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86C - 枪炮弹 - Google Patents
枪炮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786C CN1081786C CN99108100A CN99108100A CN1081786C CN 1081786 C CN1081786 C CN 1081786C CN 99108100 A CN99108100 A CN 99108100A CN 99108100 A CN99108100 A CN 99108100A CN 1081786 C CN1081786 C CN 108178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fle
- big gun
- bullet
- pipe
- shell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枪炮弹及枪炮,包括一个通常是挖空的内中放置火药的弹壳、一个重的前端部分和一个内中包含发火帽的后盖,该后盖附着在弹壳上并可与弹壳分离,其特征是:枪(炮)弹的前端突出部分和弹壳一块形成,前端的突出部分作为弹壳周边的延长,前端的突出部分较其他部分足重。本发明改变了枪炮弹和枪炮的传统形式,枪炮管射出去的不再仅是弹头,同时还射出弹壳,这不但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使到射击更准确和射程更远。同时,因为不用处理弹壳,使枪炮可以在密闭和水下动作。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枪炮弹及枪炮。属于枪炮弹技术领域。
传统的枪(炮)弹包含一个通常是硬的,重的金属弹头,装置在一个内有火药的弹壳一端,弹壳的另一端是封闭的和包括有一个发火帽。枪(炮)弹是从枪(炮)膛的后面推入,所以检(炮)弹的前端安置于枪(炮)管间,弹壳安置在枪(炮)膛内。当枪(炮)的撞针撞击发火帽,引起弹壳内的火药爆炸,使到弹头脱离弹壳并沿着枪(炮)管射出。之后空弹壳连着发火帽保留在枪(炮)内,靠手动或者退壳装置移走。
现有技术中,当弹头通过枪(炮)管时,枪(炮)管内就会有微少物料脱落而使到枪(炮)管变形。例如弹头接触枪(炮)管内的来福线,使弹头在运行时旋转。这些物料脱落的结果使到因为火药爆炸而产生的气体从枪(炮)管和弹头之间漏出,这样就会减慢弹头沿枪(炮)管射出的速度和旋转度,或者令弹头在枪(炮)管内偏离设定的轴线运动。更进一步的是那些从枪(炮)管内壁损失的物料最终导致枪(炮)管失效。另外,因为弹头在枪(炮)管内高速运动并和枪(炮)管接触,同时令枪(炮)管内壁的物料脱落,枪(炮)管就会变得越来越热。这就导致枪(炮)管歪曲,而产生的高热会令枪(炮)弹内的火药在击发之前提早爆炸。——摘自兵器工业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的《弹药王国》第12页、第13页。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弹头沿枪(炮)管射出的速度快、旋转度高、减轻枪炮管发热的枪炮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枪(炮)弹,包括一个通常是挖空的内中放置火药的弹壳、一个重的前端部分和一个内中包含发火帽的后盖,该后盖附着在弹壳上并可与弹壳分离,其特征是:枪(炮)弹的前端突出部分和弹壳一块形成,前端的突出部分作为弹壳周边的延长,前端的突出部分较其他部分足重。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
弹壳用金属形成。
弹壳用塑胶形成。
弹壳外墙用薄的物料表成。
后盖的长度少于弹体外面长度之一半。
后盖的长度少于弹体长度的四分之一。
弹壳环绕后盖的外围凸缘,形成一个防止松脱的紧固。
后盖可以安置在弹壳之内。
后盖的最大尺寸少于枪(炮)管的内口径,能够在发射后通过枪(炮)管。
弹壳沿着它的长度渐渐缩少。
弹壳外墙是弯曲的,以便有一个直径较大的部分在弹体上。
射击之前的最大直径稍为大于枪(炮)管的内口径。
弹身的有的横断面为非圆形并且垂直于其轴线。
枪(炮)膛的内部直径大体地和枪(炮)管的内口径相若,如一个延长的枪(炮)管般作用。
枪(炮)膛包括一个可以移走的内孔直径大致和枪(炮)管内口径相若的插入物。
枪(炮)膛包括来福线。
后盖和任何其它物料在检(炮)的管或者膛内,由于气体压力而自动地移动和离开枪(炮)管的尾端。
弹壳可通过枪(炮)管的尾端移走。
弹壳的端部没有后盖。
枪(炮)管的横断面的内孔是园形。
枪(炮)管不包括来福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1)枪(炮)弹从枪(炮)射出包含一个实质的部件——弹壳,内中包括重的前端突出部分和当初用作放置火药的包装。这个优先之处是另外的物料从枪(炮)射出从而令弹头更有效力,但是并不需要另外的物料来制作枪(炮)弹作为另外射出的容纳火药的弹壳。根据这样,便更有效率地利用制成枪(炮)弹的物料。
(2)根据本发明,枪(炮)弹的长度是比较传统枪(炮)弹长些,这就可能给重的物料提供了一个容易达到重量要求的前端突出部分,而不需要增加枪(炮)弹的尺寸。弹头长度增加的长度,可以令弹头保持稳定和阻止了弹头不论在枪(炮)管或在空气飞行中的摆动。
(3)最佳实施是枪(炮)弹的前端突出部分和弹壳一块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前端的突出部分是弹壳周边的延长,而前端的突出部分可放置重物,比如铅来达到所要求的重量。
(4)更好的是,弹壳是金属形成,但纵使其它物料,例如塑胶,也同样可以使用。弹壳的边围更好地是用薄的物料形成。这是优先之处,爆炸力会令边围向外膨胀,从而和枪(炮)管的内壁作最大限度的接触,这就保征因为火药爆炸而产生的高压气体,不能在弹头的周边逃逸,因此火药爆炸产生的全部力量会作用和推动弹头前进,结果是弹头有一个更高的速度和增加了射击距离。由于枪(炮)弹的弹壳边围容易变形,这就有相对轻的接触在边围和枪(炮)管内壁之间出现,就最少磨损枪(炮)管的物料,因此增加枪(炮)管的寿命。这个轻微接触同是时减少弹头通过枪(炮)管时产生的热量。更优先的是弹壳边围是用软的物料制造,可以更加减少枪(炮)管的损坏。最佳之处是后盖长度少于枪(炮)弹长度的1/4~1/2,枪(炮)弹的较大的比例从枪(炮)射出,弹头的效率更大和更少的无用物料留下枪(炮)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枪炮弹的结构剖示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剖示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剖示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剖示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剖示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剖示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剖示图。
图5是本发明与枪炮结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从图2可知,枪(炮)弹包括弹头11、大致管状外壳12和后盖子3,弹头11与外壳12连体,弹壳12用于容纳火药4,外壳12和弹头11是附着或者整块形成,后盖子3设置发火帽15;在图2中,弹头11是形成一个延长的外壳12和充有铅以加重枪(炮)弹的尖端突出部分,外壳12是渐渐地缩小,在头部有一个更进一步加大的直径。后盖13用来封闭火药壳,后盖13的外射出面做成紧固,弹壳的头11大致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枪(炮)弹用在已改良过或特殊设计的枪(炮)上,平常的加大枪(炮)膛直径的枪(炮),更换一个内径和枪(炮)管口径大小相若的枪(炮)膛。如图5显示,枪(炮)包括枪(炮)管14和加大的枪(炮)膛17,当弹头沿站枪(炮)管14射出,加大的膛17是传统的用来保持弹壳在枪(炮)内。
根据本发明,要求改良后射击枪(炮)弹,插入物16安置在膛17内,插入物16的内口径大致和枪(炮)管14的内口径相若,包括来福线的插入物16的内口径配合枪(炮)管14的内口径。既然装置一个分离的插入物16在枪(炮)膛17内,更好的不如更换一个内孔按要求做的枪(炮)膛,或者枪(炮)装置一个不能分离的没有较大内径的膛。
后盖13包括加大而且突起的缘肋经过挤压保持在弹壳12内。
在弹壳内的火药4可以用任何传统方式引爆,例如撞针撞击发火帽15或者电子产生火花。火药4爆炸产生的气体使弹壳12和弹头11从后盖13分离,并且旋转地通过枪(炮)管14而射出,后盖13遗留在枪(炮)膛15内。
因为高压产生在枪(炮)管内,枪(炮)弹的外壳12向外压迫使能和枪(炮)管14以及插入物16的内墙紧密接触。这就保证了弹头在通过枪(炮)管14时,没有气体可以在弹头周围泄漏,当弹头沿着枪(炮)管14和插入物16通过时,在枪(炮)管14内和插入物16内的来福线给予它一个轴线性的旋转。在枪(炮)弹离开枪(炮)管14的尾端后,重的弹头11使到枪(炮)弹准确地和迅速地飞向目标。外壳12附着或者和弹头11的尾部整块地形成,帮助子弹正确飞行。当枪(炮)弹击向目标,外壳12在弹头11之后,加大了枪(炮)弹的效力。
图3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从图2可知,尾盖23是安置在枪(炮)弹的外壳22之间,枪(炮)弹安置在枪(炮)内和第一个例子的方法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后盖23包括一个延伸到弹壳之外的部分,在延伸部分上有两条突起的缘肋24、26和一条凹入的槽27在两条缘肋之间,后盖23的外尺寸和长度全部少于枪(炮)管的内口径,保证后盖23能够不拘倾向地通过枪(炮)管。后盖23包含发火帽25,当发火帽25受到撞针撞击或者其它任何方法的点燃,弹壳内的火药4爆炸使到弹壳外壳22和弹头21旋转地沿着枪(炮)管14射向目标。比较枪(炮)管内口径小的后盖23分离在后同,枪(炮)弹飞快地飞出枪(炮)管尾端,在管内的气体彻底地向大气喷出,因此就有一股气流从管内冲出,这就吸收后盖23穿过枪(炮)管14,于是自动化地为管14和插入物16作清除和为下一颗枪(炮)弹的进入作好准备。
图4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从图4可知,这个例子大致和实施例2相若,除了弹壳外壳32是沿着长度弯曲,所以枪(炮)弹有一个最大直径部分在中间位置,在枪(炮)弹的正前方包含加重部分31,例如装置铅在枪(炮)弹的尖端,在这个例子,后盖33安置弹壳外壳32之间,一条凸缘设置并且防止后盖33被推入弹壳内。枪(炮)弹由弹壳外壳32外面的缘肋34、35保持在枪(炮)膛内,缘肋34、35承担在枪(炮)管内的喷射,同时帮助维持枪(炮)弹药管14内的轴线的定位,以及保证枪(炮)弹在通过管14时周围设有缝隙。因为缝隙会使到枪(炮)弹药击发后,由爆炸产生的气体从弹体外围泄漏。
图2A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弹头与外壳之间通过环型凹槽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1。
图3A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弹头与外壳之间通过环型凹槽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2。
图4A显示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弹头与外壳之间通过环型凹槽固定连接,其余同实施例3。
正如图1显示,传统的枪(炮)弹包含弹头1由重物料所做,典型地包含一个内里装满铅或者其它相对地重的物料的金属壳。弹壳2装满火药4,发火帽5装置在弹壳2的尾端3内,在使用时,枪(炮)弹是放置在枪(炮)内以弹头1放在枪(炮)管内,连着的枪(炮)弹的遗留物弹壳和发火帽容纳在枪(炮)膛内,由枪(炮)机闩顶着。枪(炮)弹上了膛,扳动扳机,撞针撞击发火帽5使到火药4在弹宙2内爆炸。火药4爆炸产生的气体迫使从弹宙分离的弹头1旋转通过枪(炮)管。空下来的弹壳2尾端3包括发火帽5遗留在枪(炮)内,而枪(炮)机闩必须收回以便退出用过的弹宙和让新的枪(炮)弹插进枪(炮)膛。
最佳的实施是完成一个良好封闭在后盖和弹壳之间,弹壳环绕后盖表面外的一圈,造成一个防止松脱的紧固。弹壳围绕后盖的外表面提供例如一圈的射出设计或者凸缘,一个较好的密封便可以完成,而弹壳的外径大于后盖作紧固的一圈凸缘的直径,优先之处是后盖可以配置在弹壳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弹壳内的火药爆炸,后盖被喷出弹壳,弹壳和弹头沿着枪(炮)管射出,当弹头离开枪(炮)管,就有一股非常快的高压气流从枪(炮)管尾端冲出,这一定吸收后盖跟随弹头,而且自动地经过枪(炮)管尾端射出。因此,便无需在发射之后用人手或者提供退壳装置来空出枪(炮)膛,枪(炮)便可简单化和得到改良使用和更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实施是后盖无一个尺寸且大于枪(炮)管内径,这样后盖就容易通过枪(炮)管,无论它是转动地通过枪(炮)管都一样。后盖不会夹在枪(炮)管内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另一个弹头发射,但由于先前夹在枪(炮)管内的后盖引致不能沿枪(炮)管射出,就会令枪(炮)管爆炸。
最佳的实施是枪(炮)弹的后盖用金属形成,纵使其它物料,例如塑胶,同样可以使用。
更佳的实施是枪(炮)弹没有后盖,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防水处理的火药和点火药放置弹壳内,在撞针的撞击下爆炸,或用传统的点火方法如电火花引爆。
在一个二中选一安排下,在枪(炮)弹发射之后,后盖人遗留在枪(炮)内,在这种情况下,后盖可以用手动或者用退壳装置移走。
最佳的实施时弹壳轻微的渐渐缩细,但有一个部分的直径稍为大于枪(炮)管的内口径。在这种情形下,当枪(炮)管下垂时,枪(炮)弹不会跌出,但当火药爆炸,产生的力量足够改变弹壳和使它通过枪(炮)管。另外,这保证当枪(炮)的撞针撞击时,枪(炮)弹保持在原来位置。击发时,枪(炮)弹之前的任何移位都会影响发火药的发火。弹壳的外直径可能是沿着它的长度渐渐加大,而且弹壳后部的直径大于枪(炮)弹的尖端。但是更优先的是弹壳沿着它的长度到尾部之间有一个较大直径部分,这给枪(炮)弹空气动力学性质上的改良,其中之一是更有效率地穿过空气。
枪(炮)弹可能有一个横断面是圆形,或者是不同的形状。例如三角形,最佳的实施是枪(炮)管的内孔的形状配合枪(炮)弹。
后盖内的发火帽可以由枪(炮)的撞针击发,或者有一个电子点火器引爆火药。正如弹壳必须通过枪(炮)管,这就有相对传统枪(炮)弹较细小的直径用于特殊的枪(炮)上。因为平常的枪(炮)弹有一个比枪(炮)管内口径大的尺寸,使枪(炮)弹保持在枪(炮)膛内。根据这优先之处,就令枪(炮)膛可以提供一个较传统枪(炮)膛减少的直径,于是枪(炮)膛就会最大限度地和枪(炮)管的内径相同,就促成了提供一个插入物在传统枪(炮)膛内。插入物有一个内孔直径配合枪(炮)管的内口径,而且作为一个延长的枪(炮)管使用,二者择一地传统的枪(炮)会改良为提供一个新的内孔直径大致和枪(炮)管一样的,而且作为延长枪(炮)管去作用的枪(炮)膛。更进一步地,枪(炮)可以设计成无一个较大内孔径枪(炮)膛供应。在任何情况下,最优先之处是枪(炮)膛包括来福线去配合枪(炮)管。结果是提供一个枪(炮)膛大体上和枪(炮)管内口径相同,特别是枪(炮)膛有来福线,这就加长了枪(炮)管,从而改良了枪(炮)的准确度。以后,经过枪(炮)管射出来的弹头,比较枪(炮)膛没有做延长枪(炮)管的飞行稳定和射程更远。除了适合一个枪(炮)膛的枪(炮),也适合一个转轮内有一组平行枪(炮)膛可以提供的枪(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枪(炮)膛可以装一颗枪(炮)弹,而转动转轮使一颗枪(炮)弹对正枪(炮)管,当弹头从枪(炮)膛射出,转轮转动使另一粒枪(炮)弹正对枪(炮)管。
本发明的枪(炮)弹可以用于任何尺寸的枪(炮),包括手枪,来福枪,加隆炮等。
Claims (20)
1.枪(炮)弹,包括一个通常是挖空的内中放置火药(4)的弹壳(12)、一个重的前端部分(11)和一个内中包含发火帽(15)的后盖(13),该后盖(13)附着在弹壳(12)上并可与弹壳(12)分离,其特征是:枪(炮)弹的前端突出部分(11)和弹壳(12)一块形成,前端的突出部分(11)作为弹壳(12)周边的延长,前端的突出部分较其他部分足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用金属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用塑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用薄的物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后盖的长度少于弹体外面长度之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后盖的长度少于弹体长度的四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环绕后盖的外围凸缘,形成一个防止松脱的紧固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后盖可以安置在弹壳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后盖的最大尺寸少于枪(炮)管的内口径,能够在发射后通过枪(炮)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沿着它的长度渐渐缩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外墙是弯曲的,以便有一个直径较大的部分在弹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射击之前的最大直径稍为大于枪(炮)管的内口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身的横断面为非圆形并且垂直于其轴线。
14.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炮)弹配套的枪(炮),其特征是:枪(炮)膛的内部直径大体地和枪(炮)管的内口径相若,如一个延长的枪(炮)管般作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枪(炮),其特征是:枪(炮)膛包括一个可以移走的内孔直径大致和枪(炮)管内口径相若的插入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枪(炮),其特征是:枪(炮)膛包括来福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其特征是:后盖和任何其它物料在检(炮)的管或者膛内,由于气体压力而自动地移动和离开枪(炮)管的尾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其特征是:弹壳可通过枪(炮)管的尾端移走。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弹,其特征是:弹壳的端部没有后盖。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枪(炮),其特征是:枪(炮)管的横断面的内孔是园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9108100A CN1081786C (zh) | 1999-06-10 | 1999-06-10 | 枪炮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9108100A CN1081786C (zh) | 1999-06-10 | 1999-06-10 | 枪炮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4828A CN1254828A (zh) | 2000-05-31 |
CN1081786C true CN1081786C (zh) | 2002-03-27 |
Family
ID=527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91081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86C (zh) | 1999-06-10 | 1999-06-10 | 枪炮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786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8058B (zh) * | 2020-05-05 | 2021-02-01 | 吳定華 | 無彈殼發射體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29826A (zh) * | 2009-03-30 | 2010-12-29 | 强晓明 | 长尾式枪榴弹 |
US10497497B2 (en) | 2012-02-02 | 2019-12-03 | Santoku Corporation | R-T-B—Ga-based magnet material allo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CN109579642B (zh) * | 2018-11-29 | 2023-09-22 | 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式高过载空气炮冲击炮弹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3668A (en) * | 1981-08-18 | 1985-04-30 |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In Her Britannic Majesty's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 Wear reducing projectile |
US5565649A (en) * | 1994-03-31 | 1996-10-15 | Ruggieri | Projectile, in particular a non-lethal bullet |
CN2276624Y (zh) * | 1996-04-25 | 1998-03-18 | 尚世宗 | 一种无壳子弹 |
-
1999
- 1999-06-10 CN CN99108100A patent/CN108178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3668A (en) * | 1981-08-18 | 1985-04-30 |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ce In Her Britannic Majesty's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 Wear reducing projectile |
US5565649A (en) * | 1994-03-31 | 1996-10-15 | Ruggieri | Projectile, in particular a non-lethal bullet |
CN2276624Y (zh) * | 1996-04-25 | 1998-03-18 | 尚世宗 | 一种无壳子弹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8058B (zh) * | 2020-05-05 | 2021-02-01 | 吳定華 | 無彈殼發射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54828A (zh) | 2000-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687C (zh) | 枪管总成 | |
CN1072794C (zh) | 带有在轴向上重叠设置的射弹的枪管组件 | |
CN115127404B (zh) | 一种后置埋填尾翼的冲击爆破式复合动能弹 | |
US20010032638A1 (en) | Paint ball gun | |
CN206131903U (zh) | 一种枪发的远程微声无焰式非致命弹药 | |
CN1081786C (zh) | 枪炮弹 | |
CN212778909U (zh) | 一种弹道稳定子弹 | |
WO2008090505A2 (en) | Reloadable subsonic rifle cartridge | |
EP4204756A1 (en) | Spotter ammunition projecti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219531835U (zh) | 一种采用环柱形弹托的高精度球形独头弹 | |
CN115127405B (zh) | 一种内置探距引信的爆破减速型复合动能弹 | |
RU2413167C1 (ru) | Безгильзовый патрон | |
CN88100291A (zh) | 射击“无壳”弹武器的改进及所用的弹药 | |
RU2113686C1 (ru) | Патрон безгильзовый | |
US20060011092A1 (en) | High velocity ammunition system and firearm | |
CN213578953U (zh) | 一种枪发尾翼式动能弹 | |
RU199081U1 (ru) | Пуля патрона для снайперской стрельбы | |
CN114858009B (zh) | 具有较好气动特性无硬质弹体的非致命动能弹 | |
CN215337997U (zh) | 一种具有多发声响功能的爆震弹 | |
CN202719924U (zh) | 一种增能子弹 | |
RU2101671C1 (ru) | Пуля "тандем-сг" | |
RU65643U1 (ru) | 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выстрел для подствольного гранатомета | |
CA2589300A1 (en) | Hollow bullet | |
RU130384U1 (ru) | Двухступенчатый патрон для стрелкового оружия | |
RU2219478C1 (ru) | Снаря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