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1674B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61674B CN108161674B CN201711433873.1A CN201711433873A CN108161674B CN 108161674 B CN108161674 B CN 108161674B CN 201711433873 A CN201711433873 A CN 201711433873A CN 108161674 B CN108161674 B CN 1081616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ing
- workpiece
- clamping
- feeding mechanism
-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7/00—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27/0023—Other grinding machines or devices grinding machines with a plurality of working po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4—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for both machining and other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6—Metal-working plant comprising a number of associated machines or apparatu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05—Feeding or manipul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grinding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relating to feed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砂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粗砂工位、精砂工位和机械手,机械手包括主轴、以主轴为中心设置在主轴外侧的三个机械手,抓手包括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第三抓手,各抓手均包括手臂和手爪,手臂内端连接主轴、外端连接手爪,主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正反向间歇转动,使第一抓手在上料工位和粗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二抓手在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三抓手在精砂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间歇切换,手爪选择性地抓取或者放置工件,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砂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砂光机用于磨削一些不平整、厚度不均、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和物件,传统的砂光机通过砂布、砂轮、砂纸等物理去除的方式,使工件表面更加光滑平整,从而达到工艺的要求。特别的,在复合底锅的制造工艺中,复合底锅的锅底通常需要经过粗砂和精砂才能完成锅底的打磨处理,但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需要人工协助才能在实现工件在上料工位、粗砂工位、精砂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转移,该种生产方式工作效率低、制造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人员受伤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研发一种自动化的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的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粗砂工位、精砂工位以及用于衔接上述各工位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主轴、以主轴为中心设置在主轴外侧的三个机械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第三抓手,各抓手均包括手臂和手爪,所述手臂内端连接主轴、外端连接所述手爪,所述主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正反向间歇转动,以使第一抓手在上料工位和粗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二抓手在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三抓手在精砂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间歇切换,所述手爪选择性地抓取或者放置工件,本发明涉及的工件为金属内胆,其开口朝下地放置相应的工位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采用三臂机械手在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之间进行工件的运输,实现同步上料、下料以及工件在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之间的转移,与传统的制造工艺相比,其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代替工人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出现工伤事故的几率,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驱使主轴选择性地上升或者下降,实现工件的抓取或者放置,所述升降机构优选为丝杆滑座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滑座上设置有主轴连接件,丝杆旋转驱使滑座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主轴连接件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其安装在主轴连接件的上端,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轴,从而驱使主轴间歇转动,当然,所述升降机构也可以是液动升降机构、气动升降机构或者其他公知的升降机构,上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驱使主轴上升或者下降。上述升降机构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主轴升降精准、速度快,便于提高工件转移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粗砂工位包括第一机座、设于第一机座上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和粗砂装置,所述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用于固定工件并使工件旋转,所述粗砂装置设有用于磨削工件顶部的第一砂光臂,所述第一砂光臂的外侧包覆有砂带;优选的,所述砂带的包覆方向垂直于第一砂光臂横向进给的方向并且相切于工件旋转的方向,该种砂带的包覆方式增大了砂带与工件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打磨的效果,另外,该种包覆方式有利于排屑。
进一步的,所述粗砂装置包括粗砂机构、第一横向进给机构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粗砂机构设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设于第一横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一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粗砂机构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一起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粗砂机构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纵向进给,所述粗砂机构包括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连接的第一安装架,以及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架上的放料盘、收料盘、伺服电机和所述的第一砂光臂,所述第一砂光臂延伸出第一安装架的下侧,所述放料盘和收料盘分别用于砂带的放料和收料,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收料盘连接,砂带的一端缠绕在放料盘上,另一端绕过第一砂光臂后缠绕在收料盘上,上述粗砂装置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砂光臂与放料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砂光臂与收料盘之间设置有第二送料机构。
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一送料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靠近放料盘一侧的砂带,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可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沿砂带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使第一夹紧组件夹紧砂带后可向砂带远离放料盘的方向拉动砂带,以及在第一夹紧组件松开砂带后可向砂带靠近放料盘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
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夹紧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靠近收料盘一侧的砂带,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可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二夹紧组件沿砂带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使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夹紧砂带后可向砂带靠近收料盘的方向拉动砂带,以及在第二夹紧组件松开砂带后可向砂带远离收料盘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
上述第一送料机构和第二送料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代替伺服电机完成一部分砂带的更换工作,从而减轻伺服电机的负担,延长了伺服电机的寿命,而且该种结构更换砂带的方式方便快捷,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粗砂工位还包括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外侧的第一车削装置,所述第一车削装置包括车刀组件和第一车削进给机构,所述车刀组件包括第一车刀,所述第一车削进给机构包括车削动力机构、推进机构、举升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和推进机构之间,所述车刀组件安装在举升机构上,所述锁定机构选择性地锁紧或松开推进机构和举升机构;当锁定机构锁紧时,车削动力机构驱使推进机构和举升机构一同横向进给以车削工件下端口,当锁定机构解锁时,车削动力机构驱使推进机构横向移并作用于举升机构,实现举升机构的举升以驱动车刀组件纵向进给车削工件的侧壁。上述设置方式将第一车削装置整合在粗砂工位上,从而使工件在进行粗砂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工件下端口的车削,以适应加工不同规格的内胆,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并且减少了工件转移的次数,加快了相应内胆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精砂工位包括第二机座、设于第二机座上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和精砂装置,所述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用于固定工件并使工件旋转,所述精砂装置设有用于磨削工件顶部的第二砂光臂,所述第二砂光臂的外侧包覆有百洁布带,上述百洁布带的设置方式能深度打磨工件上不平整的位置,从而提高工件表面的平整度以及光滑度。
进一步的,所述精砂装置包括精砂机构、第二横向进给机构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精砂机构设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设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精砂机构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一起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精砂机构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纵向进给,所述精砂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砂光臂、第二导向机构、百洁布带和换料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换料机构和第二砂光臂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砂光臂延伸出第二安装架的下侧,所述百洁布带为封闭带状结构,其绕设在所述第二砂光臂、第二导向机构和换料机构上并包覆第二砂光臂的下侧,所述换料机构选择性地拉动或者锁定百洁布带,以更换位于第二砂光臂上的百洁布带。上述精砂机构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所述百洁布带为封闭带状结构的设置方式与现有的缠绕式的相比,避免了现有设备中位于放料盘与砂光臂之间最后一部分的磨削材料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百洁布带的使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换料机构包括第三送料机构和第四送料机构,所述第三送料机构包括第三夹紧组件和第三送料组件,所述第三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进入第二砂光臂之前的百洁布带,所述第三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三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选择性地驱动第三夹紧组件往复移动,使第三夹紧组件夹紧百洁布带后拉动百洁布带,以及在第三夹紧组件松开百洁布带后实现复位;所述第四送料机构包括第四夹紧组件和第四送料组件,所述第四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离开砂光臂之后的百洁布带,所述第四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四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选择性地驱动第四夹紧组件往复移动,使第四夹紧组件夹紧百洁布带后拉动百洁布带,以及在第四夹紧组件松开百洁布带后实现复位。
上述第三送料机构和第四送料机构更换百洁布带的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精砂工位还包括设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的第二车削装置,所述第二车削装置包括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连接的第二刀架,以及设于第二刀架上的第二车刀,所述第二车刀设于第二砂光臂靠近第二纵向进给机构的一侧,其刀刃的底端位于第二砂光臂的下侧,并且与第二砂光臂之间的横向距离至少大于工件的半径,精砂工件顶壁时,第二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第二砂光臂对准工件顶壁的加工基准面,第二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第二砂光臂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横向进给,实现工件顶壁的精砂处理;车削工件顶壁时,第二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第二车刀的刀刃对准工件顶壁的加工基准面,并使第二砂光臂高于工件顶壁的加工基准面,第二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第二车削装置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横向进给,实现工件顶壁的车削。上述设置方式将第二车削装置整合在精砂工位上,并与精砂机构利用同一个进给机构,从而简化了第二车削装置的结构;另外,第二车削装置可对经过百洁布带打磨后的工件进行进一步的底面车削处理,适应了不同工件的工艺要求,提高生产线的实用性,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机械手将工件从粗砂工位转移至精砂工位的第二旋转模架上,随后反向转动一定角度避免抓手与精砂工位出现干涉,随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控制第二砂光臂与第二车削装置一起横移,以使第二砂光臂横向进给至工件的中部,从而完成工件的精砂处理,随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控制精砂机构和第二车削装置一起上移,以使第二车削装置的第二车刀刀刃对准工件顶壁的加工基准面,随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控制第二砂光臂与第二车削装置继续横移,以使第二车削装置横向进给至工件的中部,从而完成工件顶壁的车削处理,完成上述步骤后,第二砂光臂与第二车削装置复位,等待下一个工件的加工处理,机械手将完成处理的工件转移至下料工位,同时将粗砂工位上已完成处理的工件转移至精砂工位上继续加工,如此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粗砂工位、精砂工位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粗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1
图5为粗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2
图6为粗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3
图7为第一车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8为第一车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9为第一车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
图10为粗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11为粗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
图12为精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1
图13为精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2
图14为精砂工位的结构示意图3
图15为精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16为精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以复合底锅作为加工的工件进行说明,特别的,加工时,工件开口朝下地放置在对应的工位上。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包括上料工位1、下料工位2、粗砂工位3、精砂工位4以及用于衔接上述各工位的机械手5,所述机械手5包括主轴54、以主轴54为中心设置在主轴54外侧的三个抓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抓手51、第二抓手52和第三抓手53,各抓手均包括位于其外端的手爪501以及连接主轴54和所述手爪501的手臂502,上述各工位分布在以主轴54为圆心、手臂502为半径的圆周上,所述主轴54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正反向间歇转动,以使第一抓手51在上料工位1和粗砂工位3之间间歇切换、第二抓手52在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之间间歇切换、第二抓手52在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之间间歇切换、第三抓手53在精砂工位4和下料工位2之间间歇切换,手爪501选择性地抓取或者放置工件8;如图1所示,每当机械手5完成一次工件8的转移后,主轴54均会转动预设的角度,驱使第一抓手51位于上料工位1和粗砂工位3之间、第二抓手52位于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之间、第三抓手53位于精砂工位4和下料工位2之间,从而避免由于机械手的干涉而影响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的正常工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爪501为吸盘,所述机械手5上设有第三负压发生装置,所述手臂502上分别设有连接吸盘和第三负压发生装置的管道,第三负压发生装置通过管道向吸盘提供负压以吸附工件8。
参见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机械手5还包括升降机构55,所述升降机构55驱使主轴54选择性地上升或者下降,实现工件8的抓取或者放置,所述升降机构55优选为丝杆滑座升降机构,升降机构55的滑座551上设有主轴连接件552,丝杆旋转驱使滑座55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主轴连接件552上升或者下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其安装在主轴连接件552的上端,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主轴54,从而驱使主轴54间歇转动,当然,所述升降机构55也可以是液动升降机构、气动升降机构或者其他公知的升降机构,上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驱使主轴54上升或者下降,上述升降机构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高度调节的速度快,有利于生产制造。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手爪的自适应能力,所述手臂与手爪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手爪通过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可相对手臂上下浮动,以适应不同种产品的高度,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一端连接手爪、另一端延伸出手臂外侧的导向柱,以及夹设在手臂和手爪之间并套设在导向柱外侧的弹簧,所述导向柱可相对手臂上下移动,导向柱延伸出手臂的一端设有紧固件,当手爪受到工件的作用力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会向上浮动,当手爪与工件分离后,弹性连接组件会向下复位,从而提高机械手的自适应能力。
参见图1、图4和图5,所述粗砂工位3包括第一机座31、设于第一机座31上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和粗砂装置33、以及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外侧的第一车削装置34,所述第一机座31设有驱动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旋转的第一工件旋转电机,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用于固定工件8并通过第一工件旋转电机带动工件8旋转,其旋转中心位于以主轴54为圆心、手臂502为半径的圆周上;所述第一机座31上设有第一负压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设有连通第一负压发生装置和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外侧的第一负压吸附通道,所述第一负压吸附通道通过第一负压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吸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的复合底锅,加工时,复合底锅开口朝下地放置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本实施例中,负压吸附通道的开口设置在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侧,当复合底锅开口朝下地放置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时,负压吸附通道吸附复合底锅内腔底壁并带动其旋转。
参见图4至图8,所述第一车削装置34包括设于第一机座31外侧的第三机座341、设于第三机座341上的车削进给机构342和车刀组件343,所述车削进给机构342包括车削动力机构3421、推进机构3422、举升机构3423和锁定机构3424,所述举升机构3423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和推进机构3422之间,所述车刀组件343安装在举升机构3423上,所述锁定机构3424选择性地锁紧或者松开推进机构3422和举升机构34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削动力机构3421为丝杆滑座进给机构,但并不限于上述机构,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其他进给机构,如液动进给机构和气动进给机构;所述推进机构3422设于车削动力机构3421的滑座3421a上,车削动力机构3421设有驱动其丝杆转动的电机,丝杆的两侧设有滑轨,推进机构3422和举升机构3423分别设于滑轨上,旋转丝杆驱动其滑座3421a移动从而实现推进机构3422的横移。
所述举升机构3423包括第一竖向滑座3423a、以及活动设于第一竖向滑座3423a靠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一侧的第一竖向滑块3423b,所述车刀组件343包括第一刀架343a以及安装在第一刀架343a上的第一车刀343b,所述第一刀架343a安装在第一竖向滑块3423b上,所述第一竖向滑块3423b可沿第一竖向滑座3423a上下活动,所述第一竖向滑座3423a中部贯穿有第一安装槽3423c,第一竖向滑块3423b上设有通过第一安装槽3423c的举升座3423d,第一安装槽3423c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三导柱3423e,举升座3423d与第三导柱3423e活动配合并可沿第三导柱3423e上下活动,举升座3423d与第一安装槽3423c的上壁之间设有套设在第三导柱3423e外侧的复位弹簧3423f;所述举升座3423d上设有举升座滚轮3423g。
所述推进机构3422包括安装在车削动力机构3421的滑座3421a上的推块3422a,推块3422a位于举升座滚轮3423g的一侧设有用于推顶举升座滚轮3423g的斜面3422b,当锁定机构3424锁紧时,车削动力机构3421驱使推进机构3422和举升机构3423一同横向进给以车削工件8的下端口,当锁定机构3424解锁时,车削动力机构3421驱使推块3422a横移,并使斜面3422b推顶举升座滚轮3423g实现举升机构3423的举升,从而驱动车刀组件343纵向进给车削工件8的侧壁。上述第一车削装置34的设置方式,可根据产品实际的生产需求,通过控制锁定机构3424来实现工件8端口或者工件8侧壁的车削,以适应不同种类工件的加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参见图9,为了控制推进机构3422的推进行程,所述推块3422a沿其移动方向布置有两个行程开关,分别为位于靠近举升机构3423一侧的第一行程开关3422c,以及位于远离举升机构3423一侧的第二行程开关3422d,举升机构3423上设有延伸至第一行程开关3422c和第二行程开关3422d之间的控制装置3423h,控制装置3423h随推进机构3422的横移会分别与第一行程开关3422c和第二行程开关3422d相遇,相遇时,推进机构3422停止移动,并固定在当前位置,具体的,行程开关功能如下:当控制装置3423h与第一行程开关3422c相遇时,此时推块3422a刚好与举升座滚轮3423g接触,当控制装置3423h与第二行程开关3422d相遇时,此时推块3422a将举升座滚轮3423g推顶至最高位置;优选的,行程开关为感应开关,控制装置设有感应器,当感应器感应到感应开关时,推进机构3422停止移动,上述设置方式可确保推进机构3422的行程,第二行程开关3422d防止其推进过渡而损坏零件,第一行程开关3422c防止推进机构3422复位时复位过渡而脱离举升座滚轮3423g。
参见图4至图9,将第一车削装置34整合在粗砂工位3上,从而使工件8在进行粗砂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工件8的车削,以适应加工不同规格的金属内胆,另外,可根据实际金属内胆的需求,通过锁定机构3424选择性地锁紧或者松开推进机构3422和举升机构3423,实现工件8下端口或者工件8侧壁的车削,提高设备的实用性,而且,第一车削装置34的设置方式可减少工件8转移的次数,不仅加快了相应金属内胆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对到的次数,减少加工误差。为了更好地调节第一车刀343b与工件8之间的相对高度,所述车刀组件343还包括连接举升机构3423和第一刀架343a的高度调节机构343c,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43c可为丝杆滑座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刀架343a安装在高度调节机构343c的滑座上,通过旋转丝杆实现滑座的移动从而调节第一车刀343b的高度,当然,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43c还可以是液动调节机构、气动调节机构或者其他公知的高度调节机构。
参见图4和图5,所述粗砂装置33包括粗砂机构33a、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所述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为丝杆滑座进给机构,所述粗砂机构33a设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的滑座33c1上,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设于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的滑座33b1上,所述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分别设有驱使各自丝杆旋转的电机,所述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驱使粗砂机构33a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一起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驱使粗砂机构33a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的方向纵向进给。
参见图4至图6,所述粗砂机构33a包括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33c的滑座33c1连接的第一安装架331,以及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架331上的放料盘332、收料盘333、伺服电机334、第一砂光臂335、第一导向机构336和砂带337,所述第一砂光臂335竖向设置并延伸出第一安装架331的下侧,所述放料盘332和收料盘333分别用于砂带337的放料和收料,所述伺服电机334的输出端与收料盘333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机构336包括多个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31上的第一导柱336a,所述第一导柱336a分别布置在放料盘332和第一砂光臂335之间、以及收料盘333和第一砂光臂335之间,所述第一砂光臂335的第一砂光头335a朝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顶部,所述砂带337的一端缠绕在放料盘332上,另一端绕过对应的第一导柱336a后包覆在第一砂光臂335外侧,随后绕过对应的第一导柱336a后缠绕在收料盘333上,所述第一导柱336a的设置方式可调整砂带337的张紧度,并且可限定砂带337的绕向,所述第一砂光臂335通过第一横向进给机构33b向工件8中部横向进给以打磨工件8的顶壁,即打磨复合底锅的底壁,所述砂带337包覆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砂光臂335横向进给的方向v,并且相切于工件8旋转的方向,如图4所示,该种砂带337的包覆方式增大了砂带337与工件8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打磨的效果,另外,该种包覆方式有利于排屑。
参见图6和图10,所述第一砂光臂335与放料盘332之间设有第一送料机构338,所述第一送料机构338包括第一夹紧组件338a和第一送料组件338b,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38a用于夹紧或松开靠近放料盘332一侧的砂带337,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38b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31上的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38a包括第一连接座3382、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和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所述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和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座3382上,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与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优选为气缸,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包括第一送料活塞杆3381a,所述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包括第一夹紧活塞杆3383a,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的第一送料活塞杆3381a与所述第一连接座3382连接,所述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的第一夹紧活塞杆3383a与所述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连接,所述砂带337设于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与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之间,所述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驱动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靠近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以夹紧砂带337,或者远离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以松开砂带337,使所述第一夹紧组件338a夹紧砂带337后在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的驱动下可向砂带337远离放料盘332的方向拉动砂带337,以及在第一夹紧组件338a松开砂带337后在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的驱动下可向砂带337靠近放料盘332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上述第一夹紧组件338a的复位定义为第一送料组件338b驱使第一夹紧组件338a回到拉动砂带337前的位置。
参见图6和图11,所述第一砂光臂335与收料盘333之间设有第二送料机构339,所述第二送料机构339包括第二夹紧组件339a和第二送料组件339b,所述第二夹紧组件339a用于夹紧或者松开收料盘333一侧的砂带337,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39b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331上的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所述第二夹紧组件339a包括第二连接座3392、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和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所述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和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座3392上,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与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优选为气缸,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包括第二送料活塞杆3391a,所述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包括第二夹紧活塞杆3393a,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的第二送料活塞杆3391a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392连接,所述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的第二夹紧活塞杆3393a与所述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连接,所述砂带337设于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与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之间,所述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驱动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靠近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以夹紧砂带337,或者远离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以松开砂带337,使所述第二夹紧组件339a夹紧砂带337后在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的驱动下可向砂带337靠近收料盘333的方向拉动砂带337,以及在第二夹紧组件339a松开砂带337后在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的驱动下可向砂带337远离收料盘333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上述第二夹紧组件339a的复位定义为第二送料组件339b驱使第二夹紧组件339a回到拉动砂带337前的位置。
参见图10和图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为夹紧块,所述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为滚轮,所述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靠近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相适配的第一凹部3384a,所述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随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的第一夹紧活塞杆3383a的伸出而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凹部3384a与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靠近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相适配的第二凹部3394a,所述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随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的第二夹紧活塞杆3393a的伸出而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凹部3394a与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与第一固定夹紧部3385、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与第二固定夹紧部3395的设置方式配合紧凑,能有效地夹紧砂带337,防止打滑,另外,它们配合时,会产生一个拉动砂带337的分力,从而实现拉扯砂带337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粗砂机构33a设有第一送料机构338和第二送料机构339,所述第一送料机构338包括第一夹紧组件338a和第一送料组件338b,所述第二送料机构339包括第二夹紧组件339a和第二送料组件339b;砂带337的一端缠绕在放料盘332上,另一端绕过第一砂光臂335后缠绕在收料盘333上,第一送料机构338设置在放料盘332与第一砂光臂335之间,第二送料机构339设置在收料盘333与第一砂光臂335之间,收料盘333连接有伺服电机334,该伺服电机334用于驱动收料盘333转动以收紧砂带337;第一夹紧组件338a、第一送料组件338b、第二夹紧组件339a、第二送料组件339b分别采用气动的驱动方式。作为一种控制方式,系统发出更新砂带337的信号后,第一夹紧组件338a夹紧砂带337,第一夹紧组件338a对应的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从而控制第一送料组件338b的气缸工作,第一送料组件338b驱使第一夹紧组件338a将砂带337从放料盘332中拉出;完成上述动作后,第一送料组件338b对应的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从而控制第二夹紧组件339a的气缸工作,第二夹紧组件339a夹紧砂带337,完成上述动作后,第二夹紧组件339a对应的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从而控制第二送料组件339b的气缸工作,第二送料组件339b驱使第二夹紧组件339a向收料盘333的方向拉动砂带337,完成上述动作后,第二送料组件339b对应的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从而控制伺服电机334转动以收紧砂带337,将多余的砂带337收回收料盘333中,完成砂带337的一次更换,当更换好砂带337后,第一夹紧组件338a和/或第二夹紧组件339a夹紧砂带337,从而固定砂带337当前的位置,防止打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为了保证砂带337的张紧度,所述第二送料机构339拉动砂带337时,第一送料机构338向其复位的方向拉动砂带337预设的距离,以提高砂带337的张紧度,从而提高砂光效果。上述第一送料机构338和第二送料机构339的设置方式可代替伺服电机334完成一部分的砂带337更换工作,从而减轻伺服电机334的负担,延长了伺服电机334的寿命,而且该种结构更换砂带337的方式方便快捷,便于用户使用。
参见图1和图12,所述精砂工位4包括第二机座41、设于第二机座41上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和精砂装置43、以及设于精砂装置43上的第二车削装置44,所述第二机座41设有驱动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旋转的第二工件旋转电机,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用于固定工件8并通过第二工件旋转电机带动工件8旋转,其旋转中心位于以主轴54为圆心、手臂502为半径的圆周上;所述第二机座41上设有第二负压发生装置,所述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设有连通第二负压发生装置和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外侧的第二负压吸附通道,所述第二负压吸附通道通过第二负压发生装置产生的负压吸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的复合底锅,加工时,复合底锅开口朝下地放置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本实施例中,负压吸附通道的开口设置在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侧,当复合底锅开口朝下地放置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时,负压吸附通道吸附复合底锅内腔底壁并带动其旋转。
参见图12,所述精砂装置43包括精砂机构43a、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为丝杆滑座进给机构,但并不限于上述机构,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其它进给机构;所述精砂机构43a和第二车削装置44分别设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的滑座43c1上,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设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的滑座43b1上,所述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分别设有驱使各自丝杆的电机,所述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驱使精砂机构43a、第二车削装置44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一起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驱使精砂机构43a和第二车削装置44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的方向纵向进给。
参见图12至图16,所述精砂机构43a包括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的滑座43c1连接的第二安装架431,以及分别设于第二安装架431上的第二导向机构、换料机构、第二砂光臂434和百洁布带436,所述百洁布带436为封闭带状结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轮和若干第二导柱435,具体的,所述导向轮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导向轮432和第二导向轮433,当然,所述导向轮也可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柱435分布在第一导向轮432和第二砂光臂434之间以及第二导向轮433和第二砂光臂434之间,所述第二砂光臂434竖向设置并且延伸出第二安装架431的下侧,所述第二砂光臂434的第二砂光头434a朝向工件8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二砂光头434a为轮状结构,所述百洁布带436绕设在第二砂光臂434、第一导向轮432、第二导向轮433、第二导柱435和换料机构上并包覆在第二砂光臂434下侧,当然,所述第一导向轮432和第二导向轮433也可替换为导柱结构,所述导向轮和第二导柱435使百洁布带436以预设的形状进行绕设,优选的,为了确保百洁布带436能更加顺利地安装,所述百洁布带436的长度大于其绕设路径的长度,即百洁布带436呈宽松状态地绕设在第二砂光臂434、第二导向机构和换料机构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轮432和第二导向轮433的外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百洁布带20横向脱出的阻挡盘439,所述阻挡盘439与所述导向轮可拆卸连接,当拆卸所述阻挡盘439后可将百洁布带436取出并更换新的百洁布带436。所述第二砂光臂434通过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向工件8中部横向进给以打磨工件8的顶壁,即打磨复合底锅的底壁,所述精砂机构43a采用百洁布带436作用打磨材料,由于百洁布带436材质相对柔软,因此可对表面高度不平的工件进行很好地打磨,从而提高设备的打磨效果。
参见图12和图14,所述第二车削装置44包括安装在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的滑座43c1上的第二刀架441以及安装在第二刀架441上的第二车刀442,所述第二车刀442设于第二砂光臂434靠近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的一侧,其刀刃方向朝下,刀刃的底端位于第二砂光臂434的下侧,刀刃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的横向距离至少大于工件8的半径,精砂工件8顶壁时,即精砂复合底锅的锅底,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驱使第二砂光臂434对准工件8顶壁的加工基准面,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驱使第二砂光臂434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横向进给,实现工件8顶壁的精砂处理;车削工件8顶壁时,即车削复合底锅的锅底,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驱使第二车刀442的刀刃对准工件8顶壁的加工基准面,并使第二砂光臂434高于工件8顶壁的加工基准面,即使第二砂光臂434脱离加工基准面,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驱使第二车削装置44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横向进给,实现工件8顶壁的车削,本实施例以工件8顶壁的螺旋槽加工作用说明的例子。上述设置方式将第二车削装置44整合在精砂工位4上,并与精砂机构43a利用同一个进给机构,从而简化了第二车削装置44的结构,将第二车刀442的刀刃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的横向距离设置成至少大于工件8的半径,是为了防止精砂工件8时出现第二车刀442干涉的现象;另外,第二车削装置44可对经过百洁布带436打磨后的工件8进行进一步的底面车削处理,适应了不同工件8的工艺要求,提高生产线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调节第二车刀442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工件8,第二车削装置44还包括连接第二刀架441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的滑座43c1的宽度调节机构443,所述宽度调节机构443可为丝杆滑座调节机构,第二刀架441安装在宽度调节机构443的滑座上,通过旋转丝杆实现滑座的移动从而调节第二车刀442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的距离;当然,宽度调节机构443还可以是液动调节机构和气动调节机构或公知的其它调节机构。
参见图14至图16,所述换料机构包括第三送料机构437和第四送料机构438,所述第三送料机构437设于第一导向轮432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所述第四送料机构438设于第二导向轮433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所述第三送料机构437包括第三夹紧组件437a和第三送料组件437b,所述第四送料机构438包括第四夹紧组件438a和第四送料组件438b,所述第三夹紧组件437a用于夹紧或松开进入第二砂光臂434之前的百洁布带436,所述第四夹紧组件438a用于夹紧或松开离开第二砂光臂434之后的百洁布带436。
所述第三送料组件437b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31上的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选择性地驱动第三夹紧组件437a往复移动,使第三夹紧组件437a夹紧百洁布带436后拉动百洁布带436,以及在第三夹紧组件437a松开百洁布带436后实现复位;所述第四送料组件438b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431上的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四夹紧组件438a往复移动,使第四夹紧组件438a夹紧百洁布带436后拉动百洁布带436,以及在第四夹紧组件438a松开百洁布带436后实现复位,上述第三夹紧组件437a的复位定义为第三送料组件437b驱使第三夹紧组件437a回到拉动百洁布带436前的位置,第四夹紧组件438a的复位定义为第四送料组件438b驱使第四夹紧组件438a回到拉动百洁布带436前的位置。
由于百洁布带436为封闭带状结构,拉动百洁布带436时,所述百洁布带436会在第二导向机构和第二砂光臂434上循环移动,实现第二砂光臂434上的百洁布带436的更换。在一种具体的操作方式中,更换百洁布带436时,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在第三夹紧组件437a夹紧百洁布带436的状态下驱使第三夹紧组件437a向靠近第二砂光臂434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同时或随后,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在第四夹紧组件438a夹紧百洁布带436的状态下驱使第四夹紧组件438a向远离第二砂光臂434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从而替换掉第二砂光臂434上的百洁布带436,在第四送料机构438拉动百洁布带436的同时,或者在第四送料机构438拉动百洁布带436之后,所述第三送料机构437向其复位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预设的距离,以提高百洁布带436的张紧度,使百洁布带436处于绷紧状态,从而提高砂光效果。上述百洁布带436的更换方式换料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14和图15,所述第三夹紧组件437a包括第三连接座4372、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和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所述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和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分别安装在第三连接座4372上,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与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优选为气缸,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包括第三送料活塞杆4371a,所述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包括第三夹紧活塞杆4373a,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的第三送料活塞杆4371a与所述第三连接座4372连接,所述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的第三夹紧活塞杆4373a与所述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连接,所述百洁布带436设于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与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之间,所述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驱动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靠近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以夹紧百洁布带436,或者远离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以松开百洁布带436。
参见图14和图16,所述第四夹紧组件438a包括第四连接座4382、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和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所述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和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分别安装在第四连接座4382上,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与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优选为气缸,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包括第四送料活塞杆4381a,所述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包括第四夹紧活塞杆4383a,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的第四送料活塞杆4381a与所述第四连接座4382连接,所述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的第四夹紧活塞杆4383a与所述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连接,所述百洁布带436设于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与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之间,所述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驱动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靠近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以夹紧百洁布带436,或者远离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以松开百洁布带436。
参见图15和图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为夹紧块,所述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为滚轮,所述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靠近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的一侧设有与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相适配的第三凹部4374a,所述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随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的第三夹紧活塞杆4373a的伸出而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凹部4374a与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可分离配合;所述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靠近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的一侧设有与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相适配的第四凹部4384a,所述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随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的第四夹紧活塞杆4383a的伸出而移动,以使所述第四凹部4384a与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与第三固定夹紧部4375、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与第四固定夹紧部4385的设置方式配合紧凑,能有效地夹紧百洁布带436,防止打滑,另外,配合时,会产生一个拉动百洁布带436的分力,从而实现拉扯百洁布带436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精砂机构43a设有第三送料机构437和第四送料机构438,所述第三送料机构437包括第三夹紧组件437a和第三送料组件437b,所述第四送料机构438包括第四夹紧组件438a和第四送料组件438b,封闭带状的百洁布带436绕设在第二导向轮433、第二砂光臂434和第一导向轮432的外侧并包覆第二砂光臂434的下侧,第三送料机构437设置在第一导向轮432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第四送料机构438设置在第二导向轮433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第三夹紧组件437a、第三送料组件437b、第四夹紧组件438a、第四送料组件438b分别采用气动的驱动方式。作为一种控制方式,系统发出更换百洁布带436的信号后,第三送料组件437b驱动第三夹紧组件437a向第二砂光臂434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到预设位置,同时或随后,第四送料组件438b驱动第四夹紧组件438a向第二导向轮433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替换第二砂光臂434上的百洁布带436,在第四送料机构438拉动百洁布带436的同时,或者在第四送料机构438拉动百洁布带436之后,所述第三送料机构437向其复位的方向拉动百洁布带436预设的距离,以提高百洁布带436的张紧度,使百洁布带436处于绷紧状态,从而提高砂光效果,当完成了百洁布带436的更换操作后,所述第三夹紧组件437a和第四夹紧组件438a保持夹紧百洁布带436的状态,从而固定百洁布带436当前的位置,直至下一次换料才松开百洁布带436,防止打磨时出现晃动的现象。
参见图10、图11、图15和图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为了提高气缸的强度,所述第一夹紧动力装置3383、第一送料动力装置3381、第二夹紧动力装置3393、第二送料动力装置3391、第三夹紧动力装置4373、第三送料动力装置4371、第四夹紧动力装置4383和第四送料动力装置4381均采用三杆式气缸,上述动力装置的活塞杆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杆6,所述第一连接座3382、第二连接座3392、第三连接座4372、第四连接座4382、第一活动夹紧部3384、第二活动夹紧部3394、第三活动夹紧部4374和第四活动夹紧部4384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杆6上,并随对应活塞杆的伸缩可沿对应的导向杆6活动。
参见图4和图12,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架331和第二安装架431上分别设有保护盖7,所述保护盖7与对应的安装架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保护盖7与对应的安装架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连接,通过翻转的方式打开或盖上保护盖7,其设置方式使设备更加美观,并且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参见图1、图4和图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机械手5顺时针转动,驱使第三抓手53将已在精砂工位4上完成处理的工件8转移至下料工位2上,同时驱使第二抓手52将已在粗砂工位3上完成处理的工件8转移至精砂工位4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同时驱使第一抓手51将位于上料工位1上的待加工工件8转移至粗砂工位3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随后,机械手5逆时针转动预设角度,驱使第一抓手51位于上料工位1和粗砂工位3之间、第二抓手52位于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之间、第三抓手53位于精砂工位4和下料工位2之间;完成上述操作后,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分别开始工作,具体的,工件8均为开口朝下地放置在各工件旋转模架上,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和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分别吸附对应的工件8并带动其旋转,第一砂光臂335对工件8的顶壁进行打磨,即对复合底锅的底面进行粗磨;同时,第一车刀343b进给车削工件8的下端,即车削复合底锅的口部,完成粗磨和车削口部后,粗砂机构33a和第一车削装置34复位;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控制第二砂光臂434从边沿横向进给对工件8的顶壁进行打磨,直至磨削到工件8顶壁的中部,即对复合底锅的底面进行精磨,为了防止第二砂光臂434磨削时第二车刀442与工件8发生干涉,精磨前将第二车刀442的刀刃与第二砂光臂434之间的横向距离调整为至少大于工件8的半径;待完成精磨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43c控制第二砂光臂434和第二车刀442同步上移,以使第二砂光臂434离开工件8的顶壁、使第二车刀442的刀刃对准工件8的顶壁的加工基准面,第二砂光臂434上移的距离为第二车刀442刀刃与第二砂光臂434底端之间的距离,随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43b控制第二车刀442横向进给至工件8顶壁的中部,完成对工件8顶壁的车削,完成上述操作后,精砂机构43a与第二车削装置44一起复位;当完成粗磨、车口、精磨、车底工序后,机械手5顺时针转动,驱使第三抓手53将已在精砂工位4上完成处理的工件8转移至下料工位2上,同时驱使第二抓手52将已在粗砂工位3上完成处理的工件8转移至精砂工位4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42上,同时驱使第一抓手51将位于上料工位1上的待加工工件8转移至粗砂工位3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32上,如此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采用了三臂机械手5在上料工位1、下料工位2、粗砂工位3和精砂工位4之间进行工件8的运输,实现同步上料、下料以及工件在粗砂工位2和精砂工位3之间的转移,与传统的制造工艺相比,其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代替工人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出现工伤事故的几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另外,在粗砂工位2和精砂工位3上分别整合了第一车削装置34和第二车削装置44的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线的实用性,可适应更多不同种产品的生产,并且该种方式与传统的打磨和车削分离的方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式可减少工件8转移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制造误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5)
1.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工位、下料工位、粗砂工位、精砂工位以及用于衔接上述各工位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包括主轴、以主轴为中心设置在主轴外侧的三个抓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第三抓手,各抓手均包括手臂和手爪,所述手臂内端连接主轴、外端连接所述手爪,所述主轴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正反向间歇转动,以使第一抓手在上料工位和粗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二抓手在粗砂工位和精砂工位之间间歇切换、第三抓手在精砂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间歇切换,所述手爪选择性地抓取或者放置工件;
所述粗砂工位包括第一机座、设于第一机座上的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和粗砂装置,所述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用于固定工件并使工件旋转,所述粗砂装置设有用于磨削工件顶部的第一砂光臂,所述第一砂光臂的外侧包覆有砂带;
所述粗砂工位还包括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外侧的第一车削装置,所述第一车削装置包括车刀组件和第一车削进给机构,所述车刀组件包括第一车刀,所述第一车削进给机构包括车削动力机构、推进机构、举升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举升机构设于第一工件旋转模架和推进机构之间,所述车刀组件安装在举升机构上,所述锁定机构选择性地锁紧或松开推进机构和举升机构;当锁定机构锁紧时,车削动力机构驱使推进机构和举升机构一同横向进给以车削工件端口,当锁定机构解锁时,车削动力机构驱使推进机构横向移动并作用于举升机构,实现举升机构的举升以驱动车刀组件纵向进给车削工件的侧壁;
所述精砂工位包括第二机座、设于第二机座上的第二工件旋转模架和精砂装置,所述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用于固定工件并使工件旋转,所述精砂装置设有用于磨削工件顶部的第二砂光臂,所述第二砂光臂的外侧包覆有百洁布带;
所述精砂装置包括精砂机构、第二横向进给机构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精砂机构设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设于第二横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精砂机构和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一起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二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精砂机构向第二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纵向进给,所述精砂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砂光臂、第二导向机构、百洁布带和换料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在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二导向机构、换料机构和第二砂光臂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砂光臂延伸出第二安装架的下侧,所述百洁布带为封闭带状结构,其绕设在所述第二砂光臂、第二导向机构和换料机构上并包覆第二砂光臂的下侧,所述换料机构选择性地拉动或者锁定百洁布带,以更换位于第二砂光臂上的百洁布带;
所述精砂工位还包括设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上的第二车削装置,所述第二车削装置包括与第二纵向进给机构连接的第二刀架,以及设于第二刀架上的第二车刀,所述第二车刀设于第二砂光臂靠近第二纵向进给机构的一侧,其刀刃的底端位于第二砂光臂的下侧,并且与第二砂光臂之间的横向距离至少大于工件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驱使主轴选择性地上升或者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装置包括粗砂机构、第一横向进给机构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粗砂机构设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设于第一横向进给机构上,所述第一横向进给机构驱使粗砂机构和第一纵向进给机构一起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横向进给,所述第一纵向进给机构驱使粗砂机构向第一工件旋转模架的方向纵向进给,所述粗砂机构包括与第一纵向进给机构连接的第一安装架,以及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架上的放料盘、收料盘、伺服电机和所述的第一砂光臂,所述第一砂光臂延伸出第一安装架的下侧,所述放料盘和收料盘分别用于砂带的放料和收料,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收料盘连接,砂带的一端缠绕在放料盘上,另一端包覆在第一砂光臂的外侧后缠绕在收料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光臂与放料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一送料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靠近放料盘一侧的砂带,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一送料动力装置可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夹紧组件沿砂带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使第一夹紧组件夹紧砂带后可向砂带远离放料盘的方向拉动砂带,以及在第一夹紧组件松开砂带后可向砂带靠近放料盘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
所述第一砂光臂与收料盘之间设置有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夹紧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靠近收料盘一侧的砂带,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二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二送料动力装置可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二夹紧组件沿砂带的移动方向往复移动,使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夹紧砂带后可向砂带靠近收料盘的方向拉动砂带,以及在第二夹紧组件松开砂带后可向砂带远离收料盘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料机构包括第三送料机构和第四送料机构,所述第三送料机构包括第三夹紧组件和第三送料组件,所述第三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进入第二砂光臂之前的百洁布带,所述第三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三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三送料动力装置选择性地驱动第三夹紧组件往复移动,使第三夹紧组件夹紧百洁布带后拉动百洁布带,以及在第三夹紧组件松开百洁布带后实现复位;
所述第四送料机构包括第四夹紧组件和第四送料组件,所述第四夹紧组件用于夹紧或松开离开砂光臂之后的百洁布带,所述第四送料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的第四送料动力装置,所述第四送料动力装置选择性地驱动第四夹紧组件往复移动,使第四夹紧组件夹紧百洁布带后拉动百洁布带,以及在第四夹紧组件松开百洁布带后实现复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3873.1A CN108161674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33873.1A CN108161674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61674A CN108161674A (zh) | 2018-06-15 |
CN108161674B true CN108161674B (zh) | 2023-09-15 |
Family
ID=62521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33873.1A Active CN108161674B (zh) | 2017-12-26 | 2017-12-26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616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256625U (zh) * | 2018-07-16 | 2019-08-16 | 佛山市艾茨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移动式抛光生产设备 |
CN109465715A (zh) * | 2018-12-21 | 2019-03-15 | 宁波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锅具浮动打磨砂带机 |
CN110355667B (zh) * | 2019-08-15 | 2024-08-06 | 广东凌丰五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立式自动砂光机 |
CN112828845A (zh) * | 2021-03-05 | 2021-05-25 | 永康市神达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手的自动定位机构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59240A1 (en) * | 1996-08-01 | 1998-02-12 | Radtec, Inc. | Microfinishing machine |
TWM310764U (en) * | 2006-10-24 | 2007-05-01 | Sigma Machinery Co Ltd | Compound grinding machine |
CN201140355Y (zh) * | 2007-12-04 | 2008-10-29 | 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 | 电枢加工用车床砂轴机 |
CN102009346A (zh) * | 2009-09-07 | 2011-04-13 | 梯伦豪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精加工环形工件的设备 |
CN103567840A (zh) * | 2013-11-13 | 2014-02-12 | 佛山市博科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手多工位砂带抛光机 |
CN103998178A (zh) * | 2011-09-18 | 2014-08-20 | 美艾格工业自动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精加工工件的方法和装置 |
CN204053644U (zh) * | 2014-06-30 | 2014-12-31 | 凌琳 | 一种复杂工件表面砂光抛光处理装置 |
CN204893656U (zh) * | 2015-08-29 | 2015-12-23 | 东莞市钜铧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机械手砂带机 |
DE102015010942A1 (de) * | 2015-08-18 | 2017-02-23 | Emag Holding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chleif- und Feinstbearbeitung |
CN107350374A (zh) * | 2014-12-17 | 2017-11-17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机械手 |
CN107363699A (zh) * | 2017-07-26 | 2017-11-21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式抛光机构及抛光装置和抛光带更换方法 |
CN207788572U (zh) * | 2017-12-26 | 2018-08-31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
2017
- 2017-12-26 CN CN201711433873.1A patent/CN1081616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59240A1 (en) * | 1996-08-01 | 1998-02-12 | Radtec, Inc. | Microfinishing machine |
TWM310764U (en) * | 2006-10-24 | 2007-05-01 | Sigma Machinery Co Ltd | Compound grinding machine |
CN201140355Y (zh) * | 2007-12-04 | 2008-10-29 | 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 | 电枢加工用车床砂轴机 |
CN102009346A (zh) * | 2009-09-07 | 2011-04-13 | 梯伦豪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精加工环形工件的设备 |
CN103998178A (zh) * | 2011-09-18 | 2014-08-20 | 美艾格工业自动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精加工工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567840A (zh) * | 2013-11-13 | 2014-02-12 | 佛山市博科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机械手多工位砂带抛光机 |
CN204053644U (zh) * | 2014-06-30 | 2014-12-31 | 凌琳 | 一种复杂工件表面砂光抛光处理装置 |
CN107350374A (zh) * | 2014-12-17 | 2017-11-17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机械手 |
DE102015010942A1 (de) * | 2015-08-18 | 2017-02-23 | Emag Holding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chleif- und Feinstbearbeitung |
CN204893656U (zh) * | 2015-08-29 | 2015-12-23 | 东莞市钜铧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机械手砂带机 |
CN107363699A (zh) * | 2017-07-26 | 2017-11-21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式抛光机构及抛光装置和抛光带更换方法 |
CN207788572U (zh) * | 2017-12-26 | 2018-08-31 | 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61674A (zh) | 2018-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61674B (zh)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
CN215094804U (zh) | 边皮卸料装置及硅棒切磨一体机 | |
CN112297263A (zh) | 硅棒切磨一体机及硅棒切磨方法 | |
CN111421431B (zh) |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打磨生产线 | |
CN108747734B (zh) | 一种多工位砂光机 | |
CN112518529B (zh) |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刀具开刃工作站及开刃方法 | |
CN108406449B (zh) | 一种砂光生产线 | |
CN219768732U (zh) | 下料组件以及包含其的开磨一体机 | |
CN207788572U (zh) | 一种金属内胆表面处理生产线 | |
CN112008582A (zh) | 抛光生产线 | |
CN208100882U (zh) | 一种用于去除密胺树脂产品毛边的机器 | |
CN219967333U (zh) | 一种轴芯cnc数控外圆磨机 | |
CN108501270B (zh) | 一种用于去除密胺树脂产品毛边的机器 | |
CN213257553U (zh) | 一种精准定位的螺纹磨床自动上下料机构 | |
CN210678195U (zh) | 智能自动打磨抛光生产线 | |
CN207788557U (zh) | 一种打磨设备 | |
CN208147508U (zh) | 回转体容器加工中心 | |
CN214559810U (zh) | 自动化锁体多面抛光机 | |
CN216608460U (zh) | 一种研磨抛光机 | |
CN219925558U (zh) | 一种连接器打磨设备 | |
CN218856512U (zh) | 一种木板侧边抛光装置 | |
CN117103120B (zh) | 用于车轮加工的夹具 | |
CN113400164B (zh) | 一种铸造容器内部自动化打磨装备 | |
CN221604019U (zh) | 棱边磨削装置 | |
CN217194476U (zh) | 一种数控磨床的自动跟踪定心夹持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10 factory building of Taiping West Industrial Zone, 75 Taiping Avenue,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200 Applicant after: Foshan Ailebo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00 factory building No.09, yanbuhe west land edge industrial zone,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IROBOT AUTOMATIC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