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2472B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42472B CN107842472B CN201711276462.6A CN201711276462A CN107842472B CN 107842472 B CN107842472 B CN 107842472B CN 201711276462 A CN201711276462 A CN 201711276462A CN 107842472 B CN107842472 B CN 1078424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ox
- cooling system
- heat
- annu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8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60—Cooling or heating of wind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空气供应单元;送风箱,与定轴同轴地固定在定轴上;回风箱,与定轴同轴地固定在定轴上;以及环形散热组件,固定地安装在转动轴的内表面上,其中,来自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冷空气通过送风箱被供应到环形散热组件,与环形散热组件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回风箱流回到冷空气供应单元中。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将风力发电机组的轴系的温度降低到合理的运行范围内,从而确保轴系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以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如图1和图2(图1是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部分的截面图)所示,具有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包括:叶片1、轮毂2、发电机子系统3、机舱4和塔架5。发电机子系统3主要包括: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6、定轴7、转动轴9、主轴承。主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0、轴承滚子8和轴承外圈11,轴承内圈10连接到转动轴9,轴承外圈11连接到定轴7,由于叶片1、轮毂2 与转动轴9连接在一起,因此,在外部风载的作用下,通过主轴承的轴承滚子8,可实现转动轴9与定轴7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主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寿命关系到整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寿命,其一旦失效,更换非常困难,并且费用昂贵。
为确保主轴承的工作,需要对主轴承进行润滑,目前主轴承的润滑方式主要有两种:润滑脂润滑和润滑油润滑。对于滚动轴承而言,通常采取脂润滑脂润滑,这是因为与润滑油润滑相比,润滑脂润滑装置更加简单且润滑脂不易泄漏,便于轴承的维护和保养等。
然而,风力发电机组可能安装于沿海、戈壁和草原地区,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果主轴承内的产生的热不能有效地散发,外加风力发电机组所处的恶劣环境(如高温环境),主轴承内部可能持续在高温下工作,润滑脂的寿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由此导致润滑脂的润滑作用失效。
由于轴承滚子8、轴承内圈10和轴承外圈11受到外界风载作用并承受风力发电机组自身的重量,因此在轴承内圈10和轴承外圈11相对旋转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矩,进而导致轴承内部产生较大的热量。若不能实时地将产生的热散发出去,会导致轴承具有较高的温度,而较高的温度会导致润滑油的粘度下降,进而影响轴承的轴承内圈10、轴承滚子8和轴承外圈11 彼此之间的润滑油膜建立,由此可能产生干摩擦,导致传动系统内部的零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主轴承的工作游隙会因热膨胀而超出合理的工作范围,甚至可能发生“抱轴”现象。由此可知,长时间的高温运行会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并严重影响轴承的寿命,导致轴承失效,无法满足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运行寿命20~25年要求。
实际上,不仅主轴承,其他轴系的轴承也存在类似问题。轴承众多的失效形式归根结底都是因“热”而产生的,而且,随着风力发电机发电功率的逐步增大,散热问题不仅影响润滑脂的寿命,也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其他部件造成威胁(如,内部部件可能因高温而熔化),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承的冷却系统,以有效地散发主轴承的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轴系的冷却系统,所述轴系包括定轴、转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定轴和转动轴之间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滚子和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外圈连接到所述定轴,所述轴承内圈连接到所述转动轴,所述冷却系统可包括:冷空气供应单元;送风箱,与所述定轴同轴地固定在所述定轴上;回风箱,与所述定轴同轴地固定在所述定轴上;以及环形散热组件,固定地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内表面上,其中,来自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冷空气通过所述送风箱被供应到所述环形散热组件,与所述环形散热组件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箱流回到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中。通过在转动轴的内表面安装环形散热组件,增大了传热面积,进而增加换热;通过设置供应冷空气的送风箱能够有效地对环形散热组件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回收空气的回风箱,对空气进行回收,提高了冷空气的利用率,减小了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工作负荷。
所述环形散热组件可包括沿着所述转动轴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间隔布置的多个散热单元,每个散热单元包括散热模块和围住所述散热模块的至少一部分的导风罩。通过设置导风罩,可以有效地引导从送风箱吹送的冷空气以及将要回收到回风箱的空气。
所述送风箱和所述回风箱均可形成为环形箱体形状,每个导风罩具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每个导风罩的进风通道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送风箱的环形出口,每个导风罩的出风通道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回风箱的环形入口,从而实现导风罩与送风箱和回风箱之间的动静结合。
每个所述散热模块可包括基板、嵌在所述基板中的热管以及插接在所述热管上的散热翅片,从而增强环形散热组件与外部空气的换热能力。
所述热管可包括: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基板沿着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端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端部沿着所述转动轴的径向向内延伸,其中,所述散热翅片插接在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上。通过设置热管和散热翅片,能够将热量更有效地传递到气流中,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导风罩可仅围住所述散热翅片,以便针对插接了散热翅片的热管部分进行更好地散热,从而促进整个热管中的冷却介质的制冷循环,提高换热效率,进而对主轴承进行更有效地散热。
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将所述环形散热组件固定至所述转动轴的支撑架,以便于散热组件的安装。
所述支撑架可包括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以及将所述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中相邻的两个截头四棱锥骨架连接起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中的每个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单元中的相邻的两个散热单元之间,从而依靠支撑架结构本身强度来固定环形散热组件,使环形散热组件贴附地安装在转动轴的内表面上。
所述截头四棱锥骨架还可包括分别朝向送风箱和回风箱延伸的延伸支架,以便支撑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可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上;空气处理箱,所述空气处理箱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冷却介质管路与所述冷凝器形成循环回路,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形成的制冷系统对空气处理箱中的空气进行冷却,实现冷空气的供应。
所述空气处理箱还可包括:第一入风口,吸入外部空气;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箱连通;第二入风口,与所述回风箱连通,并在所述出风口附近设置有风扇,从而为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却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是在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完成后根据其空间布局添加的,在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内其他部件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冷却系统的可靠安装和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通过在送风管道和回风箱上设置环形且环绕导风罩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实现导风罩与固定的送风箱和回风箱之间的相对旋转,并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密封环,可避免在送风和回风过程中发生空气泄露进而影响散热效果,因此能够在减小制冷系统的负荷的同时避免能量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组件中设置有热管,热管结构简单、换热高效,其作为蒸发式冷却器布置在转动轴上,通过使冷却基质在热管中通过蒸发和毛细作用完成循环,将转动轴上的热量传递到气流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将主轴承的温度降低到合理的运行范围内,从而确保主轴承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冷却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局部剖切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覆盖有导风罩的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单个散热单元安装有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叶片;2-轮毂;3-发电机子系统;4-机舱;5-塔架;6-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7-定轴;8-轴承滚子;9-转动轴;10-轴承内圈;11-轴承外圈;12-冷凝器;13-空气处理箱;13a-冷却介质管路;14-回风箱;14a-第一入风口;14b- 出风口;14c-第二入风口;15-送风箱;16-散热组件;17-支撑架;17a-骨架; 18-导风罩;19-基板;10-热管;20a-第一延伸部分;20b-第二延伸部分;20c- 第三延伸部分;21-进风通道;22-出风通道;23-蒸发器;26-散热翅片;150- 散热模块;160-散热单元;174-延伸支架;175-截头四棱锥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具体描述。
在下文中,将以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承作为冷却对象进行描述,但应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系统还可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其他轴系。另外,关于方向的描述均是以主轴承的形状作为基准,例如,诸如“内侧”、“外侧”以及“内表面”和“内表面”等的描述是基于主轴承的径向方向,具体地,距离主轴承的中心轴线近的且面向中心轴线的面为“内侧”或“内表面”,反之为“外侧”或“外表面”。
图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冷却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局部剖切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单个散热单元安装有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冷空气供应单元,产生冷空气;送风箱15,与定轴7同轴地固定在定轴7上;回风箱14,与定轴7同轴地固定在定轴7上;环形散热组件16,固定地安装在转动轴9 的内表面上。来自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冷空气可通过送风箱15被供应到环形散热组件16,与环形散热组件16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回风箱14流回到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与轴承内圈10结合的转动轴9的内表面安装环形散热组件16,增大了传热面积,进而增加换热。另外,通过设置供应冷空气的送风箱15和回收空气的回风箱14,能够有效地对环形散热组件16进行散热并且通过对空气进行回收,提高了冷空气的利用率,减小了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工作负荷。
然而,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冷却系统内部的动静结合的问题。由于轴承内圈10为旋转部件,从而与其连接的转动轴9、环形散热组件16和导风罩18也均为旋转部件,因此如何实现从定轴7的静止侧向转动轴9旋转侧的送风成为实施该实施例的核心问题。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介绍。
如图6所示,环形散热组件16可包括沿着转动轴9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间隔多个散热单元160。如图7所示,每个散热单元160包括散热模块150 和围住所述散热模块150的至少一部分的导风罩18。
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可均形成为环形箱体形状。此外,每个导风罩18 可具有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每个导风罩18的进风通道21可旋转地连接到送风箱15的环形出口(未示出),每个导风罩18的出风通道22可旋转地连接到回风箱14的环形入口(未示出)。
具体地,导风罩18的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可形成在导风罩18面对送风箱15(即,面对回风箱14)的侧表面上,并且所有导风罩18的进风通道21排列成与定轴7同轴的圆环形状,所有导风罩18的出风通道22排列成与与定轴7同轴的且与进风通道21排列的圆环的直径不同的圆环形状。
送风箱15在面对导风罩18的表面上形成出口(未示出),送风箱15的出口具有与全部导风罩18的进风通道21共同形成的圆环相对应的环形形状,回风箱14在面对导风罩18的表面上形成入口(未示出),回风箱14的入口具有与全部导风罩18的出风通道22共同形成的圆环相对应的环形形状。
如上所述,在将环形散热组件16安装在转动轴9的内表面上后,导风罩 18的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随转动轴9一起旋转,送风箱15和回风箱 14固定地安装在定轴7上。通过设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导风罩18与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之间的可旋转的联通。
此外,优选地在回风箱14的入口和送风箱15的出口设置整圈的密封环 (未示出),以在导风罩18与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的相对旋转期间,防止由于制造误差和旋转偏差(例如,由于环形面的不平导致在轴向方向上产生的偏差)等产生缝隙而使空气泄漏、影响散热效果,同时还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在此应注意的是,虽然附图中示出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连接在一起,但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可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分开,以分别在回风箱14的入口和送风箱15的出口上设置环绕它们的单独的密封环。如上所述,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与定轴7同轴地设置,因此,如图4所示,送风箱15 和回风箱14可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这样,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可同时通过安装支架25安装到定轴7上,从而有效地利用主轴承内的空间。
虽然以上描述了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均为环形箱体形状的实施例,然而,如图4所述,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也可具有不连续的环形箱体形状,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分别被分隔成两部分,呈横梁形状的安装支架25设置在这两部分之间,从而使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的每部分的在圆周方向上的端部接触安装支架25并固定在安装支架25上。在图4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的每部分上均连接到冷空气供应单元。
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增强环形散热组件16与外部空气的换热能力,每个散热单元160可包括基板19、嵌在基板19中的热管20以及插接在热管 20的位于基板19的外侧的部分上的多个散热翅片26,以通过设置热管20与散热翅片26来增加热传导与热对流能力。
热管20内具有一定沸点的冷却介质,通过基板19的导热,热管20的底部吸收热量,内部冷却介质蒸发变为气态,气态的冷却介质在散热翅片26的散热作用下开始降温,气态凝结为液态,通过毛细作用再次返回热管底部,从而实现传热循环来对转动轴9进行冷却。
多个基板19沿圆周方向安装在转动轴9的内表面上,多个基板19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外形以适应转动轴9的散热表面的外形特征,从而为主轴承传递出来的热量的散失提供一个主动传递的途径。为此,如图5所示,每个基板19可具有弯曲的方板状,且每个基板19的曲率与转动轴9的内表面的曲率相同。另外,热管20可包括:第一延伸部分20a,从基板19沿着转动轴9 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二延伸部分20b,从第一延伸部分20a的端部沿着转动轴 9的轴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20c,从第二延伸部分20b的端部沿着所述转动轴9的径向向内延伸,散热翅片26可插接在第三延伸部分20c。此外,散热翅片26可沿主轴承的径向方向位于基板19的内侧,以实现结构的紧凑性同时便于进行安装。
如图7所示,导风罩18可仅围住散热翅片26,以便针对插接了散热翅片26的第三延伸部分20c进行更好地散热,从而促进整个热管20中的冷却介质的制冷循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对主轴承进行更有效地散热。另外,通过使导风罩18仅围住散热翅片26,也可便于借助下面将要描述的支撑架17对环形散热组件16进行安装。
如图5所示,支撑架17可包括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见图9)以及将所述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中相邻的两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连接起来的连接杆(未示出)。每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设置在多个散热单元160中的相邻的两个散热单元160之间,然后通过多个连接杆将相邻的两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连接起来,这样,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可彼此连接形成圆环形的支撑架17。支撑架17可依靠结构本身强度来固定环形散热组件16,使环形散热组件贴附地安装在转动轴9的内表面上。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导风罩18仅围住散热翅片26,在使用连接杆连接相邻的截头四棱锥骨架175时,多个连接杆中的一个连接杆可穿过基板 19与导风罩18之间的空间,从而借助位于所述空间中的所有连接杆将使基板19贴附在动轴的表面上,从而实现如上所述的环形散热组件16的安装。
另外,如图9所示,截头四棱锥骨架175可由多个骨架17a拼接而成,并且为配合导风罩的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的形状,每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还可包括延伸支架174,从而支撑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
然而,支撑架17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相邻的两个骨架175之间能够稳固地支撑一个散热单元160以将环形散热组件贴附地安装在转动轴9的内表面上并且能够彼此可拆卸地连接的任何连接结构都是可行的。
此外,由于仅依靠增大主轴承内圈10的换热表面的面积可能难以满足全部的散热要求,尤其是在高温、高负荷的工作状况下。这样就需要通过制冷系统制备出低温的冷空气,如上所述,将冷空气通过送风箱15送至环形散热组件16,增大环形散热组件16与周围空气的传热温差和换热系数,实现主轴承的通风散热目的。下面将对制冷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冷空气供应单元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具体地,冷空气供应单元可包括:冷凝器12,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4上,冷却介质在冷凝器12 中降温,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空气处理箱13,其中设置有蒸发器23,蒸发器23通过冷却介质管路13a与冷凝器12连通,冷凝器12中的冷却介质经过节流后流入蒸发器23,从而形成制冷系统,冷却介质在蒸发器23中蒸发,带走空气热量,对空气处理箱13中的空气进行冷却,蒸发的冷却介质经冷却介质管路13a再次流入冷凝器12,进行循环。另外,在空气处理箱13中产生的冷空气被供应到送风箱15,然后被吹送到环形散热组件16。
如图8所示,空气处理箱13还包括:第一入风口14a,用于吸入外部空气;出风口14b,与送风箱15连通;第二入风口14c,与回风箱14连通,以吸入从回风箱14流出的空气。其中,出风口14b附近(出风口14b中)可设置有风扇。另外,由于气体在由大空间向小空间流动会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因此从空气处理箱13流出的冷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经相对大空间的送风箱15送至空间相对狭小的导风罩18内部时必然也存在这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冷空气与散热翅片26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带走更多的热量,还可在导风罩18内设置稳压装置。
如上所述,空气处理箱13是制冷系统和空气交换热量的场所。空气在空气处理箱13内通过蒸发器23与冷却介质交换热量,温度降低,经过出风口 14b通过连接管道送至静止的送风箱15内,从静止的送风箱15通过安装在出风口14b中的风扇施压将冷却的气体送至旋转的导风罩18的进风通道21,进入导风罩18的低温空气经过稳压装置的稳压后与环形散热组件16的散热翅片26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然后流到导风罩18的出风通道22,经过与其可旋转地结合的回风箱14的环形入口流回至空气处理箱13。由于回风温度与周围空气相比温度依然较低,因此相当于对冷量进行了回收,降低了制冷系统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是在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完成后根据其空间布局添加的,在不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内其他部件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冷却系统的可靠安装和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通过在送风箱和回风箱上设置环形且环绕导风罩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实现导风罩与固定的送风箱和回风管道之间的相对旋转,并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密封环,可避免在送风和回风过程中发生空气泄露进而影响散热效果,因此能够避免能量的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环形散热组件中设置有热管,热管结构简单、换热高效,其作为蒸发式冷却器布置在转动轴上,通过使冷却基质在热管中通过蒸发和毛细作用完成循环,将转动轴上的热量传递到气流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将主轴承的温度降低到合理的运行范围内,从而确保主轴承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但是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轴系的冷却系统,所述轴系包括定轴(7)、转动轴(9)以及设置在所述定轴(7)和转动轴(9)之间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1)、轴承滚子(8)和轴承内圈(10),所述轴承外圈(11)连接到所述定轴(7),所述轴承内圈(10)连接到所述转动轴(9),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冷空气供应单元,产生冷空气;
送风箱(15),与所述定轴(7)同轴地固定在所述定轴(7)上;
回风箱(14),与所述定轴(7)同轴地固定在所述定轴(7)上;以及
环形散热组件(16),整体具有与所述转动轴(9)的内表面匹配的圆环形状,以固定地安装在所述转动轴(9)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送风箱(15)和所述回风箱(14)均形成为环形箱体形状,来自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的冷空气通过所述送风箱(15)被供应到所述环形散热组件(16)的内部,与所述环形散热组件(16)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流出所述环形散热组件(16),以通过所述回风箱(14)流回到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中,
其中,所述环形散热组件(16)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60),每个散热单元(160)包括散热模块(150)和围住所述散热模块(150)的至少一部分的导风罩(18),
每个所述导风罩(18)具有进风通道(21)和出风通道(22),所述进风通道(21)和所述出风通道(22)分别与所述送风箱(15)和所述回风箱(14)可旋转地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单元(160)沿着所述转动轴(9)的圆周方向按照预定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散热单元(160)所包括的多个导风罩(18)的多个进风通道(21)共同形成与所述送风箱(15)的环形出口对应的形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送风箱(15)的环形出口旋转,所述多个导风罩(18)的多个出风通道(22)共同形成与所述回风箱(14)的环形入口对应的形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回风箱(14)的环形入口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模块(150)包括基板(19)、嵌在所述基板(19)中的热管(20)以及插接在所述热管(20)上的散热翅片(2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0)包括:第一延伸部分(20a),从所述基板(19)沿着所述转动轴(9)的径向向内延伸;第二延伸部分(20b),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20a)的端部沿着所述转动轴(9)的轴向延伸;第三延伸部分(20c),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20b)的端部沿着所述转动轴(9)的径向向内延伸,其中,所述散热翅片(26)插接在所述第三延伸部分(20c)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8)仅围住所述散热翅片(26)。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环形散热组件(16)固定至所述转动轴(9)的支撑架(1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7)包括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以及将所述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中相邻的两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连接起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多个截头四棱锥骨架(175)中的每个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单元(160)中的相邻的两个散热单元(160)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头四棱锥骨架(175)还包括分别朝向送风箱(15)和回风箱(14)延伸的延伸支架(17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空气供应单元包括:
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4)上;
空气处理箱(13),所述空气处理箱(13)包括蒸发器(23),所述蒸发器(23)通过冷却介质管路(13a)与所述冷凝器(12)形成循环回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箱(13)还包括:第一入风口(14a),吸入外部空气;出风口(14b),与所述送风箱(15)连通;第二入风口(14c),与所述回风箱(14)连通,并在所述出风口(14b)附近设置有风扇。
12.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76462.6A CN107842472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76462.6A CN107842472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42472A CN107842472A (zh) | 2018-03-27 |
CN107842472B true CN107842472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61664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76462.6A Active CN107842472B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424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39396B (zh) * | 2018-08-07 | 2020-05-08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及风力发电机 |
CN110630454B (zh) * | 2018-08-31 | 2021-03-12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电机及其轴系的换热装置、风力发电机组 |
CN109826764B (zh) * | 2019-03-13 | 2020-07-28 | 浙江大学 | 轴承冷却装置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540A (zh) * | 2011-03-11 | 2011-07-20 | 华小平 |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通风散热结构 |
CN205559169U (zh) * | 2016-03-29 | 2016-09-07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
CN107044390A (zh) * | 2017-05-12 | 2017-08-15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
CN207526655U (zh) * | 2017-12-06 | 2018-06-22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87052A1 (en) * | 2011-10-25 | 2013-05-01 | Ewt Ip B.V. | Wind turbine with cooling system |
AU2013301472A1 (en) * | 2012-08-10 | 2015-03-05 | youWINenergy GmbH |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for a nacelle of a wind turbine |
DK2827012T3 (en) * | 2013-07-19 | 2018-03-12 | Siemens Ag | Cooling a bearing for a wind turbine |
EP3136549A1 (de) * | 2015-08-24 | 2017-03-0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ynchrone reluktanzmaschine |
CN205001129U (zh) * | 2015-09-24 | 2016-01-27 | 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空水空冷却系统 |
CN106939877B (zh) * | 2017-03-16 | 2019-05-17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2017
- 2017-12-06 CN CN201711276462.6A patent/CN1078424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540A (zh) * | 2011-03-11 | 2011-07-20 | 华小平 |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通风散热结构 |
CN205559169U (zh) * | 2016-03-29 | 2016-09-07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组 |
CN107044390A (zh) * | 2017-05-12 | 2017-08-15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冷却控制方法 |
CN207526655U (zh) * | 2017-12-06 | 2018-06-22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42472A (zh) | 2018-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61849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shaft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wind turbine | |
US7621720B2 (en) | Cooling device | |
CN107842472B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EP2182619B1 (en) |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 |
CN207526655U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108050023B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轴系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WO2011074395A1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US8403638B2 (en) | Wind power generator | |
JP2011196183A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
CN104956075A (zh) |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机舱的一体式冷却系统 | |
CN110094313B (zh) |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承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KR20150036150A (ko) | Orc 순환에 의해 전기 에너지를 생성하는 장치 | |
JP2015516528A (ja) | 風力タービンの冷却システム | |
US20200318620A1 (en) | Cooling arragnement for a wind turbine | |
TWI528688B (zh) | 旋轉電機及具備旋轉電機之風力發電系統 | |
EP2589801A1 (en) | Wind-powered electricity generator | |
US20120111532A1 (en) | Cooling-arrangement | |
CN103959615B (zh) | 包括借助于传热流体和润滑流体冷却的车辆驱动组件 | |
CN112815014B (zh) | 轴承冷却结构及风力发电机 | |
CN219691675U (zh) | 风电塔筒底部平台散热装置及风电塔 | |
JP2012070563A (ja) | 立軸回転電機 | |
JP2015137549A (ja) | 電動過給機 | |
CN216904596U (zh) | 一种电机滑动轴承的散热结构 | |
CN109826764B (zh) | 轴承冷却装置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 |
JP2012012978A (ja) | 風力発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