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5392B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35392B CN108235392B CN201711431408.4A CN201711431408A CN108235392B CN 108235392 B CN108235392 B CN 108235392B CN 201711431408 A CN201711431408 A CN 201711431408A CN 108235392 B CN108235392 B CN 1082353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mbing
- mobile terminal
- size
- sequence
- amplitu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08000015041 syndromic microphthalmia 10 Diseas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331006 Euchaeta med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移动终端的身份;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耗时,提高数据传输实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被安装在用户手机中,如阅读类应用、支付类应用、游戏类应用、音乐类应用等,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与手机密不可分。手机的数据业务过程中的时间开销包括手机本端的基本数据处理操作耗时,以及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耗时,该数据交互过程会产生传输时延,影响数据业务的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耗时,提高数据传输实时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网络切换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更新单元和接入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所述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以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A是一种支撑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1B是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代码运行空间的示例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代码运行空间的示例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对应的信道映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示例性的,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支撑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传输网络的系统架构图,其中,移动终端10通过基站20连接运营商核心传输网,运营商核心传输网连接服务器,以游戏业务为例,该服务器例如可以是游戏服务器内网集群等,运营商核心传输网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技(3rd-Generation,3G)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Support Node,SGSN)、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4G)核心分组网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EPC)设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5th-Generation,5G)核心网设备以及未来通信系统的核心网设备等,基站20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eNB,5G基站gNB等。需要说明的,图1A示出的传输网络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如智能手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下面以智能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以移动终端中的智能手机为例,示例性的,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机1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智能手机100包括:壳体110、触控显示屏120、主板130、电池140和副板150,主板130上设置有前置摄像头131、芯片级系统(System on Chip,SoC)132(包括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存储器133、电源管理芯片134、射频系统135等,副板上设置有振子151、一体音腔152、VOOC闪充接口153和指纹识别模组154。
所述SoC132是智能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33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33内的数据,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智能手机进行整体监控。该SoC13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如可集成应用处理器AP和基带处理器(又称为基带芯片、基带)等,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SoC132中。该SoC132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上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所述存储器13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SoC13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33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33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智能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3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该存储器133例如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代码运行空间的示例图,目前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一般设置有程序运行空间,该程序运行空间包括用户空间和操作系统空间,其中,用户空间运行有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该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为移动终端安装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空间运行有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该移动终端具体可以运行安卓Android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iOS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对应的信道(通信的通道,即信号传输的媒介)映射图。信道具体可包括: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其中,逻辑信道描述了信息的类型,即定义了传输的是什么信息。传输信道描述的是信息的传输方式,即定义了信息是如何传输的,是一个逻辑虚拟概念,它必须附加在物理信道上。物理信道由物理层用于具体信号的传输,即实际的物理介质组成的信道,也是物理电路或无线等,是个物理概念。
具体的,下行信道中,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物理控制信道(physical control channel,PCCH)、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channel,CCCH)、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多播业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其中,BCCH用于eNB向UE广播公用信息,PCCH用于传送寻呼消息,CCCH用于呼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的控制信息,DCCH用于呼叫持续接单和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DTCH用于传输来去于网络和终端之间的用户数据,MCCH用于传输请求接收MTCH信息的控制信息,MTCH用于发送下行的MBMS业务。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寻呼信道(pagingchannel,PCH)、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多播信道(multicastchannel,MCH);其中,BCH用于传输BCCH逻辑信道上的信息,PCH用于传输Pcch逻辑信道上的信息,DL-SCH用于在LTE中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信道,MCH用于支持MBMS。物理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control channel,PB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其中,PBCH用于承载传输信道BCH的数据,PDSCH用于承载传输信道PCH、DL-SCH的数据,PMCH用于承载传输信道MCH的数据。
上行信道中,逻辑信道包括CCCH、DCCH和DTCH。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其中,RACH用于寻呼应答和UE主叫登录的接入,UL-SCH和DL-SCH对应的上行信道。物理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其中,PRACH用于承载子传输信道RACH的数据,PUSCH用于承载传输信道UL-SCH的数据。
一般设计中,以移动终端的游戏业务为例,该游戏业务的相关特性是:长连接,小数据包,低流量,要求低延时,低容错,对无线网络环境变化较敏感。由于正常人的感知能力范围,当游戏业务中的延迟达到100ms级别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卡顿,操作不灵活;当游戏中的延迟达到200ms级别后,用户的操作和游戏感知反馈已基本无法同步,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结合图1A的网络架构可以看出,手机的游戏业务数据与网络设备的交互过程包括手机到网络空口的接入网延时,以及从接入网传输IP数据到游戏服务器的耗时,该交互过程涉及到手机和网络侧各网元的交互,受无线通信环境的影响,情况复杂,牵涉相关变量多,该交互过程的耗时在整体延时中占比重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示例性的,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或基带处理器或SoC来执行,如图所示,本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S201,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其中,参考攀升步长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调整,该参考攀升步长可以是2dB、4dB、8dB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的目的在于与目标服务小区协商确定如图1D所示的信道资源。
S202,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举例来说,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中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之间的至少一个攀升步长;删除所述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中所述至少一个攀升步长中的攀升步长,得到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其中,删除的攀升步长的数量少于或等于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攀升步长的数量。
例如,假设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为[2,4,6,8,10],其中8为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可以是[2,6,8,10],可见,步长2至8的发送次数由原来的3次缩减为2次,即移动终端仅需要发送2次前导码即可成功接入目标服务小区,缩短了发送次数,减少接入失败的耗时。
S203,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其中,以LTE系统为例,随机接入过程包括移动终端向目标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前导码(preamble),以及网络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essresponse,RAR)。其中,移动终端会发送preamble给基站eNodeB,以告诉eNodeB有一个随机接入请求,同时使得eNodeB能估计其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并以此校准上行时间(uplink timing)。
移动终端发送preamble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过程1、选择前导码索引preamble index。
过程2、选择用于发送preamble的PRACH资源。
过程3、确定对应的RA-RNTI。
过程4、确定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
在过程1中,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中的preamble index由eNodeB指定不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preamble index是由移动终端随机选取的。移动终端首先要确定选择的是group A还是group B中的preamble。如果存在preamble group B,且系统消息msg3的大小大于messageSizeGroupA,且路径损耗pathloss小于数值A,则选择group B;否则选择group A,数值A的计算公式为PCNAX,c-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PreambleMsg3-messagePowerOffs etGroupB。如果之前发送过msg3且接入失败,则再次接入尝试时使用的preamble应该与第一次发送msg3时对应的preamble属于相同的group。确定了group之后,移动终端从该group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并将PRACH MaskIndex设置为0。而对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而言,eNodeB通过为移动终端分配一个专用的preamble index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并指定一个PRACH Mask Index。
在过程2中,基于prach-ConfigIndex、PRACH Mask Index以及物理层的timing限制,移动终端会先确定下一个包含PRACH的可用子帧。prach-ConfigIndex指定了时域上可用的PRACH资源。PRACH Mask Index定义了某个移动终端可以在系统帧内的哪些PRACH上发送preamble。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中,eNodeB可以通过该mask直接指定移动终端在某个特定的PRACH上发送preamble,从而保证不会与其它移动终端发生冲突。
在过程3中,preamble的时频位置决定了RA-RNTI的值,移动终端发送了preamble之后,会在RAR时间窗内根据这个RA-RNTI值来监听对应的PDCCH。
在过程4中,preamble的目标接收功率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DELTA_PREAMBLE+(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powerRampingStep。
其中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是eNodeB期待接收到的preamble的初始功率。DELTA_PREAMBLE与preamble format相关,其值见36.321的的Table 7.6-1。而功率攀升步长powerRampingStep(即参考攀升步长)是每次接入失败后,下次接入时提升的发射功率。而preamble的实际发射功率PPRACH的计算公式为
PPRACH=min{PCMAX,c(i),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PLc}_[dBm]
其中,PCMAX,c (i)是移动终端在PCell的子帧i上所配置的最大输出功率,PLc是移动终端通过测量PCell的Cell-specific参考信号得到的下行路径损耗。
移动终端发送了preamble之后,将在RAR时间窗(RA Response window)内监听PDCCH,以接收对应RA-RNTI的RAR。如果在此RAR时间窗内没有接收到eNodeB回复的RAR,则认为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如果接入过程失败,且未达到最大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preambleTransMax,则移动终端将在上次发射功率的基础上,提升功率powerRampingStep来发送下次preamble,以提高发射成功的概率。移动终端通过RAR所带的RA-RNTI和preamble index来确定是否成功接收到自己想要的RAR,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同一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其中,所述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和目标服务小区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服务小区,也可以是5G等新空口系统中的服务小区,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
其中,以游戏数据业务为例,该最高传输时延一般为100ms,针对移动终端不同的数据业务,该最高传输时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前台运行界面的实际状态和用户的使用感受综合确定,并形成映射关系集合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中。
具体实现中,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单次前导码发送、检测时间窗中的RAR,直至确定本次随机接入失败的处理过程的参考耗时,结合确定出的最高传输时延既可以确定最多能够允许几次随机接入失败,即发送次数。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结合参考攀升步长综合更新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从而尽可能保证移动终端的随即接入过程不会过度提高当前的数据业务的传输时延,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效率。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根据所述最高次数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参考攀升步长对应的攀升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次数。
举例来说,仍然以游戏数据业务为例,该游戏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为100ms,且当前游戏数据业务的传输时延为10ms以内,参考攀升步长为8dB,初始攀升步长为2dB,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为[2,4,6,8,10],移动终端确定单次前导码发送、检测时间窗中的RAR,直至确定本次随机接入失败的处理过程的参考耗时为40ms,那么,移动终端能够确定该游戏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为2次,那么根据该最高次数2次和参考攀升步长8dB更新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为[2,X,8,10]或者[2,8,10],X为小于8且大于2的整数。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能够根据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和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步长攀升序列,使得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成功的耗时小于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从而提高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包括: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查询预设的攀升步长集合,将所述攀升步长集合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攀升步长确定为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所述攀升步长集合包括位置与攀升步长的对应关系。
其中,移动终端处于目标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不同区域时,移动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参考攀升步长一般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建立不同区域或位置与参考攀升步长之间的映射关系,比便于后续快速准确的获取参考攀升步长。提高处理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异构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其中,所述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服务小区,目标服务小区可以是5G等新空口系统中的服务小区,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前台运行有目标应用程序,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是游戏应用程序、视频应用程序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示例性的,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为多用户在线战术竞技(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MOBA)场景界面。
具体实现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基带处理器采样分析多个数据包,通过数据包的格式等属性识别前台运行的目标应用程序的MOBA场景,也可以通过应用处理器获取前台应用程序发送的场景信息,使得操作系统及时知晓前台运行的目标应用程序的MOBA场景,此处不做唯一限定。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执行上述步骤S201的触发条件可以是移动终端检测到当前的运行场景为上述MOBA场景,从而实现针对MOBA场景的专属优化控制。
可见,本示例中,移动终端仅针对MOBA场景进行识别和专属优化控制,有利于资源均衡,提高续航能力。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示例性的,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或基带处理器或SoC来执行,如图所示,本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S301,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同一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S302,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
S303,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S304,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此外,移动终端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结合参考攀升步长综合更新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从而尽可能保证移动终端的随即接入过程不会过度提高当前的数据业务的传输时延,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效率。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示例性的,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应用处理器或基带处理器或SoC来执行,如图所示,本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S401,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查询预设的攀升步长集合,将所述攀升步长集合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攀升步长确定为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所述攀升步长集合包括位置与攀升步长的对应关系。
S402,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
S403,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
S404,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最高次数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参考攀升步长对应的攀升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次数,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S405,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此外,移动终端能够确定当前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结合参考攀升步长综合更新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从而尽可能保证移动终端的随即接入过程不会过度提高当前的数据业务的传输时延,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效率。
此外,移动终端能够根据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和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步长攀升序列,使得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成功的耗时小于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从而提高移动终端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此外,移动终端处于目标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不同区域时,移动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参考攀升步长一般是不同的,故而需要建立不同区域或位置与参考攀升步长之间的映射关系,比便于后续快速准确的获取参考攀升步长。提高处理效率。
与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运行有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如图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不同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且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同一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以及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以及根据所述最高次数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参考攀升步长对应的攀升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次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预设的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目标服务小区的攀升步长集合;以及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为查询标识,查询所述攀升步长集合,获取所述当前位置对应的参考攀升步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异构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前台运行有目标应用程序,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为多用户在线战术竞技MOBA场景界面。
上述实施例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切换控制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网络切换控制装置600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单元601、更新单元602和接入单元6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
所述更新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所述接入单元603,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其次,根据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最后,按照更新后的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由于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且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从而在切换成功对应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显然使用更新后的步长攀升序列能够减少切换失败的前导码的发射次数,进而降低切换失败的耗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网络切换而带来的传输中断时延,提高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同一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方面,所述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以及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
在本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以及根据所述最高次数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参考攀升步长对应的攀升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次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预设的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目标服务小区的攀升步长集合;以及以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为查询标识,查询所述攀升步长集合,获取所述当前位置对应的参考攀升步长。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异构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前台运行有目标应用程序,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为多用户在线战术竞技MOBA场景界面。
其中,上述获取单元601可以是应用处理器和存储器,更新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接入单元603可以是SoC和射频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不同区域时,所述参考攀升步长不同;
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同一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最高传输时延;
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最高传输时延确定所述数据业务所能承受的随即接入失败的最高次数;
根据所述最高次数和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参考攀升步长对应的攀升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高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包括:
通过查询预设的攀升步长集合,将所述攀升步长集合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对应的攀升步长确定为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所述攀升步长集合包括位置与攀升步长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为异构通信系统内的服务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前台运行有目标应用程序,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包括多用户在线战术竞技MOBA场景界面。
8.一种网络切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更新单元和接入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服务小区配置的前导码的发射功率的参考攀升步长,所述前导码用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机接入时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身份;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不同区域时,所述参考攀升步长不同;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攀升步长更新所述发射功率的步长攀升序列,更新后的所述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大于更新前的步长攀升序列的第二平均攀升幅值,所述第一平均攀升幅值和所述第二平均攀升幅值对应的步长范围包含在初始攀升步长至所述参考攀升步长的攀升步长范围内;
所述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功率攀升步长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1408.4A CN108235392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1408.4A CN108235392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392A CN108235392A (zh) | 2018-06-29 |
CN108235392B true CN108235392B (zh) | 2020-12-25 |
Family
ID=6264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31408.4A Active CN108235392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353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9494B (zh) | 2018-07-26 | 2021-05-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205A (zh) * | 2006-08-24 | 2008-02-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
CN101730256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 无线蜂窝网络中实现快速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 |
WO2011012044A1 (zh) * | 2009-07-30 | 2011-0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3518405A (zh) * | 2011-03-17 | 2014-01-15 |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 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EP2773161A1 (en) * | 2013-02-22 | 2014-09-03 | 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
CN103096355B (zh) * | 2011-11-02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随机接入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379398A (zh) * | 2014-04-30 | 2016-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随机接入功率控制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87076B1 (ko) * | 2006-01-05 | 2012-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
US8514817B2 (en) * | 2006-02-13 | 2013-08-20 | Nokia Corporation | Adaptive preamble length for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transmission |
US20100260108A1 (en) * | 2009-04-13 | 2010-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tting up a reverse link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2438305B (zh) * | 2010-09-29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
CN102438306A (zh) * | 2010-09-29 | 2012-05-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US9456422B2 (en) * | 2011-04-21 | 2016-09-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FEMTO node |
US10257787B2 (en) * | 2015-06-20 | 2019-04-09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ommands for a secondary cell |
-
2017
- 2017-12-26 CN CN201711431408.4A patent/CN1082353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205A (zh) * | 2006-08-24 | 2008-02-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
CN101730256A (zh) * | 2008-10-14 | 2010-06-09 |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 无线蜂窝网络中实现快速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 |
WO2011012044A1 (zh) * | 2009-07-30 | 2011-02-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3518405A (zh) * | 2011-03-17 | 2014-01-15 |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 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96355B (zh) * | 2011-11-02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随机接入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
EP2773161A1 (en) * | 2013-02-22 | 2014-09-03 | 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
CN105379398A (zh) * | 2014-04-30 | 2016-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随机接入功率控制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orrection to RA Power Ramping;LG Electronics;《3GPP TSG-RAN WG2 #61bis R2-081516》;20080404;全文 * |
LTE-A系统中上行闭环功率控制的改进方法;刘琳;《信息技术》;2016103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392A (zh) | 2018-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65581B2 (en)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8199786B (zh) |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174752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50081104A1 (en) | Terminal Wak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2219605B2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7911832B (zh) | 小区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10779225B2 (en) |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 |
CN108200598B (zh) | 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 |
US12219525B2 (en) | Paging colli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 |
EP3503632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 |
US20230171661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156627B (zh) | 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0660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2143961B2 (en) | Assignment of a second UE identity to adjust paging timing for UE for wireless network | |
EP4432765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CN112469051B (zh) | 一种运行状态调整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4071495A (zh) | 初始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2788712A (zh) | 随机接入响应rar的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8235392B (zh)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093490B (zh)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4745787A (zh) | 载波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896382B (zh) | 网络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15665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KR20180124841A (ko) | D2d 기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기 | |
EP4325953A1 (en) |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d terminal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