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3932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63932A CN107763932A CN201710685134.5A CN201710685134A CN107763932A CN 107763932 A CN107763932 A CN 107763932A CN 201710685134 A CN201710685134 A CN 201710685134A CN 107763932 A CN107763932 A CN 1077639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frigerating chamber
- cold insulation
- insulation room
- super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 supp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700/00—Means for sensing or measuring; Sensors therefor
- F25D2700/1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 F25D2700/122—Sensors measuring the inside temperature of freezer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冷藏室,该冷藏室被设定在冷藏温度带,并收纳被冷却物;过冷却保冷室,该过冷却保冷室设置于冷藏室内,以冻结温度以下的过冷却温度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蔬菜室,该蔬菜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方,与过冷却保冷室邻接,并且该蔬菜室的设定温度比冷藏室的设定温度高;边界壁,该边界壁设置于蔬菜室与过冷却保冷室之间;以及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过冷却保冷室的下方的边界壁,并对过冷却保冷室内的被冷却物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过冷却保存的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根据每种食品而以最佳温度进行保存的需求较高,因此提出有具有多个温度带室的冰箱(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根据专利文献1以及2的冰箱,能够针对冷藏室内的上部低温容器和下部低温容器而分别独立地设定冷气量,且能够针对上部低温容器内的空气和下部低温容器内的空气设定不同的温度。并且,为了进行过冷却保存,提出有在边界壁埋入有控制温度的加热器的冰箱(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0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571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84723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冰箱中,说明了通过使冷气向冷藏室内的双层结构的低温容器流动来进行冷却,但仅这样的话,容器间的空气的温度变动大、且没有升温工序,因此有时无法进行过冷却保存。
并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冰箱中,由于在过冷却保冷室的下方存在冷冻室,因此埋入在边界壁中的加热器构成为覆盖外壳整体的大小,以免过冷却保冷室因导热而变得过冷。因此存在耗电量增加、加热器的成本增大的情况,并且存在无法高效地使用加热器的热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在实现被冷却物的过冷却保存时能够抑制加热器的通电率以及大小、且能够高效地进行过冷却保存的冰箱。
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冷藏室,该冷藏室被设定在冷藏温度带,并收纳被冷却物;过冷却保冷室,该过冷却保冷室设置于冷藏室内,以冻结温度以下的过冷却温度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蔬菜室,该蔬菜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方,与过冷却保冷室邻接,并且该蔬菜室的设定温度比冷藏室的设定温度高;边界壁,该边界壁设置于蔬菜室与过冷却保冷室之间;以及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过冷却保冷室的下方的边界壁,并对过冷却保冷室内的被冷却物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冰箱,通过与过冷却保冷室邻接地配置设定温度比冷藏室的设定温度高的蔬菜室,过冷却保冷室不会因来自蔬菜室的导热而变冷。因此,不会承受像过冷却保冷室与冷冻室邻接的现有技术那样的的温度影响。结果,过冷却保冷室不会变得过冷,能够抑制在过冷却保存中使用的加热器的通电率及大小、并且能够高效地进行过冷却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3中的E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F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的G部放大图。
图8是图7中的D-D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1A:冰箱;1B:冰箱;1C:冰箱;2:冷藏室;2c:门;3:蔬菜室;3c:门;4:冷冻室;4c:门;5a:冰鲜室;5a1:保冷室;5a2:过冷却保冷室;5b:第一收纳容器;5b1:前壁;5b2:侧壁;5b3:后壁;5c:第二收纳容器;5c1:前壁;5c2:侧壁;5c3:后壁;5d:空间;5e:空间;6:分隔板;7:边界壁;8:冷却器;9:送风风扇;10:第一风路;10a:第一风路;10b:第一风路;11a:风门;11b:风门;12:第二风路;13:盖;14:冰鲜室吸入口;15:加热器;16:肋;17:内壁面板;17a:吹出口;17b:吹出口;17c:吹出口;18:顶板;19:供水箱;20:热敏电阻;21:搁架;24:冷藏室吸入口;30:压缩机;5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并且,以下的附图中,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全文中都相同。另外,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构成要件的形态只不过是示例,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此外,在图1中,为了说明冷藏室2的内部构造,省略了冷藏室2的门的图示。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1中的B-B剖视图。参照图1~图3对冰箱1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1~图3中示出的X轴示出冰箱1的宽度方向,Y轴示出冰箱1的进深方向,Z轴示出冰箱1的高度方向。更详细地说,在X轴上以X1侧作为左侧、X2侧作为右侧,在Y轴上以Y1侧作为前侧、Y2侧作为后侧,在Z轴上以Z1侧作为上侧、Z2侧作为下侧,从而对冰箱1进行说明。并且,说明书中的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关系等)原则上是将冰箱1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冰箱1的结构]
冰箱1具有前表面(正面)开口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储藏室的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壳体50。壳体50由钢铁制的外箱、树脂制的内箱以及填充在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中的隔热材料构成。形成于壳体50的内部的储藏空间由多个分隔部件划分成用于保存食品等被冷却物的多个储藏室。如图1所示,在冰箱1中,作为多个储藏室,分别划分设置有配置于最上层的冷藏室2、配置于冷藏室2的下方的蔬菜室3以及配置于蔬菜室3的下方的最下层的冷冻室4。此外,对于冰箱1所具备的储藏室的种类以及数量,在蔬菜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区域的构造中,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例如,冷冻室4也可以被划分成上下或者左右等多个室而进行设置。
如图2所示,在冰箱1的背面侧,作为对各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的例子,设置有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3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却器8以及使由冷却器8生成的冷气移动的送风风扇9。另外,冰箱1具有第一风路10,该第一风路10是供冷气流动的风路,且在该第一风路10设置有冷却器8以及送风风扇9等。压缩机30的制冷剂排出侧与省略图示的冷凝器连接,制冷剂吸入侧与冷却器8连接。冷却器8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在自身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第一风路1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生成冷气。送风风扇9从第一风路10向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供给冷气。第一风路10从冰箱1内的下侧直到上侧沿纵向设置于壳体50的内壁面板17内。更详细地说,第一风路10设置于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冻室4的背面侧。第一风路10被分割成向第二收纳容器5c输送冷气的第一风路10a以及向冷藏室2和第一收纳容器5b输送冷气的第一风路10b。在第一风路10a设置有风门11a,在第一风路10b设置有风门11b。风门11a以及风门11b是调节朝第二收纳容器5c以及冷藏室2和第一收纳容器5b供给的冷气的风量的部件。并且,风门11a和风门11b也可以由双风门来代替。如图1所示在冷藏室2的内壁面板17形成有冷气的吹出口17a。压缩机30以及冷却器8同未图示的冷凝器以及膨胀单元一起构成冷冻循环。通过该冷冻循环的动作而由冷却器8生成的冷气被送风风扇9输送,通过冰箱1的背面的第一风路10而被向冷藏室2以及冷冻室4等各储藏室供给。被供给至冷藏室2的冷气通过图3所示的第二风路12而返回冷却器8。
此外,冰箱1具有控制各种设备的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而且,各室的温度由设置于各室的未图示的热敏电阻检测,由控制装置对设置于第一风路10a的风门11a及设置于第一风路10b的风门11b的开度、压缩机30的输出、加热器15的输出以及送风风扇9的送风量等进行控制,以便形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
(冷藏室2)
冷藏室2是被设定在冷藏温度带(例如约3~5℃)、并收纳食品等被冷却物的储藏室。如图2所示,在冷藏室2设置有对食品等进行收纳的搁架21等。在形成于冷藏室2的前表面的开口部设置有对该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旋转式(例如对开式)的门2c。当然,冷藏室2的门2c也可以并非对开式的门而是一片式的旋转式门。在冷藏室2设置有内壁面板17。内壁面板17配置于与冷藏室2的门2c对置的位置,形成冷藏室2内的后壁。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冷藏室2内的下方,冷藏室2内由顶板18分隔,设置有作为储藏室之一的冰鲜室5a。使用图4对冰鲜室5a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冰箱的图3中的E部放大图。在冰鲜室5a中,在上层的空间配置有能够保持比冷藏室2的温度低的温度的第一收纳容器5b,在下层的空间配置有能够进行过冷却保存的第二收纳容器5c,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分隔板6,上层的空间和下层的空间被分隔开。换言之,顶板18设置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上方,在顶板18与第二收纳容器5c之间设置有第一收纳容器5b。
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是能够沿设置于冰鲜室5a的侧壁内侧的未图示的导轨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拉出式的容器。此外,导轨也可以设置于冰鲜室5a的底壁以及分隔板6,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如图4所示,第一收纳容器5b是具有前壁5b1、侧壁5b2以及后壁5b3的上表面开口的大致箱状的部件,在拉出时经由上表面开口进行食品的取放。第二收纳容器5c也是具有前壁5c1、侧壁5c2以及后壁5c3的上表面开口的大致箱状的部件,在拉出时经由上表面开口进行食品的取放。作为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材质,例如与普通的冰箱的收纳容器同样使用聚苯乙烯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图1至图4中,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这两个收纳容器上下配置,但例如可以在左右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或者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收纳容器。
如图4所示,设置于冷藏室2内的第一收纳容器5b内的空间被设定为比冷藏室2的温度低的温度,且被设定为比第二收纳容器5c的温度高的温度,成为与普通的冰箱的冰鲜室同样温度被设定为0℃左右的保冷室5a1。因此,在第一收纳容器5b收容有以0℃左右的保冷来保证品质的物品例如乳酪或酸奶等。设置于冷藏室2内的第二收纳容器5c内的空间成为以比第一收纳容器5b内的空间的温度低的温度(例如被冷却物的冻结点(冻结温度)以下的过冷却温度)进行保冷的过冷却保冷室5a2。因此,在第二收纳容器5c收容有期望进行过冷却状态下的保冷的物品例如肉、鱼或者它们的加工品等。此外,保冷室5a1的温度调整通过风门11b的风量调整来进行,过冷却保冷室5a2的温度调整通过风门11a的风量调整以及加热器15的输出调整来进行。
在形成于冰鲜室5a的上层的空间的前表面的开口部,使用以能够枢轴动作的方式固定于顶板18的盖13而设置有门。通过将第一收纳容器5b拉出,盖13转动从而门打开。在形成于冰鲜室5a的下层的空间的前表面的开口部,设置有把手的第二收纳容器5c的前壁5c1构成为拉出式的门。此外,冰鲜室5a的门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作为下层的门设置盖13,第一收纳容器5b的前壁5b1构成为上层的门。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第一收纳容器5b的后方的内壁面板17形成有吹出口17b,冰鲜室5a的上层的空间与第一风路10b连通连接。同样,在第二收纳容器5c的后方的内壁面板17形成有吹出口17c,冰鲜室5a的下层的空间与第一风路10a连通连接。
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第一收纳容器5b与第二收纳容器5c之间的分隔板6,形成有供第一收纳容器5b的冷气流通至第二收纳容器5c侧的冰鲜室吸入口14。冰鲜室吸入口14形成于第一收纳容器5b的后壁5b3与冷藏室2的内壁面板17之间。冰鲜室吸入口14是连通冰鲜室5a内的上层的空间和下层的空间的贯通孔。
(蔬菜室3)
在图2以及图3中,蔬菜室3设置于冷藏室2的下方,并经由边界壁7而与冷藏室2内的第二收纳容器5c邻接。换言之,蔬菜室3与过冷却保冷室5a2邻接。蔬菜室3具有用于收纳储藏品的空间,尤其适于对蔬菜进行冷藏。蔬菜室3是设定温度比冷藏室2的设定温度高的冷藏温度带(例如约3~7℃)的储藏室。在该蔬菜室3设置有拉出式的门3c。通过该门3c的开闭进行蔬菜室3与冰箱1外部之间的开放/隔断。
(边界壁7)
如图2所示,边界壁7设置于蔬菜室3与第二收纳容器5c之间。在蔬菜室3处于边界壁7的下方的结构中,第二收纳容器5c不会因导热而变冷。因此,边界壁7也可以不含有隔热材料。如图4所示,在边界壁7形成有用于吸入冷藏室2的冷气的冷藏室吸入口24。冷藏室吸入口24形成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后壁5c3与内壁面板17之间。冷藏室吸入口24和冰鲜室吸入口14在俯视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如图3所示,冷藏室吸入口24与第二风路12连通连接。
(加热器15)
如图4所示,在第二收纳容器5c的下方,作为对第二收纳容器5c内的食品等被冷却物进行加热而使之升温的加热机构(加热单元),在边界壁7设置有加热器15。加热器15用于对被冷却物进行加热,在过冷却保存的升温工序中使用。在过冷却保存中,需要防止被冷却物过度冷却而冻结。因此,为了对过度冷却了的被冷却物进行加热,使用加热器15。通过将加热器15设置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下方,能够使第二收纳容器5c内的被冷却物高效地升温。
(冷冻室4)
如图2所示,冷冻室4设置于蔬菜室3的下侧,具有用于收纳储藏品的空间,尤其是对该储藏品进行冷冻。冷冻室4是被设定在低于0℃的冷冻温度带(例如-18℃以下)的储藏室。在该冷冻室4设置有拉出式的门4c。通过该门4c的开闭来进行冷冻室4与冰箱1外部之间的开放/隔断。
[过冷却状态的维持]
此处,对将第二收纳容器5c内的食品维持在过冷却状态的温度环境进行说明。为了使水变成冰,需要有供冰晶成长的空间,是较小的分子等级的冰核。在过冷却液体中,认为会因晃动而反复进行分子的集合离散,产生各种大小的分子集合(簇)。当簇非常小时,内部的分子处于冰的结合状态,但表面的分子无法保持结合而不稳定,有时从簇脱离。
簇只要不超过某一临界半径就无法稳定地存在,不会变成冰晶,因此,即便达到凝固点以下,也不会开始冻结。该状态就是过冷却状态。一旦产生哪怕一个临界半径以上的簇,其就会成为核而生成冰晶,过冷却状态消除。若温度变低则过冷却状态消除的概率变高,并且,亦会因物理冲击等外部干扰而液体中的晃动变大,产生临界半径以上的簇从而过冷却状态消除。
在食品的情况下,由于食品是物质的混合物,因此其作为核而生成冰晶的情况较多。在将食品以冻结点以下(例如0℃以下)的温度保存的情况下,存在因冲击或者其它某些因素而过冷却状态消除,在食品生成冰晶的可能性。而且,若保持过冷却状态消除后的情况不变而放任不管,则食品的冻结加剧,因冻结所导致的细胞损伤,食品的品质降低。因此,通过对箱内设定温度被设定为比食品的冻结点低的温度的低温工序和箱内设定温度被设定为比冻结点高的温度的升温工序进行控制,对所保存的空间的温度环境进行调整,在不会给予急剧的温度降低等刺激的情况下进行冷却,能够将食品维持为过冷却状态。具体而言,当维持过冷却状态时,进行过冷却保存的第二收纳容器5c的“温度范围”优选为-3[℃]~-1[℃]的范围。并且,当维持过冷却状态时,优选使第二收纳容器5c的“温度分布”均匀化。
[冷气的流动]
接下来,使用图2以及图3,对由冷却器8生成的冷气的流动进行说明。此外,图中箭头示出冷气的流动。由冷却器8生成的冷气通过送风风扇9被分为流向冷藏室2的冷气和流向冷冻室4的冷气。流向冷藏室2的冷气在第一风路10通过,并由风门11a以及风门11b分为流向冷藏室2及第一收纳容器5b的冷气和流向第二收纳容器5c的冷气。而且,流向冷藏室2的冷气从图1所示的吹出口17a被向冷藏室2吹出。从吹出口17a被吹出至冷藏室2的冷气在搁架21的上方通过,并在冷藏室2的前方从上方朝下方下降,流向图4所示的冰鲜室5a的近前侧的空间5d。
并且,流向第一收纳容器5b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冷气从吹出口17b被向第一收纳容器5b吹出,另外从吹出口17c被向第二收纳容器5c吹出。如图4所示,从吹出口17b被吹出后的冷气的一部分从第一收纳容器5b与盖13之间的缝隙或者盖13与顶板18之间的缝隙朝冰鲜室5a的近前侧的空间5d流出。并且,从吹出口17c吹出的冷气的一部分从第二收纳容器5c与分隔板6之间的缝隙朝冰鲜室5a的近前侧的空间5d流出。从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流出至冰鲜室5a的近前侧的空间5d后的冷气在此处与朝冷藏室2的下方流过来的冷气汇合,并通过第二收纳容器5c的下侧的空间5e而从冷藏室吸入口24朝图3所示的第二风路12流出。
并且,从吹出口17b以及吹出口17c吹出后的冷气如图4所示分别由盖13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前壁5c1反弹而流向收纳容器的后方。因此,由第一收纳容器5b朝容器后方反弹后的冷气在形成于分隔板6的贯通孔亦即冰鲜室吸入口14流过,并与由第二收纳容器5c朝容器后方反弹后的冷气汇合,从冷藏室吸入口24向第二风路12流出。如图3所示,在第二风路12流动的冷气在蔬菜室3的后方流过并返回冷却器8。此外,此时冷气也可以不向蔬菜室3流动。
如上所述,通过与过冷却保冷室5a2邻接地配置设定温度比冷藏室2的设定温度高的蔬菜室3,过冷却保冷室5a2不会因来自蔬菜室3的导热而变冷,不会承受像过冷却保冷室与冷冻室邻接的现有技术那样的的温度影响。结果,过冷却保冷室5a2不会变得过冷,能够减小在过冷却保冷室5a2的被冷却物的过冷却保存中使用的加热器15的升温能力。结果,能够降低加热器15的通电率,并且能够减小加热器15的大小,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过冷却保存。
并且,第一收纳容器5b的冷气的大部分流过在分隔板6的后方开口的冰鲜室吸入口14以及冷藏室吸入口24,并向第二风路12流出。通过设置冰鲜室吸入口14,能够减少在第二收纳容器5c与边界壁7之间的空间5e流过的冷气的量。并且,通过使冰鲜室吸入口14以及冷藏室吸入口24在俯视观察时重叠,冷气变得更容易向第二风路12流动,能够减少在空间5e流过的冷气的量。通过在空间5e流过的冷气的量减少,加热器15的热量难以被在空间5e流过的冷气夺取,因此能够减小加热器15的升温能力。结果,能够降低加热器15的通电率,并且能够减小加热器15的大小,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过冷却保存。
并且,在蔬菜室3与过冷却保冷室5a2邻接的结构中,过冷却保冷室5a2不会因导热而变冷。因此,边界壁7也可以不含用于防止向过冷却保冷室5a2的导热的隔热材料,能够削减成本。
另外,边界壁7的温度不会相比第二收纳容器5c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此不存在水结冰的担忧。并且,也可以不考虑边界壁7的隔热性能,形成为不具有隔热材料的边界壁7,因此能够使边界壁7的厚度局部变薄。根据上述的构造特征,例如能够如图4所示在边界壁7内配置制冰用的供水箱19。由此,能够将以往配置于冰鲜室5a的横向的供水箱移动至边界壁7内,能够将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宽度(X轴)形成为冷藏室2的箱内整个宽度(X轴)。结果,能够增加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收纳量。
并且,在将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宽度形成为冷藏室2的箱内整个宽度的结构中,与不形成为箱内整个宽度的情况的结构比较,能够使吹出口17b以及吹出口17c相对地位于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的中央部。因此,能够使冷气均等地流入第一收纳容器5b以及第二收纳容器5c内。结果,在第二收纳容器5c内能够抑制温度分布的偏差,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过冷却保存。
实施方式2.
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使用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对具有与图1~图4的冰箱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A中,在边界壁7内设置有肋16。肋16是包围加热器15的四周的侧壁,形成为比加热器15的高度高。在图5中,加热器15的形状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状,因此肋16也同样形成为俯视观察呈矩形状。但是,肋16只要形成为包围加热器15的形状即可,可以根据加热器15的形状而设置为各种形状。
如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A中,在边界壁7内设置有包围加热器15的四周、且高度比加热器15的高度高的肋16。因此,即便假设冷气在加热器15的四周流动该冷气也会被肋16遮挡,冷气不会直接吹到加热器15。结果,能够减少加热器15的热损失,能够防止加热器15的热量被用于必要的部位以外。另外,由于暖气相比冷气朝上方流动,因此,通过具有肋16,能够将加热器15的热量闷在边界壁7的肋16内而有效地使用发热时的热量,由此能够降低加热器15的通电率,并且能够减小加热器15的大小。因此,例如不需要将加热器15设置于边界壁7的整体,仅将加热器15配置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近前侧的正下方即可。
实施方式3.
图6是图2中的F部放大图。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对具有与图1~图5的冰箱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1B中,吹出口17c的上缘与分隔板6的下表面接触。由此,从吹出口17c流入冰鲜室5a后的冷气因附壁效应(Coanda Effect)而沿分隔板6流动,因此能够使冷气遍布第二收纳容器5c内,能够抑制温度分布的偏差。结果,能够在第二收纳容器5c内广范围地进行过冷却保存。
实施方式4.
图7是图1中的G部放大图。图8是图7中的D-D剖视图。使用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进行说明。对具有与图1~图6的冰箱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冰箱1C中,还具备对第二收纳容器5c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热敏电阻20,热敏电阻20设置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后壁5c3与内壁面板17之间。第二收纳容器5c内的温度调节通过加热器15输出和风门11a的冷气的风量调节来进行,并且它们基于热敏电阻20的检测温度来进行控制,该热敏电阻20设置在比吹出口17c的下缘低、且等于或高于第二收纳容器5c的后壁5c3的高度。
当进行过冷却保存时,优选计测尽量接近食品的温度。但是,食品的温度不会如室温那样急剧地变动,而是相对于室温的变化而缓慢地变动。因此,若将热敏电阻20配置于冷气容易吹到的位置,则食品温度与由热敏电阻20计测出的温度之差变大,不适合过冷却保存。因此,为使冷气难以吹到,并不将热敏电阻20配置于吹出口17c与冷藏室吸入口24之间,而是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形成为在热敏电阻20的设置位置与冷藏室吸入口24之间形成有吹出口17c的配置。由于形成为在热敏电阻20与冷藏室吸入口24之间配置有吹出口17c的结构,因此冷气不会直接吹到热敏电阻20,能够适当地计测温度,容易实现过冷却保存。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1~4。例如,若存在冷气吹到热敏电阻20的方向,则也可以在热敏电阻20的周围的一部分设置壁部以使得冷气难以吹到。并且,加热单元并不限定于加热器15,也可以是热交换器或者珀耳帖元件等。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藏室,该冷藏室被设定在冷藏温度带,并收纳被冷却物;
过冷却保冷室,该过冷却保冷室设置于上述冷藏室内,以冻结温度以下的温度保存被冷却物;
蔬菜室,该蔬菜室设置于上述冷藏室的下方,与上述过冷却保冷室邻接,并且该蔬菜室的设定温度比上述冷藏室的设定温度高;
边界壁,该边界壁设置于上述蔬菜室与上述过冷却保冷室之间;以及
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的下方的上述边界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藏室具有:
顶板,该顶板设置于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的上方;以及
保冷室,该保冷室设置于上述顶板与上述过冷却保冷室之间,该保冷室的设定温度比上述冷藏室的设定温度低,并且该保冷室的设定温度比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的设定温度高,
在上述过冷却保冷室与上述保冷室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在上述分隔板形成有供上述保冷室的冷气向上述过冷却保冷室侧流通的冰鲜室吸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边界壁形成有吸入上述冷藏室的冷气的冷藏室吸入口,上述冰鲜室吸入口与上述冷藏室吸入口在俯视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冷室由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第一收纳容器构成,该第一收纳容器具有前壁、侧壁以及后壁,并且,
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由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第二收纳容器构成,该第二收纳容器具有前壁、侧壁以及后壁,
上述冰鲜室吸入口形成于上述第一收纳容器的后壁与上述冷藏室的内壁面板之间,上述冷藏室的内壁面板配置在与上述冷藏室的门对置的位置,
上述冷藏室吸入口形成于上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壁与上述内壁面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边界壁还收容制冰用的供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边界壁设置有包围上述加热器的四周且高度比上述加热器的高度高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与上述冷藏室的门对置的位置的上述内壁面板内具有沿纵向设置的冷气的风路,
在上述内壁面板形成有从上述风路通向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的冷气的吹出口,
上述分隔板的下表面与上述吹出口的上缘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上述过冷却保冷室的温度的热敏电阻,
上述热敏电阻设置于上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壁与上述内壁面板之间,设置在比上述吹出口的下缘低、且等于或高于上述第二收纳容器的后壁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口形成在上述热敏电阻的设置位置与上述冷藏室吸入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器是进行加热以便防止上述过冷却保冷室内的被冷却物冻结的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73958 WO2018033966A1 (ja) | 2016-08-17 | 2016-08-17 | 冷蔵庫 |
JPPCT/JP2016/073958 | 2016-08-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63932A true CN107763932A (zh) | 2018-03-06 |
CN107763932B CN107763932B (zh) | 2020-08-28 |
Family
ID=611972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0864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87218U (zh) | 2016-08-17 | 2017-08-11 | 冰箱 |
CN201710685134.5A Active CN107763932B (zh) | 2016-08-17 | 2017-08-11 | 冰箱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0864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487218U (zh) | 2016-08-17 | 2017-08-11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28886B2 (zh) |
CN (2) | CN207487218U (zh) |
AU (1) | AU2016419453B2 (zh) |
HK (1) | HK1250529A1 (zh) |
MY (1) | MY193283A (zh) |
SG (1) | SG11201810498TA (zh) |
TW (1) | TWI650521B (zh) |
WO (1) | WO201803396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9077A (zh) * | 2018-06-06 | 2021-01-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WO2022089638A1 (zh) * | 2020-11-02 | 2022-05-05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33966A1 (ja) * | 2016-08-17 | 2018-0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SG11201810216PA (en) * | 2016-08-17 | 2019-03-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Refrigerator |
TWI664384B (zh) * | 2018-10-16 | 2019-07-01 | 台灣松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refrigerator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73A (zh) * | 1994-08-03 | 1996-12-18 |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 电冰箱 |
CN1281137A (zh) * | 1999-07-16 | 2001-01-24 |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1995133A (zh) * | 2009-08-10 | 2011-03-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WO2015178322A1 (ja) * | 2014-05-20 | 2015-11-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CN207487218U (zh) * | 2016-08-17 | 2018-06-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02186B2 (en) * | 2001-01-05 | 2004-10-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Refrigerator system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
JP2005172303A (ja) * | 2003-12-09 | 2005-06-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蔵庫 |
JP2007120908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冷蔵庫 |
JP4253775B2 (ja) * | 2008-03-10 | 2009-04-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4991609B2 (ja) * | 2008-03-24 | 2012-08-01 | 株式会社東芝 | 冷蔵庫 |
JP2013178041A (ja) * | 2012-02-28 | 2013-09-09 | Sharp Corp | 冷蔵庫およびその冷却方法 |
DE102012009457A1 (de) * | 2012-03-19 | 2013-09-19 | Liebherr-Hausgeräte Ochsenhausen GmbH |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
JP2014156947A (ja) * | 2013-02-15 | 2014-08-28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冷蔵庫 |
JP6305305B2 (ja) * | 2014-10-14 | 2018-04-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
2016
- 2016-08-17 WO PCT/JP2016/073958 patent/WO20180339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8-17 MY MYPI2019000670A patent/MY193283A/en unknown
- 2016-08-17 AU AU2016419453A patent/AU20164194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17 SG SG11201810498TA patent/SG11201810498TA/en unknown
- 2016-08-17 JP JP2018534227A patent/JP66288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11 TW TW106123183A patent/TWI650521B/zh active
- 2017-08-11 CN CN201721008644.0U patent/CN20748721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7-08-11 CN CN201710685134.5A patent/CN107763932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1 HK HK18109907.3A patent/HK125052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73A (zh) * | 1994-08-03 | 1996-12-18 |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 电冰箱 |
CN1281137A (zh) * | 1999-07-16 | 2001-01-24 |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01995133A (zh) * | 2009-08-10 | 2011-03-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WO2015178322A1 (ja) * | 2014-05-20 | 2015-11-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CN207487218U (zh) * | 2016-08-17 | 2018-06-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19077A (zh) * | 2018-06-06 | 2021-01-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CN112219077B (zh) * | 2018-06-06 | 2022-03-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冰箱 |
WO2022089638A1 (zh) * | 2020-11-02 | 2022-05-05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CN116507868A (zh) * | 2020-11-02 | 2023-07-28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1201810498TA (en) | 2019-03-28 |
JPWO2018033966A1 (ja) | 2019-03-28 |
AU2016419453A1 (en) | 2019-01-24 |
WO2018033966A1 (ja) | 2018-02-22 |
HK1250529A1 (zh) | 2018-12-21 |
JP6628886B2 (ja) | 2020-01-15 |
TWI650521B (zh) | 2019-02-11 |
MY193283A (en) | 2022-09-30 |
AU2016419453B2 (en) | 2019-11-07 |
CN207487218U (zh) | 2018-06-12 |
CN107763932B (zh) | 2020-08-28 |
TW201812234A (zh) | 2018-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87218U (zh) | 冰箱 | |
CN102455108B (zh) | 冰箱 | |
CN208059386U (zh) | 冰箱 | |
WO2016082533A1 (zh) |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46464B (zh) | 冷冻冰箱 | |
CN104969017B (zh) | 冰箱 | |
US5946934A (en) | Cool air supplying system for refrigerators | |
CN105674665A (zh) | 冰箱及其蒸发器 | |
US20170292766A1 (en) | Refrigerator and cold air circulation module for a refrigerator | |
US20060248915A1 (en) | Refrigerator | |
CN103423938A (zh) | 冰箱 | |
JP2008106993A (ja) | 冷蔵庫 | |
AU2018426820B2 (en) | Refrigerator | |
CN101131276A (zh) | 一种冰箱储藏室冷气的供给装置 | |
CN118776212B (zh) | 制冷设备 | |
CN207019374U (zh) | 冰箱 | |
KR101516922B1 (ko) | 자연빙을 이용한 공조 및 저장 시스템 | |
KR100678777B1 (ko) | 냉장고 | |
CN101131275A (zh) | 冰箱储藏室冷气的供给装置 | |
CN208504829U (zh) | 冰箱 | |
CN101131278A (zh) | 电冰箱用抽屉式冷藏箱的冷气供给机构 | |
JP3649850B2 (ja) | 冷蔵庫 | |
JP2017009284A (ja) | 冷蔵庫 | |
JP3350492B2 (ja) | 冷蔵庫 | |
KR100547325B1 (ko) | 냉장실의 냉기 유로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05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