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565A -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17565A CN107817565A CN201610818947.2A CN201610818947A CN107817565A CN 107817565 A CN107817565 A CN 107817565A CN 201610818947 A CN201610818947 A CN 201610818947A CN 107817565 A CN107817565 A CN 1078175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disk body
- fiber
- equipment
- electronic t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47061 tag-7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364 Peperomia pelluci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711 Peperomia pelluc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5805 fiberal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1—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provision in the protective covering, e.g. weak line, for gain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fibres, e.g. for branching or tapp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2—Code or colour mar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在光纤配纤盘体两侧均设置多个光纤适配器,具体应用到一个设备时,存在多个光纤配纤盘体,如此一来,一根光纤的两端均可以连接至光纤适配器,在需要维修时,可以灵活替换光纤或者光纤配纤盘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局向光路由连接灵活性差的问题,大幅降低了局向光路由的维修难度及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光纤分配网络领域中,电信机房侧到用户侧、机房到机房侧等需要使用光纤适配节点将不同的光路接续从而完成机房与机房间、机房与用户间等将长距离的光路接续,这种连接机房侧与机房侧、机房与用户侧的光路被称之为局向光路或者成端光路,在接续不同局向光路从而完成完整光路建设的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光纤适配节点与节点间的跳接。目前局向光路建设采用的是光纤熔纤盘单侧熔纤的方法,即光纤熔纤盘体一侧熔纤到远端的机房、用户等的光纤熔纤盘体熔纤侧,另一侧是集成电子标签适配器的光纤适配器用于跳接。
由于局向光路采用的是熔纤的方法,光路在建设前必须提前规划,一旦建设完成局向光路将无法调整;由于局向光路在建设中已经熔接到光纤熔接盘的一侧,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节点损坏而需要更换时则必须在更换光纤适配器节点的同时更换局向光路,从而照成整段光路的浪费;现网智能光纤分配网络采用的单侧熔纤的方法局限了盘体的一侧是局向光路另一侧为用于跳接的光纤适配器节点,这限制了局向光路和跳接光路的比例从而使得光路建设的灵活性降低,同时由于熔纤侧没有智能化的管控,智能光纤分配网络是不能对局向的熔纤段进行实时管控。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光纤配纤盘体示意连接图,如图1所示,光纤配纤盘体一侧设置于光纤适配器,在另一侧是与光纤通过熔纤的方式连接。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光纤适配器和电子标签适配器,以及光纤连接头和电子标签的示意图。
单侧熔纤盘体分为熔配一体盘体、熔配分离两种,这两种盘体无疑都是单侧熔纤另一侧进行光路跳接。这种形式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当前的智能光纤分配网络或者传统的光纤分配网络无法同时管控盘体两侧同时跳接,双侧跳接给光路的选路带来很大的麻烦,传统的光纤分配网络更愿意将盘体的一侧即局向光路固定不变,而进行单侧的跳接;盘体改成双侧跳接更容易实现灵活的光路替换,但是在相关技术中中,无法解决局向光路由施工建设的引导,光纤一旦脱落恢复起来将很麻烦,毕竟数以千计的光纤适配器节点不容易找到正确的位置;相关技术中的智能光纤分配网络是基于电子标签技术的,针对电子标签的标准定义还不完善,标准中暂无局向光路由的光纤类型以及实际维护过程中完善的方法和设备。
针对相关技术中局向光路由连接灵活性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局向光路由连接灵活性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光纤适配器。
可选地,每个光纤适配器上均连接有电子标签适配器,该电子标签适配器用于读取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连接的光纤上的电子标签信息。
可选地,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设置有外接设备接口,所述光纤配纤盘体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连接:
485接口连接,USB接口连接,蓝牙连接,Ethernet网口连接,无线保真WiFi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以及上述可选实施例中记载的光纤配纤盘体,其中,所述光纤配纤盘体的两侧均通过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纤两端各自的光纤连接头均设置有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光纤的某一端的电子标签中存储需要连接该端的光纤连接头的设备信息,其中,依据所述设备信息将所述光纤连接头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可选地,所述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设备信息包括以下之一:设备序列号;设备机架号;设备机框号;设备盘体号;设备端口号,其中,所述设备安装有光纤配纤盘体。
可选地,在所述电子标签中以下位置存储所述设备信息:所述电子标签中33-64位存储所述设备序列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5-68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架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9-72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框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3-76位存储所述设备盘体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7-80位存储所述设备端口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光纤配纤盘体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一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光纤的电子标签;将所述光纤配纤盘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二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纤的电子标签。
可选地,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中连接有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将所述外接设备存储的连接信息上传到网络资源服务器。
可选地,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与指定光纤断开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外接设备从网络资源服务器获取所述对应关系,依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指定光纤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将光纤配纤盘体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一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光纤的电子标签;将所述光纤配纤盘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二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纤的电子标签。
通过本发明,在光纤配纤盘体两侧均设置多个光纤适配器,具体应用到一个设备时,存在多个光纤配纤盘体,如此一来,一根光纤的两端均可以连接至光纤适配器,在需要维修时,可以灵活替换光纤或者光纤配纤盘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局向光路由连接灵活性差的问题,大幅降低了局向光路由的维修难度及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光纤配纤盘体示意连接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中的光纤适配器和电子标签适配器,以及光纤连接头和电子标签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纤配纤盘体示意连接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局向光路由建设设备系统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光纤适配器。两侧的光纤适配器可以是并排一对一的平行设置,或者是任意哪种设置,只要确保一根光纤接入光纤配纤盘体之后,在盘体的另一侧有对应的传输出口。在一个具体的设备中,可能包括多个光纤配纤盘体,一根光纤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光纤配纤盘体,如此一来,光纤的两端都是灵活连接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局向光路由连接灵活性差的问题,降低了维修或者替换难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纤配纤盘体示意连接图,如图3所示,光纤配纤盘体1、光纤适配器11、电子标签适配器12、外部设备接口13。其中,所述配纤盘体的11和12分别位于配纤盘体的两侧,(其中现网中的光纤盘体如图1中描述,光纤配纤盘体的一侧通过光纤熔纤点22将光纤2和光纤连接头21熔接,21再和11通过法兰头连接)。针对现网的熔纤盘体如图1,本申请文件中优选一种如图3的结构替换图1。13为外接设备接口,优选的485接口,可选的USB接口、蓝牙、Ethernet网口、WiFi等;光纤配纤盘体A和光纤配纤盘体B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也可以位于同一地理位置;一根完整的光纤2、电子标签21、光纤连接头2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包括光纤配纤盘体A和光纤配纤盘体B,优选的,局向光纤铺设时,建设人员先将光纤2与光纤配纤盘体A的一侧21和11连接、22和12连接,外接设备3通过盘体A的12将22的电子标签信息按表1格式解析,22为局向光纤类型,则设备3将11的位置信息:设备序列号/设备机架号/设备机框号/设备盘体号/设备端口与22的光纤信息绑定形成对应关系表,由于光纤电子标签遵循表2中标准的定义格式,电子标签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则位置信息和光纤将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设备3形成对应关系表后将将位置信息:设备序列号/设备机架号/设备机框号/设备盘体号/设备端口写入电子标签22按照表1中规定的位置。建设人员完成盘体A侧的施工后,将设备3外接至盘体B,建设人员将光纤2与光纤盘体B的一侧21和11连接、22和12连接同样进行盘体A端的操作。设备3完成光纤2的两端光纤头21,电子标签22的连接后将信息上传给智能光纤分配网络的资源服务器。形成局向光路由的管理。
可选地,每个光纤适配器上均连接有电子标签适配器,该电子标签适配器用于读取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连接的光纤上的电子标签信息。电子标签适配器与光纤适配器可以是一体设置的,也可以是分开设置的,只要确保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与此对应的,光纤的光纤连接头与电子标签也可以是分开设置的,或者怎么设置,只是电子标签中携带有该根光纤需要连接到的光纤适配器,还包括该电子标签需要连接到的电子标签适配器。
可选地,外接设备,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设置有外接设备接口,所述光纤配纤盘体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外接设备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存储设备,优选地可以为手机等带有显示屏的设备,供施工人员直接查看某根光纤对应哪个光纤适配器。任意一根光纤对应哪个设备的哪个光纤适配器,这就是对应关系的含义。需要补充的是,在电子标签中存储有一根与光纤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外接设备可以直接收集众多的电子标签中的对应关系。优选地,外接设备可以将存储的对应关系及时上传到网络资源服务器,供服务器统一管理众多的光纤,及光纤适配器。
相应的,在局向光路由出现故障时,例如一根光纤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脱落,服务器或者设备故障信息,施工人员在前往故障现场之前,从服务器中下载最新的对应关系到外接设备,携带外接设备到达故障现场的时候,依据外接设备中的对应关系可以快速的将脱落的光纤恢复连接。具体的恢复连接可以是多种场景,例如,将脱落的光纤直接插入外接设备中,外接设备可以读取光纤的一些属性,或者将脱落的光纤对应的电子标签插入到外接设备,外接设备可以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发出语音提示或者屏幕显示等方式,施工人员可以据此恢复光纤连接。恢复连接的场景还可以是将外接设备连接到故障现场的光纤配纤盘体,施工人员直接使用光纤与光纤适配器连接,在连接正确的情况下,外接设备自身发出语音提示或者外接设备控制光纤适配器上的指示灯闪烁。
可选地,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连接:485接口连接,USB接口连接,蓝牙连接,Ethernet网口连接,无线保真WiFi连接。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以及实施例1中记载的光纤配纤盘体,其中,所述光纤配纤盘体的两侧均通过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
可选地,所述光纤两端各自的光纤连接头均设置有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光纤的某一端的电子标签中存储需要连接该端的光纤连接头的设备信息,其中,依据所述设备信息将所述光纤连接头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可选地,所述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设备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设备序列号;设备机架号;设备机框号;设备盘体号;设备端口号,其中,所述设备安装有光纤配纤盘体。
可选地,在所述电子标签中以下位置存储所述设备信息:所述电子标签中33-64位存储所述设备序列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5-68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架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9-72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框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3-76位存储所述设备盘体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7-80位存储所述设备端口号。
需要补充的是,在相关技术标准中,电子标签中只是定义了前32位字节,在本申请文件中定义了相关技术中标准电子标签扩展字节未定义位的含义,具体定义可以为上述可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电子标签中33-64位存储所述设备序列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5-68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架号;所述电子标签中69-72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框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3-76位存储所述设备盘体号;所述电子标签中77-80位存储所述设备端口号。”除此可选实施例外,还可以是其他排序形式,只要将上述的设备信息都定义到电子标签扩展字节就可以了。表1是相关技术中电子标签编码规则表,如表1所示,展示了前32位中定义的含义。
表1
表2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电子标签编码规则表,如表2所示,
表2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局向光路由建设设备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还提供了一种配合局向光路由建设的光纤跳接系统结构,包括图3中描述的光纤配线盘体、柜间跳接跳纤光纤、通信设备与光纤分配盘体间跳接的单端跳接光纤、分光器跳接光纤。其中光纤配线盘体安装于ODF(光纤配线架)、OCC(光缆交接箱)、ODB(光纤分线盒)内。所诉的局向光路由建设是先规划用户侧以ONU为例与局站侧以OLT为例,将二者之间以光纤接续连接完成光路建设。先将局向光纤以图3所诉设备及优选的方法完成局向光路由建设,优选的,使用依据表2定义的单端跳接光纤将OLT与ODF间接续、使用依据表2定义的跳接跳纤光纤将ODF间接续、OCC及ODB内使用依据表2定义分光器跳接跳纤将光路分支、ODB与ONU间使用依据表2定义单端跳接跳纤接续,完成整个光路由的接续。可选的,OLT与ODF间依据局向光路由建设方法建设、ODF与ODF间依据表2定义的跳接跳纤光纤接续、OCC内使用依据表2定义的跳接跳纤光纤接续、ODB与ONU间使用依据表2定义的单端跳接光纤接续。完整光路由建设完成,光路由建设系统结构通过光纤盘体、设备3进行系统监控及维护,优选的,设备3实时与光纤盘体通信对光纤适配器11及电子标签适配器12进行监控,电子标签22及光纤连接头21脱落时将在设备3上产生告警,将脱落的电子标签22及光纤连接头21接入到设备3上,设备3可以直接按照表2定义的数据信息解析出其应恢复的位置并做出提示,优选的,语音提示,可选的,文字显示提示,灯指示灯。
实施例3,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如图5所示,步骤如下:
S501,将光纤配纤盘体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一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光纤的电子标签;
S502,将所述光纤配纤盘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二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纤的电子标签。
可选地,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中连接有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将所述外接设备存储的连接信息上传到网络资源服务器。
可选地,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与指定光纤断开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外接设备从网络资源服务器获取所述对应关系,依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指定光纤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将光纤配纤盘体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一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光纤的电子标签;
S2,将所述光纤配纤盘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二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纤的电子标签。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纤配纤盘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光纤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纤盘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光纤适配器上均连接有电子标签适配器,该电子标签适配器用于读取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连接的光纤上的电子标签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纤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连接有外接设备,所述光纤配纤盘体设置有外接设备接口,所述光纤配纤盘体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纤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连接:
485接口连接,USB接口连接,蓝牙连接,Ethernet网口连接,无线保真WiFi连接。
5.一种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以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纤盘体,其中,所述光纤配纤盘体的两侧均通过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两端各自的光纤连接头均设置有电子标签,其中,所述光纤一端的电子标签中存储需要连接的光纤连接头的设备信息,其中,依据所述设备信息将所述光纤连接头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设备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设备序列号;设备机架号;设备机框号;设备盘体号;设备端口号,其中,所述设备安装有光纤配纤盘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局向光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标签中以下位置存储所述设备信息:
所述电子标签中33-64位存储所述设备序列号;
所述电子标签中65-68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架号;
所述电子标签中69-72位存储所述设备机框号;
所述电子标签中73-76位存储所述设备盘体号;
所述电子标签中77-80位存储所述设备端口号。
9.一种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光纤配纤盘体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一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一光纤的电子标签;
将所述光纤配纤盘体另一侧的光纤适配器连接至第二光纤的光纤连接头,并将所述光纤适配器同侧的的电子标签适配器连接至所述第二光纤的电子标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中连接有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用于存储有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上的光纤适配器与光纤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外接设备存储的连接信息上传到网络资源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光纤配纤盘体与指定光纤断开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外接设备从网络资源服务器获取所述对应关系,依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指定光纤连接至对应的光纤适配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18947.2A CN107817565A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18947.2A CN107817565A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7565A true CN107817565A (zh) | 2018-03-20 |
Family
ID=6160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18947.2A Pending CN107817565A (zh) | 2016-09-12 | 2016-09-12 |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175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281A (zh) * | 2021-08-26 | 2021-12-17 | 深圳市中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发光的光纤通讯适配器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4798A (zh) * | 2006-12-30 | 2007-07-25 |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支持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高速传输和新型应用的智能卡 |
US20100079248A1 (en) * | 2008-09-29 | 2010-04-01 | Johannes Ian Greveling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based RFID antenna |
CN101793999A (zh) * | 2008-08-29 | 2010-08-04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伸缩光纤模块和相关设备 |
CN102340420A (zh) * | 2011-09-16 | 2012-02-01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方法 |
CN102932062A (zh) * | 2012-10-24 | 2013-02-13 | 沈越 | 智能光纤连接分配系统及适配器端口状态信息标识方法 |
CN202815876U (zh) * | 2012-04-06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口识别与定位的系统及光连接器和适配器底座 |
US20130076589A1 (en) * | 2011-09-26 | 2013-03-28 | Punduit Corp. | Rfid patch cord identification and signaling |
CN203275729U (zh) * | 2013-05-24 | 2013-11-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架 |
CN203573002U (zh) * | 2013-11-28 | 2014-04-30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监测的多通道合波切换装置 |
CN103955725A (zh) * | 2014-04-11 | 2014-07-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法 |
CN104932065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模块内无pcb板的光纤系统及光纤配线方法 |
CN105278061A (zh) * | 2014-07-22 | 2016-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
-
2016
- 2016-09-12 CN CN201610818947.2A patent/CN1078175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4798A (zh) * | 2006-12-30 | 2007-07-25 |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 支持高性能计算、大容量存储、高速传输和新型应用的智能卡 |
CN101793999A (zh) * | 2008-08-29 | 2010-08-04 | 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伸缩光纤模块和相关设备 |
US20100079248A1 (en) * | 2008-09-29 | 2010-04-01 | Johannes Ian Greveling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based RFID antenna |
CN102340420A (zh) * | 2011-09-16 | 2012-02-01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方法 |
US20130076589A1 (en) * | 2011-09-26 | 2013-03-28 | Punduit Corp. | Rfid patch cord identification and signaling |
CN202815876U (zh) * | 2012-04-06 | 2013-03-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口识别与定位的系统及光连接器和适配器底座 |
CN102932062A (zh) * | 2012-10-24 | 2013-02-13 | 沈越 | 智能光纤连接分配系统及适配器端口状态信息标识方法 |
CN203275729U (zh) * | 2013-05-24 | 2013-11-0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架 |
CN203573002U (zh) * | 2013-11-28 | 2014-04-30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监测的多通道合波切换装置 |
CN103955725A (zh) * | 2014-04-11 | 2014-07-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法 |
CN105278061A (zh) * | 2014-07-22 | 2016-0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
CN104932065A (zh) * | 2015-06-29 | 2015-09-23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模块内无pcb板的光纤系统及光纤配线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5281A (zh) * | 2021-08-26 | 2021-12-17 | 深圳市中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发光的光纤通讯适配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34417B2 (ja) | トポロジ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US20210398056A1 (en) | Mobile application for assisting a technician in carrying out an electronic work order | |
EP2487831B1 (en) | Device for recognizing optical splitter and optical splitter ports | |
US2003006139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in networks by disposing machine accessible information tags along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 |
WO2017206535A1 (zh) | 光分配网络odn资源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 |
CN107070724B (zh) | 一种电力通信网端到端业务通信状态监测方法 | |
CN105099547B (zh) | 一种分析光缆中断影响并实现业务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561358A (zh) | 智能电信接线系统 | |
CN102540355B (zh) | 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8234024A (zh) | Odn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3701640A (zh) | 使用智能管理终端升级odn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9656767A (zh) | 一种cpld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 |
CN105323165A (zh) | 通信设备和多跳网络 | |
CN103067212A (zh) | 基于能力集模板对onu进行动态管理的方法 | |
CN105278061A (zh) |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 |
WO2025039991A1 (zh) | 基于射频识别的线缆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5281837A (zh) |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 |
CN107817565A (zh) | 光纤配纤盘体、局向光路由设备及局向光路由连接方法 | |
CN100550761C (zh) | 一种网络时钟的管理方法 | |
CN104348644A (zh) | 一种线路与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347989A (zh) | 电子表格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6303762A (zh) | Onu模板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05451104B (zh) | 采用智能管理终端进行工单导航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3810797B (zh) | 基于光端口状态监测的智能odn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9068196A (zh) | 一种网络智能综合布线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3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Applicant after: ZTE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10012 Nanjing, Yuhuatai District, South Street, Bauhinia Road, No. 68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