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797100A -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 Google Patents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7100A
CN107797100A CN201710997668.1A CN201710997668A CN107797100A CN 107797100 A CN107797100 A CN 107797100A CN 201710997668 A CN201710997668 A CN 201710997668A CN 107797100 A CN107797100 A CN 107797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earance elimination
group
gear group
servo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76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茂超
过武英
贾爱莲
胡永兵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UANGH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UANG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UANGH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UANGH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976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71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7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7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by applying a load, e.g. for resistance or wear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8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by doing functionality tes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换向齿轮组的小齿轮和惯量盘组同轴安装;换向齿轮组的大齿轮、磁粉制动器、行星减速器和一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一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二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二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弹性联轴器和光电编码器的输入端同轴安装。本发明能够对各型雷达随动系统及大功率转台进行负载模拟,大幅减小了模拟负载台的体积和重量。

Description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控制领域,用于各型雷达随动系统及大功率转台的模拟及调试。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负载模拟装置关于转矩及转动惯量的模拟方法有三类,一类采用摩擦盘、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如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发明的“一种机械式扭矩负载模拟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710233740.3;公开号:CN106840646A)、由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发明的“一种双工位伺服机构负载模拟器”(专利申请号:CN201610946082.8;公开号:CN106297529A)和由北京交通大学发明的“电动伺服机构负载模拟系统及其模拟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610771926.X;公开号:CN106323618A)。另一类采用增速机或弹簧、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如由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发明的“负载试验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1410337909.6;公开号:CN104089766A)和由北京理工大学发明的“伺服系统复杂负载工况模拟和性能测试装置”(专利申请号:CN200820178534.3;公开号:CN201302606Y)。第三类采用磁粉制动器和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如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发明的“双向磁粉负载模拟器”(专利申请号:CN201510974848.9;公开号:CN105575246A)和由江苏科技大学发明的“一种动态负载模拟测试试验平台及测试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410510967.4;公开号:CN104267617B)。前两类负载模拟装置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飞轮模拟转动惯量,并且摩擦盘、增速机、弹簧、飞轮在同一轴上,重量和体积均十分庞大。第三类采用磁粉制动器、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用磁粉制动器模拟转矩虽减小了部分体积,但其磁粉制动器、飞轮均安置在负载轴上,重量和体积虽然比前两类略小,但仍然很大。另外,上述负载模拟装置均用角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测量转角、扭矩负载和惯性负载(输送信号)。
由上可知,目前国内负载模拟装置虽能为随动系统及转台的调试提供平台,但由于力矩加载机构、惯量模拟机构和传感器均在同一负载轴上,造成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模拟负载台体积和重量十分庞大,模拟负载的功率受限,且不易搬动,调试场所一般需要固定;如果没有闭合回路负载台,雷达随动系统只能在雷达总站装配完成后进行闭合回路调试,这样会严重影响随动系统的研制进度,也同时影响雷达总站研制和调试进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对各型雷达随动系统及大功率转台进行负载模拟,大幅减小了模拟负载台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加快各型雷达随动系统及大功率转台的设计、调试进度,实现随动系统闭合回路调试,同时对评估各型雷达随动系统的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包括伺服电机、换向齿轮组、惯量盘组、磁粉制动器、行星减速器、一号消隙齿轮组、二号消隙齿轮组、弹性联轴器和光电编码器。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换向齿轮组的小齿轮和惯量盘组同轴安装;所述换向齿轮组的大齿轮、磁粉制动器、行星减速器和一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一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二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二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弹性联轴器和光电编码器的输入端同轴安装。
所述的惯量盘组分片设计,根据不同需求拆装惯量盘片。
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和换向齿轮组的小齿轮轴、光电编码器输入端和弹性联轴器均通过转接法兰盘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用超小体积模拟了大功率负载力矩
该模拟负载台采用磁粉制动器产生的阻力作为负载力矩,且磁粉制动器位于一级减速之后,大幅缩小了磁粉制动器的体积、重量,实现了用超小体积、重量的负载台模拟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的构思,是设计上的巧妙创新。
(2)实现了阶梯式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的模拟
根据不同转台随动系统调试需要,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的大小是可调的。根据调整电压大小可调整磁粉制动器的力矩,从而调整负载力矩;用积木式可拆卸惯量盘模拟转动惯量,实现了阶梯式转动惯量的模拟。
(3)模拟精度高
该模拟负载台传动比可达500~2000,数据传动部分采用消隙齿轮,有效地消除了传动误差,真实地模拟转台随动系统各项参数。
(4)实现了随动系统闭合回路调试
该模拟负载台具有光电编码器接口装置,可以连接法兰盘直径在120mm以内的码盘,从而构成带有位置环的随动系统,可以真实地模拟各种大功率随动系统闭合回路调试。通过该模拟负载台,成功摸索出各种大功率随动系统的运动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伺服电机,2-换向齿轮组,3-惯量盘组,4-磁粉制动器,5-行星减速器,6-消隙齿轮组,7-消隙齿轮组,8-弹性联轴器,9-光电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模拟负载台可以模拟各种大功率转台的负载力矩、转动惯量、传动比,提供高精度位置测量数据,可满足大型转台随动系统调试的需求。
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由伺服电机1、换向齿轮组2、惯量盘组3、磁粉制动器4、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弹性联轴器8、光电编码器9等组成。可以模拟最大12000N.m的负载力矩、2160kg.m2的转动惯量、500~2000的传动比,满足各种大型转台随动系统调试的需求。
伺服电机1、换向齿轮组2的小齿轮、惯量盘组3在第1轴(电机轴)上,换向齿轮组2的大齿轮、磁粉制动器4、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的主动轮在第2轴上,消隙齿轮组6的消隙齿轮、消隙齿轮组7的主动轮在第3轴上,消隙齿轮组7的消隙齿轮、弹性联轴器8、光电编码器9在第4轴(负载轴)上。
伺服电机1通过换向齿轮组2实现一级减速,再通过行星减速器5实现二级减速,最后通过两对消隙齿轮组6、7与光电编码器9联接。为尽可能减小体积,惯量盘组3安装在第1轴上,与伺服电机1同轴。磁粉制动器4位于一级减速之后,安装在第2轴上,换向齿轮组2的大齿轮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磁粉制动器4联接。伺服电机1与光电编码器9之间设有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弹性联轴器8。光电编码器9通过弹性联轴器8与消隙齿轮组7联接。
该模拟负载台根据传动原理,将惯量盘组3安装在第1轴上,与伺服电机1同轴,使惯量盘组3的体积最小化。惯量盘组3按分片设计,可根据不同需求拆装惯量盘的数量,实现阶梯式转动惯量的模拟。
磁粉制动器4位于一级减速之后,安装在第2轴上。采用磁粉制动器4产生的阻力作为负载力矩,较之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体积、重量有了本质的降低。一级减速有效地减少了磁粉制动器4的转速,而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扩大了模拟负载,将磁粉制动器4安装在中间轴,是设计上的巧妙创新。
该模拟负载台在伺服电机1到光电编码器9之间设计有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通过调整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的传动比,可模拟500~2000的总传动比。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可消除传动侧隙,弹性联轴器8消除光电编码器9的安装误差,以保证闭合回路的传递精度。
该模拟负载台伺服电机1、光电编码器9接口处设有转接法兰盘,可以连接不同型号的伺服电机和光电编码器。
该模拟负载台基体采用铝合金整体铸造,大幅降低了机加难度和负载台的重量。结构紧凑,体积为618mm×453mm×265mm,十分小巧,较之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体积、重量降低了97%以上。
如图1所示:
伺服电机1为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提供动力。
换向齿轮组2实现一级减速。
惯量盘组3模拟负载转动惯量。
磁粉制动器4模拟负载转矩。
行星减速器5实现二级减速。
消隙齿轮组6实现三级减速并消除传动侧隙。
消隙齿轮组7实现四级减速并消除传动侧隙。
弹性联轴器8消除光电编码器9的安装误差。
光电编码器9为模拟负载台位置测量元件。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磁粉制动器显示控制组合接入模拟负载台上的磁粉制动器,通过调整磁粉制动器显示控制组合的控制电流,可以调整随动系统的负载转矩,模拟真实状态下随动系统的负载条件;通过调整模拟负载台上的惯量盘组,模拟真实状态下随动系统的惯量条件。
将模拟负载台上的光电编码器接入随动控制及驱动组合,作为随动控制及驱动组合的位置传感器,以形成位置闭环;将模拟负载台上伺服电机的接入随动控制及驱动组合,伺服电机上自带的增量码盘或旋转变压器作为速度传感器,以形成速度闭环;伺服电机与随动控制及驱动组合上的电机驱动器形成电流闭环。
以上形成随动系统模拟实物状态下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三环闭合调试状态,通过调整随动系统控制策略、控制算法、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运动参数,使随动控制及驱动组合达到最优控制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由伺服电机1、换向齿轮组2、惯量盘组3、磁粉制动器4、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弹性联轴器8、光电编码器9等组成,分别安装在第1轴(电机轴)~第4轴(负载轴)上,4根轴均由滚动轴承支撑安装在基体上。
伺服电机1、换向齿轮组2的小齿轮、惯量盘组3在第1轴(电机轴)上,为避免伺服电机1的转轴承受过大弯距,惯量盘组3安装在靠近滚动轴承处。
换向齿轮组2的大齿轮、磁粉制动器4、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的主动轮在第2轴上,磁粉制动器4安装在换向齿轮组2之后,即经过了一级减速,通过刚性联轴器与换向齿轮组2的大齿轮联接,行星减速器5安装在换向齿轮组2大齿轮的另一端。
行星减速器5之后设有消隙齿轮组6和消隙齿轮组7,通过调整该两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可模拟500~2000的总传动比。为尽可能缩小体积,利用有效空间,消隙齿轮组6的消隙齿轮、消隙齿轮组7的主动轮安装在第3轴上,消隙齿轮组7的消隙齿轮、弹性联轴器8、光电编码器9安装在第4轴(负载轴)上。
伺服电机1通过换向齿轮组2实现一级减速,再通过行星减速器5实现二级减速,最后通过两对消隙齿轮组6、7与光电编码器9联接。惯量盘组3用来模拟转动惯量,为尽可能减小体积,惯量盘组3安装在第1轴上,与伺服电机1同轴。磁粉制动器4用来模拟负载力矩,位于换向齿轮组2即一级减速之后,安装在第2轴上,换向齿轮组2的大齿轮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磁粉制动器4联接。伺服电机1与光电编码器9之间设有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总传动比500~2000的模拟通过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联合实现。光电编码器9通过弹性联轴器8与消隙齿轮组7联接,以消除安装误差。
根据传动原理,转动惯量与传动比的平方成正比,为使惯量盘组3的体积最小化,将惯量盘组3安装在第1轴上,与伺服电机1同轴。惯量盘组3按分片设计,积木式装配,增加或拆除惯量盘十分方便,可根据不同需求拆装惯量盘的数量,实现阶梯式转动惯量的模拟。
根据传动原理,转动力矩与传动比成正比,而转速与传动比成反比。在兼顾磁粉制动器4的转速与制动力矩的情况下,为使磁粉制动器4的体积最小化,磁粉制动器4位于换向齿轮组2即一级减速之后,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之前,安装在第2轴上。采用磁粉制动器4产生的力矩作为负载力矩,较之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体积、重量有了本质的降低。一级减速有效地降低了磁粉制动器4的转速,而传动链后端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提供的传动比大幅提高了模拟负载力矩的数值,实现了用小功率磁粉制动器模拟大功率负载力矩,是设计上的巧妙创新。根据调整电压大小可调整磁粉制动器的力矩,从而调整负载力矩。
该模拟负载台在伺服电机1到光电编码器9之间设计有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弹性联轴器8,为用较小体积实现大的传动比,行星减速器5采用三级行星传动,传动比可达262。换向齿轮组2、行星减速器5为固定传动比,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的传动比可调,通过调整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的传动比,可模拟500~2000的总传动比。消隙齿轮组6、消隙齿轮组7可消除传动侧隙,弹性联轴器8消除光电编码器9的安装误差,以保证闭合回路的传递精度。
该模拟负载台伺服电机1、光电编码器9接口处设有转接法兰盘,可以连接不同型号的伺服电机和光电编码器,通用性强。
该模拟负载台基体采用铝合金整体铸造,不仅降低了机加难度和负载台的重量,减少了装配环节,还提高装配精度。该模拟负载台结构十分紧凑,传动链的安装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空间,体积为618mm×453mm×265mm,十分小巧,较之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体积、重量降低了97%以上。
国内现有负载模拟装置关于转矩及转动惯量的模拟大多采用摩擦盘、增速机或弹簧模拟转矩,飞轮模拟转动惯量,并且摩擦盘、增速机、弹簧、飞轮在同一轴上,重量和体积均十分庞大。少数采用磁粉制动器、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用磁粉制动器模拟转矩较前一类虽减小了体积,但其磁粉制动器、飞轮均安置在负载轴上,对模拟大功率负载来说,重量和体积仍然很大。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采用磁粉制动器、飞轮模拟转矩及转动惯量,磁粉制动器安置在中间轴,飞轮安置在电机轴。相对于模拟同样功率的负载台,重量和体积仅为目前国内同功能负载台的3%。
目前国内负载模拟装置均用角度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测量转角、负载力矩,本模拟负载台采用光电编码器作为测量元件,采用消隙齿轮组消除传动误差,弹性联轴器消除安装误差,保证了高精度闭合回路模拟。
本模拟负载台可根据不同产品随动系统调试需要,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的大小是可调的。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接口处设有转接法兰盘,可以连接不同型号的伺服电机和光电编码器,通用性强。

Claims (3)

1.一种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包括伺服电机、换向齿轮组、惯量盘组、磁粉制动器、行星减速器、一号消隙齿轮组、二号消隙齿轮组、弹性联轴器和光电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换向齿轮组的小齿轮和惯量盘组同轴安装;所述换向齿轮组的大齿轮、磁粉制动器、行星减速器和一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一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二号消隙齿轮组的主动轮同轴安装;二号消隙齿轮组的消隙齿轮、弹性联轴器和光电编码器的输入端同轴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惯量盘组分片设计,根据不同需求拆装惯量盘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和换向齿轮组的小齿轮轴、光电编码器输入端和弹性联轴器均通过转接法兰盘连接。
CN201710997668.1A 2017-10-24 2017-10-24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Pending CN1077971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7668.1A CN107797100A (zh) 2017-10-24 2017-10-24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7668.1A CN107797100A (zh) 2017-10-24 2017-10-24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100A true CN107797100A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7668.1A Pending CN107797100A (zh) 2017-10-24 2017-10-24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7100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378A (en) * 1992-05-05 1994-05-10 Insite Peripherals, Inc. Dual very-high density magnetic head assembly with optical servo positioning for very high density floppy disk recording and high density format compatability
DE69406479T2 (de) * 1993-03-09 1998-03-19 Hughes Missile Systems Radar zur dreidimensionalen Bilderzeugung
US6047596A (en) * 1996-04-26 2000-04-11 Zf Luftfahrttechnik Gmbh Stress test rig for helicopter gear units
EP1080353B1 (de) * 1998-05-16 2001-12-05 ZF Luftfahrttechnik GmbH Verspannungsprüfstand für hubschraubergetriebe
CN101382192A (zh) * 2008-09-23 2009-03-11 无锡桥联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消隙传动箱
CN101727768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
CN201638082U (zh) * 2010-03-23 2010-11-17 南京工程学院 伺服系统性能试验台
CN102009372A (zh) * 2010-11-05 2011-04-13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龙门结构立式车镗铣转换复合加工中心
CN201820376U (zh) * 2010-10-12 2011-05-04 浙江大学 一种应用于驾驶模拟器的力反馈转向盘装置
CN202185770U (zh) * 2011-07-18 2012-04-11 陕西斯克达环保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旋直消隙减速箱
CN202952101U (zh) * 2012-11-12 2013-05-29 中捷机床有限公司 带b轴自动旋转的高刚性万能铣头
CN105221673A (zh) * 2015-11-05 2016-01-0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双传动链零齿隙行星齿轮减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378A (en) * 1992-05-05 1994-05-10 Insite Peripherals, Inc. Dual very-high density magnetic head assembly with optical servo positioning for very high density floppy disk recording and high density format compatability
DE69406479T2 (de) * 1993-03-09 1998-03-19 Hughes Missile Systems Radar zur dreidimensionalen Bilderzeugung
US6047596A (en) * 1996-04-26 2000-04-11 Zf Luftfahrttechnik Gmbh Stress test rig for helicopter gear units
EP1080353B1 (de) * 1998-05-16 2001-12-05 ZF Luftfahrttechnik GmbH Verspannungsprüfstand für hubschraubergetriebe
CN101382192A (zh) * 2008-09-23 2009-03-11 无锡桥联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消隙传动箱
CN101727768A (zh) * 2008-10-24 2010-06-09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教学用伺服电机测试平台
CN201638082U (zh) * 2010-03-23 2010-11-17 南京工程学院 伺服系统性能试验台
CN201820376U (zh) * 2010-10-12 2011-05-04 浙江大学 一种应用于驾驶模拟器的力反馈转向盘装置
CN102009372A (zh) * 2010-11-05 2011-04-13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龙门结构立式车镗铣转换复合加工中心
CN202185770U (zh) * 2011-07-18 2012-04-11 陕西斯克达环保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旋直消隙减速箱
CN202952101U (zh) * 2012-11-12 2013-05-29 中捷机床有限公司 带b轴自动旋转的高刚性万能铣头
CN105221673A (zh) * 2015-11-05 2016-01-0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双传动链零齿隙行星齿轮减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向亮 等: "一种雷达伺服系统负载模拟装置", 《火控雷达技术》 *
曹正才 等: "舰载雷达伺服系统的复合控制", 《雷达与对抗》 *
田耀辉 等: "新型雷达天线倒伏机构的设计", 《机电工程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8428A (zh) Rv减速器综合性能测量仪
CN100494950C (zh) 盘式制动器模拟试验台
CN112393869B (zh) 一种乘用车变速箱冲击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7314906B (zh) 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
CN113310687B (zh) 一种精密减速器多工况综合性能实验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01826B (zh) 封闭节能式万向联轴器传动试验台
CN205404113U (zh) 一种齿轮故障诊断试验台
CN207181055U (zh) 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
CN102207425A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耐久性试验台
CN207215470U (zh) 一种汽车电子制动模拟系统
CN107797100A (zh) 超小型大功率雷达随动系统闭合回路模拟负载台
CN204302008U (zh) 一种车桥总成制动磨合实验台
CN206990223U (zh) 一种汽车电子制动系统模拟执行器
CN203365034U (zh) 一种带齿轮转盘轴承装配及摩擦力矩测量机
CN109283002A (zh) 一种抽油机负载模拟试验装置
CN113551820A (zh) 盘式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设备
CN201965017U (zh) 一种空气起动机飞轮负载试验台
CN203365138U (zh) 一种转盘轴承装配及摩擦力矩测量机
CN107314905A (zh) 一种汽车电子制动系统模拟执行器
CN103325293B (zh) 一种利用飞轮储能的应用到物体碰撞时等效质量模拟装置
CN201443465U (zh) 风力发电机组对风装置
CN114046991B (zh) 变工况同步关联跟踪加载柔性轴承和谐波减速器试验机
CN201983928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耐久性试验台
CN215573517U (zh) 一种盘式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设备
CN201876355U (zh) 可自动调整位姿的汽车变速器通用试验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