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4255A -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84255A CN108184255A CN201810040861.0A CN201810040861A CN108184255A CN 108184255 A CN108184255 A CN 108184255A CN 201810040861 A CN201810040861 A CN 201810040861A CN 108184255 A CN108184255 A CN 1081842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um mark
- network
- network type
- position information
- relative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案,首先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其次,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次,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最后,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进而提高网络切换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越来越多的使用终端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如无线保真WIFI。当用户离开WIFI覆盖范围后,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数据交互。目前,WIFI与移动蜂窝网络的切换机制为,终端获取WIFI信号强度和移动蜂窝网络强,将较强信号对应的网络确定为终端通信使用的网络。但是,发明人发现上述方式是一个耗时较长的方式,无法快速进行响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可以提高网络切换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装置,包括:
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网络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示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示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案,首先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其次,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次,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最后,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进而提高网络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越来越多的使用终端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进行数据交互。相关技术中,终端在连接到WIFI后,如果WIFI信号良好,则不进行移动蜂窝网络的切换,如果WIFI信号差,则进行移动蜂窝网络的切换。当WIFI信号再次转好时,再次切换回WIFI。在判定是否切换时,需要不断的获取WIFI信号强度和移动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因此功耗和耗时均较高,导致网络切换效率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对位置信息对WIFI区域中不同位置所使用的网络类型进行记录,然后根据终端的位置进行切换的方式,进而降低网络切换时产生的耗时和功耗,提高网络切换效率。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用于终端进行网络切换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连接到无线网络或者发现无线网络的终端来执行,该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
其中,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第一网络为终端当前连接到的无线局域网络,或者终端发现的无线局域网络。终端可以同时获取到多个无线局域网络的信号,通过分析无线局域网络对应的帧数据获取每个无线局域网络的信号强度,帧数据每0.1秒广播一次。
终端针对每个无线局域网络建立一个信号强度表格,将检测到的信号强度数值以及检测时对应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进一步的,选择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预设强度可以为20dbm-60dbm,可选为30dbm。对于每个无线局域网络,可以选择任意一个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作为基准点。可选的,可以将位于无线局域网覆盖边缘的位置点确定为基准点。
步骤120、获取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相对位置信息可以为坐标信息,也可以为距离信息。在确定基准点后,终端持续计算终端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网络类型。
可选的,获取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所述基准点对应第二坐标信息;根据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
如果用户在高度变化较小的区域运动,如草原、平原地区没有高层的区域移动,则GPS定位模块获取到的坐标信息可以作为当前位置。终端获取基准点对应的GPS定位信息。然后,根据当前的定位信息以及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其中,相对位置信息为相对坐标。
相应的,终端存储有相对相对坐标与网络类型的对应关系,用于表示基准点的某个方位或方向上,或者覆盖区域的某个区域中使用的网络类型。
可选的,相对位置信息还可以为距离信息。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在确定基准点后,在基准点位置终端启动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可以为陀螺仪或者加速度传感器。将测距传感器得到的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距离信息用于表示终端当前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是三维空间中的距离,例如基准点在十米高空,终端当前垂直下降到1米处,则测出距离信息为9米。但是此时如果通过GPS坐标信息则无法体现出高度变化,因此距离信息更适用于具有高度变化的场景。
步骤130、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终端根据相对位置信息从预存储的对应关系中,确定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网络类型。进一步的,每个无线局域网络均存在一套对应关系。可选的,终端在确定基准点后,持续获取相对位置信息,直至终端关闭,或者用户手动触发关闭网络切换。
步骤140、根据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判断你目标网络类型与当前使用的网络类型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不进行网络切换。如果不一致,则将网络类型切换至目标网络类型。目标网络类型为移动蜂窝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络。其中,移动蜂窝网络还可以包括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3G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或长期演进网络(Long Term Evolution,LTE)。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首先,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其次,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次,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最后,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相对于同时检测WIFI和移动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然后在根据二者强度的大小进行切换,耗时长耗电高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进而无需持续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能耗低且响应快速,能够提高网络切换效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包括:
步骤210、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区域。
在确定基准点时,除了进行随机选取,还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提高基准点的准确性,进而使基准点为第一网络中信号强度最高的点。步骤210中累计统计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移动过程中测量得到的位置点和信号强度的对应关系。将信号强度均大于预设强度的点进行提取,得到基准区域。可选的,每个网络中存在一个基准区域。该基准区域为包含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点最多的区域。
步骤220、根据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
在基准区域中选择基准点。可以将基准区域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基准点。
可选的,计算基准区域的中心点,将中心点作为基准点。中心点的计算方式可以为,基准区域中信号强度数值最高的点,还可以为基准区域对应几何形状的中心点。
步骤230、获取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240、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步骤250、根据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能够准确定位基准点,进而使得基于记住点测得的相对位置信息更加准确,提高网络切换的准确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包括:
步骤310、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
其中,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步骤320、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如果在检测到基准点后持续进行相对位置的计算,则会增加终端负担。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获取记住点的定位信息,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基准点的定位信息可以确定用户是否进入的第一网络的网络覆盖范围,进而在进入第一网络或者即将进入第一网络的网络覆盖范围时,启动距离检测,进而降低测距传感器的功耗。
步骤330、当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预设距离为第一网络的网络覆盖半径,或者略大于第一网络的网络覆盖半径,例如比第一网络的网络覆盖半径大5-10米。
步骤340、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步骤350、根据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通过计算第一距离,能够判断用户是否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一网络,进而在用户进入或即将进入第一网络时,启动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降低功耗。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包括:
步骤410、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
其中,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步骤420、获取当前位置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430、根据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步骤440、根据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步骤450、根据移动轨迹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
根据定位信息可获取到用户的移动轨迹,或者用户的行为习惯。根据用户的移动轨迹或行为习惯可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例如用户正在某公路上移动,该公路通往用户的居所,则用户的居所为目标区域。
步骤460、如果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为第二网络,则向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终端存储有多个网络的基准点,如果终端脱离了第一网络的范围,并即将进入第二网络的范围,则可以在即将进入第二网络时,向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能够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根据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进行网络切换,进一步提高切换效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基准点确定模块510、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网络类型确定模块530、切换模块540和预测模块550。
基准点确定模块510,用于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确定模块510确定的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网络类型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获取的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切换模块540,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模块530确定的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基准点确定模块510用于: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
进一步的,基准点确定模块510用于:
计算所述基准区域的中心点,将所述中心点作为基准点。
进一步的,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用于:
获取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所述基准点对应第二坐标信息;
根据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用于: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用于:
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所述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预测模块550,用于根据移动轨迹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
切换模块540用于,如果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为第二网络,则向所述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首先,基准点确定模块510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其次,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20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再次,网络类型确定模块530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最后,切换模块540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相对于同时检测WIFI和移动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然后在根据二者强度的大小进行切换,耗时长耗电高相比,本申请能够通过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进而无需持续对信号强度进行检测,能耗低且响应快速,能够提高网络切换效率。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上述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存储器6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6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存储在存储器601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602和所述存储器6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6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6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
所述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6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605、音频电路606、扬声器611、电源管理芯片6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609、触摸屏6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以及外部端口6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6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终端设备600仅仅是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6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一种终端设备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例。
存储器601,所述存储器601可以被CPU602、外设接口6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6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603,所述外设接口6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602和存储器601。
I/O子系统609,所述I/O子系统6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6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连接到外设接口603。I/O子系统6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6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6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6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6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6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其中,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分类,触摸屏612可以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或表面声波式。按照安装方式分类,触摸屏612可以为:外挂式、内置式或整体式。按照技术原理分类,触摸屏612可以为: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或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
触摸屏612,所述触摸屏612是用户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可选的,触摸屏612将用户在触屏幕上触发的电信号(如接触面的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器602。
I/O子系统609中的显示控制器6091从触摸屏6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6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6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6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6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6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605,主要用于建立智能音箱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智能音箱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
音频电路6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6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611。
扬声器611,用于将智能音箱通过RF电路6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608,用于为CPU6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602用于: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包括:
计算所述基准区域的中心点,将所述中心点作为基准点。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所述基准点对应第二坐标信息;
根据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包括:
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所述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在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移动轨迹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
如果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为第二网络,则向所述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终端设备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终端设备可执行指令在由终端设备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包括:
计算所述基准区域的中心点,将所述中心点作为基准点。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所述基准点对应第二坐标信息;
根据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包括:
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所述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在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移动轨迹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
如果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为第二网络,则向所述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应用推荐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推荐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确定基准点,包括:
计算所述基准区域的中心点,将所述中心点作为基准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信息和所述基准点对应第二坐标信息;
根据第一坐标信息和第二坐标信息确定相对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包括:
根据当前位置的定位信息和所述基准点的定位信息,确定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信息,将所述距离信息作为相对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移动轨迹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目标区域;
如果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切换方式为第二网络,则向所述第二网络发起连接请求。
8.一种网络类型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网络的无线信号强度确定基准点,所述基准点为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的位置点;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位置与所述基准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基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
网络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相对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网络类型;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目标网络类型进行切换。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
10.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40861.0A CN108184255A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40861.0A CN108184255A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84255A true CN108184255A (zh) | 2018-06-19 |
Family
ID=62550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40861.0A Pending CN108184255A (zh) | 2018-01-16 | 2018-01-16 |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8425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5039A (zh) * | 2021-09-23 | 2021-12-14 | 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6087A (zh) * | 2006-11-23 | 2009-04-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位置更新方法及系统 |
CN102958048A (zh) * | 2011-08-26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在WiFi网络与TD-SCDMA网络间优选的方法 |
CN103096409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3188763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空间的签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5052203A (zh) * | 2014-02-10 | 2015-11-1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自适应通信模式切换 |
CN105282800A (zh) * | 2015-10-23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454640A (zh) * | 2017-09-23 | 2017-12-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
2018
- 2018-01-16 CN CN201810040861.0A patent/CN1081842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6087A (zh) * | 2006-11-23 | 2009-04-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位置更新方法及系统 |
CN102958048A (zh) * | 2011-08-26 | 2013-03-0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在WiFi网络与TD-SCDMA网络间优选的方法 |
CN103096409A (zh) * | 2011-11-04 | 2013-05-08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3188763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空间的签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5052203A (zh) * | 2014-02-10 | 2015-11-1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自适应通信模式切换 |
CN105282800A (zh) * | 2015-10-23 | 2016-0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454640A (zh) * | 2017-09-23 | 2017-12-0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95039A (zh) * | 2021-09-23 | 2021-12-14 | 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795039B (zh) * | 2021-09-23 | 2023-11-24 | 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15796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ерминалом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ровода гарнитуры, а такж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108600059B (zh) |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10739854B2 (en) | Terminal and touch response method and device | |
KR102067019B1 (ko) | 휴대 단말기의 충전 경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7942306B (zh) |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7077239B (zh) | 通过触控板调节移动终端拍照焦距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6162369A (zh) | 一种实现虚拟场景中互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092671B (zh) | 信号强度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
CN106331320B (zh) |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741812B (zh) | 一种处理媒体文件的方法和终端 | |
CN108769299B (zh) |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8924885B (zh) | 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9542380A (zh) | 显示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07534949A (zh) |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及设备 | |
CN109445577A (zh) | 虚拟房间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501119A (zh) | 互动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8362310A (zh) | 地磁精确度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10246561A (zh) | 一种移动距离计算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US2014019501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exercise information of user | |
CN109120864A (zh) | 补光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07508979A (zh) |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140348334A1 (en) |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arphone connection | |
CN110168599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3699988A (zh) | 数值转移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 |
CN108184255A (zh) | 网络类型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