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11546A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11546A CN107911546A CN201711122217.XA CN201711122217A CN107911546A CN 107911546 A CN107911546 A CN 107911546A CN 201711122217 A CN201711122217 A CN 201711122217A CN 107911546 A CN107911546 A CN 1079115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ecret key
- touch
- key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错误输入预定次数的秘钥后,使触摸屏失效;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增强移动终端在丢失后的个人信息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代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移动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便携式笔记本等。尤其是智能手机等可能存放个人隐私,还常常绑定了银行卡号或支付账号,信息安全与个人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这些移动智能设备丢失,将会给用户造成非常严重的财产或名誉损害,不是仅仅丢了一部智能设备这么简单。
目前,针对例如智能手机的安全策略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解锁方式也层出不穷,指纹解锁、图案解锁、数字解锁,又或者基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触摸特征点匹配等比较新颖的解锁方式。
现在主流的智能机都是以指纹解锁加图案或数字解锁辅助的方式配合打开手机操作。这样的解锁存在一个安全隐患,一旦手机丢失,一般情况下,不法分子将可以一直不断尝试去图案或数字解锁,最终将很可能成功解锁智能手机,查看到用户信息,恶意进行操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增强带有触摸屏的移动设备在丢失后的安全性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接收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所述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所述恢复秘钥为按键时间、按键次数和按键顺序中的至少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通过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所述恢复秘钥为所述按键次数和所述按键顺序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中,在预先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时,使用户选择在所述触屏失效时是否提供相关提示,若用户选择提供相关提示,则在使屏幕失效时,提示输入恢复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秘钥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触屏失效模块,用于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秘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秘钥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在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触屏失效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所述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恢复秘钥为按键时间、按键次数和按键顺序中的至少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秘钥设置模块通过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所述恢复秘钥为所述按键次数和所述按键顺序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在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中,所述秘钥设置模块在预先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时,使用户选择在所述触屏失效时是否提供相关提示,若用户选择提供相关提示,则在使屏幕失效时,提示输入恢复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根据上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上述移动终端中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案是一种基于触摸屏的智能设备防盗安全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强手机、平板电脑在丢失后的个人信息安全性。具体方法是,当手机图案解锁失败后会主动触发触摸屏在可视区内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即触摸屏失灵,只有以独特的方式恢复才可以,并且这种独特的模式也是十分隐蔽的。这样使得不法分子无法操作并解锁手机,大大的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由用户通过服务器远程让触摸屏失灵,或在其它应用中检测到密码错误而使触摸屏失灵。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在各个附图中,类似的构成部分采用类似的编号。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各实施例以带有触摸屏的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该手机的结构框图,该手机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输入单元130、显示单元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输入单元1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和其他输入设备,显示单元14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4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手机100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实施例1
图2示出了一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实施例1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步骤S210,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按键输入恢复秘钥。这里的按键可以是在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这里的按键优选使用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因为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的调用相对简单。
以手机为例,假设在触摸屏下方从左到有存在菜单选择键、HOME键、BACK键。用户可以通过对这三个键以按键顺序、按键次数、按键时间进行组合设置。在进入恢复秘钥模式后,记录用户的按键顺序、按键时间和按键时间作为预设秘钥。比如,用户先按HOME键三次、再按菜单选择键5次、最后按BACK键5秒,在上述的按键顺序、按键次数和按键时间即为预设秘钥。在需要恢复屏幕时,只有用户以同样的按键顺序、按键次数和按键时间输入时,才能恢复屏幕。
然而,在设置密码时,让用户精确地确定按键时间并不够方便和易用。可以进行一些简化。例如,可以让用户常按相关键3秒以上,作为一次长时间按键,点击则作为一次短按键,即可以利用按键时间的长短设置恢复密钥。由此,简化了用户的设置难度,而且用户甚至可以仅使用一个按键设置恢复秘钥。例如可以通过长按HOME键三次,点击两次,在长按一次作为恢复秘钥。但是,同时采用按键顺序、按键次数和按键时间来设置恢复密钥,可以增加非法用户破解该密钥的难度。
此外,为了更进一步简化恢复密钥的设置,可以仅采用按键顺序和按键次数(点击次数)来设置。此时,可将手机屏幕下方的触摸按键:菜单选择键、Home键、Back键的编号分别设置为1、2和3。恢复秘钥可以由二维数组组成,例如,第一维可用以表示数字,第二维可用以表示顺序。假设二维数组为{6,7,3},{2,1,3},则二维秘钥的输入操作为:先点击Home键7次,再点击菜单键6次,最后点击Back键3次。
上面仅以触摸按键进行了举例说明,然而,在预设恢复密钥时,可以使用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可以单独使用实体按键,或者使用虚拟按键和实体按键的组合,或者使用触摸按键和实体按键的组合。优选使用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更优选使用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至少两个按键。
上述预设恢复密钥可以仅与开机后或者待机唤醒后的锁屏界面相关联。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用户在使用手机后未锁屏,手机在未进入待机状态就被其他人拿走,由此,其他人可以直接尝试登录一些重要的应用,比如涉及银行账户的银行APP。为了防止银行账户信息被非法获取,可以将预设恢复密钥与银行APP相关联。可以将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的预设恢复密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的密钥。
步骤S220,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可以在指纹解锁、图案解锁或者数字解锁失败后,驱动给触摸屏发送另一套配置参数,使得在触摸屏上操作时,报点完全乱掉,给人以硬件突然摔坏的感觉。
在使用了触摸屏上的触控按键设置恢复秘钥时,使触摸屏失效是指使触摸屏的可视区域失效;而使用了触摸屏的下方的虚拟按键设置预设恢复密码时,仅使虚拟按键上方的可视区域不能正常显示。
由于不法分子通常不会考虑通过指纹解锁,因此,可以不针对指纹解锁启用本发明的防盗机制。此外,由于用户本身也可能出现忘记某个密码的情况,可以设置为在图案解锁和数字解锁两种方式,或者其他正常解锁方式都解锁失败的情况下,再启用本发明的防盗机制。
步骤S230,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例如,在手机被非法盗取或盗用的情况下,若解锁或登录失败时,触摸屏失效,非法用户会以为手机损坏,很难想到通过触控按键或实体按键来输入恢复密钥。而合法用户在重新找回手机后,可以通过输入恢复密钥来恢复手机的正常使用。若未收到用户输入密钥,则进入步骤S260。
步骤S240,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在用户通过上述的按键输入密钥的情况下,判断用户输入密钥与预先设置的恢复密钥是否一致。
步骤S250,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若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驱动会给触摸屏发送正常使用的参数,然后触屏就可以正常使用,但此时仍停留在锁屏界面,因此还是需要正确地输入解锁密码才可进入手机。
步骤S260,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即,触摸屏不做任何变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例如图案解锁、数字解锁等的基础上加装了一层密码解锁机制,大大地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手机丢失的情形下,无论是防盗报警、非法解锁拍照还是发送定位等功能,将手机找回来的几率很小,所以,提高手机解锁的复杂度,延长手机被破解和操纵的时间间隔,为当事人争取更长的时间来补救、规避风险,保护个人财产信息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在触摸屏失灵后,并不做出任何提示,让盗用者以为是屏幕损坏,从而可能放弃对手机的解锁。只能通过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摸按键、或者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来恢复触摸屏的功能,这种特定的恢复方式是十分隐蔽的,这样不法分子无法操作并解锁手机,大大的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
当然,在预先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时,可以让用户选择在所述触屏失效时是否提供相关提示,若用户选择提供相关提示,则在使屏幕失效时,提示输入恢复密钥。尽管提示输入恢复秘钥,但是并不提示恢复秘钥是用于恢复屏幕的功能,而且也不提示以何种方式输入恢复秘钥,这样不法分子仍然可能误以为屏幕损坏或者出现程序缺陷。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式,可以接收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出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该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例如,在用户发现手机丢失后,可以迅速借助于台式机、笔记本、其他手机登录相关服务器,在进行相应的身份验证后,来远程遥控使手机的屏幕失效。这样,在手机被盗取后,不法分子可能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尝试屏幕解锁,手机屏幕就已失效,由此可能认为盗取的是一部已损坏的手机,从而保障了手机丢失用户的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
实施例2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300包括:
秘钥设置模块310,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触屏失效模块320,用于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秘钥接收模块330,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秘钥验证模块340,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在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300的模块用于执行防盗方法中的对应步骤,而且在防盗方法中的可选项也可相应地应用于防盗装置300中,这里不再一一详细地描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该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从而使移动终端执行上述方法或者上述防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存储器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移动终端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更多个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揭示了:
A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A2.根据A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A3.根据A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A4.根据A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接收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所述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
A5.根据A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所述恢复秘钥为按键时间、按键次数和按键顺序中的至少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A6.根据A5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所述恢复秘钥为所述按键次数和所述按键顺序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B7.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秘钥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触屏失效模块,用于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秘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秘钥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在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B8.根据B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B9.根据B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B10.根据B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触屏失效模块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所述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
B11.根据B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恢复秘钥为按键时间、按键次数和按键顺序中的至少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B12.根据B1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秘钥设置模块通过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所述恢复秘钥为所述按键次数和所述按键顺序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C13.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根据A1至A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
D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C13所述的移动终端中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方法包括:
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若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则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或触控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服务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出的指令,使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失效,所述指令是在用户通过其他终端登录所述服务器,经过身份验证后,由所述服务器发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秘钥为按键时间、按键次数和按键顺序中的至少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所述恢复秘钥,所述恢复秘钥为所述按键次数和所述按键顺序两个参数的组合秘钥。
7.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装置包括:
秘钥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置恢复秘钥,并将所述恢复秘钥与锁屏界面的解锁和/或指定应用的登录相关联;
触屏失效模块,用于在所述锁屏界面或所述指定应用的登录界面通过预定的方式解锁或登录失败后,使所述触摸屏失效;
秘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按键输入的用户输入秘钥;
秘钥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恢复所述触摸屏的功能;在没有收到所述用户输入秘钥或者所述用户输入秘钥与所述恢复秘钥不一致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不做任何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在所述触摸屏下方的虚拟按键、触控按键、或者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实体按键中的一个或多个。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中所使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2217.XA CN107911546A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2217.XA CN107911546A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11546A true CN107911546A (zh) | 2018-04-13 |
Family
ID=6184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22217.XA Pending CN107911546A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1154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530074A (ja) * | 2018-08-09 | 2021-11-04 | 湖州申脉科技有限公司Huzhou Shenmai Technology Co., Ltd.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機器とソーシャ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プライバシー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CN116484431A (zh) * | 2023-06-21 | 2023-07-2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75212A1 (en) * | 2010-09-27 | 2012-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4463039A (zh) * | 2014-12-16 | 2015-03-25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
CN104598831A (zh) * | 2014-12-05 | 2015-05-06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安全的保护方法及终端 |
CN105554719A (zh) * | 2016-02-26 | 2016-05-04 |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报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631263A (zh) * | 2015-12-21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使用限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7018142A (zh) * | 2017-04-28 | 2017-08-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动防御方法及移动终端 |
-
2017
- 2017-11-14 CN CN201711122217.XA patent/CN1079115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75212A1 (en) * | 2010-09-27 | 2012-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4598831A (zh) * | 2014-12-05 | 2015-05-06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安全的保护方法及终端 |
CN104463039A (zh) * | 2014-12-16 | 2015-03-25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
CN105631263A (zh) * | 2015-12-21 | 2016-06-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使用限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554719A (zh) * | 2016-02-26 | 2016-05-04 |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报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018142A (zh) * | 2017-04-28 | 2017-08-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动防御方法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530074A (ja) * | 2018-08-09 | 2021-11-04 | 湖州申脉科技有限公司Huzhou Shenmai Technology Co., Ltd.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機器とソーシャ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プライバシー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CN116484431A (zh) * | 2023-06-21 | 2023-07-2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484431B (zh) * | 2023-06-21 | 2024-05-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eng et al. | Continuous mobile authentication using virtual key typing biometrics | |
EP257914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nlocking operating system | |
CN1952855B (zh) | 一种防止被偷窥的密码输入方法和系统 | |
CN106355141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3034798B (zh) | 一种随机密码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JP2008005498A (ja) |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のデータ保護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2982269A (zh) | 基于生物计量特征的防偷窥密码认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3425921A (zh) | 密码管理设备、密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933286A (zh) | 无线认证 | |
CN104820805B (zh)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60737A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 |
CN102932540A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 |
CN107862194A (zh) | 一种安全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6211070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保护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387074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锁定执行方法 | |
CN106778523A (zh) |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7424274A (zh) | 一种智能门锁开锁的方法、装置及智能门锁 | |
CN106951757A (zh) | 一种操作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911546A (zh)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5069361A (zh) | 对隐私空间的安全访问方法及系统 | |
CN105868601A (zh) | 基于压力触控屏的电子终端、加密解锁控制器及方法 | |
CN105678149B (zh) | 一种解锁方法及终端 | |
CN107392008A (zh) | 密码管理方法、密码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778158A (zh) | 一种信息保护装置及方法 | |
CN106506843A (zh) | 一种防盗方法和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