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7862B -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57862B CN107757862B CN201610711363.5A CN201610711363A CN107757862B CN 107757862 B CN107757862 B CN 107757862B CN 201610711363 A CN201610711363 A CN 201610711363A CN 107757862 B CN107757862 B CN 1077578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iring
- fuselage
- closed position
- guide rail
- ro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4—Windows; Doors; Hatch covers or access panels; Surrounding frame structures; Canopie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pressure sensors, water deflectors, hinges, seals, handles, latches, windscreen wipers
- B64C1/1407—Doors; surrounding frames
- B64C1/1446—Inspection ha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该旋翼飞行器包括用于关闭机身上的开口的整流罩,该整流罩藉由紧固系统连接到机身,该紧固系统具有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内部的支承装置和联接到该支承装置的平移装置,以分别使整流罩能够进行转动运动和平移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前述旋翼飞行器的整流罩打开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护旋翼飞行器的内部的整流罩领域以及用于将整流罩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系统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若干类型的、用于打开整流罩的机构。
意在摆动整流罩的第一种类型的结构包括限定一轴线的两个或更多个铰链,整流罩围绕该轴线打开。尽管该结构是简单的并且可适应于若干种几何形状,但整流罩会从机身突出很多,这就需要较宽的区域来将门打开;此外,该整流罩会阻挡通向机身的上部以及因此阻挡通向旋翼的通路。
在另一种结构中,整流罩借助螺钉或其它类似装置而固定到机身。因此,为了接近各机构所在的机身内部,必须移除固定装置以拆下该整流罩。该过程是耗时的,并且固定装置维护起来也昂贵。
一种不同类型的机构的特征在于滑动的整流罩。该整流罩安装在导轨上,这些导轨将整流罩沿机身从闭合位置引导到打开位置。这通常需要以特定方式布置的至少两个引导导轨,这种特定方式限制了该结构能安装于其上的机身的特定表面的几何形状。此外,该机构是较重的且体积大的。
文献US 2,332,158描述了一种用于飞机的罩壳结构。更具体来说,该结构主要用于军用飞机,并且在其机身的前部内具有飞行员驾驶舱,且在飞机员驾驶舱后面具有射手驾驶舱。该罩壳结构的主要部件包括位于飞行员驾驶舱前方的穹顶形挡风玻璃、位于两个驾驶舱之间的固定的座舱盖以及分别用于飞行员驾驶舱和射手驾驶舱的可动式透明舱口盖型关闭构件。
文献US 2007/0267539A1描述了一种用于飞行器机舱的门的铰接装置,由此使门能够阻挡住在机舱的整流装置内形成的开口。该装置包括基座,该基座与门连接,并且能呈第一缩回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在第一缩回状态下,基座部分地位于机舱内,而在第二伸出状态下,该基座位于机舱的整流装置之外以能够进行运动。
飞行器需要轻质的整流罩系统,以将它们的总体重量以及因此使飞行所需的动力和燃料最小化,并且以将有效载荷最大化。此外,整流罩的设计应使得能够容易且快速地接近位于旋翼飞行器内部的机构,同时例如通过允许用于对放置有旋翼的机身上部进行检查的站立位置来尽可能少地妨碍到执行维护检查的人员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旋翼飞行器旨在通过提供如下部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包括开口的机身,
-适于关闭这种开口的整流罩,
-用于将整流罩附连到机身的紧固系统,该紧固系统又包括:
-至少一个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的内部以使得至少一个支承装置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该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包括突出区域,该突出区域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处于打开位置时位于机身之外,并且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处于关闭位置时处于机身之内,
-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该平移装置联接到该突出区域以及联接到整流罩以使得整流罩能够相对于该突出区域平移,并且布置成当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处于关闭位置时使整流罩处于关闭该开口的闭合位置,
-其中,位于机身内部与该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之间的枢转附连件在机身内部处位于第一参考轴线F上,且在突出区域处设置有第二参考轴线S,整流罩能沿该第二参考轴线S相对于突出区域进行平移;且其中,第一参考轴线F和第二参考轴线S沿旋翼飞行器的纵向延伸,以使得整流罩能够到达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整流罩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
该整流罩在处于闭合位置时使机身的开口关闭。整流罩借助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连接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整流罩和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与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联接。当整流罩处于这种闭合位置时,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处于使突出区域位于机身内部的关闭位置。因此,联接到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也位于机身之内。
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内部。当围绕这些枢转附连件的转动发生时,该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所述突出区域到达位于机身之外的位点,由此,联接到该突出区域的所述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也位于机身之外。以此方式,当在闭合位置时,通常与机身齐平的整流罩可从机身和从开口挪开。
可借助能够允许整流罩和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之间的至少相对平移的任何装置来构成该至少一个平移装置。因此,该至少一个平移装置可至少包括可动元件,该可动元件能够相对于突出区域平移,并且与整流罩附连。以此方式,这种可动元件的平移使得整流罩能够相对于突出区域平移。
当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位于机身外时,平移运动允许从如下特定位置移除整流罩,在该特定位置,整流罩将会阻碍对旋翼飞行的充分检查。
此外,由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如上所述的转动,整流罩相对于机身转动。这种相对转动可适于待执行的、对机身内部的检查类型。对于不太详细的检查来说,无需大幅转动;而对于更为详细的检查,可进行进一步的转动,以使得能够更为容易地核查到内部机构。
平移和转动运动的这种组合便于能够同时对旋翼和各机构进行检查。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机身内部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之间的枢转附连件在机身内部处位于第一参考轴线上,而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平移则沿突出区域的第二参考轴线进行。
在一特定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参考轴线平行于旋翼飞行器的纵向,且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上部的内部。
旋翼飞行器的纵向是机身从机头延伸到尾桁所沿着的方向;而竖直方向则与纵向垂直并且与旋翼的旋转轴线平行。
当整流罩相对于机身发生转动时,整流罩在此实施例中到达如下位置,在该位置,整流罩与旋翼飞行器的竖直方向垂直地处于机身的上部处。
因此,人员原则上可以检查内部的机构,但他将不能检查旋翼,因为位于该人员上方的整流罩将使得他不能站立到旋翼的高度。该平移运动使该上部区域不再受阻挡,从而允许对旋翼和内部机构进行联合检查。
此外,当整流罩闭合时,该紧固系统对于旋翼的空气动力学是有益的,该紧固系统保持隐藏于机身内部,由此不会造成阻碍。该紧固系统仅在维护工作期间位于地面上时才展开。
该系统还有利的是它由又轻又简单的部件构成。这是由于该结构起作用的方式不会对该结构的部件施加过度的负载,并且例如由部件的重量产生的力矩是小的,因为力臂也构造成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整流罩的转动仅仅是由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绕其枢转附件转动到机身内部所造成的。该实施例的紧固系统构造成阻碍整流罩相对于至少一个平移装置的附加转动,且整流罩与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之间的唯一相对运动就是平移运动。在此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能固定地附连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在此情况下,平移运动则意味着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平移。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平移装置包括:
-引导导轨,该引导导轨固定到突出区域,并且沿第二参考轴线延伸,
-适于沿引导导轨滑动的滑动件,
-保持装置,保持装置适于使滑动件和整流罩一体地附连,该保持装置包括:
-基本上平行于引导导轨的纵条,
-使滑动件、纵条和整流罩整体地联接的销,
其中,紧固系统还包括滑辊,该滑辊整体地附连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并且与纵条邻抵,以阻碍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转动。
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可包括多个弧形杆,弧形杆的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内部。弧形杆的、在此实施例中构成突出区域一部分的相对端部可例如包括通孔,至少一个平移装置的引导导轨固定地附连在该通孔内。
该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还包括适于沿着并且相对于引导导轨滑动的滑动件,该滑动件因此构成前述的可动元件。由于引导导轨固定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滑动件可相对于引导导轨滑动,并且整流罩一体地固定到滑动件,整流罩能相对于突出区域进行平移。
为了确保整流罩相对于引导导轨(以及因此相对于突出区域)没有相对转动,紧固系统包括滑辊,滑辊整体地附连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并且与纵条邻抵,以使得滑辊不能相对于纵条转动。由于滑辊固定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纵条藉由销固定到整流罩,且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如前所述固定到突出区域,这种邻抵使整流罩不会相对于引导导轨和突出区域转动。在另一特定的示例中,纵条为L形或者U形,以配合地容纳滑辊。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整流罩能相对于突出区域转动;因此,整流罩相对于机身的整个转动是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转动加上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围绕其枢转附连件的转动之和。
在该构造的一个示例中,位于机身内部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之间的枢转附连件在机身内部处位于第一参考轴线上,而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平移和转动则沿着并且围绕突出区域的第二参考轴线进行。在该示例的一个特定情况下,平移装置还包括:
-引导导轨,该引导导轨固定到突出区域,并且沿第二参考轴线延伸,
-适于沿引导导轨滑动并且绕引导导轨转动的滑动件,
-保持装置,诸如销,该保持装置适于使滑动件和整流罩整体地附连。
如上述替代情况那样,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可包括多个弧形杆,弧形杆的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内部。弧形杆的、在此实施例中构成突出区域一部分的相对端部可例如包括通孔,至少一个平移装置的引导导轨固定地附连在该通孔内。
该特定情况的滑动件适于沿引导导轨滑动并且绕该引导导轨转动——因为引导导轨固定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滑动件能相对于引导导轨平移和转动,并且整流罩整体地固定到滑动件,该整流罩能相对于突出区域平移和转动。特别是,这种转动会发生,这是因为不存在如前述示例中的滑辊和纵条之类的元件,这些元件会配合以使得纵条、销、滑动件和整流罩不会相对于引导导轨和突出区域转动。
在可与任何前述示例兼容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包括通孔,引导导轨可穿过该通孔,以允许滑动件相对于引导导轨的平移。
在一个示例中,存在两个滑动件、使至少这些滑动件与整流罩连结的两个销以及三个弧形支承装置,这三个支承装置均匀地分布并且通过它们的突出区域固定地附连到引导导轨,其中,两个支承装置位于引导导轨的端部,而另一个支承装置位于引导导轨的中间部。每个滑动件均位于支承装置之间的不同阶段处,并且因此能允许等同于两个相继的支承装置之间的纵向间隙的平移距离,在一个示例中,该距离为700毫米,该距离足以实现允许人员站立以检查旋翼的前述优点。
此外,滑动件可包括轴承、垫圈和保持套环,以便于与引导导轨联接,以及便于相对于引导导轨平移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便于相对于引导导轨转动。
附连系统还可包括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和整流罩的引导杆。通过将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平移运动以及在一些情况下的转动运动关联,该引导杆适于提供对门的引导,以使得门能够跟随预定的路径。引导杆和机身以及整流罩之间的枢转附连件包括球形轴承,以允许相对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整流罩由一周界来界定,而引导杆在距离该周界至少10厘米的距离处可枢转地附连到整流罩。相对于整流罩的边缘的该距离足以对整流罩进行正确引导。
该第二参考轴线可沿旋翼飞行器的纵向延伸,以使得整流罩能够借助于整流罩沿着突出区域的第二轴线的平移和在该情况下的整流罩围绕突出区域的第二参考轴线的转动以及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绕其枢转附连件的转动达到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整流罩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并且,当整流罩处于该最终位置时,引导杆和整流罩之间的附连位点比引导杆和机身之间的附连位点距离起落架更远,因而,引导杆将整流罩保持在该最终位置。
在此示例中,当整流罩处于最终位置时,对引导杆的支承补偿了重力,且因此整流罩能稳定地保持在该最终位置。如已阐释那样,在此示例中,沿纵向发生平移运动,这使得检查机身内部的人员上方的空间免受障碍物的影响,该人员能站立在开口上并且检查旋翼。
该系统还包括适于将整流罩连同引导杆保持在位于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固位装置。这种固位装置使得当人员朝向机身外部拉动整流罩时,人员感受到阻力直到达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与机身之间的预定的相对转动。例如,该阻力可设计成一直存在,直到20°的相对转动为止。引导杆的支承和固位装置的阻力补偿了重力,因此整流罩能稳定地维持在该中间位置。如果将另一拉力施加于整流罩上,则可克服固位装置的该阻力。然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与整流罩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与机身之间的相对运动都能继续进行,直到整流罩到达最终位置为止。在一实施例中,固位装置是运动致动器或液压致动器,该致动器能集成到引导杆内;该致动器设计成:一旦已达到整流罩与突出区域之间的预定的相对转动,则致动器有助于将整流罩打开到最终位置。这种类型的致动器可以例如类似于一些汽车行李箱上用的那些致动器。
旋翼飞行器还可包括用于将整流罩锁定在闭合位置的锁定装置。传统的旋翼飞行器门锁定件或闭锁件能用作锁定装置。
本发明还覆盖了一种用于打开如前所述的旋翼飞行器的整流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
-使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平移,
以使得整流罩从使机身的开口关闭的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
如前所述,当整流罩处于闭合位置时,突出区域以及因此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位于机身内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处于被称为关闭位置的位置。
一旦整流罩例如通过使锁定装置解锁来打开,则至少一个支承装置能绕枢转附连件转动到机身内部;在一定转动之后,突出区域到达位于飞行器之外的位置,并且联接到突出区域的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也到达位于飞行器之外的位置。
当由于突出区域的位于外部的位置使得至少一个平移装置位于机身之外时,能有利地进行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的平移连同突出区域绕枢转附连件的转动,以使得该结构的开口不受阻。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使整流罩相对于突出区域转动的步骤,如在上述示例中的一些中所述那样。
可执行整流罩相对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突出区域平移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罩相对于该突出区域转动的步骤以及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绕枢转附连件转动的步骤,直至整流罩到达中间打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特征可为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绕枢转附连件的20°转动,这种位置适于快速检查机构。
可继续这些步骤,直到整流罩到达最终打开位置,在此最终打开位置,整流罩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
在包括第一和第二参考轴线的实施例中,其中,转动轴线平行于旋翼飞行器的纵向,且至少一个支承装置附连到机身上比开口、即机身的上部沿竖直方向距离起落架更远,并且整流罩与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之间的平移运动以及在一些示例中转动运动以及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的转动可产生此最终位置。平移运动使机身上部免受障碍物的影响,这便于对旋翼进行检查。
如上所述,引导杆能用于将整流罩保持在最终位置或者中间位置。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仅借助于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的示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较佳实施例的下述详细说明中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包括用于保护旋翼机构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两个整流罩。
图3示出位于整流罩和机身之间的紧固系统,该整流罩相对于机身的开口处于打开位置。
图4表示站立于开口上检查旋翼的人员。
图5示出了蹲在开口上以检查位于机身内部的机构的人员。
图6是包括通孔的滑动件的详图,该滑动件适于至少相对于引导导轨进行滑动。
图7示出允许整流罩和引导杆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球形轴承。
图8示出由引导杆保持在中间位置处的整流罩。
图9示出当整流罩处于关闭位置时紧固系统的内部部件的立体图。
图10示出在处于这种关闭位置时紧固系统的内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旋翼飞行器1,该旋翼飞行器在机身2的上部处具有整流罩5。该图表示处于闭合位置的整流罩5,在该闭合位置,整流罩5将机身2的开口8关闭,该开口使得能够对各内部机构进行检查。
图2示出处于闭合位置以关闭开口8的两个整流罩5。使机身2与整流罩5附连的紧固系统的、在参照附图时更远离观察者的内部可以部分地看到,弧形支承装置3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2的内部,并且通过突出区域3.1固定地附连到平移装置4的引导导轨4.1。
在闭合位置,平移装置4放置于机身2内部,机身2的开口8由该整流罩5关闭。引导杆6借助球形轴承6.1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2。
图2的整流罩5藉由锁定装置11锁定在闭合位置。
在图3中所示的位置,三个支承装置3中的每一个支承装置均绕位于机身2内部的第一参考轴线F转动。由于这种转动,支承装置3的突出区域3.1位于机身2的外部处,从而再将平移装置4引导到这种位于外部的位置。该图示例的平移装置4还包括两个滑动件4.2,滑动件具有供引导导轨4.1穿过的通孔。滑动件4.2各个位于沿引导导轨4.1由该实施例的三个支承装置3所限定的、位于各支承装置3之间的两阶段的不同阶段处。
滑动件4.2在图6中更详细地示出。通孔由圆柱轴承15界定,并由保持套环16和垫圈17保持在所需的纵向位置处。
滑动件4.2的通孔允许滑动件沿突出区域3.1的第二参考轴线S平移,该第二参考轴线在此实施例中由引导导轨4.1的轴线来限定。
滑动件4.2藉由保持装置4.3、4.4整体地附连到整流罩5,保持装置在此实施例中包括与引导导轨4.1平行的纵条4.3和使滑动件4.2与纵条4.3及与整流罩5联接的两个销4.4。因此,滑动件4.2的平移意味着整流罩5的相应平移。纵条4.3还藉由侧向附连件4.5而连接到整流罩5,以增加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引导导轨4.1固定到支承装置3的突出区域3.1,滑动件4.2相对于引导导轨4.1平移,且整流罩5整体地附连到滑动件4.2,整流罩5相对于突出区域3.1平移。在此实施例中,整流罩5相对于支承装置3的平移运动因此由滑动件4.2的平移运动来提供,滑动件的该平移运动又受到相继各支承装置3之间的距离D的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距离D为700毫米。
在图3的实施例中,整流罩5相对于突出区域3.1的转动受到滑辊18的阻碍,该滑辊附连到三个支承装置3中的两个,并且构造成与纵条4.3邻抵。该纵条4.3与整流罩5以及滑动件4.2成整体,这些元件由销4.4来连接。因此,整流罩5不能相对于支承装置3的突出区域3.1转动。
该结构在图9和10中详细示出。在这些图中,三个支承装置3中的两个具有与其附连的滑辊18。滑辊18呈U形以装配到纵条4.3的U形轮廓内,从而产生所述的转动邻抵。另一方面,倒U形轮廓允许纵条4.3以及因此整流罩5相对于滑辊18以及因此相对于突出区域3.1的相对平移。
借助支承装置3的转动,通向机身2内部的开口8不再被挡住,故能对机身内的机构进行检查。
在图1-4的实施例中,第一参考轴线F和第二参考轴线S与旋翼飞行器1的纵向平行。因此,支承装置3围绕定位在第一参考轴线F上的枢转附连件的转动以及整流罩5的相应转动会使整流罩5处于与旋翼飞行器1的竖直方向垂直的位置。该位置在图4和5中示出。
在图3-5的实施例中,平移使得机身2的外部区域中位于开口8上方的部分不再受到整流罩5的阻碍,因而,蹲在开口上的人员在检查内部机构的也能站立检查旋翼,如图4和5中所示那样。
该实施例的滑动件4.2布置成:当支承装置3处于关闭位置且整流罩5关闭开口8时,滑动件与两个相继的支承装置3邻抵。该关闭位置对应于图9和10中所示的位置,即,参照附图,左侧和中间的滑动件4.2与左侧和中央的支承装置邻抵;因此,当朝向右手侧运动时,滑动件4.2具有等于支承装置之间的距离D的行程,该行程可以为700毫米。因此,沿平移方向的最大间隙为距离D;对于所述允许检查旋翼的优点来说,700毫米这样的数值足矣。
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将整流罩5保持在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整流罩5借助于引导杆6而基本上处于垂直于竖直方向。引导杆6借助球形轴承6.1和6.2可枢转地附连到机身2以及整流罩5。图7示出使引导杆6与整流罩5联接的球形轴承6.1。参照这些附图,至机身2的附连比至整流罩5的附连更低,因此,对引导杆6的支承可补偿重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附连系统还包括适于将整流罩5连同引导杆6保持在位于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固位装置。在图8中示出这种中间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旋翼飞行器
2.-机身
3.-支承装置
3.1.-突出区域
4.-平移装置
4.1.-引导导轨
4.2.-滑动件
4.3.-纵条
4.4.-销
4.5.-侧向附连件
5.-整流罩
6.-引导杆
6.1,6.2.-球形轴承
8-开口
9.-起落架
11.-锁定装置
15.-圆柱形轴承
16.-保持套环
17.-垫圈
18.-滑辊
F.-第一参考轴线
S.-第二参考轴线
D.-距离
Claims (12)
1.一种旋翼飞行器(1),所述飞行器(1)有纵向和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飞行器(1)包括:
-具有开口(8)的机身(2),所述开口(8)用于进入所述机身(2)内部,
-适于关闭所述开口(8)的整流罩(5),所述整流罩(5)形成所述机身(2)的活动门
-用于将所述整流罩(5)附连到所述机身(2)的紧固系统,所述紧固系统又包括:
-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可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2)的内部,以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包括突出区域(3.1),所述突出区域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处于打开位置时位于所述机身(2)之外,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处于关闭位置时处于所述机身(2)之内,
-至少一个平移装置(4),所述至少一个平移装置联接到所述突出区域(3.1)和所述整流罩(5),以使所述整流罩(5)能够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平移,并且布置成当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处于关闭位置时使所述整流罩(5)处于关闭所述开口(8)的闭合位置,
-其中,位于所述机身(2)内部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之间的枢转附连件在所述机身(2)内部处位于第一参考轴线(F)上,且在所述突出区域(3.1)处设置有第二参考轴线(S),所述整流罩(5)能沿所述第二参考轴线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在打开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平移;且其中,所述第一参考轴线(F)和所述第二参考轴线(S)沿所述旋翼飞行器的纵向延伸,以使所述整流罩(5)能够到达最终位置,在所述最终位置,所述整流罩(5)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平移装置(4)联接到所述突出区域(3.1)和所述整流罩(5),以使所述整流罩(5)在所述机身(2)之外时也能相对于突出区域(3.1)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平移装置(4)包括:
-引导导轨(4.1),所述引导导轨(4.1)固定到所述突出区域(3.1),并且沿所述第二参考轴线(F)延伸,
-适于沿所述引导导轨(4.1)滑动的滑动件(4.2),
-保持装置(4.3,4.4),所述保持装置适于使所述滑动件(4.2)和所述整流罩(5)整体地附连,所述保持装置(4.3,4.4)包括:
-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引导导轨(4.1)的纵条(4.3),
-使所述滑动件(4.2)、所述纵条(4.3)和所述整流罩(5)整体地联接的销(4.4),
其中,所述紧固系统还包括滑辊(18),所述滑辊整体地附连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并且与所述纵条(4.3)邻抵,以阻碍所述整流罩(5)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的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5)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的平移和转动能沿着所述第二参考轴线(S)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参考轴线(S)进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平移装置(4)还包括:
-引导导轨(4.1),所述引导导轨(4.1)固定到所述突出区域(3.1),并且沿所述第二参考轴线(S)延伸,
-适于沿所述引导导轨(4.1)滑动并且围绕所述引导导轨(4.1)转动的滑动件(4.2),
-保持装置(4.3,4.4),所述保持装置适于使所述滑动件(4.2)和所述整流罩(5)整体地附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2)和所述整流罩(5)的引导杆(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杆(6)藉由球形轴承(6.1,6.2)可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机身(2)和所述整流罩(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5)由一周界来界定,且所述引导杆(6)在与所述周界为至少10厘米的距离处可枢转地附连到所述整流罩(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整流罩(5)处于所述最终位置时,所述引导杆(6)和所述整流罩(5)之间的附连位点比所述引导杆(6)和所述机身(2)之间的附连位点距离起落架(9)更远,因而,所述引导杆(6)将所述整流罩(5)保持在所述最终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系统还包括固位装置,所述固位装置适于将所述整流罩(5)连同所述引导杆(6)保持在位于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10.一种用于打开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翼飞行器(1)的整流罩(5)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至少一个支承装置(3)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
-使所述整流罩(5)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在所述打开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平移,
以使所述整流罩(5)从使所述机身(2)的所述开口(8)关闭的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还包括使所述整流罩(5)在所述机身(2)之外时相对于所述突出区域(3.1)转动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5)到达最终位置和位于闭合位置和所述最终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最终位置,所述整流罩(5)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藉由引导杆(6)将所述整流罩(5)保持在所述中间位置或所述最终位置处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11363.5A CN107757862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11363.5A CN107757862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7862A CN107757862A (zh) | 2018-03-06 |
CN107757862B true CN107757862B (zh) | 2021-05-14 |
Family
ID=6126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11363.5A Active CN107757862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5786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28969A (zh) * | 1968-08-05 | 1971-04-21 | ||
US5350136A (en) * | 1993-05-14 | 1994-09-27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Nacelle arrangement |
FR2920139B1 (fr) * | 2007-08-20 | 2009-09-18 | Aircelle Sa | Nacelle de turboreacteur a amortisseurs pour demi-coquilles |
US9783315B2 (en) * | 2012-02-24 | 2017-10-10 | Rohr, Inc. | Nacelle with longitudinal translating cowling and rotatable sleeves |
US9221545B2 (en) * | 2013-04-03 | 2015-12-29 | The Boeing Company | Aircraft nacelle assemblies |
WO2016033030A2 (en) * | 2014-08-25 | 2016-03-03 |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 Adjustment features for engine cowl door |
-
2016
- 2016-08-23 CN CN201610711363.5A patent/CN10775786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57862A (zh) | 2018-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73783B2 (en) | Rotorcraft with cowling able to rotate and translate relative to the fuselage | |
EP3059157B1 (en) | Rotorcraft with cowling able to rotate and translate relative to the fuselage | |
US11235864B2 (en) | Landing gear | |
JP6430454B2 (ja) | 展開型ドア取付シート | |
US5035379A (en) | Movable aircraft engine cowling | |
KR101828517B1 (ko) | 슬라이딩 닫힘 소자, 특히 비행기와 같은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닫힘 소자 장치를 위한 슬라이딩 도어 또는 슬라이딩 윈도우 | |
US20100019089A1 (en) | A Door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door aperture in an aircraft | |
US9783314B2 (en) | Foldable guiding ventilator cover for an aircraft engine assembly | |
CN106167099A (zh) | 包括两个风扇罩门的飞行器发动机机舱 | |
BR102016022821B1 (pt) | Conjuntos e métodos para reconfigurar portas de fuselagem de aeronave | |
US11643182B2 (en) | Radome cover shell and opening kinematic | |
EP3045386B1 (en) | Arrangement for moving a door in swinging and sliding motions | |
CN107757862B (zh) | 具有能相对于机身转动和平移的整流罩的旋翼飞行器 | |
KR101979332B1 (ko) | 회전익기 | |
CA3081871C (en) | A radome cover shell and opening kinematic | |
EP2965986A1 (en) | Abutment for aircraft landing gear doors | |
US10875657B2 (en) | Hold open j-track locking mechanism for cowling | |
CN114435581A (zh) | 雷达天线罩盖壳体和打开运动学件 | |
EP3456636B1 (en) | Bi-folding engine cowl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n positions to provide access | |
KR20220070197A (ko) | 레이돔 커버 쉘 및 개방 운동학부 | |
RU2648530C1 (ru) | Дефлек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здушного судн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