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3059A -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23059A CN108123059A CN201711213961.0A CN201711213961A CN108123059A CN 108123059 A CN108123059 A CN 108123059A CN 201711213961 A CN201711213961 A CN 201711213961A CN 108123059 A CN108123059 A CN 1081230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ad
- layer
- organic light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H10K71/211—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by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n existing layer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70—Testing, e.g. accelerated lifetime tes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31—Ag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41—Applying alternating current [AC] during manufacturing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多个照明设备可形成在具有柔性的膜上,然后进行切割以完成各个单元照明设备,并且在所述膜上形成的照明设备可设置有老化焊盘,以通过所述老化焊盘将老化电压施加到所述有机发光层,以便在形成照明设备的工序期间使照明设备老化,并且当形成有所述照明设备的膜被切割并被划分成单独的照明设备时,所述老化焊盘可被去除并被切割,并且仅用于将老化焊盘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盘线可保留在照明设备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具有简化的制造工序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主要使用荧光灯或白炽灯作为照明设备。在这些照明设备中,白炽灯具有良好的显色指数,但是能量效率低,而荧光灯具有良好的效率,但是显色指数低并包含汞,因此存在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照明设备的这种问题,近年来,已经提出将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照明设备。发光二极管由无机发光材料构成,并且在蓝色波长带中具有最高的发光效率,但是随着它去往红色波长带和绿色波长带而具有较低的发光效率,绿色波长带是具有最高视觉敏感度的颜色。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在利用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组合发出白光时,发光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在使用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时每个发光峰值的宽度较窄,因此也存在显色性劣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已经提出了用于将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黄色荧光体组合来代替将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组合,以输出白光的照明设备。提出具有这种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原因在于:仅使用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并使用接收蓝光以发出用于其余颜色的黄光的荧光材料的方法比使用具有低发光效率的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方法更有效。
然而,即使在将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黄色荧光体组合来输出白光的照明设备的情况下,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本身具有差的发光效率,因此在提高照明设备的发光效率方面存在限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设法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该照明设备可通过在基板上完全沉积有机发光层而不使用开口掩模来制造。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该照明设备具有在完全沉积有机发光层期间未被有机发光层覆盖的老化焊盘,以通过老化焊盘使有机发光层老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可在不使用开口掩模(金属掩模)的情况下在基板上完全沉积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以形成有机发光装置,从而尤其允许有用地应用于辊制造设备。
当在基板上完全沉积有机发光材料时,有机发光层的侧表面可暴露于外部,但是可在基板的外周部上形成诸如堤层或分隔壁这样的形成台阶的台阶结构,并且因此可在沉积有机发光材料期间将有机发光层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上部和台阶结构的上部处。因此,设置在照明部上设置的第一电极的上部处的有机发光层和设置在外周部上设置的台阶结构的上表面上的有机发光层可通过台阶结构的台阶彼此断开,从而防止从外部渗透的湿气传播到照明部的有机发光层。
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可形成在基板的接触部上,并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接触,并且保护层和密封剂可设置在有机发光装置上并且通过粘合剂附接到金属箔。
可在具有柔性的膜上形成多个照明设备,然后进行切割以完成各个单元照明设备,并且形成在膜上的照明设备可设置有老化焊盘,以通过老化焊盘将老化电压施加到有机发光层,以便在形成照明设备的工序中使照明设备老化。
当使用辊制造设备在基板(膜)上完全沉积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以形成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时,用于遮挡老化焊盘区域的遮蔽部可设置在制造设备中,并在整个沉积期间暴露于外部而使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不沉积在老化焊盘上。
当形成有照明设备的膜被切割并被划分成单独的照明设备时,可去除并切割老化焊盘,并且可在照明设备中仅保留用于将老化焊盘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焊盘线。
根据本公开,照明部上的有机发光层和外周部中的有机发光层可通过诸如堤层或分隔壁这样的台阶结构来断开,从而防止从有机发光层的外部区域渗透的湿气沿着有机发光层传播到有机发光层实际发光的照明部中。此外,根据本公开,由于堤层的结构特性,可使有机发光层断开,因此可以不需要附加的制造工序,结果,可防止增加附加制造工序和结果成本。
此外,根据本公开,可在照明设备上设置堤层以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沉积有机发光材料,因此即使当有机发光层的侧表面暴露于外部时,有机发光层可通过堤层断开,从而防止湿气通过暴露的有机发光层渗入照明部中。因此,当制造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时,可以不需要用于仅在基板内的预定区域中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开口掩模来阻挡湿气传播,从而简化了照明设备的制造工序并且用于到辊制造工序的容易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例示辊制造设备的概念的图;
图3A和图3B是例示使用照明设备形成的柔性膜的图;
图4是例示设置有遮蔽部的辊制造设备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例示具有未形成堤层的结构的照明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例示图7的区域A的放大图;以及
图9A至图9E是具体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的实际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
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由有机材料制成的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而不是包括由无机材料制成的无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
由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有机发光装置与无机发光装置相比,在绿色和红色方面具有相对良好的发光效率。此外,有机发光装置与无机发光装置相比,在蓝色、红色和绿色发光峰值方面具有相对大的宽度,因此它具有其显色性得到提高的优点,并且发光设备的光更类似于太阳光。
图1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100是包括实际发光以将光输出到外部的照明部(EA)和基板110的表面发光设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未示出)设置在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并且有机发光层130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形成有机发光装置。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照明设备100,当将信号施加到有机发光装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有机发光层130发出光以在整个基板110上输出光。
有机发光层130由输出白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例如,有机发光层130可包括蓝色有机发光层、红色有机发光层和绿色有机发光层,或者可具有包括蓝色发光层和黄绿色发光层的叠层结构。然而,本公开的有机发光层130不限于上述结构,而是可应用各种结构。
此外,本公开可包括分别将电子和空穴注入到本公开的有机发光层130中的电子注入层和空穴注入层、分别将所注入的电子和空穴传输到有机发光层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以及产生诸如电子和空穴这样的电荷的电荷产生层。
堤层140(或分隔壁)形成在基板110的外周界处。堤层140防止湿气渗透到有机发光层130中。通常,当构成有机发光材料的聚合物与湿气结合时,发光性质迅速劣化,从而降低了有机发光层130的发光效率。具体地,当使有机发光层130的一部分暴露在照明设备中的外部时,湿气沿着有机发光层130传播到整个照明设备100中,从而降低了照明设备100的发光效率。
根据本公开,堤层140(或分隔壁)设置在基板110的整个外周界上以防止湿气渗透到照明设备100的照明部上的实际发光的有机发光层130中。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多个堤层140以预定宽度布置,并且有机发光层130设置在第一电极和堤层140上。由于多个堤层140被形成为具有小的宽度和约1μm的高度,因此可由堤层140产生多个陡峭台阶,并且发光层130可由于这样的台阶沿着基板110的外周界断开,从而防止湿气传播到照明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具有台阶的堤层140沿着基板110的外周界形成,并且有机发光层130根据堤层140的结构特征断开以防止湿气的传播和渗透,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于使有机发光层130断开的附加工序或掩模。
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设置在基板110的外周界的一侧。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分别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到外部,以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虽然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可在附图中逐个布置在基板110的上外部区域中,但是可布置多个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例如,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可分别逐个设置在基板110的上侧和下侧。
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设置在基板110的外周界的一侧上。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分别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和第二老化焊盘,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和第二老化焊盘。
用作有机发光层130的有机发光材料可具有短的寿命,并且易受湿气或氧气的破坏,并且可在被施加高电压或高电流时对装置造成损坏。此外,由于电极与有机发光层130之间的接口连接特性不太好,所以装置的特性可变得不稳定,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仅当完成的照明设备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时装置的性能才变得稳定。此外,当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时,杂质可能被沉积在有机发光层130中,以降低有机材料的发光特性和色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向有机发光层130施加高的老化电压,以使有机发光层130在短的时间段内老化。此时,老化电压可以是比施加到照明设备10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更高的高电压或者施加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压的反向电压。
可通过经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老化电压来执行老化,并且可跟随在照明设备100的制造工序之后施加老化电压,但是为了工序的效率也可在工序期间施加老化电压。换句话说,跟随在形成有机发光层130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后,通过在外部端子与第一老化焊盘和第二老化焊盘相接触的状态下施加老化电压来执行老化。
老化电压(即,反向电压)通过老化焊盘来施加。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老化焊盘连接到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并且老化电压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被施加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由于老化焊盘仅被用于施加老化电压,所以在该工序期间施加老化电压之后去除老化焊盘,因此老化焊盘没有保留在完成的照明设备100中。然而,当去除老化焊盘时,没有完全去除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如图所示,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的一部分可保留在完成的照明设备100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100可使用诸如塑料膜的柔性基板110,并且使用柔性基板可获得以下优点。
首先,可使用柔性基板110制造柔性照明设备100。
其次,通过使用柔性基板11,可以利用辊制造设备来制造照明设备100,从而加快制造工序并降低制造成本。
当使用诸如玻璃这样的非柔性基板时,应该在该工序之间使用单独的传送装置来传送基板。但是,当如在本公开中那样使用柔性基板110时,可在如下状态下执行工序:设置多个辊并使基板110围绕辊卷绕,然后驱动辊以在辊之间传送基板110,从而加快工序并减小其中安装有工序线的工厂的面积。
图2是例示用于制造使用柔性基板110的柔性照明设备的典型的辊制造设备的概念的图。
如图2所示,典型的辊制造设备包括:膜供给辊252,其被配置为提供基板,即,具有柔性的塑料膜210;膜收集辊254,其被配置为收集塑料膜210;导向辊256,其被配置为引导塑料膜210;掩模供给辊262,其被配置为提供开口掩模260(或金属掩模);掩模收集辊264,其被配置为收集开口掩模260;以及沉积单元280,其被配置为沉积有机材料或金属以形成层。
根据具有上述配置的辊制造设备,在将开口掩模260从掩膜供给辊262传送到沉积单元280同时将用作照明设备100的基板110的塑料膜210从膜供给辊252传送到沉积单元280,并且因此沉积单元280在将开口掩模260设置在塑料膜210的整个表面上的状态下将有机材料或金属沉积在塑料膜的部分区域中。
完成沉积的开口掩模260与塑料膜210分离,并且塑料膜210被膜收集辊254收集,而开口掩模260被掩模收集辊264收集。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辊制造设备时,可通过膜供给辊252连续地提供塑料膜210以连续执行该工序,从而允许在流线(in-line)工序中快速制造照明设备。
图3A和图3B是例示在辊制造设备中使用的由柔性塑料形成的膜310的图。
如图3A所示,柔性膜310是其上布置有多个照明设备100的母板。膜310的宽度被形成为略大于待制造的照明设备100的宽度,并且多个照明设备100成直线地形成在膜310上。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设置在照明设备100的外部区域的上方,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设置在照明设备100的外部。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分别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当膜310围绕图2所示的辊制造设备的膜供给辊252卷绕并且膜供给辊252和膜收集辊254被驱动时,在膜供给辊252与膜收集辊254之间进行实时传送的同时执行工序。此时,可在辊制造设备中执行照明设备100的全部工序,或者可仅执行诸如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密封剂这样的一部分工序。
当通过辊制造工序完成照明设备100时,沿着切割线(C)切割膜310,并且将形成在膜310上的多个照明设备100划分成单元照明设备。此时,切割线(C)形成在与形成在膜310上的照明设备100的边缘间隔开预定间隔的区域以及照明设备100与照明设备100之间的区域中。更具体地,切割线(C)越过位于照明设备100与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之间的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形成。因此,当对膜310进行切割时,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被切割并去除,并且所切割的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的仅一部分在完成的照明设备100上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如图3B所示,可在柔性膜310上沿膜310的宽度方向形成多个照明设备100。换句话说,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膜310上,多个照明设备100可被形成为n×m矩阵形状。此时,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设置在每个照明设备100中,使得布置在第一列的照明设备10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电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第二老化焊盘129b。
由于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仅设置在膜310的边缘区域中,因此第一列之后的照明设备100不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直接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然而,金属线312形成在膜310上,以将第一列之后的照明设备100的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通过金属线312电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在膜上制造照明设备的辊制造设备中出现以下问题。
辊制造设备可被用于形成各种金属图案,但是具体地,可在形成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等时使用该设备,这是因为有机发光层130或第二电极不是通过光刻工序在基板110上进行构图,而是在基板110的整个区域上完全沉积,并因此通过辊制造工序容易地形成。
然而,当有机发光材料通过辊制造设备完全沉积在基板110上来形成有机发光层130时,完全沉积的有机发光层130的侧表面形成在与基板相同的水平面上,因此有机发光层130通过照明设备100的侧表面被暴露于外部。有机发光材料易受湿气的损坏,并且当它与湿气结合时,不仅迅速劣化,而且易于传播湿气。因此,为了防止由于通过暴露于外部的有机发光层130传播的湿气而导致照明设备100产生缺陷,有机发光层130在照明设备100的制造工序期间不应该被暴露于外部。
当沉积有机发光材料时,开口掩模260可遮挡基板110的外部区域以防止有机发光层130被沉积在基板110的外部区域上,并且可通过用密封剂密封外部区域来密封有机发光层130的侧表面,从而防止有机发光层130暴露于外部。
然而,如图2所示,当使用开口掩模260形成有机发光层130时,应该将用于提供塑料膜210的系统(例如,供给辊、引导辊、收集辊等)和用于提供开口掩模260的系统流线化,存在工序线的长度长并且开口掩模260的长度也长的缺点。此外,还存在这样的困难:不仅塑料膜210和开口掩膜260应该以同步方式提供,而且它们应该在连续工序中对准。此外,所使用的开口掩模260应当进行清洁,因此在清洁较长的开口掩模260方面存在困难。
换句话说,为了快速制造照明设备100,需要使用利用开口掩模的辊工序,但是由于使用这样的开口掩模导致在使用实际的辊制造设备来制造照明设备100时存在现实困难。
然而,根据本公开,可在照明设备100中设置堤层140,以在基板110的整个区域上完全沉积有机发光材料,并且即使当有机发光层130的侧表面暴露于外部时,有机发光层130可被堤层140断开,从而防止有机发光层130通过暴露的有机发光层130被侵入。因此,当制造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100时,可以不需要开口掩模,并且因此照明设备100的制造工序可被简化并且容易地适用于辊制造工序。
另一方面,如图3A和图3B所示,连接到照明设备100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以及照明设备100可设置在膜310上以形成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并且当有机发光材料完全沉积在基板110的整个区域上时,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可被有机发光材料覆盖,因此无法通过与外部端子接触来将老化电压施加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公开,使连接到照明设备100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暴露于外部,并且将老化电压施加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以使有机发光层老化。此外,在膜310具有图3B所示结构的情况下,使连接至第一列照明设备100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暴露于外部,并且连接至第一列照明设备100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通过设置在膜310上的金属线312连接至第二列之后的照明设备100的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以将电压施加到所暴露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从而将老化电压施加到形成在膜310上的所有照明设备100。
图4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被暴露于外部的状态下沉积有机材料的辊制造设备的结构的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可包括:膜供给辊352,其被配置为提供柔性塑料膜310;膜收集辊354,其被配置为收集膜310;以及沉积部380,其被配置为沉积有机物质或金属以形成层。此时,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辊制造应用可设置有被配置为引导膜310的传送的多个导向辊。
与图2所示的典型辊制造设备相比,在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中,可以不需要被配置为提供开口掩模的开口掩模供给辊和被配置为收集开口掩模的开口掩模收集辊,从而与典型的辊制造设备相比,简化了制造设备并且使由设备占据的空间最小化。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中,在膜310与沉积部380之间设置有遮蔽部376。遮蔽部376覆盖图3A所示的膜310的边缘区域,例如,在该区域中不沉积有机材料或金属。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设置在具有预设长度的膜310的边缘区域中,并且当有机材料被沉积在该区域中时,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被有机材料覆盖,因此外部端子无法与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电接触。因此,不可能使有机发光层老化。
当然,像具有图2所示的典型结构的辊制造设备一样,当在膜310上设置开口掩模时,有机材料仅沉积在将要形成照明设备的区域的一部分中,而有机材料不沉积在其中形成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的区域中,并且在施加老化电压方面不存在问题。
然而,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由于不使用开口掩模,因此出现问题。遮蔽部376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换句话说,当沉积有机材料时,遮蔽部部376仅覆盖其中形成有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的膜310的边缘区域,因此有机材料不沉积在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的遮蔽部376执行与开口掩模类似的功能。然而,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的遮蔽部376与典型的辊制造设备的开口掩模具有以下差异。
典型地,开口掩模遮挡照明设备的一部分以使有机材料或金属仅沉积在照明设备内的预定区域中。换句话说,开口掩模在照明设备内对有机材料或金属进行构图。
相反,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的遮蔽部376不遮挡沉积在形成有照明设备的区域中的有机材料,而是遮挡沉积在照明设备的外部区域中的有机材料。因此,开口掩模包括与形成在膜310上的多个照明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开口区域,而本公开的遮蔽部376仅遮挡膜的边缘区域。
因此,典型的开口掩模与膜一样设置有单独的供给辊和收集辊,围绕供给辊和收集辊卷绕的开口掩模与膜同步地被传送到沉积区域,而本公开的遮蔽部376总是仅遮挡膜310的边缘区域,因此不需要与形成在膜310上的照明设备的结构对应的单独的掩模。换句话说,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需要仅一直遮挡预定区域的遮挡装置,而不是与膜310同步提供的遮挡装置。
结果,根据本公开的辊制造设备,遮蔽部376设置在沉积部380上方作为遮挡装置。遮蔽部376是由诸如金属这样的材料形成的、包括具有预定宽度的开口部376a并且固定地设置在沉积部380的上部的机构。当膜310在供给辊352与收集辊354之间被传送的同时通过沉积部380连续地沉积时,其中形成膜310的照明设备的区域通过遮蔽部376的开口部376a暴露于沉积部380,并且沉积部380中的气化的有机材料通过开口部376a沉积在暴露区域上。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辊制造设备的遮蔽部376可作为辊制造设备的一部分固定地设置在沉积部380上,因此可以不需要如在典型的辊制造设备中的用于提供、传送和收集开口掩模的辊装置、用于清洁使用过的开口掩模的清洁装置等,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制造设备。
另一方面,遮蔽部376可仅遮挡膜310的两个边缘(两侧),因此,当如图3B所示在膜310上形成多列照明设备时,形成在膜310内(中心区域而非边缘区域)的照明设备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可以不被遮蔽部376遮挡,并且有机发光层可形成在膜310内形成的照明设备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上,结果,无法与外部端子进行电接触,因此不可将老化电压施加到相关照明设备。
然而,在上述结构情况下,如图3B所示,设置在膜310的边缘区域中并被遮蔽部376遮挡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即,设置膜310的第一列中的照明设备的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可连接到设置在膜310的内部的照明设备(即,设置在第二列之后的列中的照明设备)的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并且当老化电压被施加到暴露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时,老化电压可被施加到形成在膜310上的所有照明设备。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的详细结构。
图5是示意性地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图,并且图6是示意性地例示具有其中不形成堤层的结构的照明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的图,其是沿着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在下面的描述中,本公开的照明设备将被描述为具有柔性的柔性照明设备,但是本公开不仅可应用于本公开的柔性照明设备,而且可应用于典型的非柔性照明设备。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100可包括:照明部(EA),其实际发出光;外周部(NA1、NA2),其沿照明部(EA)的外周界布置;以及接触部(CA1、CA2),其用于将设置在照明部(EA)上的电极电连接到外部以向照明部(EA)施加信号。
第一电极124设置在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基板110上。对于基板110,可使用诸如玻璃这样的固体材料,但是也可使用诸如塑料这样的具有柔性的材料,从而能够制造具有柔性的照明设备100。此外,根据本公开,可将具有柔性的材料用于基板110,可使用辊执行辊对辊(roll-to-roll)工序,从而允许快速制造照明设备100。
第一电极124形成在照明部(EA)、第一外周部(NA1)和第一接触部(CA1)上,并且由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根据本公开,第一电极124可由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锡氧化物基和锌氧化物基透明导电材料等形成,并且透明导电聚合物也可被用于第一电极124。
此外,连接图案125设置在第二外周部(NA2)的基板110上。连接图案125可与第一电极124分开形成,但是也可通过相同的工序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此外,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分别设置在基板110的第一接触部CA1和第二接触部CA2上。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通过与第一电极124相同的工序由与其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连接到未在附图中示出的第一老化焊盘和第二老化焊盘,从而将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连接到第一老化焊盘和第二老化焊盘。
辅助电极122设置在基板110的照明部(EA)和接触部(CA1、CA2)上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24。第一电极124的优点在于:其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以透射从其发出的光,但是还具有其电阻比金属高得多的缺点。因此,当制造大面积照明设备100时,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大电阻导致施加到宽照明区域的电压的分布变得不均匀,并且这种不均匀的电压分布不允许在大面积照明设备100上具有均匀亮度的发光。
辅助电极122在整个照明部(EA)上被设置为具有小宽度的矩阵形状、网格状、六边形、八边形、圆形等,以将电压均匀地施加到整个照明设备100的第一电极124,从而允许在大面积照明设备100上具有均匀亮度的发光。
在附图上,辅助电极122可设置在第一电极124下方,但是辅助电极122也可设置在第一电极124上。设置在接触部(CA)上的辅助电极122可被用作用于向第一电极124传递电压的路径,但是也与外部接触以起到用于将外部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124的接触电极的作用。
辅助电极122由诸如Al、Au、Cu、Ti、W、Mo或其合金这样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在附图上,辅助电极122可形成有双层结构,但是辅助电极122也可通过单层形成。
第一保护层112(112a、112b)沉积在基板110的照明部(EA)和外周部(NA1、NA2)上,多个堤层140设置在外周部(NA1、NA2)的第一保护层112b上。设置在照明部(EA)上的第一保护层112a被配置为覆盖辅助电极122以及其上的第一电极124,但是第一保护层112a不设置在实际发光的发光区域中。
设置在外周部(NA1、NA2)上的第一保护层112b沿着基板110的外周界设置在多个堤层140下方。这里,第一保护层112b在堤层140下面被底切,因此堤层140的下表面的宽度大于第一保护层112b的上表面的宽度。
此外,照明部(EA)的第一保护层112a被形成为围绕辅助电极122,以减小由于辅助电极122引起的台阶部,因此将使之后要形成的各种层稳定地形成而不断开。
第一保护层112由诸如SiOx或SiNx这样的无机层形成。然而,第一保护层112也可由诸如光丙烯这样的有机层或者具有无机层和有机层的多个层形成。
堤层140由有机绝缘层形成,并且其横截面被形成为锥状三角形。由于堤层140的下表面的宽度大于第一保护层112b的上表面的宽度,因此在堤层140与第一保护层112b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在下表面与第一保护层112b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不连续的侧表面。
有机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126设置在照明部(EA)的第一电极124上、外周部(NA1、NA2)的堤层140上以及接触部(CA1、CA2)的第一电极124上。有机发光层130可由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形成,或者可配置有包括作为白色有机发光层的蓝色发光层和黄绿色发光层的叠层结构。此外,有机发光层130可包括用于向有机发光层中分别注入电子和空穴的电子注入层和空穴注入层、用于将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传输到有机发光层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以及产生诸如电子和空穴这样的电荷的电荷产生层。第二电极126可由诸如Ca、Ba、Mg、Al或Ag这样的金属形成。
照明部(EA)的第一电极124、有机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126形成有机发光装置。当第一电极124是有机发光装置的阳极并且第二电极126是其阴极并且将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时,电子从第二电极126被注入到有机发光层130中并且空穴从第一电极124被注入到有机发光层130中,以在有机发光层130内产生激子,当激子衰变时,产生与发光层的LUMO(最低未占分子轨道)和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对应的光并使该光向下发射(朝向附图上的基板110)。
由于第一保护层112a设置在照明部(EA)的第一电极124上,因此辅助电极122上的有机发光层130不会直接与第一电极124接触,因此有机发光装置不形成在电极122上。换句话说,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装置不形成在例如形成为矩阵形状的辅助电极122内。
设置在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设置在第一电极124和第一保护层112a上,同时设置在外周部(NA1、NA2)上的有机发光层130设置在堤层140的上表面上。堤层140形成为具有约1μm的厚度以通过堤层140产生台阶,并且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和外周部(NA1、NA2)的有机发光层130通过台阶断开。
作为例示图7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8是例示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与外周部(NA1、NA2)的有机发光层130之间断开连接的图。
如图8所示,堤层140被形成为1μm的高度并且呈预定角度的锥形,因此在第一电极124的上表面与堤层14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大的台阶。此外,第一保护层112b在堤层140的下表面处被底切,因此由于底切而在堤层140的下表面与第一保护层112b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不连续区域143。因此,当在整个基板110上沉积有机发光材料时,有机发光层130不形成在堤层140的侧表面上,并且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和外周部(NA1、NA2)的有机发光层130彼此断开。即使当有机发光层130形成在堤层140的侧表面上时,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和外周部(NA1、NA2)的有机发光层130也通过堤层130与第一保护层112b之间的不连续区域143断开。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由于照明部(EA)内的有机发光层130和外周部(NA1、NA2)的有机发光层130通过堤层140断开,所以能够防止从有机发光层130的外部区域渗透的湿气沿着有机发光层130传播到照明部(EA)的实际发光的有机发光层130。此外,根据本公开,由于堤层140的结构特性,可使有机发光层130断开,因此可以不需要附加的制造工序,结果,可防止附加制造工序和结果成本的增加。
第二电极126也设置在照明部(EA)的有机发光层130上和外周部(NA1、NA2)的堤层140上,因此照明部(EA)的第二电极126与第二外周部(NA2)的第二电极126断开。因此,不能通过第二接触部(CA2)将电压施加到照明部(EA)的第二电极126。为了防止断开,根据本公开,照明部(EA)的第二电极126通过设置在第二接触部(CA2)上的连接图案125电连接到第二外周部(NA2)的第二电极126。
另一方面,尽管堤层140被形成为具有较大底部宽度和较小顶部宽度的形状,但是本公开的堤层140不限于这种形状。本公开的堤层140通过使整个沉积的有机发光层130断开来防止湿气从外部通过有机发光层130传播,因此可使用任何形状,只要其实现上述目的即可。换句话说,当通过增加由堤层140引起的台阶差而使设置在堤层140上的有机发光层130和设置在第一电极124上的有机发光层130断开时,可使用任何形状。例如,堤层140可被形成为具有较小底部宽度和较大顶部宽度的形状。
在形成有堤层140的基板110上设置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第二保护层114可由诸如光丙烯这样的有机层或诸如SiOx或SiNx这样的无机层形成。此外,保护层114可由具有有机层和无机层的多个层构成。
密封剂116对有机发光装置进行封装以保护有机发光装置免受外部湿气或热的影响。对于密封剂116,可使用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化合物、丙烯酸化合物等。
作为形成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两者的替代,可仅形成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中的一者。
接触部(CA1、CA2)的基板110、第一电极124、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6、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分别形成有第一通孔127a和第二通孔127b,并且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分别形成在第一通孔127a和第二通孔127b中。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电连接到外部电压源,以将电压分别施加到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对于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可使用Ag。
在附图中,接触部(CA1、CA2)的基板110、第一电极124、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6、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形成有通孔,但是除通孔之外的接触孔可按照在接触孔内形成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的方式形成,从而使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电连接到外部电压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部(CA1)的接触孔在第一电极124上形成在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6、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上以将第一接触电极128a连接到第一电极124,并且第二接触部(CA2)的接触孔在第二电极126上形成在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上以将第二接触电极128b连接到第二电极126。
在密封剂116上施加粘合剂118,并在粘合剂118上设置金属箔170以将金属箔170粘接到密封剂116,从而密封照明设备100。粘合剂118可以是光固性粘合剂或热固性粘合剂。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有机发光层130被沉积在整个基板110上,并且有机发光层130由于堤层140的结构特性而被断开,从而防止湿气渗透并传播到有机发光层130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可使用由具有柔性的塑料膜形成的基板110,从而允许使用辊进行制造。因此,可允许快速制造照明设备100,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和使用具有典型结构的照明设备的辊工序的制造方法,并且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的制造工序的优点。
图9A至图9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照明设备100的实际制造方法的图。此时,照明设备100的制造工序在由辊制造设备执行连续工序的塑料膜上执行,具体地,如图4所示,由其中膜的一部分被遮蔽部遮挡的辊制造设备制造照明设备100。
首先,如图9A所示,在包括照明部(EA)、外周部(NA1、NA2)和接触部(CA1、NA2)的基板110上沉积并蚀刻诸如Au、Cu、Ti、W、Mo之类的金属或其合金,以在照明部(EA)和接触部(CA1、CA2)上形成由单层或多个层制成的辅助电极122。这里,辅助电极122在整个照明部(EA)上被设置为矩阵形状、网格形状、六边形形状、八边形形状和圆形形状。
然后,在整个基板110上沉积并蚀刻诸如ITO或IZO这样的透明导电材料,以分别形成设置在照明部(EA)的辅助电极122、第一外周部(NA1)和接触部(CA1、CA2)上的第一电极124,设置在第二外周部(NA2)上的连接图案125,以及焊盘部(PA1、PA2)和接触部(CA1、CA2)上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随后,在照明部(EA)、外周部(NA1、NA2)和接触部(CA1、CA2)上依次沉积诸如SiNx或SiOx这样的无机绝缘层113和诸如光丙烯这样的有机绝缘层142。
此时,辅助电极122、第一电极124、连接图案125、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以及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可在辊制造设备中通过连续的光刻工序形成或者通过典型的光刻工序形成。
然后,如图9B所示,对无机绝缘层113和有机绝缘层142进行蚀刻以在外周部(NA1、NA2)上形成堤层140,并且在照明部(EA)的辅助部的电极122的上部和侧部以及外周部(NA1、NA2)的堤层140的下部上形成第一保护层112a、112b。
这里,通过使用蚀刻溶液的湿法蚀刻来蚀刻无机绝缘层113和有机绝缘层142,将无机绝缘层113进行过蚀刻并且将堤层140下面的第一保护层112b底切。堤层140可由辊制造设备形成或者通过典型的光刻工序形成。
然后,如图9C所示,在基板110的整个区域上依次整体沉积有机发光材料、金属、有机绝缘材料和密封剂以形成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6、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此时,有机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6、第二保护层114和密封剂116在辊制造设备上依次传送基板膜的同时被形成。
当使用图4所示的辊制造设备整体沉积有机发光材料、金属、有机绝缘材料和密封剂时,作为膜的边缘区域的焊盘部(PA1、PA2)被遮蔽部部阻挡,因此有机发光材料、金属、有机绝缘材料和密封剂没有沉积在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上,而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暴露于外部。
另一方面,在外周部(NA1、NA2)上形成高度约为1μm的堤层140以形成台阶,此外,通过堤层140下面的第一保护层112的底切来形成不连续表面,因此当沉积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时,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仅沉积在堤层140的上表面上,而不沉积在堤层140的侧表面和下部的不连续表面上。因此,可防止有机发光层130沿着与外周部(NA1、NA2)断开并暴露于外部的有机发光层130渗入照明部(EA)中。
另一方面,第二电极126也被堤层140断开,但是照明部(EA)的第二电极126通过设置在第二外周部(NA2)上的连接图案125电连接到第二接触部(CA2)的辅助电极122。
第二保护层114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并以数微米的厚度沉积,因此沉积在包括堤层140的上部和侧部的整个基板110上,并且密封剂116由环氧化合物、丙烯酸酯化合物或丙烯酸树脂形成。
在沉积密封剂116期间,外部电压源的端子分别与暴露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接触,并且施加高压老化电压。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分别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连接到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并且施加到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的老化电压通过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被提供给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以使有机发光层130老化。
另一方面,可在密封剂116的沉积期间施加老化电压,但是也可在密封剂116的沉积完成之后施加老化电压。换句话说,老化电压的施加可在照明设备的制造工序期间的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124和第二电极126之后的任何步骤进行。
然后,如图9D所示,在基板110上涂覆由光固性粘合材料或热固性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剂118,并且在粘合剂118上设置金属箔170,然后使粘合剂118固化以使金属箔170与其粘接。
然后,如图9E所示,在接触部(CA1、CA2)的辅助电极122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127a和第二通孔127b,然后在其上涂覆Ag以形成通过第一接触孔127a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24的第一接触电极128a以及通过第二接触孔127b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26的第二接触电极128b,以完成照明设备100。这里,作为在接触部(CA1、CA2)的辅助电极122上形成第一通孔127a和第二通孔127b的替代,可形成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并且第一接触电极128a和第二接触电极128b可分别形成在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中。
然后,沿着接触部(CA1、CA2)上形成的切割线(C)切割基板110和其上的结构,以完成照明设备100。如图3A和图3B所示,由于在膜上形成多个照明设备100,因此应当对膜进行切割以将各个照明设备10分开,以完成各个照明设备100的制造。在对膜进行切割期间,第一老化焊盘129a和第二老化焊盘129b被去除,并且仅第一焊盘线123a和第二焊盘线123b保留在照明设备100的接触部(CA1、CA2)上。
基板110及其上的结构的切割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例如,可通过机械切割轮进行切割、用激光切割、或用切割轮和激光切割。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在不使用开口掩模的情况下将有机发光层完全沉积在基板上,并且可设置未被有机发光层覆盖的老化焊盘以在有机发光层的整个沉积期间通过老化焊盘来使有机发光层老化。然而,本公开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而是还可适用于各种结构。
例如,根据具有图7所示结构的照明设备,为了在没有开口掩模的情况下完全沉积有机发光层,可提供堤层以使照明设备内的有机发光层断开,以便防止湿气沿着有机发光层传播,但是本公开可不限于具有这种结构的照明设备。具有其中使设置在照明部的外部的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断开以防止将湿气从外部传播到照明设备中的结构的照明设备也可应用于本公开。
本公开的各种修改示例,可基于本公开容易构想到的结构等应该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本公开的权利范围不应由前面的详细描述来确定,而是根据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18)
1.一种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照明部、外周部和接触部;
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位于所述基板上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以及
第一焊盘线和第二焊盘线,所述第一焊盘线和所述第二焊盘线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还包括:
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位于所述基板的外周部中以使所述基板的整个区域中的有机发光层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台阶结构呈锥形或倒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上表面上,而未被设置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外周部的有机发光层通过激光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还包括:
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照明部和所述接触部中,所述辅助电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照明部中以预定宽度被布置成矩阵形状、网格形状、八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和圆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还包括:
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位于所述接触部的辅助电极上方,并且分别通过通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焊盘线和所述第二焊盘线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还包括: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方;
密封剂,所述密封剂位于所述保护层上方;以及
金属箔,所述金属箔通过粘合剂粘接到所述密封剂。
11.一种制造照明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辅助电极、第一电极、老化焊盘和焊盘线;
在所述基板的整个区域上沉积有机发光材料以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和台阶结构上彼此断开的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基板的整个区域上沉积金属以形成所述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对所述老化焊盘施加老化电压以使所述有机发光层老化;以及
通过切割其上具有上述结构的基板来去除所述老化焊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连续沉积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以及
刻蚀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形成保护层和所述保护层上的所述台阶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台阶结构下方的所述保护层被底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基板的外侧处通过激光使所述有机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断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沉积密封材料以形成密封剂;以及
将金属箔粘接到所述密封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沉积密封材料或者后续形成密封剂时对所述老化焊盘施加老化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所述金属和密封材料通过单次沉积被沉积在所述基板的整个区域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所述金属和所述密封材料由辊制造设备进行沉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制造设备包括用于遮挡老化焊盘形成区域的遮蔽部,以使得所述有机发光材料、所述金属和所述密封材料被沉积在除所述老化焊盘形成区域之外的所述基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59698A KR102636749B1 (ko) | 2016-11-28 | 2016-11-28 |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2016-0159698 | 2016-1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23059A true CN108123059A (zh) | 2018-06-05 |
CN108123059B CN108123059B (zh) | 2020-06-26 |
Family
ID=60484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13961.0A Active CN108123059B (zh) | 2016-11-28 | 2017-11-28 |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68620B2 (zh) |
EP (1) | EP3327816B1 (zh) |
KR (1) | KR102636749B1 (zh) |
CN (1) | CN1081230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3315B1 (ko) * | 2017-09-11 | 2020-03-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558858B1 (ko) | 2018-05-28 | 2023-07-21 |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유기발광장치의 광추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11818912B2 (en) * | 2019-01-04 | 2023-11-14 | Apple Inc.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s with moisture blocking structures |
KR20220162896A (ko) | 2021-06-01 | 2022-12-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레이저 가공 장치 및 레이저 가공 방법 |
US20230317633A1 (en) * | 2022-03-30 | 2023-10-05 | Win Semiconductors Corp. | Semiconductor chip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0754A (zh) * | 2007-07-03 | 2009-0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442068A (zh) * | 2007-11-20 | 2009-05-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CN102057513A (zh) * | 2008-06-09 | 2011-05-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器件 |
JP2012048934A (ja) * | 2010-08-26 | 2012-03-08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エージング方法 |
CN104425560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659235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力志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CN104885252A (zh) * | 2012-12-27 | 2015-09-0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633297A (zh) * | 2014-11-25 | 2016-06-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透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917736A (zh) * | 2014-01-16 | 2016-08-3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78710A1 (en) * | 2003-08-18 | 2007-08-0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ethod for sealing thin film transistors |
JP2007095458A (ja) * | 2005-09-28 | 2007-04-12 | Optrex Corp | 有機elパネル用基板、有機elパネルの検査方法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7264583A (ja) * | 2006-02-28 | 2007-10-11 | Optrex Corp |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834543B2 (en) * | 2007-07-03 | 2010-11-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rganic 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20140048087A (ko) * | 2011-02-10 | 2014-04-2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
KR102020805B1 (ko) * | 2012-12-28 | 2019-09-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KR102151722B1 (ko) * | 2014-02-17 | 2020-10-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TWI652162B (zh) * | 2014-03-21 | 2019-03-01 |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封裝的積層體、有機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包括該有機發光裝置的顯示裝置以及照明裝置 |
KR102482986B1 (ko) * | 2014-12-29 | 2022-12-2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KR102591636B1 (ko) * | 2016-03-24 | 2023-10-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595919B1 (ko) * | 2016-05-09 | 2023-10-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2016
- 2016-11-28 KR KR1020160159698A patent/KR102636749B1/ko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24 US US15/685,884 patent/US104686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1-28 EP EP17204034.7A patent/EP332781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1-28 CN CN201711213961.0A patent/CN1081230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0754A (zh) * | 2007-07-03 | 2009-01-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442068A (zh) * | 2007-11-20 | 2009-05-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CN102057513A (zh) * | 2008-06-09 | 2011-05-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器件 |
JP2012048934A (ja) * | 2010-08-26 | 2012-03-08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エージング方法 |
CN104885252A (zh) * | 2012-12-27 | 2015-09-0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25560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659235A (zh) * | 2013-11-25 | 2015-05-27 | 力志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CN105917736A (zh) * | 2014-01-16 | 2016-08-3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5633297A (zh) * | 2014-11-25 | 2016-06-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透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68620B2 (en) | 2019-11-05 |
EP3327816B1 (en) | 2021-09-08 |
KR102636749B1 (ko) | 2024-02-14 |
KR20180060322A (ko) | 2018-06-07 |
CN108123059B (zh) | 2020-06-26 |
US20180151822A1 (en) | 2018-05-31 |
EP3327816A1 (en) | 2018-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23059B (zh) |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023025B (zh) | 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618599B1 (ko) |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10553832B2 (en) |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 |
KR102652261B1 (ko) |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 |
KR102712048B1 (ko) |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6694919B2 (ja) | 照明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照明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KR102406966B1 (ko) | Oled 조명 장치 | |
US10418571B2 (en) |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 |
KR102657037B1 (ko) |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