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冒清热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冒清热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是头疼、发烧、咳嗽、鼻塞、咽喉肿痛等,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并发症,造成生命危险。现有感冒药物常见的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现有胶囊剂的工艺一般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药材的鉴定、炮制、干燥,然后常规粉粹,提取,再通过制粒工艺制粒,整理、总混后制成胶囊剂。但现有的制粒工艺通常为不定型,颗粒散、碎,外形差,流动性差,易吸潮,不利于保存、分装,同时制成的胶囊剂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起效慢等。
中国专利申请CN101049485A公开了一种桑姜感冒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桑姜感冒软胶囊由桑叶、菊花、紫苏、连翘、苦杏仁、干姜和适宜药用辅料制成,具有散风清热、祛寒止咳的功效。该胶囊稳定、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但是该制备方法中粉末的流动性差,造成装量存在差异,且易于吸收水分,影响药品质量。
中国专利CN1254266C公开了一种口服感冒胶囊,采用将薄荷、山萘、洋甘菊三味药加水浸泡,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收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结,冷藏过夜,抽滤,干燥,研细,过筛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过滤,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再将大枣、甘草、睡莲花、破布木果、蜀蔡子、大黄、罂粟壳七味药材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备用液合并,减压浓缩,加入乙醇,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液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浸膏粉,加入包合物混均后,加入微晶纤维素淀粉的辅料,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加入微粉硅胶混均,灌装,即得。该胶囊疗效显著,但是该胶囊吸湿性、流动性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冒清热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感冒清热胶囊具有吸湿性低,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易崩解的优点,且制备过程中药物粉流动性高,胶囊的质量均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冒清热胶囊,所述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
所述微丸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分数:
荆芥穗40-60份、薄荷10-20份、防风20-30份、紫苏叶10-20份、葛根20-30份、桔梗10-20份、白芷10-20份、苦地丁40-60份、芦根30-50份、柴胡20-30份、苦杏仁15-25份、改性壳聚糖1-3份、β-环糊精1-5份、淀粉0.5-1.5份、羟丙基纤维素1-3份、水85-95份和95%乙醇5-15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0-15份、三醋酸甘油醋1-3份、硬脂酸镁1-5份和95%乙醇5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冒清热胶囊中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50份、薄荷15份、防风25份、紫苏叶15份、葛根25份、桔梗15份、白芷15份、苦地丁50份、芦根40份、柴胡25份、苦杏仁20份、改性壳聚糖2份、β-环糊精3份、淀粉1份、羟丙基纤维素2份、水90份和乙醇溶液10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2.5份、三醋酸甘油醋2份、硬脂酸镁3份和乙醇溶液5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壳聚糖为壳聚糖-g-乳糖。
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g-乳糖的制备方法为:
(1)将壳聚糖与乳糖按重量比1:3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2)将甲醇与体积分数为0.3%的乙酸水溶液按体积比1:3混合,得溶剂;
(3)将步骤(2)所得溶剂加入至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室温反应24h,反应后的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再用三重蒸馏水透析,冻干,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乙醇溶液为体积分数为85-95%的乙醇溶液。
同时,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感冒清热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荆芥穗、薄荷和紫苏叶,粉碎,得药材A;向上述药材A中其6-8倍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5-6h,收集挥发油,将溶液过滤,得滤液B和滤渣;
S2将步骤S1所得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2h,冷藏,抽滤,干燥,研磨过100目筛,得包合粉末;
S3将防风、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芦根、柴胡和苦杏仁粉碎,并与步骤S1所得滤渣混合均匀,得药材C;向上述药材C中先后加入其7-9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2h,合并煎煮,过滤,得滤液D;将上述滤液D与步骤S1所得滤液B合并,浓缩,喷雾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S4将步骤S3所得浸膏粉与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99:1混合,以转速26r/min混合5min,再用粉粹整粒机改性处理10次,得改性浸膏粉;
S5将淀粉、水和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得黏合剂;将步骤S2所得包合粉末、步骤S3所得改性浸膏粉、改性壳聚糖和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用上述黏合剂制软材,采用45r/min,筛网空进1.0mm挤出,采用12000r/min滚圆,后置于流化床中干燥,过40目,得微丸;
S6将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醋、硬脂酸镁和乙醇溶液混合,得包衣液;将步骤S5所得微丸置于气流包衣装置中,用上述包衣液包隔离衣,包衣工艺条件:鼓风机频率26Hz,喷气压力0.2MPa,喷液流速1mL/min,流化温度32℃,包衣增重4-6%,得药丸;将上述药丸装入胶囊壳,灭菌,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流化床工艺条件为:风量70-90m3/h,温度40-50℃,时间40-60min。
本发明通过对壳聚糖改性,制备成壳聚糖-g-乳糖,不仅降低了微丸的吸湿性,还增加了粉末的流动性,使得制得的微丸质量均匀,解决了胶囊填充中质量差异的问题;另外,本发明通过β-环糊精将荆芥穗、薄荷和紫苏叶的挥发油进行包埋,可以有效的减少挥发油的挥发及其与外界的接触,降低了胶囊的吸湿性,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及疗效;同时,本发明通过羟丙基纤维素与改性壳聚糖共同作用,有效的减少了颗粒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崩解速率、溶出度及药物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将药物制成微丸,且对微丸进行包衣,有效的降低了微丸的吸湿性,同时可以使得药物在血液中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及药物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吸湿性低,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易崩解的优点,临床疗效好,且制备过程中药物粉流动性高,胶囊的质量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40份、薄荷10份、防风20份、紫苏叶10份、葛根20份、桔梗10份、白芷10份、苦地丁40份、芦根30份、柴胡20份、苦杏仁15份、壳聚糖-g-乳糖1份、β-环糊精1份、淀粉0.5份、羟丙基纤维素1份、水85份和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5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0份、三醋酸甘油醋1份、硬脂酸镁1份和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50份。
所述壳聚糖-g-乳糖的制备方法为:
(1)将壳聚糖与乳糖按重量比1:3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2)将甲醇与体积分数为0.3%的乙酸水溶液按体积比1:3混合,得溶剂;
(3)将步骤(2)所得溶剂加入至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搅拌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室温反应24h,反应后的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再用三重蒸馏水透析,冻干,即得。
制备方法:
S1取荆芥穗、薄荷和紫苏叶,粉碎,得药材A;向上述药材A中其7倍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5.5h,收集挥发油,将溶液过滤,得滤液B和滤渣;
S2将步骤S1所得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5h,冷藏,抽滤,干燥,研磨过100目筛,得包合粉末;
S3将防风、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芦根、柴胡和苦杏仁粉碎,并与步骤S1所得滤渣混合均匀,得药材C;向上述药材C中先后加入其8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5h,合并煎煮,过滤,得滤液D;将上述滤液D与步骤S1所得滤液B合并,浓缩,喷雾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S4将步骤S3所得浸膏粉与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99:1混合,以转速26r/min混合5min,再用粉粹整粒机改性处理10次,得改性浸膏粉;
S5将淀粉、水和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得黏合剂;将步骤S2所得包合粉末、步骤S3所得改性浸膏粉、壳聚糖-g-乳糖和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用上述黏合剂制软材,采用45r/min,筛网空进1.0mm挤出,采用12000r/min滚圆,后置于流化床中干燥,其中流化床工艺条件为:风量70m3/h,温度40℃,时间40min,过40目,得微丸;
S6将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醋、硬脂酸镁和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溶液混合,得包衣液;将步骤S5所得微丸置于气流包衣装置中,用上述包衣液包隔离衣,包衣工艺条件:鼓风机频率26Hz,喷气压力0.2MPa,喷液流速1mL/min,流化温度32℃,包衣增重5%,得药丸;将上述药丸装入胶囊壳,灭菌,即得。实施例2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50份、薄荷15份、防风25份、紫苏叶15份、葛根25份、桔梗15份、白芷15份、苦地丁50份、芦根40份、柴胡25份、苦杏仁20份、壳聚糖-g-乳糖2份、β-环糊精3份、淀粉1份、羟丙基纤维素2份、水90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10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2.5份、三醋酸甘油醋2份、硬脂酸镁3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55份。
所述壳聚糖-g-乳糖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制备方法:
除步骤S5中流化床工艺条件为:风量80m3/h,温度45℃,时间50min之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3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60份、薄荷20份、防风30份、紫苏叶20份、葛根30份、桔梗20份、白芷20份、苦地丁60份、芦根50份、柴胡30份、苦杏仁25份、壳聚糖-g-乳糖3份、β-环糊精5份、淀粉1.5份、羟丙基纤维素3份、水95份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15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5份、三醋酸甘油醋3份、硬脂酸镁5份和乙醇溶液60份。
所述乙醇溶液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
所述壳聚糖-g-乳糖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制备方法:
除步骤S5中流化床工艺条件为:风量90m3/h,温度50℃,时间60min之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类似。
对比例1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50份、薄荷15份、防风25份、紫苏叶15份、葛根25份、桔梗15份、白芷15份、苦地丁50份、芦根40份、柴胡25份、苦杏仁20份、壳聚糖2份、β-环糊精3份、淀粉1份、羟丙基纤维素2份、水90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10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2.5份、三醋酸甘油醋2份、硬脂酸镁3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55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类似。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壳聚糖-g-乳糖替换成壳聚糖。
对比例2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50份、薄荷15份、防风25份、紫苏叶15份、葛根25份、桔梗15份、白芷15份、苦地丁50份、芦根40份、柴胡25份、苦杏仁20份、壳聚糖-g-乳糖2份、β-环糊精3份、淀粉1份、羟丙基纤维素2份、水90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10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类似。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感冒清热胶囊不含包衣层。
对比例3一种感冒清热胶囊
所述感冒清热胶囊由微丸、包衣层和胶囊壳组成,其中
所述微丸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荆芥穗50份、薄荷15份、防风25份、紫苏叶15份、葛根25份、桔梗15份、白芷15份、苦地丁50份、芦根40份、柴胡25份、苦杏仁20份、壳聚糖-g-乳糖2份、β-环糊精3份、淀粉1份、羟丙基纤维素2份、水90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10份;
所述包衣层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羟丙甲纤维素12.5份、三醋酸甘油醋2份、硬脂酸镁3份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55份。
制备方法:
S1取荆芥穗、薄荷和紫苏叶,粉碎,得药材A;向上述药材A中其7倍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5.5h,收集挥发油,将溶液过滤,得滤液B和滤渣;
S2将步骤S1所得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5h,冷藏,抽滤,干燥,研磨过100目筛,得包合粉末;
S3将防风、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芦根、柴胡和苦杏仁粉碎,并与步骤S1所得滤渣混合均匀,得药材C;向上述药材C中加入其8倍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1.5h,合并煎煮,过滤,得滤液D;将上述滤液B与滤液D合并,浓缩,喷雾干燥,粉碎,过80目筛,得浸膏粉;
S4将淀粉、水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得黏合剂;将步骤S2所得包合粉末、步骤S3所得浸膏粉、壳聚糖-g-乳糖和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用上述黏合剂制软材,采用45r/min,筛网空进1.0mm挤出,采用12000r/min滚圆,45℃干燥,过40目,得微丸;
S5将羟丙甲纤维素、三醋酸甘油醋、硬脂酸镁和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混合,得包衣液;将步骤S4所得微丸置于气流包衣装置中,用上述包衣液包隔离衣,包衣工艺条件:鼓风机频率26Hz,喷气压力0.2MPa,喷液流速1mL/min,流化温度32℃,包衣增重5%,得药丸;将上述药丸装入胶囊壳,灭菌,即得。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制备方法中未对浸膏粉改性,且微丸采用常规干燥。试验例一、流动性及装量差异试验
1.流动性试验:
取实施例1-3及对比例1步骤S5中的混合粉末、对比例3步骤S4中的混合粉末,采用固定圆锥法测定休止角。休止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方法,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粉粒的休止角小于40°时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
2.装量差异试验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三部通则10胶囊剂中装量差异检测方法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进行装量差异检测。
3.试验结果:流动性及装量差异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流动性及装量差异测定结果
组别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对比例1 |
对比例3 |
休止角 |
25.7° |
25.2° |
26.3° |
31.2° |
34.5° |
装量差异限度 |
±5.2% |
±5.0% |
±5.5% |
±6.5% |
±7.5% |
由表1可知,本发明感冒清热胶囊装量差异符合规定,且其制备中混合粉末的流动性较好。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壳聚糖及浸膏粉改性,提高了混合粉末的流动性,进而改善了胶囊的质量,减小了装量差异,且实施例2的效果最佳实施例。
试验例二、吸湿性试验
(1)将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置于玻璃干燥器中,室温放置,使其内部湿度平衡构成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此时干燥器的相对湿度为75%;
(2)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制得的药丸干燥至恒重,取已干燥至恒重的药丸1.0g置于恒重的扁称量瓶中,精密称重,打开称量瓶盖,放入上述相对湿度为75%的干燥器中,48h后称量,计算吸湿率,计算公式为:
吸湿率%=(吸湿后重量-吸湿前重量)/吸湿前重量×100%,
吸湿性结果见表2。
表2吸湿性结果
组别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吸湿率/% |
15.12 |
14.56 |
15.78 |
20.21 |
22.32 |
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药丸吸湿性低,且吸湿率为14.56-15.78%。与对比例1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丸的吸湿率降低了28%,说明本发明壳聚糖-g-乳糖的加入有效的降低了药丸的吸湿能力;与对比例2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丸的吸湿率降低了35%,说明本发明采用包衣技术对药丸包衣也能缓解其吸湿能力。
试验例三、稳定性试验
1.试验材料: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
2.试验方法:
将本品在市售包装条件下,置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36个月,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各取样一次,根据感冒清热胶囊质量标准,检测其性状、鉴别、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浸出物、含量、微生物限度检查等项目。
3.试验结果: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稳定性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感冒清热胶囊在长期贮存中稳定性较好。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稳定性较好,说明本发明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吸湿性小,在长期放置中不易变质、性质稳定。
试验例四、临床疗效试验
1.试验材料:实施例1-3及对比例1制备的感冒清热胶囊。
2.试验对象:
风寒感冒患者220人,年龄18-60岁,症状: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恶心厌食等。
3.试验方法:
患者饭后,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疗程为3天。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恶心厌食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头痛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干基本正常,恶寒身痛、恶心厌食有显著的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头痛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症状好转,恶寒身痛、恶心厌食等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恶心厌食症状无改善。
4.试验结果:临床疗效结果见表4。
表4临床疗效结果
组别 |
例数/人 |
痊愈/人 |
显效/人 |
有效/人 |
无效/人 |
总有效率/% |
实施例1 |
55 |
16 |
31 |
6 |
2 |
96.4 |
实施例2 |
55 |
18 |
33 |
3 |
1 |
98.2 |
实施例3 |
55 |
15 |
30 |
8 |
2 |
96.4 |
对比例1 |
55 |
10 |
|
|
9 |
83.6 |
由表4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临床疗效较好,生物利用度高,能有效的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恶心厌食等症状。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得的感冒清热胶囊吸湿性低,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易崩解的优点,临床疗效好,且制备过程中药物粉流动性高,胶囊的质量均匀。另外,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感冒清热胶囊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例1、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