位的情况相比,仅进行剥离片的对位即可,能够不需要粘接剂的对位。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剥离片的形成的作业效率。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涂布粘接剂的工序包含这样的工序:以在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地粘贴所述剥离片时所述粘接剂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涂布所述粘接剂。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仅粘贴剥离片就能形成为粘接剂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即,能够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一次配置粘接剂。由此,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的作业效率。
(4)根据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粘贴工序包括以下的工序: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涂布粘接剂;以及,以所述剥离片覆盖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粘接剂的方式将所述剥离片粘贴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配置剥离片时,能够利用一张剥离片的粘贴来进行。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的作业效率。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涂布粘接剂的工序包含这样的工序:以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涂布所述粘接剂的工序。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以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涂布粘接剂。即,能够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一次涂布粘接剂。由此,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的作业效率。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介于所述剥离片和与所述翼部相对应的部分之间的所述粘接剂至少存在到所述翼对应部分的外缘端部为止。
在本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粘接剂存在到翼对应部分的外缘端部为止、即涂布有粘接剂的区域在翼对应部分存在于比较广的范围。因此,即使涂布有粘接剂的区域稍微偏离,也能够涂布所需量的粘接剂,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粘接剂的涂布的控制。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的作业效率。此外,由于粘接剂存在到翼部的外缘端部为止,因此在安装吸收性物品而将翼部折回时,能够不易剥下翼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向两侧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在将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输送方向的情况下,能够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的构件、半成品,并提高制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整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整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概略整体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形成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剥离片的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图1、图2及图3是表示吸收性物品2的图,具体地讲,分别表示将吸收性物品2的独立包装体1展开(开封)的状态下的俯视图、仰视图及分解立体图。参照图1、图2及图3,独立包装体1由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构成,吸收性物品2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大致矩形的包装片3。吸收性物品2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H,在图1和图2中面对的上方是吸收性物品2的前方,面对的下方是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由于吸收性物品2的长度方向L与包装片3的长度方向一致,吸收性物品2的宽度方向W与包装片3的宽度方向一致,因此,以下,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共同使用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
吸收性物品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生理用卫生巾,其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长性。换言之,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在此,伸长性是指在对某个物品施加拉伸力时该物品的形状在该方向上伸长的性质。在该情况下,在拉伸力消失时,该物品的形状既可以大致恢复为原来的形状,也可以虽接近原来的状态但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外,吸收性物品2也可以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伸缩性是指在对某个物品施加拉伸力时该物品的形状在该方向上伸长、在拉伸力消失时该物品的形状大致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性质。也可以是指具有弹性。伸长性和伸缩性既可以作为材料的特性来体现,也可以利用材料的形状、与其他的材料的组合来体现。此外,伸长性、伸缩性的伸长程度例如是指拉伸伸长率(断裂伸长率)为至少3%以上。
吸收性物品2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主体部2a和向主体部2a的两侧伸出的一对翼部2b、2b。在主体部2a中,在比长度方向L上的中央稍靠前方且是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设有吸收体材料的体积大于周围区域的体积的区域或者吸收性物品2的厚度厚于周围区域的厚度的区域,在此处设定有与排泄口抵接的区域即排泄口抵接区域,以下,将成为吸收功能的中心的区域称作吸收中心区域STA。排泄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阴道口。在主体部2a中,还形成有以包围吸收中心区域STA的方式形成的压缩部26。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散布在与吸收中心区域STA重叠且向后方稍稍扩宽的区域的多个形成为开口状的中央压缩部26a、以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隔着中央压缩部26a的方式形成的侧部压缩部26b、形成在比中央压缩部26a稍靠前方的位置的前部压缩部26c以及形成在中央压缩部26a的后方的后部压缩部26d。一对翼部2b、2b在吸收中心区域STA的长度方向L上形成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即,一对翼部2b、2b形成为:在长度方向L上,一对翼部2b、2b的两端部(根部)的位置与吸收中心区域STA的两端部的位置大致重叠,一对翼部2b、2b的中央部的位置与吸收中心区域STA的中央部的位置大致重叠。
此外,吸收性物品2包括透液性的表面片21和非透液性的背面片22以及配设在表面片21和背面片22之间的吸收体20。压缩部26是通过压缩表面片21和吸收体20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片21、背面片22及吸收体20形成为能够大致一体地伸长。
表面片21将通过吸收中心区域STA(或翼部2b、2b)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央部且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中心线WCL作为交界而具有前方侧的部分21a和后方侧的部分21b。前方侧的部分21a是基本上没有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和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后方侧的部分21b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较高且基本上没有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因而,前方侧的部分21a不具有伸长性,后方侧的部分21b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长性而在宽度方向W上不具有伸长性。另外,也可以是,前方侧的部分21a与后方侧的部分21b同样,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此外,也可以是,后方侧的部分21b除了具有伸长性之外还具有伸缩性。作为赋予伸长性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齿轮拉伸处理,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赋予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片21在后方侧的部分21b处不仅具有伸长性,也具有伸缩性。
此外,背面片22将中心线WCL作为交界而具有前方侧的部分22a和后方侧的部分22b。前方侧的部分22a是基本上没有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和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后方侧的部分22b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比较高且基本上没有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因而,前方侧的部分22a不具有伸长性,后方侧的部分22b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长性而在宽度方向W上不具有伸长性。另外,也可以是,前方侧的部分22a与后方侧的部分22b同样,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此外,也可以是,后方侧的部分22b除了具有伸长性之外还具有伸缩性或弹性。作为赋予伸长性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齿轮拉伸处理,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赋予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片22在后方侧的部分22b处不仅具有伸长性,也具有伸缩性。
此外,吸收体20包括吸收体主体部20m和与吸收体主体部20m的背面片22侧的面接合的载片20n。吸收体主体部20m将中心线WCL作为交界而具有前方侧的部分20ma和后方侧的部分20mb,在跨前方侧的部分20ma和后方侧的部分20mb且与吸收中心区域STA大致重叠的区域具有与其周围部分相比体积变大的大体积部20K。前方侧的部分20ma和大体积部20K是基本上没有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和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后方侧的部分20mb的除大体积部20K之外的部分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比较高且基本上没有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因而,前方侧的部分20ma和大体积部20K不具有伸长性,后方侧的部分20mb的除大体积部20K之外的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长性而在宽度方向W上不具有伸长性。作为赋予伸长性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在吸收体主体部20m以沿着长度方向L排列的方式形成多个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切缝20S的方法。由此,在吸收体主体部20m被向长度方向L的后方施加张力时,通过这些切缝20S沿着长度方向L扩展来体现伸长性。作为切缝20S的形状,能够列举出直线状(本实施方式)、波线状等。作为切缝20S的配置,能够列举出在后方侧的部分20mb内交错配置各个切缝20S的方式、在假想的菱形的小区域内交错配置各个切缝20S且将该菱形的小区域交错配置在后方侧的部分20mb内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等。此外,作为切缝20S,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优选的是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长径)的开口部这样的具有间隙的形状。
此外,载片20n将中心线WCL作为交界而具有前方侧的部分20na和后方侧的部分20nb。前方侧的部分20na是基本上没有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和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后方侧的部分20nb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比较高且基本上没有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因而,前方侧的部分20na不具有伸长性,后方侧的部分20nb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长性而在宽度方向W上不具有伸长性。另外,也可以是,前方侧的部分20na与后方侧的部分20nb同样,是长度方向L的伸长性高于宽度方向W的伸长性的部分。此外,也可以是,后方侧的部分20nb除了具有伸长性之外也具有伸缩性。作为赋予伸长性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出使用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伸长性而在与该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伸长性的片材作为后方侧的部分20nb的方法,特别是在使用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而在与该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伸缩性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赋予伸缩性。此外,前方侧的部分20na和后方侧的部分20nb既可以是同一个片材的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也可以由伸长性(或伸缩性)不同的两类片材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片20n的前方侧的部分20na使用在任一个方向上都不具有伸长性和伸缩性的片材,载片20n的后方侧的部分20nb使用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而在与该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不具有伸缩性的片材。
因而,吸收体20通过使吸收体主体部20m与载片20n重合,从而在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侧的部分(除了在俯视时大体积部20K所处的区域之外)能够体现伸长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20通过载片20n具有伸缩性,从而在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侧的部分(除了在俯视时大体积部20K所处的区域之外)能够体现伸缩性。吸收体主体部20m仅利用多个切缝20S体现伸长性,但收缩性并不一定充分,因而伸缩性也不充分。因此,通过将具有伸缩性的载片20n粘贴于吸收体主体部20m,从而对吸收体20赋予伸缩性。此外,在吸收体主体部20m形成切缝20S时,载片20n因伸缩性而不易被切断刀具切断,因此也具有进行加强以使吸收体材料不走形的功能。
此外,吸收性物品2通过使作为伸长性片的表面片21和背面片22与伸长性的吸收体20重合,从而在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侧的部分(除了在俯视时大体积部20K所处的区域之外)能够体现伸长性。由此,如后所述,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2的穿着感。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2通过表面片21、背面片22及吸收体20具有伸缩性,从而在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侧的部分(除了在俯视时大体积部20K所处的区域之外)能够体现伸缩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性物品2的穿着感。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吸收体20(后方侧的部分20mb+20nb)与表面片21(后方侧的部分21b)和背面片22(后方侧的部分22b)中的至少一者至少具有伸长性(优选为伸缩性)并互相重合,整体在吸收性物品2的预定区域体现伸长性(优选为伸缩性)。
吸收性物品2的主体部2a包括固定于其衣服抵接面、具体地讲是背面片22的衣服抵接面的多个固定部6。多个固定部6分别沿着吸收性物品2的宽度方向W延伸且在吸收性物品2的长度方向L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此外,吸收性物品2的各翼部2b包括固定于其衣服抵接面、具体地讲是背面片22的衣服抵接面的固定部4。固定部4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外缘端部4e与各翼部2b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缘端部22e的局部重叠。
吸收性物品2借助多个固定部6和一对固定部4、4固定于包装片3。但是,包装片3在与多个固定部6接触的部分具有剥离片7,在与一对固定部4接触的部分具有一对剥离片5、5,吸收性物品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固定于包装片3。由此,吸收性物品2在使用时自包装片3剥离,并利用多个固定部6和一对固定部4再次固定于穿着者的衣服。剥离片5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外缘端部5e与各翼部2b的宽度方向W上的外缘端部22e的局部重叠,因而也与固定部4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外缘端部4e重叠。
对于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而言,在吸收性物品2固定于包装片3的状态下,在与宽度方向W平行地延伸的多条折叠线FLV的位置将吸收性物品2向内侧折叠。多条折叠线FLV在长度方向L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条折叠线FLV从吸收性物品2的后方侧开始依次是三条折叠线FLV1、FLV2、FLV3,按照折叠线FLV1的位置、折叠线FLV2的位置、折叠线FLV3的位置的顺序折叠。
对于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而言,在吸收性物品2固定于包装片3的状态下,例如在与宽度方向W平行的多条折叠线FLV的位置折叠之后,在与长度方向L平行地延伸的多条折叠线FLT的位置进一步折叠。多条折叠线FLT在宽度方向W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条折叠线FLT是两条折叠线FLT1、FLT2,按照折叠线FLT1的位置、折叠线FLT2的位置的顺序折叠。
在此,例如将多条折叠线FLV和多条折叠线FLT、吸收性物品2的位置设定为多条折叠线FLV、多条折叠线FLT不通过吸收中心区域STA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由折叠线FLV2、FLV3和折叠线FLT1、FLT2包围的区域内配置有吸收中心区域STA。由此,能够防止由吸收中心区域STA的吸收体等折叠引起液体的吸收力降低、液体向外部泄漏。
在将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于折叠线FLV1、FLV2、FLV3的位置折叠之后,将包装片3的折叠线FLV2、FLV3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附近热封而形成接合部。由此,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折叠的状态被固定。在如图1、图2所示将折叠的状态展开时,包装片3的折叠线FLV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且是隔着折叠线FLV2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侧部分是一对接合部31、31。包装片3的折叠线FLV3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且是隔着折叠线FLV3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侧部分是一对接合部32、32。包装片3的长度方向L上的一个外缘端部3T1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部分是一对接合部33、33。一对接合部33、33与一对接合部31、31重叠。
并且,在包装片3的长度方向L上的一个外缘端部3T1,在吸收性物品2的一侧配设有粘合部30。对于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而言,在折叠线FLV1、FLV2、FLV3的位置将吸收性物品2向内侧折叠时,粘合部30粘贴于面对的包装片3,折叠的形态进一步被固定。
在长度方向L的前方侧,吸收性物品2的一个端部2T1形成得比包装片3的一个外缘端部3T1小预定的长度。在将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折叠时,能够使吸收性物品2的端部2T1不超出到包装片3的外缘端部3T1的外侧。另一方面,在长度方向L的后方侧,吸收性物品2的另一个端部2T2形成得比包装片3的另一个外缘端部3T2大预定的长度。在将吸收性物品2和包装片3折叠时,能够削减包装片3的使用量。此时,吸收性物品2的端部2T2被包入内侧,因此不会超出到包装片3的外侧。
也可以是,在表面片21和吸收体20之间还包括用于辅助液体扩散的辅助片(未图示)。在该情况下,辅助片具有与吸收体主体部20m相同的外形和切缝20S,辅助片利用该切缝20S能够在长度方向L上伸长。
作为表面片21、吸收体主体部20m、载片20n、背面片22、固定部4、6以及剥离片5、7的材料,可以使用在吸收性物品2中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作为表面片21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无纺布、织布、形成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膜以及它们的复合片。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出天然纤维、再生纤维、无机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作为吸收体主体部20m的材料,能够列举出浆料纤维、合成纤维、吸收性聚合物。作为辅助片的材料,能够列举出无纺布、浆料纤维、合成纤维。作为载片20n,能够列举出在一个轴向上具有伸缩性的合成树脂膜。特别优选为在一个轴向上具有伸缩性而在与该一个轴向正交的另一个轴向上不具有伸缩性的合成树脂膜。作为背面片22的材料,能够列举出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SMS无纺布等。作为固定部4、6的材料,可以使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这样的粘合剂。作为剥离片5、7的材料,能够列举出在纸、树脂片的基材上涂布硅树脂类的剥离材料而成的材料。此外,表面片21、(辅助片、)吸收体主体部20m、载片20n以及背面片22之间的接合所使用的粘接剂可以使用在吸收性物品2中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粘接剂。此外,作为包装片3的材料,可以使用为了包装吸收性物品2而通常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树脂膜、纸、无纺布。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在从长度方向的前方侧到后方侧的整体范围内分散地配置有扩展性区,其伴随着内裤穿着者的身体的运动而扩展。但是,对于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而言,认为在内裤穿着者行走时承受两腿的运动,吸收性物品的前方侧、后方侧分别变形,有可能吸收性物品扭曲而导致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中心区域自排泄口分离、即有可能对吸收性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2在(比中心线WCL靠)前方侧的区域和在俯视时的大体积部的区域即吸收中心区域STA不具有伸长性而在(比中心线WCL靠)后方侧的区域的除吸收中心区域STA之外的部分具有伸长性。即,在一个吸收性物品2中,大致以前方侧的区域和后方侧的区域改变伸长性。因此,在利用翼部2b、2b的固定部4、4将吸收性物品2固定于内裤时,能够维持使吸收性物品2的前方侧的区域和吸收中心区域STA与内裤穿着者的身体接触的状态,并使后方侧的区域的除吸收中心区域STA之外的部分伴随着身体的运动而伸长。具体地讲,能够通过后方侧的区域的除吸收中心区域STA之外的部分伸长变形来释放或者吸收在内裤穿着者行走时随着两腿的运动而对吸收性物品2施加的载荷。此时,由于吸收中心区域STA和前方侧的区域不伸长,因此能够稳定地紧贴于内裤穿着者的身体,吸收中心区域STA能够稳定地紧贴于排泄口(阴道口)。其原因在于,前方侧的区域、吸收中心区域STA不具有伸长性,从而后方侧的区域的扭曲等变形基本上不被传递到前方侧的区域。此外,其原因在于,由于前方侧的区域原本受到两腿的运动的影响就较少,因此易于稳定地紧贴于身体,由此通过在那样的前方侧的区域确保不具有伸长性的区域较宽,从而能够提高阻止从后方侧的区域传递变形的能力。特别是,由于能够伸长的后方侧的区域延伸到吸收中心区域STA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且延伸到中心线WCL,因此该部分像更后方侧的扭曲支点那样发挥功能,不易向吸收中心区域STA传递变形。这样,在吸收性物品2中,能够以前方侧的区域和后方侧的区域根据内裤穿着者的运动而进行互不相同的行为,由此能够兼顾吸收性和穿着性。另外,上述结论在各构件不具有伸长性而具有伸缩性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应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卫生巾,但只要具有向主体部的两侧伸出的翼部,就也可以是其他的吸收性物品。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图4、图5及图6表示包含吸收性物品2在内的独立包装体1的制造装置4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制造装置400也能够视为利用包装片3包装的吸收性物品2的制造装置。参照图4~图6,制造装置400具备吸收体形成单元400A、第1半成品形成单元400B、第2半成品形成单元400C、吸收性物品形成单元400D以及包装单元400E。
关于吸收性物品2、构成该吸收性物品2的材料等的输送,制造装置400具有输送方向(MD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且沿着输送面的横截方向(CD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和横截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TD方向)。也将“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作“上游侧”,将“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作“下游侧”,也将“上下方向的上侧”简称作“上侧”,将“上下方向的下侧”简称作“下侧”。
制造装置400如下地进行吸收性物品2、构成该吸收性物品2的构件(示例:吸收体、表面片、背面片)的输送。以吸收性物品2的宽度方向W沿着输送方向(MD方向)、长度方向L沿着横截方向(CD方向)的方式输送吸收性物品2。以与吸收性物品2的宽度方向W相对应的宽度对应方向(在吸收性物品2完成时成为宽度方向W的方向)沿着输送方向(MD方向)、与吸收性物品2的长度方向L相对应的长度对应方向(在吸收性物品2完成时成为长度方向L的方向)沿着横截方向(CD方向)的方式输送构成吸收性物品2的构件。
以下,在吸收性物品2的输送过程中,由于输送方向与宽度方向W及宽度对应方向重叠,横截方向与长度方向L及长度对应方向重叠,上下方向与厚度方向H及厚度对应方向重叠,因此也使用输送方向作为宽度方向W及宽度对应方向,使用横截方向作为长度方向L及长度对应方向,使用上下方向作为厚度方向H及厚度对应方向。
参照图4,吸收体形成单元400A是用于连续地形成吸收体的装置等,其包括纤维层叠装置110、载片供给装置120、按压装置130、切缝形成装置140、切断装置150以及输送带133、143。
纤维层叠装置110是用于形成使纤维材料层叠而成的纤维层叠体的装置,其包括旋转鼓111、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于旋转鼓111的外周面的模板112、用于向模板112供给纤维层叠材料的材料供给器113以及用于输送形成的纤维层叠体的输送带115。
在旋转鼓111的内部空间形成有被施加负压的负压室111N和被施加正压的正压室111P。此外,在旋转鼓11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负压室111N和正压室111P连通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模板112具有沿着外周面连续地形成的多个槽(未图示)。该槽具有与吸收体20大致相同的形状,该槽的长度方向与旋转鼓111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横截方向)平行,该槽的宽度方向与旋转鼓111的外周面的周向(输送方向)平行。该槽具有透气性,其利用模板112的旋转能够与负压室111N或正压室111P连通。该槽能够接收纤维层叠材料,由此能够形成具有吸收体的外形的纤维层叠体。该槽的与吸收体20的吸收中心区域STA相对应的区域与该槽的其他区域相比变得更深,由此吸收体20的吸收中心区域STA的部分的体积变大。材料供给器113将浆料纤维、合成纤维、吸收性树脂这样的纤维层叠材料以飞散状态供给到旋转鼓111的模板112上,使纤维层叠材料堆积在模板112上的槽内,由此在槽内形成纤维层叠体。
此外,辊WR1具有连续片状的连续辅助片SS,通过利用下游侧的输送辊117等将连续辅助片SS卷回,从而将连续辅助片SS供给到输送带115。粘接装置114用于在被供给到输送带115之前的连续辅助片SS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示例:热塑性树脂)。输送带115在利用吸引装置116一体地吸引由连续辅助片SS和纤维层叠体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吸收体构件P1)的同时一体地输送该层叠体。
在载片供给装置120中,辊WR2a具有成为载片20n的后方侧的部分20nb的、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状的连续载片CS1,通过利用下游侧的输送辊122等将连续载片CS1卷回,从而将连续载片CS1供给到输送带115。但是,连续载片CS1也可以利用齿轮拉伸处理而被赋予伸缩性。辊WR2b具有成为载片20n的前方侧的部分20na的、连续片状的连续载片CS2,通过利用下游侧的输送辊122等将连续载片CS2卷回,从而将连续载片CS2供给到输送带115。粘接装置121在被供给到输送带115之前的连续载片CS1、CS2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示例:热塑性树脂)。输送辊122将连续载片CS1、CS2的一个面按压并粘贴于正在利用输送带115输送的吸收体构件P1。输送带115对将连续载片CS1、CS2层叠于吸收体构件P1而成的层叠体(吸收体构件P2)进行输送。
按压装置13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按压辊131和砧辊132。在按压辊131的外周面,除了与吸收体20的吸收中心区域STA相对应的区域之外,以覆盖该外周面的方式周期性地形成有许多个凸部。按压辊131和砧辊132夹持吸收体构件P2并利用许多个凸部按压该吸收体构件P2,将吸收体构件P2成形为期望的厚度。但是,与吸收体20的吸收中心区域STA相对应的部分成形为相对较大的体积(厚壁)。输送带133将成形的吸收体构件P2输送到切缝形成装置140。
切缝形成装置14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砧辊141和切割辊142。在切割辊142的外周面的、与吸收体主体部20m的后方侧的部分20mb的除吸收中心区域STA之外的部分相对应的预定区域形成有用于形成吸收体的切缝20S的多个刀具。其一个刀具具有沿着切割辊142的周向延伸的线状的形状。其多个刀具在切割辊142的周向和宽度方向上分散地配置在上述的预定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周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多个刀具交错配置在假想的菱形的小区域,该菱形的区域在上述预定区域内在周向和宽度方向上交错配置。砧辊141和切割辊142通过夹持吸收体构件P2,从而利用多个刀具从吸收体构件P2的连续辅助片SS侧在吸收体构件P2的预定区域形成期望的多个切缝20S,形成吸收体构件P3。此时,切缝形成装置140在连续载片CS1、CS2未形成切缝S。输送带143将吸收体构件P3输送到切断装置150。
切断装置15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刀具辊151和砧辊152。在供给吸收体构件P3时,刀具辊151和砧辊152在将吸收体构件P3吸引于砧辊15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利用刀具辊151的切断刀具在横截方向上切断该吸收体构件P3,将各自分离的吸收体构件P3形成为吸收体20的形状。吸收体构件P3实质上可以称作吸收体。切断装置150将各自分离的吸收体构件P3从砧辊152传递到输送辊164。
第1半成品形成单元400B是用于形成第1半成品的装置等,其包括输送辊164、输送带165、齿轮拉伸装置160以及压缩装置170。
辊WR3具有成为表面片21的连续片状的连续表面片TS,通过利用下游侧的齿轮拉伸装置160等将连续表面片TS卷回,从而将连续表面片TS供给到齿轮拉伸装置160。齿轮拉伸装置16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齿轮辊161、162。在一对齿轮辊161、162的外周面沿着周向以预定的节距形成有波状的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齿轮辊161、162的外周面中,仅在与表面片21的后方侧的部分21b相对应的区域形成有齿,在与表面片21的前方侧的部分21a相对应的区域未形成齿。通过使齿轮辊161和齿轮辊162以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使彼此的齿啮合,使连续表面片TS在这些啮合的齿之间通过,从而拉伸连续表面片TS(齿轮拉伸处理),使其成形为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由此,在拉伸后的连续表面片TS的、与表面片21的后方侧的部分21b相对应的部分TS1体现伸缩性。另外,在与前方侧的部分21a相对应的部分TS2未体现伸缩性。粘接装置163在拉伸后的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即连续表面片TS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示例:热塑性树脂)。
输送带165将从齿轮拉伸装置160供给且在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的拉伸后的连续表面片TS沿输送方向输送。输送辊164将从砧辊152传递来的各自分离的吸收体构件P3按压并粘贴于输送带165上的连续表面片TS的一个面,形成带有连续表面片TS的吸收体构件P3即第1半成品P4。输送带165将第1半成品P4输送到压缩装置170。
压缩装置17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压缩辊171和砧辊172。在压缩辊171的外周面形成有具有与吸收体20的压缩部26相对应的形状的凸部。压缩辊171和砧辊172通过夹持第1半成品P4并利用具有压缩部的形状的凸部按压该第1半成品P4,从而在第1半成品P4成形压缩部26。压缩装置170将压缩的第1半成品P4输送到第2半成品形成单元400C。
第2半成品形成单元400C是用于形成第2半成品的装置等,其包括齿轮拉伸装置180、一对输送辊185、186以及输送带184、187。
辊WR4具有成为背面片22的连续片状的连续背面片BS,通过利用下游侧的齿轮拉伸装置180等将连续背面片BS卷回,从而将连续背面片BS供给到齿轮拉伸装置180。齿轮拉伸装置18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齿轮辊181、182。在一对齿轮辊181、182的外周面沿着周向以预定的节距形成有波状的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齿轮辊181、182的外周面中,仅在与背面片22的后方侧的部分22b相对应的区域形成有齿,在与背面片22的前方侧的部分22a相对应的区域未形成齿。通过齿轮辊181和齿轮辊182以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使彼此的齿啮合,使连续背面片BS在这些啮合的齿之间通过,从而拉伸连续背面片BS(齿轮拉伸处理),使其成形为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由此,在拉伸后的连续背面片BS的、与背面片22的后方侧的部分22b相对应的部分BS1体现伸缩性。另外,在与前方侧的部分22a相对应的部分BS2未体现伸缩性。
输送带184将从压缩装置170供给来的第1半成品P4输送到一对输送辊185、186之间。粘接装置183在由输送带184输送的第1半成品P4的上侧的面涂敷粘接剂。一对输送辊185、186互相面对地配置,将从齿轮拉伸装置180供给来的连续背面片BS按压并粘贴于在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的第1半成品P4的上侧的面,形成带有连续表面片TS和连续背面片BS的吸收体构件即第2半成品P5。输送带187将第2半成品P5输送到吸收性物品形成单元400D。
吸收性物品形成单元400D是用于形成吸收性物品2的装置等,其包括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周围密封装置200、扩幅装置210、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周围切断装置230以及输送带194、213、224。
辊WR5具有成为剥离片7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剥离片CT,通过利用下游侧的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等将连续剥离片CT卷回,从而将连续剥离片CT供给到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粘接装置195在被供给到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之前的连续剥离片CT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以形成多个固定部6。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刀具辊191和砧辊192、以及进而与砧辊192面对地配置的按压辊193。在将涂敷有粘接剂的连续剥离片CT供给到刀具辊191和砧辊192之间时,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在将连续剥离片CT吸引于砧辊19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利用刀具辊191的切断刀具切断该连续剥离片CT,由此形成具有多个固定部6的剥离片7。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在砧辊192和按压辊193之间夹持第2半成品P5地将该第2半成品P5沿输送方向输送,并将剥离片7按压并粘贴于第2半成品P5的上侧,形成带有剥离片7的第2半成品P5即第2半成品P6。输送带194将第2半成品P6输送到周围密封装置200。
周围密封装置20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加热辊201和砧辊202。加热辊201能够加热外周面,在该外周面形成有具有比吸收性物品2的外形稍小的相似形状的凹部。因此,在第2半成品P6与外周面接触时,第2半成品P6的面对凹部的部分不与外周面接触,因此不被加热,第2半成品P6的面对凹部的外侧的部分与外周面接触,因此被加热。由此,在将第2半成品P6供给到加热辊201和砧辊202之间时,周围密封装置200在除凹部之外的外周面加热第2半成品P6,由此将第2半成品P6的外缘端部以按照吸收性物品2的形状镶边的方式热封,形成被热封的第2半成品P6。
扩幅装置21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多组成对的扩幅辊211、212。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3组成对的扩幅辊211、212,这些扩幅辊211、212在输送方向上排列。成对的扩幅辊211、212主要在横截方向上将第2半成品P6的具有切缝20S的部分扩幅。即,成对的扩幅辊211、212主要在横截方向上将第2半成品P6的与表面片21的后方侧的部分21b、吸收体主体部20m的后方侧的部分20mb以及载片20n的后方侧的部分20nb相对应的部分扩幅。扩幅的程度是切缝20S略微打开的程度。在利用刀具刚刚形成了切缝20S之后,存在切缝20S被整齐地切开和局部未被切开的可能性,进行扩幅的目的在于,将切缝20S设为整齐地切开的状态。使用多个成对的扩幅辊211、212的目的在于,一点点地进行扩幅,使切缝不会过度扩展或者开裂,并且将多个切缝20S整体平衡较佳地扩幅。
辊WR6具有成为剥离片5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剥离片FT,通过利用下游侧的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等将连续剥离片FT卷回,从而将连续剥离片FT供给到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粘接装置225在被供给到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之前的连续剥离片FT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以形成两个固定部4。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刀具辊221和砧辊222、以及进而与砧辊222面对地配置的按压辊223。在将涂敷有粘接剂的连续剥离片FT供给到刀具辊221和砧辊222之间时,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在将连续剥离片FT吸引于砧辊22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利用刀具辊221的切断刀具切断该连续剥离片FT,由此形成具有两个固定部4的剥离片5。具体地讲,大致半分地将形成于一张剥离片5的一个固定部作为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相邻的两个翼部来使用。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在砧辊222和按压辊223之间夹持第2半成品P6地将该第2半成品P6沿输送方向输送,并将剥离片5按压并粘贴于第2半成品P6的上侧,形成带有剥离片5的第2半成品P6即第2半成品P7。输送带224将第2半成品P7输送到周围切断装置230。
周围切断装置23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刀具辊231和砧辊232。在将第2半成品P7供给到刀具辊231和砧辊232之间时,周围切断装置230在将第2半成品P7吸引于砧辊23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利用刀具辊231的切断刀具切断该第2半成品P7,由此形成各自分离的吸收性物品。周围切断装置230将各自分离的吸吸收物品从砧辊232传递到转印装置240。
包装单元400E是用于形成独立包装体1的装置等,其包括转印装置240、折叠装置250、260、270、横向密封装置280、横向切断装置290、方向转换装置300、折叠装置310以及密封装置320。
此外,辊WR7具有成为包装片3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包装片3A,通过利用下游侧的输送辊245等将连续包装片3A卷回,从而将连续包装片3A供给到转印辊242。粘接装置244在被供给到转印辊242之前的连续包装片3A的一个面涂敷粘接剂(示例:热塑性树脂)。转印装置240包括互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转印辊241、242。转印辊241将吸收性物品吸引于外周面进行输送,将该吸收性物品从周围切断装置230传递到转印辊242。此时,转印辊241不吸引除了吸收性物品的形状之外的周围的部分,将该部分除去(黑箭头)而进行废弃处理。转印辊242将吸收体物品吸引于外周面进行输送,并且以吸收体物品的外侧与连续包装片3A的一个面接触的方式从吸收体物品的外侧卷入连续包装片3A,形成带有连续包装片3A的吸收体物品即独立包装体构件P8。转印辊242将该独立包装体构件P8传递到输送带243。输送带243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8输送到折叠装置250。
折叠装置250在利用输送带251输送独立包装体构件P8的同时,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8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1的方式折叠,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8。具体地讲,利用保持辊253压住独立包装体构件P8的横截方向上的中央部和远侧(与图6的纸面垂直地朝向纸面的方向的一侧)的部分,并利用弯折构件252(折叠栈)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8的横截方向上的近侧(自图6的纸面垂直地离开的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以沿着折叠线FLV1的方式折叠。
折叠装置260在利用输送带261输送独立包装体构件P9的同时,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9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2的方式折叠,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0。具体地讲,利用保持辊263压住独立包装体构件P9的横截方向上的靠近中央的远侧的部分,并利用弯折构件262(折叠栈)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9的横截方向上的靠近中央的近侧的部分以沿着折叠线FLV2的方式折叠。
折叠装置270在利用输送带271输送独立包装体构件P10的同时,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10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3的方式折叠,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1。具体地讲,利用保持辊273压住独立包装体构件P10的横截方向上的靠近中央的近侧的部分,并利用弯折构件272(折叠栈)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10的横截方向上的靠近中央的远侧的部分以沿着折叠线FLV3的方式折叠。
横向密封装置280包含互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按压辊281、282。从折叠装置270连续地输送来的多个独立包装体构件P11能够视为在内部包有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筒状的连续包装片3A。一对按压辊281、282将筒状的连续包装片3A的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之间的部分在横截方向上密封,形成接合部31~33(图1)。此时,关于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独立包装体构件P11,同时形成处于前方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1用的后接合部31~33和处于后方的独立包装体构件用的前接合部31~33。即,利用两次密封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形成接合部31~33(图1)。密封方法能够列举出利用加热进行的热熔接。
横向切断装置290包含互相面对地配置的刀具辊291和砧辊292,刀具辊291和砧辊292夹持独立包装体构件P11,利用接合部31~33将在内部包有多个吸收性物品的筒状的连续包装片3A切断,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1各自独立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
方向转换装置300包括一对输送带301、302、下压装置304以及输送带305。一对输送带301、302互相面对地配置,上侧的输送带302在输送方向上延伸得更长。一对输送带301、302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12把持在一对输送带301、302之间地沿输送方向输送该独立包装体构件P12,从中途开始,仅是上侧的输送带302利用吸引装置303吸引独立包装体构件P12地将该独立包装体构件P12输送到下压装置304。下压装置304将到达上侧的输送带302的端部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按落到配置于其下方的输送带305上。在输送带305之后,输送方向转向90度。
折叠装置310包括输送带311、弯折构件312(折叠栈)以及弯折构件313(折叠栈)。输送带311用于输送独立包装体构件P12。弯折构件312将输送过程中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的横截方向上的远侧(与图6的纸面垂直地朝向纸面的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T1的方式折叠,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3。弯折构件313将由弯折构件312折叠了的(或者正在折叠的)输送过程中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3的横截方向上的近侧(自图6的纸面垂直地离开的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T2的方式折叠,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4。
密封装置320包括一对输送带323、324、以及刀具辊321和砧辊322。
辊WR8具有引导带9用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带TP,通过利用下游侧的刀具辊321和砧辊322等将连续带TP卷回,从而将连续带TP供给到刀具辊321和砧辊322。一对输送带323、324互相面对地配置,下侧的输送带324在输送方向上延伸得更长。一对输送带323、324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14把持在一对输送带323、324之间地沿输送方向输送该独立包装体构件P14,从中途开始,仅是下侧的输送带324将该独立包装体构件P14输送到该输送带324的端部。刀具辊321和砧辊322在将连续带TP吸引于砧辊32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利用刀具辊321的切断刀具切断该连续带TP,在砧辊322的外周面上形成引导带9。然后,将砧辊322的外周面的引导带9按压在输送带324上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4的上表面的预定位置,形成独立包装体P15。
接着,参照图4~图6、图7~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独立包装体1的制造方法。在此,由于独立包装体1是由包装片3包装的吸收性物品2,因此本制造方法也可以称作包装的吸收性物品2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4~图6,本制造方法包括吸收体形成工序、第1半成品形成工序、第2半成品形成工序、吸收性物品形成工序以及包装工序。
首先,参照图4及图7的(A)~图7的(C)说明吸收体形成工序。在纤维层叠装置110中,在利用驱动机构(未图示)使旋转鼓111向箭头的方向旋转并从材料供给器113供给纤维层叠材料时,纤维层叠材料堆积在模板112的与负压室111N连通的槽内,在槽内形成有纤维层叠体50。由于纤维层叠体50具有单一的吸收体在周向上连续地相连的形状,因此其实质上是吸收体。与吸收体20的吸收中心区域STA相对应的部分50a与其周围部分相比体积较大,形成为厚壁。接着,在模板112与纤维层叠体50一同到达正压室111P时,纤维层叠体50自模板112脱离。
另一方面,将连续片状的连续辅助片SS从辊WR1卷回,将其在被输送带115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在连续辅助片SS的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自模板112脱离的纤维层叠体50粘贴在输送带115上的连续辅助片SS的一个面上。由此,如图7的(A)所示,形成纤维层叠体50层叠于连续辅助片SS而成的吸收体构件P1。吸收体构件P1实质上是吸收体。吸收体构件P1被输送带115吸引,并在输送方向上特别是在对连续辅助片SS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接着,在载片供给装置120中,将连续片状的连续载片CS1(有伸缩性)从辊WR2a卷回,将连续片状的连续载片CS2(无伸缩性)从辊WR2b卷回,它们在被输送带115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供给。此时,由于输送方向与能够伸缩的方向正交,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连续载片CS1不会伸长。在连续载片CS1、CS2的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通过利用输送带115将该连续载片CS1、CS2的一个面按压于输送过程中的吸收体构件P1的上侧的面,从而将连续载片CS1、CS2粘贴于吸收体构件P1。此时,连续载片CS1以非伸长状态直接粘贴。由此,如图7的(B)所示,形成连续载片CS1、CS2层叠于吸收体构件P1而成的吸收体构件P2。吸收体构件P2实质上是吸收体。吸收体构件P2在被输送带115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供给到按压装置130。
接着,在按压装置130中,由输送带115输送来的吸收体构件P2被按压辊131和砧辊132夹持并按压。由此,吸收体构件P2成形为期望的厚度,调整为期望的纤维密度(期望的体积)。但是,与吸收体的吸收中心区域相对应的部分成形为大体积(厚壁)以使吸收力不过度降低。被按压的吸收体构件P2实质上是吸收体,但在被输送带133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供给到切缝形成装置140。
接着,在切缝形成装置140中,由输送带133输送来的吸收体构件P2被砧辊141和切割辊142夹持,形成多个切缝20S。吸收体构件P3实质上是吸收体。由此,如图7的(C)所示,成为具有多个切缝20S的吸收体构件P3。此时,多个切缝20S形成在吸收体构件P1(纤维层叠体50+连续辅助片SS)的、与吸收体主体部20m的后方侧的部分20mb的除吸收中心区域STA之外的部分相对应的区域,而未形成在连续载片CS1、CS2。吸收体构件P3在被输送带143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供给到切断装置150。此时,由于连续载片CS1、纤维层叠体50及连续辅助片SS的能够伸长的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连续载片CS1、纤维层叠体50及连续辅助片SS不会伸长。
接着,在切断装置150中,由输送带143输送来的吸收体构件P3在吸引于砧辊152的外周面进行输送的同时,被刀具辊151的切断刀具各自切断,成为分离成吸收体20的形状的吸收体构件P3。吸收体构件P3是吸收体。该吸收体构件P3被传递到输送辊164。
接着,参照图4~图5及图7的(D)说明第1半成品形成工序。在齿轮拉伸装置160中,将连续片状的连续表面片TS从辊WR3卷回,被齿轮拉伸装置160实施齿轮拉伸处理,成形为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刚刚从辊WR3卷回之后的连续表面片TS能够称作用于形成伸长性等的连续表面片TS的原料连续片。在连续表面片TS中,在与表面片21的后方侧的部分21b相对应的部分TS1体现伸缩性,在与前方侧的部分21a相对应的部分TS2未体现伸缩性。拉伸后的连续表面片TS在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并在被输送带165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供给。此时,由于输送方向与能够伸缩的方向正交,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连续表面片TS不会伸长。在输送带165上,将从输送辊164供给的各个吸收体构件P3的连续辅助片SS侧的面按压于非伸长状态的连续表面片TS的一个面,在非伸长状态的连续表面片TS粘贴各个吸收体构件P3。由此,如图7的(D)所示,形成带有连续表面片TS的吸收体构件P3即第1半成品PA4。第1半成品P4在被输送带165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被供给到压缩装置170。但是,“第1半成品”是指在吸收体构件P3(吸收体)接合有连续表面片TS的物品,也可以实施压缩这样的其他的加工。
接着,在压缩装置170中,由输送带165输送来的第1半成品P4被压缩辊171和砧辊172夹持,成形压缩部26。由此,形成具有压缩部26的第1半成品P4。第1半成品在被输送带184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供给到第2半成品形成单元400C。
接着,参照图5和图8的(A)说明第2半成品形成工序。在齿轮拉伸装置180中,从辊WR4卷回的连续背面片BS被一对齿轮辊181、182实施齿轮拉伸处理,成形为伸长性及伸缩性的连续片。刚刚从辊WR4卷回之后的连续背面片BS能够称作用于形成伸长性等的连续背面片BS的原料连续片。在连续背面片BS中,在与背面片22的后方侧的部分22b相对应的部分BS1体现伸缩性,在与前方侧的部分22a相对应的部分BS2未体现伸缩性。拉伸后的连续背面片BS于在一对输送辊185、186之间被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供给。此时,由于输送方向与能够伸缩的方向正交,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连续背面片BS不会伸长。将在上侧的面涂敷有粘接剂的第1半成品P4从输送带184供给到一对输送辊185、186之间。然后,在一对输送辊185、186之间,将连续背面片BS以非伸长状态按压于第1半成品P4的上侧的面,将连续背面片BS以非伸长状态粘贴于第1半成品P4。由此,如图8的(A)所示,形成带有连续背面片BS的第2半成品P5。但是,在图8的(A)之后的图中省略了压缩部26的记载。第2半成品P5在被输送带187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被供给到吸收性物品形成单元400D。但是,“第2半成品”是指在第1半成品接合有连续背面片BS的物品,也可以实施粘贴剥离片或者热封这样的其他的加工。
接着,参照图5及图8的(B)~图8的(C)、图11说明吸收性物品形成工序。在背面固定部形成装置190中,从辊WR5卷回的连续剥离片CT在一个面呈预定形状地涂敷有粘接剂,被刀具辊191和砧辊192切断为预定的大小而成为剥离片7。将剥离片7供给到砧辊192和按压辊193之间。将第2半成品P5从输送带187供给到砧辊192和按压辊193之间。然后,在砧辊192和按压辊193之间,将剥离片7按压于第2半成品P5的上侧的面,将剥离片7粘贴于第2半成品P5。由此,如图8的(B)所示,形成带有剥离片7的第2半成品P5即第2半成品P6。但是,在图8的(B)之后的图中省略了剥离片7的记载,仅记载涂敷于剥离片7的粘接剂的固定部6。第2半成品P6在被输送带194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被供给到周围密封装置200。
在周围密封装置200中,将由输送带194输送来的第2半成品P6供给到加热辊201和砧辊202之间,利用加热辊201对其加热而以按照吸收性物品2的形状镶边的方式热封。由此形成被热封的第2半成品P6。在该热封的内部收纳吸收体。被热封的第2半成品P6在被扩幅装置210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在扩幅装置210中,将从周围密封装置200输送来的第2半成品P6供给到多组成对扩幅辊211、212之间,分别被多组成对的扩幅辊211、212一点点地在横截方向上扩幅,将切缝20S设为整齐地切开的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第2半成品P6顺畅地进行伸缩。第2半成品P6在被输送带213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输送到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
在翼固定部形成装置220中,从辊WR6卷回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剥离片FT在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被刀具辊221和砧辊222切断为预定的大小而成为剥离片5。在剥离片5的一个面设有由粘接剂形成的固定部4。将剥离片5供给到砧辊222和按压辊223之间。将第2半成品P6从输送带213输送到砧辊222和按压辊223之间。在此,在第2半成品P6中,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存在与翼部2b、2b相对应的翼对应部分2bp、2bp。而且,相邻的两个第2半成品P6、P6的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2半成品P6的上游侧的翼对应部分2bp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2半成品P6的下游侧的翼对应部分2bp在输送方向上相对。此时,在该相邻的两个第2半成品P6、P6的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上侧的面相面对地配置有剥离片5。由此,如图11的(A)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第2半成品P6、P6的与属于互不相同的第2半成品P6的相邻的两个翼部相对应的翼对应部分2bp、2bp的上侧的面相面对地配置有剥离片5。换言之,然后,在砧辊222和按压辊223之间,借助固定部4将剥离片5按压于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上侧的面,将剥离片5粘贴于第2半成品P6。由此,如图8的(C)、图11的(B)所示,形成带有剥离片5的第2半成品P7。第2半成品P7在被输送带224在输送方向上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输送到周围切断装置230。
即,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剥离片5的连续剥离片FT的一个面涂布了成为固定部4的粘接剂之后,以将连续剥离片FT切断成预定的大小而成的剥离片5的一个面(涂布有粘接剂的面)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方式将剥离片5粘贴于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
这样,将涂布有粘接剂的剥离片5粘贴于翼对应部分2bp、2bp。因此,与在翼对应部分2bp涂布粘接剂,之后将剥离片5粘贴于涂布部位的情况相比,仅进行剥离片5的对位即可,能够不需要粘接剂的对位。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5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涂布于成为剥离片5的连续剥离片FT的粘接剂以在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地粘贴了剥离片5时粘接剂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方式涂布于连续剥离片FT的一个面。
这样,仅粘贴剥离片5就能形成为粘接剂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因此能够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一次配置粘接剂、即形成固定部4。由此,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5的作业效率。
在周围切断装置230中,由输送带224输送来的第2半成品P7在吸引于砧辊232的外周面地进行输送的同时,被刀具辊231的切断刀具各自切断而成为分离成吸收性物品2的形状的第2半成品P7即吸收性物品2。此时,如图11的(C)所示,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P7、P7切断成吸收性物品2的形状,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之间将一张剥离片5切断成两张剥离片5、5。将该吸收性物品2从砧辊232传递到转印装置24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第2半成品P6、P6的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利用切断而成为翼部2b的部分)2bp、2bp配置剥离片5时,粘贴一张剥离片5(图11的(B)),在切断第2半成品P6的同时切断一张剥离片5而做成两张剥离片5(图11的(C))。由此,不追加剥离片5专用的切断工序就能够利用一次粘贴进行两张剥离片5的粘贴。此外,若将剥离片5的端部和翼部2b的端部对齐,则在使用吸收性物品2时剥下剥离片5时,能够从剥离片的与吸收性物品2的外缘端部重叠的外缘端部5e剥下剥离片5,该剥离片5不可能接触到吸收性物品2的内侧,能够保持吸收性物品2的内侧卫生,较为理想。在上述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切断吸收性物品的第2半成品,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这样的将剥离片5的端部和翼部2b的端部对齐的构造。这样,能够提高形成具有期望构造的剥离片5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于剥离片5和与翼部相对应的部分2bp之间的作为固定部4的粘接剂至少存在到翼对应部分2bp的外缘端部为止。这样,粘接剂存在到翼对应部分2bp的外缘端部为止、即涂布有粘接剂的区域存在于翼对应部分2bp的比较广的范围。因此,即使涂布有粘接剂的区域稍微偏离,也能够涂布所需量的粘接剂,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粘接剂的涂布的控制。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5的作业效率。此外,由于粘接剂存在到翼部2b的外缘端部为止,因此在安装吸收性物品2而将翼部2b折回时,能够不易剥下翼部2b。
接着,参照图5~图6及图8的(D)~图10说明包装工序。在转印装置240中,从辊WR7卷回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包装片3A在一个面涂敷有粘接剂并被卷入到转印辊242。另一方面,将从周围切断装置230输送的吸收性物品吸引于转印辊241的外周面进行输送,传递到转印辊242。然后,在转印辊242上,将连续包装片3A的一个面按压于吸收性物品的上表面,将连续包装片3A粘贴于吸收性物品53(=吸收性物品2)。由此,如图8的(D)所示,形成带有连续包装片3A的吸收性物品即独立包装体构件P8。独立包装体构件P8被输送带243沿输送方向输送到折叠装置250。
在折叠装置250中,由输送带243沿输送方向输送来的图9的(A)所示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8在被输送带251输送的同时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1的方式折叠,如图9的(B)所示,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9。但是,在图9的(A)之后的图中省略了吸收性物品53的细节。
接着,在折叠装置260中,由输送带251沿输送方向输送来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9在被输送带261输送的同时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2的方式折叠,如图9的(C)所示,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0。
接着,在折叠装置270中,由输送带261沿输送方向输送来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0在被输送带271输送的同时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V3的方式折叠,如图9的(D)所示,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1。
上述的折叠装置250、260在吸收性物品2的吸收体20、表面片21及背面片22的伸长性较高的部分进行折叠。由于伸长性较高的部分的刚度较低,易于弯曲,因此在折叠吸收体20、表面片21及背面片22时,折叠装置250、260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弯折。其结果,能够抑制弯折位置错位等不良,能够防止在最终完成吸收性物品时成品歪斜、或者产生尺寸偏差等事态。
在横向密封装置280中,利用横向密封装置280的一对按压辊281、282将筒状的连续包装片3A的彼此相邻的吸收性物品相互间的部分在横截方向上密封,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1的接合部31~33(图1)。但是,为了分别密封吸收性物品的输送方向上的前方和后方而进行两次密封。
在横向切断装置290中,从横向密封装置280输送来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1在横截方向上被切断接合部31~33。由此,如图10的(A)所示,形成独立包装体构件P12。
在方向转换装置300中,被横向切断装置290切断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被把持在一对输送带301、302之间地沿输送方向输送,从中途开始,仅利用上侧的输送带302输送到该输送带302的端部。利用下压装置304将到达上侧的输送带302的端部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按落到配置于其下方的输送带305上。输送带305将独立包装体构件P12输送到折叠装置310。此时,输送方向转向90度,沿吸收性物品2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在该情况下,由于吸收性物品2被包装片3所包装,因此伸长性的构件在输送过程中不会被拉伸。
在折叠装置310中,由输送带311沿输送方向输送来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2在被输送带311输送的同时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T1的方式折叠,成为独立包装体构件P13。即,如图10的(B)所示,在独立包装体构件P12中,对于由折叠线FLT1、FLT2划分的、在横截方向上排列的3个部分3a、3b、3c而言,部分3a与部分3b重叠,独立包装体构件P12的横截方向上的一个端部3e1位于部分3b上。并且,独立包装体构件P13以沿着独立包装体1的折叠线FLT2的方式折叠,成为独立包装体构件P14。即,如图10的(C)所示,在独立包装体构件P13中,部分3c与部分3b上的部分3a重叠,独立包装体构件P13的横截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3e2位于部分3a上。
在密封装置320中,独立包装体构件P14被输送带323、324把持地进行输送。从辊WR8卷回的连续带TP被刀具辊321和砧辊322切断成预定的大小而成为引导带9。引导带9被供给到输送带324上的独立包装体构件P14。从砧辊322在独立包装体构件P14的上表面的预定位置粘贴引导带9,如图10的(D)所示成为独立包装体P15。
像以上那样制造被包装的吸收性物品。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将在完成吸收性物品2时成为吸收性物品2的宽度方向W的方向(伸长性相对较低的方向)设为纤维层叠体50、连续载片CS这样的吸收体构件和连续表面片TS、连续背面片BS这样的伸长性连续片的伸长性较低的方向,将该方向作为输送方向地输送吸收体构件和伸长性连续片。由此,吸收体构件和伸长性连续片在输送方向上具有相对较低的伸长性,因此能够抑制各吸收体构件和伸长性连续片在输送过程中在输送方向上被拉伸时伸长的状况。其结果,在吸收体构件和伸长性连续片的加工工序中,能够使输送方向上的加工位置稳定,能够防止最终完成吸收性物品时成品歪斜、或者产生尺寸偏差等事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第2半成品P6的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配置剥离片5时,粘贴一张剥离片5,在切断第2半成品P6而形成吸收性物品2的同时切断一张剥离片5而做成两张剥离片5。由此,不追加剥离片5专用的切断工序就能够利用一次粘贴进行两张剥离片5的粘贴。这样,能够提高形成具有期望构造的剥离片的作业效率,因而提高制造的效率。
此外,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形态,对于固定部4(粘接剂)和剥离片5的形成而言,也可以是,首先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涂布粘接剂,之后以剥离片5覆盖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粘接剂的方式将剥离片5粘贴于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在该本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配置剥离片5时,能够利用一张剥离片5的粘贴来进行。由此,包含粘接剂的涂布在内能够提高剥离片5的形成的作业效率,因而能够提高制造的效率。此外,在该情况下,不在剥离片5涂布粘接剂而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涂布粘接剂时,也可以以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的方式涂布粘接剂。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2bp、2bp一次涂布粘接剂,能够提高形成剥离片5的作业效率,因而能够提高制造的效率。
另外,本发明只要包括与上述的剥离片5的形成、固定部4的形成以及翼部2b的形成相关的各工序,其装置、除此之外的工序及其装置,就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制造装置400、基于该制造装置400的制造方法。此外,吸收性物品2的具体结构只要具有例如上述的剥离片5、固定部4以及翼部2b的结构,就没有特别的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400、制造装置;400A、吸收体形成单元;400B、第1半成品形成单元;400C、第2半成品形成单元;400D、吸收性物品形成单元;400E、包装单元;SS、连续辅助片;CS1、连续载片;CS2、连续载片;TS、连续表面片;BS、连续背面片;CT、连续剥离片;FT、连续剥离片;TP、连续带;P1~P3、吸收体构件;P4、第1半成品;P5~P7、第2半成品;P8~P14、独立包装体构件;P15、独立包装体。
Claims (6)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连续地伸出的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方法,其中,
该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输送工序,在该输送工序中,以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宽度方向成为输送方向的方式输送由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连续表面片、沿着所述输送方向排列的多个吸收体构件以及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连续背面片层叠而成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朝向彼此相同;
粘贴工序,在该粘贴工序中,以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与相邻的两个翼部相对应的翼对应部分的方式借助粘接剂粘贴一张剥离片;以及
切断工序,在该切断工序中,通过将所述相邻的两个吸收性物品的半成品的所述连续表面片和所述连续背面片切断成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形状,从而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之间将所述一张剥离片切断成两张剥离片,并且形成相邻的两个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粘贴工序包括以下的工序:
在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涂布粘接剂;以及
以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将所述剥离片粘贴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剥离片的一个面涂布粘接剂的工序包含这样的工序:
以在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地粘贴所述剥离片时所述粘接剂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涂布所述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粘贴工序包括以下的工序:
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涂布粘接剂;以及
以所述剥离片覆盖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粘接剂的方式将所述剥离片粘贴于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涂布粘接剂的工序包含这样的工序:
以跨所述相邻的两个翼对应部分的方式涂布所述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介于所述剥离片和与所述翼部相对应的部分之间的所述粘接剂至少存在到所述翼对应部分的外缘端部为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57685A JP6129291B1 (ja) | 2015-12-29 | 2015-12-29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JP2015-257685 | 2015-12-29 | ||
PCT/JP2016/080424 WO2017115526A1 (ja) | 2015-12-29 | 2016-10-13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0409A CN108430409A (zh) | 2018-08-21 |
CN108430409B true CN108430409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5871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6925.1A Active CN108430409B (zh) | 2015-12-29 | 2016-10-13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29291B1 (zh) |
CN (1) | CN108430409B (zh) |
WO (1) | WO201711552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20864B2 (ja) * | 2005-06-28 | 2010-02-24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個装体の製造方法 |
CN100450463C (zh) * | 2005-07-14 | 2009-01-14 | 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 | 带有护翼的个人卫生用品及其粘贴护翼剥离片的方法 |
JP5465904B2 (ja) * | 2008-03-31 | 2014-04-0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
JP4906935B2 (ja) * | 2010-01-29 | 2012-03-28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5059899B2 (ja) * | 2010-03-29 | 2012-10-31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JP5832164B2 (ja) * | 2011-06-30 | 2015-12-16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5863359B2 (ja) * | 2011-09-22 | 2016-02-16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5934504B2 (ja) * | 2011-12-28 | 2016-06-15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118120B2 (ja) * | 2013-02-06 | 2017-04-1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JP6186167B2 (ja) * | 2013-05-01 | 2017-08-23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
WO2014208364A1 (ja) * | 2013-06-25 | 2014-12-31 | 株式会社瑞光 | ウイング付き吸収性物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6209987B2 (ja) * | 2014-02-14 | 2017-10-11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テープ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
-
2015
- 2015-12-29 JP JP2015257685A patent/JP6129291B1/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0-13 WO PCT/JP2016/080424 patent/WO201711552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0-13 CN CN201680076925.1A patent/CN10843040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30409A (zh) | 2018-08-21 |
JP2017119048A (ja) | 2017-07-06 |
WO2017115526A1 (ja) | 2017-07-06 |
JP6129291B1 (ja)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2330B2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sheet-like member associated with an absorbent article | |
JP5913594B2 (ja) | 複合伸縮部材を用いた着用物品及び該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6456383B (zh) | 吸收性物品的多个片材的固定装置以及固定方法 | |
US9622917B2 (en)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articles | |
JP6138903B1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8430409B (zh)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
JP6147326B1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WO2009123182A1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 |
TWI694813B (zh) | 吸收性物品相關之複合薄片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
JP6552409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JP5958298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2017029636A (ja) | 複合伸縮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伸縮部材の製造装置 | |
JP6073539B1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9561996B (zh) |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
JP2005328997A (ja) | テープ材の折返し装置及びその折返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