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2834A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92834A CN108392834A CN201810448107.0A CN201810448107A CN108392834A CN 108392834 A CN108392834 A CN 108392834A CN 201810448107 A CN201810448107 A CN 201810448107A CN 108392834 A CN108392834 A CN 1083928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apter
- main body
- fuselage
- main
- empen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27/00—Toy aircraft; Other flying toys
- A63H27/02—Model aircraft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模飞机结构。本发明包括:机身主体、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尾翼、转向机构和用于为航模飞机提供动力并调整所述转向机构转向的动力机构,所述机身主体使用主体杆件作为桁架,通过转接头连接各主体杆件实现机身主体的紧固,所述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预设的转接头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紧固,所述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夹具紧固于所述机身主体和立尾上,所述转向机构与主翼或尾翼相连。本发明整体可以自行组装和拆卸,便于运输和存放,分散开的杆件零部件也便于包装,主体结构中空便于电子器件的安装和更换,骨架呈方形桁架,结构牢靠,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模型飞机领域广泛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背景技术
航模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且具有在大体知道整体外形的基础上能自行组装的特性,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现有航模多半是一体成型,只需将电子零器件安装上去即可,虽然安装简单但是本体尺寸过大,不适合有意从零开始搭建航模的消费者,而且航模的空间结构承受不住撞击,使用更加坚固的结构形式有很必要。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自行组装且坚固耐用的航模飞机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包括机身主体、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尾翼、转向机构和用于为航模飞机提供动力并调整所述转向机构转向的动力机构,所述机身主体使用主体杆件作为桁架,通过转接头连接各主体杆件实现机身主体的紧固,所述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预设的转接头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紧固,所述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夹具紧固于所述机身主体和立尾上,所述转向机构与主翼或尾翼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主体由转接头Ⅰ连接的沿机体方向布设的主体杆件和垂直于所述主体杆件的连接杆件组成,所述主体头部通过转接头Ⅱ与所述桁架前端相连,所述立尾通过转接头Ⅲ和转接头Ⅳ与所述桁架后端相连,所述转接头Ⅲ开设适配立尾杆件的通孔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开口,在竖直面内,通孔与主体杆件所成的锐角为α,所述转接头Ⅳ开设三个开口,其中两个开口垂直设置,在竖直面内,另一开口与主体杆件所成的钝角为β,α+β=180°。
进一步地,主翼通过夹具Ⅰ紧固于所述桁架上,所述夹具Ⅰ包括用于紧定所述主翼的夹板Ⅰ、用于固定所述夹板Ⅰ的固定杆件、用于防止所述主翼左右晃动的矩形板Ⅰ和所述转接头Ⅰ,所述转接头Ⅰ上端和下端均开设适配主体杆件的通孔和垂直于通孔的适配连接杆件的水平方向的开口,还开设适配所述固定杆件的方形凹槽,所述主翼置于所述固定杆件的下方,所述主翼上方、两固定杆件之间设置所述矩形板Ⅰ,所述固定杆件上方设置所述夹板Ⅰ,所述夹具Ⅰ各部件之间通过胶粘紧固或螺栓连接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Ⅰ两两对称设置,使得所述方形凹槽处于相异高度,即所述主翼和水平面之间存在预设角度γ,γ>0°。
进一步地,尾翼通过夹具Ⅱ紧固于所述立尾上,所述夹具Ⅱ包括用于紧定尾翼的夹板Ⅱ、用于限定所述夹板Ⅱ位置的转接头Ⅴ和用于防止尾翼前后晃动的矩形板Ⅱ和矩形板Ⅲ,所述转接头Ⅴ上端开设通槽,还开设适配立尾杆件的开口和适配连接杆件的水平方向的开口,所述通槽内布设用于加固所述转接头Ⅴ并扩大其与尾翼接触面积的加固杆件,所述夹板Ⅱ通过转接头Ⅴ紧固在所述连接杆件上方,所述矩形板Ⅰ和矩形板Ⅱ分别紧固于所述连接杆件前方和后方,所述夹具Ⅱ各部件之间通过胶粘紧固或螺栓连接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Ⅱ开设三个开口,且三个开口中的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所述转接头Ⅱ与连接杆件围成的框架前端设有头部前板,后端设有头部后板。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池、电调、电机、螺旋桨、舵机和与遥控器相匹配的接受器,所述电池、电调、接受器内置于机身主体内并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桁架内部搭设的固定板上,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所述主体头部前板上,所述螺旋桨旋进电机主轴并通过螺母紧固,所述舵机置于所述主翼和尾翼的后缘上,所述电调分别与所述接受器、电机和电池相连,所述接受器分别与所述电调和舵机相连,所述接受器通过舵机驱动所述转向机构转向和通过电调驱动电机以带动螺旋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副翼、升降翼、舵角和舵杆,所述副翼和升降翼分别通过平面合页与所述主翼和尾翼相连,所述舵角嵌入副翼和升降翼中,所述舵杆一端与所述舵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舵机相连。
进一步地,杆件均使用碳纤维管,板材均使用轻木板。
本发明整体可以自行组装和拆卸,便于运输和存放,分散开的杆件零部件也便于包装,主体结构中空便于电子器件的安装和更换,骨架呈方形桁架,结构牢靠,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模型飞机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体头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体头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机身主体及主翼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机身主体及主翼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立尾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立尾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尾翼部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尾翼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副翼和升降翼上的转向机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向机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动力机构示意图。
图中:101、螺母;102、螺旋桨;103、螺杆;104、电机;105、头部前板;106、转接头Ⅱ;107、连接杆件;108、头部后板;109、紧定螺母;201、主体杆件;202、转接头Ⅰ;203、主翼;204、夹板Ⅰ;205、矩形板Ⅰ;206、固定杆件;301、转接头Ⅳ;302、转接头Ⅲ;303、立尾;401、转接头Ⅴ;402、尾翼;403、夹板Ⅱ;404、加固杆件;405、矩形板Ⅱ;406、矩形板Ⅲ;501、副翼;502、升降翼;503、平面合页;504、舵机;505、舵杆;506、舵角;601、接收器;602、电调;603、电池;60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航模飞机结构,包括机身主体、机体头部、立尾303、主翼203、尾翼402、转向机构和用于为航模飞机提供动力并调整所述转向机构转向的动力机构,所述机身主体使用主体杆件201作为桁架,通过转接头连接各主体杆件201实现机身主体的紧固,所述机体头部、立尾303、主翼203和尾翼402分别通过预设的转接头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紧固,所述主翼203和尾翼402分别通过夹具紧固于所述机身主体和立尾303上,所述转向机构与主翼203或尾翼402相连。
如图2-7所示,所述机身主体由转接头Ⅰ202连接的沿机体方向布设的主体杆件201和垂直于所述主体杆件的连接杆件107组成,所述主体头部通过转接头Ⅱ106与所述桁架前端相连,所述立尾303通过转接头Ⅲ302和转接头Ⅳ301与所述桁架后端相连,所述转接头Ⅲ302开设适配立尾杆件303的通孔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开口,在竖直面内,通孔与主体杆件201所成的锐角为α,所述转接头Ⅳ301开设三个开口,其中两个开口垂直设置,在竖直面内,另一开口与主体杆件201所成的钝角为β,α+β=180°。
主翼203通过夹具Ⅰ紧固于所述桁架上,所述夹具Ⅰ包括用于紧定所述主翼203的夹板Ⅰ204、用于固定所述夹板Ⅰ204的固定杆件206、用于防止所述主翼203左右晃动的矩形板Ⅰ205和所述转接头Ⅰ202,所述转接头Ⅰ202上端和下端均开设适配主体杆件201的通孔和垂直于通孔的适配连接杆件107的水平方向的开口,还开设适配所述固定杆件206的方形凹槽,所述主翼203置于所述固定杆件206的下方,所述主翼203上方、两固定杆件206之间设置所述矩形板Ⅰ205,矩形板Ⅰ205长为主翼203弦长,即可依靠前后两对转接头Ⅰ202的倾斜面夹紧,矩形板Ⅰ205板宽为两根固定杆件206内侧间的距离,即可依靠固定杆件206的内侧面夹紧,矩形板Ⅰ205的厚度为固定杆件206的厚度,即可与左右两个固定杆件206上下相平齐,作为一个夹层。两根固定杆件206的上部放置一块更大尺寸的矩形板,即夹板Ⅰ204,长度为主翼203弦长,同样依靠前后两对转接头Ⅰ202的倾斜面夹紧,宽度则为两根固定杆件206外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完全盖住两根固定杆件206,夹板Ⅰ204防止主翼板203掉落。所述固定杆件206上方设置所述夹板Ⅰ204,所述夹具Ⅰ各部件之间通过胶粘紧固或螺栓连接紧固。所述转接头Ⅰ202两两对称设置,长度方向上前后布置,通过连接杆件107左右相连,穿在机身上四根主体杆件201上,一前一后布置的转接头Ⅰ202在内对侧面倾斜相同的一定角度,且在倾斜面上各有一个方形槽,机身左右两对转接头Ⅰ202各夹等长的固定杆件206,槽口对应使插入后固定杆件206与转接头Ⅰ202倾斜面垂直,便于方形板的放置。所述主翼203和水平面之间存在预设角度γ,γ>0°。
固定杆件206分别在两个转接头Ⅰ202外露的部分长度与主翼203板弦长相等,前后转接头Ⅰ202依靠倾斜面左右夹住主翼板203使得主翼203与水平面夹一定角度。
如图8、图9所示,尾翼402通过夹具Ⅱ紧固于所述立尾303上,所述夹具Ⅱ包括用于紧定尾翼402的夹板Ⅱ403、用于限定所述夹板Ⅱ403位置的转接头Ⅴ401和用于防止尾翼402前后晃动的矩形板Ⅱ405和矩形板Ⅲ406,所述转接头Ⅴ401上端开设通槽,对侧内也有开设凹槽,通过嵌入规格相同的连接杆件107相连。所述通槽内布设用于加固所述转接头Ⅴ401并扩大其与尾翼402接触面积的加固杆件404,所述夹板Ⅱ403通过转接头Ⅴ401紧固在所述连接杆件107上方、所述转接头Ⅴ401槽道外侧,使得两转接头Ⅴ401能在连接杆件107的装配下夹紧夹板Ⅱ403,夹板Ⅱ403的前后尺寸在转接头Ⅴ401槽道范围内,上下尺寸与转接头Ⅴ401槽道外侧平齐。两转接头Ⅴ401槽道下侧一前一后放两块小尺寸的矩形板Ⅱ405和矩形板Ⅲ406,所述矩形板Ⅱ405和矩形板Ⅲ406分别紧固于所述连接杆件107前方和后方,宽度方向上与转接头Ⅴ401槽道外侧壁平齐,矩形板Ⅱ405和矩形板Ⅲ406夹在转接头Ⅴ401下伸出端的两侧,矩形板Ⅱ405前端与转接头Ⅴ401槽道前端平齐,矩形板Ⅲ406后端与转接头Ⅴ401槽道后端相平齐。尾翼板402放在转接头Ⅴ401槽道上侧,尾翼板402所述夹具Ⅱ各部件之间通过胶粘紧固或螺栓连接紧固。
所述转接头Ⅱ106开设三个开口,且三个开口中的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每个头部打有一定深度的方形孔以供碳管嵌入固定,四个转接头Ⅱ106相互通过连接杆件107两两相连,形成方形框架供夹住,所述转接头Ⅱ106与连接杆件107围成的框架前端设有头部前板105,后端设有头部后板108,头部后板108四角处有转接头Ⅱ106垂直槽口投影位置的方形缺口,使头部后板108能通过嵌进四个转接头Ⅱ106并贴合在方形框架上,头部前板105尺寸能完整盖住整个方形框架的外围,相较于头部后板108没有四角上的缺口,头部后板108和头部前板105两块板根据电机104的电机座的孔位在对应位置穿孔,供螺杆103和紧定螺母109配合紧固,并压紧电机座在头部前板105上,通过电机座固定电机104,电机104轴上安装螺旋桨102,并通过六角螺母101旋紧,头部后板108和头部前板105两块板中间通孔供电机104走线供电。
如图12所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池603、电调602、电机105、螺旋桨102、舵机504和与遥控器相匹配的接受器601,所述电池603、电调602、接受器601内置于机身主体内并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桁架内部搭设的固定板604上,所述电机105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所述主体头部前板105上,所述螺旋桨102旋进电机104主轴并通过螺母101紧固,所述舵机504置于所述主翼203和尾翼402的后缘上,所述电调602分别与所述接受器601、电机104和电池603相连,所述接受器601分别与所述电调602和舵机504相连,所述接受器601通过舵机504驱动所述转向机构转向和通过电调602驱动电机104以带动螺旋桨102旋转。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副翼501、升降翼502、舵角506和舵杆505,所述副翼501和升降翼502分别通过平面合页503与所述主翼203和尾翼402相连,所述舵角506嵌入副翼501和升降翼502中,所述舵杆505一端与所述舵角506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舵机504相连。合页503两个活动的页分别粘接在主翼板203和副翼501上以实现副翼501沿着主翼板203后缘上下转动。转动的驱动部分由舵机504提供动力,舵杆505一端接连舵机504的转动臂,另一端接连舵角506的一角,舵角506底面粘接在副翼501上,舵机504臂转动,通过舵杆505带动舵角506,舵角506继而联动副翼501,尾翼402与升降翼502的连接方式亦是如此。
杆件均使用碳纤维管,板材均使用轻木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尾翼、转向机构和用于为航模飞机提供动力并调整所述转向机构转向的动力机构,所述机身主体使用主体杆件作为桁架,通过转接头连接各主体杆件实现机身主体的紧固,所述机体头部、立尾、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预设的转接头与所述机身主体连接并紧固,所述主翼和尾翼分别通过夹具紧固于所述机身主体和立尾上,所述转向机构与主翼或尾翼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主体由转接头Ⅰ连接的沿机体方向布设的主体杆件和垂直于所述主体杆件的连接杆件组成,所述主体头部通过转接头Ⅱ与所述桁架前端相连,所述立尾通过转接头Ⅲ和转接头Ⅳ与所述桁架后端相连,所述转接头Ⅲ开设适配立尾杆件的通孔和垂直设置的两个开口,在竖直面内,通孔与主体杆件所成的锐角为α,所述转接头Ⅳ开设三个开口,其中两个开口垂直设置,在竖直面内,另一开口与主体杆件所成的钝角为β,α+β=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Ⅰ包括用于紧定所述主翼的夹板Ⅰ、用于固定所述夹板Ⅰ的固定杆件Ⅰ和所述转接头Ⅰ,所述转接头Ⅰ上端和下端均开设适配主体杆件的通孔和垂直于通孔的适配连接杆件的水平方向的开口,还开设适配所述固定杆件的方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和水平面之间存在预设角度γ,0°<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Ⅱ开设三个开口,且三个开口中的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所述转接头Ⅱ与头部杆件围成的框架前端设有头部前板,后端设有头部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尾翼通过夹具Ⅱ紧固于所述立尾上,所述夹具Ⅱ包括用于紧定尾翼的夹板Ⅱ、用于限定所述夹板Ⅱ位置的转接头Ⅴ和用于防止尾翼前后晃动的矩形板Ⅰ和矩形板Ⅱ,所述转接头Ⅴ上端开设通槽,对侧内也有开设凹槽,通过嵌入连接杆件相连,所述通槽内布设用于加固所述转接头Ⅴ并扩大其与尾翼接触面积的加固杆件,所述夹板Ⅱ通过转接头Ⅴ紧固在所述连接杆件上方、所述转接头Ⅴ槽道外侧,所述矩形板Ⅰ和矩形板Ⅱ分别紧固于所述连接杆件前方和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池、电调、电机、螺旋桨、舵机和与遥控器相匹配的接受器,所述电池、电调、接受器内置于机身主体内并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桁架内部搭设的板上,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所述主体头部前板上,所述螺旋桨旋进电机主轴并通过螺母紧固,所述舵机置于所述主翼和尾翼的后缘上,所述电调分别与所述接受器、电机和电池相连,所述接受器分别与所述电调和舵机相连,所述接受器通过舵机驱动所述转向机构转向和通过电调驱动电机以带动螺旋桨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副翼、升降翼、舵角和舵杆,所述副翼和升降翼分别通过平面合页与所述主翼和尾翼相连,所述舵角嵌入副翼和升降翼中,所述舵杆一端与所述舵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舵机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航模飞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杆件均使用碳纤维管,板材均使用轻木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8107.0A CN108392834B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48107.0A CN108392834B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92834A true CN108392834A (zh) | 2018-08-14 |
CN108392834B CN108392834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63100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48107.0A Active CN108392834B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928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7847A (zh) * | 2018-11-06 | 2019-01-08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61166A (ja) * | 1998-08-25 | 2000-02-29 | Sega Enterp Ltd | おもちゃ飛行機 |
CN2619696Y (zh) * | 2003-04-07 | 2004-06-09 | 程智斌 | 电动遥控模型飞机 |
KR200398303Y1 (ko) * | 2005-07-22 | 2005-10-13 | (주)아카데미과학교재사 | 모형 비행기 |
CN1750860A (zh) * | 2003-02-21 | 2006-03-22 | 纽罗斯株式会社 | 可确保实现快速稳定转向的遥控飞机尾翼结构 |
CN2915205Y (zh) * | 2006-01-18 | 2007-06-27 | 罗之洪 | 航模 |
US20120056034A1 (en) * | 2010-09-02 | 2012-03-08 | Kosheleff Patrick A | Variable cycle vtol powerplant |
CN103538714A (zh) * | 2013-11-06 | 2014-01-29 | 张明 | 一种垂直起降航模无人机 |
CN207187114U (zh) * | 2017-07-19 | 2018-04-06 | 深圳弘惠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垂直型尾翼构成的飞机玩具 |
CN208212530U (zh) * | 2018-05-11 | 2018-12-11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
2018
- 2018-05-11 CN CN201810448107.0A patent/CN1083928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61166A (ja) * | 1998-08-25 | 2000-02-29 | Sega Enterp Ltd | おもちゃ飛行機 |
CN1750860A (zh) * | 2003-02-21 | 2006-03-22 | 纽罗斯株式会社 | 可确保实现快速稳定转向的遥控飞机尾翼结构 |
CN2619696Y (zh) * | 2003-04-07 | 2004-06-09 | 程智斌 | 电动遥控模型飞机 |
KR200398303Y1 (ko) * | 2005-07-22 | 2005-10-13 | (주)아카데미과학교재사 | 모형 비행기 |
CN2915205Y (zh) * | 2006-01-18 | 2007-06-27 | 罗之洪 | 航模 |
US20120056034A1 (en) * | 2010-09-02 | 2012-03-08 | Kosheleff Patrick A | Variable cycle vtol powerplant |
CN103538714A (zh) * | 2013-11-06 | 2014-01-29 | 张明 | 一种垂直起降航模无人机 |
CN207187114U (zh) * | 2017-07-19 | 2018-04-06 | 深圳弘惠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 一种双垂直型尾翼构成的飞机玩具 |
CN208212530U (zh) * | 2018-05-11 | 2018-12-11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7847A (zh) * | 2018-11-06 | 2019-01-08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
CN109157847B (zh) * | 2018-11-06 | 2023-11-24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92834B (zh) | 2023-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16565B (zh) | 太阳能飞机 | |
JP2000006893A (ja) | 複合材翼構造 | |
CN113955082B (zh) | 一种适用于太阳能无人机的轻质舵面及铰链结构 | |
CN110949654B (zh) | 一种飞行器 | |
CN208212530U (zh)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
CN113371175A (zh) |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8392834A (zh) | 一种航模飞机结构 | |
CN107826247A (zh) | 一种带固定机翼两倾转涵道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 |
CN109649648B (zh) | 一种双螺旋桨垂直起降椭圆形环翼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 |
CN111348174A (zh) | 一种设置低阻力挂壁的飞行器 | |
CN116039981B (zh) | 一种适应性多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无人机 | |
CN109157847B (zh) | 一种基于碳杆的固定翼航模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216185991U (zh) |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 |
CN204637575U (zh) | 一种便携式纸飞机飞行器 | |
CN207450221U (zh) | 一种可变气动布局的无人机 | |
CN210618464U (zh) | 固定翼无人机的垂直起降连接组件及固定翼无人机 | |
CN211001798U (zh) | 尾翼及飞行器 | |
CN109573018B (zh) | 一种仿飞鼠滑翔机器人 | |
CN209833999U (zh) | 手抛型无人机 | |
CN207024636U (zh) | 一种轻小型航空模型飞机 | |
CN102514707B (zh) | 电动无人驾驶直升机桥梁式机身结构 | |
CN216709636U (zh) | 一种飞行器部件的连接结构 | |
CN106043666A (zh) | 一种无人机机翼 | |
CN221986587U (zh) | 一种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 |
CN220374785U (zh) | 遥控直升机机身板的连接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