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907595A -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7595A
CN107907595A CN201711455921.7A CN201711455921A CN107907595A CN 107907595 A CN107907595 A CN 107907595A CN 201711455921 A CN201711455921 A CN 201711455921A CN 107907595 A CN107907595 A CN 107907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tube
microphone
reflection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5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7595B (zh
Inventor
宋若龙
刘冬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1455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7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属于声学测量领域。扬声器与传声管相连,传声管另一端与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相连;反射管的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A,另一端与三通管件的第二开口相连;传声管、反射管上设置安装孔,其中内安装传声器。三通管件为异径三通管件或等径三通管件,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试件筒相连,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折射管的一端相连。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频率从100Hz到1600Hz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且该装置所需样品小,设备简单,在普通实验室就可操作。

Description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最大的公害之一。使用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是被动控制技术控制噪声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声学方面,评价材料声学性能的主要参数为:吸声系数和隔声量。实验室中测量吸声系数与隔声量的方法主要有:混响室法和阻抗管法。
混响室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原理是将10~12m2的试件置于200~250m3的混响室内,测量混响时间并利用赛滨公式计算材料吸声系数;混响室法测量材料隔声量原理是使用两间紧邻不小于50m3的混响室,一间作为声源室,另一间作接受室,试件置于公共墙面安装孔中,利用传声器对室内声压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混响室隔声量测量公式计算出材料隔声量。
阻抗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方法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可分为:驻波比法和传递函数法。驻波比法是传统的阻抗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方法,利用驻波比计算材料的正入射吸声系数,只能进行单频测量,效率较低。传递函数法是在频谱分析理论及FFT算法逐步成熟之后,利用了现代频谱分析方法,利用阻抗管双传声器传递函数测量材料吸声系数,一次测量可以得到阻抗管工作频段内各频率的吸声系数,效率高。
阻抗管测量材料隔声量方法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可分为:四传声器法和双负载法。四传声器法是在以前的三传声器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运用阻抗管测量材料隔声量,采用驻波分离办法,利用透射系数求得材料的正入射隔声量的方法。双负载法是在两种不同的边界条件下,进行两种测量来补偿四传声器法非理想条件吸声末端的方法。
目前,吸声与隔声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设备均基于以上方法设计,混响室法所需试件的面积大,构建成本高,不宜作为实验研究的参考测量方法。阻抗管法只能测量声波垂直入射时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但有些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等,声波斜入射时材料的吸声系数与声波垂直入射时的吸声系数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材料斜入射吸声系数在工程上也是判断材料性能的重要依据,因此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并没有专门测量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性能的合适方法和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阻抗管仅能测量声波垂直入射时材料的吸声系数和隔声量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声波折反射原理与管内平面波理论,结合混响室与阻抗管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扬声器1与传声管3的一端相连,所述传声管3的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一开口相连;反射管7的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A8,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二开口相连;所述吸声末端管A8内填充吸声材料使反射管7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传声管3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传声管3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所述反射管7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反射管7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
所述的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75°。
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异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试件筒10相连,所述试件筒10的中心设置有活塞杆11并深入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活塞杆11伸入至异径三通管件内的一端设有背板9,背板9与试件5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的大小通过活塞杆11调节;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第三开口的横截面为短轴相同,长轴不同的椭圆。
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等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等径三通管件内,所述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折射管12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射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B13,吸声末端管B13内填充吸声材料使折射管12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折射管12上设置两个安装孔6,两个安装孔6内分别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折射管12内壁相平;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
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四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异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所述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1)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2,传声管上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1,将p2与p1作商,求得入射波传递函数为H1
2)将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3,与反射管上远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4,将p3与p4作商,求得反射波传递函数为H2
3)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远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1,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近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2,将P2与P1作商,求得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为H12
4)利用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与入射波传递函数及反射波传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反射系数r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H1为入射波传递函数,H2为反射波传递函数,H12为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
吸声系数α按下列公式计算:α=1-|r|2
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六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隔声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等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所述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的计算过程如下:透射系数tp按下列公式计算:
隔声量TL按下列公式计算:TL=-20lgtp|
其中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x2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x3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的距离,x4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的距离,P1为距试件x1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2为距试件x2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3为距试件x3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P4为距试件x4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为入射波复声压幅值,透射波复声压幅值,k为声波的复波数,s为传声管、反射管与透射管上两传声器间距,tp为透射系数,TL为隔声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实际上通过更换异径三通与等径三通管件来改变声波入射材料时的角度,该测量装置可测得声波入射角为30°、45°、60°、75°材料的吸声系数与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测试时利用两支传声器间距不同来调节测试的频率范围,可以实现频率从100Hz到1600Hz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且该装置所需样品小,设备简单,在普通实验室就可操作。因而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便具有轻便、易操作测量方法简单、经济便利,可测量较大频带内声波斜入射时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的变化等优秀性能。这些优秀性能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今科技技术。在声波斜入射材料时吸声系数、反射系数以及阻抗和导纳测量等方面显现出新的优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异径三通管件(传声管与反射管的夹角为30°、60°、75°)与试件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等径三通管件(传声管与反射管的夹角为30°、60°、7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
图中:1、扬声器;2、底座;3、传声管;4、三通管件;5、试件;6、安装孔;7、反射管;8、吸声末端管A;9、背板;10、试件筒;11、活塞杆;12、折射管;13、吸声末端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扬声器1与传声管3的一端相连,所述传声管3的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一开口相连;反射管7的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A8,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二开口相连;所述吸声末端管A8内填充吸声材料使反射管7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传声管3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传声管3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所述反射管7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反射管7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
所述的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75°。
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异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试件筒10相连,试件筒的横截面与异径三通管件相同,所述试件筒10的中心设置有活塞杆11并深入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活塞杆11伸入至异径三通管件内的一端设有背板9,背板9与试件5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的大小通过活塞杆11调节,活塞杆另一端刻有刻度记录样品到背板表面的距离;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测试时利用两支传声器间距不同来调节测试的频率范围,实现频率从100Hz到1600Hz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第三开口的横截面为短轴相同,长轴不同的椭圆。
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等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等径三通管件内,所述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折射管12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射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B13,吸声末端管B13内填充吸声材料使折射管12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折射管12上设置两个安装孔6,两个安装孔6内分别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折射管12内壁相平;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测试时利用两支传声器间距不同来调节测试的频率范围,实现频率从100Hz到1600Hz的材料隔声量测量。
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
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四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安装四种异径三通管件的阻抗管中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异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所述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1)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2,传声管上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1,将p2与p1作商,求得入射波传递函数为H1
2)将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3,与反射管上远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4,将p3与p4作商,求得反射波传递函数为H2
3)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远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1,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近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2,将P2与P1作商,求得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为H12
4)利用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与入射波传递函数及反射波传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反射系数r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H1为入射波传递函数,H2为反射波传递函数,H12为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
吸声系数α按下列公式计算:α=1-|r|2
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六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安装四种等径三通管件的阻抗管中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隔声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等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所述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的计算过程如下:透射系数tp按下列公式计算:
隔声量TL按下列公式计算:TL=-20lg|tp|
其中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x2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x3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的距离,x4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的距离,P1为距试件x1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2为距试件x2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3为距试件x3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P4为距试件x4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为入射波复声压幅值,透射波复声压幅值,k为声波的复波数,s为传声管、反射管与透射管上两传声器间距,tp为透射系数,TL为隔声量。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将试件放入异径三通管件中央,根据声波反射原理,试件到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与试件到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传声器的距离相同,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三个传声器间距也相同,为避免试件表面声场扭曲产生误差,试件距离近端传声器(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管径,按照图1所示,将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阻抗管安装好,由于受到湿度、温度或传声器内部结构的影响,传声器在使用前利用校准器对传声器进行标定;按照图5所示,将扬声器通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相连,将四个传声器分别与信号调理器相连,所述信号调理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相连;打开信号发生器经放大器驱动扬声器发声,在阻抗管中产生平面波,当然扬声器也会产生高次波,因此本发明为保证管内传播的是平面波,扬声器表面到远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大于三倍管径,扬声器工作10分钟以上,其工作性能趋于稳定时,标志着准备工作完成;
2)、测量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
2.1)利用四通道的数据采集卡采集各传声器相应位置处的声压信号;
2.2)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2,传声管上远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1,将p2与p1作商,求得入射波传递函数为H1
2.3)将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3,与反射管上远端传声器(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4,将p3与p4作商,求得反射波传递函数为H2
2.4)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远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1,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2,将P2与P1作商,求得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为H12
2.5)利用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与入射波传递函数及反射波传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反射系数r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H1为入射波传递函数,H2为反射波传递函数,H12为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根据公式α=1-|r|2便可求出声波斜入射时材料的吸声系数;
2.6)将图3中异径三通管件与试件筒更换到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重复步骤2,最终经过数值计算可以直观看到声波入射角30°、45°、60°、75°材料的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本发明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将试件放入异径三通管件中央,根据声波反射原理,试件到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与试件到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传声器的距离相同,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三个传声器间距也相同,为避免样品表面声场扭曲产生误差,试件距离近端传声器(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管径,试件距离近端传声器(折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应大于三倍管径,按照图1所示,将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阻抗管安装好,由于受到湿度、温度或传声器内部结构的影响,传声器在使用前利用校准器对传声器进行标定;按照图5所示,将扬声器通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相连,将四个传声器分别与信号调理器相连,所述信号调理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相连;打开信号发生器经放大器驱动扬声器发声,在阻抗管中产生平面波,当然扬声器也会产生高次波,因此本发明为保证管内传播的是平面波,扬声器表面到远端传声器(传声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大于三倍管径,扬声器工作10分钟以上,其工作性能趋于稳定时,标志着准备工作完成。
2)、测量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
2.1)利用六通道的数据采集卡采集阻抗管中各传声器相应位置处的声压信号;
2.2)利用公式
即可求出声波斜入射时材料的透射系数,其中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x2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x3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的距离,x4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的距离,P1为距试件x1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2为距试件x2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3为距试件x3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P4为距试件x4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为入射波复声压幅值,透射波复声压幅值,k为声波的复波数,s为传声管、反射管与透射管上两传声器间距,tp为透射系数,TL为隔声量。
2.3)将图4中等径三通管件更换到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中,重复步骤2,最终经过数值计算可以直观看到声波入射角30°、45°、60°、75°材料的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扬声器(1)与传声管(3)的一端相连,所述传声管(3)的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一开口相连;反射管(7)的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A(8),另一端与三通管件(4)的第二开口相连;所述吸声末端管A(8)内填充吸声材料使反射管(7)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传声管(3)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传声管(3)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所述反射管(7)上设置三个安装孔(6),其中两个安装孔(6)内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反射管(7)内壁相平,另一个安装孔(6)通过金属制作的顶杆临时密封以防止漏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异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试件筒(10)相连,所述试件筒(10)的中心设置有活塞杆(11)并深入异径三通管件内,所述活塞杆(11)伸入至异径三通管件内的一端设有背板(9),背板(9)与试件(5)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的大小通过活塞杆(11)调节;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异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第三开口的横截面为短轴相同,长轴不同的椭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管件(4)为等径三通管件,试件(5)放置在所述等径三通管件内,所述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三开口与折射管(12)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射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吸声末端管B(13),吸声末端管B(13)内填充吸声材料使折射管(12)末端无声波反射;所述折射管(12)上设置两个安装孔(6),两个安装孔(6)内分别安装传声器,且传声器前端与阻抗管——折射管(12)内壁相平;上述结构由底座(2)支撑,构成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当传声管(3)与反射管(7)之间的夹角为30°、45°、60°、75°时,等径三通管件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的横截面均为等直径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四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异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系数及吸声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1)传声管上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2,传声管上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上距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1,将p2与p1作商,求得入射波传递函数为H1
2)将反射管上近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3,与反射管上远端传声器,即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采集到的声压为p4,将p3与p4作商,求得反射波传递函数为H2
3)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远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1,传声管与反射管各自的近端传声器采集到的入射波与反射波声压求和为P2,将P2与P1作商,求得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为H12
4)利用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与入射波传递函数及反射波传递函数关系,可以推导出反射系数r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H1为入射波传递函数,H2为反射波传递函数,H12为吸声系数测量装置中总声场的传递函数,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
吸声系数α按下列公式计算:α=1-|r|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号发生器通过功率放大器使扬声器向声波斜入射材料隔声量测量装置内发出高斯白噪声;
2)六通道数据采集卡通过信号调理器与传声器相连,分别采集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信号,并将其传递至计算机中;
3)计算机利用隔声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四种等径三通管件放入试件后的声波入射各角度下材料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射系数及隔声量的计算过程如下:透射系数tp按下列公式计算:
<mrow> <msub> <mi>t</mi> <mi>p</mi> </msub> <mo>=</mo> <mfrac> <msub> <mover> <mi>P</mi> <mo>^</mo> </mover> <mn>3</mn> </msub> <msub> <mover> <mi>P</mi> <mo>^</mo> </mover> <mn>1</mn> </msub> </mfrac> <mo>=</mo> <mfrac> <mrow> <mn>2</mn> <mi>j</mi> <mi> </mi> <mi>s</mi> <mi>i</mi> <mi>n</mi> <mrow> <mo>(</mo> <mi>k</mi> <mi>s</mi> <mo>)</mo> </mrow> <mrow> <mo>(</mo> <msub> <mi>P</mi> <mn>3</mn> </msub> <msub> <mi>P</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P</mi> <mn>4</mn> </msub> <msub> <mi>P</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sup> <mi>e</mi> <mrow> <mi>j</mi> <mi>k</mi> <mrow> <mo>(</mo> <msub> <mi>x</mi> <mn>2</mn> </msub> <mo>+</mo> <msub> <mi>x</mi> <mn>3</mn> </msub> <mo>)</mo> </mrow> </mrow> </msup> </mrow> <mrow> <mo>(</mo> <msubsup> <mi>P</mi> <mn>1</mn> <mn>2</mn> </msubsup> <mo>-</mo> <msubsup> <mi>P</mi> <mn>4</mn> <mn>2</mn> </msubsup> <mo>)</mo> <msup> <mi>e</mi> <mrow> <mn>2</mn> <mi>j</mi> <mi>k</mi> <mi>s</mi> </mrow> </msup> <mo>+</mo> <mn>2</mn> <mo>(</mo> <msub> <mi>P</mi> <mn>4</mn> </msub> <msub> <mi>P</mi> <mn>3</mn> </msub> <mo>-</mo> <msub> <mi>P</mi> <mn>1</mn> </msub> <msub> <mi>P</mi> <mn>2</mn> </msub> <mo>)</mo> <msup> <mi>e</mi> <mrow> <mi>j</mi> <mi>k</mi> <mi>s</mi> </mrow> </msup> <mo>+</mo> <msubsup> <mi>P</mi> <mn>2</mn> <mn>2</mn> </msubsup> <mo>-</mo> <msubsup> <mi>P</mi> <mn>3</mn> <mn>2</mn> </msubsup> </mrow> </mfrac> </mrow>
隔声量TL按下列公式计算:TL=-20lg|t|p
其中x1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远的传声器的距离,x2为传声管与反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即传声管与反射管上离试件最近的传声器的距离,x3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近端传声器的距离,x4为折射管上试件与远端传声器的距离,P1为距试件x1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2为距试件x2位置处两个传声器采集的声压和,P3为距试件x3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P4为距试件x4位置处传声器采集的声压,为入射波复声压幅值,透射波复声压幅值,k为声波的复波数,s为传声管、反射管与透射管上两传声器间距,tp为透射系数,TL为隔声量。
CN201711455921.7A 2017-12-28 2017-12-28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0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5921.7A CN107907595B (zh) 2017-12-28 2017-12-28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5921.7A CN107907595B (zh) 2017-12-28 2017-12-28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7595A true CN107907595A (zh) 2018-04-13
CN107907595B CN107907595B (zh) 2023-06-06

Family

ID=6187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59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07595B (zh) 2017-12-28 2017-12-28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759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507A (zh) * 2019-01-25 2019-06-11 河海大学 一种多孔沥青混合料噪声吸收与传播效果测试装置及用法
CN11100715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562316A (zh) * 2019-12-20 2020-08-21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双面阵列和广义逆算法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
CN112730626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矢量传感器的现场隔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3740438A (zh) * 2020-05-27 2021-1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声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4414664A (zh) * 2022-01-08 2022-04-29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与短声管的吸声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486134A (zh) * 2021-12-17 2022-05-13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振动疲劳试验辐射噪声监测装置
CN114894905A (zh) * 2022-07-15 2022-08-12 镇江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声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5372469A (zh) * 2022-08-18 2022-11-22 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一种基于激光测振的吸声系数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5372469B (zh) * 2022-08-18 2025-04-04 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一种基于激光测振的吸声系数测量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461A (zh) * 2008-01-08 2008-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吸声材料的高温吸声性能测试装置
CN101458231A (zh) * 2009-01-07 2009-06-17 清华大学 一种吸声系数现场测量装置及方法
JP2012052987A (ja) * 2010-09-03 2012-03-1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吸音率計測装置、音響特性計測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2595645U (zh) * 2012-06-01 2012-12-12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声屏障
CN202693525U (zh) * 2012-06-14 2013-01-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量系统
CN103439126A (zh) * 2013-07-11 2013-12-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管径消声器中高频声学性能的实验测量方法
CN104535647A (zh) * 2014-11-26 2015-04-22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材料吸隔声性能预测装置及方法
JP5973102B1 (ja) * 2016-03-10 2016-08-2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伝搬定数の取得方法、吸音材の吸音率の計算方法、吸音率評価装置
CN207636541U (zh) * 2017-12-28 2018-07-20 吉林大学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461A (zh) * 2008-01-08 2008-07-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吸声材料的高温吸声性能测试装置
CN101458231A (zh) * 2009-01-07 2009-06-17 清华大学 一种吸声系数现场测量装置及方法
JP2012052987A (ja) * 2010-09-03 2012-03-15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吸音率計測装置、音響特性計測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2595645U (zh) * 2012-06-01 2012-12-12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声屏障
CN202693525U (zh) * 2012-06-14 2013-01-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量系统
CN103439126A (zh) * 2013-07-11 2013-12-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管径消声器中高频声学性能的实验测量方法
CN104535647A (zh) * 2014-11-26 2015-04-22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材料吸隔声性能预测装置及方法
JP5973102B1 (ja) * 2016-03-10 2016-08-2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伝搬定数の取得方法、吸音材の吸音率の計算方法、吸音率評価装置
CN207636541U (zh) * 2017-12-28 2018-07-20 吉林大学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507B (zh) * 2019-01-25 2021-09-07 河海大学 一种多孔沥青混合料噪声吸收与传播效果测试装置及用法
CN109870507A (zh) * 2019-01-25 2019-06-11 河海大学 一种多孔沥青混合料噪声吸收与传播效果测试装置及用法
CN111562316A (zh) * 2019-12-20 2020-08-21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双面阵列和广义逆算法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
CN111562316B (zh) * 2019-12-20 2021-03-23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双面阵列和广义逆算法的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
CN11100715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740438A (zh) * 2020-05-27 2021-12-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声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3740438B (zh) * 2020-05-27 2022-08-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声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730626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矢量传感器的现场隔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4486134A (zh) * 2021-12-17 2022-05-13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振动疲劳试验辐射噪声监测装置
CN114486134B (zh) * 2021-12-17 2024-07-23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振动疲劳试验辐射噪声监测装置
CN114414664A (zh) * 2022-01-08 2022-04-29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与短声管的吸声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4894905A (zh) * 2022-07-15 2022-08-12 镇江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声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4894905B (zh) * 2022-07-15 2022-09-20 镇江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声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5372469A (zh) * 2022-08-18 2022-11-22 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一种基于激光测振的吸声系数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5372469B (zh) * 2022-08-18 2025-04-04 江苏省声学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一种基于激光测振的吸声系数测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759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07595A (zh)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3698403B (zh) 一种材料及构件隔声量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CN103439126B (zh) 大管径消声器中高频声学性能的实验测量方法
CN104501939B (zh) 一种利用单水听器测量非消声水池混响时间的反演方法
CN104344886B (zh) 一种声强测量仪高声强特性的评测方法
CN104215694A (zh) 一种织物吸音隔声测试装置
CN110231408A (zh) 一种测量材料声学常数的方法及装置
Gatto et al. Mean and fluctuating pressure measurements over a circular cylinder in cross flow using plastic tubing
CN106018561A (zh) 不同管道结构中声波幅值衰减系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0501427A (zh) 一种基于短声管脉冲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便携装置和测量方法
CN101655443A (zh) 利用水声衰减频谱测量水浑浊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3344702A (zh) 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沥青混凝土降噪性能的方法
CN105467013A (zh) 基于质量定律的隔声材料传递损失预测系统及方法
US725498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ducting an on-site measurement of the density of an insulation material
Suhanek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using impedance tubes
CN103105433A (zh) 一种采用脉冲法测量声学材料吸声系数的装置和测量方法
CN109783969A (zh) 一种应用传递矩阵计算不同厚度均匀材料声学特性的方法
CN114295724A (zh) 一种声波测试管
CN207636541U (zh) 声波斜入射材料吸声系数与隔声量测量装置
CN111024814A (zh) 利用超声波检测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状态
CN103091401B (zh) 一种测量声学材料特征阻抗和复波数的装置和测量方法
CN114965718A (zh) 一种基于波分解的声管中脉冲叠加条件下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
T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digenous impedance tube
CN111190080B (zh) 高压电极电晕放电可听噪声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12083331U (zh) 一种声学阻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