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9671A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9671A CN108259671A CN201810089600.8A CN201810089600A CN108259671A CN 108259671 A CN108259671 A CN 108259671A CN 201810089600 A CN201810089600 A CN 201810089600A CN 108259671 A CN108259671 A CN 1082596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lligent terminal
- posture
- translation content
- user
- control i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8—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multilanguage fun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先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将用户的姿态转化成控制指令,通过该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本发明仅需通过用户自己携带的智能终端接收翻译内容,从而节省了专业同传设备的配设费用。同时,可通过姿态对接收翻译内容进行控制,增进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业务拓展的需要,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跨国公司和跨境交易越来越多,不同语种间人员的交流需要日益增加,对于同声传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举办具有不同语种的会议时,常常需要专业的会场和专业的同传设备。然而现有的会场设施是有限且昂贵的。而一般的小型会议厅又常常因为缺乏同传设备而满足不了举办相关会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使用用户的移动终端作为传送终端,取代会议专用的传送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根据所述用户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优选地,所述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收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语音电话和\或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优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优选地,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或眼部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包括:
获取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姿态捕抓模块,用于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指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优选地,还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收请求模块包括:
蓝牙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语音电话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语音电话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和\或,
短信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优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优选地,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或眼部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先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将用户的姿态转化成控制指令,通过该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本发明仅需通过用户自己携带的智能终端接收翻译内容,从而节省了专业同传设备的配设费用。同时,可通过姿态对接收翻译内容进行控制,增进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翻译内容传送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翻译内容传送方法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发明翻译内容传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S20、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S30、根据所述用户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S40、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本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后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一般安装于服务器上。实施时,一般可在会场设置多个姿态识别装置,使得在会场的各个位置均在姿态识别装置的拍摄范围之内。姿态识别装置与后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具有通讯连接。姿态识别装置可以是红外感应手势识别装置。翻译内容一般是指同传的音频内容。若现场配置有相应的语音转文本装置,翻译内容也可以包括不同语种的文本内容。
步骤S10中,翻译内容传送系统(以下简称为“传送系统”)首先获取到用户携带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定位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终端。精确的定位信息可以通过现有的GPS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等技术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获得。当获取到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之后,传送系统可以获取智能终端在会场中的精确位置,从而获取在该位置上用户的控制姿态。
步骤S20中,传送系统在获得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从而获得智能终端在会场中的精确位置之后,可选取在会场离该精确位置最接近的一个姿态识别装置,获取该位置的用户姿态。
步骤S30中,传送系统中有专门的姿态识别程序,将上述的用户姿态转换成控制指令。由于姿态识别需要消耗较大的系统资源,可设置生成控制指令的一段时间后,停止生成新的控制指令。例如,在用户做出一个“切换语种”的姿态后,系统识别出该姿态为“切换语种”控制指令,并执行该控制指令。在接下30秒钟内,用户没有做出新的控制姿态,传送系统则作出停止识别该用户姿态的指令,减少系统消耗。若用户若有新的控制需求,则需通过智能终端重新向传送系统发送请求。或者,为了防止误操作,可设置一个特定的激活姿态,在做出该姿态后,后续的姿态才进行识别。
步骤S40中,智能终端与传送系统建立连接。传送系统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例如,会场内的传送系统在收到用户的“确定”手势以后,持续地向用户的智能终端发送某一语种的翻译语音,直至会议结束。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切换语种”手势,切换另一语种的翻译语音。传送系统也可以配置语言转文本装置,然后将相应的文本内容传送到用户的智能终端。
参照图2,在一应用实例中,用户100处于会议现场内。首先用户100用智能手机向传送系统发送定位信息。传送系统获得用户100的定位信息后,控制会议现场内的红外摄像头200对准用户100,获取用户100的手势动作。传送系统将获取到的手势动作转化成控制指令,然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同声传译音频内容向用户100携带的智能手机传送。用户100佩戴与智能手机连接的耳机,便可收听到自己所需要的同声传译音频。
可选地,所述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之前,智能终端需与传送系统建立稳定的连接。传送系统可以以wlan热点、蓝牙或者其他方式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当两者建立连接之后,便可根据相关的控制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语音电话和\或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以蓝牙、语音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向传送系统发送连接请求。传送系统接收到智能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可以对该连接请求进行核验,核验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连接的权限,若智能终端具有连接权限,则与其建立连接。以短信为例,智能终端登陆传送系统的登陆界面,输入要登陆的手机号码,然后点击获取验证码。然后通过手机接收验证短信,获得验证码。在登陆界面输入验证码,便可登陆传送系统,建立起与传送系统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本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可以是开始传送、切换语种或中断传送。例如,可以规定手臂挥动一次为开始传送,手臂挥动两次为切换语种,手臂挥动三次为中断传送。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出某一种姿态匹配某一项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或眼部动作。
本实施例中,姿态识别装置不同,可识别的姿态也不相同。姿态识别装置可以是具有红外成像功能的摄像头。识别的姿态可以是手势,也可以是头部动作,还可以是面部表情或眼部动作。以头部动作为例,可以定义点头为开始传送,头部转动为切换语种,摇头为中断传送。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包括:
获取定位模块10,用于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姿态捕抓模块20,用于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指令生成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指令控制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本实施例中,实施主体为后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一般安装于服务器上。实施时,一般可在会场设置多个姿态识别装置,使得在会场的各个位置均在姿态识别装置的拍摄范围之内。姿态识别装置与后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具有通讯连接。姿态识别装置可以是红外感应手势识别装置。翻译内容一般是指同传的音频内容。若现场配置有相应的语音转文本装置,翻译内容也可以包括不同语种的文本内容。
获取定位模块10中,翻译内容传送系统(以下简称为“传送系统”)首先获取到用户携带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定位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终端。精确的定位信息可以通过现有的GPS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等技术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获得。当获取到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之后,传送系统可以获取智能终端在会场中的精确位置,从而获取在该位置上用户的控制姿态。
姿态捕抓模块20中,传送系统在获得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从而获得智能终端在会场中的精确位置之后,可选取在会场离该精确位置最接近的一个姿态识别装置,获取该位置的用户姿态。
指令生成模块30中,传送系统中有专门的姿态识别程序,将上述的用户姿态转换成控制指令。由于姿态识别需要消耗较大的系统资源,可设置生成控制指令的一段时间后,停止生成新的控制指令。例如,在用户做出一个“切换语种”的姿态后,系统识别出该姿态为“切换语种”控制指令,并执行该控制指令。在接下30秒钟内,用户没有做出新的控制姿态,传送系统则作出停止识别该用户姿态的指令,减少系统消耗。若用户若有新的控制需求,则需通过智能终端重新向传送系统发送请求。或者,为了防止误操作,可设置一个特定的激活姿态,在做出该姿态后,后续的姿态才进行识别。
指令控制模块40中,智能终端与传送系统建立连接。传送系统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例如,会场内的传送系统在收到用户的“确定”手势以后,持续地向用户的智能终端发送某一语种的翻译语音,直至会议结束。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切换语种”手势,切换另一语种的翻译语音。传送系统也可以配置语言转文本装置,然后将相应的文本内容传送到用户的智能终端。
可选地,还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定位模块10起作用之前,智能终端需与传送系统建立稳定的连接。建立连接模块中,传送系统可以以wlan热点、蓝牙或者其他方式与智能终端建立连接。当两者建立连接之后,便可根据相关的控制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可选地,所述接收请求模块包括:
蓝牙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语音电话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语音电话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和\或,
短信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以蓝牙、语音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向传送系统发送连接请求。接收请求模块中,传送系统接收到智能终端的连接请求后,可以对该连接请求进行核验,核验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连接的权限,若智能终端具有连接权限,则与其建立连接。以短信请求单元为例,智能终端登陆传送系统的登陆界面,输入要登陆的手机号码,然后点击获取验证码。然后通过手机接收验证短信,获得验证码。在登陆界面输入验证码,便可登陆传送系统,建立起与传送系统的连接。同样的,也可采用蓝牙请求单元,语音电话请求单元作为智能终端发送连接请求单元。
可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本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可以是开始传送、切换语种或中断传送。例如,可以规定手臂挥动一次为开始传送,手臂挥动两次为切换语种,手臂挥动三次为中断传送。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出某一种姿态匹配某一项的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或眼部动作。
本实施例中,姿态识别装置不同,可识别的姿态也不相同。姿态识别装置可以是具有红外成像功能的摄像头。识别的姿态可以是手势,也可以是头部动作,还可以是面部表情或眼部动作。以头部动作为例,可以定义点头为开始传送,头部转动为切换语种,摇头为中断传送。
本发明提供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先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将用户的姿态转化成控制指令,通过该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本发明仅需通过用户自己携带的智能终端接收翻译内容,从而节省了专业同传设备的配设费用。同时,可通过姿态对接收翻译内容进行控制,增进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根据所述用户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语音电话和\或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或眼部动作。
6.一种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终端的定位信息;
姿态捕抓模块,用于通过姿态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定位信息对应位置的用户姿态;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姿态生成控制指令;
指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翻译内容的传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智能终端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请求模块包括:
蓝牙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蓝牙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语音电话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语音电话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和\或,
短信请求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的连接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开始传送、切换语种和\或中断传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译内容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和\或眼部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89600.8A CN108259671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PCT/CN2018/096012 WO2019148780A1 (zh) | 2018-01-30 | 2018-07-17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89600.8A CN108259671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9671A true CN108259671A (zh) | 2018-07-06 |
CN108259671B CN108259671B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274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89600.8A Active CN108259671B (zh) | 2018-01-30 | 2018-01-30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9671B (zh) |
WO (1) | WO201914878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8780A1 (zh) * | 2018-01-30 | 2019-08-08 |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2335A (zh) * | 2013-04-15 | 2014-10-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866084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6060351A1 (ko) * | 2014-10-17 | 2016-04-21 | 천영진 | 위치기반 실시간 동시통역 시스템 |
CN107046523A (zh) * | 2016-11-22 | 2017-08-15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个人移动终端的同声传译方法及客户端 |
CN206639220U (zh) * | 2017-01-05 | 2017-11-14 | 陈伯妤 | 一种便携式同传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4007B (zh) * | 2011-04-15 | 2012-12-26 | 中国人民大学 |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交互式智能会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647292A (zh) * | 2015-10-30 | 2017-05-10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可穿戴手势控制设备和方法 |
CN108259671B (zh) * | 2018-01-30 | 2020-01-03 |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
2018
- 2018-01-30 CN CN201810089600.8A patent/CN10825967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17 WO PCT/CN2018/096012 patent/WO20191487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2335A (zh) * | 2013-04-15 | 2014-10-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866084A (zh) * | 2014-02-25 | 2015-08-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6060351A1 (ko) * | 2014-10-17 | 2016-04-21 | 천영진 | 위치기반 실시간 동시통역 시스템 |
CN107046523A (zh) * | 2016-11-22 | 2017-08-15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个人移动终端的同声传译方法及客户端 |
CN206639220U (zh) * | 2017-01-05 | 2017-11-14 | 陈伯妤 | 一种便携式同传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8780A1 (zh) * | 2018-01-30 | 2019-08-08 |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9671B (zh) | 2020-01-03 |
WO2019148780A1 (zh) | 2019-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37991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head wearable devices | |
US5982928A (en) | Character recogn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7483576B (zh) | 一种对Android APP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5681278A (zh) |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的注册方法及系统 | |
CN103813003B (zh) | 移动终端在通话中的数据共享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10091337B (zh) | 机器人协作方法、装置、智能机器人及机器人管理平台 | |
TW201414267A (zh) | 從行動裝置傳送初始細節 | |
WO2016139782A1 (ja) | チャットシステム、チャット方法、およびチャットプログラム | |
JP2014106764A (ja)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 |
CN108496379A (zh) | 无人机激活方法、终端、无人机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933023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信息互动系统及头部智能穿戴设备 | |
US9332580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d-hoc networks among headset computers sharing an identifier | |
EP3249544A1 (en) | Personal working system capable of being dynamically combined and adjusted | |
CN105471641A (zh) | 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7846508A (zh) | 针对健忘人群的辅助记忆方法及系统 | |
CN108259671A (zh) | 翻译内容传送方法和系统 | |
JP6689953B2 (ja) | 通訳サービスシステム、通訳サービス方法及び通訳サービスプログラム | |
CN104698728A (zh) | 微型投影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操作装置 | |
CN105335088B (zh) |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及装置 | |
CN105451297B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 |
CN103490984B (zh) | 一种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018987B2 (en) | Resource reservation system, set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KR20160149025A (ko) | 복수 응용 소프트웨어에 대한 음성 대화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2072237B1 (ko) | 대면 자동통역상황에서 자동통역서비스 제공 방법과 그 장치 | |
CN108632957A (zh) | 一种基于语音控制的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