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9963A - 电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49963A CN107949963A CN201680032534.XA CN201680032534A CN107949963A CN 107949963 A CN107949963 A CN 107949963A CN 201680032534 A CN201680032534 A CN 201680032534A CN 107949963 A CN107949963 A CN 1079499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housing
- end sub
- connecting end
- fulcrum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新结构的电连接箱,即使在使用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连接端子部与支承销的卡合,能够同时实现组装作业性、可靠性的提高与部件个数的削减所实现的作业效率性的提高。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66),在与沿垂直方向配置于内部的支承销(52)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6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路基板容纳在壳体内而成的电连接箱,特别是涉及一种从壳体的侧方连接有电气部件的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将印刷基板等电路基板容纳在壳体内并使与电路基板导通的导通构件能够与熔断器等电气部件连接的电连接箱。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电连接箱的空间效率化、高密度化的要求,公知在电连接箱的侧面设置有侧方部件连接部的电连接箱,该侧方部件连接部具有向侧方开口的多个电气部件安装部。例如,日本特开2014-16596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是这种电连接箱。
为了将这样的侧方部件连接部设置在电路基板上,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需要使基板端子、母排等与电路基板导通的导通构件的端部呈L字状弯曲,使设置于端部的连接端子部以与电路基板齐平的方向朝向电路基板的侧缘部突出。然后,将上述多个连接端子部在沿侧方部件连接部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排列配置的状态下,从后方容纳配置于沿齐平方向贯通设置于侧方部件连接部的部件安装孔中,由此构成侧方部件连接部。总之,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连接箱中,侧方部件连接部的部件安装孔的后方为端子保持部,部件安装孔的前方为电气部件安装部。由此,能够从部件安装孔的后方容纳连接端子部,从部件安装孔的前方安装电气部件,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由此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
不过,对于这样的搭载于电路基板的侧方部件连接部的电气部件安装部,在相对于设置在电连接箱的侧方即部件安装孔的前方的电气部件安装部装卸电气部件、并使电气部件的凸片端子相对于在配置于部件安装孔的后方的基板端子或母排上设置的连接端子部进行装卸时,在与电路基板齐平的方向上对连接端子部施加插拔力。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以往的侧方部件连接部构成为包括:绝缘板,载置在电路基板上,并具备相对于电路基板垂直地突出的支承销;以及部件保持壳体,能够供所述支承销插通并组装在绝缘板上,并且具备沿与电路基板齐平的方向贯通的部件安装孔。然后,采用使突出设置于绝缘板的多个支承销与在配置于部件保持壳体的内部的连接端子部上设置的凹状或凸状的卡合部卡合而利用支承销来支承上述的插拔力的结构。
然而,使沿与电路基板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支承销和沿与电路基板齐平的方向延伸的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卡合的作业并不容易,存在由于支承销的尺寸交叉或倾斜等而使支承销向卡合部的卡合不完全的可能性。进而,由于是侧方部件连接部的部件保持壳体以朝向电连接箱的侧面开口的方式定向且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结构,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形成为部件保持壳体的上方以及侧方被上壁、侧壁覆盖的结构。因此,在组装作业者将部件保持壳体从上方组装到设置有支承销的绝缘板时,端子保持壳体的上壁被遮挡而难以确认支承销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也存在无法容易地检测支承销与卡合部的不完全卡合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5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新结构的电连接箱,即使在使用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连接端子部与支承销的卡合,能够同时实现组装作业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与部件个数的削减所实现的作业效率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连接箱,包括:壳体;电路基板,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以及侧方部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能够从该电路基板的侧方连接电气部件,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具备绝缘板以及部件保持壳体,所述绝缘板载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且具有沿与所述电路基板垂直的垂直方向突出的多个支承销,所述部件保持壳体被所述支承销插通并组装在所述绝缘板上,并且具有在所述侧方贯通的多个部件安装孔,所述部件安装孔的后方侧形成为端子保持部,所述部件安装孔的前方侧形成为电气部件安装部,另一方面,所述电连接箱具备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在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并且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内部,从而所述连接端子部能够与插入所述电气部件安装部中的所述电气部件连接,通过将所述支承销与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电气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部插拔时施加的插拔力由所述支承销支承,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在与沿所述垂直方向配置于内部的所述支承销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
根据本方式,在侧方部件连接部的部件保持壳体中设置有多个沿与电路基板齐平的水平方向即侧方贯通的部件安装孔,在所述部件安装孔的前方侧设置有电气部件安装部,在后方侧设置有端子保持部。由此,能够形成为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组装工时的减少所带来的组装作业性的效率化。
而且,即使在使用这样的部件保持壳体的情况下,在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在与沿垂直方向配置于内部的支承销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由此,在从绝缘板的上方组装部件保持壳体时,能够穿过在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贯通设置的贯通窗而容易地确认支承销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各支承销与在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垂直方向上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卡合的作业,并且也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机械检查而可靠地执行支承销相对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确认。因此,能够在基于采用部件保持壳体来实现的部件个数的削减而使组装作业性更有效率的同时,实现支承销相对于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的组装作业性、可靠性的提高。
此外,作为具有连接端子部的导通构件,包括一端部钎焊于电路基板且将呈L字状弯曲而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端部作为连接端子部的基板端子、将使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平板配件呈L字状弯曲而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端部作为连接端子部的母排等。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所述支承销的末端部配置在如下位置:比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配置在最靠所述上壁部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靠上方且未从所述贯通窗突出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在支承销的正确配置位置,由于支承销的末端部配置在比配置于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侧的连接端子部靠上方且未从贯通窗突出的位置,能够从外部更容易地确认支承销未处于正确组装状态的情况。由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辨别支承销相对于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的非正确的卡合状态。并且,由于支承销的末端未从贯通窗突出,因此在将搭载有侧方部件安装部的电路基板向壳体组装时,可以预先防止支承销与壳体等发生干涉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在所述部件保持壳体的所述上壁部,在比所述贯通窗靠后方侧设置有切缺部,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配置在最靠所述上壁部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基端部经由该切缺部而露出。
根据本方式,经由设置在比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的贯通窗靠后方侧的切缺部,配置于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侧的连接端子部的基端部露出,因此在由于车型等而使从侧方部件连接部所容纳配置的连接端子部分支的电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机械检查等容易地确认电路结构的种类。由此,即使在使用将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而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仅在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设置切缺部这样的简单结构,容易地进行电路结构的种类的确认,能够同时实现作业效率性、作业可靠性的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采用端子保持部与电气部件安装部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组装工时的减少所带来的组装作业性的效率化。即使在使用这样的部件保持壳体的情况下,由于在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的与支承销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在从绝缘板的上方组装部件保持壳体时,能够穿过贯通窗而容易地确认支承销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各支承销与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卡合的作业,并且也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机械检查而可靠地执行支承销相对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的确认。因此,即使在使用了部件保持壳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支承销相对于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的组装作业性、可靠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基板的俯视图。
图3是从左侧观察图1所示的熔断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VI-VI剖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6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如图1所示,电连接箱10构成为,在利用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合成树脂通过注塑成型等而形成的壳体即上壳体12与下壳体14之间容纳有构成电路基板的印刷基板1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方是指上壳体12侧,下方是指下壳体14侧,前方是指图2中的左方,后方是指图2中的右方。
如图1~2所示,在印刷基板16的一个端部载置安装有作为侧方部件连接部的熔断器组件18,该熔断器组件18能够相对于印刷基板16从侧方连接作为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的熔断器。此外,如以往公知的那样,在印刷基板16上与熔断器组件18一并安装有继电器、连接器等各种电气部件(省略图示)。另外,如图3~6所示,熔断器组件18具备载置于印刷基板16的绝缘板20以及组装在绝缘板20上的部件保持壳体22。进而,熔断器组件18构成为包括载置并支承在绝缘板20的上表面上的多个母排24、26、多个基板端子28a~28c。母排24、26以及基板端子28a~28c都是一端部通过钎焊而与印刷基板16导通的导通构件。
更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基板端子28a~28c形成为对例如铜或铜合金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并弯曲成直角而成的大致L字状,在基板端子28a~28c的一个端部设置有钎焊到印刷基板16的钎焊部30a~30c。基板端子28a~28c的大小彼此不同,立起设置在印刷基板16上时的自印刷基板16起的突出高度彼此不同。另外,在各基板端子28a~28c的另一个端部设置具有音叉形状的连接端子部32a~32c。即,连接端子部32a~32c具有具备一对压接片的公知的音叉形状,在压接片之间压入未图示的熔断器的凸片端子。进而,在具有音叉形状的连接端子部32a~32c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的大致矩形凹状的一对卡合部34、34,后述的支承销52与所述卡合部34卡合。
另一方面,载置在绝缘板20上的母排24、26是利用通过冲压加工进行冲切后的例如铜或铜合金等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如图4所示,母排24具有曲柄形状,具有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的上壁部36、从上壁部36垂直地弯曲而与上壁部36正交地朝下方延伸的后壁部38以及从后壁部38的下端垂直地弯曲而与后壁部38正交地延伸的平板部40。另外,如图4~5所示,在母排24的平板部40的侧缘部突出设置有凸片端子42。此外,母排26具有沿水平方向扩展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在母排26的侧缘部突出设置有凸片端子44。而且,这些凸片端子42、44容纳配置于后述的绝缘板20的连接器外壳53内。
进而,在母排24的平板部40侧的延伸端部和母排26的未突出设置凸片端子44的一侧的侧缘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印刷基板16突出的多个钎焊部46,该多个钎焊部46插通于在印刷基板16上贯通设置的贯通孔48并进行钎焊固定。
如图4所示,在母排24的上壁部36侧的延伸端部以并列状态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具有音叉形状的连接端子部50。所述连接端子部50具有由彼此隔开配置的一对压接片构成的公知的音叉形状,并能够通过向压接片之间压入未图示的熔断器的凸片端子而与熔断器连接。
形成为这种结构的母排24、26载置并支承于绝缘板20,该绝缘板20载置在印刷基板16上。如图4所示,绝缘板20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平板形状,为了确保母排24、26、基板端子28a~28c钎焊到印刷基板16时的耐热性,形成为由含有耐热性较高的玻璃纤维的PBT等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件。另外,在绝缘板20上,多个支承销52在一条直线上并列形成且位于前端侧(在图4中为右斜下方侧)。支承销52形成为从绝缘板20向上方(与印刷基板16垂直的垂直方向)突出的大致凸字剖面的棒形状。进而,在绝缘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在图4中为左斜下方侧)形成有朝向绝缘板20的长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大致方筒状的两个连接器外壳53。在此之外,如图4~5所示,在绝缘板20的前端侧(在图4中为右斜下方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腿部54,在腿部54的中央部分贯通设置有螺纹贯通孔56,该腿部54形成为在大致90°的范围内扩展的1/4圆形状的凹部。
另一方面,部件保持壳体22由耐热性比绝缘板20低的PBT或PA等通用工程塑料等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4~5所示,呈现出具有与绝缘板20大致相等的宽度方向尺寸的长条块形状。
在部件保持壳体22设置有沿与印刷基板16的表面齐平的水平方向即侧方将部件保持壳体22贯通且沿部件保持壳体22的进深方向(在图5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部件安装孔58。上述多个部件安装孔58形成为,沿部件保持壳体22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高度方向上分成上下两层(参照图1以及图4)。而且,沿上述水平方向突出的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在熔断器组件18的宽度方向与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连接端子部32a~32c、50容纳配置于在各部件安装孔58的后方侧设置的端子保持部60,并且通过将未图示的熔断器安装到在部件安装孔58的前方侧设置的电气部件安装部即熔断器安装部62,从而熔断器的凸片端子能够与连接端子部32a~32c、50连接。
另外,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进深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与印刷基板16的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4中为上下方向)上贯通设置有多个支承销插通孔64,该多个支承销插通孔64容纳配置支承销52,并且沿部件保持壳体22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66,在与沿上述垂直方向配置于支承销插通孔64内的支承销52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68。更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在支承销52的末端的正确配置位置,支承销52的末端部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与熔断器组件18的配置在高度方向(在图6中为上方向)上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66侧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相比靠上方且未从贯通窗68突出的位置。
进而,如图5所示,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66,在比贯通窗68靠后方侧设置有朝向后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状的切缺部70,熔断器组件18的配置在上述高度方向上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66侧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的基端部、即上壁部36经由所述切缺部70而露出。
在此之外,如图1~4所示,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印刷基板16侧突出的卡合突部72。卡合突部72形成为圆筒形状,在内部设置有向底面侧(印刷基板16侧)开口的螺纹孔74。
在组装上述结构的熔断器组件18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首先,从部件保持壳体22的后方侧(在图4中为左侧)将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插入到预定的部件安装孔58。此外,在图1以及图3所示的部件保持壳体22中,在设置在部件安装孔58的后方侧的端子保持部60配置预定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压接片自设置在部件安装孔58的前方侧的熔断器安装部62相对。
接下来,使容纳配置有母排24、基板端子28a~28c的部件保持壳体22从上方重叠于绝缘板20。此时,通过将在绝缘板20上突出设置的多个支承销52分别插通到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对应位置设置的多个支承销插通孔64,能够将部件保持壳体22定位并组装到绝缘板20。此外,各支承销52嵌合于通过将母排24、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基端部的侧缘部呈凹状切除而设置的卡合部34,由此能够支承将未图示的熔断器的凸片端子插入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压接片之间或者从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压接片之间拔出时的插拔力。
另外,在部件保持壳体22重叠于绝缘板20时,设置于母排24的钎焊部46、设置于基板端子28a~28c的钎焊部30a~30c插通到设置于绝缘板20的未图示的插通孔中,向绝缘板20的下方突出。进而,设置于母排24、26的凸片端子42、44容纳配置在绝缘板20的连接器外壳53内,通过将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外壳53,经由这些凸片端子42、44从外部向母排24、26输入电源、信号。
在此之外,当部件保持壳体22重叠于绝缘板20时,部件保持壳体22的卡合突部72载置于在绝缘板20的腿部54形成的螺纹贯通孔56上,设置于卡合突部72的螺纹孔74被定位成与设置于绝缘板20的螺纹贯通孔56呈大致同轴状。另外,如图3~4所示,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长度方向两侧面,在卡合突部72的附近突出设置有卡定爪76,在绝缘板20的腿部54的附近呈悬臂状突出设置的卡合框体78相对于所述卡定爪76锁定嵌合,由此在部件保持壳体22与绝缘板20被定位的状态下锁定固定。
这样形成的熔断器组件18载置在印刷基板16的一个侧端部。在将熔断器组件18载置于印刷基板16时,从绝缘板20突出的母排24的钎焊部46与基板端子28a~28c的钎焊部30a~30c分别插通于贯通孔48,该贯通孔48贯通设置于印刷基板16。使彼此呈大致同轴状对位的设置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卡合突部72上的螺纹孔74与形成于绝缘板20的腿部54的螺纹贯通孔56一并对位并重叠于在印刷基板16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插通孔上。然后,将未图示的固定用螺栓从印刷基板16的背面侧插通到插通孔和螺纹贯通孔56并拧入卡合突部72的螺纹孔74,由此将卡合突部72隔着绝缘板20固定于印刷基板16。由此,将部件保持壳体22相对于印刷基板16稳固地固定,并且将绝缘板20夹持并固定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卡合突部72与印刷基板16之间。
这样,在将熔断器组件18固定在印刷基板16上之后,将插通到印刷基板16的贯通孔48中的母排24的钎焊部46、基板端子28a~28c的钎焊部30a~30c等与在印刷基板16上安装于与熔断器组件18相同的面上的未图示的继电器等电气部件的导线部等通过例如回流钎焊等公知的方法而钎焊于印刷基板16。其结果是,熔断器组件18在配置于印刷基板16的侧方的状态下被固定,母排24、26、基板端子28a~28c等与设置于印刷基板16的未图示的印刷配线电连接。
最后,通过将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印刷基板16容纳在上壳体12与下壳体14之间,将上壳体12与下壳体14彼此组装,完成电连接箱10。即,通过将熔断器组件18容纳配置在两壳体12、14的侧面开口部80a、80b间,作为侧方部件连接部的熔断器组件18以向两壳体12、14的侧方开口的状态配置(参照图1)。然后,通过将作为电气部件的未图示的熔断器从印刷基板16的侧方插入并安装于各熔断器安装部62,被插入熔断器安装部62的各熔断器的凸片端子被压入在部件安装孔58内配置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的压接片间而被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箱10,在部件保持壳体22形成有沿与印刷基板16的表面齐平的水平方向即侧方将部件保持壳体22贯通的多个部件安装孔58,在部件安装孔58的后方侧设置有端子保持部60,另一方面,在部件安装孔58的前方侧设置有作为电气部件安装部的熔断器安装部62。由此,能够将部件保持壳体22形成为端子保持部60与熔断器安装部62一体化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组装工时的减少所带来的组装作业性的效率化。并且,即使在使用这样的部件保持壳体22的情况下,由于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66中的沿垂直方向与配置在支承销插通孔64内的支承销52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68,因此在从绝缘板20的上方组装部件保持壳体22时,能够穿过贯通窗68容易地确认支承销52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各支承销52与所期望的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卡合部34卡合的作业,并且也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或机械检查而可靠地执行支承销52相对于卡合部34的卡合状态的确认。因此,能够在使用将端子保持部60与熔断器安装部62一体化的部件保持壳体22的同时,实现支承销52相对于所期望的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卡合部34的组装作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在支承销52的正确配置位置,由于支承销52的末端部设定在比熔断器组件18的配置在高度方向上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66侧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从外部更容易地确认支承销52是否处于正确组装状态。并且,在支承销52的正确配置位置,支承销52的末端部配置在未从贯通窗68突出的位置,因此在将搭载有作为侧方部件连接部的熔断器组件18的印刷基板16组装到壳体12、14内时,能够预先防止支承销52与壳体12、14等发生干涉等不良情况。
在此之外,经由设置在比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36的贯通窗68靠后方侧的切缺部70,配置在最靠上位置即最靠上壁部66侧的母排24的连接端子部50的基端部A(参照图5)露出。由此,在由于车型等而使容纳配置于熔断器组件18的母排24的电路结构不同的情况下,通过确认基端部A的形状,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机械检查等容易地确认基于车型等的电路结构的差异。因此,即使部件保持壳体22是将端子保持部60与熔断器安装部62一体化的结构,也能够通过仅在部件保持壳体22的上壁部36设置切缺部70的简单结构,容易地进行基于车型等的电路结构的种类的确认,能够同时实现进一步的作业效率性、作业可靠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该具体记载限定。例如,作为侧方部件连接部,例示出连接熔断器的熔断器组件18,但侧方部件连接部也可以连接继电器、连接器等其他电气部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设置于母排24、基板端子28a~28c的连接端子部32a~32c、50的形状设为音叉形状以外的凸片形状。此外,母排24、基板端子28a~28c的形状、个数、配置布局等能够根据所要求的电路结构而任意地变更。
标号说明
10、电连接箱;12、上壳体(壳体);14、下壳体(壳体);16、印刷基板(电路基板);18、熔断器组件(侧方部件连接部);20、绝缘板;22、部件保持壳体;24、母排(导通构件);26、母排(导通构件);28a~28c、基板端子(导通构件);32a~32c、连接端子部;34、卡合部;50、连接端子部;52、支承销;58、部件安装孔;60、端子保持部;62、熔断器安装部(电气部件安装部);66、上壁部;68、贯通窗;70、切缺部。
Claims (3)
1.一种电连接箱,包括:
壳体;
电路基板,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以及
侧方部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能够从该电路基板的侧方连接电气部件,
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具备绝缘板以及部件保持壳体,所述绝缘板载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且具有沿与所述电路基板垂直的垂直方向突出的多个支承销,所述部件保持壳体被所述支承销插通并组装在所述绝缘板上,并且具有在所述侧方贯通的多个部件安装孔,所述部件安装孔的后方侧形成为端子保持部,所述部件安装孔的前方侧形成为电气部件安装部,另一方面,
所述电连接箱具备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在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并且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内部,从而所述连接端子部能够与插入所述电气部件安装部中的所述电气部件连接,
通过将所述支承销与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电气部件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子部插拔时施加的插拔力由所述支承销支承,
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件保持壳体的上壁部,在与沿所述垂直方向配置于内部的所述支承销相对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贯通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销的末端部配置在如下位置:比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配置在最靠所述上壁部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靠上方且未从所述贯通窗突出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部件保持壳体的所述上壁部,在比所述贯通窗靠后方侧设置有切缺部,所述侧方部件连接部中的配置在最靠所述上壁部侧的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基端部经由该切缺部而露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26316A JP6256711B2 (ja) | 2015-06-24 | 2015-06-24 | 電気接続箱 |
JP2015-126316 | 2015-06-24 | ||
PCT/JP2016/067576 WO2016208448A1 (ja) | 2015-06-24 | 2016-06-13 | 電気接続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9963A true CN107949963A (zh) | 2018-04-20 |
CN107949963B CN107949963B (zh) | 2019-11-19 |
Family
ID=5758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2534.XA Active CN107949963B (zh) | 2015-06-24 | 2016-06-13 | 电连接箱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32810B2 (zh) |
JP (1) | JP6256711B2 (zh) |
CN (1) | CN107949963B (zh) |
WO (1) | WO201620844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9080A (zh) * | 2018-10-12 | 2020-04-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55985B2 (ja) * | 2017-08-31 | 2021-04-0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子ユニット |
JP7074041B2 (ja) * | 2018-12-07 | 2022-05-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7428972B2 (ja) * | 2020-08-25 | 2024-02-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553947B2 (ja) * | 2020-12-18 | 2024-09-1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中継コネク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17675A (ja) * | 2006-11-06 | 2008-05-2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付きプリント基板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を備えた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
JP2010187458A (ja) * | 2009-02-12 | 2010-08-2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CN103515889A (zh) * | 2012-06-20 | 2014-01-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气连接箱 |
JP2014165960A (ja) * | 2013-02-21 | 2014-09-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29275A (ja) * | 2003-10-21 | 2005-05-19 | Fujitsu Ten Ltd | コネクタ固定構造 |
JP4754287B2 (ja) * | 2005-07-15 | 2011-08-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オンボードコネクタ |
JP5185608B2 (ja) * | 2007-12-21 | 2013-04-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 |
US8207454B2 (en) * | 2008-06-27 | 2012-06-26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JP5696691B2 (ja) * | 2012-06-20 | 2015-04-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DE102016207078A1 (de) * | 2015-04-28 | 2016-11-03 | Denso Corporation |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binder |
-
2015
- 2015-06-24 JP JP2015126316A patent/JP625671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6-13 WO PCT/JP2016/067576 patent/WO20162084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13 US US15/579,630 patent/US102328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13 CN CN201680032534.XA patent/CN1079499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17675A (ja) * | 2006-11-06 | 2008-05-2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付きプリント基板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を備えた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
JP2010187458A (ja) * | 2009-02-12 | 2010-08-2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CN103515889A (zh) * | 2012-06-20 | 2014-01-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气连接箱 |
JP2014165960A (ja) * | 2013-02-21 | 2014-09-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9080A (zh) * | 2018-10-12 | 2020-04-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电接线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208448A1 (ja) | 2016-12-29 |
US10232810B2 (en) | 2019-03-19 |
JP6256711B2 (ja) | 2018-01-10 |
US20180154849A1 (en) | 2018-06-07 |
CN107949963B (zh) | 2019-11-19 |
JP2017011915A (ja) | 2017-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9963B (zh) | 电连接箱 | |
CN101938053B (zh) | 多极连接器 | |
EP0519196B1 (en) | A terminal block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US7722363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hooked contact | |
US8403708B2 (en) | Terminating connector | |
US20040067687A1 (en) | Mini din connector having a reduced height above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108258468A (zh) | 电连接器 | |
US7963777B2 (en) |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 |
US8992247B2 (en) | Multi-surface contact plug assemblies, systems and methods | |
TWI394332B (zh) | 連接器 | |
US2004000968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plane with independently configurable contacts | |
US8867220B2 (en) | Packaging board with visual recognition windows | |
JP2006528828A (ja)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導体接続モジュール | |
US9685748B2 (en) | Adapter and electrical terminal thereof | |
CN103843204B (zh) | 连接器及用于制造连接器的方法 | |
CN102656749A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US9431751B2 (en) | Connector having a pin guide for use with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795092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 |
US2014035709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 |
US2012003482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pedestal for mounting a fusibl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CN109309310A (zh) | 一种大电流印制板连接器 | |
EP0125098A1 (en) | A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ins | |
CN219393922U (zh) | 一种母座电连接器 | |
US7857627B2 (en) | Base board with golden fingers at one end and a plurality of wires attached at the other end | |
CN215771034U (zh) | 一种分接端子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