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282897B -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897B
CN108282897B CN201710012053.9A CN201710012053A CN108282897B CN 108282897 B CN108282897 B CN 108282897B CN 201710012053 A CN201710012053 A CN 201710012053A CN 108282897 B CN108282897 B CN 108282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random access
terminal
data
detec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20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897A (zh
Inventor
任斌
艾托尼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0120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576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228A1/zh
Priority to US16/476,046 priority patent/US1098667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6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2-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随机接入反馈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上述方案,使得终端可清楚的得知基站是否成功接收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和数据,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ry,LTE)协议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机制,如图1所示,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主要实现过程为:
步骤11,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即Msg1消息)给基站;
步骤12,基站反馈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即Msg2消息)给终端;
步骤13,终端发送基于调度的传输消息(Scheduled Transmission,即Msg3消息),该Msg3消息中包含层2/层3(L2/L3)随机接入信息;
步骤14,基站发送竞争解决消息(Contention Resolution,即Msg4消息)给终端。
对于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的上行多波束(multi-beam)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传输存在控制面时延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针对低时延高可靠(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场景定义的低时延的性能指标。为了有效降低控制面处理时延的处理方法,NR目前正在讨论两步随机接入机制。如图2所示,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主要实现过程为:
步骤21,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及数据(Random Access Preamble+Data,即Msg1消息)给基站,该Msg1消息中包括终端的标识信息(即UE ID)、小数据包等;
步骤22,基站反馈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即Msg2消息)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NR的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与传统LTE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差异在于Msg1同时发送了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和数据,其中,数据承载的内容对应于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Msg3的内容。
但是目前两步随机接入机制并没有定义终端获知基站是否成功接收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和数据的方法,造成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不完整,无法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的终端无法得知基站是否成功接收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和数据,造成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不完整,存在影响网络通信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的步骤包括: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
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的步骤包括: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时,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的步骤包括: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
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包括:
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基站通过对接收的终端的随机接入的第一消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使得终端可清楚的得知基站是否成功接收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和数据,此种方式,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2表示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通信过程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终端无法得知基站是否成功接收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和数据,造成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不完整,存在影响网络通信可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反馈方法,包括:
步骤31,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消息(即Msg1)为终端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时,发送给基站的随机接入消息,通常该第一消息中应预留有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以使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将前导码以及终端发送给基站的数据信息填入到相应字段指示的位置上。
步骤32,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时,需要分别对该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接收到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终端发送的前导码和数据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可选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步骤33,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在基站对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检测完成后,需要将检测结果通知给终端,以使得终端依据该检测结果进行后续的随机接入处理。
下面分别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以及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的情况对上述步骤31进行说明如下。
1、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33的实现方式为:
方式11、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直接携带数据传输错误信息为显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当终端接收到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便可以知道基站译码数据信息失败,此时终端需要将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基站,此种情况下,终端可以继续进行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三消息(Msg3)的传输,并将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放在第三消息中重新发送给基站。
方式12、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T-RNTI)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例如,UE ID);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为隐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因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时,会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一同在数据信息中发送给基站,当终端得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的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与终端自身的标识信息不相等时,则表明基站未成功检测出随机接入消息中的数据,即表示基站译码数据失败;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未成功译码得到数据时,需要生成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可由基站根据第一消息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确定得到。在此种方式下,终端需要将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基站,此种情况下,终端可以继续进行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第三消息的传输,并将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放在第三消息中重新发送给基站。
方式13、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也为隐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该第一随机接入机制即为四步随机接入机制,当基站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时,即表明基站译码数据失败,在此种情况下,终端会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UL Grant),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同时终端在进行重传时,所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和时频位置都根据该上行授权确定。
方式14、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此种方式下,因基站未检测出第一消息中的数据,可以不进行随机接入响应的反馈,当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没有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便可知道随机接入未成功,终端此时需要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此时的随机接入可以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也可以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2、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33的实现方式为:
方式21、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直接携带数据传输成功信息为显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当终端接收到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便可以知道基站译码数据信息成功,也就是随机接入成功,此时终端确定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方式22、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终端的标识信息为隐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因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时,会将自身的标识信息一同在数据信息中发送给基站,当终端得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自身的标识信息不相等时,则表明基站成功检测出随机接入消息中的数据,即表示基站译码数据成功,也就是随机接入成功,此时终端确定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方式23、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也为隐式的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该第二随机接入机制即为两步随机接入机制,当基站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时,即表明基站译码数据成功,也就是随机接入成功,此时终端确定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3、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时,所述步骤33的实现方式为: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此种方式下,因基站未检测出第一消息中的数据,可以不进行随机接入响应的反馈,当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没有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便可知道随机接入未成功,终端此时需要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此时的随机接入可以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也可以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提供了两种检测结果反馈的方式,即显式指示方式和隐式指示方式。
显式指示方式即在随机接入响应中预先定义的比特字段反馈检测结果,即上述的方式11和方式12;隐式指示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两步随机接入机制和四步随机接入机制设计统一的随机接入响应MAC PDU格式,在该格式中,终端通过判断该字段的取值是否与终端自身的标识信息相同,得到基站是否检测数据成功的反馈结果,即上述的方式12和方式22;另一种是针对两步随机接入机制和四步随机接入机制设计不同的随机接入响应MAC PDU格式,通过不同的MAC PDU格式进行两种随机接入机制的区分,以此区分基站是否成功译码出数据,即上述的方式13和方式23。
下面在实际应用中,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实现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a、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得数据,采用显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取数据时,基站设置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当前Msg1数据部分的比特字段为NACK(标识Msg1的数据传输错误)。
终端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中NACK指示时,继续进行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的传输,并且把原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1中的数据放在Msg3中发送。
b、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得数据,采用隐式的第一种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两步随机接入机制Msg1中的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取数据时,基站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反馈T-RNTI,该T-RNTI可以由Msg1占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决定。
当终端判断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的T-RNTI不等于终端自身存储的UE ID时,继续进行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的传输,并且把原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Msg1中的数据放在Msg3中发送。
c、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得数据,采用隐式的第二种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两步随机接入机制Msg1中的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取数据时,基站在随机接入响应中采用应用于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进行反馈。
当终端判断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应用于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时,终端会基于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一次重传,重传的内容是Msg1的数据,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和时频位置都根据该上行授权确定。
d、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得数据,不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两步随机接入机制Msg1中的前导码但没有成功获得数据时,基站不反馈任何随机接入响应;由终端自己在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判断,并且重复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两步随机接入或者四步随机接入)。
终端在发送了两步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和数据的Msg1条件下,在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没有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则终端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提升发送功率,并进入新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第二,提升发送功率,并重新进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
e、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且成功获得数据,采用显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且成功获取数据时,基站设置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当前Msg1数据部分的比特字段为ACK(标识Msg1的数据传输成功)。
终端收到随机接入响应中ACK指示时,判断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结束。
f、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且成功获得数据,采用隐式的第二种方式进行检测结果的反馈
当基站检测到前导码且成功译码数据,基站从数据部分解析出UE ID并且填入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有关字段,在随机接入响应中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进行反馈。
终端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接收到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MAC PDU格式,并且随机接入响应中的终端标识信息有关字段等于终端自身存储的UE ID时,判断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终端无法获知基站接收的Msg1中的前导码和数据部分是否正确的问题,保证了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方案完整性,同时,使用该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相对于四步随机接入机制而言,有效地降低了控制面处理时延。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4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检测模块42,用于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反馈模块43,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具体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43用于: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
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43用于:
发送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时,所述反馈模块43用于: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的实施例是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基站,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基站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5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52与所述处理器51相连接的存储器53,所述存储器5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5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5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5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54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通过收发机54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理器51还用于实现上述基站的其它任意一个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收发机54与总线接口52连接,用于在处理器51的控制下接收第一消息以及反馈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3可以存储处理器5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61,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步骤62,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步骤63,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具体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6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
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相应地,所述步骤6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6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相应地,所述步骤6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6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相应地,所述步骤6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步骤6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相应地,所述步骤63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其中,上述实施例一中,所有关于终端侧的描述,均适用于该应用于终端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70,包括:
发送模块71,用于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处理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具体地,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和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错误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73用于:
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73用于: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数据传输成功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或者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73用于:
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可选地,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72用于: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响应地,所述处理模块73用于:
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的实施例是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一一对应的终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81;以及通过总线接口82与所述处理器81相连接的存储器83,所述存储器83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8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当处理器81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83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在进行随机接入时,通过收发机84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通过收发机84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其中,收发机84与总线接口82连接,用于在处理器81的控制下发送第一消息和获取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4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85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8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3可以存储处理器8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随机接入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的步骤包括: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
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的步骤包括: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检测,得到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的检测结果;
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结果反馈给终端;
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
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或者
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
发送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5.一种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步骤包括:
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进行随机接入时,发送包括前导码字段和数据字段的第一消息给基站;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对所述第一消息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消息中是否存在前导码和/或是否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随机接入处理;
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信息不等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将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重新发送给所述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采用第一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授权,进行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发送的数据的重传。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标识信息为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或者
接收基站采用第二随机接入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携带有在所述第一消息的数据字段中检测得到的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确定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完成,进行后续的通信过程。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存在前导码和/或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前导码且在所述第一消息中未成功获得数据时,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在预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时间窗口内,未接收到基站反馈的随机接入响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提升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
CN201710012053.9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08282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2053.9A CN108282897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PCT/CN2018/075576 WO2018127228A1 (zh) 2017-01-06 2018-02-07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6/476,046 US10986670B2 (en) 2017-01-06 2018-02-07 Random access feedback method, random access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2053.9A CN108282897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897A CN108282897A (zh) 2018-07-13
CN108282897B true CN108282897B (zh) 2020-04-17

Family

ID=6278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2053.9A Active CN108282897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670B2 (zh)
CN (1) CN108282897B (zh)
WO (1) WO20181272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9385B1 (en) 2017-01-06 2021-11-1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JP7043746B2 (ja) * 2017-06-15 2022-03-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S2976959T3 (es) 2018-07-25 2024-08-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corp Ltd Métod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señales,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CN110769518B (zh) * 2018-07-26 2021-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0769516B (zh) * 2018-07-26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020373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913499B (zh) * 2018-09-18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0507B (zh) 2018-09-26 202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程序的消息传递
US11445549B2 (en) * 2018-10-10 2022-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procedure to four-step RACH procedure fallback
WO2020107429A1 (zh) 2018-11-30 2020-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72321B (zh) * 2018-12-26 2022-03-2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85909B (zh) * 2018-12-29 2024-07-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ue、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405675B (zh) * 2019-01-02 2022-06-0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JP7444892B2 (ja) * 2019-01-10 2024-03-0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2ステップrachのためのフォールバック手順
WO2020166103A1 (ja) * 2019-02-13 2020-08-20 Kddi株式会社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を実行する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09022B2 (ja) * 2019-02-14 2023-01-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3412675B (zh) * 2019-02-15 2024-10-25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设备、基础设施设备和方法
WO2020165499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Structure of message from user equipment to base station in 2-step random access
CN11160139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3930413B1 (en) * 2019-02-22 2023-10-04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8695397A (zh) 2019-03-22 2024-09-24 迪朵无线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91599A1 (zh) * 2019-03-25 2020-10-01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757535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1787634B (zh) * 2019-04-04 2022-05-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20207392A1 (en) * 2019-04-11 2020-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O2020206651A1 (en) * 2019-04-11 2020-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for two-step rach fallback to four-step rach
CN111865501B (zh) * 2019-04-25 2022-09-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重传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20210141732A (ko) * 2019-04-30 2021-11-2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시스템
WO2020222283A1 (ja) * 2019-05-02 2020-11-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CN118870557A (zh) * 2019-08-12 2024-10-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9095193A (zh) * 2019-10-02 2024-12-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11672007B2 (en) * 2020-03-06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reporting in a two-step random-access procedure
WO2021237479A1 (zh) * 2020-05-26 2021-12-02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5832B (zh) * 2021-01-13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省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460656A (zh) * 2021-06-08 2022-1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确认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4029B2 (en) * 2012-08-01 2016-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981022B (zh) * 2014-04-04 2020-07-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4581983A (zh) 2015-02-11 2015-04-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356740B2 (en) * 2016-11-29 2019-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for up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7228A1 (zh) 2018-07-12
US10986670B2 (en) 2021-04-20
CN108282897A (zh) 2018-07-13
US20190357266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897B (zh)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1012196B2 (en)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US11677513B2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CN110149173B (zh)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US1114073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9905211B (zh) 一种传输、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8000841A1 (zh) 一种harq重传的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314038B (zh)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9029589A1 (zh) 通信方法与设备
US20200374043A1 (en) An indication for harq-ack feedback
US1070081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WO2018014162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EP3570587B1 (en)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10041987A (ko) 동기 상향링크 에이치에이알큐 프로세스에서 오류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997516B2 (en) HARQ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WO2014075272A1 (zh) 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143237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228264A1 (zh) 发送和接收上行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931427B2 (en) Network node, client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8023718B (zh) 重传指示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110044286A (ko)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무선 스테이션들 및 그에 대한 시스템
CN112804706B (zh) 一种通信链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616335B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15096089A1 (zh) Phich信道传输信息的容错方法和装置
JP2017085415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