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针对实际上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构成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构成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的显影盒100的一实施例的构成图。本实施例的显影盒100是配备有感光鼓1与显影辊3的一体型显影盒。
观察图1与图2,感光鼓1作为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体的一例,是在圆筒形金属管的外围形成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层的构成。带电辊2是使感光鼓1的表面以均匀的电势带电的起电器的一示例。带电辊2被施加带电偏压。也可以使用电晕起电器(未示出)代替带电辊2。显影辊3用于向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供应色粉而使其显影。若显影辊3被施加显影偏压,则色粉从显影辊3的表面向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移动而贴附。显影辊3可以接触于感光鼓1而形成显影压区(nip),或者以相当于显影间隙的大小与感光鼓1隔开布置。
在显影盒100还可以配备用于使色粉贴附于显影辊3的供应辊4。为了使色粉贴附于显影辊3,可以向供应辊4施加供应偏压。附图符号5表示用于控制贴附于显影辊3表面的色粉的量的控制部件。控制部件5例如可以是其前端以预定的压力接触于显影辊3的控制片。附图符号6表示用于在带电前从感光鼓1的表面清除残留色粉及异物的清洁部件。清洁部件6例如可以是前端接触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清洁刮刀。在下文中,将从感光鼓1的表面清除的异物称为废弃色粉。
显影盒100配备有色粉收容部10及废弃色粉收容部11。在废弃色粉收容部11收容有从感光鼓1的表面清除的废弃色粉。在色粉收容部10收容有色粉。在色粉收容部10设置有搅拌器7。搅拌器7起到向显影辊3传送色粉的作用。搅拌器7可以搅拌色粉而兼具使色粉以预定电势带电的作用。在图2中虽然图示了一个搅拌器7,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考虑到色粉收容部10的容积或形态,为了有效地将色粉供应至显影辊3,可以在色粉收容部10的适当位置设置适当数量的搅拌器7。搅拌器7的形态可以是在旋转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柔性薄膜形态的搅拌翼的形态。或者,虽然未图示,搅拌器7也可以是配备有螺旋形搅拌翼的螺旋钻(auger)。搅拌器7将色粉传送至显影辊3,同时搅动色粉使色粉摩擦带电。
参照图2,壳体90形成有色粉收容部10与废弃色粉收容部11,并且起到支撑感光体1、带电辊2、显影辊3、供应辊4、搅拌器7等构成显影盒100的部件的框架的作用。感光体1的外围的一部分通过开口99暴露于壳体90外部。壳体90可以配备有第一框架90a及第二框架90b。
显影盒100可以包括第一单元100a及第二单元100b。第一单元100a可以包括感光鼓1、带电辊2及清洁部件6,以及支撑这些的第一框架90a。在第一框架90a配备有废弃色粉收容部11。第二单元100b可以包括显影辊3、供应辊4、控制部件5及搅拌器7,以及支撑这些的第二框架90b。在第二框架90b配备有色粉收容部10。第一框架90a的下部壁91与第二框架90b的上部壁92相互隔开,并且其之间形成有使从曝光器(图1的200)发射的光L入射的光路12以使感光鼓1曝光,。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第一框架90a、第二框架90b也可以是一体的。
参照图1,打开门701之后,显影盒100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700。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配备于本体700的驱动部(未图示)与显影盒100连接,而驱动感光体1、带电辊2、显影辊3、供应辊4、搅拌器7等构成显影盒100的部件。
曝光器200将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向以均匀的电势带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照射。例如可以采用利用多角镜使从激光二极管照射的光向主照射方向偏转而向感光鼓1照射的激光扫描单元(LSU:laser scanning unit)作为曝光器200。
转印辊300是布置为与感光鼓1的表面相向而形成转印压区的转印器的一个示例。转印辊300被施加用于使显影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转印偏压。也可以使用电晕转印器代替转印辊300。
通过转印辊300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色粉图像通过静电引力维持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定影器400施加热和压力而使色粉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P,从而在记录介质P形成永久的印刷图像。
对根据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说明。带电辊2被施加带电偏压,感光鼓1以均匀的电势带电。曝光器200将对应于图像信息调制的光通过配备于显影盒100的光路12向感光鼓1照射,进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色粉通过搅拌器7被传送至供应辊4侧,且供应辊4使色粉贴附于显影辊3的表面。控制部件5使显影辊3的表面形成均匀厚度的色粉层。显影辊3被施加显影偏压。随着显影辊3旋转,运送至显影压区D的色粉通过显影偏压向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移动而贴附,进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形成可视的色粉图像。通过拾取(pick up)辊502从装载单元501提取的记录介质P借助传送辊503被传送至转印辊300与感光鼓1彼此相向的转印压区。若转印辊300被施加转印偏压,则色粉图像借助静电引力转印至记录介质P。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色粉图像从定影器400接收热与压力而在记录介质P定影,进而完成印刷。记录介质P通过排出辊504被排出。未转印至记录介质P而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的色粉借助清洁部件6被清除,而被收容于废弃色粉收容部11。
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从配备于本体700的未图示的驱动部接收驱动力,进而使包括感光鼓1及显影辊3的显影盒100内的旋转体旋转。
作为一例,可以考虑感光鼓1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且感光鼓1与显影辊3借助齿轮连接结构连接的结构。根据齿轮连接结构,在感光鼓1与显影辊3的旋转轴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彼此咬合。在如上所述的感光鼓1与显影辊3通过齿轮连接结构彼此连接的结构中,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可能受到显影辊3的影响。即,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受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制造精度以及显影辊3被第二框架90b支撑的精度等的影响。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较大地影响图像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施例,感光鼓1与显影辊3的动力分离。即,感光鼓1与显影辊3独立地与配备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并且,感光鼓1通过非齿轮连接结构的轴连接结构而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
图3是动力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框图。参照图3,在本体700配备有驱动部703。驱动部703包括驱动连接器710、齿轮驱动部720。驱动连接器710与齿轮驱动部720通过一个或两个以上马达702被驱动。在显影盒100配备有从动连接器610与齿轮连接部620。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20连接,齿轮驱动部720与齿轮连接部620连接。
图4是动力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3与图4,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通过轴连接结构连接。从动连接器610配备于感光鼓1的一端部。驱动连接器710具有与从动连接器610互补的形状,以在轴方向与从动连接器610咬合。
齿轮连接部620通过齿轮连接结构与齿轮驱动部720连接。例如,齿轮连接部620可以包括布置于显影辊3的旋转轴31的显影辊齿轮32,且齿轮驱动部720可以包括通过马达702旋转并与显影辊齿轮32咬合的驱动齿轮721。供应辊4及搅拌器7与显影辊3连接而旋转。例如,在供应辊4的旋转轴41布置有与显影辊齿轮32咬合的供应辊齿轮42。在搅拌器7的旋转轴71配备有搅拌器齿轮72。搅拌器齿轮72通过惰轮61、62与供应辊齿轮72连接。
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驱动齿轮721与显影辊齿轮32彼此咬合。若马达702被驱动,则感光鼓1与显影辊3可以旋转。供应辊4及搅拌器7可以与显影辊3连接,进而旋转。因此,感光鼓1通过非齿轮连接方式的轴连接方式而与驱动部703直接连接。由于轴连接方式是轴与轴直接连接的方式,因此相比于齿轮连接方式能够确保较高的旋转均匀性。并且,由于在感光鼓1不连接接收驱动力的齿轮,所以能够防止产生由于齿轮造成的抖动(jitter),从而能够稳定地确保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并且,不产生齿轮造成的推力,因此能够提高显影盒100的在本体700内的位置稳定性。由于显影辊3与供应辊4、搅拌器7等多个旋转部件连接,因此若感光鼓1通过齿轮连接方式与显影辊3直接连接,则旋转部件的旋转均匀性可能对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造成影响。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感光鼓1与显影辊3的动力分离,因此能够阻挡显影辊3及与其连接的旋转部件对感光鼓1的旋转均匀性造成的影响。
带电辊2与感光鼓1摩擦接触,从而可以通过摩擦力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一同旋转。也可以是在带电辊2的旋转轴21布置有带电辊齿轮22,并且在感光鼓1的旋转轴布置有与带电辊齿轮22咬合的齿轮(未图示)的结构。
图5是图示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参照图5,驱动连接器710可沿轴方向滑动地支撑于配备在本体700的支撑轴704。驱动连接器710配备有与马达702连接的齿轮部712和第一结合部711。从动连接器610结合于感光鼓1的一端部。从动连接器610配备有具有能够与第一结合部711沿轴方向结合的互补形状的第二结合部6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711为凸出的形状,第二结合部611为凹陷的形状,然而也可以是第一结合部711为凹陷的形状,第二结合部612为凸出的形状。第一结合部711、第二结合部611相互结合而可以具有在驱动连接器710旋转时使从动连接器610也能够旋转的多种形状。例如,第一结合部711可以为凸出或凹陷的多边形形状,第二结合部611可以为凹陷或凸出的多边形形状。
驱动连接器710可以被支撑轴704引导而从与从动连接器610隔开的第一位置向与从动连接器610连接的第二位置滑动。驱动连接器7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移动。
作为一例,驱动连接器710可以联动于显影盒100的安装动作而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移动。在显影盒100从本体700脱离的状态下,驱动连接器710位于第一位置。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借助于显影盒100的安装操作而沿支撑轴704的轴方向移动的运转部件(未图示)可以将驱动连接器710推向第二位置侧。因此,若显影盒100的安装完成,则驱动连接器710可以位于第二位置而与从动连接器610连接。若显影盒100从本体700脱离,则运转部件可以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使驱动连接器7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作为另一例,运转部件也可以联动于门701的开关动作而运转。例如,运转部件与门701连接。若门701被打开,则运转部件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若门701被关闭,则运转部件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作为另一例,在本体700也可以布置有使驱动连接器710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移动的位置移动机构(未图示)。位置移动机构可以借助驱动驱动连接器710的马达702或其他马达被驱动。位置移动机构在不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位于第一位置,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位于第二位置。位置移动机构可以感测门701的开关状态,根据感测结果使驱动连接器710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移动。例如,位置移动机构也可以在门701被打开时,使驱动连接器710位于第一位置,在门701被关闭时,使驱动连接器710位于第二位置。位置移动机构也可以根据马达702的旋转方向使驱动连接器710向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移动。例如,若马达702向正方向,即用于形成图像的旋转方向旋转,则位置移动机构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若马达702向反方向旋转,则位置移动机构可以使驱动连接器71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感光鼓1旋转地支撑于壳体90的两侧壁。在感光鼓1与两侧壁之间夹设有支座(bearing)部件。为了缩减显影盒100的部件数量与制造工时,从动连接器610可以与支座部件形成为一体。
图6是图示从动连接器610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参照图6,感光鼓1是具有中空部1a的圆筒形状。在感光鼓1的一端部结合有从动连接器610。从动连接器610具有第二结合部611、插入于中空部1a的插入部612、以及支座部613。例如,插入部612被压入中空部1a。进而,从动连接器610固定于感光鼓1的一端部。第二结合部611沿径向布置于插入部612的内侧。在第二结合部612的外侧沿径向配备有支座部613。支座部613被壳体90的侧壁93支撑。侧壁93例如可以与壳体90为一体,且可以是结合于壳体90的侧部支架。以下,将侧壁93记载为侧部支架93。
本实施例的支座部613是圆形的凹陷的槽的形态。在侧部支架93配备有插入于支座部613的圆筒形的支撑部93a。支撑部93a从侧部支架93的内壁93b向内侧凸出而插入于支座部613。进而,感光鼓1可旋转地支撑于侧壁93。在侧部支架93配备有连接孔93c,使驱动连接器710能够连接于从动连接器610。
从动连接器610例如可以是金属烧结部件。在从动连接器610可以浸渍有油。侧部支架93与从动连接器610也可以通过聚苯硫醚(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树脂等高强度塑料材料形成。
图7是图示从动连接器610a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从动连接器610a与图6所示的从动连接器610的差异在于配备有凸出形状的支座部613a。插入部612被压入中空部1a,进而从动连接器610固定于感光鼓1的一端部。支座部613a是圆筒形凸起形态。在侧部支架93配备有圆筒形的支撑部93d,所述支撑部93d内侧插入有支座部613a而使支座部613a被可旋转地支撑。支撑部93d从侧部支架93的内壁93b向内侧凸出。在支撑部93d的内径部插入有支座部613a的外径部而使支座部613a被支撑。在侧部支架93配备有连接孔93c,使驱动连接器710能够连接于从动连接器610。
驱动连接器710与构成齿轮驱动部720的驱动齿轮721可以是同轴。图8是驱动连接器710与齿轮驱动部720形成为同轴的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在图8中省略了显影盒100的形状。
参照图8,驱动连接器710可旋转地支撑于支撑轴704。驱动连接器710可以沿支撑轴704的轴方向滑动。还可以配备有向使驱动连接器710连接到从动连接器610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705。驱动连接器710插入于驱动齿轮721的内径部721。驱动连接器710在内径部721a内沿支撑轴704的轴方向滑动。驱动齿轮721与齿轮部712可以是一体。齿轮部712与马达702直接连接或者通过齿轮等动力连接部件连接。马达702的驱动力经过齿轮部712、驱动齿轮721向驱动连接器710传递。
驱动齿轮721的内径部721a与驱动连接器710的外径部710a可以具有适当的形状,以使驱动齿轮721与驱动连接器710一同旋转,且驱动连接器710能够沿支撑轴704的方向移动。例如,驱动齿轮721的内径部721a与驱动连接器710的外径部710a的剖面形状可以是多边形形状、D-形状等。并且,在驱动齿轮721的内径部721a与驱动连接器710的外径部710a可以分别配备有沿支撑轴704的方向延伸的槽(未图示),在此槽插入有销(pin)(未图示),从而使驱动连接器710与驱动齿轮721一同旋转,并且驱动连接器710沿支撑轴704移动。此外,驱动连接器710与驱动齿轮721可以通过多种结构而连接。
图9是动力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9,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驱动齿轮721可以与显影辊齿轮32咬合,同时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连接。因此,可以简化为了驱动感光鼓1与显影辊3而配备于本体700的驱动部703的结构,且能够实现占据本体700中的小空间的紧凑(compact)的驱动部703。
图10是显影盒100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参照图10,在壳体90的侧壁93配备有凹陷部95。侧壁93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框架90a的侧部的第一侧壁93-1、以及位于第二框架90b的侧部的第二侧壁93-2。第一侧壁93-1、第二侧壁93-2可以分别与第一框架90a、第二框架90b为一体,且也可以是结合于第一框架90a、第二框架90b的第一侧部支架93-1、第二侧部支架9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93-1、第二侧壁93-2分离,然而第一侧壁93-1、第二侧壁93-2也可以为一体。
凹陷部95为从侧壁93的外壁93e向内侧,即沿显影辊3的长度方向凹陷的形态。凹陷部95具有在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时,能够收容驱动连接器710与驱动齿轮721的形态。在凹陷部95配备有用于使显影辊齿轮32局部地暴露于壳体90的外部的开口部95a。
例如,侧壁93具有外壁93e、以及从外壁93e向内侧形成阶梯差的台阶壁93f。通过外壁(3e与台阶壁93f的阶梯差可以实现凹陷部95。上述的圆筒形支撑部93a从台阶壁93f的内壁(图6:93b)凸出而插入于配备于从动连接器610的支座部(图6:613)。在台阶壁93f配备有连接孔93c,使驱动连接器710能够连接于从动连接器610。开口部95a布置于外壁93e与台阶壁93f之间而使显影辊齿轮32暴露于壳体90的外部。
显影盒100可以具有用于确定本体700内的位置的定位结构。图11是显影盒100的定位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1,在显影盒100配备有第一定位部110,且在本体700配备有收容第一定位部110的第一收容部740。第一定位部110与第一收容部740可以确定感光鼓1在本体700内的位置。由于感光鼓1旋转,所以在第一定位部110配备于感光鼓1的情况下,收容第一定位部110的第一收容部740需要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定位部110,因此,第一收容部740的结构可能变复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0布置为与感光鼓1邻近。第一定位部110可以布置于壳体90的两侧壁。例如,第一定位部110配备于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1的侧部支架93。例如,第一定位部110可以是与感光鼓1形成同轴的圆弧形状。第一收容部740支撑圆弧形状的第一定位部110的至少两个位置。
显影盒100还可以配备第二定位部120。在本体700配备有收容第二定位部120的第二收容部750。第二定位部120与第二收容部750确定显影辊3在本体700内的位置。第一定位部110可以配备于壳体90的两侧壁。例如,第二定位部120可以是显影辊3的旋转轴31,并且可以是与旋转轴31同心并从壳体90凸出的凸起。若显影辊3旋转,则以感光鼓1为中心沿显影辊3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力M作用于显影盒100。第二收容部750具有以防止显影盒100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定位部120的形状。参照图11,第二收容部750配备有以显影辊3的旋转方向为基准而在第二定位部120的下游侧支撑第二定位部120的旋转防止部751。
在本体700可以布置有在装卸显影盒100时引导显影盒100的一个以上的导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本体700配备有第一导轨741、第二导轨752。当显影盒100从本体700装卸时,第一定位部110、第二定位部120分别被第一导轨741、第二导轨752引导。当显影盒100被安装于本体700时,第一定位部110、第二定位部120分别借助第一导轨741、第二导轨752被引导至第一收容部740、第二收容部750。
通过上述构成,若显影盒100被安装于本体700,则第一定位部110、第二定位部120分别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740、第二收容部750。从而,如图4所示,从动连接器610与驱动连接器710彼此同轴排列,且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彼此连接。并且,显影辊齿轮32与驱动齿轮721咬合。由于第一定位部110、第二定位部120分别被第一收容部740、第二收容部750支撑,从而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可以彼此同轴排列而稳定地驱动感光鼓1,且驱动齿轮721与显影辊齿轮32的轴间距离得到保持而使驱动部703的驱动力能够稳定地向显影辊3传递。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配备有感光鼓1与显影辊3的一体型显影器100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动力连接结构及定位结构也可以应用于配备有显影辊3的分离型显影盒。
图12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图13是显影盒800的一实施例的平面图。以下,与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附图符号表示。
参照图12,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感光鼓1、带电辊2、曝光器200、显影盒800a、中间转印带310、第一转印辊320、第二转印辊330、定影器400。本实施例的显影盒800是配备有显影辊3的分离型显影盒。
感光鼓1是在圆筒形状的金属鼓的外围形成光电导层的构成。也可以采用感光带(未图示)替代感光鼓1。带电辊2是使感光鼓1以均匀电势带电的起电器的一个示例。带电辊2以与感光鼓1的外周面接触或不接触的状态旋转的同时供应电荷,以使感光鼓1的外周面以均匀的电势带电。也可以采用电晕放电器(未示出)作为起电器替代带电辊2。曝光器200向以均匀的电势带电的感光鼓1照射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可以采用使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激光扫描单元(LSU:laser scanning unit)作为曝光器200。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青色(C:cyan)、品红色(M:magenta)、黄色(Y:yellow)、黑色(K:black)的色粉来打印彩色图像。以下,在需要根据颜色区分各构成要素时,在表示各构成要素的附图符号的后方添加Y、M、C、K来区分。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分别收容青色(C:cyan)、品红色(M:magenta)、黄色(Y:yellow)、黑色(K:black)的色粉的四个显影盒800。参照图10与图11,显影盒800配备有显影辊3。显影盒800布置为使显影辊3与感光鼓1隔开相当于显影间隙的距离而执行非接触式显影。显影间隙可以是数十至数百微米左右。显影盒800除了显影辊3还可以配备有用于向显影辊5供应色粉的供应辊4、搅拌器7等。显影辊3、供应辊4及搅拌器7可旋转地支撑于壳体890。
中间转印带310被支撑辊301、支撑辊302支撑而以与感光鼓1的旋转线速度相同的运行线速度运行。中间转印带310的长度应等于或至少大于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最大尺寸的纸张P的长度。第一转印辊320与感光鼓1相向,并施加有用于将形成于感光鼓1的色粉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0的第一转印偏压。第二转印辊330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310相向。第二转印辊330在色粉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0的期间与中间转印带310隔开,当色粉图像完全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0时,与中间转印带310接触。在第二转印辊330施加有用于将色粉图像转印至纸张的第二转印偏压。
对根据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过程进行简略的说明。从曝光器3向借助带电辊2以均匀的电势带电的感光鼓1照射例如对应于黄色Y的图像信息的光。在感光鼓1形成对应于黄色Y的图像的静电潜像。黄色显影盒800Y的显影辊3被施加显影偏压。那么,黄色Y的色粉以静电潜像贴附而在感光鼓1形成黄色Y的色粉图像。黄色Y的色粉图像借助施加于第一转印辊320的第一转印偏压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0。若完成一页份量的黄色Y的色粉图像的转印,则曝光器200向借助带电辊2以均匀的电势再带电的感光鼓1照射例如对应品红色M的图像信息的光,从而形成对应于品红色M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品红色显影器4M向静电潜像供应品红色M的色粉而使其显影。形成于感光鼓1的品红色M的色粉图像以重叠于之前转印的黄色Y的色粉图像上的方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0。若对于青色C及黑色K图像也执行上述过程,则在中间转印带6形成重叠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色粉图像的彩色色粉图像。此彩色色粉图像借助第二转印偏压被转印至通过中间转印带310与第二转印辊330之间的纸张P。定影器400向彩色色粉图像施加热及压力而使其定影于纸张。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实现采用一个感光鼓(感光体)1、曝光器200及四个显影盒800的多路径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显影盒800可以打开门701之后装卸于本体700。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从布置于本体700的未图示的驱动部接收驱动力,从而使包括显影辊3的显影盒800内的旋转体旋转。
作为一例,可以考虑显影辊3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显影辊3与供应辊2、搅拌器7通过齿轮连接结构而连接的结构。根据齿轮连接结构,在显影辊3、供应辊4及搅拌器7的旋转轴分别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并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依次咬合。在如上所述的齿轮连接结构中,显影辊3的旋转均匀性可能受到供应辊4及搅拌器7的影响。即,显影辊3的旋转均匀性受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制造精度、壳体810对显影辊3、供应辊4及搅拌器7的支撑精度等的影响。显影辊3的旋转均匀性对图像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根据本实施例,显影辊3与供应辊4、搅拌器7的动力分离。即,显影辊3单独地与配备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并且,显影辊3通过非齿轮连接结构的轴连接结构而与本体700的驱动部连接。
图14是动力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框图。参照图14,在本体700配备有驱动部707。驱动部707包括驱动连接器760与第一驱动部770。驱动连接器760与齿轮驱动部770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马达702驱动。在显影盒800配备有从动连接器660与齿轮连接部670。若显影盒800被安装于本体700,则驱动连接器760与从动连接器660连接,齿轮驱动部77与齿轮连接部670连接。齿轮连接部670通过齿轮连接结构与齿轮驱动部770连接。
图15是动力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3、图14、图5,驱动连接器760与从动连接器660通过轴连接方式连接。从动连接器660布置于显影辊3的旋转轴31的一端部。驱动连接器760具有与从动连接器660互补的形状,以在轴方向与从动连接器660咬合。驱动连接器710可沿轴方向滑动地支撑于配备在本体700的支撑轴704。驱动连接器760配备有与马达702连接的齿轮部712、以及第一结合部711。从动连接器660配备有具有能够与第一结合部711沿轴方向结合的互补形状的第二结合部611。若显影盒800安装于本体700,则驱动连接器710与从动连接器610通过轴连接结构彼此咬合。因此,显影辊3通过轴连接方式与驱动部707直接连接,且显影辊3中不连接齿轮。因此,能够减小供应辊4与搅拌器7对显影辊3的旋转均匀性造成的影响。并且,由于显影辊3没有连接齿轮,所以能够防止产生由于齿轮造成的抖动(jitter),从而能够稳定地确保显影辊3的旋转均匀性。由于不产生齿轮造成的推力,因此能够提高显影盒800在本体700内的位置稳定性。
齿轮驱动部770可以包括配备于本体700的驱动齿轮771。齿轮连接部670可以包括设置于显影盒800的壳体890的连接齿轮63。连接齿轮63在显影盒800安装于本体700时,与驱动齿轮771咬合。连接齿轮63与供应辊齿轮42连接,且搅拌器齿轮72经过惰轮64与供应辊齿轮42连接。
驱动连接器760可以具有图5或图8所示的结构。在驱动连接器760具有与图5所示的驱动连接器710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驱动齿轮771设置于与支撑轴704分离的支撑轴(未示出)。本实施例的驱动连接器760具有图8所示的结构。即,驱动连接器760设置为与齿轮驱动部770,即驱动齿轮771同轴。参照图8与图13,驱动连接器760可旋转地支撑于支撑轴704。驱动连接器760可以沿支撑轴704的轴方向滑动。还可以配备有向使驱动连接器760连接到从动连接器660的方向施加弹力的弹性部件705。驱动连接器760插入于驱动齿轮771的内径部771a。驱动齿轮771的内径部771a与驱动连接器760的外径部760a可以具有合适的形状,使驱动齿轮771与驱动连接器760能够一同旋转。驱动连接器760在内径部771a内沿支撑轴704的轴方向滑动。马达702的驱动力通过驱动齿轮771传递至驱动连接器760及连接齿轮63。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若显影盒100安装于本体700,则显影辊3、供应辊4及搅拌器7可以借助驱动部707被驱动。
如上所述,驱动连接器760联动于显影盒800的安装动作,或者联动于门701的开关动作,或者借助配备于本体700的位置移动机构,被支撑轴704引导而向与从动连接器660隔开的第一位置及与从动连接器660连接的第二位置移动。
本发明虽然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利进行了说明,但这些仅为示例,且但凡是在该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多种变形及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需要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