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733727B -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727B
CN107733727B CN201711230073.XA CN201711230073A CN107733727B CN 107733727 B CN107733727 B CN 107733727B CN 201711230073 A CN201711230073 A CN 201711230073A CN 107733727 B CN107733727 B CN 107733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zero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zero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00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3727A (zh
Inventor
高燕翔
赵海峰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is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300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3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3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0Decision processes by autonomous network management units using voting and bid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采用本发明,能够对已在现网部署使用的老设备或者功能应用简单的低成本设备进行零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对网络设备的网管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零配置(zero-configuration)技术、自动部署技术能有效降低了网络管理的成本,因而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的青睐。
由于各个设备商采用的零配置技术不统一,且只能使用厂家自有的网管软件才能充分的管理设备,这使得运营商的网管维护工作仍然较为复杂。故而,一些大的运营商陆续推出统一的零配置技术规范,委托第三方开发综合网管平台,平台的目标是实现全网不同厂家的设备使用统一的零配置技术自动上线,使用同一个综合网管平台进行管理。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在运营商的零配置技术规范推出前,网络中已经大量部署使用的老设备了,而由于部分老设备可能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维护阶段,设备商不会愿意为这些设备开发、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即使部分老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升级以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但要对网络中大量的、正在运转的老设备进行软件升级、调试,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另外,有一些功能应用简单的接入设备,如果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则意味着成本的较大上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解决不支持已有零配置功能的设备的零配置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零配置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较佳地,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
较佳地,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交换的拓扑信息中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信息;
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较佳地,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查找本地存储的能够支持零配置技术的各种设备类型中是否存在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若存在,则识别出第二设备的该邻接设备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或者,
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能力标识;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通过读取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能力标识,识别该邻接设备是否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较佳地,邻接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大小,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较佳地,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下线时,生成第二设备的掉电告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零配置装置,包括:
管理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零配置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较佳地,进一步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零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零配置方法。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支持零配置功能的第一设备上与不支持零配置功能的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并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通过第一设备完成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因此,在对已在现网部署使用的老设备或者功能应用简单的低成本设备进行零配置时,本身无需开发、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通过与支持零配置功能的设备相连即可实现运营商零配置功能,并被综合网管NMS管理,可以预见,采用本方案能够为企业有效节省成本,为产品提供竞争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配置的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注意到,在运营商的零配置技术规范推出前,网络中已经大量部署使用的老设备了,而由于部分老设备可能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维护阶段,设备商不会愿意为这些设备开发、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即使部分老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升级以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但要对网络中大量的、正在运转的老设备进行软件升级、调试,也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另外,有一些功能应用简单的接入设备,如果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则意味着成本的较大上涨。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厂家是通过自有网管和综合网管共同管理网络设备进行过渡。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提供一种终端虚拟化零配置方案,为不支持零配置技术的设备虚拟一个零配置终端,实现虚拟终端零配置功能,并实现设备被综合网管管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零配置方法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101、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步骤102、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实施中,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是指的在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实现管理后可以根据需要获取的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个设备对另一个设备进行管理等操作,在实现管理后,即可根据规范、协议等获取到相应的信息,而该信息即指在实现管理后可以获取的信息;
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是指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提供的信息,该信息内容具体的实例也会在下述实施例中以中国电信为例给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根据各零配置技术规范要求的不同,所需的信息内容也不同,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信息在第一设备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后,都是可以获取的。不同在于,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由第一设备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提供信息时,提供的是第二设备的信息,而非第一设备的信息。
也容易看出,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的范围大于等于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第二设备的信息的范围。
实施中,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的关系与上述两个信息的关系类似,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是指的在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实现管理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的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以通过一个设备对另一个设备进行管理等操作,在实现管理后,即可根据规范、协议等进行相应的配置,而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即指在实现管理后可以进行的配置;
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是指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的配置,该配置内容具体的实例也会在下述实施例中以中国电信为例给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根据各零配置技术规范要求的不同,所需的进行的配置内容也不同,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配置在第一设备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后,都是可以实现的。不同在于,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由第一设备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配置的对象是第二设备,而非第一设备。
也容易看出,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的范围大于等于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的范围。
下面首先对实施的环境进行说明。
图2为零配置的网络环境示意图,以中国电信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数据通信网络)零配置技术为例,如图所示,网络中主要包括如下设备:NMS(Network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防火墙、B设备、运营商网络、new_device(新设备,也即第一设备)、old_device(旧设备,也即第二设备)。其中:
在实施例中new_device是指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的设备,使用new_device这一名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一设备的性质,也即,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在实施例中old_device是指不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的设备,支持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可能是二层设备,也可能是三层设备,使用old_device这一名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二设备的性质,也即,第二设备是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但该设备并不能按照现有的运营商的零配置技术规范进行零配置的设备;
在实施例中核心B设备是指电信IPRAN(无线接入网IP化;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协议,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网络中汇聚层设备。B设备支持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功能,支持OSPF opaque(不透明)能力,可识别定制的OSPF 10类LSA(Link-State Advertisement,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可将10类LSA解析后的结果填充到设备新上线trap(trap为核心报文之一,可以使用Trap向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站发送非请求应答消息,一般用于描述某一事件的发生。此事件可以是告警、告警恢复、通知等。如接口UP/DOWN,IP地址更改等。)中,并将设备新上线trap发送给网管NMS。
下面以中国电信DCN零配置为例简要描述按运营商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的零配置过程。
1、设备空配置启动,DCN零配置功能自动开启,为设备创建IP接口,自动配置IP地址,自动使能OSPF路由协议功能,自动使能OSPF Opaque能力,同时自动开启lldp(Link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功能;该功能中自动配置IP地址的规则如下:IP地址前8位比特由厂商定制,后24位比特使用设备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后24位比特。
2、通过OSPF路由协议打通设备与网管NMS之间的路由通路,使设备与网管NMS之间路由可达。
3、DCN零配置功能自动使能OSPF opaque能力,使设备洪泛发送定制的10类LSA;定制的10类LSA包含以下信息:厂商标识、设备类型、设备mac地址、NEID、NEIP;其中,NEID是用于网管的设备ID,是一个32比特整数,前8比特为0,后24比特为设备mac地址的后24比特;NEIP是用于网管的IP地址,即前述中为设备自动配置的IP地址。
4、核心B设备接收、解析10类LSA,提取10类LSA中的厂商标识、设备类型、设备mac地址、设备NEIP、设备NEID信息,构建新设备上线的trap,并将上述信息填充到trap中,然后发送新设备上线的trap给网管NMS。
5、网管NMS接收到新设备上线的trap,自动创建新的网元,通过lldp协议自动发现新网元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更新网络拓扑信息。
6、网管NMS下发预先准备好的配置信息到新上线设备,完成对新上线设备的配置和业务开通。
至此,设备完成自动上线,业务开通,整个过程无需网管人员干预。
7、如果新设备因故障自动重启,会发送掉电告警trap给网管NMS。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的实施进行说明。
实施中,零配置技术需要支持OSPF、OSPF opaque、LLDP等多项技术。而对于实施中所涉及的第二设备、old_device则是指现网中使用的老设备,对于这类老设备来说,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的开发周期可能较长,且面临大量设备升级的问题。另外,有一些功能应用简单的接入设备,如果支持新的零配置技术则意味着成本的较大上涨。则主要针对这类老设备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零配置:
实施中,由于需要在第一设备(new_device)上与第二设备(old_device)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因此:
1、设备商支持一种私有的管理协议可以使得new_device可通过私有的管理协议管理old_device;
2、old_device至少与一台new_device物理直连,使得old_device与new_device之间可直接交互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
3、old_device与new_device可以是同一个设备商的不同类型设备,并且old_device与new_device支持相同的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当然,如果存在一种管理协议,支持不同设备商的old_device和new_device之间交互管理信息也是可行的,只要能够保证在第一设备(new_device)上与第二设备(old_device)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即可。
实施例中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技术指的是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的new_deivce接入网络后,不仅为设备自身生成零配置相关信息,同时还会为old_device生成一份满足运营商零配置规范的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
new_device通过厂商私有的管理协议与相连的old_device进行交互,控制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的生成与撤销。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new_device同时使能运营商零配置功能和终端虚拟化零配置功能。如果new_device设备上某个接口直连了一台old_device,并且new_device和old_device均开启了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new_device与old_device通过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交互完成设备识别、认证,达到new_device可管理old_device的状态,此时new_device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功能自动为old_device生成满足运营商零配置规范的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包括:虚拟IP地址,虚拟OSPF路由信息,虚拟OSPF定制的10类LSA,虚拟lldp信息;其中虚拟IP地址生成规则是指IP地址前8位比特由厂商定制,后24位比特使用old_device的mac地址的后24位比特)。关于存在多台new_device以及多台old_device的情况下面还将进行说明。
实施中,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具体的,new_device可管理old_device的状态,是指通过私有的管理协议报文交互,在new_device上可以对old_device进行命令设置(set操作),并且获取old_device的信息(get操作)等。
2、new_device将虚拟的OSPF路由信息洪泛,使网管NMS路由可达old_device的虚拟IP。
3、new_device将虚拟的10类LSA在网络中洪泛。
实施中,虚拟的10类LSA包含以下信息:厂商标识、设备类型、设备mac地址、设备NEID、设备NEIP。其中,厂商标识使用与new_device相同的厂商标识。设备类型和设备mac地址由new_device在与old_device通过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交互、完成设备识别与认证的过程中从old_device获取。NEID和NEIP通过old_device的mac地址生成。NEID是一个32比特整数,前8比特为0,后24比特为old_device的mac地址后24比特。NEIP是一个32比特整数,前8比特与new_device自身NEIP的前8比特相同,后24比特为old_device的mac地址后24比特。
核心B设备接收、解析10类LSA,提取10类LSA中的厂商标识、设备类型、设备mac地址、设备NEIP、设备NEID信息,构建设备新上线的trap,并将上述信息填充到trap中,然后发送设备新上线的trap给网管NMS。
4、网管NMS接收到设备新上线的trap,根据trap中的信息自动创建old_device这一新的网元信息,通过lldp协议自动发现新网元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据此更新综合网管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
5、网管NMS下发预先准备好的配置信息到新上线设备,完成对新上线设备的配置和业务开通。
具体的,网管NMS预先准备好的配置信息会发给new_device,需要由new_device通过厂商私有的管理协议将相关配置下发到old_device,完成业务开通。
6、如果new_device通过厂商私有的管理协议检测到old_device下线,则撤销虚拟的零配置信息,并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掉电告警trap,经核心B设备发送到网管NMS。也即,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下线时,生成第二设备的掉电告警信息。
至此,old_device无需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却依然可以通过虚拟的零配置信息在综合网管系统上被管理。
下面对存在多台new_device以及多台old_device的实施进行说明。
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交换的拓扑信息中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信息;
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具体实施中,一旦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基于选举结果确定自己不是第一设备,则不执行后续的零配置流程的操作;反之,若确定自己作为第一设备,则执行为第二设备发起零配置流程的操作。
实施中,邻接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大小,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环网是一种常见的组网方式。在环网中很可能会存在一台old_device与两台new_device直接相连的场景。针对该场景,终端虚拟化技术要求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支持交换拓扑信息,以便从old_device直接相连的两台new_device中选出一台new_device来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零配置信息,负责管理old_device对应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信息。
设备之间交换的拓扑信息可以包括:设备接口,对端设备类型,对端设备mac地址。这些信息存储在设备的拓扑信息库中,这些信息以表的形式组织,表行的索引是设备接口,表行的其他信息是对端设备类型,对端设备mac地址、设备能力。设备之间拓扑信息的交换过程如下:
1、设备初始接入网络中,如果设备使能了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则设备向所有UP状态的接口周期性发送设备类型、mac地址、设备能力等私有管理信息。其中,设备能力描述了设备的接口信息以及设备支持的功能,例如IP路由转发功能,MPLS(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功能,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功能等。
2、设备已经在网络中,并且设备使能了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此时有一个接口状态由down变为up,则设备向所有UP状态的接口周期性发送设备类型、mac地址、设备能力等私有管理信息。
3、支持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的设备,可以在几个周期内收集到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mac地址、设备能力等私有管理信息;设备利用收集到的私有管理信息,创建、删除、刷新设备的拓扑信息库。
4、new_device通过私有管理信息识别出邻接设备为old_device,并且如果new_device使能了终端虚拟化零配置功能,则new_device周期性的请求old_device的完整拓扑信息。如果old_device支持响应完整拓扑信息查询请求,则通过查询本地拓扑信息库,获取完整拓扑信息(即old_device的所有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mac地址、设备能力等私有管理信息),并将该完整拓扑信息发送到new_device。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中,对于上述识别过程,new_device不需要通过具体的私有管理信息来识别。old_device仅支持私有的管理协议,只要new_device从邻接设备周期性接收到私有的管理协议报文,就认为邻接设备是old_device。所以在网络中,两台直连的new_device应避免在互相连接的接口上同时使能私有的管理协议。也即,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物理上相连的设备,并且该设备周期性发送管理协议报文,该管理协议报文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私有的管理协议报文。
5、如果new_device没有收到完整拓扑信息回应报文,则new_device默认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否则,new_device从old_device的完整拓扑信息中查询old_device的邻接设备的类型,如果该new_device是old_device唯一连接的支持终端虚拟化功能的设备,则new_device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
如果new_device发现old_device连接了其他的支持终端虚拟化功能的new_device,则new_device从old_device的完整拓扑信息中获取这些new_device的mac地址,在判断所获取的mac地址均小于自身的mac地址(也即自身的mac地址最大)后new_device负责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实施中通过mac地址来选择new_device,是因为mac地址可全球唯一标识一台设备,且是设备管理协议交互的最常见信息。但选择new_device的算法可以有多种,只需要选出某个new_device来负责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即可。
如果所获取的mac地址中有大于自身的mac地址的,则当前new_device确定自身的mac地址并不是最大,无需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
当然,实施中也可以由old_device邻接的所有new_device中mac地址最小的设备为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负责管理old_device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信息,也即,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中的mac信息确定出第一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new_device可以预先存储有可以支持终端虚拟化的各种设备类型记录,在从old_device发送的完整拓扑信息中获取到old_device的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后,通过查询该存储记录确定old_device的邻接设备是否支持终端虚拟化,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由new_device利用本地记录主动识别old_device的邻接设备对终端虚拟化的支持与否。该实施方式通常适用于如下情形:完整拓扑信息中不涉及设备能力;或者,虽然涉及设备能力,但是因私有管理协议不支持扩展信息而无法在设备能力中携带用于描述设备支持终端虚拟化功能与否的标识符。也即,实施中,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可以包括:
查找本地存储的能够支持零配置技术的各种设备类型中是否存在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若存在,则识别出第二设备的该邻接设备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old_device发送的完整拓扑信息包含携带有用于描述设备支持终端虚拟化功能与否的标识符的设备能力,new_device仅通过简单地读取操作,读取该标识符,便可以获知old_device的邻接设备是否支持终端虚拟化功能。
也即,实施中,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能力标识;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通过读取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能力标识,识别该邻接设备是否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另外,如果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不支持拓扑信息交换,则在old_device与多个new_device直接相连的场景下,需要通过手动的方式为old_device指定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的唯一new_device。同时,禁止其他new_device为该old_device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对于old_device与多个new_device直接相连的场景,如果支持拓扑信息交换,则配置管理员无需干预终端虚拟化零配置过程。但有时出于某些管理需要(例如减轻某个new_device的压力),也可以配置管理员通过手动方式为old_device指定生成虚拟的零配置相关信息的new_device。
在old_device用于与单个new_device连接的场景,则无论设备商私有的管理协议是否支持拓扑信息交换,都无需管理人员的干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零配置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这些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零配置方法相似,因此这些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3为零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以包括:
管理模块301,用于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零配置模块302,用于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实施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
具体的,该模块可以位于第一设备中,通过拓扑信息来确定本设备是否成为第一设备;当然,也容易理解,该模块也可以存在于某一设备上,通过拓扑信息确定出第一设备后,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指示、通知该设备成为第一设备。
进一步的,考虑到不支持拓扑信息交换等情景,该模块也可以成为管理员通过手动方式配置第二设备的模块。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还可以按如下方式实施。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零配置方法:
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实施中,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
实施中,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物理上相连的、周期性发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私有的管理协议报文的设备。
较佳地,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交换的拓扑信息中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信息;
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较佳地,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查找本地存储的能够支持零配置技术的各种设备类型中是否存在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若存在,则识别出第二设备的该邻接设备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或者,
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能力标识;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通过读取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能力标识,识别该邻接设备是否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较佳地,邻接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大小,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下线时,生成第二设备的掉电告警信息。
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相似,与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零配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为不支持零配置功能的设备虚拟生成零配置信息,满足综合网管管理的要求。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已在现网部署使用的老设备或者功能应用简单的低成本设备,本身无需开发、支持运营商零配置技术,通过与支持终端虚拟化零配置技术的新设备相连,即可实现运营商零配置功能,并被综合网管NMS管理。为企业有效节省成本,为产品提供竞争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零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与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相连的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多个时,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交换的拓扑信息从中确定出第一设备,包括:
获取交换的拓扑信息中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信息;
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作为目标设备;
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类型;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查找本地存储的能够支持零配置技术的各种设备类型中是否存在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类型;若存在,则识别出第二设备的该邻接设备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或者,
邻接设备信息包括设备能力标识;依据获取到的信息,识别第二设备的各邻接设备中属于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
通过读取第二设备的邻接设备的设备能力标识,识别该邻接设备是否为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邻接设备信息包括MAC地址;按照预先设定的选举规则,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大小,从目标设备中选举出一个设备作为第一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物理上相连的、周期性发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私有的管理协议报文的设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二设备下线时,生成第二设备的掉电告警信息。
8.一种零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上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并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其中,第一设备是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二设备是与第一设备相连的、欲按零配置技术接入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能够从第二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信息以及能够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零配置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上按零配置技术流程发起零配置过程,其中,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信息是第二设备的信息,在按零配置技术流程要求进行配置时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配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711230073.XA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7733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073.XA CN1077337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0073.XA CN1077337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727A CN107733727A (zh) 2018-02-23
CN107733727B true CN107733727B (zh) 2021-08-24

Family

ID=6122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0073.XA Active CN107733727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3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3089B (zh) * 2019-05-17 2022-0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规模远端零配置设备接入网管的方法及系统
CN112865991A (zh) * 2019-11-26 2021-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配置ztp状态的切换方法、实现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3831B (zh) * 2020-11-25 2023-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与发送管理ip地址相关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9522B1 (en) * 2002-12-13 2008-08-27 Sony Deutschland GmbH Network topology aware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addres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123482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零配置MP接入Mesh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64360A (zh) * 2011-04-20 2011-08-24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配置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02523110A (zh) * 2011-12-09 2012-06-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零配置设备的自动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6614A1 (en) * 2004-12-09 2006-06-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network configuration
CN102447574B (zh) * 2011-08-18 2014-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rf设备零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9522B1 (en) * 2002-12-13 2008-08-27 Sony Deutschland GmbH Network topology aware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address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123482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零配置MP接入Mesh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64360A (zh) * 2011-04-20 2011-08-24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配置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02523110A (zh) * 2011-12-09 2012-06-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零配置设备的自动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零配置网络协议的研究》;王岩 等;《广东通信技术》;20050331;全文 *
Bastian Könings 等.《Device Names in the Wild: Investigating Privacy Risks of 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2013 IEE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Data Management》.20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727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4054B2 (en) Network policy configuration method, management devic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device
Velasco et al. An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autonomic slice networking
US1009127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evice auto-provisioning
CN103501249B (zh) 一种网管客户端拓扑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5099789B (zh) 一种网元升级方法及设备
CN106664216B (zh) 一种切换vnf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98645A1 (zh) 容器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计算节点、主节点及存储介质
US20190056975A1 (en)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 determining method and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
EP3643009A1 (en) Validation of layer 3 using 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 containers in a network
US20190280939A1 (en) Network Fabric Topology Expansion and Self-Healing Devices
US10404544B2 (en)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entralized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CN105704042A (zh) 报文处理方法、bng及bng集群系统
CN107733727B (zh) 一种零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2039401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Control Request Based on Key Value Configuration
CN104350704B (zh) 自配置传输网络
US11641307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network node
US11929851B2 (en)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7000858A1 (zh) 网元设备及数据通信网络开通的方法
WO2017182086A1 (en) Management of network resources shared by multiple customers
US9838218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overlay network interworking with underlay network and system performing same
CN104836688A (zh) 网络装置及其虚拟配置底层设备的方法
EP2564552B1 (en) Network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00374212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 setup by a first device of a session complying with a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with a second device
EP2890053B1 (en) Ds domain generating method and system
US11804902B2 (en) Optical line terminal configured to operate with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s that require different sets of OMCI parame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94 First to Fifth Floors of Building 11, East Yard, No. 10 Wangdong Road, Northwes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Raisecom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5 No. 2 Building, No. 28 Shangdi Six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Raisecom Technology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