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0656B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00656B CN108200656B CN201810133623.4A CN201810133623A CN108200656B CN 108200656 B CN108200656 B CN 108200656B CN 201810133623 A CN201810133623 A CN 201810133623A CN 108200656 B CN108200656 B CN 1082006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intercom
- seized
- sent
- seiz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cross-talk between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82—Allocation of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demands of the users, e.g. concentrated multiplexers, statistical multiplex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将信道抢占帧发送至第二对讲机;第二对讲机对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根据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若允许信道抢占,终止通过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通过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本发明通过第一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至第二对讲机,以抢占第二对讲机占用的信道,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避免单个对讲机或业务长时间占用信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移动无线电(Digital Mobile Radio,DMR)协议是欧洲制定的数字对讲机使用的协议标准,ETSI标准名称为ETSI TS 102 361X。时分多址使用(Time Divide MultiAddress,TDMA)双时隙方式,实现一条物理信道承载两条逻辑信道,同时承载两路业务。DMR协议定义了反向信道(Reverse Channel,RC),如图1所示,当对讲机在一个时隙,即前向信道(Forward Channel)发送业务时,可以在另一个时隙,即反向信道(Reverse Channel)接收业务。DMR Tier II定义了直通和中转两种基本的组网方式,统称常规模式。常规模式的对讲机发送业务时,如果已经有另一台对讲机在发射业务,该对讲机如果强制发射,可能造成两个对讲机之间相互干扰,导致业务发送质量不佳。如何避免两个对讲机在发送业务时相互干扰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两个对讲机在发送业务时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抢占系统,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一对讲机,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二对讲机,用于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讲机,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讲机,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认定信道抢占成功时,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抢占方法,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基于信道抢占系统,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
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二对讲机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
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
所述第二对讲机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之前,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讲机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执行所述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的步骤;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之后,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至第二对讲机,以抢占第二对讲机发送第一业务信息的信道,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避免单个对讲机或业务长时间占用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DMR协议前向信道及反向信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为现有DMR协议CSBK通用数据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扩展CSBK数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直通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中转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参照图2,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10及第二对讲机20。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10和所述第二对讲机20之间的通信可以是直通模式进行通信,也可通过中转模式进行通信,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第一对讲机10,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20。
在具体实现中,为了减少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所述第一对讲机10在发送待发送业务时,可先发送信道抢占帧至所述第二对讲机20,以进行信道抢占。所述第一对讲机10,还用于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20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2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10在第一时隙接收信道的信号,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第一业务信息,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TDMA双时隙的第一时隙发送第一业务信息,在第二时隙接收完整的TDMA帧。当第二时隙收到所述信道抢占帧时,根据用户预定义判断是否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比如所述第一业务信息为紧急业务时,可定义为不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
所述第二对讲机20,用于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应理解的是,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可用于确定对应的抢占信道,所述信道抢占帧的数据类型可以扩展DMR协议保留的数据类型,也可以扩展控制信令块(ControlSignalling Block,CSBK)。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DMR协议CSBK通用数据结构图,本实施例以扩展CSBK为例,图4为本实施例的扩展CSBK数据结构图,所述信道抢占可以扩展为一个完整的30ms的突发,如图4,因此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冗余校验机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图4中,CSBKO可以定义为协议保留值,如0x30,用于区别信道抢占业务帧与其它业务帧;CSR即Channel Seize Reason,用于标识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比如:0x00为高级别业务抢占、0x01为高级别用户抢占、0x02为回呼抢占、0x03为发射限时(Time Out Timer,TOT)抢占或0x04为强制释放信道等;SST即Subsequent Service Type,为后续业务类型,当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用SST标识后续业务类型,例如,可能的业务类型有:0x00为个呼、0x01为组呼、0x02为广播呼叫、0x03为全呼、0x04为紧急业务、0x05为数据业务、0x06为普通补充业务、0x07为远程监听和0x08为遥晕/激活等;Target address为接收信道抢占业务帧的对讲机的设备标识(Identification,ID);Source address为发送信道抢占业务帧的对讲机ID。如果信道抢占原因为高级别用户抢占,则通过此ID判断用户的级别。
可理解的是,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本身存在优先级别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按照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对应的优先级别进行设置,比如: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对级别较高的业务允许信道抢占。在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不存在优先级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优先规则。
例如: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直通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框图,所述第一对讲机10通过业务信道接收所述第二对讲机20发送的语音,它们通过直通模式进行通信,所述业务信道即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一对讲机10需要回复语音信息给所述第二对讲机20,当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按键通话(Push To Talk,PTT),所述第一对讲机10检测到所述抢占信道被所述第二对讲机20占用。所述第一对讲机10通过反向信道向所述第二对讲机20发送信道抢占帧,所述反向信道即所述第二时隙,此时,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回呼抢占。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第一时隙发送语音至所述第一对讲机10,在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送的信道抢占帧时,根据所述抢占类型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回呼抢占,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判定为允许信道抢占,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但可不退出呼叫,等待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1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语音回呼信息。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10与第二对讲机20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是直通信道,也可以是中转信道。比如: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施例中转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框图,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语音呼叫,所述第一时隙即为所述向前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息为所述语音呼叫,所述语音呼叫通过中转台30转发,被所述第一对讲机10检测到,所述第一对讲机10不是该语音呼叫的参与方。当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起紧急报警,所述第一对讲机10检测到所述抢占信道被所述第二对讲机20占用。所述第一对讲机10在所述第二时隙向所述第二对讲机20发送信道抢占帧,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待发送业务信息为紧急报警业务。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语音呼叫,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中转台的信号。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判断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是否高于自己正在发送的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如果紧急报警业务级别高,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语音呼叫的发送,并提示用户所述抢占信道被抢占;如果紧急报警业务级别低,则不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语音呼叫的发送。
所述第一对讲机1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20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20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则可通过所述第一对讲机10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用户通过所述用户界面查看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从而及时进行待发送业务的发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讲机10,还用于在认定信道抢占成功时,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至第二对讲机,以抢占第二对讲机发送第一业务信息的信道,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避免单个对讲机或业务长时间占用信道。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讲机20,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应理解的是,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是高级别用户抢占时,从所述信道抢占帧中可提取出所述第一对讲机的设备标识(ID),根据所述第一对讲机10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同时可获取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设备标识,通过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第二用户级别,将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若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低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不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
比如:所述第一对讲机10的设备标识为01,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为A;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设备标识为02,对应的所述第二用户级别为B,其中,用户级别的高低为A高于B,则在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送的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所述第二对讲机20允许信道抢占,并终止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以释放所述抢占信道。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若所述第一对讲机10的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允许信道抢占,终止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以释放所述抢占信道,使得高级别用户的第一对讲机10能够高质量的进行业务发送,减少所述第二对讲机20的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讲机20,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是是高级别业务抢占时,从所述信道抢占帧中可提取出所述第一对讲机10的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同时可获取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将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和所述第一业务类型进行级别比较。如果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允许信道抢占,并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如果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级别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则所述第二对讲机不允许信道抢占,并且不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所述高级别业务的接收端可包括所述第二对讲机20,也可不包括所述第二对讲机20。
比如: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待发送业务信息为紧急报警业务。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为语音呼叫业务,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10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判断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是否高于自己正在发送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如果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高于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20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发送,并提示用户所述抢占信道被抢占;如果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低于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则不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信道抢占帧时,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系统可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判断是否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或者通过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接收到的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提示用户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对讲机20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若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从而保证高级别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对应的待发送业务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发送,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本发明信道抢占系统第一实施例,参照图7,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基于所述信道抢占系统,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
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和所述第二对讲机之间的通信可以是直通模式进行通信,也可通过中转模式进行通信,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为了减少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所述第一对讲机在发送待发送业务时,可先发送信道抢占帧至所述第二对讲机,以进行信道抢占。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讲机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执行所述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的步骤。相应地,所述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在第一时隙接收信道的信号,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第一业务信息,所述第二对讲机在TDMA双时隙的第一时隙发送第一业务信息,在第二时隙接收完整的TDMA帧。当第二时隙收到所述信道抢占帧时,根据用户预定义判断是否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比如所述第一业务信息为紧急业务时,可定义为不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
步骤S20,所述第二对讲机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
应理解的是,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可用于确定对应的抢占信道,所述信道抢占帧的数据类型可以扩展DMR协议保留的数据类型,也可以扩展控制信令块(ControlSignalling Block,CSBK)。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DMR协议CSBK通用数据结构图,本实施例以扩展CSBK为例,图4为本实施例的扩展CSBK数据结构图,所述信道抢占可以扩展为一个完整的30ms的突发,如图4,因此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冗余校验机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图4中,CSBKO可以定义为协议保留值,如0x30,用于区别信道抢占业务帧与其它业务帧;CSR即Channel Seize Reason,用于标识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比如:0x00为高级别业务抢占、0x01为高级别用户抢占、0x02为回呼抢占、0x03为发射限时(Time Out Timer,TOT)抢占或0x04为强制释放信道等;SST即Subsequent Service Type,为后续业务类型,当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用SST标识后续业务类型,例如,可能的业务类型有:0x00为个呼、0x01为组呼、0x02为广播呼叫、0x03为全呼、0x04为紧急业务、0x05为数据业务、0x06为普通补充业务、0x07为远程监听和0x08为遥晕/激活等;Target address为接收信道抢占业务帧的对讲机的设备标识(Identification,ID);Source address为发送信道抢占业务帧的对讲机ID。如果信道抢占原因为高级别用户抢占,则通过此ID判断用户的级别。
步骤S30,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
步骤S40,所述第二对讲机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可理解的是,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本身存在优先级别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按照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对应的优先级别进行设置,比如: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对级别较高的业务允许信道抢占。在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不存在优先级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优先规则。
例如: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直通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业务信道接收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语音,它们通过直通模式进行通信,所述业务信道即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一对讲机需要回复语音信息给所述第二对讲机,当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按键通话(Push To Talk,PTT),所述第一对讲机检测到所述抢占信道被所述第二对讲机占用。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反向信道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所述反向信道即所述第二时隙,此时,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回呼抢占。所述第二对讲机在第一时隙发送语音至所述第一对讲机,在第二时隙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发送的信道抢占帧时,根据所述抢占类型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回呼抢占,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判定为允许信道抢占,则所述第二对讲机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但可不退出呼叫,等待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语音回呼信息。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对讲机与第二对讲机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是直通信道,也可以是中转信道。比如: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施例中转模式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语音呼叫,所述第一时隙即为所述向前信道,所述第一业务信息为所述语音呼叫,所述语音呼叫通过中转台转发,被所述第一对讲机检测到,所述第一对讲机不是该语音呼叫的参与方。当所述第一对讲机发起紧急报警,所述第一对讲机检测到所述抢占信道被所述第二对讲机占用。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所述第二时隙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待发送业务信息为紧急报警业务。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语音呼叫,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中转台的信号。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判断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是否高于自己正在发送的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如果紧急报警业务级别高,则所述第二对讲机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语音呼叫的发送,并提示用户所述抢占信道被抢占;如果紧急报警业务级别低,则不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语音呼叫的发送。
步骤S50,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则可通过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用户通过所述用户界面查看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从而及时进行待发送业务的发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之后,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对讲机发送信道抢占帧至第二对讲机,以抢占第二对讲机发送第一业务信息的信道,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避免单个对讲机或业务长时间占用信道。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7所示的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第一实施例,参照图8,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01,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应理解的是,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是高级别用户抢占时,从所述信道抢占帧中可提取出所述第一对讲机的设备标识(ID),根据所述第一对讲机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同时可获取所述第二对讲机的设备标识,通过所述第二对讲机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将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若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低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不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
比如:第一对讲机的设备标识为01,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级别为A;所述第二对讲机的设备标识为02,对应的所述第二用户级别为B,其中,用户级别的高低为A高于B,则在所述第一对讲机发送的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所述第二对讲机允许信道抢占,并终止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以释放所述抢占信道。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若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允许信道抢占,终止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以释放所述抢占信道,使得高级别用户的第一对讲机能够高质量的进行业务发送,减少所述第二对讲机的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7所示的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第一实施例,参照图9,提出本发明信道抢占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
步骤S302,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是是高级别业务抢占时,从所述信道抢占帧中可提取出所述第一对讲机的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同时可获取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将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和所述第一业务类型进行级别比较。如果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则所述第二对讲机允许信道抢占,并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如果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级别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则所述第二对讲机不允许信道抢占,并且不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所述高级别业务的接收端可包括所述第二对讲机,也可不包括所述第二对讲机。
比如: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待发送业务信息为紧急报警业务。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一时隙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为语音呼叫业务,当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一对讲机发送的信道抢占帧,判断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是否高于自己正在发送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如果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高于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则所述第二对讲机立即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发送,并提示用户所述抢占信道被抢占;如果所述紧急报警业务的级别低于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级别,则不停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语音呼叫业务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第二时隙接收到所述信道抢占帧时,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系统可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判断是否终止所述第一时隙的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发送;或者通过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显示接收到的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提示用户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若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从而保证高级别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对应的待发送业务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发送,减少对讲机之间业务发送的相互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词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名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信道抢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一对讲机,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二对讲机,用于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抢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抢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讲机,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抢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讲机,还用于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抢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机,还用于在认定信道抢占成功时,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6.一种信道抢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基于信道抢占系统,所述信道抢占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及第二对讲机;
所述信道抢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所述第二对讲机对所述信道抢占帧进行解析,获得信道抢占类型和待抢占信道标识;
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
所述第二对讲机若允许信道抢占,则终止通过所述待抢占信道标识对应的抢占信道发送第一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并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道抢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机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并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之前,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讲机在第一时隙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的第一业务信息时,判断第二时隙是否空闲,若所述第二时隙空闲,则执行所述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信道抢占指令,生成信道抢占帧的步骤;
相应地,所述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隙将所述信道抢占帧发送至所述第二对讲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道抢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用户抢占时,获取所述第一对讲机的第一用户级别及所述第二对讲机的第二用户级别,在所述第一用户级别高于所述第二用户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道抢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讲机根据所述信道抢占类型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是否允许信道抢占,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对讲机在所述信道抢占类型为高级别业务抢占时,获取所述待发送业务的待发送业务类型及所述第一业务信息的第一业务类型,在所述待发送业务类型的级别高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级别时,允许信道抢占。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抢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的终止指令时,认定信道抢占成功之后,所述信道抢占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讲机通过用户界面显示信道抢占成功信息,以提示用户通过所述抢占信道发送待发送业务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3623.4A CN108200656B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PCT/CN2018/081110 WO2019153457A1 (zh) | 2018-02-08 | 2018-03-29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KR1020190005742A KR102243091B1 (ko) | 2018-02-08 | 2019-01-16 | 채널 선점 시스템 및 방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3623.4A CN108200656B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00656A CN108200656A (zh) | 2018-06-22 |
CN108200656B true CN108200656B (zh) | 2019-04-26 |
Family
ID=6259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3623.4A Active CN108200656B (zh) | 2018-02-08 | 2018-02-08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243091B1 (zh) |
CN (1) | CN108200656B (zh) |
WO (1) | WO20191534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3806B (zh) * | 2018-10-18 | 2022-03-22 |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dmr标准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065947A (zh) * | 2021-09-13 | 2022-09-16 | 北京市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公网的多模智能录音抢话双网消防救援对讲机 |
CN115150759A (zh) * | 2021-09-13 | 2022-10-04 | 北京市万格数码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分级分权分色的多模录音抢话消防救援对讲机 |
CN115315010B (zh) * | 2022-10-11 | 2023-02-17 | 北京北交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平面调车系统中语音指令的强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5651A (zh) * | 2007-01-31 | 2007-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授予终端话权的方法、系统和即按即讲服务器 |
US7616967B2 (en) * | 2005-07-25 | 2009-11-10 | Motorola, Inc. | Media-specific floor control for push-to-X communication |
WO2016106600A1 (zh) * | 2014-12-30 | 2016-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话权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6161599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or control in off-network mode of mission critical push to talk (mcptt) |
WO2016209053A1 (en) * | 2015-06-26 | 2016-12-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terminal and terminal suitable for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84737B2 (en) * | 2000-03-03 | 2012-10-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buffering to reduce media latency in group communications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331367C (zh) * | 2003-09-11 | 2007-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用户占用反向业务信道的控制方法 |
CN1297164C (zh) * | 2004-04-20 | 2007-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优先级别用户上行抢占的方法 |
US7353036B2 (en) * | 2004-05-10 | 2008-04-01 | Motorola, Inc. | Push-to-talk reverse channel establishment |
CN100442869C (zh) * | 2005-04-18 | 2008-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后进入已建立组呼的集群组的用户上行抢占的方法 |
CN1921646A (zh) * | 2005-08-22 | 2007-02-28 |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通信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 |
US20070206533A1 (en) * | 2006-03-03 | 2007-09-06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rrupting a transmitting subscrib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047905A (zh) * | 2006-03-30 | 2007-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集群通信的紧急呼叫方法和系统 |
DE102006021375B4 (de) * | 2006-05-08 | 2008-03-0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Push-to-talk-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
CN101222688B (zh) * | 2007-01-08 | 2010-10-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字对讲系统中避免碰撞的多方通话发言权抢夺方法 |
CN101835163A (zh) * | 2010-02-10 | 2010-09-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设备 |
CN102291838B (zh) * | 2011-08-15 | 2013-12-25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直通模式下高优先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2018
- 2018-02-08 CN CN201810133623.4A patent/CN10820065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9 WO PCT/CN2018/081110 patent/WO201915345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
- 2019-01-16 KR KR1020190005742A patent/KR102243091B1/ko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16967B2 (en) * | 2005-07-25 | 2009-11-10 | Motorola, Inc. | Media-specific floor control for push-to-X communication |
CN101005651A (zh) * | 2007-01-31 | 2007-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授予终端话权的方法、系统和即按即讲服务器 |
WO2016106600A1 (zh) * | 2014-12-30 | 2016-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话权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6161599A1 (en) * | 2015-04-09 | 2016-10-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or control in off-network mode of mission critical push to talk (mcptt) |
WO2016209053A1 (en) * | 2015-06-26 | 2016-12-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terminal and terminal suitable for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25858A (ko) | 2019-03-12 |
KR102243091B1 (ko) | 2021-04-21 |
WO2019153457A1 (zh) | 2019-08-15 |
CN108200656A (zh) | 2018-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00656B (zh) | 信道抢占系统及方法 | |
EP1622407B1 (en) | Handling talk burst denials in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tt service | |
US9232522B2 (en) | Full duplex direct mode individual and group calling using adjacent time slots in a TDMA system | |
US8195214B2 (en) | PoC server, PoC terminal, floor control method, and PoC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 |
US2007012187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 |
US91612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chieve lossless call in view of a temporary reception issue | |
US858318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elective use of imperceptible invites | |
CN102291838B (zh) | 直通模式下高优先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CN101849371A (zh) | 用于使通信系统中正在进行的传输暂停的系统和方法 | |
WO2016179820A1 (zh) | 检测免许可频谱信道的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US7853278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serv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US8830898B2 (en) | Fast inter system push to talk operation | |
US8718678B2 (en) | Selective delivery of presence messag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US7991416B2 (en) | Prepackaging call messages for each target interation in setting up a push-to-talk call | |
US7796995B2 (en) | Asynchronous signaling and data deli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319381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US7933620B2 (en) | Transmit channel request messaging for half-duplex vo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12770107A (zh) | 一种承载的修改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2018006387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laying a missing voice stream portion at a late entry subscriber device | |
US875533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quality statistic information of call link | |
WO202503046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012040B (zh) | 基于窄带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终端 | |
US20190349924A1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udio loss | |
KR20060088257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메시징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피티티시스템 및 운용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