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05912B -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05912B CN108105912B CN201711308694.5A CN201711308694A CN108105912B CN 108105912 B CN108105912 B CN 108105912B CN 201711308694 A CN201711308694 A CN 201711308694A CN 108105912 B CN108105912 B CN 1081059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unit
- outdoor
- aperture
- indoor
- degr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1000002994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4226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EM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1202 Desmocollin-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968043 Homo sapiens Desmocollin-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80960 Homo sapiens Desmocollin-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和一种具有该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的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容易发生偏流现象,导致制冷内机缺少冷媒或者多冷媒,而引起制冷内机制冷能力不足或者回液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控制方法尚未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分流装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多个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对应该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和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相连,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获取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并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该方法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当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多联机系统执行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很好的解决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分流装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多个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对应该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和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相连,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通过控制模块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该装置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当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的流向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的流向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的流向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的多联机系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分流装置,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多个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每个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对应该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其中,每个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和第一管路与每个室外节流元件相连,每个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并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其中,多个室外换热器和多个室内机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多个室外换热器可以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多个室内机可以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联机系统可包括室外机10、多个室内机20和分流装置30。室外机10可包括第一四通阀ST1、第一室外换热器11、第二室外换热器12、压缩机13、室外气液分离器14、油分离器15、旁通毛细管16、与第一室外换热器11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ST2、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2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ST3、与第一室外换热器11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EXVA和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2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EXVB。其中,压缩机13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15的第一端相连,油分离器1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三端、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三端和第二四通阀ST3的第三端相连,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二端与第三管路相连,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与第二管路相连,室外气液分离器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ST1的第一端、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一端和第二四通阀ST3的第一端相连,室外气液分离器14的一端还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四通阀ST1的第四端、第二四通阀ST2的第四端和第二四通阀ST3的第四端相连,油分离器15的第三端通过旁通毛细管16分别与室外气液分离器14的另一端和压缩机13的回气口相连,第二四通阀ST2的第二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11的一端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11的另一端通过室外节流元件EXVA连接至第一管路,第二四通阀ST3的第二端与第二室外换热器12的一端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室外节流元件EXVB连接至第一管路。其中,室外节流元件EXVA和EXVB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多个室内机20可以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其中,第一室内机可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21和对应第一室内换热器21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EXV1,第二室内机可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22和对应第二室内换热器22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EXV2。室内节流元件EXV1和EXV2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分流装置30可包括换热器31、过冷回路阀体EV、多个制冷通断阀32和33、多个制热通断阀34和35。其中,换热器31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室外节流元件EXVA和EXVB相连,换热器31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与多个室内机20中的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相连,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通过过冷回路阀体EV与换热器31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相连,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与室外机10中的室外气液分离器14的一端相连。过冷回路阀体EV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换热器31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一端通过室内节流元件EXV1与换热器31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即,换热器31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一端通过室内节流元件EXV2与换热器31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相连,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另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制冷通断阀32和33与第二管路相连,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另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对应的制热通断阀34和35与第三管路相连。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可通过获取制冷室内机出口处的温度和出口处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来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或者通过获取制冷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和中部的温度来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通过获取制热室内机出口处的温度和出口处的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来计算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或者通过获取制热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和中部的温度来计算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举例而言,通过设置在制冷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如感温包)获取该处的温度Tout1,并通过设置在制冷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中部的温度传感器(如感温包)获取该处的温度Tin1,进一步根据温度Tout1和温度Tin1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Tout1-Tin1;通过设置在制热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如感温包)获取该处的温度Tout2,通过设置在制热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中部的温度传感器(如感温包)获取该处的温度Tin2,进一步根据温度Tout2和温度Tin2计算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Tout2-Tin2。
S2,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其中,多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作为室外蒸发器使用;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作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作为室外蒸发器使用;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作为室外冷凝器使用。
S3,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当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遥控器等发出用户指令,以控制多联系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室内机以制冷模式运行(即,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室内机使用),第二室内机以制热模式运行(即,第二室内机作为制热室内机使用),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均作为室外蒸发器使用。进一步地,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高压冷媒和低压冷媒流向分别如图3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示,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22的冷媒经室内节流元件EXV2分为两路,一路经室内节流元件EXV1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另一路经换热器31、室外节流元件EXVA和室外节流元件EXVB分别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2。如果室内节流元件和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控制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冷媒量较少,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2的冷媒量较多的问题,从而无法保障制冷内机的制冷能力。
为此,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实时获取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并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与第一预设目标过热度DSH1目标之间的差值(DSH-DSH1),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与第一预设目标过冷度DSC1之间的差值(DSC-DSC1),接着判断(DSH-DSH1)与第一回差温度DSH11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DSC-DSC1)与第二回差温度DSC11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果(DSH-DSH1)>DSH11,则判断制冷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如EXV1)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否,则对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如果是,则对室外蒸发器(如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如EXVA和EXVB)的开度进行调小控制,直至|DSH-DSH1|≤DSH11,以使流过制冷室内机的冷媒量增多,保证制冷室内机的制冷能力。
同时,如果(DSC-DSC1)>DSC11,则判断制热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当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如EXV2)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否,则对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如果是,则对室外蒸发器(如,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如EXVA和EXVB)的开度同时进行调大控制,以降低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为进一步说明,图4示出具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控制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
S102,获取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
S103,计算制冷室内机的差值(DSH-DSH1),制热室内机的差值(DSC-DSC1)。
S104,判断(DSH-DSH1)>第一回差温度DSH11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步骤S105。
S105,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
S106,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是,执行步骤S107;如果否,执行步骤S108。
S107,对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小控制,直至|DSH-DSH1|≤DSH11。
S108,对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
S109,判断(DSC-DSC1)>第二回差温度DSC11是否成立。如果是,执行步骤是110。
S110,判断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
S111,判断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是,执行步骤S112;如果否,执行步骤S113。
S112,对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
S113,对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如果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遥控器等发出用户指令,以控制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室内机以制冷模式运行(即,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室内机使用),第二室内机以制热模式运行(即,第二室内机作为制热室内机使用),第一室外换热器作为室外冷凝器使用,第二室外换热器作为室外蒸发器使用。进一步地,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高压冷媒和低压冷媒的流向分别如图5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示,通过第一室外换热器11的冷媒经室外节流元件EXVA分为两路,一路经换热器31和室内节流元件EXV1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另一路经室外节流元件EXVB流入第二室外换热器12。如果室内节流元件和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控制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冷媒量较少,流入第二室外换热器12的冷媒量较多的问题,从而无法保障制冷内机的制冷能力。
为此,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实时获取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并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与第一预设目标过热度DSH1目标之间的差值(DSH-DSH1),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DSC与第一预设目标过冷度DSC1之间的差值(DSC-DSC1),接着判断(DSH-DSH1)与第一回差温度DSH11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判断(DSC-DSC1)与第二回差温度DSC11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果(DSH-DSH1)>DSH11,则判断制冷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如EXV1)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否,则对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如果是,则对室外蒸发器(如第二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如EXVB)的开度进行调小控制,直至|DSH-DSH1|≤DSH11,以使流过制冷室内机的冷媒量增多,保证制冷室内机的制冷能力。
同时,如果(DSC-DSC1)>DSC11,则判断制热室内机(如第二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当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对室外冷凝器(如第一室外换热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如EXVA)的开度进行调大控制,以降低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遥控器等发出用户指令,以控制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其中,第一室内机以制冷模式运行(即,第一室内机作为制冷室内机使用),第二室内机以制热模式运行(即,第二室内机作为制热室内机使用),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均作为室外冷凝器使用。进一步地,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高压冷媒和低压冷媒的流向分别如图6中的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所示,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冷媒有两路,一路通过第一室外换热器11经室外节流元件EXVA的冷媒与通过第二室外换热器12经室外节流元件EXVB的冷媒汇集后,经换热器31和室内节流元件EXV1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另一路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22流出的冷媒,经室内节流元件EXV2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如果室内节流元件和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控制的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21的冷媒量较多的问题,从而引起回液的问题。
为此,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实时获取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并计算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DSH与第一预设目标过热度DSH1目标之间的差值(DSH-DSH1),接着判断(DSH-DSH1)与第一回差温度DSH11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果(DSH-DSH1)<-DSH11,则判断制冷室内机(如第一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如EXV1)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如果否,则对制冷室内机的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调小控制;如果是,则对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如EXVA和EXVB)的开度同时进行调小控制,直至|DSH-DSH1|≤DSH11,以防止制冷室内机出现多冷媒,而引起的回液问题。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多冷媒而导致的回液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并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该方法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多联机系统执行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该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和控制模块30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00用于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第二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控制模块300用于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0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0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如果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0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当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如果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300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当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当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果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考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详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当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获取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通过控制模块根据每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该装置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上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通过对室外节流元件和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避免制冷室内机因缺少冷媒或多冷媒而导致的制冷能力不足或回液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分流装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多个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对应该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和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相连,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获取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
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
当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
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多联机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
7.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和分流装置,所述室外机包括第一四通阀、多个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每个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的室外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对应该室内换热器设置的室内节流元件,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通过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和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相连,每个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相连,所述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多联机系统以混合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时,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中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大;
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中的一部分为室外冷凝器、另一部分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则增大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蒸发器时,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是否偏大;
当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偏大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大开度;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热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大开度,则增大所述室外蒸发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和所述制热室内机的过冷度对多个所述室外节流元件和多个所述室内节流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当所述多个室外换热器均为室外冷凝器时,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是否偏小;
当所述制冷室内机的过热度偏小时,进一步判断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是否达到最小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未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
如果所述制冷室内机对应的室内节流元件的开度达到最小开度,则减小所述室外冷凝器对应的室外节流元件的开度。
12.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冷媒偏流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08694.5A CN108105912B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08694.5A CN108105912B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05912A CN108105912A (zh) | 2018-06-01 |
CN108105912B true CN108105912B (zh) | 2019-11-29 |
Family
ID=6220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08694.5A Active CN108105912B (zh) | 2017-12-11 | 2017-12-11 |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059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1187B (zh) * | 2018-06-20 | 2020-05-0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三管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099612A (zh) * | 2018-08-17 | 2018-12-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设备及其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09708271A (zh) * | 2018-12-29 | 2019-05-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并联外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426001B (zh) * | 2019-01-10 | 2021-08-10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764490A (zh) * | 2019-01-21 | 2019-05-17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冷媒供给状态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空调与存储介质 |
CN110017592A (zh) * | 2019-03-11 | 2019-07-1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398033B (zh) * | 2019-07-09 | 2022-03-1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冷媒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1486579B (zh) * | 2020-04-29 | 2021-11-05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4857665B (zh) * | 2022-05-30 | 2023-09-05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14857664B (zh) * | 2022-05-30 | 2023-11-2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22371A (en) * | 1989-12-28 | 1993-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of multichamber type |
CN1609529A (zh) * | 2003-10-16 | 2005-04-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空调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
CN1955598A (zh) * | 2005-10-28 | 2007-05-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复式空调的装置和方法 |
JP2009068744A (ja) * | 2007-09-12 | 2009-04-0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電動膨張弁の開弁パルス設定方法および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
EP2241843A2 (en) * | 2009-04-09 | 2010-10-2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CN101995125A (zh) * | 2009-08-10 | 2011-03-30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一拖多空调器膨胀阀的控制和修正方法 |
CN102345949A (zh) * | 2011-09-05 | 2012-02-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式空调换热器冷媒流量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
CN103542463A (zh) * | 2012-07-09 | 2014-01-29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214993A (zh) * | 2014-09-30 | 2014-12-17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油平衡装置和控制方法 |
CN104406231A (zh) * | 2014-11-21 | 2015-03-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空调室内机伴侣、多联空调室内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 |
CN104748426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05698268A (zh) * | 2016-03-23 | 2016-06-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CN107401849A (zh) * | 2017-08-15 | 2017-11-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2017
- 2017-12-11 CN CN201711308694.5A patent/CN1081059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22371A (en) * | 1989-12-28 | 1993-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of multichamber type |
CN1609529A (zh) * | 2003-10-16 | 2005-04-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空调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
CN1955598A (zh) * | 2005-10-28 | 2007-05-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复式空调的装置和方法 |
JP2009068744A (ja) * | 2007-09-12 | 2009-04-0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電動膨張弁の開弁パルス設定方法およびマルチ形空気調和機 |
EP2241843A2 (en) * | 2009-04-09 | 2010-10-20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CN101995125A (zh) * | 2009-08-10 | 2011-03-30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一拖多空调器膨胀阀的控制和修正方法 |
CN102345949A (zh) * | 2011-09-05 | 2012-02-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式空调换热器冷媒流量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
CN103542463A (zh) * | 2012-07-09 | 2014-01-29 |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
CN104214993A (zh) * | 2014-09-30 | 2014-12-17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油平衡装置和控制方法 |
CN104406231A (zh) * | 2014-11-21 | 2015-03-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联空调室内机伴侣、多联空调室内机系统和多联机系统 |
CN104748426A (zh) * | 2015-03-31 | 2015-07-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 |
CN105698268A (zh) * | 2016-03-23 | 2016-06-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CN107401849A (zh) * | 2017-08-15 | 2017-11-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05912A (zh) | 2018-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05912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防冷媒偏流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US9581365B2 (en)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
KR101639814B1 (ko) |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 |
EP2623873B1 (en) |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7559955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 |
EP3696480A1 (en) |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JP6132243B2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5625691B2 (ja) | 冷凍装置 | |
US20100089082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3635754A (zh) | 空调装置 | |
EP3312528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7490090B (zh) | 空调器 | |
EP3514462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5674434B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EP1118823B1 (en) | Two-refrigerant refrigerating device | |
CN109945389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1344340B (zh) | 空调机 | |
JP6524670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238161A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 |
WO2020115812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7142027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2419038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841292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补液控制方法 | |
CN108131803A (zh) | 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206973925U (zh) | 多联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