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4430A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24430A CN108224430A CN201810079501.1A CN201810079501A CN108224430A CN 108224430 A CN108224430 A CN 108224430A CN 201810079501 A CN201810079501 A CN 201810079501A CN 108224430 A CN108224430 A CN 108224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burner
- roller
- house refuse
- bu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r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33—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comminuting or crush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dry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23G5/442—Waste feed arrangements
- F23G5/444—Waste feed arrangements for solid was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01—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for sludges or waste products from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2—Heat utilisation in combustion or incineration of was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该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具有炉膛,炉排位于所述炉膛内,生活垃圾在所述炉排上焚烧;喷燃器,所述喷燃器位于所述炉膛内、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喷燃器用于将干污泥颗粒分散到所述焚烧炉的炉膛中,并且使得干污泥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本发明提供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垃圾燃烧释放的热能大规模地处理市政污泥,提高了污泥的掺烧比例,能根据焚烧炉内燃烧状况实时调整污泥掺加量,提供了能量的利用率和污泥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背景技术
截止到2015年底,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53%,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置率24.3%。《“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底,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5%,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60%。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由2015年底的3.74万吨/日提高到2020年底的9.75万吨/日。形式比较严峻,发展压力比较大。
目前国内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机械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在75%~80%,75%几乎是机械脱水所能达到的极限。
污泥目前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微生物处理等。其中填埋、焚烧和微生物处理等方式与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及优缺点相类似。机械脱水后的污泥直接填埋,占地面积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泥填埋后会产生大量渗滤液和填埋气;脱水污泥不符合垃圾填埋场的剪切强度要求,勉强填埋会影响填埋场的透水透气性能及覆土,缩短填埋场使用寿命。目前各国都在逐步降低市政污泥的填埋比例。直接焚烧需要投入燃料助燃、能耗高。直接混合焚烧导致炉膛温度下降、锅炉效率降低,要投入辅助燃料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导致锅炉系统所排放的烟气中水蒸气含量急剧增加,加速了对锅炉及后续烟气处理设备的腐蚀;排出的烟气含大量高温蒸汽,增加了烟气后处理的负荷,影响除尘设备的运行效果。污泥土地利用的优点是不需要填埋容积,污泥中的资源化物质能得到有效利用,缺点是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地下水、周边水体以及作物有不利影响。微生物处理需要占地面积大、效率低、周期长,且存在臭味散失的风险。
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是: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焚烧,将有机质和细菌等燃尽,固体残渣填埋,实现了稳定化和无害化;80%含水率的污泥体积可以降低90%,实现了减量化;40%含水率的污泥热值与生活垃圾热值相当,因此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可以实现资源化。
将机械脱水后含水率75%~80%的污泥直接协同生活垃圾焚烧、最多掺烧不能超过20%的比例,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污泥处理压力日益增大的要求。将80%含水率的污泥含水率降低到50%左右,可以将80%含水率的污泥中的水分脱除掉75%,预计掺烧比例可以提高到50%以上。
由于目前的污泥掺烧大多采取的是将污泥和生活垃圾在垃圾池内混合,或将污泥直接喷在给料斗内,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不均匀的情况。生活垃圾和污泥自进入给料斗到被推送到燃烧区燃烧大约需要1~1.5h的时间,一旦发生生活垃圾热值过低或部分区域污泥掺烧比例过大,将会导致炉膛温度下降,而后再调整污泥掺烧比例将存在严重的滞后。
机械脱水后含水率75%~80%的污泥直接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直接同生活垃圾掺烧对炉膛温度影响较大,且处理污泥所占比例过小,也不能满足当前对污泥处理规模亟待迅速增加的要求,也不符合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因此,当前亟需一种既能大规模处理市政污泥、又能根据焚烧炉内燃烧状况实时调整污泥掺加量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理市政污泥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包括:
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具有炉膛,炉排位于所述炉膛内,生活垃圾在所述炉排上焚烧;
喷燃器,所述喷燃器位于所述炉膛内、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喷燃器用于将干污泥颗粒分散到所述焚烧炉的炉膛中,并且使得干污泥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
优选地,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干燥机,所述干燥机为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或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
优选地,所述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可旋转;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设置有烟气入口和污泥出口,高端侧设置有烟气出口和污泥入口;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
优选地,所述污泥出口处设置有排料阀,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滚筒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还同时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滚筒的周向也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的倾斜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可旋转;所述滚筒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的蒸汽套筒和内层的污泥管;所述蒸汽套筒和所述污泥管互相隔离;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套筒相通,以将蒸汽送入所述蒸汽套筒内;所述滚筒的高端侧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套筒相通,以将蒸汽从所述蒸汽套筒内排出;所述滚筒的高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入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所述污泥管相通,以将湿污泥送入所述污泥管;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管相通,以将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从所述污泥管内排出;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
优选地,所述污泥出口处还设置有排料阀,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污泥管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还同时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污泥管的周向也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的倾斜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研磨机,所述研磨机用于对经过所述干燥机干燥处理后的污泥进行研磨处理,使得干污泥被研磨成粒径在1mm~10mm之间的干污泥颗粒。
优选地,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干污泥仓,所述干污泥仓用于储存经过所述研磨机研磨处理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
优选地,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包括螺旋给料机和螺旋送料机;所述干污泥仓设置在所述螺旋给料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螺旋送料机的进料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螺旋送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喷燃器的进料口相连,且所述喷燃器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
优选地,所述炉排呈阶梯状分布,分成3-5段、并呈倾斜布置,每段具有多个炉片;
多个炉片沿着所述焚烧炉的进料口到出渣口的方向按照依次降低高度的方式设置,从而形成阶梯状。
优选地,所述喷燃器设置有两排,分别为第一排喷燃器和第二排喷燃器;
所述第一排喷燃器和所述第二排喷燃器均并列设置有多个喷燃器;其中,所述第一排喷燃器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游,所述第二排喷燃器位于所述炉排的下游;
所述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筛选设备,所述筛选设备对研磨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进行筛选,并将粒径较大的干污泥颗粒送到所述第一排喷燃器,将粒径较小的干污泥颗粒送到所述第二排喷燃器;
优选地,所述喷燃器设置在二次喷风口的下方,所述二次风喷口设置在所述焚烧炉的炉膛内、所述炉排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垃圾燃烧释放的热能大规模地处理市政污泥,提高了污泥的掺烧比例,能根据焚烧炉内燃烧状况实时调整污泥掺加量,提供了能量的利用率和污泥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如下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干污泥仓和给料装置的优选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螺旋给料机和螺旋送料机。
其中,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干燥机,2-研磨机,3-喷燃器,4-焚烧炉,5-炉排,6-二次喷风口,7-干污泥仓,31-第一排喷燃器,32-第二排喷燃器,33-压缩空气进口,81-螺旋给料机,82-螺旋送料机,111-滚筒,112-烟气入口,113-烟气出口,114-污泥入口,115-污泥出口,116-折角板,121-滚筒,122-蒸汽套筒,123-污泥管,124-蒸汽入口,125-蒸汽出口,126-污泥入口,127-污泥出口,128-折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电和通信领域而言,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包括干燥机1、研磨机2、喷燃器3和焚烧炉4。
干燥机1用于对经过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经过机械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75%~80%,经过干燥机1干燥处理后可以降低到40%~60%。干燥机1可以利用热烟气或者蒸汽的热量对经过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进一步脱去污泥中的水,降低污泥的含水率。
如图2所示,干燥机1可以为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该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一个倾斜设置的滚筒111。滚筒111可以在动力设备(例如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将滚筒111较高的一端称为高端侧(图2中的左侧),较低的一端称为低端侧(图2中的右侧)。滚筒111的低端侧设置有烟气入口112。滚筒111的高端侧设置有烟气出口113。温度较高的热烟气从烟气入口112进入滚筒111内,并在滚筒111内从低端侧向高端侧运动,最后从烟气出口113排出。滚筒111的高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入口114。滚筒111的低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出口115。污泥出口115处还可以设置排料阀(未图示),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含水率较高的湿污泥从污泥入口114进入滚筒111内,并在滚筒111内从高端侧向低端侧运动,最后从污泥出口115排出。在滚筒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116。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折角板116在滚筒111的内壁上沿着滚筒111的轴向均匀分布(即,在滚筒111的中心轴的投影两两之间相隔相同的距离或者首尾相连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折角板116还同时在滚筒111的内壁上沿着滚筒111的周向也均匀分布(即,在滚筒111的纵切圆面的投影上两两之间呈相同的角度)。例如,当有三个折角板116时,三个折角板116在滚筒111的内壁上、且在滚筒111的中心轴的投影两两之间相隔相同的间距或者首尾相连分布,并且在滚筒111的纵切圆面的投影上两两之间均呈120°的角。折角板116的倾斜度可以为30~60°。折角板116的倾斜度是指折角板116与水平面(当折角板116水平放置时的水平面)的夹角。在滚筒111的内壁上设置折角板可以使得在滚筒111转动的过程中将污泥携带起,升到一定角度/高度后再将污泥抛下,从而可以将污泥同热烟气充分接触,以从热烟气中获得充分的热量将污泥干燥,同时也可以在折角板的带动下使得污泥从滚筒111的高端侧向低端侧运动。
在实际使用时,湿污泥从滚筒111的高端侧向低端侧移动,而热烟气从滚筒111的低端侧向高端侧移动,也即,湿污泥和热烟气逆流接触,这样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具体地,湿污泥从位于滚筒111的高端侧的污泥入口114进入滚筒111内,滚筒111在动力设备的带动下旋转,使得湿污泥随着滚筒111的旋转升到一定高度后掉落、翻动,并与从滚筒111的低端侧的烟气入口112进入的逆流的热烟气充分接触,加快了干燥传热。在湿污泥的干燥过程中,由于滚筒11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折角板116,因此污泥可以在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116和热烟气气流的作用下向滚筒111的低端侧一边移动一边脱水干燥。通过调整转筒111的旋转速度,可以调节污泥在滚筒111内的干燥时间,滚筒111的旋转速度越快,污泥在滚筒111内的干燥时间越短,干燥后含水率越高,反之则污泥含水率越低。因此,可以根据湿污泥的含水率和目的出口污泥的含水率(即,从滚筒111的污泥出口115排出的干污泥的含水率),设定热烟气流量和滚筒111的旋转速度。实际应用中,热烟气可以为来自垃圾焚烧炉排出的烟气。
如图3所示,干燥机1可以为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该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一个倾斜设置的滚筒121。滚筒121可以在动力设备(例如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滚筒121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的蒸汽套筒122和内层的污泥管123。蒸汽套筒122和污泥管123互相隔离。蒸汽套筒122用于供蒸汽通过。污泥管123用于供污泥通过。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将滚筒121较高的一端称为高端侧(图3中的左侧),较低的一端称为低端侧(图3中的右侧)。滚筒121的低端侧设置有蒸汽入口124。蒸汽入口124与蒸汽套筒122相通,以将蒸汽送入蒸汽套筒122内。滚筒121的高端侧设置有蒸汽出口125。蒸汽出口125与蒸汽套筒122相通,以将蒸汽从蒸汽套筒122内排出。温度较高的热蒸汽从蒸汽入口124进入滚筒121内,并在滚筒121内从低端侧向高端侧运动,最后从蒸汽出口125排出,从而将热量传递给位于污泥管123内的湿污泥,使得湿污泥脱水干燥。滚筒121的高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入口126。污泥入口126与污泥管123相通,以将湿污泥送入污泥管123内。滚筒121的低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出口127。污泥出口127与污泥管123相通,以将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从污泥管123内排出。污泥出口127处还可以设置排料阀(未图示),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含水率较高的湿污泥从污泥入口126进入滚筒121的污泥管123内,并在污泥管123内从高端侧向低端侧运动,最后从污泥出口127排出。在污泥管12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128。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折角板128在污泥管123的内壁上沿着污泥管123的轴向均匀分布(即,在污泥管123的中心轴的投影两两之间相隔相同的距离或者首尾相连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折角板128还同时在污泥管123的内壁上沿着污泥管123的周向也均匀分布(即,在污泥管123的纵切圆面的投影上两两之间呈相同的角度)。例如,当有三个折角板128时,三个折角板128在污泥管123的内壁上、且在污泥管123的中心轴的投影两两之间相隔相同的间距或者首尾相连分布,并且在污泥管123的纵切圆面的投影上两两之间均呈120°的角。折角板128的倾斜度可以为30~60°。折角板128的倾斜度是指折角板128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污泥管123的内壁上设置折角板可以使得在滚筒121转动的过程中将污泥携带起,升到一定角度/高度后再将污泥抛下,从而可以使得污泥可以从蒸汽中获得充分的热量将污泥干燥,同时也可以在折角板的带动下使得污泥从滚筒121的高端侧向低端侧运动。
在实际使用时,湿污泥在污泥管123内从高端侧向低端侧移动,而热蒸汽从蒸汽套管122的低端侧向高端侧移动,也即,湿污泥和热蒸汽的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具体地,湿污泥从位于滚筒121的高端侧的污泥入口126进入污泥管123内,污泥管123在动力设备的带动下旋转,使得湿污泥随着污泥管123的旋转升到一定高度后掉落、翻动,并接受从滚筒121的低端侧的蒸汽入口124进入蒸汽套管122的、与湿污泥的移动方向相反的热蒸汽的热量,从而加快了干燥传热。在湿污泥的干燥过程中,由于污泥管12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折角板128,因此污泥可以在带有角度的折角板128和热蒸汽提供的热量的作用下向滚筒121的低端侧一边移动一边脱水干燥。通过调整转筒121的旋转速度(即污泥管123的旋转速度),可以调节污泥在滚筒121内的干燥时间,滚筒121的旋转速度越快,污泥在滚筒121内的干燥时间越短,干燥后含水率越高,反之则污泥含水率越低。因此,可以根据湿污泥的含水率和目的出口污泥的含水率(即,从滚筒121的污泥出口127排出的干污泥的含水率),设定热蒸汽流量和滚筒121的旋转速度。实际应用中,蒸汽可以为来自汽轮机的抽汽,以二抽抽汽更为经济适宜。
研磨机2用于对经过干燥机1干燥处理后的污泥进行研磨处理,使得干污泥被研磨成颗粒状,以利于后续的燃烧处理。可以通过使用传送带或者通过管道依靠污泥的自重将干燥后的污泥输送到研磨机2,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将干污泥输送到研磨机2即可。经过研磨机2研磨处理后,干污泥可以形成粒径在1mm~10mm之间的干污泥颗粒。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经过研磨机2研磨处理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先进入干污泥仓7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给料装置输送到喷燃器3进行燃烧。
参见图4,给料装置包括螺旋给料机81和螺旋送料机82。干污泥仓7可以设置在螺旋给料机81的进料口的上方。螺旋给料机81的出料口与螺旋送料机82的进料口相连。
喷燃器3用于为干污泥颗粒提供燃烧条件,使得干污泥颗粒充分燃烧。喷燃器3可以将干污泥颗粒尽量均匀地分散到焚烧炉4的炉膛中,并且使得干污泥颗粒与空气充分的混合。喷燃器3位于焚烧炉4的炉膛内、炉排5的上方。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螺旋送料机82的出料口与喷燃器3的进料口相连,且喷燃器3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33。当螺旋送料机82将干污泥颗粒输送到喷燃器3的进料口时,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进口33喷入喷燃器3,将干污泥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送到喷燃器3的出口进行燃烧。
焚烧炉4具有炉膛,炉膛提供了生活垃圾和干污泥的燃烧场所。焚烧炉4可以为垃圾焚烧炉,例如为用于焚烧生活垃圾的垃圾焚烧炉。焚烧炉4的炉膛内具有炉排5。炉排5呈阶梯状分布,可以分成3-5段、并呈倾斜布置,每段具有多个炉片;总体上看,多个炉片沿着焚烧炉4的进料口到出渣口的方向按照依次降低高度的方式设置,从而形成阶梯状。
在实际使用中,生活垃圾在炉排5上燃烧,干污泥颗粒通过喷燃器3喷出后正好位于生活垃圾燃烧的火焰上方,从而被热烟气迅速加热,使得颗粒较小较轻的干污泥颗粒悬浮燃烧,颗粒较大较重的干污泥颗粒在下降过程中被加热、破碎、释放可燃气体燃烧,未燃尽的干污泥颗粒下降到炉排5上同生活垃圾一同燃烧。由于干污泥颗粒粒径小,且含固定碳比例小,因此能够迅速燃尽。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喷燃器3可以设置两排,分别为第一排喷燃器31和第二排喷燃器32。第一排喷燃器31和第二排喷燃器32均并列设置有多个喷燃器。其中,第一排喷燃器31位于炉排5的上游(炉排5上较高的位置处),第二排喷燃器32位于炉排5的下游(炉排5上较低的位置处)。进一步优选地,还可以设置筛选设备(未图示),以对研磨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进行筛选,并将粒径较大的干污泥颗粒送到第一排喷燃器31,将粒径较小的干污泥颗粒送到第二排喷燃器32。由于粒径较大的干污泥颗粒从第一排喷燃器31喷出燃烧,而第一排喷燃器31位于炉排5的上游,因此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燃烧,从而可以提高干污泥颗粒的燃烧程度,粒径较小的干污泥颗粒从第二排喷燃器32喷出燃烧,由于粒径较小的干污泥颗粒容易燃烧,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进行燃烧,因此从位于炉排5的下游的第二排喷燃器32喷出燃烧,也可以保证干污泥颗粒的充分燃烧;总之,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干污泥颗粒的燃烧程度,提高燃烧效率。与设置多个喷燃器相适应,可以设置多个螺旋给料机和多个螺旋送料机,每个喷燃器均对应于一个螺旋给料机和一个螺旋送料机,以接收来自干污泥仓的干污泥颗粒。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喷燃器3设置在二次喷风口6的下方。二次风喷口6设置在焚烧炉4的炉膛内、炉排5的上方,二次风喷口6可以向焚烧炉4的炉膛内喷入空气,以帮助生活垃圾燃烧时挥发出来的可燃气体充分燃尽。由于喷燃器3设置在二次喷风口6的下方,生活垃圾在炉排5上燃烧时挥发出来的未燃尽的可燃气体可以在二次喷风口6提供的空气的帮助下发生燃烧,而燃烧产生的热量正好可以尽快将喷燃器3喷出的污泥进一步干燥,同时还能为污泥中析出的可燃气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帮助污泥中的可燃成分尽快燃尽。
在实际使用中,干污泥颗粒的喷入速度和数量可以依据焚烧炉4内的燃烧情况确定,以实时调整。例如,可以在焚烧炉4的炉膛内设置多个测温点(例如,主要的监测点有3*3的测温布置),用以检测炉膛温度,从而判断焚烧炉内的燃烧情况(焚烧炉内燃烧状况的参照指标主要是炉膛温度),以避免干污泥颗粒掺烧量过大可能导致的炉温偏低,不能满足生活垃圾焚烧的炉温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生活垃圾的热值逐步提高,国内运行十年及以上的焚烧线实际燃烧垃圾热值已经超过设计值,也就是说,如果喷入热值较低的污泥进行燃烧吸收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生活垃圾的焚烧量。
在现有技术中,将机械脱水后含水率75%~80%的污泥直接协同生活垃圾焚烧,最多掺烧不能超过20%的比例,因此,已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污泥处理压力日益增大的要求。本发明通过将80%含水率的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0%左右,脱除掉80%含水率的污泥中水分的75%,同时结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可以使得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掺烧比例提高到50%以上。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10)
1.一种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包括:
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具有炉膛,炉排位于所述炉膛内,生活垃圾在所述炉排上焚烧;
喷燃器,所述喷燃器位于所述炉膛内、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喷燃器用于将干污泥颗粒分散到所述焚烧炉的炉膛中,并且使得干污泥颗粒与空气充分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干燥机,所述干燥机为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或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热烟气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可旋转;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设置有烟气入口和污泥出口,高端侧设置有烟气出口和污泥入口;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
优选地,所述污泥出口处设置有排料阀,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滚筒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还同时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滚筒的周向也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的倾斜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蒸汽干燥污泥的回转滚筒干燥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倾斜设置、可旋转;所述滚筒为双层结构,包括外层的蒸汽套筒和内层的污泥管;所述蒸汽套筒和所述污泥管互相隔离;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与所述蒸汽套筒相通,以将蒸汽送入所述蒸汽套筒内;所述滚筒的高端侧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套筒相通,以将蒸汽从所述蒸汽套筒内排出;所述滚筒的高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入口,所述污泥入口与所述污泥管相通,以将湿污泥送入所述污泥管;所述滚筒的低端侧还设置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管相通,以将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从所述污泥管内排出;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倾斜度的折角板;
优选地,所述污泥出口处还设置有排料阀,用以控制经过干燥后形成的干污泥的排出;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污泥管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还同时在所述污泥管的内壁上沿着所述污泥管的周向也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折角板的倾斜度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研磨机,所述研磨机用于对经过所述干燥机干燥处理后的污泥进行研磨处理,使得干污泥被研磨成粒径在1mm~10mm之间的干污泥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干污泥仓,所述干污泥仓用于储存经过所述研磨机研磨处理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
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包括螺旋给料机和螺旋送料机;所述干污泥仓设置在所述螺旋给料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螺旋送料机的进料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送料机的出料口与所述喷燃器的进料口相连,且所述喷燃器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排呈阶梯状分布,分成3-5段、并呈倾斜布置,每段具有多个炉片;
多个所述炉片沿着所述焚烧炉的进料口到出渣口的方向按照依次降低高度的方式设置,从而形成阶梯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燃器设置有两排,分别为第一排喷燃器和第二排喷燃器;
所述第一排喷燃器和所述第二排喷燃器均并列设置有多个喷燃器;其中,所述第一排喷燃器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游,所述第二排喷燃器位于所述炉排的下游;
所述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还包括筛选设备,所述筛选设备对研磨后形成的干污泥颗粒进行筛选,并将粒径较大的干污泥颗粒送到所述第一排喷燃器,将粒径较小的干污泥颗粒送到所述第二排喷燃器;
优选地,所述喷燃器设置在二次喷风口的下方,所述二次风喷口设置在所述焚烧炉的炉膛内、所述炉排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9501.1A CN108224430B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79501.1A CN108224430B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24430A true CN108224430A (zh) | 2018-06-29 |
CN108224430B CN108224430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62668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79501.1A Active CN108224430B (zh) | 2018-01-26 | 2018-01-26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2443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5763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生活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3339812A (zh) * | 2021-06-11 | 2021-09-03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固废高效燃烧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16753866A (zh) * | 2023-08-22 | 2023-09-15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土壤焚烧修复装置的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404067A1 (de) * | 1974-01-29 | 1975-08-07 | Ver Kesselwerke Ag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verbrennung von muell und klaerschlamm in einer muellverbrennungsanlage |
US3951081A (en) * | 1973-06-27 | 1976-04-20 | Josef Martin Feuerungsbau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of refuse |
CN1924441A (zh) * | 2006-08-25 | 2007-03-07 | 河南大学 | 复合燃烧锅炉及其复合燃烧方法 |
CN101324337A (zh) * | 2008-07-25 | 2008-12-17 | 华章电气(桐乡)有限公司 | 一种链条炉焚烧污泥的方法 |
CN101870548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 |
CN202717681U (zh) * | 2012-08-10 | 2013-02-06 | 绍兴市嘉宝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烘干与锅炉掺烧干污泥喷燃一体化装置 |
CN202852834U (zh) * | 2012-10-16 | 2013-04-03 | 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焚烧装置 |
CN103939913A (zh) * | 2014-05-14 | 2014-07-23 | 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基于炉排炉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装置 |
CN205893051U (zh) * | 2016-07-28 | 2017-01-18 | 东莞顺裕纸业有限公司 | 一种造纸企业的污泥处理系统 |
CN107255285A (zh) * | 2017-06-02 | 2017-10-17 |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驱动炉排炉混合焚烧生活垃圾和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
CN208859612U (zh) * | 2018-01-26 | 2019-05-14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
2018
- 2018-01-26 CN CN201810079501.1A patent/CN1082244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51081A (en) * | 1973-06-27 | 1976-04-20 | Josef Martin Feuerungsbau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inerating of refuse |
DE2404067A1 (de) * | 1974-01-29 | 1975-08-07 | Ver Kesselwerke Ag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verbrennung von muell und klaerschlamm in einer muellverbrennungsanlage |
CN1924441A (zh) * | 2006-08-25 | 2007-03-07 | 河南大学 | 复合燃烧锅炉及其复合燃烧方法 |
CN101324337A (zh) * | 2008-07-25 | 2008-12-17 | 华章电气(桐乡)有限公司 | 一种链条炉焚烧污泥的方法 |
CN101870548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搅拌造粒回转干燥装置 |
CN202717681U (zh) * | 2012-08-10 | 2013-02-06 | 绍兴市嘉宝节能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烘干与锅炉掺烧干污泥喷燃一体化装置 |
CN202852834U (zh) * | 2012-10-16 | 2013-04-03 | 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焚烧装置 |
CN103939913A (zh) * | 2014-05-14 | 2014-07-23 | 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基于炉排炉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装置 |
CN205893051U (zh) * | 2016-07-28 | 2017-01-18 | 东莞顺裕纸业有限公司 | 一种造纸企业的污泥处理系统 |
CN107255285A (zh) * | 2017-06-02 | 2017-10-17 |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驱动炉排炉混合焚烧生活垃圾和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
CN208859612U (zh) * | 2018-01-26 | 2019-05-14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燕: "《化工原理》", 延边大学出版社, pages: 319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5763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生活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0925763B (zh) * | 2019-12-13 | 2024-03-22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生活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3339812A (zh) * | 2021-06-11 | 2021-09-03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固废高效燃烧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16753866A (zh) * | 2023-08-22 | 2023-09-15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土壤焚烧修复装置的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
CN116753866B (zh) * | 2023-08-22 | 2023-11-14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土壤焚烧修复装置的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24430B (zh) | 2023-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4747B (zh) | 水泥回转窑和焚烧炉联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系统及其应用 | |
CN201014456Y (zh) | 工业污泥干化与焚烧系统 | |
CN101570388B (zh) | 一种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艺 | |
CN102730916A (zh) | 污泥深度脱水与资源化利用处置工艺 | |
CN110440262A (zh) | 一种基于煤粉锅炉的垃圾热解及焚烧无害化处置系统及方法 | |
WO2012174939A1 (zh) | 垃圾热解气化炉 | |
CN108224430A (zh)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
CN106224974A (zh) |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 |
CN204438139U (zh) | 多膛炉污泥焚烧设备 | |
CN105541076B (zh) | 一种城市污泥立式烘干焚烧设备 | |
CN104214758B (zh) | 风扇磨和钢球磨制粉的煤和污泥混烧绿色发电系统 | |
WO2010150412A1 (ja) | 有機汚泥の処理装置 | |
CN109611870A (zh) | 一种污泥竖炉焚烧处理方法与装置 | |
CN108105777B (zh) | 一种小型连续式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 |
CN208859612U (zh) | 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污泥装置 | |
CN107631304A (zh) | 一种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烟气循环系统 | |
CN108036327B (zh) | 一种小型节能高效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 |
CN207815342U (zh) | 一种垃圾焚烧锅炉 | |
CN202594926U (zh) | 一种污泥资源化一体机 | |
CN107676796A (zh) | 一种干化污泥富氧焚烧与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方法 | |
KR100933437B1 (ko) | 고 함수율 유기폐기물의 무연화장치 | |
CN206661886U (zh) | 处理生活垃圾的系统 | |
CN101413667B (zh) | 窑外焚烧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 | |
CN2273810Y (zh) | 城市垃圾干燥-焚烧处理装置 | |
CN207880846U (zh) | 一种干化污泥富氧焚烧与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