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72284B -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72284B CN107872284B CN201610852975.6A CN201610852975A CN107872284B CN 107872284 B CN107872284 B CN 107872284B CN 201610852975 A CN201610852975 A CN 201610852975A CN 107872284 B CN107872284 B CN 1078722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elf
- isolation
- excitation
- wireless rep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4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轻微自激或严重自激。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信号不转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隔离度的准确测量,当天线隔离度要求小于设计要求时即提示安装人员存在自激风险,从而避免发生由于轻微自激造成转发信号信噪比变差,严重自激信噪比急剧恶化甚至损坏射频器件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利用无线直放站自身电路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之间隔离度测量,无需增加额外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直放站是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收发天线的隔离度是选择直放站类型的重要参数。同频直放站接收信号和转发信号是同一频点,如果天线安装不当,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接近或小于通路增益时,输出信号经延时反馈到输入端,形成一个正反馈通路,造成输出信号严重失真产生自激。轻微自激造成转发信号信噪比下降,严重自激造成低噪放电路和功放电路工作到饱和状态,射频指标严重恶化,甚至损毁射频电路。因此,如何检测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之间隔离度和控制自激成为无线直放站的关键技术。
现有的无线直放站通过实时监测输出信号的功率,当输出信号功率大于一定门限或者急剧增大时即判断为自激。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无法判断无线直放站处于轻微自激还是严重自激的状态,由于自激检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检测过程中一旦出现了严重自激,射频器件可能已经损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信号不转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隔离度的准确测量,通过实际测量隔离度和设计增益的比较,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自激风险,避免发生由于严重自激造成信噪比下降甚至损坏射频器件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包括:
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可选地,所述获取下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终端用户天线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若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可选地,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若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测量子单元,用于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第一发射子单元,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终端用户天线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第二发射子单元,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可选地,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信号不转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隔离度的准确测量,当天线隔离度要求小于设计要求时即提示安装人员存在自激风险,从而避免发生由于轻微自激造成转发信号信噪比变差,严重自激信噪比急剧恶化甚至损坏射频器件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利用无线直放站自身电路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之间隔离度测量,无需增加额外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中获取下行天线隔离度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中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1、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其中,采用两块射频收发机芯片级联的方式,构成信号接收放大的主通路。回传天线侧的收发机用于同基站信号的通信,接收天线侧收发机用于同终端用户的通信。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获取下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S12、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可选地,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包括:
若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可选地,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包括:
若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可选地,通过LED指示灯的不同闪烁状态提示用户和安装人员自激的状态,若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则自激报警指示灯不亮;若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则自激报警指示灯闪烁;若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则自激报警指示灯常亮,提示安装人员天线隔离度不够,需要调整天线距离和方向或者直放站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信号不转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隔离度的准确测量,当天线隔离度要求小于设计要求时即提示安装人员存在自激风险,从而避免发生由于轻微自激造成转发信号信噪比变差,严重自激信噪比急剧恶化甚至损坏射频器件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利用无线直放站自身电路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之间隔离度测量,无需增加额外硬件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1,用于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判断单元12,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获取单元11还包括:
第一测量子单元21,用于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第一选择子单元22,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第一发射子单元23,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第一计算子单元24,用于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第二计算子单元25,用于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获取单元11还包括:
第二测量子单元31,用于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终端用户天线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第二选择子单元32,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第二发射子单元33,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第三计算子单元34,用于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第四计算子单元35,用于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可选地,该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可选地,该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的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信号不转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隔离度的准确测量,当天线隔离度要求小于设计要求时即提示安装人员存在自激风险,从而避免发生由于轻微自激造成转发信号信噪比变差,严重自激信噪比急剧恶化甚至损坏射频器件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利用无线直放站自身电路实现接入天线和回传天线之间隔离度测量,无需增加额外硬件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所述获取下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包括:
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终端用户天线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包括:
若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包括:
若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若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若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5.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无线直放站通电后,获取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
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无线直放站是否发生自激;
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测量子单元,用于在回传射频电路不工作、接入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基站侧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1;
第一发射子单元,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回传发射校准参数,将回传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1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1;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在回传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接入天线侧的接收通路工作在F1频点强制接收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接收电路参数表,计算出接入天线端的信号强度RX1;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将TX1-RX1作为下行天线隔离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测量子单元,用于在接入射频电路不工作、回传天线射频电路工作的状态下,测量终端用户侧天线全信道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或参考信号回传功率值;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现网中没有信号的频点作为天线隔离度的测量频点F2;
第二发射子单元,用于产生模拟IQ信号,利用校准保存的接入发射校准参数,将接入天线侧射频电路置于F2频点强制发射状态,发射一个恒定功率的信号TX2;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在接入电路工作于强制发射状态的同时,打开回传天线侧的回传通路工作在F2频点强制回传状态,测量接收IQ信号,通过校准保存的回传电路参数表,计算出回传天线端的信号强度为RX2;
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将TX2-RX2作为上行天线隔离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1<TX1-RX1<(A1+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1-RX1≤A1,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上行天线隔离度和下行天线隔离度分别与预先设计的的上行增益A2和下行增益A1进行比较,当所述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没有发生自激;
当所述A2<TX2-RX2<(A2+15)DB,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轻微自激;
当所述TX2-RX2≤A2,则判定无线直放站发生严重自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52975.6A CN107872284B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52975.6A CN107872284B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72284A CN107872284A (zh) | 2018-04-03 |
CN107872284B true CN107872284B (zh) | 2021-01-05 |
Family
ID=6175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52975.6A Active CN107872284B (zh) | 2016-09-26 | 2016-09-26 |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722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5771B (zh) * | 2018-08-31 | 2021-05-2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多节点直放站间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9617625B (zh) * | 2018-11-23 | 2021-09-24 | 赛尔通信服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间隔离度测量方法 |
CN111263376B (zh) * | 2018-11-30 | 2023-04-2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自激直放站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639335B (zh) * | 2018-12-20 | 2021-03-19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756461B (zh) * | 2020-07-23 | 2022-08-1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无线信号中继放大装置的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2162302A (zh) * | 2020-10-13 | 2021-01-01 | 西安中星伟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北斗rnss rdss多频点智能控制信号转发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8828A (zh) * | 2002-03-12 | 2002-09-11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无线传输直放站天线隔离度自动检测技术 |
CN2800676Y (zh) * | 2004-11-08 | 2006-07-26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具有自激自动消除功能的wcdma二载波选频直放站系统 |
CN101159497A (zh) * | 2007-11-16 | 2008-04-09 |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直放站自激检测及处理的方法 |
CN104869627A (zh) * | 2014-02-26 | 2015-08-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信号放大增益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05703818A (zh) * | 2014-11-26 | 2016-06-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无线直放站天线的隔离方法及无线直放站 |
-
2016
- 2016-09-26 CN CN201610852975.6A patent/CN1078722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8828A (zh) * | 2002-03-12 | 2002-09-11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无线传输直放站天线隔离度自动检测技术 |
CN2800676Y (zh) * | 2004-11-08 | 2006-07-26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具有自激自动消除功能的wcdma二载波选频直放站系统 |
CN101159497A (zh) * | 2007-11-16 | 2008-04-09 |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直放站自激检测及处理的方法 |
CN104869627A (zh) * | 2014-02-26 | 2015-08-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信号放大增益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05703818A (zh) * | 2014-11-26 | 2016-06-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无线直放站天线的隔离方法及无线直放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72284A (zh) | 2018-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2284B (zh) |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RE48113E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system tests based on detected interference | |
KR101521564B1 (ko) | Wifi 네트워크에서 거리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7013111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8111193B2 (en) | Distance estimation | |
JP6014942B2 (ja) |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エリア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ルー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および信号伝送方法 | |
US20140329520A1 (en) | Line of sight (los)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10009049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oscillations in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nd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 |
WO2009025485A3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link balancing detection | |
CN104981706B (zh) | 具有唯一电子签名的天线 | |
US10830860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system | |
CN108259101B (zh)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KR102247162B1 (ko) | 빔 선택 장치 및 빔 선택 방법 | |
EP276700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tatistics for direction of departure | |
CN107659352B (zh) | 微型直放站自激检测与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基带芯片 | |
CN101471737B (zh) | 一种调整校准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09273053A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WO2014049907A1 (ja) | 無線送信装置、vswr判定装置およびvswr判定方法 | |
Alvarez et al. | Novel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based indoor lo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 |
KR102682724B1 (ko) | Uwb 안테나 및 ble 안테나 성능 시험 시스템 | |
KR101741355B1 (ko) | Lte 통신시스템의 커버리지 확장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4640407B (zh) |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3378911B (zh) | 终端接收天线的控制方法及终端接收装置 | |
CN108243452B (zh) | 无线中继系统及方法 | |
CN116264486A (zh) | 用于评估无线电设备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