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322A -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82322A CN108282322A CN201710313518.4A CN201710313518A CN108282322A CN 108282322 A CN108282322 A CN 108282322A CN 201710313518 A CN201710313518 A CN 201710313518A CN 108282322 A CN108282322 A CN 1082823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erence signal
- information
- port
-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用以在复杂多变的场景,提高信道估计结果的精确度。该方法可以包括:包括: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然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一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1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011868.5、发明名称为“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信号(英文:reference signal,缩写:RS)是收发双方均预知的信号。接收端可以利用发射端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结果估计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信号。
目前,通信标准中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如下:在一次传输过程中,通常按照固定的序列生成各端口(即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可用端口数,以固定的映射方式,将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映射在物理资源块(英文:physical resource block,缩写:PRB)上。其中,一次传输过程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功能唯一,且相同。并且,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一旦配置好,其配置信息不再改变。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一次传输过程中,只要确定了可用端口数,就可根据预设的信息,例如固定的映射方式和参考信号的功能等,配置参考信号。并且,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一旦配置好,其配置信息不再改变。因此,该技术方案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场景,例如高频段场景或高频选场景等,中时,会导致信道估计结果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在复杂多变的场景,提高信道估计结果的精确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然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一参考信号。本技术方案中,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不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提供了以端口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以可用端口数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的技术方案相比,更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场景中。具体实现时,结合实际需求配置参考信号,即可提高信道估计结果的精确度。
实际实现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配置后的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示例的,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英文:radio resource control,缩写: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英文: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缩写:DCI)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基站可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用户终端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下文。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使接收端获知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是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发送指示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其中,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可选的,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包括至少两种。
该可能的设计中,认为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实际实现时,也可以不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而是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作为用于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位置信息的一种实现方式,并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位置信息作为丢一参考信号的一种配置信息。该情况下,上述可能的设计中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信息,例如密度值或密度的调整方向等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其中,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所采用的帧结构,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调度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然后,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目标导频图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预设的每个导频图可以与一次传输过程中传输的部分或全部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该可选的实现方式可以理解为:通过隐性指示的方法向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在发送指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用户终端的系统信息、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和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用户终端的均峰比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灵活性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中的任一端口。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的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的技术方案。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接收指示信息;然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可以是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实际实现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接收指示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果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选的,目标导频图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在接收指示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指示信息中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信息;则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信息和预设规则,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位置信息;预设规则是表示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的规则。
该方面中的相关信息的解释(例如,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指示信息等)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配置单元。其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配置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可以是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实际实现时,该发送单元还可以用于:发送配置后的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该情况下,发送单元还可以用于: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其中,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所采用的帧结构,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调度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然后,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可选的,目标导频图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接收单元还可以用于: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则确定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用户终端的系统信息、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和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则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则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用户终端的均峰比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则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灵活性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则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则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该方面中的相关信息的解释(例如,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指示信息等)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可以是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该情况下,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该情况下,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该方面中的相关信息的解释(例如,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和指示信息等)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示例中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所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或计算机存储介质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导频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频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信道估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信道衰落和噪声,其利用发射端与接收端预知的参考信号来追踪信道的时域和频域变化。具体的,发射端可以将参考信号承载在时频二维空间中的不同的资源单元(英文:resource element,RE)上,发送给接收端。发射端的各根发送天线(包括虚拟天线或物理天线)具有独立的数据信道,即每个端口对应一个信道。接收端可以根据预知的参考信号,针对每根发送天线进行信道估计。
长期演进增强(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缩写:LTE-A)系统中定义了多种参考信号,例如,解调参考信号(英文: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缩写:DMRS)、小区公共参考信号(英文: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缩写:CRS)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英文: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缩写:CSI-RS)。每种参考信号对应的功能单一且固定不变,例如,DMRS用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缩写:PDSCH)的解调。CRS用于测量下行信道质量,以便进行资源调度和支持链路自适应技术。CSI-RS用于测量物理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的质量等。每种参考信号具有固定的天线端口配置,例如,CRS支持天线端口数为1个、2个和4个共三种天线端口配置,对应的端口号分别是:p=0,p={0,1},p={0,1,2,3}。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一次传输过程中,通常按照固定的序列生成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可用端口数,以固定的映射方式,将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映射在PRB上。并且,一次传输过程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功能单一,且相同。
导频图可以用于描述一次传输过程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在PRB中的时频资源位置。在LTE系统中,每个导频图均是预设的,并且,每个导频图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映射规则和功能均相同。例如CSI-RS的导频图由CSI-RS的配置信息决定,每种配置信息包括不同可用端口数对应的各参考信号在子帧内映射的时频资源位置。如图1所示,为LTE标准中的一种单用户(英文:single-user,缩写:SU)DMRS的导频图。由图1可知,可用端口数为8。端口0,1,4,6对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为码分复用(英文: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缩写:CDM),端口0,1,4,6对应的参考信号与端口2,3,5,7对应的参考信号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为频分复用(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缩写:FDM)。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配置的参考信号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相同。例如,图1中的端口0~7中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RE的个数均为12。
2、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相同。例如,LTE系统中各端口对应的DMRS均用于对相应端口传输的数据进行解调。
3、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相同。例如,LTE系统中,下行方向上的每个端口对应的DMRS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缩写:OFDM)技术生成的多载波,而上行方向的每个端口对应的DMRS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单载波频分多址(英文: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SC-FDMA)技术生成的单载波。
4、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相同。例如,LTE系统中,下行方向的每个端口对应的DMRS均采用Gold序列。
5、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均相同。例如,LTE系统中,下行方向的每个端口对应的DMRS的生成方式均为全带宽生成方式。上行方向上的每个端口对应的DMRS的生成方式一般均为ZC(英文:zadoff-chu)序列。
6、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采用的资源复用方式相同。例如,LTE系统中各端口对应的DMRS间均使用FDM+CDM的方式进行资源复用。
除上述特点之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一旦配置好,其配置信息不再改变。由此可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理解为以可用端口数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
随着5G NR系统对于多场景、多频段和多传输方式等需求的提出,未来的通信系统需要面对多种复杂的通信场景,如高频段场景或高频选场景。显然,上述以可用端口数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的技术方案不能适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装置,其基本原理为: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不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不同,即发射端可以以端口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射端可以实时地或者半静态地配置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射端还可以以用户终端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具体的,发射端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并利用每个预设导频图与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导频图对应的配置信息,从而利用目标导频图和所确定的配置信息配置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尤其适用于未来演进网络,如5G通信系统,例如,5G NR系统等。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当前2G,3G,4G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缩写: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等,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5G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机器对机器(英文:machine to machine,缩写:M2M)通信场景和宏微通信场景等,这些通信场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等。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上述任一通信场景中。下文中均是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为例进行说明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以及与每个基站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英文:userequipment,缩写:UE),其中,图2中是以该系统架构中包括一个基站和与该基站连接的多个用户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场景中,例如,基站配置参考信号;该情况下,发射端可以是基站,接收端可以是用户终端。也可以应用于配置上行参考信号的场景中,例如用户终端配置参考信号的场景中;该情况下,发射端可以是用户终端,接收端可以是基站。如果不加说明,下文中均是以基站配置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是指配置并发送参考信号的设备,接收端是指接收参考信号的设备。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2:
S101:基站确定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该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以是该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任意的两个不同的端口。第一端口的配置信息与第二端口的配置信息不同。
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以是基站为同一个用户终端分配的两个端口,也可以是基站为不同用户终端分配的两个端口。
一次传输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传输周期。一次传输过程中所分配的时域资源可以是LTE系统中的传输时间间隔(英文: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缩写:TTI),或符号级短TTI,或高频系统中的大子载波间隔的短TTI,也可以是5G系统中的时隙(英文:slot)或微型时隙(mini-slot)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一次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PRB。
基站可以每隔若干个传输过程,确定下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任意两次确定下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的过程之间所间隔的传输过程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环境确定。示例的,基站可以在每次传输过程之前,均确定该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考信号中的任一种:DMRS、CRS和CSI-RS。另外,也可以是新定义的一种参考信号。
可选的,将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记为第一参考信号,则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①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
一个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该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本次传输过程一次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具体的,可以是: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即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个数与本次传输过程一次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时域资源的个数的比值。也可以是:该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资源的密度,即该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资源的个数与本次传输过程一次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的个数的比值。还可以是: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即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个数与本次传输过程一次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的个数的比值。
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②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一个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数据解调,相位噪声补偿,多普勒频偏补偿,信道估计,波束管理(英文:beam management)等。可选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可以承载至少两种功能,这样通过功能复用,能够降低系统资源开销。例如,DMRS可以同时用于数据解调、相位噪声补偿和多普勒频偏补偿等;CSI-RS可以同时用于信道估计和波束管理等。
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可以承载相同的功能,也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现有标准中,DMRS、CRS和CSI-RS等参考信号均用于承载特定的一种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双方可以不区分参考信号的种类,而只关注其本身所承载的功能。例如,DMRS和CRS均可以用于数据解调和相位噪声补偿等。
②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一个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包括单载波或多载波。本发明实施例对单载波技术和多载波技术不进行限定。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④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一个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ZC序列、Gold序列和伪噪声(英文:pseudo-noise,缩写:PN)序列等。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⑤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一个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全带宽生成方式,若干个资源块(英文:resource block,缩写:RB)生成方式,用户终端的调度带宽生成方式等。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⑥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是指第一参考信号与其他参考信号之间的资源复用方式。该其他参考信号可以包括第二参考信号,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参考信号。资源复用的各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组成一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端口。每个端口组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CDM、FDM和时分复用(英文: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缩写:TDM)。
在不同传输过程中,同一端口组中的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将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标记为第二参考信号,则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a)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与第二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不同。b)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与第二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不同。c)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与第二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不同。d)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不同。e)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不同。f)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与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不同。
S102:基站根据该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
配置一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可以是首次配置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也可以是重配置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其中,重配置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可以理解为:调整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当前配置信息。
在S102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配置后的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在一次传输过程中,不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提供了以端口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提供的以可用端口数为粒度配置参考信号的技术方案相比,更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场景中。具体实现时,结合实际需求配置参考信号,即可提高信道估计结果的精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或RRC信令。可选的,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的索引。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b:
a:基站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的“配置信息”可以是上文提供的任一种配置信息,例如,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等中的任一种。不同信息条目中可以记录同一种配置信息,例如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1,信息条目2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2。不同信息条目中可以记录不同种类的配置信息,例如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1,信息条目2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传输波形1。
系统配置信令可以复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信令实现,例如可以复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RRC信令实现,另外,系统配置信令也可以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新的信令,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b: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DCI或MAC信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是上述步骤a中配置的至少一个配置信息中的一个配置信息。
以步骤a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条目为共4个信息条目,且每一信息条目中均记录了一个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例如,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1,信息条目2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2,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3,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为密度4。则在步骤b中,基站可以通过DCI或MAC信令指示这4个密度中的一个密度,具体可以直接指示密度值,也可以指示该密度值的索引。
通过系统配置信令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可用的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通过指示信息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本次配置过程中终端所用的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该实施例中,通过系统配置信令半静态配置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能够节省动态指示开销;并通过指示信息动态配置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这样,能够提高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等操作过程中的操作结果的精确度。
下面以如何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为例,对确定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
一、基站实时地或者半静态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具体的:
1)基站根据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即信息①):
方式1: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
基站可以根据某种参考信号,例如现有标准中的参考信号(如CRS,CSI-RS或DMRS等)或者新设计的一种参考信号,来测量第一端口对应信道的时频特征,并依此来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中,该时频特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普勒频移和多径时延等中的至少一种。
基站可以根据多普勒频移确定时域密度。可选的,多普勒频移越大,所确定的时域密度就越大。其中,多普勒频移一般由用户终端的移动性(英文:mobility)造成的。例如,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多普勒频移大于700Hz(赫兹),则第一端口对应的时域密度至少要保证3RE/子帧(即每个子帧至少有3个RE用于承载参考信号),从而保证信道估计的精度。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多普勒频移小于7Hz,则第一端口对应的时域密度保证1RE/子帧即可保证信道估计的精度。
基站可以根据最大多径时延确定频域密度。可选的,最大多经时延越大,所确定的频域密度就越大。例如,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为5000ns(纳秒)以上,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资源的密度至少要保证3RE/PRB(即:每个PRB的全频带内至少有3个RE用于承载参考信号)。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为1000~5000ns,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资源的密度至少保证2RE/PRB。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为1000ns以下,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频域资源的密度至少保证1RE/PRB。
可以理解的,基站可以结合最大多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等信息来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
方式2: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确定时域密度。
相位噪声越大,所确定的时域密度就越大。可以理解的,相位噪声越大时,需要在时域上设置很多参考信号才可以克服相位噪声的影响。
方式3: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其中,第一端口是为该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系统信息,例如确认(英文:acknowledgement,缩写:ACK)指示或不确认(英文:unacknowledgement,缩写:NACK)指示等,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第一端口对应的系统信息,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端口传输的系统信息。例如,若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用户终端的NACK指示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说明当前时刻,为该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较小,则基站可以在后续传输过程中上调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
方式4: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其中,第一端口是为该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例如,用户终端的频点信息或调度带宽等信息,调整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具体的:若用户终端的数据在高频段传输,说明为该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对应的信道相对平坦,则基站可以在后续传输过程中下调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若用户终端的数据在低频段传输,则基站可以在后续传输过程中上调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密度。
方式5: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第一端口是为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可选的,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大,所确定的时域资源的密度越大。例如,若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小于30km/h(千米每小时),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可以为1RE/子帧。若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为30~300km/h,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可以为2RE/子帧。若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大于300km/h,则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可以为3RE/子帧。
可以理解的,基站可以结合上述方式1~方式4中的至少两种方式,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系统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他示例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时所使用的信息(例如,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或第一端口对应的系统配置信息等)可以是发射端测量得到的,也可以不是发射端测量得到的。若不是发射端测量得到的,则测量的执行主体可以向该发射端反馈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密度调整需求,建议密度值,频移的值,多径时延的值,相位噪声的值等。其中,这些值,例如,频移的值、多径时延的值和相位噪声的值等,可以是统计值、瞬时值或量化值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发射端在配置任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之后,还可以向接收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使接收方获知配置后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具体的,若发射端首次配置一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则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密度值或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例如参考信号所占的RE索引(英文:index),其中,RE index可以为该RE所在的子载波和符号index等。若发射端重配置一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则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调整后的密度值、密度调整方向、密度调整大小、调整后该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等。
可以理解的,在指示信息不是配置后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的场景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可以预先设置指示信息(例如,密度值、密度调整方向或密度调整大小等)与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可选的,若发射端是基站,接收端是用户终端,则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DCI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2)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即信息②)。
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多普勒频移较大(例如高速移动场景),则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可以包括多普勒频移补偿。
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较大(例如高频点场景),则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可以包括相位噪声补偿等。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可选的,不同的场景中,同一种类的参考信号,例如DMRS,的某些端口可以额外地承载其他功能。该情况下,发送端可以向接收端指示该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增加的额外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不同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不用,则接收端对该不同参考信号的处理流程和估计算法也不同,这样可以降低系统复杂度。
3)基站根据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即信息③):
方式1: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基站可以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信噪比(英文:signal to noise ratio,缩写:SNR)或信道质量指示(英文:channel qualityindication,缩写:CQI)等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例如,若CQI的值较大,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是单载波;若CQI的值较小,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是多载波。
方式2: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峰值平均功率比(英文:peak to average powerratio,缩写:PAPR,简称峰均比)需求,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若用户终端的PAPR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为单载波。若用户终端的PAPR大于该预设阈值,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为多载波。本发明实施例对该预设阈值的具体取值不进行限定。例如,PAPR较低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这是因为: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的信噪比(英文:signal to noiseratio,缩写:SNR)较低,采用具有低PAPR发送信号,可以加大发射功率来提高接收效率。相反的,PAPR较高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
方式3: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若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rank=1,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是单载波,也可以是多载波。若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1,则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可以是多载波。
可以理解的,基站可以结合上述方式1~方式3中的至少两种方式,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例如,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确定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他示例不再一一列举。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4)基站根据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灵活性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即信息④)。
若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较高,则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可以是ZC序列。需要说明的是,该序列具有低PAPR的特性。
若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单载波,则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可以是ZC序列。若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为多载波,则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可以是PN序列。
由于很难寻找到低相关特性较好的长度较小的ZC序列,因此,若调度颗粒度较小时,如用户终端的调度子带小于3RB时,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可以是PN序列。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5)基站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参考信号序列的类型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即信息⑤)。
若第一参考信号序列为PN序列,则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可以是全宽带生成方式。若第一参考信号序列为ZC序列,则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可以是按照用户终端的调度带宽生成方式。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射端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可选的,若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是若干个RB生成方式,则该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该若干个RB中的每个RB的index。
6)基站可以根据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即信息⑥):
方式1: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多经时延较大,如大于5000ns的高频选信道场景,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FDM或者低阶CDM。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多经时延的值较小,若小于500ns的信道频选场景,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频域CDM。
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频移较大,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TDM。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频移较小,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时域CDM。
示例的,在高频选信道中,端口0,1可以在时域上使用CDM,端口0,1与端口2,3使用FDM复用。在快时变信道中,端口0,2可以在频域上使用CDM,而端口0,2与1,3使用TDM复用方式,从而保证CDM的性能不受信道特性所影响。此外,时频双选择性信道中,还可以考虑端口间使用FDM+TDM的方式进行复用。
方式2:基站根据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的值较大,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TDM;若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的值较小,则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可以采用时域CDM。
上述2)~6)中的任一测量和反馈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时所需的信息(例如,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等)的方法均可以参考上述1)。除此之外,对于6),还可以通过设计复用方式调整信令来切换资源复用方式。例如,可以使用1bit来指示TDM和时域CDM的切换,1bit来指示FDM和频域CDM的切换。可选的,通过设计复用方式调整信令来切换同一导频图中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二、基站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从而利用目标导频图与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导频图可以反映一次传输过程中的所有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可选的,还可以获知一次传输过程中的所有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该情况下,S102可以包括:基站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指示目标导频图的标识。目标导频图的标识可以是目标导频图的序号等。
在本实施例中,收发双方可以预先约定不同场景下的导频图,并约定每个导频图与一次传输过程中的部分或全部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其中,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可选的,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或目标导频图的信息。
其中,导频图的信息可以包括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参考信号的时频资源的映射方式,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号及其复用方式,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映射方式等。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b:
a:基站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关于导频图的信息的解释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系统配置信令可以复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信令实现,例如可以复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RRC信令实现,另外,系统配置信令也可以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新的信令,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b:基站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DCI或MAC信令,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导频图。其中,目标导频图可以是上述步骤a中配置的至少一个信息条目中记录的导频图的信息所指示的一个导频图。
以步骤a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条目为共4个信息条目,且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了第一参考信号的可能的一个导频图的信息,其中,信息条目1中记录了导频图1的信息,信息条目2中记录了导频图2的信息,信息条目3中记录了导频图3的信息,信息条目4中记录了导频图4的信息。则在步骤b中,基站可以通过DCI或MAC信令指示这4个导频图中的一个导频图作为目标导频图,具体可以指示导频图的标识。
通过系统配置信令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导频图可以是终端可用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导频图,通过指示信息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导频图(即目标导频图)可以是本次配置过程中终端所用的第一参考信号的导频图。
该实施例中,通过系统配置信令半静态配置参考信号的导频图,能够节省动态指示开销;并通过指示信息动态配置参考信号的导频图,这样,能够提高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等操作过程中的操作结果的精确度。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预设的导频图所对应的场景的划分方式不进行限定,下面列举几种示例:
示例1:根据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所采用的帧结构区分导频图所对应的场景。其中,该帧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域长度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的帧结构:LTE系统中TTI或符号级短TTI,高频系统中的大子载波间隔的短TTI,5G系统中的slot或mini-slot等。例如,时域长度较长的帧结构所对应的导频图中的参考信号的时域密度较高,频域密度较低,以更好地测量时变特性。
示例2:根据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区分导频图所对应的场景。其中,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农村场景、城市场景和高铁场景等。例如,用户终端的移动速率较大的场景中,例如农村场景或高铁场景,导频图中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较高。反之,用户的移动速率较小的场景中,例如城市场景,则导频图中的参考信号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密度较低。
示例3:根据调度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区分导频图所对应的场景。其中,调度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可以包括高频、低频、超高频。例如,载频较高的场景中,参考信号的功能可以包括相位噪声补偿。
示例4:根据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区分导频图所对应的场景。例如,在子载波间隔大的场景中,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频域密度较小,以克服频选。
可以理解的,具体实现时,可以结合上述提供的任意的多种方式,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例如,首次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时,基站可以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然后利用目标导频图与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后续,可以实时地或者半静态地重配置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下面列举两种具体示例。需要说明的是,一个PRB上可以承载控制信号、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等。下文中的具体示例均是以控制信号所占一个PRB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以及全带宽构成的时频资源为例进行说明的。
如图4所示,为高频场景中对应的一种导频图。在图4中,端口0,1对应的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资源复用方式为CDM,端口2,3对应的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资源复用方式为CDM。端口0,1对应的参考信号,与端口2,3的参考信号在时域上的资源复用方式为FDM。为了进行信道估计,端口0,1,2,3均匀分布于PRB前端,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占用12个RE。在PRB后端,端口0,1对应的参考信号在时域上连续分布,且占7个RE;端口2,3应的参考信号在时域上以固定间隔分布,且占3个RE。
该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上文提供的方式确定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和生成方式,然后生成参考信号;接着以图4所示的导频图将参考信号映射至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上文提供的方式获知如图4所示的导频图中的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从而实现信道信息参数的测量和相位噪声的测量及补偿。本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映射方式及功能,能够在抑制相位噪声的同时,保证较低的导频消耗。
如图5所示,为高速移动场景中对应的一种导频图。在图5中,端口0,1对应的参考信号在频域上的资源复用方式为FDM。为了进行信道估计,端口0,1均匀分布于PRB前端,每个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占用6个RE。为了准确估计高速移动场景中快时变信道的信道信息,在PRB后端,端口0,1对应的参考信号分布于不同符号内,且占用不同的子载波,也就是说,资源复用方式为TDM+FDM。其中,端口0对应的参考信号占用6个RE,端口1对应的参考信号占用3个RE。
该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上文提供的方式确定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和生成方式,然后生成参考信号;接着以图5所示的导频图将参考信号映射至时频资源上,并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上文提供的方式获知如图5所示的导频图中的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快时变信道信息参数的测量。该实施例中不同参考信号不规则的映射方式,可以保证信道估计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导频开销。
上文中均是从发送端配置参考信号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接收端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下文中是以接收端为用户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的。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
S201:用户终端接收指示信息。
S202:用户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
可选的,该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该情况下,S202可以包括:根据目标导频图,获取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该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发射端和接收端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7可以包括确定单元701和配置单元7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703。这各功能模块中的每个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上文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推断出来,或者可以参考上文发明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内容。示例的,确定单元701可以用于执行图3中S101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动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配置单元702可以用于执行图3中S102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动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发送单元703可以为发送器,其可以与接收器集成在一起构成收发器。确定单元701和配置单元702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7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单元对应的操作。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8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8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1和确定单元802。这各功能模块中的每个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上文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推断出来,或者可以参考上文发明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内容。示例的,接收单元801可以用于执行图6中S201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动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确定单元802可以用于执行图6中S202中的基站所执行的动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接收单元801可以为接收器,其可以与发送器一起构成收发器。确定单元802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8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单元对应的操作。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系统总线903以及通信接口904。其中,处理器901、存储器902以及通信接口904通过系统总线903连接。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9运行时,处理器901执行存储器9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装置9执行上文提供的任意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具体的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可参考下文及附图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器902。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缩写: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901还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该专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具有装置9其他专用处理功能的芯片。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9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9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系统总线903可以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信号状态总线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示意为系统总线903。
通信接口904具体可以是装置9上的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无线收发器。例如,无线收发器可以是装置9的天线等。处理器901通过通信接口904与其他设备,例如与基站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文中提供的任意一种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流程中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901执行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述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所述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其中,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所采用的帧结构,所述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
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图,获取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导频图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导频图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用户终端的系统信息、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用户终端的均峰比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灵活性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所述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所述发送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导频图;在所述发送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种: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15.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述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所述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图,获取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导频图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在所述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导频图;在所述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种: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22.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述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所述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从预设导频图集合中选择目标导频图;其中,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状态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所采用的帧结构,所述用户终端所处的场景,调度所述用户终端时所使用的载频,所述用户终端传输信息时所采用的子载波间隔;
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图,获取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导频图的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导频图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所述确定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用户终端的系统信息、用户终端的系统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速度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用户终端的均峰比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层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任一端口。
31.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用户终端的PAPR需求和用户终端的调度灵活性需求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所述第一端口是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的端口中的任一端口。
32.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的时频特性和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信道上所叠加的相位噪声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导频图;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24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种: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36.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一次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第一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所述传输过程中可使用的端口还包括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同。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的密度是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占的资源单元的个数与所述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单元的个数的比值;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承载的功能;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采用的传输波形;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类型;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的生成方式;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复用方式。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导频图的标识;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图,获取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导频图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对应。
40.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或媒体接入控制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配置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CI或MAC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导频图;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系统配置信令;其中,所述系统配置信令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且所述系统配置信令中包含至少一条信息条目,每一信息条目中记录有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一导频图的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一种:DCI或MAC信令或RRC信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119357 WO2018126979A1 (zh) | 2017-01-06 | 2017-12-28 |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EP17890767.1A EP3562081A4 (en) | 2017-01-06 | 2017-12-28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 |
BR112019014001-8A BR112019014001A2 (pt) | 2017-01-06 | 2017-12-28 | Método de configuração do sinal de referência, aparelho e midia de armazenamento decomputador |
US16/505,251 US11405154B2 (en) | 2017-01-06 | 2019-07-08 |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11868 | 2017-01-06 | ||
CN2017100118685 | 2017-01-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82322A true CN108282322A (zh) | 2018-07-13 |
Family
ID=6280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13518.4A Pending CN108282322A (zh) | 2017-01-06 | 2017-05-05 |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05154B2 (zh) |
EP (1) | EP3562081A4 (zh) |
CN (1) | CN108282322A (zh) |
BR (1) | BR112019014001A2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45557A (zh) * | 2018-11-28 | 2020-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lte网络下行效率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1435928A (zh) * | 2019-03-19 | 2020-07-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12449403A (zh) * | 2019-09-05 | 2021-03-05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低轨卫星通信中的随机接入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1159289A1 (zh) * | 2020-02-12 | 2021-08-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473617A (zh) * | 2018-09-14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6438875A (zh) * | 2020-10-23 | 2023-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777676B2 (en) * | 2018-07-20 | 2023-10-03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
WO2024164935A1 (zh) * | 2023-02-07 | 2024-08-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8664B (zh) * | 2017-02-10 | 2020-0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0582954A (zh) * | 2017-05-02 | 2019-12-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执行基于mm的noma通信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11336343B2 (en) * | 2017-06-13 | 2022-05-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using orthogonal or nonorthogonal code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462664B1 (en) * | 2017-07-21 | 2022-03-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20087497A1 (en) * | 2018-11-02 | 2020-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licit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EP4040699A4 (en) * | 2019-10-31 | 2022-10-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ort of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N115865286A (zh) * | 2021-11-08 | 2023-03-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接收、发送方法、第一、第二通信节点及介质 |
US20250088326A1 (en) * | 2023-09-08 | 2025-03-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lot format switching for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data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24099A1 (zh) * | 2010-04-06 | 2011-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677306B (zh) * | 2008-09-19 | 2012-08-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2711251A (zh) * | 2012-05-07 | 2012-10-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导频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JP2013515427A (ja) * | 2010-01-07 | 2013-05-02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アップリンク基準信号の特徴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US20140146775A1 (en) * | 2011-08-08 | 2014-05-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
CN103841644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3841632A (zh) * | 2009-04-27 | 2014-06-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
EP2779514A2 (en) * | 2013-03-13 | 2014-09-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86131A1 (ja) * | 2006-01-27 | 2007-08-02 | Fujitsu Limited |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パイロットパターン決定方法 |
CN101754237B (zh) | 2008-12-19 | 2012-05-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Lte-a系统中天线增强型技术的处理方法和基站 |
CN101771443B (zh) | 2009-01-05 | 2013-06-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控制lte-a系统中参考符号开销的方法和基站 |
CN101841828B (zh) | 2009-03-18 | 2014-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 Lte-a系统中信道测量导频的发送方法 |
CN101848017B (zh) | 2009-03-24 | 2014-0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lte-a用户专用资源的信道测量导频配置方法 |
CN101873625B (zh) | 2009-04-27 | 2013-0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链路中的信道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158319B (zh) * | 2010-02-12 | 2015-1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复用解调参考符号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WO2013070052A1 (ko) | 2011-11-13 | 2013-05-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1581999B2 (en) * | 2014-10-08 | 2023-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04469931A (zh) * | 2014-11-05 | 2015-03-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增强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7115609A1 (ja) * | 2015-12-28 | 2017-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装置及び方法 |
CN107623542B (zh) * | 2016-07-13 | 2023-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
US11108454B2 (en) * | 2016-10-11 | 2021-08-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for adapting density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CN108023720B (zh) * | 2016-11-03 | 2023-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和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JP6533298B2 (ja) * | 2016-12-07 | 2019-06-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方法 |
CN108270538B (zh) * | 2017-01-04 | 2020-0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的参数确定、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
2017
- 2017-05-05 CN CN201710313518.4A patent/CN10828232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2-28 BR BR112019014001-8A patent/BR112019014001A2/pt unknown
- 2017-12-28 EP EP17890767.1A patent/EP356208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7-08 US US16/505,251 patent/US1140515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7306B (zh) * | 2008-09-19 | 2012-08-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导频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03841632A (zh) * | 2009-04-27 | 2014-06-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接收方法、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 |
JP2013515427A (ja) * | 2010-01-07 | 2013-05-02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アップリンク基準信号の特徴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WO2011124099A1 (zh) * | 2010-04-06 | 2011-10-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
US20140146775A1 (en) * | 2011-08-08 | 2014-05-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
CN102711251A (zh) * | 2012-05-07 | 2012-10-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导频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3841644A (zh) * | 2012-11-22 | 2014-06-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2779514A2 (en) * | 2013-03-13 | 2014-09-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raft_36331-a20\""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77676B2 (en) * | 2018-07-20 | 2023-10-03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
CN115473617A (zh) * | 2018-09-14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5473617B (zh) * | 2018-09-14 | 202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1245557A (zh) * | 2018-11-28 | 2020-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lte网络下行效率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1435928A (zh) * | 2019-03-19 | 2020-07-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终端 |
CN112449403A (zh) * | 2019-09-05 | 2021-03-05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低轨卫星通信中的随机接入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449403B (zh) * | 2019-09-05 | 2023-10-20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低轨卫星通信中的随机接入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1159289A1 (zh) * | 2020-02-12 | 2021-08-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438875A (zh) * | 2020-10-23 | 2023-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4164935A1 (zh) * | 2023-02-07 | 2024-08-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9014001A2 (pt) | 2020-02-11 |
EP3562081A4 (en) | 2020-01-01 |
US20190334676A1 (en) | 2019-10-31 |
EP3562081A1 (en) | 2019-10-30 |
US11405154B2 (en) | 202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82322A (zh) | 一种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216709A1 (e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 |
KR102738118B1 (ko) | 다수의 물리적인 다운링크 공유된 채널(pdsch) 전송 방안을 구별하기 위한 방법 | |
CN112994769B (zh) | 用于使用可配置带宽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TWI452920B (zh) | CSI-RS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the base station device | |
JP612112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
AU2008262750B2 (en) | Partitioning of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signals and data signals in SC-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WO2020143065A1 (zh) | 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JP565403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とリファレンス情報との多重化 | |
CN103250455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KR101818584B1 (ko) | 전용 기준 신호를 위한 공통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1090204A1 (en) | Updating active tci state for single-pdcch based multi-trp pdsch or multi-pdcch based multi-trp pdsch | |
CA3030456C (en) |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EP1750407A1 (en)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time, frequency and spatial channel i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 |
WO2018000929A1 (zh) | 一种子帧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
KR2015011052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4176967A1 (zh) |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图样信息的选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9565823B (zh) | 短tti模式 | |
JP2008118311A (ja) | ユーザ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
CN109391359A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US10177938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 |
KR102301826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자원 관리 방법 | |
Rao et al. | LTE and HSPA+: Revolutionary and evolutionary solutions for global mobile broadband | |
CN107852639A (zh) | 下行信息的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系统 | |
CN103262629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