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298611A -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8611A
CN108298611A CN201810273554.7A CN201810273554A CN108298611A CN 108298611 A CN108298611 A CN 108298611A CN 201810273554 A CN201810273554 A CN 201810273554A CN 108298611 A CN108298611 A CN 108298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urification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sponge city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3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全
杨昭霞
张景天
吕梦薇
王亚妮
马小花
韩佼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xi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735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86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8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8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inorganic 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natural organic sorbe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漏斗型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植土层、生物净化层、蓄水层,生物净化滞留带整体呈漏斗形结构,植被层下部设置有植土层,植土层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植土层、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中层净化层、下层净化层,蓄水层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且第二透水砖层设置在下层净化层下部,蓄水层底部设置有透水管。本发明中设置植土层,可以为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采用三层净化层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可以更高效的净化雨水,减少雨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

Description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年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水环境的迫切需要,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存在着雨水冲刷路面导致径流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生物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对市政道路景观效果以及绿化率的不断提高,生物滞留带的宽度在不断增大,在保证道路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发挥中分带与侧分带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排水的作用显得非常必要。现有技术中的滞留带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但是滞留带却不能为滞留带上面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对于改良土壤也较为欠缺,目前已有的生物滞留带采用的均是种植土和碎石,种植土和碎石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削减污染物的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土壤营养丰富、可以改良土壤、净化效果好、排水能力强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植土层、生物净化层、蓄水层,生物净化滞留带上部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内部外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植被层下部设置有植土层,植土层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所述植土层、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用以将植土层与生物净化层隔开,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中层净化层、下层净化层,所述上层净化层设置在第一透水砖层下部,中层净化层设置在上层净化层下部,下层净化层设置在中层净化层下部,所述蓄水层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且第二透水砖层设置在下层净化层下部,用以将生物净化层与蓄水层隔开,所述围堰一侧表面设置有通水孔、排水口,且通水口、排水口表面都安装有滤网,所述蓄水层底部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两侧还设置有排水主管,排水主管通过排水管与排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水孔为位于围堰底部的通孔,整体贯穿围堰,且通水孔下部边缘与路面保持平行,以使路面上的雨水可以流入滞留带内,排水口为位于围堰上部的盲孔,盲孔下部底面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排水管穿过,将排水口与排水主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植被层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
优选的,所述植土层按照黄土70%、营养土20%、草籽8%、粉煤灰2%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上层净化层按照90%河沙、5%粉煤灰、5%秸秆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中层净化层由0.5~1.0mm石英砂构成。
优选的,所述下层净化层按照80%河沙、15%黏土、5%秸秆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秸秆需粉碎成4~8mm颗粒。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为生态砂基透水砖,且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铺设高度为30cm。
优选的,所述蓄水层按照砾石60%、陶粒40%混合而成。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设置植土层,可以为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采用三层净化层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可以更高效的净化雨水,减少雨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本发明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经生物净化滞留带一系列的排水、渗水、蓄水、滞水和净水功能,不仅缓解了城市内涝,而且实现了海绵城市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植被层1、植土层2、第一透水砖层3、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第二透水砖层7、蓄水层8、透水管9、防水层10、围堰11、通水孔111、排水口112、排水管12、排水主管13、路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植被层1、植土层2、生物净化层、蓄水层8,生物净化滞留带外部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11,内部外围设置有防水层10,所述植被层1下部设置有植土层2,植土层2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8,所述植土层2、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3,用以将植土层2与生物净化层隔开,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所述上层净化层4设置在第一透水砖层3下部,中层净化层5设置在上层净化层4下部,下层净化层6设置在中层净化层5下部,所述蓄水层8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7,且第二透水砖层7设置在下层净化层6下部,用以将生物净化层与蓄水层8隔开,所述围堰10一侧表面设置有通水孔111、排水口112,且通水孔111、排水口112表面都安装有滤网,所述蓄水层8底部设置有透水管9,透水管9两侧还设置有排水主管13,排水主管13通过排水管12与排水口112连通。
由于路面、土地表层在正常生活中产生的油污、有害杂质以及其它重金属污染,经雨水冲刷后形成污染径流,若直接排入雨水管网,将会引起水资源污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设置了植土层2,不仅可以为生长的植被提供丰富的养分,当雨水经过地表层向下渗入到植土层2时,还会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雨水经过植土层2的初步过滤,到达第一透水砖层3,由于设置的透水砖层,而透水砖层内部空隙较小,当雨水向下渗透,透水砖层可以将于是携带的沙粒和土壤颗粒拦截,起到滤网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植土层2中的土壤颗粒流失,造成土壤养分降低,当雨水经过净化层时,由于采用三层净化层对渗入地下的雨水进行净化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被吸收,可以更高效的净化雨水,减少雨水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通水孔111为位于围堰11底部的通孔,整体贯穿围堰11,且通水孔111下部边缘与路面保持平行,以使路面上的雨水可以流入滞留带内,排水口112为位于围堰11上部的盲孔,盲孔下部底面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排水管12穿过,将排水口112与排水主管13相连接。
滞留带外围四周的围堰11上设置通水孔111、排水孔112,当路面上的雨水量较少时,雨水通过通水孔111流入滞留带内,当路面上的积水较多时,雨水通过位于围堰11上部的排水孔112进入排水管12,由排水管12将雨水排入排水主管13,从而减少路面过量的积水,防止城市路面出现内涝。
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1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
在植被层1表层铺设树叶、树皮等覆盖物,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可以防止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当降雨量较少时,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较大,植被层1表层铺设的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可以防止太阳光直射土壤表面,降低地表水分蒸发,使植物根部保持潮湿。
进一步的,所述植土层2按照黄土70%、营养土20%、草籽8%、粉煤灰2%混合而成。
在植土层2中混入营养土,营养土中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混入草籽,草籽可以提高植土层2的疏松度,有利于植土层2透气,另外草籽中还含有充足的营养成分,当黄土、营养土、草籽混合后,经过埋入地下一段时间后,草籽经过发酵后,营养物质得以释放,有利于植物的吸收,粉煤灰中含钙1%、钾1.8%、磷0.66%、钠0.27%、镁0.16%、铁2%、铜32ppm、锌26ppm、锰300ppm,所以可作为缺乏这些元素的土壤的补给肥源,施用粉煤灰后可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减轻土壤容重,另外,由于雨水PH值偏酸性,而粉煤灰PH值偏碱性,混入粉煤灰可以有效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是土壤中的酸碱度得以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净化层4按照河沙90%、粉煤灰5%、秸秆5%混合而成。
粉煤灰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与河沙、秸秆颗粒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秸秆颗粒发酵腐烂,河沙、粉煤灰进入发酵腐烂的秸秆内部,并充分结合,由于秸秆中含有纤维,使上层净化层4内部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当雨水经过上层净化层4时,雨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被上层净化层4多重拦截过滤净化,腐殖土中含有腐殖质,腐殖质对重金属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从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水体。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净化层5由0.5~1.0mm石英砂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净化层6按照河沙80%、黏土15%、秸秆5%混合而成。
黏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与河沙、秸秆颗粒混合,由于黏土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并且粘度增加,当雨水经过下层净化层6时,使河沙、黏土、秸秆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块状,由于秸秆颗粒的存在,使下层净化层6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疏松度,雨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被下层净化层6拦截过滤净化,由于此时下层净化层6粘结形成整体块状,雨水不会将净化层中的颗粒携带走。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需粉碎成4~8mm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水砖层3、第二透水砖层7为生态砂基透水砖,且第一透水砖层3、第二透水砖层7铺设高度为30cm。
生态砂基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当降水量较少时,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层8按照砾石60%、陶粒40%混合而成。
由于蓄水层8积水量较多,容易滋生细菌,在蓄水层8中混入陶粒,而陶粒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有害元素、细菌、矿化水质,另外,陶粒质量较轻,可以缓解滞留带对蓄水层8内设置的透水管9形成的压力。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下:当路面上的雨水较少时,雨水通过通水孔111流入滞留带内,由于植被层1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降低了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雨水流速减缓,慢慢想地下渗入,当雨水渗入到植土层2时,由于植土层2由黄土、营养土、草籽、粉煤灰混合而成,可以很好的固定植被,使得植土层2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松软透气,有利于雨水向下渗透,同时,松软的植土层2也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一些大颗粒杂质,当雨水渗入到净化层时,由于净化层设置了上层净化层4、中层净化层5、下层净化层6,雨水经过三层净化后,杂质基本除尽,当雨水渗入到蓄水层8时,由于蓄水层8内混入的陶粒和砾石,可以进一步对蓄水层8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当生物净化滞留带内积水深度达到4cm以上后,蓄水层8的蓄水能力达到极限,此时,蓄水层8底部设置的透水管9开始向外排水,提高生物滞留带的渗水能力;当路面上的积水较多时,此时滞留带内的积水较多,渗透能力有限,雨水通过位于围堰11上部的排水孔112进入排水管12,由排水管12将雨水排入排水主管13,从而减少路面过量的积水,防止城市路面出现内涝。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植被层、植土层、生物净化层、蓄水层,生物净化滞留带上部表面四周设置有围堰,内部外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植被层下部设置有植土层,植土层下部设置有生物净化层,生物净化层下部设置有蓄水层,所述植土层、生物净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透水砖层,用以将植土层与生物净化层隔开,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上层净化层、中层净化层、下层净化层,所述上层净化层设置在第一透水砖层下部,中层净化层设置在上层净化层下部,下层净化层设置在中层净化层下部,所述蓄水层上部设置有第二透水砖层,且第二透水砖层设置在下层净化层下部,用以将生物净化层与蓄水层隔开,所述围堰一侧表面设置有通水孔、排水口,且通水孔、排水口表面都安装有滤网,所述蓄水层底部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两侧还设置有排水主管,排水主管通过排水管与排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为位于围堰底部的通孔,整体贯穿围堰,且通水孔下部边缘与路面保持平行,以使路面上的雨水可以流入滞留带内,排水口为位于围堰上部的盲孔,盲孔下部底面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排水管穿过,将排水口与排水主管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漏斗型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土层表面覆盖有树叶、树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土层按照黄土70%、营养土20%、草籽8%、粉煤灰2%混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漏斗型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净化层按照河沙90%、粉煤灰5%、秸秆5%混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漏斗型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净化层由0.5~1.0mm石英砂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净化层按照河沙80%、黏土15%、秸秆5%混合而成。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需粉碎成4~8mm颗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为生态砂基透水砖,且第一透水砖层、第二透水砖层铺设高度为30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按照砾石60%、陶粒40%混合而成。
CN201810273554.7A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Pending CN1082986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554.7A CN108298611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554.7A CN108298611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8611A true CN108298611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4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3554.7A Pending CN108298611A (zh) 2018-03-29 2018-03-29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861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1047A (zh) * 2018-09-21 2019-01-0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养殖场粪污分离净化处理方法
CN110759481A (zh) * 2019-11-05 2020-02-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112110581A (zh) * 2020-07-22 2020-12-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路面雨水径流的净化和调蓄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0546A1 (de) * 1996-05-17 1998-05-13 Gerhard Fleischhacker Vorrichtung zur zu- oder abfuhr von fluiden in bzw. aus erdreich, filterbetten od.dgl.
CN106745783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流人工湿地
CN107100261A (zh) * 2017-05-19 2017-08-29 广西益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07354990A (zh) * 2017-09-05 2017-11-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路旁的蓄渗净排型雨水回用装置
CN107587577A (zh) * 2017-09-13 2018-01-16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下沉式生物净化滞留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0546A1 (de) * 1996-05-17 1998-05-13 Gerhard Fleischhacker Vorrichtung zur zu- oder abfuhr von fluiden in bzw. aus erdreich, filterbetten od.dgl.
CN106745783A (zh) * 2017-01-23 2017-05-31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流人工湿地
CN107100261A (zh) * 2017-05-19 2017-08-29 广西益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07354990A (zh) * 2017-09-05 2017-11-1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路旁的蓄渗净排型雨水回用装置
CN107587577A (zh) * 2017-09-13 2018-01-16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下沉式生物净化滞留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艳红;李海燕;陈富强;: "双层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对磷的去除效果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no. 01, pages 7 - 1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1047A (zh) * 2018-09-21 2019-01-01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养殖场粪污分离净化处理方法
CN110759481A (zh) * 2019-11-05 2020-02-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112110581A (zh) * 2020-07-22 2020-12-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路面雨水径流的净化和调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206472556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净化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11919621B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205711615U (zh) 植草沟系统
CN107100261A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02071697A (zh) 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
CN206477311U (zh) 一种多层阶梯式生态驳岸系统
CN20721133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104982249A (zh) 一种用于马路中间绿化带的雨水花园
CN110468947A (zh) 生态树池
CN106906888A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105421562A (zh) 一种具有净化雨水初期路面径流及储水功能的绿化带
CN106639178A (zh) 一种屋顶花园雨水分流净化箱
CN102359145A (zh) 一种处理城市居民小区收集雨水的折流式持水花园系统
CN20870184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新型雨水污染物滞留设施
CN108298611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7267822U (zh) 一种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的植生过滤系统
CN107143096A (zh) 一种具有雨水截留和除磷功能的绿色屋顶
CN110240280B (zh) 一种园路绿化隔离带的雨水净化系统
CN205242598U (zh) 一种在线式生态植被渗透浅沟
CN208200414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08105448U (zh) 一种控制雨水径流的树箱
CN206616662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204741963U (zh) 一种用于马路中间绿化带的雨水花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