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278137B -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8137B
CN108278137B CN201810134123.2A CN201810134123A CN108278137B CN 108278137 B CN108278137 B CN 108278137B CN 201810134123 A CN201810134123 A CN 201810134123A CN 108278137 B CN108278137 B CN 108278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ring seat
port
pressure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41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8137A (zh
Inventor
李彦飞
赵会军
袁宝良
李晓娟
熊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341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8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8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8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8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8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9/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 F01L9/1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ctuated non-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03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 F02D13/0215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changing the valve timing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包括:高压稳压源、低压蓄压机构、两位四通阀、气门驱动器和气门,所述高压稳压源的输出端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连接,所述低压蓄压机构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T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A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B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柱塞和所述气门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能够灵活控制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Description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包括该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有多种方案,一种是菲亚特方案(美国专利号US 8230830B2),例如图1所示,凸轮10驱动指形摇臂7,推动液压活塞6压缩,在活塞腔产生高压。当电磁阀11打开时,液压油经过电磁阀进入到蓄压腔12和液力制动器4,此时,所有油路保持畅通,由于蓄压腔容积可变,其压力一直维持低压,气门2处于关闭状态;当电磁阀关闭时,高低压腔断开,液压活塞腔内的液压油仅与气门制动腔相通。执行器油腔内充满机油,在凸轮推动液压活塞下行时,油压上升,液压油推动液力制动器4的柱塞下行,从而推动气门开启;当需要气门落座时,只需将电磁阀打开,此时液力制动器油腔与蓄压腔连通,高压腔内压力迅速下降,气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落座。这样就通过控制电磁阀开关,实现了气门开启关闭时刻灵活可变。但是由于气门关闭的驱动力来自于气门弹簧,关闭过程不可控。气门的关闭过程不可控,导致高速时,气门关闭持续期延长。由于在固定压缩量时的气门弹簧力是不变的,气门关闭时的速度与弹簧力成正比,也就是气门从最大升程到关闭所需的时间是固定的。这就会造成,不同转速时,气门关闭所需的曲轴转角不同,高速时气门关闭持续期会大大延长。且由于气门开启的液压力是通过凸轮驱动柱塞产生的,因此气门开启时刻的变化范围有限,气门有升程的范围受到凸轮包角的限制,只能在凸轮包角范围以内有升程。
另一种是皆可博方案(中国专利号CN 1820123A),例如图2所示,凸轮200驱动主活塞110,主活塞110与从动活塞120通过通道130连通,通过单向阀140向系统补充液压油,控制阀150与油道130连通,从动活塞120与气门300相连。工作时,凸轮驱动主活塞110运动,在油道130内产生高压,驱动从动活塞运动,最终驱动气门运动。在凸轮升程上升过程中,当需要气门关闭时,控制阀150打开,油道130内压力降低,从动活塞回位,气门关闭。这样就通过控制控制阀150的开关,实现了气门升程的可变。气门开启时刻局限于凸轮型线,仅在凸轮上升段可以实现气门开启,在其它凸轮包角范围内,无法实现气门开启。气门关闭是通过气门弹簧的作用,气门关闭时的运动速度不可控,会导致高速时气门关闭持续期大大延长。
而在有效控制气门落座速度方面,有多种方案,一种是菲亚特方案(美国专利号US2003/0172890),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气门关闭时液压油流通面积变化实现对气门落座速度的控制。具体方法为,高压腔C内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32、小孔320和切口42,进入到柱塞腔,推动柱塞21下行,进而推动气门开启。气门关闭时,气门8在气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柱塞21上行,柱塞21将柱塞腔内的液压油压出到高压腔C中。随着气门升程的降低,柱塞腔内的液压油先是通过切口42和小孔320流出,流通阻力较小,气门运动速度较高;之后切口42关闭,液压油仅通过小孔320流出,流通阻力增加,气门运动速度降低。但是由于气门关闭时的运动速度,受温度影响大,低温时液压油粘度增大,会导致气门关闭持续期延长。且结构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大。
另一种是皆可博方案(EP 1869294 B1),如图4所示,通过圆柱孔280和圆锥面225的相互配合,在气门即将落座时,随着气门升程的减小,液压油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流动阻力增加,气门运动速度降低,从而实现对气门落座速度的控制。圆柱孔所在的阀块280,通过弹簧260压在滑块230上,圆锥阀芯225通过弹簧270压在阀块280上。当气门关闭时,气门推动滑块230,使得阀芯225的圆锥体逐渐进入到阀块280的圆柱孔中,随着气门关闭,滑块230上行,通过阀块280内孔流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流动阻力加大,使得阀块280的上行速度降低,从而达到了降低气门落座速度的目的。但是由于受温度影响大,低温时,液压油粘度增大,会导致气门关闭持续期延长。且气门小升程时,流通面积变化过快,会导致难以有效控制气门落座速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灵活控制气门开启和关闭的驱动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包括该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包括:高压稳压源、低压蓄压机构、两位四通阀、气门驱动器和气门,
所述高压稳压源的输出端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连接,所述低压蓄压机构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T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A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B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柱塞和所述气门连接;
所述两位四通阀的各个端口的连通状态能够控制所述高压稳压源与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下压力腔的通断,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压力腔时,所述气门驱动器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开启,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压力腔时,所述气门驱动器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关闭,所述低压蓄压机构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切换压力状态时,暂时存储液压油。
优选地,当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与端口A连通,端口B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压力腔,当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压力腔。
优选地,所述气门驱动器包括外壳、上弹簧座、上弹簧、柱塞、下弹簧和下弹簧座,所述上弹簧座、上弹簧、柱塞、下弹簧和下弹簧座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上弹簧座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所述上弹簧座位于所述外壳的上端,且所述上弹簧座靠近所述上进油口的位置,所述柱塞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上弹簧座的内孔中,所述下弹簧座位于所述外壳的下端,所述下弹簧座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所述柱塞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弹簧座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外与所述气门连接,所述上弹簧安装在所述柱塞上端与所述上弹簧座之间的位置,所述下弹簧安装在所述柱塞的下端与所述下弹簧座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弹簧座与所述外壳焊接。
优选地,所述柱塞包括上部圆柱、柱塞导向部和下部圆柱,所述上部圆柱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上端,所述下部圆柱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下端,所述上部圆柱穿入所述上弹簧座内孔中,所述下部圆柱穿过所述下弹簧座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外与所述气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切口,所述纵向切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长度,所述纵向切口能够在所述柱塞达到最大行程时连通所述上压力腔和所述下压力腔。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四个纵向切口。
优选地,所述上弹簧座设置有弹簧座内孔,所述弹簧座内孔用于与所述上部圆柱匹配,所述上弹簧座的侧面设置有U型孔和圆孔,所述U型孔和所述圆孔用于所述上部圆柱内的液压油的流出。
优选地,所述下弹簧座设置有下弹簧座内孔,所述下弹簧座内孔与所述下部圆柱之间为偶件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其中,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前文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两位四通阀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两位四通阀的连通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通过控制两位四通阀,控制具有稳定压力的高压稳压源与气门驱动器上下腔的通断,从而实现气门任意时刻开启和关闭。且由于气门关闭是通过液压力驱动,可以取消发动机上的气门弹簧以及弹簧盘和弹簧锁等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菲亚特方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皆可博方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菲亚特方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皆可博方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气门驱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柱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外壳上设置的纵向切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上弹簧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下弹簧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气门升程与流通面积的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100包括:高压稳压源1、低压蓄压机构2、两位四通阀3、气门驱动器4和气门5,
所述高压稳压源1的输出端和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连接,所述低压蓄压机构2和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T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上进油口11和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A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下进油口13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B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柱塞40和所述气门5连接;
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各个端口的连通状态能够控制所述高压稳压源1与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上下压力腔的通断,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上压力腔41时,所述气门驱动器4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1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5开启,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下压力腔42时,所述气门驱动器4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1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5关闭,所述低压蓄压机构2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1切换压力状态时,暂时存储液压油。
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通过控制两位四通阀,控制具有稳定压力的高压稳压源与气门驱动器上下腔的通断,从而实现气门任意时刻开启和关闭。且由于气门关闭是通过液压力驱动,可以取消发动机上的气门弹簧以及弹簧盘和弹簧锁等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
具体地,当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A连通,端口B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上压力腔,当所述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下压力腔。
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液压力驱动气门开启和关闭。具体工作过程为通过控制两位四通阀3,控制具有稳定压力的高压稳压源1与气门驱动器4上下腔的通断。当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A连通,端口B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进入气门驱动器4中的上压力腔41,推动气门开启;当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进入气门驱动器4中的下压力腔42,推动气门关闭。这样就通过控制两位四通阀3的位置,实现了气门5的任意时刻开启和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高压稳压源1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油泵提供稳定液压源。
作为所述气门驱动器4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气门驱动器4包括外壳10、上弹簧座20、上弹簧30、柱塞40、下弹簧50和下弹簧座60,所述上弹簧座20、上弹簧30、柱塞40、下弹簧50和下弹簧座60均安装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上弹簧座20与所述外壳10过盈配合,所述上弹簧座20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上端,且所述上弹簧座20靠近所述上进油口11的位置,所述柱塞4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上弹簧座20的内孔中,所述下弹簧座60位于所述外壳10的下端,所述下弹簧座60与所述外壳10过盈配合,所述柱塞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弹簧座60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外与所述气门5连接,所述上弹簧30安装在所述柱塞40上端与所述上弹簧座20接触的位置,所述下弹簧50安装在所述柱塞40的下端与所述下弹簧座60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弹簧座60与所述外壳10焊接。
具体地,将上弹簧座20和上弹簧30依次从外壳10下方安装在外壳10内,上弹簧座20与外壳10过盈配合。将柱塞40从外壳10下方安装在外壳10内。将下弹簧50从外壳10下方安装在外壳10内。将下弹簧座60,自下而上安装在外壳10内,下弹簧座60与外壳10过盈配合,下弹簧座60安装后,将下弹簧座60与外壳10焊接在一起。气门5装在缸盖上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气门5与柱塞40连接在一起。初始状态时,气门5在下弹簧50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关闭。
具体工作原理为:上进油口11和下进油口13分别与两位四通阀3的A、B位置连通,稳压源1连接两位四通阀P位置,低压泄油口为T。
1)停机状态时
未通电时,两位四通阀3的初始位置为,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相通。由于此时高压源1与低压蓄压机构2内无压力,气门驱动器4的上下压力腔也无压力,下弹簧50的弹力力大于上弹簧30的弹力,气门5在下弹簧50的作用下,保持关闭。
2)消除气门变形的影响
在气门关闭状态时,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相通。气门驱动器4的下压力腔42与高压稳压源1连通,当由于温度的变化,气门5变长时,柱塞40上行,下压力腔42内的液压油迅速得到补充,这样就消除了气门5的变形的影响。
3)气门开启
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A连通,端口B与端口T相通。高压稳压源1与气门驱动器4的上进油口11连通,柱塞40的上方压力大于下方压力,柱塞40在液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推动气门5开启;下压力腔42与下进油口13连通,柱塞40下行,将下压力腔42内的液压油推出到低压蓄压机构2内。柱塞40及气门5的运动速度取决于高压稳压源1内的压力,压力越高,气门5运动的响应越快。
4)气门开启到最大位置时
首先,随着气门5开启高度增加,上弹簧30压缩高度减小,弹簧力减小,下弹簧50压缩高度增加,弹簧力增加,下弹簧50是变刚度弹簧,在气门5即将达到最大升程处,下弹簧50的弹簧力陡增,从而减小柱塞40对下弹簧座60的冲击。
此外,在气门5即将达到最大升程时,控制两位四通阀3,使得上压力腔41与高压稳压源1断开,下压力腔42与高压稳压源1连通,上压力腔41压力降低,下压力腔42压力升高,下压力腔42压力大于上压力腔41,气门5升程开始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气门5打开时,所述气门5与发动机上的气门座圈80分离,当所述气门5关闭时,所述气门5与发动机上的气门座圈80接触,所述发动机上的气门座圈80用于提高所述气门5与发动机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柱塞40包括上部圆柱401、柱塞导向部402和下部圆柱403,所述上部圆柱401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402的上端,所述下部圆柱403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402的下端,所述上部圆柱401穿入所述上弹簧座20的内孔,所述下部圆柱403穿过所述下弹簧座60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4外与所述气门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上弹簧座20与上部圆柱401的配合形式,随着柱塞40向上运动,上弹簧座20与上部圆柱401之间的流通面积随柱塞位移的变化曲线,其具体为:随着气门升程降低,流通面积逐渐降低,包括但不限于图11所示的特征,流通面积先保持不变,之后快速下降,最后缓慢下降。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外壳10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切口12,所述纵向切口12的长度大于所述柱塞导向部402的长度,所述纵向切口12能够在所述柱塞40达到最大行程时连通所述上压力腔41和所述下压力腔42。
优选地,所述外壳10的内壁上设置有四个纵向切口12。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0内壁设计有纵向切口12,切口长度大于柱塞40导向402长度。纵向切口12的作用是防止气门升程超过最大设计升程。当气门达到最大升程,并且两位四通阀位置没有切换时,上压力腔41压力仍然大于下压力腔42压力,一旦气门超过最大升程,外壳10内壁的四个切口就连通上下压力腔,上压力腔41压力迅速降低,上下压力腔压力平衡,由于柱塞4所受的上下弹簧力合力方向向上,柱塞逐渐停止下行,并开始上行,气门升程减小,这样柱塞腔的侧边通道就起到了防止气门开启过大的问题。
两位四通阀3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相通。高压稳压源1与下进油口13连通,下压力腔42与高压源连通,上压力腔41压力降低,下压力腔42压力升高,柱塞40和气门70在液压力和弹簧力的综合作用下,向上运动(上弹簧30和下弹簧50都处于压缩状态,下弹簧力大于上弹簧力),上柱塞腔内的液压油被推出到泄油腔2内,最终气门关闭。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上弹簧座20设置有弹簧座内孔23,所述弹簧座内孔23用于与所述上部圆柱401匹配,所述上弹簧座20的侧面设置有U型孔21和圆孔22,所述U型孔21和所述圆孔22用于所述上部圆柱401内的液压油的流出。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下弹簧座60设置有下弹簧座内孔61,所述下弹簧座内孔61与所述下部圆柱403之间为偶件配合。
气门即将关闭时,为了防止气门5落座速度过大,在上弹簧座20上设计了特殊结构的油道,使得在气门升程很小时,柱塞40上部圆柱401进入上弹簧座20的弹簧座内孔23中,随着气门升程的减小,柱塞40上行,上压力腔41内的液压油通过上弹簧座20侧边的U型孔22和小圆孔21流出,流动阻力增加,柱塞40及气门70运动速度降低。
随着气门升程进一步减小,柱塞40进一步上升,上压力腔41内的液压油仅能通过圆孔21流出,由于圆孔孔径较小,流动阻力进一步增加,这样就降低了柱塞40的上行速度,进而降低了气门落座时的速度。
在气门即将关闭时,由于上弹簧30是变刚度弹簧,上弹簧的刚度在气门即将关闭时变得很大,当柱塞40上行时,弹簧对柱塞向下的压力大大增加,这就降低了气门落座速度,减轻气门对气门座的冲击。
需要说明的是,将柱塞40自下而上装入到外壳10内,再将下弹簧50和下弹簧座60自下而上装入外壳10内,利用专用夹具将下弹簧座60和外壳10固定,之后将下弹簧座60和外壳10焊接在一起。下弹簧座内孔61和下部圆柱403为间隙配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下弹簧座60包括第一特征部62和第二特征部63,所述第一特征部62和第二特征部63为关键尺寸特征,第一特征部62上边需要安装弹簧,第二特征部63具有密封作用。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由于气门的开启和关闭都是通过液压力驱动,因此可以实现气门任意时刻的开启和关闭,以及对于气门开启持续期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发动机进排气量的精确控制,进而实现对缸内残余废气的精确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燃烧,提高热效率和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使得气门落座冲击减小,提高系统可靠性;气门落座速度的降低,使得气门与气门座圈的碰撞减轻,从而减轻发动机振动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200包括控制装置110和前文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100,所述控制装置110和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100的两位四通阀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10用于控制所述两位四通阀的连通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通过控制两位四通阀,控制具有稳定压力的高压稳压源与气门驱动器上下腔的通断,从而实现气门任意时刻开启和关闭。且由于气门关闭是通过液压力驱动,可以取消发动机上的气门弹簧以及弹簧盘和弹簧锁等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包括:高压稳压源、低压蓄压机构、两位四通阀、气门驱动器和气门,
所述高压稳压源的输出端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连接,所述低压蓄压机构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T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A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进油口和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B连接,所述气门驱动器的柱塞和所述气门连接;
所述两位四通阀的各个端口的连通状态能够控制所述高压稳压源与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下压力腔的通断,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压力腔时,所述气门驱动器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开启,当液压油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压力腔时,所述气门驱动器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的控制下推动所述气门关闭,所述低压蓄压机构能够在所述高压稳压源切换压力状态时,暂时存储液压油;
所述气门驱动器包括外壳、上弹簧座、上弹簧、柱塞、下弹簧和下弹簧座,所述上弹簧座、上弹簧、柱塞、下弹簧和下弹簧座均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上弹簧座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所述上弹簧座位于所述外壳的上端,且所述上弹簧座靠近所述上进油口的位置,所述柱塞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上弹簧座的内孔中,所述下弹簧座位于所述外壳的下端,所述下弹簧座与所述外壳过盈配合,所述柱塞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弹簧座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外与所述气门连接,所述上弹簧安装在所述柱塞上端与所述上弹簧座之间的位置,所述下弹簧安装在所述柱塞的下端与所述下弹簧座的位置;
所述柱塞包括上部圆柱、柱塞导向部和下部圆柱,所述上部圆柱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上端,所述下部圆柱位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下端,所述上部圆柱穿入所述上弹簧座内孔中,所述下部圆柱穿过所述下弹簧座伸出到所述气门驱动器外与所述气门连接;
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纵向切口,所述纵向切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柱塞导向部的长度,所述纵向切口能够在所述柱塞达到最大行程时连通所述上压力腔和所述下压力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与端口A连通,端口B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上压力腔,当所述两位四通阀的端口P与端口B连通,端口A与端口T连通时,液压油能够进入到所述气门驱动器的下压力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座与所述外壳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四个纵向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座设置有弹簧座内孔,所述弹簧座内孔用于与所述上部圆柱匹配,所述上弹簧座的侧面设置有U型孔和圆孔,所述U型孔和所述圆孔用于所述上部圆柱内的液压油的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座设置有下弹簧座内孔,所述下弹簧座内孔与所述下部圆柱之间为偶件配合。
7.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的两位四通阀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两位四通阀的连通状态。
CN201810134123.2A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278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123.2A CN108278137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4123.2A CN108278137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8137A CN108278137A (zh) 2018-07-13
CN108278137B true CN108278137B (zh) 2021-03-05

Family

ID=6280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4123.2A Active CN108278137B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8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350B (zh) * 2021-03-09 2023-05-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03129A (zh) * 2021-09-13 2021-12-17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系统、发动机及可变气门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464A (en) * 1988-10-28 1990-06-05 Daimler-Benz Ag Hydraulically operating actuating device for a lift valve
CN203640795U (zh) * 2013-12-23 2014-06-11 天津大学 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
CN106121763A (zh) * 2016-08-05 2016-11-16 天津大学 带单向节流阀缓冲的电液可变气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3790B2 (en) * 1998-09-09 2004-07-20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Poppet valve actua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0464A (en) * 1988-10-28 1990-06-05 Daimler-Benz Ag Hydraulically operating actuating device for a lift valve
CN203640795U (zh) * 2013-12-23 2014-06-11 天津大学 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
CN106121763A (zh) * 2016-08-05 2016-11-16 天津大学 带单向节流阀缓冲的电液可变气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8137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17372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valve operation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064612B2 (ja) 内燃機関
JP5739420B2 (ja) 送出量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送出量制御機能を備える往復動圧縮機
JP6200499B2 (ja) 燃焼機関内のガス交換弁の軸方向変位のため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8590799B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全可变配气机构
EP3019753B1 (en) Actuator for axial displacement of an object
JP2004521275A (ja) 電気液圧式の弁制御装置
EP2978944B1 (en) Actuator for axial displacement of an object
CN108278137B (zh) 一种液力可变气门驱动装置及系统
EP318184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actuation of a val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ontrol valve having an improved control
JP2011157843A (ja) エンジンの弁作動特性変更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電磁弁
US20040050350A1 (en) Hydraulic actuator for a gas exchange valve
JP2018513312A (ja) 物体の軸方向変位のため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EP3901426B1 (en) Valve train and engine
CN102011622B (zh) 一种改进的发动机制动的驱动装置
JP2005233031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H04292506A (ja) 内燃機関用機関弁の油圧駆動装置
EP348947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uation of an engine valv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484882B2 (ja) 燃料噴射比率の調整装置
KR100826465B1 (ko) 가변 밸브 개방 횡단면을 갖는 밸브 장치
KR20200040401A (ko) 가변 밸브리프트 장치
JPH11236809A (ja) 可変動弁装置
US20050217622A1 (en) Valve mechanism with a variable valve opening diameter
JP2563796Y2 (ja) 内燃機関用油圧動弁装置
KR20060111612A (ko) 엔진용 밸브 작동 장치 및 밸브 작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30012 No. 1, xinhongqi street, automobil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Faw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4063 15 Qian Ro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ina Faw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