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343184A -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3184A
CN108343184A CN201810108319.4A CN201810108319A CN108343184A CN 108343184 A CN108343184 A CN 108343184A CN 201810108319 A CN201810108319 A CN 201810108319A CN 108343184 A CN108343184 A CN 108343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fabricated panels
hollow pre
prefabricated board
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83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裴斐
郭飞
胡继生
左德亮
李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ity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ity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ity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ity No2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83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3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43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31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8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cast between filling members
    • E04B5/21Cross-ribbed fl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reinforc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制作企口空心预制板,企口空心预制板的相对两侧均匀设有企口;吊装企口空心预制板,企口空心预制板之间间隔设置;在企口空心预制板的间隙的下方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的顶部安装模板;绑扎用于制作井字现浇梁的钢筋,并将绑扎好的钢筋放置于空心预制板的间隙中;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处理;往企口空心预制板间的间隙浇筑混泥土,混泥土和捆绑的钢筋相结合形成井字现浇梁,井字现浇梁连接各企口空心预制板形成楼板。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模板用量少、环境污染小,施工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楼板因为集合了空心预制板和现浇混泥土板的优点,所以综合性能强。

Description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板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形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因造价低、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块等优点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后续这种预制板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整体性差、抗震性能薄弱、不均匀沉降容成较大裂缝等缺点,而逐步被混凝土现浇板所取代。相比混凝土空心预制板,混凝土现浇板力学模型建立与计算简单,可模型好,甚至可以说只有想不到,而没有做不到;另一方面,现浇混凝土板由于是整体浇筑,所以抗震性能也优于混凝土预制空心板。在预制板中常见的沉降缝、温度缝等质量通病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也能杜绝。然而,混凝土现浇板也存在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施工操作复杂等问题。
近些年,随着国家全面提倡节能减排、绿色高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再次被提起。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现已立项,其主要解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发展中关键技术及落地问题,以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化、规模化发展及推广。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混泥土空心预制板和混泥土现浇板综合应用,取长补短,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形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简单,速度快,模板用量小,且环境污染小,而且该施工方法做出来的楼板造价低,抗震性能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方案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企口空心预制板,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的相对两侧均匀设有企口;
b、吊装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之间间隔设置;
c、在企口空心预制板的间隙的下方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的顶部安装模板,为后续井字现浇梁的施工做准备;
d、绑扎用于制作井字现浇梁的钢筋,并将绑扎好的钢筋放置于空心预制板的间隙中;
e、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处理;
f、往企口空心预制板间的间隙浇筑混泥土,混泥土和捆绑好的钢筋相结合形成井字现浇梁,最终井字现浇梁连接各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形成楼板。
上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模板用量少、环境污染小,施工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楼板因为是由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结合而成,所以集合了空心预制板和现浇混泥土板的优点,综合性能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a中,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混泥土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内的若干预制板纵向钢筋和若干预制板横向钢筋;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内形成有孔,所述孔贯穿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端;所述企口均匀布置于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若干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沿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企口空心预制板的两侧,两层的预制板横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若干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沿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两层的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端140-170mm;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140-170m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井字现浇梁包括现浇横梁和现浇纵梁;现浇横梁包括横梁混泥土主体、若干设于所述横梁混泥土主体内的横梁纵向钢筋、以及捆绑所述横梁纵向钢筋的横梁小箍筋和横梁大箍筋;现浇纵梁包括纵梁混泥土主体、设于所述纵梁混泥土主体内的若干纵梁纵向钢筋、以及捆绑所述纵梁纵向钢筋的纵梁箍筋。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梁大箍筋还将外露在所述企口处的预制板纵向钢筋的端部与所述横梁纵向钢筋捆绑在一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纵梁纵向钢筋穿过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端部连接形成的U型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通过卷扬机吊装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b中,相邻的两块企口空心预制板的横向间隙不小于300-500c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采用竹胶板或木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e中,所述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具体包括如下:对节点受力较大部位进行箍筋的加密;封堵企口空心预制板的孔的端部,以防止混泥土流进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企口空心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井字现浇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横梁相结合的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企口空心预制板;11、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2、孔;13、企口;14、预制板横向钢筋;15、预制板纵向钢筋;
2、井字现浇梁;3、现浇横梁;31、横梁混泥土主体;32、横梁纵向钢筋;33、横梁小箍筋;34、横梁大箍筋;4、现浇纵梁;41、纵梁混泥土主体;42、纵梁纵向钢筋;43、纵梁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1和井字现浇梁2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企口空心预制板1,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相对两侧均匀设有企口13。
如图1所示,企口空心预制板1包括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以及设于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内的若干预制板纵向钢筋15和若干预制板横向钢筋14;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强度按照结构的受力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选择为C30,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内形成有孔12,孔12贯穿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端,孔用以使企口空心预制板1内形成空心,以减轻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重量;企口13均匀布置于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侧,用于在后续形成井字现浇梁2时,增加井字现浇梁2与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井字现浇梁2和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连接力;预制板纵向钢筋15根据所承受的和在计算选用直径为6mm~8mm的三级钢条,若干预制板纵向钢筋15沿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预制板纵向钢筋15的两端分别伸出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两侧140-170mm,两层的预制板纵向钢筋15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预制板横向钢筋14根据所承受的和在计算选用直径为6mm-8mm的三级钢条,若干预制板横向钢筋14沿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预制板横向钢筋14的两端分别伸出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侧140-170mm,两层的预制板横向钢筋14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板纵向钢筋15的两端分别伸出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端140-170mm,并设置预制板横向钢筋14的两端分别伸出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侧140-170mm,在后续的井字现浇梁2形成于企口13预制板之间的间隙时,可以使预制板纵向钢筋15和预制板横向钢筋14的端部均位于井字现浇梁2内,有助于增加企口空心预制板1和井字现浇梁2的连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尺寸选择如下: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长4.8m,宽1.2m,厚0.2m,预制板纵向钢筋15分别伸出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端160mm,预制板纵向钢筋15间的间距均为100mm,预制板横向钢筋14两端分别伸出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的两侧160mm,预制板横向钢筋14间的间距为100mm,位于预制板混泥土主体11端部的企口13的尺寸为300mm×100mm×200mm,其余的企口13的尺寸为600mm×100mm×200mm,孔12的直径为120mm,孔12之间的间距为130mm,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b、吊装企口空心预制板1,企口空心预制板1之间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卷扬机吊装企口空心预制板1。以截面尺寸为4.8m×1.2m×0.2m的企口空心预制板1为例,经过计算每块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重量约为2.4t,按照施工环境条件,一般采用二台卷扬机吊装即可。根据设计要求将企口空心预制板1吊装至墙、梁上方规定位置,临近墙、梁的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端头打在墙、梁上,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端头打在墙、梁上的长度不小于60mm,相邻的两块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横向间隙不小于300-500cm,以保证后续的井字现浇梁2的横截面尺寸。
c、在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间隙的下方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的顶部安装模板,为后续井字现浇梁2的施工做准备。
因为在步骤b中,企口空心预制板1件的间隙为300-500cm,所以采用双排脚手架即可满足要求,在本实施例中,脚手架纵向间距优选为900-1200cm,步距优选为600-900cm,脚手架参数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形进行调整。模板采用竹胶板或木板即可。
d、绑扎用于制作井字现浇梁2的钢筋,并将绑扎好的钢筋放置于空心预制板的间隙中。
如图2所示,井字现浇梁2包括现浇横梁3和现浇纵梁4;现浇横梁3的主要作用是将两块预制板端部连接在一起,现浇横梁3的宽度不小于120mm。否则,应设置垫板或盖梁来增加现浇横梁3的宽度。现浇纵梁4的作用是将两块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侧边连接,其宽度为300-500mm,即布置企口空心预制板1时,将企口空心预制板1和企口空心预制板1之间的间隙拉开一定的距离,一般为300-500mm。现浇横梁3包括横梁混泥土主体31、若干设于横梁混泥土主体31内的横梁纵向钢筋32、以及捆绑横梁纵向钢筋32的横梁小箍筋33和横梁大箍筋34,横梁小箍筋33和横梁大箍筋34用于捆绑横梁纵向钢筋32,横梁小箍筋33一般按照构造要求设置为直径为4-8mm的三级钢丝,横梁小箍筋33的间距为150-200mm;横梁大箍筋34对应企口13设置,横梁大箍筋34和横梁小箍筋33的参数相同,只是横梁大箍筋34尺寸变大,这是由于企口预制空心板的企口13造成,另外,横梁大箍筋34还将外露在企口13处的预制板纵向钢筋15的端部与横梁纵向钢筋31捆绑在一起,用于增强井字现浇梁2和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连接效果。现浇纵梁4包括纵梁混泥土主体41、设于纵梁混泥土主体41内的若干纵梁纵向钢筋42、以及捆绑纵梁纵向钢筋42的纵梁箍筋43;纵梁混泥土主体41的强度安装设计计算而定,不低于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强度,一般取C30,横梁纵向钢筋32的数量为四根。两两上下设置,纵梁纵向钢筋42一般采用直径为10-14mm的三级钢条;另外四根纵梁纵向钢筋42穿过预制板纵向钢筋15的端部连接形成的U型结构,这样可以增强井字现浇梁2和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连接效果;纵梁箍筋43一般安装构造要求设置为直径为4-8mm的三级钢,纵梁箍筋43的间距为50-100mm。综上可知捆绑的钢筋有横梁纵向钢筋32和纵梁纵向钢筋43组成
e、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处理;
在步骤e中,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包括如下:对节点受力较大部位进行箍筋的加密;井字现浇梁2的横向宽度不够时,采取墙体下设置垫板或梁下设置冒梁的措施进行解决;封堵企口空心预制板1的孔12的端部,以防止混泥土流进孔12内。
f、如图3所示,往企口空心预制板1间的间隙浇筑混泥土,混泥土和捆绑的钢筋相结合形成井字现浇梁2,最终井字现浇梁2连接各企口空心预制板1形成楼板。
上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1和井字现浇梁2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模板用量少、环境污染小,施工操作简单,而且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楼板因为是由企口空心预制板1和井字现浇梁2结合而成,所以集合了空心预制板和现浇混泥土板的优点,综合性能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企口空心预制板,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的相对两侧均匀设有企口;
b、吊装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之间间隔设置;
c、在企口空心预制板的间隙的下方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的顶部安装模板,为后续井字现浇梁的施工做准备;
d、绑扎用于制作井字现浇梁的钢筋,并将绑扎好的钢筋放置于空心预制板的间隙中;
e、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处理;
f、往企口空心预制板间的间隙浇筑混泥土,混泥土和捆绑好的钢筋相结合形成井字现浇梁,最终井字现浇梁连接各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形成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混泥土主体以及设于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内的若干预制板纵向钢筋和若干预制板横向钢筋;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内形成有孔,所述孔贯穿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端;所述企口均匀布置于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若干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沿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企口空心预制板的两侧,两层的预制板横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若干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沿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厚度方向分为两层,各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两层的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形成U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端140-170mm;所述预制板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预制板混泥土主体的两侧140-17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现浇梁包括现浇横梁和现浇纵梁;现浇横梁包括横梁混泥土主体、若干设于所述横梁混泥土主体内的横梁纵向钢筋、以及捆绑所述横梁纵向钢筋的横梁小箍筋和横梁大箍筋;现浇纵梁包括纵梁混泥土主体、设于所述纵梁混泥土主体内的若干纵梁纵向钢筋、以及捆绑所述纵梁纵向钢筋的纵梁箍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大箍筋还将外露在所述企口处的预制板纵向钢筋的端部与所述横梁纵向钢筋捆绑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纵向钢筋穿过所述预制板纵向钢筋的端部连接形成的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通过卷扬机吊装所述企口空心预制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相邻的两块企口空心预制板的横向间隙不小于300-50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采用竹胶板或木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对细部节点进行加固具体包括如下:对节点受力较大部位进行箍筋的加密;封堵企口空心预制板的孔的端部,以防止混泥土流进孔内。
CN201810108319.4A 2018-02-02 2018-02-02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8343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8319.4A CN108343184A (zh) 2018-02-02 2018-02-02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8319.4A CN108343184A (zh) 2018-02-02 2018-02-02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3184A true CN108343184A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8319.4A Pending CN108343184A (zh) 2018-02-02 2018-02-02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431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1615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5307A1 (en) * 1996-08-22 1998-02-25 Beton Son B.V. Concrete wing floor element
CN102635197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初明进 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26868A (zh) * 2013-10-23 2014-01-22 张英保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CN103806546A (zh) * 2014-03-12 2014-05-21 初明进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方法
CN104060738A (zh) * 2014-06-30 2014-09-24 沈阳建筑大学 预留现浇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板
CN105839823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盖
CN106351374A (zh) * 2016-07-15 2017-01-25 刘祥锦 装配式整厚预制楼板单元的连接节点及其楼板单元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5307A1 (en) * 1996-08-22 1998-02-25 Beton Son B.V. Concrete wing floor element
CN102635197A (zh) * 2012-04-27 2012-08-15 初明进 一种带凹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26868A (zh) * 2013-10-23 2014-01-22 张英保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CN103806546A (zh) * 2014-03-12 2014-05-21 初明进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方法
CN104060738A (zh) * 2014-06-30 2014-09-24 沈阳建筑大学 预留现浇带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板
CN105839823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盖
CN106351374A (zh) * 2016-07-15 2017-01-25 刘祥锦 装配式整厚预制楼板单元的连接节点及其楼板单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1615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7532U (zh) 一种桥梁盖梁的新型支撑结构
CN107100290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103452039B (zh) 现浇式倒t型盖梁及桥墩及其桥墩施工工艺
CN105804395B (zh) 基于整体式定型模板的楼梯一次连续浇筑成型施工方法
CN104790675B (zh) 一种配筋砌块砌体结构装配化施工方法
CN108104284B (zh) 剪力墙钢臂嵌入楼板的墙板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17711298U (zh) 一种带肋钢筋桁架高强混凝土预制板
CN108797312A (zh) 一种盖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968381A (zh)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110965474A (zh) 一种索塔横梁施工方法
WO2016041237A1 (zh) 内设局部约束的高强化再生混合钢管砼抗震柱及施工工艺
CN100513696C (zh) 墩身帽开裂体外予应力加固方法
CN108442227A (zh) 一种防止桥面裂缝空心板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110172927A (zh)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的跨中合拢段施工方法
CN111749133A (zh) 梁拱组合刚构桥以及其桥墩的施工方法
CN109469242A (zh) 一种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9797659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移动支架异步施工方法
CN104153573B (zh) V型圆柱混凝土的浇筑模具及施工方法
CN108343184A (zh)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CN104131635B (zh) 一种预制楼梯间周边剪力墙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
CN206873665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106522094B (zh) 一种索塔交汇段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152112A (zh) 一种用于降板区域的模块化预制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7296399U (zh) 连续浇筑成型整体装配式楼梯模板体系
CN202967862U (zh) 一种槽形梁钢筋骨架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