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963964A -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63964A
CN107963964A CN201711066085.3A CN201711066085A CN107963964A CN 107963964 A CN107963964 A CN 107963964A CN 201711066085 A CN201711066085 A CN 201711066085A CN 107963964 A CN107963964 A CN 107963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reaction
xylene
oxidation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60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振
赵玲
吕全明
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0660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63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963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63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16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 C07C51/21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 C07C51/255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out ring-splitting
    • C07C51/265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out ring-splitting having alkyl side chains which are oxidised to carboxyl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04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2Organic complexes
    • B01J31/2204Organic complexes the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or sulfur as complexing atoms
    • B01J31/2208Oxygen, e.g. acetylacetonates
    • B01J31/2226Anionic ligands, i.e. the overall ligand carries at least one formal negative charge
    • B01J31/223At least two oxygen atoms present in one at least bidentate or bridging ligand
    • B01J31/2239Bridging ligands, e.g. OAc in Cr2(OAc)4, Pt4(OAc)8 or dicarboxylate liga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487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chemical modific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间二甲苯经一次氧化,反应得间苯二甲酸;所述间二甲苯氧化体系包括催化剂、氧化剂和溶剂,所述催化剂为Co‑Mn‑Br催化剂,所述氧化剂含有5~21%的O2、0.04%~79%的CO2,以及N2,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所述一次氧化结束时,尾气中氧气分压为1.21%~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有助于活性过氧碳酸酯的形成,能够有效加快反应速度,减弱燃烧副反应,并且将尾气中O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增加了反应的操作安全性。

Description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商业化的一系列氧化化合物通常是采用空气或者氧气直接氧化石油或天然气衍生物,例如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和苯甲酸,对二甲苯氧化制备对苯二甲酸和苯酚异丙苯,间二甲苯(MX)氧化制备间苯二甲酸(IPA)等。这种氧化反应通常会发生在存在空气或氧气的条件下,形成过氧化物和加氢氧化物。并且,作为自氧化反应,即便在低温条件下,氧化反应也会发生。
一般来说,MX氧化与液相中含氧量有直接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氧分压越大,意味着在一定空气流量下,更多的气泡被封在液面以下,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但在高氧气分压下,燃烧反应也加剧,因此适宜的氧分压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业生产中,空气通入量是根据反应尾气中含氧量来判断的。尾气中含氧量低时反应器中会发生缺氧现象,导致产品质量较差,中间产物增多,产品呈浅黄色,对后续物料的流动影响很大。如果尾气中氧含量过高,不光会加剧燃烧反应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实际生产操作中,为防止反应缺氧将尾气中含氧量适当过剩,但是,尾氧含量过高有爆炸危险,因此Amoco氧化工艺安全规定:尾氧含量达到6%时发出警报,达到8%时自动停止通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氧气分压和空气通入量难以控制,而引发的尾气中氧含量要么过大存在安全风险、要么过小燃烧副反应严重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有助于活性过氧碳酸酯的形成,能够有效加快反应速度,减弱燃烧副反应,并且将尾气中O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增加了反应的操作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间二甲苯经一次氧化,反应得间苯二甲酸;所述间二甲苯氧化体系包括催化剂、氧化剂和溶剂,所述催化剂为Co-Mn-Br催化剂,所述氧化剂含有5~21%的O2、0.04%~79%的CO2,以及N2,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所述一次氧化结束时,尾气中氧气分压为1.21%~6%。
较佳地,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间苯二甲酸还经过二次氧化及加氢精制后,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精制后的间苯二甲酸。其中,较佳地,所述二次氧化的氧化体系、工艺条件与所述一次氧化的氧化体系、工艺条件相同。为了简便起见,之后的描述中都统称为反应。
其中,所述加氢精制为本领域常规步骤。所述加氢精制的条件较佳地为:在转筐式反应釜进行,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的转速为500~1000ppm,温度为180-270℃,反应压力为0.8-3.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90min。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氧化剂为空气和CO2的混合物,一般是通过气体混合器进行混合,通过改变两股气体的流量,来控制进口气体中O2、CO2、CO的浓度和配比。空气和CO2的体积比较佳地为0.1~9,更佳地为0.1~2。其中,所述空气具有本领域常规含义,其中具体成分包括: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剂中N2的含量较佳地为0.78%~78%。
本发明中,所述的氧化剂中一般还含有微量的CO,例如0.0002%~0.002%。由于此含量过低,分析仪器很难检测出来,只能通过混合比例大致计算出来。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还含有催化添加剂。
其中,所述催化添加剂较佳地包括稀土金属醋酸盐、碱金属醋酸盐和过渡金属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添加剂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50~1500ppm。
其中,所述的稀土金属醋酸盐较佳地由Ce、Nd、Pr、Gd、Dy、Sm和La中的一种或多种稀土金属的醋酸盐组成,更佳地,所述稀土金属醋酸盐由稀土金属氧化物或稀土金属盐溶于醋酸制备而成。所述碱金属醋酸盐较佳地由KAc、KOH和NaOH中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的醋酸盐组成,更佳地为将碱金属溶于醋酸制备而成,或者将碱制备为醋酸盐,其中所述的碱金属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钫(Fr)这6种元素。所述过渡金属醋酸盐较佳地由Hf、Zr、Fe的醋酸盐和有机钼的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所述的过渡金属醋酸盐中,Hf的醋酸盐比Zr的效果更好。
本发明中,所述催化添加剂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较佳地为100~300ppm。本发明中,所述的间二甲苯氧化体系具有本领域常规含义,包括所有反应原料的集合。
本发明中,所述稀土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的优选范围为50ppm~500ppm。
本发明中,所述碱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的优选范围为50ppm~500ppm。
本发明中,所述过渡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的优选范围为50ppm~500ppm。本发明中,如果以过渡金属离子的添加量计,其含量优选20~350ppm。
本发明中,所述的催化剂较佳地为醋酸钴、醋酸锰和溴化钠或氢溴酸的混合物,其中,醋酸钴、醋酸锰、溴化钠或氢溴酸的Co离子浓度、Mn离子浓度、Br离子浓度范围为本领域常规范围,分别较佳地为200~1000ppm、200~1000ppm、200~1600ppm。
本发明中,较佳地,所述催化剂和催化添加剂在反应之前先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所述溶剂为本领域常规溶剂,较佳地为水与醋酸组成的液体。其中,水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较佳地为3%~12%。
本发明的反应体系中,溶剂比((HAc+H2O)/MX)较佳地为1~20,更佳地为3~20。
本发明中,所述反应的转速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500~1000rpm,更佳地为400~800ppm;所述反应的温度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50~240℃,更佳地为150-190℃;所述反应的压力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0.45~2.5MPa,更佳地为0.45-2.0MPa。所述反应的时间为本领域常规条件,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所述的反应的时间较佳地为30~120min,更佳地为30~60min。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①有助于活性过氧碳酸酯的形成,增强了对芳族羧酸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②有效加快反应速度,③减弱燃烧副反应,并且④将尾气中O2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增加了反应的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二甲苯氧化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测得的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间二甲苯氧化生产间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下述实施例中,IPA收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试,具体的仪器和测试条件如下:
HPLC检测方法采用美国Agilent 1120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Agilent1120型UV/Vis检测器,Empower 2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TC-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动相A为100%乙腈,流动相B为17%甲醇+83%水;梯度洗脱条件:0~20min时A从30%到100%,20~25min时B从100%到30%,0~20min时B从70%到0%,20~25min时B从0%到70%;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μL。此条件下间苯二甲酸主峰的保留时间为5.3min左右,间羧基苯甲醛主峰的保留时间为6.5min左右,间甲基苯甲酸主峰的保留时间为9.5min左右,间甲基苯甲醛主峰的保留时间为11.4min左右,间二甲苯主峰的保留时间为16.8min左右,具体请见图2。其中,峰1-间苯二甲酸,峰2-间羧基苯甲醛,峰3-苯甲酸,峰4-间甲基苯甲酸,峰5-间甲基苯甲醛,峰6-间二甲苯。
对于图2,需要说明以下两点:
首先,通过作不同物质的标准曲线,实验中测量产物中不同物质的吸收峰面积,对应可以算出不同物质的浓度。由于每种物质的吸收强度不同,对应的吸收峰面积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峰面积大小并不能直接判断含量多少。
另外,实施例中,IPA的收率按照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计算方式进行,具体为:收率=产物中IPA的浓度/原料中MX浓度。需要说明的是,产物中IPA的浓度是指在液相色谱分析中,配置为液相检测所需样品后的浓度。
红外气体分析仪的检测设备和测试条件如下:
CO2和CO的浓度分析是采用西比仪器生产的GXH-51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该分析仪属于不分光式红外线分析器,其光学系统由光源,气室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电器系统有前置放大器和温控及电源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特定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经过一定的函数关联转化获得。仪器采用了先进的单光源,单管隔半气室以及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新型热电检测器。光源部件将连续的红外辐射调制成6.25Hz继续辐射并交替地通过气室的分析边和参比边,最后被检测器吸收。
氧气分析(计算CO2、CO生成速率的公式中需要氧气的浓度,因此氧气分析仪器是用于测量尾气中O2的浓度)采用的是EN-560型磁氧分析仪(上海英盛仪器优先公司),EN-560型磁氧分析仪为一体化固定安装式在线分析仪器。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氧气的顺磁特性,具有极高的磁化率,在非均匀磁场作用下,形成“磁风”,在敏感元件内产生热磁对流,从而对敏感元件产生“冷却”作用,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而工作。
实施例1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2.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17.9%,N2含量为67.4%,CO2含量为14.7%。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3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min。
实施例2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2.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12.6%,N2含量为47.4%,CO2含量为40.0%。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3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min。
实施例3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2.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8.4%,N2含量为31.6%,CO2含量为60.0%。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3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min。
实施例4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2.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4.41%,N2含量为16.59%,CO2含量为79.0%。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3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min。
实施例5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190℃,反应压力为2.2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12.6%,N2含量为47.4%,CO2含量为40.0%。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7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3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min。
实施例6A
将间二甲苯、乙酸、水、醋酸钴、醋酸锰、氢溴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泵送入氧化反应釜内。实验开始时设置搅拌桨转速及加热夹套的温度,与此同时,将O2、CO2、N2按照一定比例配成气体混合物引入反应器中引发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800ppm,温度为200℃,反应压力为2.1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90min,进料溶剂与间二甲苯的质量比为10:1,H2O/HAc=5%,以离子浓度计催化剂浓度Co为800ppm,Mn为400ppm,Br为1200ppm,气体混合物中O2含量为12.6%,N2含量为47.4%,CO2含量为40.0%。将一次氧化后的产物泵送入二次氧化反应器中,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二次氧化反应条件为搅拌桨转速为300ppm,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1.5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将二次氧化的物料进行洗涤,用水进行溶解。采用转筐式反应釜,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转速为500ppm,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2.3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45min。
实施例1B~实施例6B
实施例1B是在实施例1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Ce(Ac)3,含量为30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1A。
实施例2B是在实施例2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La(Ac)3,含量为20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2A。
实施例3B是在实施例3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Dy(Ac)6,含量为20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3A。
实施例4B是在实施例4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Hf(Ac)4,含量为20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4A。
实施例5B是在实施例5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NaAc,含量为25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5A。
实施例6B是在实施例6A的基础上增加了催化添加剂,其种类为KAc,含量为250ppm,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其余原料和制备工艺条件均同实施例6A。
实施例1~6的一次氧化反应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的实验数据
备注:表1中的3-CBA、收率、CO2、CO、O2是针对第一次氧化结束测得的结果。
根据表1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能够将3-CBA(ppm)含量控制为500-3000ppm,IPA收率至少在95%以上,CO尾气分率可以控制在0.4%~10%。
另外,由于尾气中CO2和CO的分率与氧化剂中CO2和CO的含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申请使用尾气中O2的分率来评价燃烧副反应的抑制效果的优劣,在安全范围(6%以下)内,O2的分率越高,说明燃烧副反应产生的CO2和CO含量越低,对于燃烧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越好。

Claims (10)

1.一种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间二甲苯经一次氧化,反应得间苯二甲酸;所述间二甲苯氧化体系包括催化剂、氧化剂和溶剂,所述催化剂为Co-Mn-Br催化剂,所述氧化剂含有5~21%的O2、0.04%~79%的CO2,以及N2,所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所述一次氧化结束时,尾气中氧气分压为1.2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间苯二甲酸还经过二次氧化及加氢精制后,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精制后的间苯二甲酸;其中较佳地,所述二次氧化的氧化体系、工艺条件与所述一次氧化的氧化体系、工艺条件相同;所述加氢精制的条件较佳地为:在转筐式反应釜进行,催化剂为铂碳催化剂,搅拌桨的转速为500~1000ppm,温度为180-270℃,反应压力为0.8-3.0MPa,以溶剂的平均停留时间计反应时间为30~9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空气和CO2的混合物;空气和CO2的体积比较佳地为0.1~9,更佳地为0.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中N2的含量为0.78%~78%;所述氧化剂中还含有CO,CO的含量较佳地为0.0002%~0.0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还含有催化添加剂;
其中,所述催化添加剂较佳地包括稀土金属醋酸盐、碱金属醋酸盐和过渡金属醋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催化添加剂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50~1500pp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金属醋酸盐包括Ce、Nd、Pr、Gd、Dy、Sm和La中的一种或多种稀土金属的醋酸盐;
和/或,所述碱金属醋酸盐包括Li、Na、K、Rb、Cs和Fr中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的醋酸盐;
和/或,所述过渡金属醋酸盐包括Hf、Zr、Fe和Mo中的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的醋酸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添加剂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100~300pp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50ppm~500ppm;
和/或,所述碱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50ppm~500ppm;
和/或,所述过渡金属醋酸盐在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的加入量为50ppm~500ppm;以过渡金属离子的添加量计,其含量优选20~350pp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醋酸钴、醋酸锰和溴化钠或氢溴酸的混合物,其中,醋酸钴、醋酸锰、溴化钠或氢溴酸的Co离子浓度、Mn离子浓度、Br离子浓度范围较佳地为200~1000ppm、200~1000ppm、200~1600ppm;
和/或,所述催化剂和催化添加剂在反应之前先混合均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间二甲苯氧化体系中,所述溶剂为水与醋酸组成的液体;其中,水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较佳地为3%~12%;溶剂比((HAc+H2O)/MX)较佳地为1~20,更佳地为3~20;
所述反应的转速为500~1000rpm,较佳地为400~800ppm;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0~240℃,较佳地为150-190℃;所述反应的压力为0.45~2.5MPa,较佳地为0.45-2.0MPa;所述反应的时间为30~120min,较佳地为30~60min。
CN201711066085.3A 2017-11-02 2017-11-02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963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085.3A CN107963964A (zh) 2017-11-02 2017-11-02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6085.3A CN107963964A (zh) 2017-11-02 2017-11-02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3964A true CN107963964A (zh) 2018-04-27

Family

ID=6200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6085.3A Pending CN107963964A (zh) 2017-11-02 2017-11-02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6396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2450A (en) * 1990-06-25 1992-07-2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purity isophthalic acid
US5359133A (en) * 1993-09-28 1994-10-25 Joint-Stock Company Of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Monomers (Ao Nipim)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ly purified 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isomers
CN1333743A (zh) * 1998-12-22 2002-01-30 三星综合化学株式会社 芳族羧酸的生产方法
CN1512976A (zh) * 2001-06-04 2004-07-14 �Ϻ���ͨ��ѧ 生产芳香二羧酸的两步骤氧化方法
CN1958552A (zh) * 2006-08-18 2007-05-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族羧酸的生产方法
CN101161625A (zh) * 2006-10-12 2008-04-16 高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用均相mc型催化剂和o2/co2混合物制备有机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1279904A (zh) * 2007-04-03 2008-10-08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芳族羧酸的改进方法
CN102584572A (zh) * 2012-01-18 2012-07-18 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芳香二甲酸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2450A (en) * 1990-06-25 1992-07-2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purity isophthalic acid
US5359133A (en) * 1993-09-28 1994-10-25 Joint-Stock Company Of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Monomers (Ao Nipim)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ly purified 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isomers
CN1333743A (zh) * 1998-12-22 2002-01-30 三星综合化学株式会社 芳族羧酸的生产方法
CN1512976A (zh) * 2001-06-04 2004-07-14 �Ϻ���ͨ��ѧ 生产芳香二羧酸的两步骤氧化方法
CN1958552A (zh) * 2006-08-18 2007-05-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芳族羧酸的生产方法
CN101161625A (zh) * 2006-10-12 2008-04-16 高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用均相mc型催化剂和o2/co2混合物制备有机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1279904A (zh) * 2007-04-03 2008-10-08 波克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芳族羧酸的改进方法
CN102584572A (zh) * 2012-01-18 2012-07-18 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芳香二甲酸的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3813B (zh) 一种对苯二甲酸氧化残渣中有机酸和钴锰金属的回收方法
CN105413688B (zh) 一种微波法制备CuF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Wang et al.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xidation degradation of BPAF by peroxymonosulfate active with manganic manganous oxid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and degradation pathways
CN108047027A (zh) 一种制备异壬酸的系统和方法及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54397B (zh) 可见光下二氧化碳催化还原为乙醇的方法
WO2024037615A1 (zh) 一种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其固相合成方法及应用
CN106431887B (zh) 一种均苯三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07963964A (zh) 间苯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11286322A (zh) 能够即时可视化检测次氯酸的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72508A (zh) 一种直接氧化苯制备对苯醌的方法
CN102964230B (zh) 一种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的方法
Dean et al. Iso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balt as Nitroso R Salt Complex by Chromatographic Ion Exchange
CN108586546B (zh) 含三核铁羰基阳离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odikova et al. Trimethyl-1, 4-benzoquinone synthesis via 2, 3, 6-trimethylphenol catalytic oxidation by oxygen in the presence of non-Keggin-type Mo-V-phosphoric heteropoly acid solutions
CN102519766B (zh) 流动式紫外光化学诱导锇氧化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934256B (zh) 一种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Rapid degradation of sulfamethoxazole by permanganate combined with bisulfite: efficiency, influence factors and mechanism
CN114849784B (zh) 一种醛氧化制羧酸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21434B (zh) 一种贵金属催化剂的回收方法
CN109369374A (zh) 一种间苯二甲酸的精制方法
CN115475645B (zh) 一种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02073B (zh) 一种铁锰矿中锰铁含量的联合检测方法
CN112521622B (zh) 一种用于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的MOFs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5254144B (zh) 一种掺Ni的中空纳米棒硫化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1259B (zh) 一种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