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2067B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32067B CN107832067B CN201711021844.4A CN201711021844A CN107832067B CN 107832067 B CN107832067 B CN 107832067B CN 201711021844 A CN201711021844 A CN 201711021844A CN 107832067 B CN107832067 B CN 1078320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program
- preset
- user
- mobile terminal
-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应用更新方法包括: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按照应用程序更新列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移动终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伴随着移动终端使用功能的不断丰富,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其中不可避免地安装有用户较少使用但为避免后续需要使用而没有轻易卸载的应用。
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经常会提供更新版本以供应用更新,但是并非所有应用都是用户想要更新,例如,对于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用户通常会进行更新以避免影响其正常使用,而对于用户较少使用的应用,用户可能并不需要对其进行更新。现有技术中,需要由用户手动选取应用进行更新,用户操作不便利,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由用户手动选取应用进行更新,用户操作不便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更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更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更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应用程序更新列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这样,能够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更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这里,该预定时间范围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时间范围可以为12个小时、1天、1周或者1个月等。本步骤中,通过获取用户在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以了解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步骤102,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本步骤中,通过在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基于步骤101获取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能够得到与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贴合用户需求,并简化用户繁琐的更新操作。并且,本步骤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这样,能够优先满足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步骤103,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本步骤中,基于步骤102确定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实现移动终端上所安装应用程序的更新,贴合用户使用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应用程序更新列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这样,能够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考虑到移动终端的使用中可能存在除拥有该移动终端的预设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借用等情况,因此,为更好地获取到该预设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1,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备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在用户触摸触控屏幕时,能够通过该全屏指纹识别功能识别触控屏幕上操作的指纹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该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指纹信息与该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则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预设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预设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其中,在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考虑到不同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对每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分别进行计数,以区分每一预设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具体的,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的步骤,可以包括:若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时,在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进一步的,考虑到实际使用需要,拥有移动终端的用户通常不会将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进行预先存储,即预先存储的用于验证匹配的指纹信息通常不包含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而在正常使用中,用户可以是通过并未预先存储有指纹信息的其他手指触控操作移动终端及其所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可能存在虽然指纹信息不匹配,但仍为同一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情形,为此,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101,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的步骤,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在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全屏指纹识别功能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是,则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若否,则开启摄像头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匹配,若确定当前用户为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则表示该第一指纹信息属于第一预设用户但并不是预先存储的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此时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预设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预设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01,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通过开启摄像头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匹配,若确定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时,则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预设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预设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2,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一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设置触发开关状态。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表示用户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表示用户未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只需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用于身份验证的第二指纹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默认用户可以为预设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避免应用更新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移动终端及其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设置更新地点、更新时间和网络连接方式等中一种或多种更新状态的限定要求。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2,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默认用户可以为预设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以及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能够使应用程序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2中,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将待更新的应用程序按照使用次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确定更新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定次数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次数可以为1次或5次等。这里,将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确定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得到与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并且,基于待更新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按照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得到更新顺序,使得应用程序更新能够优先满足预设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设用户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同理,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该预先用户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
请参见图2,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备全屏指纹识别功能,预设用户为一个,该应用更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
本实施例中,预定时间范围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时间范围可以为12个小时、1天、1周或者1个月等。本步骤中,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该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以便于后续步骤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
步骤202,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步骤中,基于该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将第一指纹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若第一指纹信息与该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则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预设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预设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其中,考虑到实际使用需要,拥有移动终端的用户通常不会将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进行预先存储,即预先存储的用于验证匹配的指纹信息通常不包含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而在正常使用中,用户可以是通过并未预先存储有指纹信息的其他手指触控操作移动终端及其所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可能存在虽然指纹信息不匹配,但仍为同一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情形,为此,步骤202,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的步骤,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在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这里,结合全屏指纹识别功能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是,则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若否,则开启摄像头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匹配,若确定当前用户为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表示该第一指纹信息属于第一预设用户但并不是预先存储的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则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预设用户即为预设用户。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便于后续基于预设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更贴合预设用户的需求,使得应用更新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且简化了用户的更新操作,使应用更新更为方便快捷。
步骤2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本步骤中,通过在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基于步骤202所计数获得的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能够得到与预设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贴合用户需求,并简化用户繁琐的更新操作。并且,本步骤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这样,能够优先满足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一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设置触发开关状态。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表示用户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表示用户未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只需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用于身份验证的第二指纹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默认用户即为预设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避免应用更新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移动终端及其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设置更新地点、更新时间和网络连接方式等中一种或多种更新状态的限定要求。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默认用户即为预设用户。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以及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能够使应用程序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03中,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将待更新的应用程序按照使用次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确定更新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定次数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次数可以为1次或5次等。这里,将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确定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得到与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并且,基于待更新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按照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得到更新顺序,使得应用程序更新能够优先满足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步骤204,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本步骤中,基于步骤203确定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实现移动终端上所安装应用程序的更新,贴合用户使用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这样,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并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请参见图3,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备全屏指纹识别功能,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该应用更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
本实施例中,预定时间范围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时间范围可以为12个小时、1天、1周或者1个月等。本步骤中,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该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以便于后续步骤能够对移动终端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
步骤302,在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可能有所不同,对每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分别进行计数,以区分每一预设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通过本步骤,能够对移动终端每一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分别进行计数,准确地了解每一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
其中,考虑到实际使用需要,拥有移动终端的用户通常不会将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进行预先存储,即预先存储的用于验证匹配的指纹信息通常不包含所有手指的指纹信息,而在正常使用中,用户可以是通过并未预先存储有指纹信息的其他手指触控操作移动终端及其所安装的应用程序,因此,可能存在虽然指纹信息不匹配,但仍为同一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情形。为此,步骤302,在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在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第一指纹信息加入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预设用户中的其中一个。这里,结合全屏指纹识别功能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用户触摸应用程序在显示界面上相对应的应用图标启动应用程序时,基于全屏指纹识别功能,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是否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是,则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若否,则开启摄像头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面部信息进行匹配,若确定当前用户为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表示该第一指纹信息属于第一预设用户但并不是预先存储的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则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这样,能够更为精确地获取到各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了解各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
步骤3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本步骤中,通过在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当前使用移动终端的预设用户,基于与其所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也就是说,对应于不同的预设用户,所确定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可以是不同的。这样,能够得到与对应的预设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从而能够使得应用更新贴合用户需求,并简化用户繁琐的更新操作。并且,本步骤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这样,能够优先满足预设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设置有一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设置触发开关状态。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表示用户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若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时,表示用户未设置应用程序自动更新,此时,只需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用于身份验证的第二指纹信息与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则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默认用户可以设置有多个,其个数可以与预设用户的个数相同,该默认用户也可以为其中一个预设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避免应用更新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移动终端及其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设置更新地点、更新时间和网络连接方式等中一种或多种更新状态的限定要求。具体的,步骤303,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以及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能够使应用程序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303中,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可以包括: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将待更新的应用程序按照使用次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确定更新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预定次数可以是用户手动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默认设置,例如该预定次数可以为1次或5次等。这里,将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确定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得到与用户的应用程序使用习惯相适应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并且,基于待更新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按照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得到更新顺序,使得应用程序更新能够优先满足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更新,使更新更为人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步骤304,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本步骤中,基于步骤303确定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实现移动终端上所安装应用程序的更新,贴合用户使用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在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在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能够对移动终端不同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分别进行准确地计数,准确地了解各预设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上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并基于各预设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另外,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需要,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有一控制开关,用以开启或关闭“应用程序使用习惯记录功能”,若开启,则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更新方法;若关闭,则依照现有技术执行应用更新。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以实施上述方法的移动终端。
请参见图4,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400,该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10、第一确定模块420以及更新模块430。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420,用于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更新模块430,用于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备全屏指纹识别功能,获取模块410可以包括:检测单元以及第一计数单元。
检测单元,用于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
第一计数单元,用于在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计数单元可以包括:计数子单元。
计数子单元,用于若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时,在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10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以及第二计数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
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在第一指纹信息与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以及第三确定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移动终端处于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预设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第三确定单元以及第四确定单元。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使用次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次数的应用程序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待更新的应用程序按照使用次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确定更新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图1至图3的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应用程序更新列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这样,能够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图5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端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501、网络模块502、音频输出单元503、输入单元504、传感器505、显示单元506、用户输入单元507、接口单元508、存储器509、处理器510、以及电源5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510,用于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按照更新顺序对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按照应用程序更新列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这样,能够基于用户对于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从而更为贴合用户的更新需求,并简化用户的更新操作。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5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5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503可以将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5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5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5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5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5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41和麦克风5042,图形处理器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506上。经图形处理器5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进行发送。麦克风5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5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5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5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5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5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506可包括显示面板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061。
用户输入单元5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507包括触控面板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072。触控面板5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071上或在触控面板5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10,接收处理器5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071。除了触控面板5071,用户输入单元5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061上,当触控面板5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5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5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5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5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5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5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中。
移动终端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5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5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09,存储在存储器509上并可在处理器5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更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更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按照所述更新顺序对所述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所述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所述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所述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
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所述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的步骤,还包括:
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所述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
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
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所述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时,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所述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所述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
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所述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满足预设设置的应用程序更新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信息,确定待更新的应用程序及其更新顺序,其中,使用次数较高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先于使用次数较低的应用程序的更新顺序;
更新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更新顺序对所述待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预定时间范围内,检测所述应用程序启动时,作用于所述应用程序相对应的应用图标上的第一指纹信息;
第一计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对所述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所述应用程序启动时,获取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用户的面部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预设用户;
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将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存储至所述第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中,并针对第一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数单元包括:
计数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预设用户为至少两个时,在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任一预设用户的指纹信息匹配时,针对该任一预设用户使用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次数进行计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所述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自动更新的触发开关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第二指纹信息与一预先设置的默认用户的指纹信息相匹配时,或者,在所述触发开关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预定状态;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预定状态,确定检测到满足应用程序更新条件;
所述预定状态包括以下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属于预定位置范围;移动终端的系统时间处于预定时间范围;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方式为预定连接方式。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更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1844.4A CN107832067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21844.4A CN107832067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2067A CN107832067A (zh) | 2018-03-23 |
CN107832067B true CN107832067B (zh) | 2021-05-25 |
Family
ID=6164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21844.4A Active CN107832067B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320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58877B (zh) * | 2018-09-30 | 2023-08-18 | 上海碳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中应用进行升级的方法与设备 |
CN111240539A (zh) * | 2018-11-29 | 2020-06-05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 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058855B (zh) * | 2019-03-26 | 2023-09-05 | 沈阳智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件的界面和工作流的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297650B (zh) * | 2019-06-17 | 2020-08-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升级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2807B1 (en) * | 2013-05-29 | 2016-09-13 |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 Handling data segments in deduplication |
CN106293751A (zh) * | 2016-08-15 | 2017-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终端设备上显示信息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6412328A (zh) * | 2016-10-28 | 2017-02-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用户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5847A (en) * | 1988-08-03 | 1992-10-13 | Minicom Dat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software at remote locations |
CN103365692A (zh) * | 2013-07-15 | 2013-10-23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软件升级提示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942481A (zh) * | 2014-05-04 | 2014-07-23 |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4572183B (zh) * | 2014-12-23 | 2018-06-26 | 北京畅游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升级方法和系统 |
CN106648562B (zh) * | 2015-10-29 | 2020-04-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版本更新方法及装置 |
CN106874036B (zh) * | 2017-01-13 | 2021-03-09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6909821A (zh) * | 2017-01-20 | 2017-06-30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终端的操控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2017
- 2017-10-27 CN CN201711021844.4A patent/CN1078320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2807B1 (en) * | 2013-05-29 | 2016-09-13 | Veritas Technologies, LLC | Handling data segments in deduplication |
CN106293751A (zh) * | 2016-08-15 | 2017-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终端设备上显示信息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6412328A (zh) * | 2016-10-28 | 2017-02-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用户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32067A (zh) | 2018-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5853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343759B (zh) | 一种息屏显示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 |
CN107943374B (zh) | 可折叠终端中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可折叠终端 | |
CN107908382B (zh)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35033B (zh)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984066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334272B (zh) |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531915B (zh) | 屏幕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9343788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操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900695B (zh) |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958593B (zh) | 一种确定通讯对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762613B (zh) | 一种状态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832067B (zh)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96203B (zh) | 一种截图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521937B (zh) | 一种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388400B (zh) | 一种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96663B (zh) |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 | |
CN109982273B (zh) | 一种信息回复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628534B (zh) | 一种字符展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67086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图标排列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 |
CN108021315B (zh) |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536009B (zh) |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9714462B (zh) | 一种电话号码的标记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 |
CN110099170B (zh) | 图片删除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660657B (zh) |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