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924020A -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4020A
CN107924020A CN201780002968.XA CN201780002968A CN107924020A CN 107924020 A CN107924020 A CN 107924020A CN 201780002968 A CN201780002968 A CN 201780002968A CN 107924020 A CN107924020 A CN 107924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ptical
optical film
surface protection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9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4020B (zh
Inventor
池嶋健太郎
三田聪司
上野友德
宫井惠美
徐菁璠
岸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4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4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4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薄的光学功能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时即使组合使用卷对面板方式及片对面板方式也能够良好地制造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为具有卷状的光学薄膜和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组件,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1)为脱模薄膜(11)、粘合剂层(12)、光学功能薄膜(13)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14)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2)为前述脱模薄膜(21)、前述粘合剂层(22)、前述光学功能薄膜(23)、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24)及第2表面保护薄膜(25)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Description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卷状的光学薄膜和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脱模薄膜、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代表性的是偏光薄膜)和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光学薄膜构成为卷状。有如下方式:对从该卷状的光学薄膜抽出的光学薄膜,在保留脱模薄膜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切割(半切割)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和表面保护薄膜,从切割得到的光学薄膜剥离脱模薄膜,借助露出的粘合剂层将光学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以下也称为“卷对面板(roll to panel)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另一方面,作为与卷对面板方式不同的光学薄膜的贴合方式,有如下方式:借助剥离脱模薄膜而露出的粘合剂层将预先制成片状态的光学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以下也称为“片对面板(sheet to panel)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3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49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039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代表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时,新产生了不仅使用卷对面板方式、而且组合使用片对面板方式来制造具有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例子。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卷对面板方式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面板,对被判定为次品的光学显示面板实施再加工处理。在次品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在上述再加工处理中在光学元件上贴合新的光学功能薄膜时,考虑使用片对面板方式。另外,例如必须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具有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时,以卷对面板方式无法提供全部供给量,这时也考虑组合使用片对面板方式。
近些年,随着光学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进展,逐渐开发出了以偏光薄膜为代表的比以往薄的光学功能薄膜(例如,厚度60μm以下的偏光薄膜)。这种薄的光学功能薄膜的刚性(弹性模量)弱,容易发生扭转、卷曲等。
通过卷对面板方式,在层叠于载体膜(脱模薄膜)的状态下将薄的光学功能薄膜输送至贴合位置,在该贴合位置从载体膜(脱模薄膜)上剥离光学功能薄膜,将光学功能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因此,能够抑制发生扭转、卷曲等,且能够连续地将薄的光学功能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然而,对于片对面板方式,片状态的光学功能薄膜的输送、脱模薄膜的剥离、光学功能薄膜向液晶单元的贴合处理等操作困难,有发生贴合不良、成品率降低的担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薄的光学功能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时即使组合使用卷对面板方式及片对面板方式也能够良好地制造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卷状的光学薄膜和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组件,
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为脱模薄膜、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为前述脱模薄膜、前述粘合剂层、前述光学功能薄膜、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及第2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可以为与第1表面保护薄膜相同的表面保护薄膜,也可以为与第1表面保护薄膜不同的表面保护薄膜。
上述发明可为如下的结构: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与前述光学功能薄膜的层间剥离力比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与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的层间剥离力大。
根据这样的剥离力的关系,能够更顺利地将第2表面保护薄膜剥离。
上述发明中,前述光学功能薄膜可以为偏光薄膜。
上述发明中,前述偏光薄膜的厚度可以为60μm以下。
上述发明中,前述偏光薄膜可以为具有厚度10μm以下的偏光件的结构。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具有第1基材薄膜及第1粘合剂层,可以借助该第1粘合剂层层叠于前述光学功能薄膜。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可以为自粘型的薄膜。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具有第2基材薄膜及第2粘合剂层,可以借助该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可以为自粘型的薄膜。
上述发明可为如下的结构: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具有与前述光学元件的对向的一组边对应的宽度,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对向的一组边具有与前述光学元件的对向的一组边对应的长度,并且,对向的另一组边具有与前述光学元件的对向的另一组边对应的长度。
上述发明中,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及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可以用于制造在前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前述粘合剂层、前述光学功能薄膜及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
上述发明中,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可以用于以卷对面板方式制造前述光学显示面板,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可以用于以片对面板方式制造前述光学显示面板。
上述发明中,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可以用于再制造在前述光学显示面板(在使用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以前述卷对面板方式制造的前述光学显示面板中被判定为次品,且前述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了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前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前述光学显示面板。
“卷对面板方式”是从自卷状的光学薄膜抽出的光学薄膜剥离脱模薄膜,借助露出的粘合剂层将该光学薄膜粘贴于光学元件的方式。此处,在直至剥离脱模薄膜之前,在光学薄膜上沿其宽度方向以剩余脱模薄膜的方式形成规定间隔的切缝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光学薄膜可以在从卷抽出之前沿其宽度方向形成切缝,也可以在抽出之后、脱模薄膜的剥离之前沿其宽度方向形成切缝。
“片对面板方式”是从预先制成片状态的光学薄膜剥离脱模薄膜,借助露出的粘合剂层将该光学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的方式。
另一发明为前述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将前述脱模薄膜、前述粘合剂层、前述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的光学薄膜坯料(日文:原反)的工序,
对前述光学薄膜坯料进行狭缝加工、并卷绕,从而制造前述卷状的光学薄膜的工序,
前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前述光学薄膜坯料的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侧贴合第2表面保护薄膜坯料,制造层叠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层叠有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坯料进行切断加工,从而制造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工序。
上述发明中,“切断加工”只要是通过切断处理将光学薄膜坯料加工成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加工就没有限定,是指包括切断成片状、在切断成片状之后对端面进行加工、在将光学薄膜坯料狭缝加工成规定宽度之后沿宽度方向切断(其中不对端面进行加工)在内的加工。
另一发明为具有第1光学薄膜组件和第2光学薄膜组件的双侧光学薄膜组件,
前述第1光学薄膜组件具有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和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
前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为第1脱模薄膜、第1粘合剂层、第1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前述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为前述第1脱模薄膜、前述第1粘合剂层、前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及第2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前述第2光学薄膜组件具有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和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
前述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为第2脱模薄膜、第2粘合剂层、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前述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为前述第2脱模薄膜、前述第2粘合剂层、前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前述第3表面保护薄膜及第4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上述发明中,前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及前述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以及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及前述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可以用于制造在前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前述第1粘合剂层、前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及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且在前述光学元件的另一个面依次层叠前述第2粘合剂层、前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前述第3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
上述发明中,前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与前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可以具有相同的光学功能,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光学功能。
一种前述双侧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前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前述第1脱模薄膜、前述第1粘合剂层、前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的第1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前述第1光学薄膜坯料进行狭缝加工、并卷绕,从而制造前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工序,
前述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在前述第1光学薄膜坯料的前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侧贴合第2表面保护薄膜坯料,制造层叠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第2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层叠有前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第2光学薄膜坯料进行切断加工,从而制造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工序,
前述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前述第2脱模薄膜、前述第2粘合剂层、前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的第2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前述第2光学薄膜坯料进行狭缝加工、并卷绕,从而制造前述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工序,
前述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工序:
在前述第2光学薄膜坯料的前述第3表面保护薄膜侧贴合第4表面保护薄膜坯料,制造层叠有第4表面保护薄膜的第4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层叠有前述第4表面保护薄膜的第4光学薄膜坯料进行切断加工,制造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工序。
上述发明中,作为前述光学功能薄膜(前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前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使用偏光薄膜时,或者作为前述光学功能薄膜的结构的一个构件包括偏光薄膜时,卷状及片状的光学薄膜(第1光学薄膜、第2光学薄膜)及光学薄膜坯料(第1光学薄膜坯料、第2光学薄膜坯料)中偏光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只要不阻碍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就没有特别限定。即,即使组合使用卷对面板方式及片对面板方式,只要为能够制造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组合,卷状的光学薄膜(第1光学薄膜、第2光学薄膜)及光学薄膜坯料(第1光学薄膜坯料、第2光学薄膜坯料)中,偏光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就可以与长度方向平行,也可以与长度方向正交,还可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为斜向(例如相对于长度方向呈45°的角度的方向)。此外,长方形的片状的偏光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可以与长度方向平行,也可以与长度方向正交,还可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为斜向(例如相对于长度方向呈45°的角度的方向)。此外,正方形的片状的偏光薄膜的吸收轴方向可以与任意一边平行,也可以相对于任意一边为斜向(例如相对于边呈45°的角度的方向)。
本发明中,对于卷状的光学薄膜,除了脱模薄膜之外,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表面保护薄膜可以沿与光学薄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以与光学元件的对向的另一组边对应的间隔形成切口。利用该结构,在卷对面板方式中,不需要将光学薄膜切断(半切割)。
上述发明中,前述光学元件可以为VA型或者IPS型的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
前述光学元件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对向的一组边和对向的另一组边的形状,就可以是正方形、可以是长方形,没有特别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光学元件的对向的一组边与对向的另一组边彼此正交。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组件用于制造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卷状的光学薄膜以卷对面板方式使用。片状的光学薄膜以片对面板方式使用。片状的光学薄膜除了设置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以外,为与卷状的光学薄膜相同的层叠结构。卷状的光学薄膜用于使用卷对面板方式来制造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此外,设置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片状的光学薄膜由于操作性提高,因此,能抑制发生扭转、卷曲等,且能够使用片对面板方式而适宜地贴合于光学元件。此外,通过从贴合于光学显示面板的片状的光学薄膜去除(例如,剥离)第2表面保护薄膜,结果能够制造与以卷对面板方式制造的光学显示面板相同的层叠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即,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组件(optical film set),在将光学薄膜贴合于光学元件时,即使在组合使用卷对面板方式和片对面板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制造相同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学薄膜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双侧光学薄膜组件的示意图
图3A是表示制造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制造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4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再制造的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光学薄膜组件)
图1是表示光学薄膜组件的示意图。图1的上部示出了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的侧面、平面和一部分截面放大图。图1的下部示出了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的侧面、平面和一部分截面放大图。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依次层叠有第1脱模薄膜11、第1粘合剂层12、第1光学功能薄膜13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14。
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用于以卷对面板方式来制造光学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从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抽出的、宽度a的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10通过切割手段C以规定间隔b且以剩余脱模薄膜11的方式被切割。符号s是通过上述切割在第1光学薄膜30上形成的切口。
此外,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依次层叠有第1脱模薄膜21、第1粘合剂层22、第1光学功能薄膜23、第1表面保护薄膜24和第2表面保护薄膜25。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的大小为长a、宽b。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用于以片对面板方式来制造光学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脱模薄膜11与第1脱模薄膜21为相同结构。第1粘合剂层12与第1粘合剂层22为相同结构。第1光学功能薄膜13与第1光学功能薄膜23为相同结构。第1表面保护薄膜14与第1表面保护薄膜24与第2表面保护薄膜25为相同结构。“相同结构”并非仅是指材料、厚度等完全一致,只要实质上相同(例如,制造品质上相同)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表面保护薄膜14(或24)具有第1基材薄膜和第1粘合剂层,借助该第1粘合剂层层叠于第1光学功能薄膜13(或2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1表面保护薄膜14(或24)可以是自粘型的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具有第2基材薄膜和第2粘合剂层,借助该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第1表面保护薄膜2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可以是自粘型的薄膜。
(层间剥离力的关系)
此外,本发明为第1表面保护薄膜24与第1光学功能薄膜23的层间的剥离力大于第2表面保护薄膜25与第1表面保护薄膜24的层间的剥离力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更顺利地剥离第2表面保护薄膜25。作为剥离力的测定,例如可以使用拉伸试验机。作为剥离条件,以0.3m/分钟的180°剥离进行测定。剥离力通过粘合剂的组成、厚度等来控制。
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中的各层间的剥离力的大小关系如下。
第1脱模薄膜21与第1粘合剂层22的层间剥离力为A、
第1粘合剂层22与第1光学功能薄膜23的层间剥离力为B、
第1光学功能薄膜23与第1表面保护薄膜24的层间剥离力为C、
第1表面保护薄膜24与第2表面保护薄膜25的层间剥离力为D时,
为A<B、A<C、A<D。
优选为A<D<C≤B或者A<D<B≤C。
更优选为A<D<C<B。
根据上述层间剥离力的关系,能够抑制在剥离第1脱模薄膜时第2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
<光学功能薄膜>
第1光学功能薄膜13、23只要是具有光学功能的薄膜就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扩散薄膜等,代表性的是偏光薄膜。
(偏光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厚度(总厚度)60μm以下的偏光薄膜、更优选为5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作为偏光薄膜,例如可列举出:(1)在偏光件的两侧层叠有保护薄膜(有时称为“偏光件保护薄膜”。)的结构(有时称为“双保护偏光薄膜”。);(2)仅在偏光件的单侧层叠有保护薄膜的结构(有时称为“单保护偏光薄膜”。)等。
(偏光件)
偏光件可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偏光件,例如可列举出:使碘、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缩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并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偏光件、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薄膜等。这些当中,包含聚乙烯醇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的偏光件是适宜的。
用碘对聚乙烯醇系薄膜进行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偏光件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渍于碘的水溶液来进行染色,并拉伸至原长度的3~7倍,由此来制作。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硼酸、硫酸锌、氯化锌等,还可以浸渍于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进而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渍于水中来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系薄膜进行水洗,从而能够清洗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的污染物、防粘连剂,此外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薄膜溶胀,从而还具有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匀的效果。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拉伸,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用碘进行染色。还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水浴中进行拉伸。
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偏光件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下。另一方面,偏光件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这样的薄型的偏光件的厚度不均少、辨识性优异,而且尺寸变化少,因此对热冲击的耐久性优异。另一方面,对于包含厚度10μm以下的偏光件的偏光薄膜,薄膜的刚性(弹性模量)显著变低,因此在片对面板方式中,发生扭转、卷曲等的可能性高。因此,本发明特别适合于该偏光薄膜。
作为薄型的偏光件,代表性地可以列举出:
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说明书、
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
日本专利第4815544号说明书、
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说明书、
国际公开第2014/077599号小册子、
国际公开第2014/077636号小册子
等中记载的薄型偏光件或由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薄型偏光件。
所述偏光件优选以单体透过率T和偏光度P所表示的光学特性满足下式的条件的方式构成。
P>-(100.929T-42.4-1)×100(其中,T<42.3)、或、
P≥99.9(其中,T≥42.3)
以满足前述条件的方式构成的偏光件首要的是具有作为使用了大型显示元件的液晶电视用的显示器所要求的性能。具体而言为对比度1000:1以上且最大亮度500cd/m2以上。作为其它用途,例如可贴合于有机EL单元的辨识侧。
作为前述薄型偏光件,从在包括以层叠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中也能够拉伸至高倍率、能够提高偏光性能这方面考虑,优选利用如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专利4815544号说明书中所记载那样的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偏光件,特别优选利用如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专利4815544号说明书中所记载那样的包括在于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之前辅助性地进行空中拉伸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的偏光件。这些薄型偏光件可以通过包括以层叠体的状态对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也称为PVA系树脂)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如果为该制法,则即使PVA系树脂层较薄,也能够通过利用拉伸用树脂基材支撑而在不发生由拉伸导致的断裂等不良情况下进行拉伸。
(保护薄膜(偏光件保护薄膜))
作为构成保护薄膜的材料,优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防潮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形成上述保护薄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如乙烯-丙烯共聚物那样的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等。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薄膜中可以包含1种以上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抗静电剂、颜料、着色剂等。透明保护薄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重量%~97重量%。透明保护薄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下时,有无法充分显现热塑性树脂原本具有的高透明性等的担心。
作为前述保护薄膜,还可以使用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扩散薄膜等。
可以在前述保护薄膜的未粘接偏光件的面设置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层、扩散层或防眩层等功能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层、扩散层、防眩层等功能层除了可以设置在透明保护薄膜其自身上之外,还可以与透明保护薄膜分开设置。
(夹设层)
所述保护薄膜与偏光件夹着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底涂层(底漆层)等夹设层进行层叠。此时,理想的是通过夹设层以无空气间隙的方式将两者层叠。
粘接剂层由粘接剂形成。粘接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粘接剂。前述粘接剂层只要是光学透明的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粘接剂,可使用水系、溶剂系、热熔系、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等各种形态的粘接剂,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是优选的。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例示出:异氰酸酯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明胶系粘接剂、乙烯基系胶乳系、水系聚酯等。水系粘接剂通常可以以由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的形式使用,通常含有0.5重量%~60重量%的固体成分。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是通过电子射线、紫外线(自由基固化型、阳离子固化型)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以电子射线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的方式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例如可以使用光自由基固化型粘接剂。将光自由基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以紫外线固化型的形式使用时,该粘接剂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层叠偏光件和保护薄膜时,在透明保护薄膜与粘接剂层之间可以设置易粘接层。易粘接层例如可以由具有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氨酯骨架、有机硅系、聚酰胺骨架、聚酰亚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的各种树脂形成。这些聚合物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易粘接层的形成还可以加入其它添加剂。具体而言,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粘合剂层由粘合剂形成。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各种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根据前述粘合剂的种类来选择粘合性的基础聚合物。前述粘合剂当中,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宜的润湿性、聚集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底涂层(底漆层)是为了提高偏光件与保护薄膜的密合性而形成的。作为构成底漆层的材料,只要是对基材薄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这两者发挥出一定程度的强密合力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表面保护薄膜)
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在光学薄膜中设置于偏光薄膜的单面(未层叠粘合剂层的面),用于保护偏光薄膜等光学功能薄膜。
作为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基材薄膜,从检查性、管理性等的观点出发,选择具有各向同性的或近似各向同性的薄膜材料。作为该薄膜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聚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之类的透明的聚合物。这些当中优选聚酯系树脂。基材薄膜还可以以1种或2种以上的薄膜材料的层压体的形式使用,另外还可以使用所述薄膜的拉伸物。基材薄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100μm。
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可以以自粘型的薄膜的形式使用所述基材薄膜,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所述基材薄膜和粘合剂层的薄膜。从保护偏光薄膜等光学功能薄膜的观点出发,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优选使用具有粘合剂层的薄膜。
作为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层叠中使用的粘合剂层,例如可以适宜选择并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橡胶系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从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粘合剂层的厚度(干燥膜厚)根据所需的粘合力来确定。通常为1μm~100μm左右、优选为5μm~50μm。
需要说明的是,第1、第2表面保护薄膜可以在与设置粘合剂层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利用有机硅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的低粘接性材料设置剥离处理层。
<粘合剂层>
第1粘合剂层12、22的形成可以使用适宜的粘合剂,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粘合剂,可列举出: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
这些粘合剂当中,可优选使用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宜的润湿性、聚集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作为显示出这样的特征的粘合剂,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形成第1粘合剂层12、22的方法,例如可利用如下方法来制作:将所述粘合剂涂布于经剥离处理的脱模薄膜(隔离膜等),干燥去除聚合溶剂等而形成粘合剂层,之后转印至偏光件(或透明保护薄膜)的方法;或在偏光件(或透明保护薄膜)上涂布所述粘合剂,干燥去除聚合溶剂等而在偏光件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涂布粘合剂时,还可以适当地新加入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的溶剂。
作为经剥离处理的脱模薄膜,优选使用有机硅剥离衬垫。在这样的衬垫上涂布本发明的粘合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中,作为使粘合剂干燥的方法,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采用适当的方法。优选使用对上述涂膜进行加热干燥的方法。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进一步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通过将加热温度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粘合特性的粘合剂。
干燥时间可以适宜采用适当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10秒~5分钟。
作为第1粘合剂层12、22的形成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辊涂、辊舔式涂布、凹版涂布、逆转涂布、辊刷涂布、喷涂、浸渍辊涂、棒涂、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帘式涂布、唇口涂布、利用模涂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第1粘合剂层12、2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μm~100μm左右。优选为2μm~50μm、更优选为2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35μm。
<脱模薄膜>
第1脱模薄膜11、21用于保护粘合剂层直至投入使用。作为脱模薄膜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薄膜等塑料薄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材料、网、发泡片、金属箔、和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宜的薄片体等,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观点出发,适宜使用塑料薄膜。
作为该塑料薄膜,只要是可以保护所述粘合剂层的薄膜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等。
第1脱模薄膜11、21的厚度通常为5μm~200μm、优选为5μm~100μm左右。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所述隔离膜进行基于有机硅系、氟系、长链烷基系或脂肪酸酰胺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的脱模和防污处理、涂布型、混炼型、蒸镀型等抗静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所述脱模薄膜的表面适宜进行有机硅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从所述粘合剂层上的剥离性。
(实施方式2:双侧光学薄膜组件)
实施方式2的双侧光学薄膜组件由第1光学薄膜组件和第2光学薄膜组件构成。第1光学薄膜组件与实施方式1的第1光学薄膜组件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2对第2光学薄膜组件进行说明。第2光学薄膜组件具有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和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
图2的上部示出了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的侧面、平面及一部分截面放大图。图2的下部示出了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的侧面、平面及一部分截面放大图。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依次层叠有第2脱模薄膜31、第2粘合剂层32、第2光学功能薄膜33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34。从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抽出的、宽度b的带状的光学薄膜30利用切割手段C以规定的间隔a以剩余第2脱模薄膜31的方式被切割。符号s为在光学薄膜30通过上述切割而形成的切口。
此外,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依次层叠有第2脱模薄膜41、第2粘合剂层42、第2光学功能薄膜43、第3表面保护薄膜44及第4表面保护薄膜45。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的大小为长a、宽b。
本实施方式中,第2脱模薄膜31和第2脱模薄膜41为相同结构。第2粘合剂层32和第2粘合剂层42为相同结构。第2光学功能薄膜33和第2光学功能薄膜43为相同结构。第3表面保护薄膜34和第3表面保护薄膜44和第4表面保护薄膜45为相同结构。“相同结构”并非仅是指材料、厚度等完全一致,只要实质上相同(例如制造品质上相同)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第3表面保护薄膜34(或44)具有第3基材薄膜及第3粘合剂层,借助该第3粘合剂层层叠于第2光学功能薄膜33(或4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3表面保护薄膜34(或44)可以为自粘型的薄膜。
本实施方式中,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具有第4基材薄膜及第4粘合剂层,借助该第4粘合剂层层叠于第3表面保护薄膜3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它实施方式,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可以为自粘型的薄膜。
(层间剥离力的关系)
此外,为第3表面保护薄膜34和第2光学功能薄膜33的层间剥离力比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和第3表面保护薄膜44的层间剥离力大的结构。由此,能够更顺利将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剥离。
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中各层间剥离力的大小关系如下。
第2脱模薄膜41和第2粘合剂层42的层间剥离力为A1、
第2粘合剂层42和第2光学功能薄膜43的层间剥离力为B1、
第2光学功能薄膜43和第3表面保护薄膜44的层间剥离力为C1、
第3表面保护薄膜44和第4表面保护薄膜45的层间剥离力为D1时,
A1<B1、A1<C1、A<D1。
优选为A1<D1<C1≤B1或者A1<D1<B1≤C1。
更优选为A1<D1<C1<B1。
利用上述的层间剥离力的关系,能够抑制在剥离第2脱模薄膜时第4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
构成第2光学薄膜组件中的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及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各构件可以为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光学功能薄膜、脱模薄膜、粘合剂层、表面保护薄膜相同的结构。
(实施方式3: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
接着,对第1光学薄膜组件和第2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A是示出制造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的方法的示意图。图3B是示出制造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A中,准备依次层叠有第1脱模薄膜、第1粘合剂层、第1光学功能薄膜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的结构的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5坯料。接着,从第1光学薄膜5坯料抽出第1光学薄膜,使用狭缝切割部sc以规定宽度a狭缝加工成3条带状的光学薄膜。分别卷绕经狭缝加工的3条带状的光学薄膜来制造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加工成3条带状的光学薄膜,但不限定于此。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两端部e1、e2进行了切边(端部裁边),但可以切去任意一端部,也可以两端部均不进行切边。
图3B中,在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相当于第1光学薄膜坯料)的第1表面保护薄膜14侧通过贴合手段(一对贴合辊R1、R2)贴合从第2表面保护薄膜坯料S25抽出的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制造层叠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25的光学薄膜坯料S2。接着,使用切割手段FC以规定间隔b对层叠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25的光学薄膜坯料S2进行全切割加工来制造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可以收纳于规定的收纳部,也可以层叠于载体膜上。可以利用以上方法制造第1光学薄膜组件。
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卷绕光学薄膜坯料S2的工序,以及从光学薄膜坯料S2抽出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使用切割手段FC以规定间隔b进行切割加工的工序。
利用与图3A、图3B相同的工序,也可以制造第2光学薄膜组件。
此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工序:在狭缝加工后,以剩余带状的第1脱模薄膜11的方式以规定间隔切割(半切割)粘合剂层12、第1光学功能薄膜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形成多个切缝的工序。
(液晶单元、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单元为在对向配置的一对基板(第1基板(辨识侧面)Pa、第2基板(背面)Pb)之间密封液晶层而成的结构。液晶单元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但为了实现高对比度,优选使用垂直取向(VA)型、平面转换(IPS)型的液晶单元。液晶显示面板是在液晶单元的单面或两面贴合偏光薄膜而成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需要组装有驱动电路。
(有机EL单元、有机EL显示面板)
有机EL单元为在一对电极之间夹持电致发光层而成的结构。有机EL单元例如可以使用顶部发光(Top Emission)方式、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方式以及双层发光(Double Emission)方式等任意类型的有机EL单元。有机EL显示面板是在有机EL单元的单面或两面贴合偏光薄膜而成的有机EL显示面板,根据需要组装有驱动电路。
(实施方式4:使用了第1光学薄膜组件的再制造)
图4是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用于以卷对面板方式来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用于再制造在光学显示面板(在使用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而制造的光学显示面板中被判定为次品、且第1粘合剂层、第1光学功能薄膜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了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有第1粘合剂层、第1光学功能薄膜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具体而言,在第1粘合剂层22、第1光学功能薄膜23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24被剥离了的光学元件的一个面,通过片对面板方式从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剥离第1脱模薄膜21,依次贴合第1粘合剂层22、第1光学功能薄膜23、第1表面保护薄膜24和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后,剥离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元件举出液晶单元为例、作为光学显示面板举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依次层叠有第1脱模薄膜11、第1粘合剂层12、第1光学功能薄膜13和第1表面保护薄膜14。如图1所示,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宽度为a、具有对应于液晶面板的长边的宽度(实质上比液晶单元P的长边短的宽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具有:将液晶单元P输送至第1粘贴部64的第1输送部81、对使用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粘贴光学薄膜后的液晶单元P进行输送的第2输送部82。各输送部具有用于通过以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来输送液晶单元P的多个输送用辊R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输送辊以外还可以具有吸附板等而构成。
(液晶单元输送工序)
从收纳液晶单元P的收纳部91,将液晶单元P以第1面P1为顶面的方式配置于第1输送部81,并通过输送辊R的旋转向第1粘贴部64输送。
(第1光学薄膜抽出工序、第1光学薄膜切割工序)
从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抽出的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10边吸附固定第1脱模薄膜11侧边通过切割部61以不切割而剩余第1脱模薄膜11的方式将带状的粘合剂层12、带状的第1光学功能薄膜13、带状的第1表面保护薄膜14切割成规定大小(对应于液晶单元P的短边的长度(实质上比短边短的长度)),形成切口部s。通过切割部61进行的切割例如可列举出使用了刀具的切割(通过切割刀具进行的切割)、通过激光装置进行的切割。用图4的箭头表示切割后的切口部s的一个例子,但为了容易说明而特地将切口放大示出。未图示的夹持辊可以是配置在切割部61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输送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1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夹持辊也可以配置于切割部6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张力调节工序)
为了能在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10的切割处理及后面的粘贴处理中长时间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处理、且为了调节薄膜的松弛度而设置第1张力调节部62。第1张力调节部62例如具有使用了砝码的张力调节装置而构成。未图示的夹持辊可以是配置在第1张力调节部62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输送第1光学薄膜1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夹持辊也可以配置于第1张力调节部6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剥离工序)
第1光学薄膜10卷绕于第1剥离部63且被翻转,从第1脱模薄膜11剥离第1光学薄膜10。第1脱模薄膜11通过第1卷绕部65卷绕成卷。第1卷绕部65具有辊和旋转驱动部,旋转驱动部通过使辊旋转而将第1脱模薄膜11卷绕成卷。另外,未图示的夹持辊可以是配置在剥离部63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输送第1光学薄膜10或第1脱模薄膜11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夹持辊也可以配置在剥离部63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第1粘贴工序)
第1粘贴部64边输送液晶单元P边借助第1粘合剂层12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上粘贴将第1脱模薄膜11剥离了的第1光学薄膜10。第1粘贴部64由一对第1辊64a和第2辊64b构成。可以是任一者为驱动辊而另一者为从动辊,也可以是两辊为驱动辊。边由一对第1辊64a、第2辊64b夹持第1光学薄膜10和液晶单元P边将它们输送至下游,由此将第1光学薄膜10粘贴于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粘贴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10后的液晶单元P通过第2输送部82被输送至下游。
(第1检查工序)
第1检查部70对液晶单元P进行光学检查。第1检查部70具有:光源71,其配置于液晶单元P的一面侧,使光透过液晶单元P;及第1摄像部72,其隔着液晶单元P配置于光源的相反侧,拍摄液晶单元P的透过光学图像。第1摄像部72可以是区域传感器(area sensor),也可以是线传感器(line sensor)。另外,第1检查部70还可以具有用于检查第1光学薄膜10的粘贴位置的、拍摄反射光学图像的第2摄像部(未图示)。经第1检查部70拍摄的图像通过第1图像解析部51进行图像解析。控制部50控制连续制造系统的各结构的操作时机等。
(第1判定工序)
第1判定部52基于通过第1图像解析部51对图像进行解析的结果,判定液晶单元P为合格品或为次品。作为次品的例子,如贴歪、混入气泡等。被判定为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被回收至第1合格品回收部92。被判定为次品的液晶单元P被回收至第1次品回收部93。
(第1不良薄膜剥离工序)
使用图5对将次品的液晶面板再制造成合格品的液晶面板的处理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从由第1判定部52判定为次品的液晶单元P去除第1光学薄膜10。去除处理可以通过手工进行,也可以通过剥离装置进行。接着,对使用贴片装置将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粘贴于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来进行再制造(有时也称为“再加工”。)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1再粘贴工序)
接着,以片对面板方式(例如贴片装置)将剥离了第1脱模薄膜21的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粘贴于被判定为次品的剥离了第1光学薄膜10后的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作为贴片装置,可以使用现有的装置。参照图1的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
(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剥离工序)
在第1再粘贴工序之后,从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剥离第2表面保护薄膜25。剥离处理可以通过手工进行,也可以通过剥离装置进行。通过以上工序,能够制造(再制造)与以卷对面板方式制造的液晶面板相同的层叠结构的液晶面板。
(使用了第1、第2光学薄膜组件的再制造)
与上述使用了第1光学薄膜组件的再制造同样,可以进行使用了第2光学薄膜组件的再制造。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用于以卷对面板方式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用于再制造在光学显示面板(在使用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制造的光学显示面板中被判定为次品、且第2粘合剂层、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了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第2粘合剂层、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具体而言,在将第2粘合剂层31、第2光学功能薄膜32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33剥离了的光学元件的一个面,通过片对面板方式从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剥离第2脱模薄膜41,依次粘贴第2粘合剂层42、第2光学功能薄膜43、第3表面保护薄膜44及第4表面保护薄膜45之后,将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剥离。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构成为在上述使用了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的卷对面板方式的制造设备中进一步加入使用了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的卷对面板方式的制造设备而成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使用了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的卷对面板方式的制造设备可以利用与上述使用了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的卷对面板方式的制造设备大致同样的设备构成。以下对不同的制造设备进行说明。
通过第1检查部70被判定为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被输送至后段,使用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在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粘贴光学元件。在第2输送部82设置配置替换部(未图示),配置替换部使由第2输送部82输送的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上下面(P1,P2)翻转,在输送方向上将液晶单元P的短边和长边调换。配置替换部可以适宜采用公知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替换部具有:吸附液晶单元P并进行90°水平旋转的旋转部、和吸附液晶单元P并将表面和背面翻转的翻转部。
在配置替换部的处理之后,液晶单元P被输送至第2粘贴部。具有与第1切割部61同样的第2切割部,具有与第1张力调节部62同样的第2张力调节部,具有与第1剥离部63同样的第2剥离部,具有与第1卷绕部同样的第2卷绕部。
第2切割部边使从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抽出的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30吸附固定第2脱模薄膜31侧边以不切割而剩余第2脱模薄膜31的方式将第2光学薄膜30切割为规定大小(对应于液晶单元P的长边的长度(实质上比长边短的长度))。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30借助第2张力调节部被输送至第2剥离部,卷绕于第2剥离部并被翻转,从第2脱模薄膜31剥离第2光学薄膜30。第2脱模薄膜31通过第2卷绕部而被卷绕成卷。
第2粘贴部具有与第1粘贴部64同样的结构。第2粘贴部边输送液晶单元P边在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借助第2粘合剂层32粘贴将第2脱模薄膜31剥离了的第2光学薄膜30。
第2检查部具有与第1检查部70同样的结构。
第2检查部对液晶单元P进行光学检查。第2检查部具有:光源,其配置于液晶单元P的一个面侧,使光透过液晶单元P;摄像部,其隔着液晶单元P配置于光源的相反侧,拍摄液晶单元P的透过光学图像。第2检查部还可以具有用于检查第2光学薄膜30的粘贴位置的、拍摄反射光学图像的摄像部(未图示)。经第2检查部拍摄的图像通过第2图像解析部进行图像解析。
第2判定部基于通过第2图像解析部对图像进行解析的结果,判定液晶单元P为合格品或为次品。作为次品的例子,为贴歪、混入气泡等。被判定为次品的液晶单元P被回收至第2次品回收部。而被第2判定部判定为合格品的情况下,将判定为合格品的液晶单元P输送至合格品的收纳部进行收纳。
使用了片状的光学薄膜4的再制造与使用了片状的光学薄膜2的上述的再制造同样。即,从被判定为次品的液晶单元P将第2光学薄膜30去除。接着,利用片对面板方式(例如贴片装置)将剥离了第2脱模薄膜31的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粘贴于被判定为次品的剥离了第2光学薄膜30之后的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接着,从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将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剥离。
(实施方式5:使用了光学薄膜卷及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组件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
实施方式5为使用了光学薄膜组件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以下,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5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利用与上述实施方式4(参照图4)同样的卷对面板方式,使用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在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粘贴第1光学薄膜10。图4和图6中,相同的标记具有同样的功能。利用配置替换部821,使粘贴有第1光学薄膜10的液晶单元P的上下面(P1,P2)翻转,在输送方向(y)上将液晶单元P的短边和长边调换。
接着,以下对在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上粘贴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的工序进行说明。利用贴片装置164的吸附部164a从收纳有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的容器100吸附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并向粘贴位置供给。自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利用剥离手段将第2脱模薄膜41剥离。吸附部164a的吸附面为截面圆弧状。剥离手段例如也可以使用粘合带,将粘合带粘贴于第2脱模薄膜41面,利用移动装置使粘合带移动,由此将第2脱模薄膜41剥离。
贴片装置164具有固定面164b,固定面164b吸附固定液晶单元P的第1面P1侧。滚动吸附部164a将剥离第2脱模薄膜41而露出第2粘合剂层42的状态的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粘贴于液晶单元P的第2面P2。
(第4表面保护薄膜剥离工序)
在粘贴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之后,将第4表面保护薄膜45剥离。剥离处理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利用剥离装置来进行。
(实施方式5的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5中,可以代替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1而使用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2以片对面板方式粘贴于液晶单元,代替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4而使用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3以卷对面板方式粘贴于液晶单元。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4、5中,对将卷状的光学薄膜和片状的光学薄膜这样的光学薄膜组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4、5中,作为卷状的光学薄膜,使用了上述光学薄膜,但卷状的光学薄膜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使用除了脱模薄膜以外,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割线的带状的光学薄膜卷绕而成的薄膜(有切缝的光学薄膜)。
实施方式4、5中,沿宽度方向以规定间隔切割(半切割)带状的光学薄膜,但从提高成品率的观点出发,可以以避开带状的光学薄膜的缺陷部分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切割(跳切)带状的光学薄膜,也可以以比规定间隔(光学元件的尺寸)小的大小(更优选以尽可能小的尺寸)切割包含缺陷部分的光学薄膜。
实施方式4、5中,举出水平矩形的液晶单元和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液晶单元和液晶显示面板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对向的一组边和对向的另一组边的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卷状的光学薄膜
11 脱模薄膜
12 粘合剂层
13 光学功能薄膜
14 第1表面保护薄膜
2 片状的光学薄膜
21 脱模薄膜
22 粘合剂层
23 光学功能薄膜
24 第1表面保护薄膜
25 第2表面保护薄膜

Claims (16)

1.一种光学薄膜组件,其为具有卷状的光学薄膜和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组件,
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为脱模薄膜、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为所述脱模薄膜、所述粘合剂层、所述光学功能薄膜、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及第2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中,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与所述光学功能薄膜的层间剥离力比所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与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的层间剥离力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功能薄膜为偏光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薄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薄膜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光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具有第1基材薄膜及第1粘合剂层,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借助该第1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光学功能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为自粘型的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具有第2基材薄膜及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借助该第2粘合剂层层叠于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为自粘型的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对向的一组边对应的宽度,
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对向的一组边具有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对向的一组边对应的长度,并且,对向的另一组边具有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对向的另一组边对应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及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用于制造在所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所述粘合剂层、所述光学功能薄膜及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用于以卷对面板方式制造所述光学显示面板,
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用于以片对面板方式制造所述光学显示面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用于再制造如下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在使用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以所述卷对面板方式制造的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中被判定为次品、且所述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被剥离了的所述光学显示面板的所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粘合剂层、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
14.一种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准备将所述脱模薄膜、所述粘合剂层、所述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的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所述光学薄膜坯料进行狭缝加工、并卷绕,从而制造所述卷状的光学薄膜的工序,
所述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所述光学薄膜坯料的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侧贴合第2表面保护薄膜坯料,制造层叠有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坯料的工序,
对层叠有所述第2表面保护薄膜的光学薄膜坯料进行切断加工,从而制造片状的光学薄膜的工序。
15.一种双侧光学薄膜组件,其为具有第1光学薄膜组件和第2光学薄膜组件的双侧光学薄膜组件,
所述第1光学薄膜组件具有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和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
所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为第1脱模薄膜、第1粘合剂层、第1光学功能薄膜及第1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所述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为所述第1脱模薄膜、所述第1粘合剂层、所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及第2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所述第2光学薄膜组件具有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和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
所述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为第2脱模薄膜、第2粘合剂层、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第3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所述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为所述第2脱模薄膜、所述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所述第3表面保护薄膜及第4表面保护薄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侧光学薄膜组件,其中,所述卷状的第1光学薄膜及所述片状的第1光学薄膜、以及所述卷状的第2光学薄膜及所述片状的第2光学薄膜用于制造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所述第1粘合剂层、所述第1光学功能薄膜及所述第1表面保护薄膜、且在所述光学元件的另一面依次层叠所述第2粘合剂层、所述第2光学功能薄膜及所述第3表面保护薄膜而成的结构的光学显示面板。
CN201780002968.XA 2016-07-22 2017-06-29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924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4845A JP6792366B2 (ja) 2016-07-22 2016-07-22 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44845 2016-07-22
PCT/JP2017/023946 WO2018016288A1 (ja) 2016-07-22 2017-06-29 光学フィルム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4020A true CN107924020A (zh) 2018-04-17
CN107924020B CN107924020B (zh) 2022-03-01

Family

ID=60992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968.XA Active CN107924020B (zh) 2016-07-22 2017-06-29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92366B2 (zh)
KR (1) KR102436860B1 (zh)
CN (1) CN107924020B (zh)
TW (1) TWI725209B (zh)
WO (1) WO20180162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9913A (zh) * 2018-12-14 2020-06-23 阿诺尔德耶格尔控股有限公司 作为连续的牵引机构的皮带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皮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4778B1 (ko) * 2018-03-23 2020-10-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 시스템
JP7131938B2 (ja) * 2018-03-29 2022-09-06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
WO2021029191A1 (ja) * 2019-08-13 2021-02-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積層体
KR102174485B1 (ko) * 2020-05-29 2020-11-04 주식회사 제이케이랩스 표시패널용 점착필름 프레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JPWO2023095657A1 (zh) * 2021-11-26 2023-06-01
KR20240157022A (ko) * 2022-03-14 2024-10-3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면 보호 필름 부착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23176590A1 (ja) * 2022-03-14 2023-09-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の製造方法
WO2024071386A1 (ja) * 2022-09-30 2024-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光学素子含有積層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6132A (ja) * 1999-12-06 2001-06-22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21044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1118029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Nitto Denko Corp 切断情報決定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帯状偏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帯状偏光シート及び偏光シート原反
JP2014095833A (ja) * 2012-11-09 2014-05-22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JP2016053643A (ja) * 2014-09-03 2016-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N105717572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及包含它的层叠体
JP2016118776A (ja) * 2014-12-22 2016-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及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9238A (ja) 2004-07-28 2006-02-09 Yodogawa Medekku Kk 偏光板やarフィルム等の機能性フィルムの貼付装置
KR101148400B1 (ko) * 2005-06-29 2012-05-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Ips 모드 액정표시소자
JP5616054B2 (ja) 2009-12-09 2014-10-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貼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
JP2015049115A (ja) 2013-08-30 2015-03-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6132A (ja) * 1999-12-06 2001-06-22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121044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11180295A (ja) * 2010-02-26 2011-09-15 Nitto Denko Corp 切断情報決定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帯状偏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帯状偏光シート及び偏光シート原反
JP2014095833A (ja) * 2012-11-09 2014-05-22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CN104737065A (zh) * 2012-11-09 2015-06-2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JP2016053643A (ja) * 2014-09-03 2016-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CN105717572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及包含它的层叠体
JP2016118776A (ja) * 2014-12-22 2016-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及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9913A (zh) * 2018-12-14 2020-06-23 阿诺尔德耶格尔控股有限公司 作为连续的牵引机构的皮带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皮带的方法
US11192722B2 (en) 2018-12-14 2021-12-07 Arnold Jäger Holding GmbH Belt as endless traction mean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bel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16288A1 (ja) 2018-01-25
JP6792366B2 (ja) 2020-11-25
JP2018013727A (ja) 2018-01-25
TWI725209B (zh) 2021-04-21
TW201805656A (zh) 2018-02-16
KR102436860B1 (ko) 2022-08-26
CN107924020B (zh) 2022-03-01
KR20190032262A (ko) 2019-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4020B (zh) 光学薄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545017B (zh) An optical function film continuous rol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an optical function film bonding apparatus
JP4972198B2 (ja) 光学機能フィルム連続ロ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学機能フィルム貼り合せ装置
TWI681205B (zh) 膜積層體、第1剝離膜之剝離方法及光學顯示面板之製造方法
CN108885298B (zh) 光学薄膜、剥离方法以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JP2023061955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表示パネル
CN107924649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TW201632921A (zh) 附保護膜之光學膜的製造方法
KR102454591B1 (ko) 단층체 또는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8700695B (zh)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9477928B (zh) 片状的光学薄膜
CN109478383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JP2009271519A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