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0790B -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40790B CN107940790B CN201711346463.3A CN201711346463A CN107940790B CN 107940790 B CN107940790 B CN 107940790B CN 201711346463 A CN201711346463 A CN 201711346463A CN 107940790 B CN107940790 B CN 1079407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valve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tor
- m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Joule-Thompson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with several cooling st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25B9/14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pulse-tub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包括气体压缩单元和与第一吸气阀气体压缩单元连接的第一制冷单元,第一吸气阀第一制冷单元上并联设置有第二制冷单元。本发明利用斯特林制冷机或者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预冷JT节流制冷机,采用单一无油的直线压缩机产生周期往复的压力波动,结合单向阀产出高低压气体。其中周期往复的压力波动用来驱动多级斯特林制冷机;采用单一压缩机同时产生周期性交变流动及高低压驱动的单向流动,利用斯特林循环在液氢以上温区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的优势,发挥氦气节流制冷机在液氦温区效率高、冷量大、可靠性高、无运动部件,形成一种液氦温区下运行的高效紧凑无运动部件低温制冷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作于液氦温区的低温制冷机在超导电子、低温物理、外太空探测、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尤其对于超导材料,其工作温区普遍位于液氦温区,高效可靠低温制冷机的发展对促进科学进步、相关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此温区,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包括GM制冷机及GM型脉冲管制冷机。
GM制冷机和GM型脉冲管制冷机,其采用油压缩机压缩氦气,存储在高压腔体中,而吸气侧低压气体储存于低压腔体中;高低压腔体通过油过滤器与旋转阀连接,旋转阀周期性运动,在高压气体与低压气体通道中切换,产生压缩与膨胀效应,驱动回热式低温制冷机,其运行周期约为1Hz。在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中,依靠压缩膨胀及排出器(或者脉冲管制冷机中的调相机构)的调相,产生制冷机效应,最低温能够达到2K。尤其其成本低、效率相对较高,在液氦温区获得了广泛应用。
对于GM制冷机,由于其高低压切换采用旋转阀结构,气体流经时会产生较大的压降损失,引起难以避免的不可逆损失,能量转换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其利用油压缩机产生高低压气体,需要配备油分离器等设备,系统体积庞大,并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寿命难以保证;其采用排出器调相,在冷头部分造成较大振动,限制了其应用场合。GM型脉冲管制冷机在制冷机侧采用脉冲管加调相机构来代替排出器,冷端无运动部件,能够有效减小冷端振动,然而由于调相能力的下降,其热效率\低于GM制冷机。
直线压缩机驱动的多级斯特林制冷机或者多级脉冲管制冷机,利用无油直线活塞的往复运动,压缩及膨胀系统内的氦气,形成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同时利用低温下运行的排出器调节整机声场分布,在回热器内产生制冷效应,其本质为可逆的斯特林循环,具有较高的理论效率。然而由于其运行频率高,低温下回热器中换热及流动损失大,虽然能够在液氢以上温区获得较高效率,但其工作温区难以进一步下降。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运行原理及基本架构与斯特林制冷机类似,与斯特林制冷机相比,去除了排出器结构,采用脉冲管结构隔离冷端与室温环境,在脉冲管的热端利用了阻力元件来调整回热器内声学阻抗分布,使得制冷机在冷端无运动部件,带来了结构简单、振动小、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焦汤节流制冷机(JT制冷机)利用流体的节流效应产生制冷效应,其利用压缩机将气体压缩,在冷凝器中散热,冷却后节流减压至低温,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产生制冷量蒸发后进入压缩机,形成一个闭式循环。其优点在于利用潜热换热,制冷量大,换热效率高,并且冷端无运动部件,降温速率快。但缺点是受工质物性限制,工作温区有限。在液氦温区附近,除氦气以外,气体气体均为液态甚至固态。然而氦气节流效应转变温度在30K以下,只能预冷至此温区以下才能获得制冷效应。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及制冷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包括气体压缩单元和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连接的第一制冷单元,所述第一制冷单元上并联设置有第二制冷单元;所述第一制冷单元包括多级冷头,所述第二制冷单元包括多级换热器,所述冷头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气体压缩单元为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的压缩机气缸,所述压缩机气缸的内壁呈阶梯状。
其中,所述压缩机气缸中间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压缩机气缸两端部分的内径尺寸。
其中,所述气体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和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均为与所述压缩机气缸内壁形状相适配的阶梯状活塞,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气缸的两端相配合。
其中,所述压缩机壳体与所述压缩机气缸之间设置有线圈和动子磁铁,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内侧,所述动子磁铁设置在所述压缩机气缸外侧,所述线圈与所述动子磁铁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室温端换热器、第一级冷头和第二级冷头,所述室温端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和所述压缩机气缸所形成的压缩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室温端换热器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之间设置有调相组件,所述调相组件连接在所述室温端换热器上远离所述第一级冷头、第二级冷头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节流阀、冷端换热器和多级回热换热器,所述回热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所述压缩机气缸所形成的第一直流腔体相连通,所述节流阀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所述压缩机气缸所形成的第二直流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直流腔体和所述第二直流腔体内均设置有阀体。
其中,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吸气阀、第一排气阀、第二吸气阀和第二排气阀,所述第一吸气阀和所述第一排气阀位于所述第一直流腔体内,所述第二吸气阀和所述第二排气阀位于所述第二直流腔体内;所述第一直流腔体和所述第二直流腔体通过直流管路连通。
其中,所述阀体包括阀片和支撑弹簧,所述阀片通过所述支撑弹簧固定在所述压缩机气缸上。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通过将第一制冷单元、第二制冷单元集成在一起,使得本发明中的制冷系统体积减小,可靠性高,制冷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利用斯特林制冷机或者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预冷JT节流制冷机,采用单一无油的直线压缩机产生周期往复的压力波动,同时结合单向阀产出高低压气体。其中周期往复的压力波动用来驱动多级斯特林制冷机,其工作温区位于液氢温区,预冷高压氦气,而高低压气体用于驱动JT节流制冷机,在氦气温区产生制冷量;其优势在于采用单一压缩机同时产生周期性交变流动及高低压驱动的单向流动,充分利用斯特林循环在液氢以上温区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的优势,同时发挥氦气节流制冷机在液氦温区效率高、冷量大、可靠性高、无运动部件的优点,形成一种液氦温区下运行的高效紧凑无运动部件低温制冷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的侧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二吸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二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壳体;2-压缩机气缸;3-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4-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5-第一吸气阀;6-第一排气阀;7-第二吸气阀;8-第二排气阀;9-压缩腔;10-第一直流腔体;11-第二直流腔体;12-直流管路;13-第一动子磁铁;14-第二动子磁铁;15-第一线圈;16-第二线圈;17-吸气管;18-排气管;19-连接管;20-调相组件;21-室温端换热器;22-第一级冷头;23-第二级冷头;24-第一级回热换热器;25-第二级回热换热器;26-第三级回热换热器;27-节流阀;28-冷端换热器;29-阀片;30-支撑弹簧;31-阀体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说明,“缺口状”的含义为除截面平齐外的形状。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包括气体压缩单元和与气体压缩单元连接的第一制冷单元,第一制冷单元上并联设置有第二制冷单元;第一制冷单元包括多级冷头,第二制冷单元包括多级换热器,冷头与换热器间隔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通过将第一制冷单元、第二制冷单元集成在一起,使得本发明中的制冷系统体积减小,可靠性高,制冷效率大大提高。
进一步的,气体压缩单元为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1和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内部的压缩机气缸2,压缩机气缸2的内壁呈阶梯状。
进一步的,压缩机气缸2中间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压缩机气缸2两端部分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的,气体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和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和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均为与压缩机气缸2内壁形状相适配的阶梯状活塞,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与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分别与压缩机气缸2的两端相配合。
进一步的,压缩机壳体1与压缩机气缸2之间设置有线圈和动子磁铁,线圈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内侧,动子磁铁设置在压缩机气缸2外侧,线圈与动子磁铁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室温端换热器21、第一级冷头22和第二级冷头23,室温端换热器21与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和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压缩腔9相连通。
进一步的,室温端换热器21与气体压缩单元之间设置有调相组件20,调相组件20连接在室温端换热器21上远离第一级冷头22、第二级冷头23的一端。
进一步的,第二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节流阀27、冷端换热器28和多级回热换热器,回热换热器与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第一直流腔体10相连通,节流阀27与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第二直流腔体11相连通;第一直流腔体10和第二直流腔体11内均设置有阀体。阀体的主要作用是将交变往复运动转换为单向直流运动,其结构原理图如图2、3所示,由阀片29和支撑弹簧30组成,支撑弹簧30一端连在压缩机气缸2内壁上,另外一端与阀片29相连接;作为吸气阀时,阀片29位于阀体腔31内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阀体腔31内壁紧密贴合;作为排气阀时,阀片29位于阀体腔31外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阀体腔31外部壁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阀体包括第一吸气阀5、第一排气阀6、第二吸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第一吸气阀5和第一排气阀6位于第一直流腔体10内,第二吸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位于第二直流腔体11内;第一直流腔体10和第二直流腔体11通过直流管路12连通。
进一步的,阀体包括阀片29和支撑弹簧30,阀片29通过支撑弹簧30固定在压缩机气缸2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工作时,系统内充有具有一定压力的氦气,第一线圈15、第二线圈16的两端依靠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驱动,产生交变磁场,第一动子磁铁13、第二动子磁铁14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分别带动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作直线往复运动,通过活塞中心侧端面作用,在压缩腔9内形成周期性压力波动,即周期性压缩-膨胀;压力波动通过连接管19由压缩腔9进入斯特林或者脉冲管制冷机组件中,在调相组件20的作用下,在第一级冷头22、第二级冷头23处产生制冷量,其中第一级冷头22工作温区约为100-50K,第二级冷头23位于20-10K温区。
图1中右侧压缩机气缸2与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的阶梯侧共同构成了第一直流腔体10,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处于平衡位置时,第一吸气阀5与第一排气阀6的阀片29均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逐步向右运动,第一直流腔体10体积膨胀,当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接近到达最右端时,压力到达最低值,第一吸气阀5的阀片29在两侧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打开,吸入节流制冷机的气体,进入一级直流腔体8;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到达最右端时,活塞进一步向左运动,开始压缩气体,此时压力逐渐升高,第一吸气阀5的阀片在压力和弹簧力作用下关闭;第一吸气阀5和第一排气阀6的阀片29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接近最左端时,压力被压缩至接近最大值,此时第一排气阀6的阀片29在压差作用下打开,压缩后的高压气体进入连接管12之中;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到达最左端时,向右继续运动,6的阀片29关闭,气体膨胀后的压力降低,重复膨胀-吸气-压缩-排气-膨胀的循环。
第二直流腔体11的工作原理与一级相类似,在第一直流腔体1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压力。图1中左侧压缩机气缸2与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的阶梯侧共同构成了第二直流腔体11,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处于平衡位置时,第二吸气阀7与第二排气阀8的阀片29均处于闭合状态,动子活塞逐步向左运动,第二直流腔体11体积膨胀,当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接近到达最左端时,压力到达最低值,第二吸气阀7的阀片29在两侧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打开,通过连接管9吸入一级压缩后的气体,进入第二直流腔体11;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到达最左端时,活塞进一步向右运动,开始压缩气体,此时压力逐渐升高,二级吸气阀13的阀片29在压力和弹簧力作用下关闭;第二吸气阀7与第二排气阀8的阀片29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接近最右端时,压力被压缩至接近最大值,此时第二排气阀8的阀片29在压差作用下打开,压缩后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管18进入到第一制冷单元中;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到达最右端时,向左继续膨胀,第一排气阀6的阀片29关闭,压力进一步降低,重复膨胀-吸气-压缩-排气-膨胀的循环。
经过两级压缩后的气体进入节流制冷机之中,依次进行下列循环过程:首先进入室温端换热器21侧,向室温散发热量,之后进入第一级回热换热器24之中,与返回的低压气体进行回热交换;之后气体进入斯特林或者脉冲管制冷机的第一级冷头22,被冷却至100-50K温区;此后进入第二级回热换热器25,与返回的低压气体进一步进行热量交换;气体在斯特林或者脉冲管制冷机的第二级冷头23处被进一步降低到20-10K温区;在第三级回热换热器26之中与返回的低压低温气体进行热量交换;被冷却后的高压气体进入节流阀27之后,进行等焓降压过程,温度下降产生制冷效应,达到或者接近达到液氦温区;节流后的低温低压气体或者液体进入冷端换热器28之中,吸收被冷却器的热量,节流后的液体被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进入第三级回热换热器26与高压气体进行回热;此后依次通过第二级回热换热器25和第一级回热换热器24,直至被吸气管17连接至第一吸气阀5,构成完整热力学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阶梯活塞型式的压缩机活塞阶梯结构,采用单台压缩机同时产生交变流动及高低压气体,能够有效减小系统体积重量;2、利用斯特林制冷机或者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预冷JT节流制冷机,充分利用斯特林循环在液氢以上温区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的优势,同时发挥氦气节流制冷机在液氦温区效率高、冷量大、可靠性高、无运动部件的优点,形成一种液氦温区下运行的高效紧凑无运动部件低温制冷机;3、在液氢以上温区采用斯特林或者脉冲管制冷机制冷,充分利用斯特林循环在液氢以上温区效率高、功率密度高的优势;4、单台压缩机结合单向阀同时产生交变流动及高低压气体;5、系统采用了两级压缩。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压缩单元和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连接的第一制冷单元,所述第一制冷单元上串联设置有第二制冷单元;所述第一制冷单元包括多级冷头,所述第二制冷单元包括多级换热器,所述冷头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气体压缩单元为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内部的压缩机气缸(2),所述压缩机气缸(2)的内壁呈阶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气缸(2)中间部分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压缩机气缸(2)两端部分的内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和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和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均为与所述压缩机气缸(2)内壁形状相适配的阶梯状活塞,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气缸(2)的两端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与所述压缩机气缸(2)之间设置有线圈和动子磁铁,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内侧,所述动子磁铁设置在所述压缩机气缸(2)外侧,所述线圈与所述动子磁铁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室温端换热器(21)、第一级冷头(22)和第二级冷头(23),所述室温端换热器(21)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和所述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压缩腔(9)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端换热器(21)与所述气体压缩单元之间设置有调相组件(20),所述调相组件(20)连接在所述室温端换热器(21)上远离所述第一级冷头(22)、第二级冷头(23)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节流阀(27)、冷端换热器(28)和多级回热换热器,所述回热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动子活塞(4)、所述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第一直流腔体(10)相连通,所述节流阀(27)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动子活塞(3)、所述压缩机气缸(2)所形成的第二直流腔体(11)相连通;所述第一直流腔体(10)和所述第二直流腔体(11)内均设置有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吸气阀(5)、第一排气阀(6)、第二吸气阀(7)和第二排气阀(8),所述第一吸气阀(5)和所述第一排气阀(6)位于所述第一直流腔体(10)内,所述第二吸气阀(7)和所述第二排气阀(8)位于所述第二直流腔体(11)内;所述第一直流腔体(10)和所述第二直流腔体(11)通过直流管路(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片(29)和支撑弹簧(30),所述阀片(29)通过所述支撑弹簧(30)固定在所述压缩机气缸(2)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46463.3A CN107940790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346463.3A CN107940790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0790A CN107940790A (zh) | 2018-04-20 |
CN107940790B true CN107940790B (zh) | 2019-12-17 |
Family
ID=6194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46463.3A Active CN107940790B (zh) | 2017-12-15 | 2017-12-15 |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407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5768A (zh) * | 2019-07-30 | 2019-11-08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锥形节流制冷器 |
CN110486978B (zh) * | 2019-08-29 | 2021-08-24 | 上海理工大学 | 阵列圆柱群型多级叠层微通道节流换热制冷器 |
CN110486979B (zh) * | 2019-08-29 | 2021-08-24 | 上海理工大学 | 多级单侧预冷的叠层交错微通道节流换热制冷器 |
CN110553416A (zh) * | 2019-09-11 | 2019-12-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主动控制的交直流复合深低温机械制冷系统 |
CN112746941A (zh) * | 2021-01-23 | 2021-05-04 | 上海朗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动磁式串联双级直线压缩机 |
CN113758045A (zh) * | 2021-09-14 | 2021-12-07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柱弹簧支撑的主动活塞调相功回收一体式脉管制冷机 |
CN114046611B (zh) * | 2021-12-21 | 2024-10-08 | 上海超立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低温冰箱用整体式斯特林制冷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5250B1 (en) * | 2001-02-08 | 2002-07-30 | Praxair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providing cryogenic refrigeration using an upstream pulse tube refrigerator |
JP2004301367A (ja) * | 2003-03-28 | 2004-10-28 | Aisin Seiki Co Ltd | 極低温発生装置 |
CN103062951B (zh) * | 2013-01-25 | 2015-03-25 | 浙江大学 | 斯特林/脉管复合型制冷机预冷的低温j-t节流制冷机 |
CN104457009B (zh) * | 2014-11-27 | 2016-08-24 | 中科力函(深圳)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混合结构的低温脉冲管制冷机 |
CN106885390B (zh) * | 2017-01-19 | 2019-03-05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带有脉管膨胀机的低温制冷系统 |
-
2017
- 2017-12-15 CN CN201711346463.3A patent/CN10794079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40790A (zh) | 2018-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40790B (zh) | 一种混合循环低温制冷机 | |
CN103808056B (zh) | 回收声功的脉管和j-t节流复合型低温制冷机 | |
CN109059330B (zh) | 一种由弹簧连接压缩机活塞的活塞调相型脉管制冷机 | |
EP1158256B1 (en) | Pulse-tube cryo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ing an integrated buffer volume | |
CN103047789B (zh) | 一种带动质量模块调相装置的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 | |
CN104807234B (zh) | 一种热驱动低温制冷机系统 | |
CN102506513B (zh) | 用排出器连接的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 | |
CN103062952B (zh) | 一种脉管/斯特林气耦合复合型多级制冷机 | |
CN102980321A (zh) | 采用中继线性压缩机的多级脉管制冷机 | |
CN114396737B (zh) | 一种低温活塞主动调相的斯特林脉管复合型制冷机 | |
CN110701822B (zh) | 一种热能驱动的热声与电卡耦合制冷系统 | |
CN102313395B (zh) | 二级斯特林和单级脉管气耦合级联的多级低温制冷机 | |
CN105042921B (zh) | 多级低温制冷机 | |
CN104792056B (zh) | 一种与回热式制冷机气耦合的jt节流制冷机 | |
CN106595121A (zh) | 一种单压缩机驱动的多温区混合制冷系统 | |
CN110701823B (zh) | 热声与热释电耦合驱动的电卡制冷系统 | |
CN203258916U (zh) | 一种自由活塞式脉管制冷机 | |
CN107687718B (zh) | 一种多级斯特林制冷机 | |
CN100432572C (zh) | 带有频率调制机械共振器的深冷冷却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4534721B (zh) | 一种采用多级热耦合v‑m型脉冲管制冷机的制冷系统 | |
CN103216966B (zh) | 一种自由活塞式脉管制冷机 | |
CN203190707U (zh) | 一种脉管/斯特林气耦合复合型多级制冷机 | |
CN115031434B (zh) | 热声自循环换热器的回热式制冷系统及制冷机构 | |
CN111238076A (zh) | 一种脉管制冷机推移活塞的布置结构 | |
CN206094628U (zh) | 一种由传输管连接压缩装置与回热器的低温制冷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