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7252B - 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47252B CN107847252B CN201680045023.1A CN201680045023A CN107847252B CN 107847252 B CN107847252 B CN 107847252B CN 201680045023 A CN201680045023 A CN 201680045023A CN 107847252 B CN107847252 B CN 1078472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rection
- long hole
- bridge
- rod
- coup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80—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 A61B17/8061—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bones
- A61B17/8076—Cortical plates, i.e. bone plates;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cortical plates, or for compressing bones attached to cortical plat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bones for the ribs or the sternu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6—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for gripping or pushing bones, e.g. approxim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9—Tensioning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72—Instruments for putting said fixation devices against or away from the bo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2017/681—Alignment, compression, or distracti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矫正杆,作为带形状的板材,在各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第一长孔的2个分别沿着患者身体的上下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悬挂部件,呈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的板形状,弯曲部分的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另一侧与上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中,至少在另一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二长孔;第一桥接器、第二桥接器,在已经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确定的上下配置的第一长孔的内侧以分别与多个上述矫正杆的端部方向或中心方向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已设定的第一间隔、第二间隔的贯通孔;以及结合部单元,包括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支撑部、在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以突出的形状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滑动片、设置于上述滑动片的外部面的中心的第一结合部、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一同结合并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位于其之间的上述矫正杆和悬挂部件以及加压固定桥接器的第二结合部,上述第二间隔在已设定的范围之内以比上述第一间隔大或小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在利用矫正杆至矫正胸骨和肋软骨为止支撑其内侧的过程中,防止矫正杆脱离矫正范围。
背景技术
通常,形成胸部的胸壁的畸形大致分为成为凹陷胸的漏斗胸和称为突出胸的鸡胸。
如图1所示,胸骨的结构通过肋骨10、胸骨12、肋软骨14及脊椎16相连接来形成。
在这种胸骨的结构中,漏斗胸和鸡胸大部分由连接位于胸部前侧的中心的胸骨12与肋骨10之间的肋软骨14的异常引起的,而不是由于肋骨10放入畸形。
据报告,这种症状在出生时的凹陷或凸出的程度不严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严重。
尤其,在漏斗胸的情况下,凹陷的胸壁压迫心脏或肺,还会引发与相应部位有关的功能性障碍。
众所周知的这种漏斗胸的治疗法有拉维奇(Ravitch)手术法和努斯(Nuss)手术法。
作为前者的拉维奇手术法以打开前胸并去除所有肋软骨的方式执行,具有手术之后胸壁变得弱或产生粘连而丧失胸部的柔软的运动功能且在胸部留有大伤疤的问题。
作为后者的努斯手术法在1997年由美国的唐纳德努斯(Donald Nuss)创造,为代替拉维奇手术法矫正漏斗胸的手术法。
并且,在努斯手术法中,对于在图2的(a)部分中以阴影(hatching:H)标记的胸壁部位凹陷的患者,以约1~2cm的长度切开两侧腋下部位,通过上述切开部位以图2的(a)部分和图2的(b)部分所示的方式放入弯曲的矫正杆18。
在之后的过程中,使弯曲的矫正杆18沿着图2的(a)部分和图2的(b)部分的箭头A方向进行旋转来朝向外侧推挤如图2的(c)部分的表达凹陷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
在此状态下,在之后的过程中,从与矫正杆18的两端部位相对应的肋骨10部位受到支撑,至矫正为正常的胸壁形状为止隔着时间进行观察。
如上所述,相比于以往的拉维奇手术法,在努斯手术法中,在胸部的两侧面仅留有1~2cm左右的手术痕迹,不切除肋软骨14,以形成正常胸壁的方式进行矫正,具有可维持胸部的柔韧性和弹性且手术时间短、手术时出血量少的优点等。
在这种努斯手术法中,矫正杆18在胸骨12和肋软骨14结束矫正为止需要以与所要恢复至本来的状态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相对应的方式稳定地支撑。
其中,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矫正过程和其引起的与矫正杆18的相关关系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首先,胸骨12和肋软骨14在从图2的(b)部分向图2的(c)部分变化的矫正初期向矫正杆18提供要恢复为畸形状态的力,其复原力在初期较强,之后在矫正结束为止逐渐缓和。
在上述矫正过程中,手术者在矫正初期以与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强复原力对抗的方式配置以与患者相对应的矫正尺寸和形状的设计形成的矫正杆18,从而使胸骨12和肋软骨14位于矫正位置,以使与矫正杆18的两端部位相对应的肋骨10受到支撑的方式固定,从而维持上述状态。
即,矫正杆18依赖手术者的感觉处于从图2的(b)部分旋转位于图2的(c)部分的状态,同时,依赖手术者的力以与复原力对抗的方式处于支撑肋骨10的状态。
并且,矫正杆18以与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相对应的方式具有持续的弹力。
矫正杆18的弹性不仅用于应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还用于与肋骨10一同柔韧地对应患者的心肺运动及从外部作用的物理力。
由此,矫正初期的矫正杆18在图2的(c)部分中受到沿着箭头B方向其作用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强复原力的影响,因此,如箭头(B'),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以大于设计尺寸的方式张开,同时,如箭头B",矫正杆1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相互张开。
此时,如一例,矫正杆18的弹性变化从图2的(d)部分中呈现矫正初期状态的点线的表达变化为呈现随着设计的矫正位置的实线的表达。
这种变化根据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所作用的力和方向及支撑肋骨10的程度具有差异。
即,矫正杆18为从矫正初期至矫正结束为止弹性应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的结构,通过矫正杆1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位的固定以能够与肋骨10的长度方向相对应并位移的方式形成,从而应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和其引起的矫正杆18的弹性变形。
若补充,则矫正杆18的位置,尤其,两侧端部的固定位置不以规定的方式维持,以与胸骨12和肋软骨14及肋骨10的矫正引起的变化和矫正杆18的弹性复原变形相对应的方式具有朝向前后左右方向的间隔(位移)范围。
并且,进行矫正杆18的固定的肋骨10从弯曲形状引起的矫正之前的位置处于以与图2的(c)部分的箭头B相同的方式变化的状态,在矫正过程中,其部位处于虽小但是持续变化的状态。
同时,对于矫正杆18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的作用不仅通过矫正杆18的中心部位朝向前后左右方向进行旋转,还可如图3所示,朝向以支撑肋骨10的矫正杆18的两端部位为基准的上下方向进行旋转。
如上所述的矫正杆18的旋转可引起包括矫正不良在内的沿着其旋转位置压迫患者的内脏并使其受损的问题,因此,手术者需特别注意,从而防止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并弥补必要性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应对处于矫正过程中的胸骨和肋软骨的复原力变化和包括根据其的矫正杆的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移的变形关系,同时,防止矫正杆的中心部位朝向上下方向进行旋转。
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矫正杆,作为以宽度、厚度、长度、弯曲形状、刚性及弹性复原力与已经确定的患者的各设置部位相对应的方式设计形成的带形状的板材,在各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第一长孔的2个分别沿着患者身体的上下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悬挂部件,呈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的板形状,弯曲部分的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弯曲的部分的另一侧以交叉的形状与上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中,至少在另一侧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第二长孔;第一桥接器,在已经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确定的上下配置的第一长孔的内侧以与多个上述矫正杆的端部的方向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已设定的第一间隔的贯通孔;第二桥接器,与上述第一桥接器形成组合,在已经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确定的上下配置的第一长孔的内侧以与多个上述矫正杆的中心方向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已设定的第二间隔的贯通孔;以及结合部单元,包括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支撑部、在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以突出的形状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滑动片、设置于上述滑动片的外部面的中心的第一结合部、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一同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位于与上述第一结合部的结合路径之间的上述矫正杆和悬挂部件以及加压固定桥接器的第二结合部,上述第二间隔在以已设定的范围之内比上述第一间隔以大或小的方式形成。
并且,上述第二桥接器以分别与从上述悬挂部件脱离的多个上述矫正杆的第一长孔相对应的方式利用结合部单元固定形成。
而且,优选地,在上述滑动片中,从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突出的高度达到上述矫正杆的厚度以上,通过使上述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以受到上述滑动片外部面的支撑的方式相结合,来使得上述悬挂部件和桥接器相固定,上述矫正杆借助上述滑动片的引导来可沿着第一长孔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同时,上述第一结合部由从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突出为一体的螺栓形成,上述支撑部形成以板形状朝向上述矫正杆的外侧延伸突出并向上述第二长孔插入的插头,在上述第一结合部的边缘的外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面,上述滑动片形成有使上述螺栓贯通的孔,在上述孔边缘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与上述第一凹凸面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凹凸面。
另一方面,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矫正杆,以宽度、厚度、长度、弯曲形状、刚性及弹性复原力已经确定的患者的设置部位相对应的方式设计形成,在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形成有沿着宽度的中间部位排列的第一长孔;悬挂部件,呈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的板形状,弯曲的部分的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弯曲的部分的另一侧以交叉的形状与上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中,至少在另一侧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第二长孔;以及以及结合部单元,上述结合部单元包括:支撑部,呈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板形状,包括从外部面的中心突出为一体的螺栓,在侧部设置有以能够向上述第二长孔插入的方式延伸的插头,在上述螺栓的边缘的外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面;滑动片,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在中心部位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螺栓的孔,在上述孔边缘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凹凸面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面;以及螺母,与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突出的上述螺栓进行结合,加压固定位于螺母与螺栓之间的上述悬挂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具有如下的效果,即,2个矫正杆区分胸骨的上部和下部配置,分割矫正所需的刚性及弹性,同时,相比于设置1个,进一步放大器支撑区域,因此稳定,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分散胸骨和肋软骨的复原力,同时,以相互弥补的方式防止旋转。
并且,具有如下的效果,即,支撑矫正杆的结合部单元应对胸骨和肋软骨的矫正之前的复原力和从外部按压胸部的物理力来应对与矫正杆的弹性变形并行的朝向前后方向的位移,同时,防止矫正杆的中间部位以两端部位为基准进行旋转,从而稳定地进行矫正。
而且,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作为变形实施例的第三桥接器不仅支撑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相互之间的固定位置间隔,以相互弥补的方式防止多个矫正杆的旋转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构成胸部的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a至图2d为用于说明根据Nuss手术的漏斗胸畸形的矫正过程的系统图。
图3为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畸形的矫正过程而夸张表达的立体图。
图4为用于说明图3的矫正杆、悬挂部件及桥接器借助结合部单元设置的关系的部分放大立体图。为了说明相结合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的结构和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关系而简要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畸形的多个矫正装置的结合关系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以患者直立的状态为基准,上部的表达指头部方向或位于其方向的部位,与上部的表达相反地,下部的表达之腿部方向或位于其方向的部位。
并且,内侧的表达指被脊椎和肋骨、肋软骨及胸骨包围的内侧部位或其方向,外侧的表达指内侧的相反部位或其方向。
同时,以患者直立的状态为基准,前方的表达指在内部的正面方向或位于其方向的部位,后方指在患者的内部的背方向或位于其方向的部位。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对于与以往相同或以与以往相同的方式识别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与其有关的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包括:2个矫正杆20、20';悬挂部件22,用于防止每个矫正杆20、20'的两端,搭在每个肋骨10的上部或下部;桥接器24、24',使2个矫正杆20、20'之间相连接;以及结合部单元26、26',使上述结构相互固定。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中,多个矫正杆20、20'与已经确定的患者的各设置部位相对应来以考虑到弯曲形状及根据弯曲的弹性复原力的方式设计形成,使矫正杆20、20'的宽度W1、厚度T1、长度及长度方向与已经确定的患者的各设置部位相对应。
其中,多个矫正杆20、20'的弹性复原力根据持续累积的与在设置部位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畸形程度和根据畸形程度的所要复原为矫正之前的形状的复原力程度有关的数据来设计。
而且,上述矫正杆20、20'分别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沿着宽度W1的中间部位排列的第一长孔20a、20a'。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构成中,悬挂部件22具有按照设计的宽度W2、长度及厚度T2,呈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的板形状,以弯曲的部分为基准的一侧搭在肋骨10的上部或下部,以弯曲的部分为基准的另一侧以与矫正杆20、20'交叉的形状邻接相向。
并且,悬挂部件22在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中,在至少另一侧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长孔22a。
其中,虽在附图中,第二长孔22a分别形成于悬挂部件22的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但是,可呈在悬挂部件22的另一侧经过弯曲的部分与一侧相连接的形状,或仅形成于以弯曲的部分为基准的另一侧。
如上所述,将在后述内容中说明在形成于悬挂部件22的第二长孔22a中,以弯曲的部分为中心的另一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悬挂部件22,这是为了结合部单元26、26'的螺栓B与螺母N的结合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经过悬挂部件22的第二长孔22a弯曲的部分的另一侧与一侧相连接或分别形成于另一侧和一侧,这与包括后述的结合部单元26、26'的螺栓B和螺母N相互之间的结合在内的在支撑部26a延伸形成的插头26b插入均用于防止以悬挂部件22为支撑基础进行旋转及防止矫正杆20、20'通过悬挂部件22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构成中,桥接器24、24'呈具有宽度W3、厚度T3及长度L3、L3'的板形状,桥接器24、24'的长度方向在2个矫正杆20、20'与患者的胸部相对应来分别配置于下部位的关系中与每个矫正杆20、20'相互交叉配置,2个矫正杆20、20'通过后述的结合部单元26、26'的螺栓B和螺母N的结合执行部分固定的同时使通过上下配置相邻的多个矫正杆20、20'相互之间的固定位置间隔d维持在规定距离内。
用于其的桥接器24、24'的长度L3、L3'与对于患者所设定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上下固定位置间隔d、d'相对应,并且,所选择的桥接器24、24'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隔着对于患者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上下固定位置间隔d、d'分别形成与结合部单元26、26'的螺栓B相对应的贯通孔h。
其中,分别形成于每个桥接器24、24'的贯通孔h的间隔d、d'以互不相同的方式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桥接器24、24'之间。
并且,桥接器24、24'包括:第一桥接器24,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通过上述悬挂部件22固定,从而维持相互设定的固定位置的间隔;以及第二桥接器24',和第一桥接器24形成长度不同的组合并并排设置。
而且,第二桥接器24'的设置通过形成于长度L3'方向的两端的贯通孔h和形成于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第一长孔20a、20a'相互交叉来排列并利用结合部单元26、26'固定。
即,第二桥接器24'可排除悬挂部件22的构成,利用结合部单元26'固定形成于多个矫正杆20、20'的第一长孔20a、20a',从而独立于第一桥接器24支撑多个矫正杆20、20'的间隔。
其中,优选地,在第二桥接器24'中,在其设置位置位于第一桥接器24的前方的情况下,第二桥接器24'的长度L3'和形成于两端的贯通孔h之间的间隔d'在以已设定的比率比相邻的第一桥接器24的长度L3和形成于其两端的贯通孔h之间的间隔d长或短的方式形成。
相反地,优选地,在设置位置位于第一桥接器24的后方的情况下,第二桥接器24'的长度L3'和形成于两端的贯通孔h之间的间隔d'以已设定的比率比相邻的第一桥接器24的长度L3和形成于其两端的贯通孔h之间的间隔d短或长的方式形成。
这是为了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中间部位间隔比以第一桥接器24的每个贯通孔h为基准固定的间隔d更宽或更窄,使2个矫正杆20、20'的中间部位处于比进行固定的两端部位更宽或更窄的状态。
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地,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以规定角度θ处于相互张开或变窄的状态是因为所要向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矫正之前的位置恢复的复原力对于上部矫正杆20、20'使中间部位朝向作为上侧方向的箭头C方向进行旋转,对于下部矫正杆20、20'使中间部位朝向作为下侧方向的箭头C'方向进行旋转。
对于此,第二桥接器24'以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间隔(d and d')维持规定距离的方式支撑,从而以相互弥补的方式防止通过应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来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朝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
即,上部矫正杆20、20'的配置通与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相对应来位于朝向上侧推挤的位置,与此相反地,下部矫正杆20、20'位于朝向下侧按压的位置,上述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借助第一桥接器、第二桥接器24、24'以规定角度张开的状态固定,从而以相互弥补的方式处于在矫正位置防止旋转的关系。
在对上述第二桥接器24'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与上述说明不同地,将设置于第一桥接器24的前方的第二桥接器24'的长度比第一桥接器24的长度短,或将设置于第一桥接器24的后方的第二桥接器24'的长度可以比第一桥接器24的长度长。
与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相反地,这种选择是为了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中间部位之间的间隔比进行固定的两端部位之间的间隔d短,这是考虑到对于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方向或胸骨结构的内部内脏的受损可能性而选择性地适用。
因此,第一桥接器、第二桥接器24、24'的选择及配置与患者的漏斗胸畸形相对应来选择性地适用。
另一方面,在图4中放大示出的第三桥接器24"为另一实施例,与在上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第一桥接器24相同地,以使上下配置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两端之间相连接的形状配置,在形成于第三桥接器24"的长度L3"方向的两端的贯通孔h的两侧中,在至少一侧以延伸突出的形状形成有向根据已经设计的多个矫正杆20、20'的配置的第一长孔20a、20a'插入的突起部24a"。
通过上述结构形成的突起部24a"通过贯通孔h的结合部单元26、26"的固定和通过对于第一长孔20a、20a'的内壁受到突起部24a"的支撑来使多个矫正杆20、20'朝向第一长孔20a、20a'的方向前进及后退,同时防止多个矫正杆20、20'的中间部位进行旋转。
即,如图4,在利用第三桥接器24"相连接的上下配置的2个矫正杆20、20'中,第一长孔20a、20a'受到通过贯通孔h的结合部单元26、26'和突起部20a"的支撑并借助朝向前进及后退方向的引导的同时维持相互张开的角度。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构成本发明的结合部单元26、26'包括:支撑部26a、26a',位于肋骨10与矫正杆20、20'之间;滑动片26b,呈从支撑部26a、26a'的外部面突出的形状,以能够沿着第一长孔20a、20a'进行滑动的方式插入;第一结合部26c,设置于滑动片26b的中心;以及第二结合部26d,通过第一长孔20a、20a'、第二长孔22a及桥接器24、24'、24"的贯通孔h重叠的部位固定位于与第一结合部26c的结合路径之间的悬挂部件22和桥接器24、24'、24"。
其中,在上述滑动片26b中,从支撑部26a、26a'的外部面突出的高度达到矫正杆20、20'的厚度以上,悬挂部件22和桥接器24、24'、24"的固定受到滑动片26b的外部面支撑来与第二结合部26d相结合,上述第二结合部26d与第一结合部26c相对应,矫正杆20、20'借助滑动片26b的引导成为可沿着第一长孔20a、20a'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状态。
并且,上述支撑部26a、26a'呈板形状,以在矫正杆20、20'交叉的部位外侧延伸突出的形状形成向第二长孔22a插入的插头26e。
尤其,第一结合部26c由在支撑部26a、26a'的外部面突出为一体的螺栓形成,在支撑部26a、26a'的外部面中的螺栓边缘部位可形成有第一凹凸面26f。
而且,滑动片26b形成有使螺栓贯通的孔,在孔边缘的滑动片26b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一凹凸面26f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面26g。
如上所述,在具有插头26e的支撑部26a中,首先,形成为一体的螺栓通过相互交叉的第一长孔20a、20a'、第二长孔22a及桥接器24的贯通孔h与螺母相结合,同时,随着插头26e向第二长孔22a插入的状态被悬挂部件22支撑来防止旋转。
并且,悬挂部件22以肋骨10为支撑基础来防止旋转。
而且,滑动片26b借助形成结合部单元26、26'的螺栓和螺母的结合并以形成于支撑部26a、26a'的第一凹凸面26f相对应的方式第二凹凸面26g通过加压并接触来防止旋转。
由此,矫正杆20、20'被滑动片26b支撑来防止旋转。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形成插头26e和第一凹凸面26f的支撑部26a、26a'和形成有与第一凹凸面26f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面26g的滑动片26b及由螺栓和螺母的螺纹连接结构形成的结合部单元26、26'在仅通过1个矫正杆20、20'矫正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矫正杆20、20'的旋转。
即,本发明变形实施例的漏斗胸矫正装置排除上述桥接器24、24'、24"的构成也可防止相对应的矫正杆20、20'的旋转。
Claims (5)
1.一种漏斗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矫正杆,作为以宽度、厚度、长度、弯曲形状、刚性及弹性复原力与已经确定的患者的各设置部位相对应的方式设计形成的带形状的板材;在矫正杆的端部沿着矫正杆的长度方向成有第一长孔;两个矫正杆分别沿着患者身体的上下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悬挂部件,形成为板状且其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该弯曲部分的第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该弯曲部分的第二侧以交叉的形状与所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所述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至少在第二侧沿着悬挂部件的高度方向形成有第二长孔;
第一桥接器,在其高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形成有贯通孔,该两端部位的贯通孔之间隔开设定的第一间隔;第一间隔的距离对应于上下设置的矫正杆端部的第一长孔之间的距离;
第二桥接器,与上述第一桥接器形成组合,在其高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形成有贯通孔,该两端部位的贯通孔之间隔开设定的第二间隔;第二间隔的距离对应于上下设置的矫正杆端部的第一长孔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
结合部单元,包括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支撑部、在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以突出的形状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滑动片、设置于上述滑动片的外部面的中心的第一结合部、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一同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位于与上述第一结合部的结合路径之间的上述矫正杆和悬挂部件以及加压固定桥接器的第二结合部,
上述第二间隔在以已设定的范围之内以比上述第一间隔大或小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桥接器以分别与从上述悬挂部件脱离的多个上述矫正杆的第一长孔相对应的方式利用结合部单元固定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动片中,从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突出的高度达到上述矫正杆的厚度以上,
通过使上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以受到上述滑动片外部面的支撑的方式相结合,来使得上述悬挂部件和桥接器相固定,
上述矫正杆借助上述滑动片的引导来能够沿着第一长孔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结合部由从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突出为一体的螺栓形成,
上述支撑部形成以板形状朝向上述矫正杆的外侧延伸突出并向上述第二长孔插入的插头,在上述第一结合部的边缘的外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面,
上述滑动片形成有使上述螺栓贯通的孔,在上述孔边缘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与上述第一凹凸面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凹凸面。
5.一种漏斗胸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矫正杆,以宽度、厚度、长度、弯曲形状、刚性及弹性复原力与已经确定的患者的设置部位相对应的方式设计形成,在矫正杆的端部沿着矫正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形成有第一长孔,该第一长孔位于矫正杆的宽度的中间部位;
悬挂部件,呈板形状,在悬挂部件的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弯曲的部分的第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弯曲的部分的第二侧以交叉的形状与上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弯曲的部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至少在第二侧沿着其高度方向形成有第二长孔;以及
结合部单元,
上述结合部单元包括:
支撑部,呈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板形状,包括从外部面的中心突出为一体的螺栓,在侧部设置有以能够向上述第二长孔插入的方式延伸的插头,在上述螺栓的边缘的外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面;
滑动片,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在中心部位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螺栓的孔,在上述孔边缘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凹凸面相对应的第二凹凸面;以及
螺母,与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突出的上述螺栓进行结合,加压固定位于螺母与螺栓之间的上述悬挂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10646 | 2015-08-05 | ||
KR20150110646 | 2015-08-05 | ||
PCT/KR2016/008668 WO2017023147A1 (ko) | 2015-08-05 | 2016-08-05 | 오목가슴 기형의 교정 수술용 의료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47252A CN107847252A (zh) | 2018-03-27 |
CN107847252B true CN107847252B (zh) | 2020-09-01 |
Family
ID=579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5023.1A Active CN107847252B (zh) | 2015-08-05 | 2016-08-05 | 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72708B2 (zh) |
JP (1) | JP6857410B2 (zh) |
KR (1) | KR101806729B1 (zh) |
CN (1) | CN107847252B (zh) |
DE (1) | DE112016003552B4 (zh) |
WO (1) | WO201702314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8217805B2 (en) | 2017-02-10 | 2020-03-12 | Zimmer Biomet CMF and Thoracic, LLC | Pectus bar and stabilizer devices and methods |
CA3054790C (en) * | 2017-03-08 | 2021-10-12 | Zimmer Biomet CMF and Thoracic, LLC | Pectus bar support devices |
TWI627934B (zh) * | 2017-04-20 | 2018-07-01 | 蘇世寬 | 漏斗胸自主調整式矯正系統 |
WO2019046626A1 (en) * | 2017-08-31 | 2019-03-07 | Notrica David M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ECTUS EXCAVATUM |
ES2982036T3 (es) * | 2018-04-10 | 2024-10-14 | Pampamed S R L | Sistema de pared torácica U-BLOQ |
CN109259876B (zh) * | 2018-11-03 | 2024-01-30 | 江苏泰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胸部畸形矫正器械 |
RU2705916C1 (ru) * | 2019-03-07 | 2019-11-12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Москов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кли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ГБУЗ МО МОНИКИ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воронкообразной деформации грудной клетки |
KR102244866B1 (ko) | 2019-08-21 | 2021-04-26 |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 비수술적 오목가슴 교정용 장치 및 교정 방법 |
RU2741235C1 (ru) * | 2020-03-02 | 2021-01-22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ая клиническая больниц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тарстан" | Пластина для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грудной клетки |
RU2754388C1 (ru) * | 2020-12-22 | 2021-09-0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хирургии имени А.В. Вишневск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ГБУ "НМИЦ хирургии им. А.В.Вишневского" Минздрава России) |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воронкообразной деформации грудной клетки у взрослых с криоабляцией межреберных нервов |
US20240090925A1 (en) * | 2022-09-16 | 2024-03-21 |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 Hook-Spring Plate for Growth Modulation of Immature Rib to Correct Early Onset Scoliosis |
US20240299070A1 (en) * | 2023-03-06 | 2024-09-12 | Zimmer Biomet CMF and Thoracic, LLC | Pectus bar and stabilizer devices and methods |
KR20240177924A (ko) | 2023-06-21 | 2024-12-30 | 박형주 | 오목가슴 기형의 교정 수술용 의료나사구조, 이를 이용하는 수술보조장치 세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술방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56847B2 (en) * | 2002-11-06 | 2007-01-02 | Horacio Abramson | Apparatus for the correction of chest wall deformities such as Pectus Carinatu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CN202044327U (zh) * | 2011-01-12 | 2011-11-2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微创鸡胸胸肋骨沉降手术器械 |
CN203059880U (zh) * | 2013-03-06 | 2013-07-1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漏斗胸治疗支撑板固定器及漏斗胸矫正装置 |
WO2015081397A1 (pt) * | 2013-12-06 | 2015-06-11 | Haje Davi De Podesta |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introduzida em compressor dinâmico de tórax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469176B1 (fr) * | 1979-11-13 | 1986-03-14 | Corvisier Pierre | Attelle-costale |
IN180745B (zh) | 1990-01-17 | 1998-03-14 | Univ Sydney | |
JP2595336Y2 (ja) * | 1993-04-30 | 1999-05-31 | 株式会社タグチ | 漏斗胸治療用固定板 |
US6024759A (en) * | 1998-05-08 | 2000-02-15 | Walter Lorenz Surgic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ectus excavatum repair |
US6669697B1 (en) * | 1998-09-25 | 2003-12-30 | Perumala Corporation | Self-retaining bolt for internal spinal stabilizers |
KR100504682B1 (ko) * | 2002-09-28 | 2005-08-05 | 메딕스얼라인 주식회사 | 흉곽기형 교정용 인공보철물 |
KR100740193B1 (ko) * | 2007-03-19 | 2007-07-16 | 박형주 | 박리기능을 구비한 오목가슴 교정수술용 유도기 |
KR100828111B1 (ko) * | 2007-08-28 | 2008-05-07 | 박형주 | 오목가슴 수술용 교정 막대 고정장치 |
WO2010020606A1 (en) * | 2008-08-19 | 2010-02-25 | Corporació Sanitària Parc Taulí | Device for use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funnel chest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
US8728133B2 (en) * | 2009-06-30 | 2014-05-20 |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 Bone repair system and method |
KR101037957B1 (ko) * | 2009-11-26 | 2011-05-31 | 박형주 | 오목가슴 수술용 교정 막대 고정장치 |
FR2955480B1 (fr) * | 2010-01-26 | 2012-01-06 | Christian Choux | Dispositif d'osteosynthese de la paroi thoracique |
US20110251540A1 (en) * | 2010-04-13 | 2011-10-13 | David Notric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pectus excavatum |
US20120178069A1 (en) * | 2010-06-15 | 2012-07-12 | Mckenzie Frederic D | Surgical Procedure Planning and Training Tool |
FR2975582B1 (fr) * | 2011-05-23 | 2013-06-07 | Ass Marie Lannelongue | Implant d'osteosynthese |
KR101349813B1 (ko) * | 2011-10-25 | 2014-01-09 | 이승진 | 흉골 교정기기 |
DE102012104978A1 (de) * | 2012-06-08 | 2013-12-12 | Medxpert Gmbh | Multidirektionale Thoraxwand-Stabilisation |
US9743968B2 (en) * | 2013-11-14 | 2017-08-29 | Zimmer Biomet CMF and Thoracic, LLC | Locking mechanism for pectus bar |
-
2016
- 2016-08-05 KR KR1020160100352A patent/KR101806729B1/ko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DE DE112016003552.7T patent/DE112016003552B4/de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CN CN201680045023.1A patent/CN10784725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JP JP2018526475A patent/JP68574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8-05 WO PCT/KR2016/008668 patent/WO2017023147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
- 2017-02-22 US US15/439,931 patent/US987270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56847B2 (en) * | 2002-11-06 | 2007-01-02 | Horacio Abramson | Apparatus for the correction of chest wall deformities such as Pectus Carinatu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CN202044327U (zh) * | 2011-01-12 | 2011-11-2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微创鸡胸胸肋骨沉降手术器械 |
CN203059880U (zh) * | 2013-03-06 | 2013-07-1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漏斗胸治疗支撑板固定器及漏斗胸矫正装置 |
WO2015081397A1 (pt) * | 2013-12-06 | 2015-06-11 | Haje Davi De Podesta |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introduzida em compressor dinâmico de tórax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6003552T5 (de) | 2018-04-19 |
US9872708B2 (en) | 2018-01-23 |
JP6857410B2 (ja) | 2021-04-14 |
US20170156759A1 (en) | 2017-06-08 |
KR20170018277A (ko) | 2017-02-16 |
WO2017023147A1 (ko) | 2017-02-09 |
DE112016003552B4 (de) | 2022-03-24 |
JP2018528843A (ja) | 2018-10-04 |
CN107847252A (zh) | 2018-03-27 |
KR101806729B1 (ko) | 2017-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47252B (zh) | 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 | |
US10993751B1 (en) | Orthopedic implant in the form of a plate to be fixed between two bone parts | |
KR101161039B1 (ko) | 흉골절개 또는 흉골골절 이후에 사용되는 흉골 보강 장치 | |
JP5713906B2 (ja) | 2つの骨部分の間に固定されるプレートの形態の整形外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 |
EP2750617B1 (de) | Anatomisch angepasste, plantare knochenplatte sowie knochenplattensystem | |
EP2494934B1 (en) | Bone plate | |
CA2781118C (en) | Flexible maxillo-mandibular fixation device | |
JP6250836B2 (ja) | オープンウェッジ高位脛骨骨切り術のための固定器具 | |
US20080051784A1 (en) | Bone re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 |
US20080021452A1 (en) | Calcaneal plate | |
JP2008246191A (ja) | 整形外科的外傷用骨プレートキット | |
CA2484923A1 (en) | Dynamic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 |
EP0744923A1 (en) | Occipito-cervical 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ation | |
JP6760953B2 (ja) | 椎弓形成術用スペーサ | |
US9743965B2 (en) | Medial column fusion plates | |
US2013001842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 vivo adjustable bone plate | |
US2019005996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ectus Excavatum | |
KR20150119520A (ko) | 후궁성형술용 스페이서 | |
JP7426814B2 (ja) | 圧縮力拡大装置 | |
EP3773279B1 (en) | U-bloq chest wall system | |
KR102752978B1 (ko) | 후두골 임플란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후두골 임플란트장치 | |
CN205758687U (zh) | 脊柱矫正装置 | |
CN107198560A (zh) | 脊柱矫正装置 | |
CN215228278U (zh) | 一种胸腰椎后路可调节椎板间固定装置 | |
KR101382156B1 (ko) | 척추뼈의 천공 위치와 스크류의 고정위치를 미리 설정할 수 있는 지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