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122B - 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10122B CN107710122B CN201680036386.9A CN201680036386A CN107710122B CN 107710122 B CN107710122 B CN 107710122B CN 201680036386 A CN201680036386 A CN 201680036386A CN 107710122 B CN107710122 B CN 107710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panel
- conductive film
- mesh pattern
- panel according
- ce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4—Rou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减少由与显示装置的像素图案的干涉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又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且能够提高响应性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A)工序:无间隙地配置一个边的长度(L0)的多个正三角形(T);(B、C、D)工序:连接通过随机数的使用在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各个正三角形(T)的顶点(A)而作成的新的顶点(B)彼此而形成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E)工序:求出各个三角形(32)的外心(E);(F、G、H、I)工序:通过连接位于从外心(E)到三角形(32)的外接圆半径的1/2以内的距离的任意点(F)彼此从而形成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及(J)工序:结合相邻的多个三角形(32)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多边形(35),并通过三角形(32)及多边形(35)形成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分别通过金属细线构成多个多边形状的单元的网格图案的设计方法。
并且,该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网格图案的触摸面板用透明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移动信息设备为首的各种电子设备中,正在推进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组合使用,并通过接触画面而进行对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但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及低阻化,由此开发出使用了由金属网格而构成的检测电极的触摸面板。
金属网格由具有网格状的图案的金属细线形成,例如在透明基板的两个面上分别配置有由金属网格构成的检测电极。
若金属网格具有周期性的图案,则与触摸面板组合使用的显示装置的周期性的像素图案与金属细线发生干涉,而容易发生所谓的摩尔纹。
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了无规则的多边形金属网格的触摸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92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若将无规则的多边形金属网格用作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的电极,则存在在触摸面板的电极重叠的区域(电极交叉部)产生构成电极的金属细线彼此重叠排列的部位,在触摸面板的电极交叉部产生局部具有较高的寄生电容值的部位,作为触摸面板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响应性下降的问题。
该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因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减少由与显示装置的像素图案的干涉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又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并且能够提高响应性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
并且,该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种网格图案的触摸面板用透明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该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是,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的第1导电层和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的第2导电层在透明的有源区内重叠配置,并且第1网格图案及第2网格图案中的至少一个为无规则的图案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该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具备:第1工序,在有源区内无间隙地配置任意形状的多个多边形;第2工序,求出各个多边形的外心;第3工序,对各个多边形配置位于从外心到多边形的外接圆半径的1/2以内的距离的一个任意点;第4工序,相对于多个多边形的各个边,通过将与共有边的两个多边形对应的两个任意点彼此相连而形成多个第2单元;及第5工序,利用多个多边形形成多个第1单元,在第1工序中配置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多边形和/或在第3工序中无规则地配置任意点。
另外,优选在第1工序中配置除了三角形以外的多边形时,使用正多边形。此时,由多个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不成为无规则的图案,但通过在第3工序中配置任意点,从而由多个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成为无规则的图案。
优选在第1工序中配置的多个多边形由多个三角形构成,此外,优选多个三角形具有无规则的形状。因为只要是三角形,无论具有何种形状,均具有外接圆及外心。但是,即便是四边形,彼此对置的内角的和为180度的四边形也具有外接圆及外心,因此也能够在如彼此对置的内角的和成为180度的条件下配置无规则的多个四边形。
优选在第1工序中配置的多个多边形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3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的差分的最大值为5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这种多个多边形能够通过在以25~250μm的范围预先设定的移动容许值的范围内移动一个边的长度为300~900μm的正多边形的各顶点来形成。此时,优选相对于各顶点的移动容许值被设定为小于正多边形的一个边的长度的值。
优选该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还包括确定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的工序,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被设定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时,在第1工序中配置的多个多边形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的差分的最大值为10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这种多个多边形能够分别通过在移动容许值50~250μm的范围内移动一个边的长度为500~900μm的正多边形的各顶点来形成。此时,优选相对于各顶点的移动容许值被设定为小于正多边形的一个边的长度的值。
优选在第3工序中对各个三角形配置的任意点与三角形的外心一致。
在第5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1单元能够直接使用在第1工序中配置的多个三角形。或者,在第5工序中形成的多个第1单元中至少一个第1单元可以设为结合在第1工序中配置的多个三角形中相邻的多个三角形的至少一部分而具有四个以上的顶点的多边形。
优选该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还包括确定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的工序,在第5工序中,以相对于所确定的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有源区内的第1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的开口率的差成为1.0%以下的方式形成多个第1单元。
该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是将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重叠配置在透明的有源区内的方法,所述第1导电层具有通过上述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第1网格图案并且由第1金属细线构成,所述第2导电层具有通过上述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第2网格图案并且由第2金属细线构成。
该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是,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的第1导电层和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的第2导电层重叠配置在透明的有源区内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所述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多个第2单元具有无规则的形状,从与有源区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多个第2单元各自在内部至多包含一个第1单元的顶点,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以有源区内的平均值计以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
优选为多个第1单元由在有源区内无间隙地配置的多个多边形构成。多个多边形能够由多个三角形形成。此外,优选多个多边形具有无规则的形状。
优选多个第1单元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3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的差分的最大值为5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优选有源区内的第1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的开口率的差为1.0%以下。
优选为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多个第1单元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的差分的最大值为10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该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能够构成为,第1导电层至少包含彼此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第1电极和在多个第1电极之间分别配置并且与多个第1电极绝缘的多个第1虚设电极,第2导电层至少包含与多个第1电极交叉,并且彼此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第2电极和在多个第2电极之间分别配置并且与多个第2电极绝缘的多个第2虚设电极,多个第1电极与多个第2电极以彼此绝缘的状态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具有由通过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而构成的第1导电层和由通过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而构成的第2导电层,且第1网格图案与第2网格图案中的至少一个为无规则图案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连接位于从多个多边形的外心到多边形的外接圆半径的1/2以内的距离的任意点彼此而形成多个第2单元,并且利用多个多边形来形成多个第1单元,因此既能够减少由与显示装置的像素图案的干涉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又能够提高触摸面板的检测灵敏度,且能够提高响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该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触摸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的第1网格图案和第2网格图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的图。
图5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外心位于三角形的外侧时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第1电极和第1虚设电极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第1网格图案和第2网格图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8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该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中示出使用了该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的触摸面板2的结构。触摸面板2与显示装置组合使用,显示装置配置于图1的显示装置侧而使用。图1所示的视觉辨认侧表示触摸面板的操作人员视觉辨认显示装置的画像的侧。该触摸面板2具备具有平板形状的透明的绝缘性的盖板3,且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通过透明的粘结剂4接合于与视觉辨认侧相反的一侧的盖板3的表面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中,挠性的透明绝缘基板5的两个面上分别形成有导电部件6A(第1导电层8)及6B(第2导电层9)。
并且,如图1所示,以平坦化或保护导电部件6A及6B的目的,可以以覆盖导电部件6A及6B的方式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两个面上配置透明的保护层7A及7B。
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中划分有透明的有源区S1,并且在有源区S1的外侧划分有周边区域S2。
在有源区S1内,形成于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视觉辨认侧)的第1导电层8与形成于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显示装置侧)的第2导电层9彼此重叠配置。
通过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的第1导电层8,形成分别沿第1方向D1延伸且在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上并排配置的多个第1电极11,通过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的第2导电层9,形成分别沿第2方向D2延伸且在第1方向D1上并排配置的多个第2电极21。
这些多个第1电极11及多个第2电极21构成触摸面板2的检测电极。
另一方面,在周边区域S2中的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形成与多个第1电极11连接的多个第1周边布线12,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边缘部排列形成多个第1外部连接端子13,并且,在各自的第1电极11的两端形成有第1连接器部14。第1连接器部14上连接有对应的第1周边布线12的一端部,第1周边布线12的另一端部与对应的第1外部连接端子13连接。
同样地,在周边区域S2的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形成与多个第2电极21连接的多个第2周边布线22,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边缘部排列形成多个第2外部连接端子23,并且,在各自的第2电极21的两端形成有第2连接器部24。第2连接器部24上连接有对应的第2周边布线22的一端部,第2周边布线22的另一端部与对应的第2外部连接端子23连接。
如图3所示,配置于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的第1电极11具有沿着通过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C1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M1配置的第1金属细线15,配置于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的第2电极21具有沿着通过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C2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M2配置的第2金属细线25。
第1网格图案M1和第2网格图案M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无规则的图案。所谓无规则的图案表示,形成网格图案的单元的形状和与该单元相邻的至少一个相邻单元的形状不同,优选为相邻的单元彼此的形状为各不同的形状。优选为如下结构:如图3所示,第1网格图案M1和第2网格图案M2均为无规则的图案,且多个第1单元C1及多个第2单元C2均具有相邻的单元彼此的形状各不同的形状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如图3所示,从与有源区S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多个第2单元C2各自在内部至多包含一个第1单元C1的顶点。优选为多个第2单元C2各自在内部包含一个第1单元C1的顶点的形状。
此外,从与有源区S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1单元C1及第2单元C2各自具有多个边,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单元C2的边在多个部位交叉,但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的边在有源区S1内以平均值计以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即,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单元C2的边以不会彼此靠近而沿同一方向并行的形状交叉。
第1单元C1利用无间隙地配置于有源区S1内的具有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而形成,包含直接使用三角形而作为第1单元C1的情况、作为结合相邻的多个三角形的至少一部分而具有四个以上的顶点的多边形的第1单元C1。图3中示出通过结合三角形和相邻的多个三角形的至少一部分而具有四个顶点的四边形构成的第1单元C1。
配置于透明绝缘基板5的两个面上的第1电极11及第2电极21具有这种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因此将使用了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的触摸面板2与液晶显示装置等组合使用时,能够减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案的干涉而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并且能够降低触摸面板的电极交叉部的寄生电容,此外,由于能够抑制局部具有较高的寄生电容值的部位的产生,因此可实现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及触摸面板的响应性的提高。
另外,使用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构成触摸面板2时,无论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中的哪一个配置于视觉辨认侧,都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作为构成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的盖板3的材质,能够使用强化玻璃、蓝宝石、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厚度优选为0.1~1.5mm。在盖板3上可以形成对周边区域S2进行遮光的装饰层。
作为透明绝缘基板5的材质,能够使用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聚碳酸酯(PC)等,厚度优选为20~200μm。
作为透明的粘结剂4能够使用光学透明粘合片(Optical Clear Adhesive)或光学透明粘合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优选的膜厚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作为光学透明粘合片,例如能够使用3M公司制造的8146系列。
作为透明的保护层7A及7B,能够使用明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有机膜及二氧化硅等无机膜,膜厚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nm以下。
在此,对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的设计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A)所示,在有源区S1内无间隙地配置一个边的长度L0的多个正三角形T。
接着,设定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如图4(B)所示,假定以各个正三角形T的顶点A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31,通过使用随机数在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各个正三角形T的顶点A,从而如图4(C)所示那样作成新的顶点B。并且,如图4(D)所示,通过连接新的顶点B彼此,从而形成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此时,正三角形T各自的顶点A在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而成为新的顶点B,因此通过新的顶点B形成的三角形32具有相对于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在±2R的范围内的各种顶点间距离L1。即,成为L0-2R≤L1≤L0+2R。在此,所谓顶点间距离是形成多边形的彼此连结的顶点之间的边的距离。不包括没有用边连结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另外,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成为确定多个三角形32的无规则性的要件。并且,优选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被设定为小于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的值。
此外,如图4(E)所示,相对于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分别求出外接圆33的中心即外心E。
接着,如图4(F)所示,假定以三角形32的外心E作为中心的圆34。在此,圆34的半径设为三角形32的外接圆33的半径的1/2以内的值。如图4(G)所示,相对于各个外心E假定圆34,通过使用随机数在三角形32的外接圆33的半径的1/2的范围内移动各个外心E,如图4(H)所示作成任意点F。
并且,如图4(I)所示,将通过连接这些任意点F彼此而获得的多边形设为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
如此,通过形成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从而能够设为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的边在有源区S1内以平均值计以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的形状,且能够降低电极交叉部的寄生电容。
此外,如图4(J)所示,结合相邻的多个三角形32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具有四个以上的顶点的多边形35,且将三角形32及多边形35设为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图4(J)中,多边形35为具有四个顶点的四边形。另外、图4(J)中,考虑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线宽,优选设为有源区S1内的第1网格图案M1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M2的开口率的差成为1.0%以下。若开口率的差为1.0%以下,则第1电极11与第2电极21的薄片电阻得到均匀化,能够提高触摸面板的灵敏度的均匀性。
如此,能够设计出图3所示的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的边在有源区S1内以平均值计以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的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
另外,从减少摩尔纹的观点考虑,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线宽优选为0.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另外,求出三角形32的外心E时,如图5(A)所示,在如一个顶角为钝角的三角形32A中,外心EA位于三角形32A的外部,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设计出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
例如,若三角形32A的外心EA位于相邻的三角形32B内,则如图5(B)所示,假定以三角形32A的外心EA作为中心且具有三角形32A的外接圆33A的半径的1/2的半径的圆34A,并且,假定以相邻的三角形32B的外心EB作为中心且具有三角形32B的外接圆33B的半径的1/2的半径的圆34B。
并且,如图5(C)所示,通过使用随机数,在刨除圆34A与圆34B的重复部分W的圆34A内作成任意点FA,并且在刨除重复部分W的圆34B内作成任意点FB,如图5(D)所示,通过连接这些任意点FA及FB和与其他三角形32有关联地作成的任意点F彼此,能够形成成为第2网格图案M2的第2单元C2的多边形。
另外,如图4(D)所示,利用通过在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正三角形T的各顶点A而作成的新的顶点B来形成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因此具有若对所设计出的第1网格图案M1的多个第1单元C1的顶点间距离L1的平均值La进行运算,则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L1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至多成为各顶点A的移动容许值R的2倍的形状。另外,运算平均值La时的顶点间距离L1的样品数越多越优选,例如能够设为有源区S1内的100个顶点间距离L1的平均值La。
具体而言,优选用于形成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的三角形32是通过在移动容许值R为25~250μm的范围内移动一个边的长度L0为300~900μm的正多边形T的各顶点来形成。此时,可设计出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为3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为5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的第1网格图案M1的多个第1单元C1。
通过将所设计出的第1网格图案M1的多个第1单元C1的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设为上述范围内的值,当与显示装置组合使用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时,能够显著减少摩尔纹的产生。
此外,当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被设定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时,优选用于形成第1网格图案M1的第1单元C1的三角形32是通过在移动容许值R为100~500μm的范围内移动一个边的长度L0为500~900μm的正多边形T的各顶点来形成。此时,可设计出第1网格图案M1的多个第1单元C1,其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为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为10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被设定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且通过将所设计出的第1网格图案M1的多个第1单元C1的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及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设为上述范围内的值,即便与分辨率不同的各种显示装置组合而使用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也能够减少摩尔纹的产生,还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的产生。
在此,所谓干扰是当组合显示装置与具有网格图案的导电薄膜时,受到网格图案形状的不均匀性及金属细线的粗密的影响,而在显示装置的显示中发生的浓淡不均,从品质方面考虑优选不产生干扰。
另外,如图6所示,配置于有源区S1内的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的第1导电层8具有分别配置于多个第1电极11之间的多个第1虚设电极11A。这些第1虚设电极11A与多个第1电极11绝缘,与第1电极11同样地具有通过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C1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M1。
并且,虽未进行图示,但配置于有源区S1内的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的第2导电层9可以具有分别配置于多个第2电极21之间的多个第2虚设电极。这些第2虚设电极与多个第2电极21绝缘,且与第2电极21同样地具有通过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C2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M2。
由于存在这种第1虚设电极11A及第2虚设电极,即便在多个第1电极11之间及多个第2电极21之间,沿着第1网格图案M1配置的第1金属细线15与沿着第2网格图案M2配置的第2金属细线25也隔着透明绝缘基板5彼此重叠,由此在将触摸面板2与液晶显示装置等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可减少整个有源区S1的摩尔纹的产生,并且抑制电极图案的可视化。
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是通过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形成包含第1电极11、第1周边布线12、第1外部连接端子13及第1连接器部14的导电部件6A,并且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形成包含第2电极21、第2周边布线22、第2外部连接端子23及第2连接器部24的导电部件6B来制造。此时,第1电极11由沿着第1网格图案M1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15的第1导电层8构成,第2电极21由沿着第2网格图案M2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25的第2导电层9构成,第1导电层8与第2导电层9以隔着透明绝缘基板5而在有源区S1内彼此重叠的方式配置。
这些导电部件6A及6B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185813号公报的<0067>~<0083>、日本特开2014-209332号公报的<0115>~<0126>或日本特开2015-5495号公报的<0216>~<0238>中所记载的那样,通过对具有含感光性卤化银盐的乳剂层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并实施显影处理,从而能够形成导电部件6A及6B。
并且,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及背面分别形成金属箔,并在各金属箔将抗蚀剂印刷成图案状、或者对涂布于整个面的抗蚀剂进行曝光并进行显影,由此进行图案化,以对开口部的金属进行蚀刻,由此也能够形成这些导电部件。进而,除此以外还能够利用将包含构成导电部件的材料的微粒子的浆料印刷到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及背面并对浆料进行金属电镀的方法、利用使用了包含构成导电部件的材料的微粒子的油墨的喷墨法的方法、通过利用包含构成导电部件的材料的微粒子的油墨来实施丝网印刷而形成的方法、在透明绝缘基板31上形成槽并在该槽上涂布导电油墨的方法、及微接触印刷图案化法等。
实施方式2
图7中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使用的第1网格图案M1A和第2网格图案M2A。实施方式2中示出从与有源区S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的边的交叉角度大致为90度的例子。在该情况下,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的边在有源区S1内以平均值计以80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交叉。
并且,与实施方式1的第1网格图案M1及第2网格图案M2同样地,第1网格图案M1A与第2网格图案M2A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无规则的图案。所谓无规则的图案表示形成网格图案的单元的形状和与该单元相邻的至少一个相邻单元的形状不同,优选为相邻的单元彼此的形状为各不同的形状。优选为,如图7所示,第1网格图案M1A和第2网格图案M2A均为无规则的图案,多个第1单元C1及多个第2单元C2均为具有相邻的单元彼此的形状为各不同的形状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的结构。
并且,如图7所示,从与有源区S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多个第2单元C2各自在内部至多包含一个第1单元C1的顶点。优选为多个第2单元C2各自在内部包含一个第1单元C1的顶点的形状。
从与有源区S1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单元C2的边彼此大致正交,因此将触摸面板2与液晶显示装置等组合使用时,能够减少由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图案的干涉引起的摩尔纹的产生,并且能够降低触摸面板的电极交叉部的寄生电容,此外能够抑制局部具有较高的寄生电容值的部位的产生,因此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并提高触摸面板的响应性。
在此,对第1网格图案M1A及第2网格图案M2A的设计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在有源区S1内无间隙地配置一个边的长度L0的多个正三角形T。
接着,设定正三角形T的各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如图8(B)所示,假定以各个正三角形T的顶点A为中心的半径为R的圆31,并通过使用随机数而在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各个正三角形T的顶点A,如图8(C)所示那样作成新的顶点B。此外,如图8(D)所示,通过连接新的顶点B彼此,从而形成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此时,正三角形T各自的顶点A在移动容许值R的范围内移动而成为新的顶点B,因此通过新的顶点B形成的三角形32具有相对于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在±2R范围内的各种顶点间距离L1。即,成为L0-2R≤L1≤L0+2R。
另外,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成为确定多个三角形32的无规则性的要件。并且,优选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被设定为小于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的值。
并且,如图8(E)所示,针对无规则的形状的多个三角形32,分别求出外接圆33的中心即外心E,并将通过连接这些外心E彼此而获得的多边形设为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即,通过描绘相对于各个三角形32的各边的垂直平分线而形成第2单元C2。
在此,示出实施方式1的外心E与任意点F一致的情况。通过使外心E与任意点F一致,能够将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的边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的边的交叉角度设为90度,能够更良好地降低电极的交叉部的寄生电容。
此外,如图8(F)所示,形成结合相邻的多个三角形32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具有四个以上的顶点的多边形35,并将三角形32及多边形35设为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图8(F)中,多边形35为具有四个顶点的四边形。另外,图8(F)中,考虑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线宽,优选使有源区S1内的第1网格图案M1A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开口率的差成为1.0%以下。若开口率的差为1.0%以下,则第1电极11与第2电极21的薄片电阻得到均匀化,且能够提高触摸面板的灵敏度的均匀性。
另外,当即便不形成多边形35,有源区S1内的第1网格图案M1A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开口率的差也为1.0%以下时,可以将多个三角形32直接作为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
如此,能够设计图7所示的第1网格图案M1A及第2网格图案M2A。
另外,从减少摩尔纹的观点考虑,优选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线宽为0.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表面上配置包含第1电极11、第1周边布线12、第1外部连接端子13及第1连接器部14的导电部件6A,并且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背面上配置包含第2电极21、第2周边布线22、第2外部连接端子23及第2连接器部24的导电部件6B,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能够设为在透明绝缘基板5的一面侧,导电部件6A与导电部件6B隔着层间绝缘膜配置的结构。
此外,也能够设为2片式基板的结构。即,也能够在第1透明绝缘基板的表面上配置导电部件6A,在第2透明绝缘基板的表面上配置导电部件6B,并重叠这些第1透明绝缘基板及第2透明绝缘基板彼此来使用。
此外,也可以设为不使用透明绝缘基板5,而在图1所示的盖板3的表面上使导电部件6A与导电部件6B隔着层间绝缘膜配置的结构。
通过将实施方式1及2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与显示装置进行组合,能够构成附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
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在第1金属细线及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时,只要第1网格图案M1或M1A的第1单元C1具有满足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L1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La的差分的最大值Dmax=100~500μm的形状,则即便应用于分辨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显示装置中,各显示装置也能够抑制摩尔纹的产生,还能够抑制干扰的产生。即,在现有技术中,需要配合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而进行网格图案的设计,但在为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时,即便将通用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分别应用到分辨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显示装置中,也可抑制各显示装置中摩尔纹及干扰的产生,因此无需对每个显示装置进行网格图案的设计。所谓通用化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表示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平均线宽以及第1网格图案M1或M1A及第2网格图案M2或M2A相同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
以下依据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应由以下实施例作限制性解释。
实施例1
将第1金属细线15及第2金属细线25的线宽设为2μm,将无间隙地配置于有源区S1内的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900μm、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通过实施方式2中记载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第1网格图案M1A及第2网格图案M2A。即,根据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形成具有无规则性的多个三角形,并连接这些三角形的外心彼此,由此形成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并且,利用多个三角形形成了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另外,形成第1单元C1时,以第1网格图案M1A的开口率与第2网格图案M2A的开口率的差成为1.0%以下的方式结合多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并形成了由多个四边形和多个三角形构成的第1单元C1。
而且,在透明的有源区S1内重叠配置沿着第1网格图案M1A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15的第1导电层8和沿着第2网格图案M2A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25的第2导电层9,由此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在电极与电极之间设置虚设电极。
并且,网格图案的设计中,形成以5mm×5mm为单位的单位网格图案,在重复排列单位网格图案的单位网格图案的边界部,以上下左右的网格线相连的方式绘制网格线,从而在整个有源区内形成了网格图案。作为单位网格图案的尺寸优选设为触摸面板的电极的间距的整数倍。
在此,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是通过对以下具有含感光性卤化银盐的乳剂层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并实施显影处理来制作。
(卤素化银乳剂的制备)
经20分钟将分别相当于下述液2及液3的90%的量加入到保持38℃、pH4.5的下述液1中,同时进行搅拌,从而形成了0.16μm的核粒子。接着经8分钟加入下述液4及液5,除此之外,进一步经2分钟加入下述液2及液3的剩余10%的量,直至成长至0.21μm。此外,加入0.15g碘化钾,熟化5分钟并结束了粒子形成。
液1:
水750ml
明胶9g
氯化钠3g
1,3-二甲基咪唑啉-2-硫铜20mg
硫代苯磺酸钠10mg
柠檬酸0.7g
液2:
水300ml
硝酸银150g
液3:
水300ml
氯化钠38g
溴化钾32g
六氯铱(III)酸钾(0.005%KCl 20%水溶液)8ml
六氯铑酸铵(0.001%NaCl 20%水溶液)10ml
液4:
水100ml
硝酸银50g
液5:
水100ml
氯化钠13g
溴化钾11g
黄血盐5mg
之后,按照常规方法,通过絮凝法进行了水洗。具体而言,将温度降至35℃,并利用硫酸来降低pH直至卤素化银沉淀(pH在3.6±0.2的范围)。接着,去除了大约3升上清液(第一水洗)。再加入3升的蒸馏水之后,加入了硫酸直至卤素化银沉淀。再次去除3升上清液(第二水洗)。进一步重复1次与第二水洗相同的操作(第三水洗)而结束了水洗/脱盐工序。将水洗/脱盐之后的乳剂调整为pH6.4、pAg7.5,加入明胶3.9g、硫代苯磺酸钠10mg、硫代苯亚磺酸钠3mg、硫代硫酸钠15mg和氯金酸10mg,实施化学敏化使得在55℃下获得最佳的灵敏度,作为稳定剂加入了1,3,3a,7-四氮茚100mg,作为防腐剂加入了PROXEL(商品名称、ICI Co.,Ltd.制造)100mg。最终获得的乳剂包含0.08摩尔%的碘化银,且是将氯溴化银的比率设为氯化银70摩尔%、溴化银30摩尔%的平均粒径为0.22μm且变动系数为9%的碘氯溴化银立方体粒子乳剂。
(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在上述乳剂中添加1,3,3a,7-四氮茚1.2×10-4摩尔/摩尔Ag、对苯二酚1.2×10-2摩尔/摩尔Ag、柠檬酸3.0×10-4摩尔/摩尔Ag、2,4-二氯-6-羟基-1,3,5-三嗪钠盐0.90g/摩尔Ag,并利用柠檬酸将涂布液pH调整为5.6,从而获得了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
(感光性层形成工序)
在PET基板(厚度100μm)上施加电晕放电处理之后,在PET基板的两个面上设置了厚度为0.1μm的明胶层以作为底涂层,此外在底涂层上设置了包含以大约为1.0的光学浓度利用显影液的碱性脱色的染料的防光晕层。在上述防光晕层上涂布上述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进而设置厚度为0.15μm的明胶层,以获得了在两个面上形成有感光性层的树脂基板。将在两个面上形成有感光性层的树脂基板作为薄膜A。所形成的感光性层,银量为6.0g/m2,明胶量为1.0g/m2。
(曝光显影工序)
在上述薄膜A的两个面上隔着与导电部件的图案对应的光罩,并利用将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的平行光来进行了曝光。进行曝光之后,通过下述显影液进行显影,进而利用定影液(商品名称:CN16X用N3X-R、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来进行了显影处理。此外,利用纯水冲洗并将其干燥,由此获得了在两个面上形成有由Ag线构成的导电部件和明胶层的树脂基板。明胶层形成于Ag线之间。将所获的薄膜作为薄膜B。
(显影液的组成)
1升(L)显影液中含有以下化合物:
对苯二酚0.037mol/L
N-甲基氨基苯酚0.016mol/L
偏硼酸钠0.140mol/L
氢氧化钠0.360mol/L
溴化钠0.031mol/L
焦亚硫酸钾0.187mol/L
(加热工序)
对于上述薄膜B,在120℃的过热蒸汽槽中静置130秒钟,从而进行了加热处理。将加热处理之后的薄膜作为薄膜C。该薄膜C为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1。
实施例2~5
以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维持在900μm的状态,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100μm、150μm、200μm及25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2~5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6~10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7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100μm、150μm、200μm及25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6~10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11~15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6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100μm、150μm、200μm及25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11~15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16~19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5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100μm、150μm及20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16~19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20~22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4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100μm及15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20~22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实施例23及24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3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50μm及10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实施例23及24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比较例1~6
将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设为900μm、700μm、600μm、500μm、400μm及300μm,并且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0μm,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了比较例1~6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比较例7
根据日本特开2011-216377号公报的记载,利用沃罗诺伊图分别作成第1网格图案的第1单元及第2网格图案的第2单元,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比较例7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比较例8
根据日本特开2011-216377号公报的记载,利用德劳内(Delaunay)三角剖分分别作成第1网格图案的第1单元及第2网格图案的第2单元,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比较例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进行了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触摸面板的响应性的评价、摩尔纹产生的评价及干扰产生的评价。
触摸面板的响应性的评价方法
关于响应性,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评价。
作成依次贴合厚度0.55mm的玻璃板、厚度0.1mm的OCA、厚度0.1mm的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厚度0.1mm的OCA、厚度0.05mm的PET薄膜而成的触摸面板模块,为了驱动该触摸面板模块而连接了Atmel公司制造的IC。驱动该触摸面板模块,对于在玻璃表面上滑动前端直径为2mm的触控笔时的反应进行了如下5个阶段评价。
在响应性的评价中,将即便在高速滑动触控笔时也完全不受压力而进行反应的级别作为评价结果A,将即便在高速滑动触控笔时在实际使用方面也不成问题而进行反应的级别作为评价结果B,将只有在低速滑动触控笔时在实际使用方面不成问题而进行反应的级别作为评价结果C、将在触控笔所指示的位置与反应的位置存在偏差的级别作为评价结果D,将存在无法识别笔所指的位置的部位的级别作为评价结果E。
摩尔纹产生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分别配置在分辨率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并进行了摩尔纹产生的评价。
作为在评价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了ASUS(ASUSTeK Computer Inc.)制的13.3英寸(338mm)尺寸、分辨率118dpi的显示器1、LG电子(LG Electronics Incorporated)制的10.1英寸(257mm)尺寸、分辨率149dpi的显示器2、TOSHIBA CORPORATION制的13.3英寸(338mm)尺寸、分辨率221dpi的显示器3、Sony Corporation制的4.3英寸(109mm)尺寸、分辨率342dpi的显示器4这四种液晶显示装置。
摩尔纹产生的评价中的评价结果A表示未确认到摩尔纹的产生的优异的级别,评价结果B表示稍微确认到摩尔纹的产生但作为触摸面板不会产生问题的级别、评价结果C表示摩尔纹产生直至用作触摸面板时产生问题的程度的级别,评价结果D表示摩尔纹的产生剧烈且无法用作触摸面板的级别。
干扰产生的评价方法
将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分别配置在分辨率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并进行了干扰产生的评价。另外,进行干扰产生评价时,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颜色用白色和绿色这两种图案来进行。
在评价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了与“摩尔纹产生的评价”相同的装置。
干扰产生的评价中的评价结果A表示白色及绿色时均未确认到干扰的产生的非常优异的级别,评价结果B表示白色时未确认到干扰的产生,但绿色时感觉稍微有点干扰的产生,但作为触摸面板而使用时不成问题的优异的级别,评价结果C表示白色及绿色时均确认到干扰的产生,但作为触摸面板使用时不成问题的级别,评价结果D表示白色及绿色时干扰的产生均剧烈且作为触摸面板使用时成为问题的级别。
并且,在有源区内的100处交叉部分测量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的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的交叉角度,并运算了它们的平均值。
在以下表1中示出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8的评价结果及交叉角度的平均值。
[表1]
实施例1~24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触摸面板模块的响应性的评价结果均为A,与显示器1~4组合时,摩尔纹产生的评价结果均为A。确认到获得了减少摩尔纹的产生,而且提高触摸面板的响应性的优异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利用沃罗诺伊图分别作成了第1网格图案的第1单元及第2网格图案的第2单元的比较例7中,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为60度,利用德劳内三角剖分分别作成了第1网格图案的第1单元及第2网格图案的第2单元的比较例8中,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为50度。如此具有交叉角度的平均值较小的值,由此认为比较例7及8中,由于在电极的交叉部产生显示寄生电容局部较高的值的部位,且导致整体的寄生电容增加,因此响应性的评价结果为D。
另一方面,认为实施例1~24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由于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的交叉角度的平均值显示出80度~88度即接近直角的较高的值,且在电极的交叉部不存在显示寄生电容局部较高的值的部位,因此能够降低整体的寄生电容,响应性的评价结果成为A。
比较例1~6中均将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设为0μm,由此通过连接正三角形的外心而形成第2网格图案M2A的第2单元C2,并利用正三角形形成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因此第1单元C1仅由正三角形构成,第2单元C2仅由正六边形构成,第1网格图案M1A及第2网格图案M2A均为重复相同的形状的单元的所谓规则图案。第1网格图案M1A及第2网格图案M2A均为固定图案,且具有周期性,因此导致产生摩尔纹,摩尔纹产生的评价结果成为C或D。
另外,比较例1~6中,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为0μm,因此形成第1单元C1的三角形的外心被直接用作第2单元C2的顶点,第1单元的边与第2单元的边的交叉角度均成为90度,因此响应性的评价结果成为A。
此外,得知与比较例7及8相比,实施例1~24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即便与分辨率不同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通用,也可抑制摩尔纹的产生,还可抑制干扰的产生。
尤其,如实施例1~19所示,只要形成第1网格图案M1A的第1单元C1时无间隙地配置的正三角形T的一个边的长度L0为500~900μm,则通过在50~250μm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顶点的移动容许值R,即便与分辨率不同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通用,也能够制造改良成未确认到摩尔纹及干扰的优异的级别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符号说明
1-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2-触摸面板,3-盖板,4-粘结剂,5-透明绝缘基板,6A、6B-导电部件,7A、7B-保护层,8-第1导电层,9-第2导电层,11-第1电极,11A-第1虚设电极,12-第1周边布线,13-第1外部连接端子,14-第1连接器部,15-第1金属细线,21-第2电极,22-第2周边布线,23-第2外部连接端子,24-第2连接器部,25-第2金属细线,31、34、34A、34B-圆,32、32A、32B-三角形,33、33A、33B-外接圆,35-多边形,S1-有源区,S2-周边区域,D1-第1方向,D2-第2方向,C1-第1单元,M1、M1A-第1网格图案,C2-第2单元,M2、M2A-第2网格图案,T-正三角形,A、B-顶点,L0-正三角形的一个边的长度,L1-顶点间距离,La-顶点间距离的平均,R-顶点的移动容许值,E、EA、EB-外心,F、FA、FB-任意点,W-重复部分。
Claims (20)
1.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在所述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中,在透明的有源区内重叠配置了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在该第1导电层上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在该第2导电层上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并且所述第1网格图案及所述第2网格图案中的至少一个为无规则的图案,该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步骤,在所述有源区内无间隙地配置任意形状的多个多边形;
第2步骤,求出各个所述多边形的外心;
第3步骤,对各个所述多边形配置与所述外心相距所述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的1/2以内的一个任意点;
第4步骤,对于所述多个多边形的各个边,将与共有所述边的两个所述多边形对应的两个所述任意点彼此连接,从而形成所述多个第2单元;及
第5步骤,利用所述多个多边形而形成所述多个第1单元,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无规则的形状的所述多个多边形并且/或者在所述第3步骤中无规则地配置所述任意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多边形由多个三角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三角形具有无规则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多边形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3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的最大值为5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还包括确定所述第1金属细线及所述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的步骤,
所述第1金属细线及所述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被设定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多边形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的最大值为10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多边形是分别通过在移动容许值25~250μm的范围内移动一边的长度为300~900μm的正多边形的各顶点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3步骤中对各个所述三角形配置的所述任意点与所述三角形的外心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5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多个第1单元直接使用了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5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多个第1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1单元,是结合在所述第1步骤中配置的所述多个三角形中相邻的多个三角形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具有四个以上的顶点的多边形而得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其中,还包括确定所述第1金属细线及所述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的步骤,
在所述第5步骤中,以相对于所确定的所述第1金属细线及所述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所述有源区内的所述第1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与所述第2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之差成为1.0%以下的方式形成所述多个第1单元。
11.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透明的有源区内重叠配置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所述第1导电层具有通过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所述第1网格图案并且由所述第1金属细线构成,所述第2导电层具有通过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设计的所述第2网格图案并且由所述第2金属细线构成。
12.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在透明的有源区内重叠配置了第1导电层和第2导电层,所述第1导电层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1单元构成的第1网格图案配置有第1金属细线,所述第2导电层沿着由多个多边形状的第2单元构成的第2网格图案配置有第2金属细线,该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2单元具有无规则的形状,
从与所述有源区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第2单元各自在内部最多包含一个所述第1单元的顶点,
从与所述有源区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单元的边与所述第2单元的边以在所述有源区内的平均值为75度以上且90度以下的角度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多个第1单元由在所述有源区内无间隙地配置的多个多边形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多个多边形由多个三角形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多个多边形具有无规则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多个第1单元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3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的最大值为5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有源区内的所述第1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与所述第2网格图案的开口率之差为1.0%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第1金属细线及所述第2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多个第1单元分别具有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为500~900μm、任意的顶点间距离与顶点间距离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分的最大值为100~500μm的无规则的多边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其中,
所述第1导电层至少包含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第1电极和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之间分别配置并且与所述多个第1电极绝缘的多个第1虚设电极,
所述第2导电层至少包含:与所述多个第1电极交叉并且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第2电极;和在所述多个第2电极之间分别配置并且与所述多个第2电极绝缘的多个第2虚设电极,
所述多个第1电极与所述多个第2电极以彼此绝缘的状态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47088 | 2015-07-24 | ||
JP2015-147088 | 2015-07-24 | ||
PCT/JP2016/066364 WO2017018051A1 (ja) | 2015-07-24 | 2016-06-02 |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フィルムのメッシュパターン設計方法、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10122A CN107710122A (zh) | 2018-02-16 |
CN107710122B true CN107710122B (zh) | 2020-09-11 |
Family
ID=5788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6386.9A Active CN107710122B (zh) | 2015-07-24 | 2016-06-02 | 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28203B2 (zh) |
JP (1) | JP6486471B2 (zh) |
KR (1) | KR102031572B1 (zh) |
CN (1) | CN107710122B (zh) |
TW (1) | TW201705155A (zh) |
WO (1) | WO20170180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41046B2 (ja) * | 2014-11-26 | 2018-12-19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
KR102491224B1 (ko) * | 2017-06-01 | 2023-01-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
WO2019021835A1 (ja) | 2017-07-27 | 2019-01-3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CN107463296B (zh) * | 2017-09-21 | 2024-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8520121B (zh) * | 2018-03-27 | 2021-09-17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网格图案生成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665511A (zh) * | 2018-05-18 | 2018-10-16 | 中原工学院 | 一种基于二次填补法的模拟散斑图制作方法 |
CN110658957A (zh) * | 2018-06-28 | 2020-01-07 |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KR101952770B1 (ko) * | 2018-08-02 | 2019-02-27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
US11875004B2 (en) * | 2019-02-20 | 2024-01-16 | Scrona Ag |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nductor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tracks and touch sensor comprising the same |
CN112445362B (zh) * | 2019-09-05 | 2022-08-05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 导电膜随机网格图案的生成方法及其应用 |
JP7012120B2 (ja) * | 2020-05-22 | 2022-01-27 | Nissha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KR20210155603A (ko) * | 2020-06-16 | 2021-1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WO2022044574A1 (ja) * | 2020-08-27 | 2022-03-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JP2022112738A (ja) * | 2021-01-22 | 2022-08-0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13625896B (zh) * | 2021-07-07 | 2024-05-31 |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网格的制作方法、导电层及触控板 |
US12210714B2 (en) | 2022-12-22 | 2025-01-28 |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 Touch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2279A (zh) * | 2012-05-09 | 2012-10-10 | 崔铮 |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
CN102723126A (zh) * | 2012-05-09 | 2012-10-10 | 崔铮 | 一种基于随机网格的图形化透明导电薄膜 |
CN102903423A (zh) * | 2012-10-25 | 2013-01-30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透明导电膜中的导电结构、透明导电膜及制作方法 |
CN204087146U (zh) * | 2014-05-23 | 2015-01-07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4765514A (zh) * | 2013-09-09 | 2015-07-08 | 爱特梅尔公司 | 通用随机化网格设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34243B2 (ja) * | 2011-07-11 | 2015-06-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JP2013069261A (ja) | 2011-09-08 | 2013-04-1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TWI623776B (zh) * | 2012-12-17 | 2018-05-11 |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 設計光學基板的方法 |
US20140333555A1 (en) * | 2013-05-10 | 2014-11-13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JP6338138B2 (ja) * | 2013-12-03 | 2018-06-0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材、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材の製造方法 |
JP6010012B2 (ja) | 2013-12-03 | 2016-10-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導電シート、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2016
- 2016-06-02 CN CN201680036386.9A patent/CN10771012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02 WO PCT/JP2016/066364 patent/WO20170180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02 JP JP2017531057A patent/JP64864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6-02 KR KR1020177035300A patent/KR102031572B1/ko active Active
- 2016-06-15 TW TW105118693A patent/TW201705155A/zh unknown
-
2017
- 2017-12-05 US US15/832,020 patent/US1052820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2279A (zh) * | 2012-05-09 | 2012-10-10 | 崔铮 | 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
CN102723126A (zh) * | 2012-05-09 | 2012-10-10 | 崔铮 | 一种基于随机网格的图形化透明导电薄膜 |
CN102903423A (zh) * | 2012-10-25 | 2013-01-30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透明导电膜中的导电结构、透明导电膜及制作方法 |
CN104765514A (zh) * | 2013-09-09 | 2015-07-08 | 爱特梅尔公司 | 通用随机化网格设计 |
CN204087146U (zh) * | 2014-05-23 | 2015-01-07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28203B2 (en) | 2020-01-07 |
WO2017018051A1 (ja) | 2017-02-02 |
JPWO2017018051A1 (ja) | 2018-02-22 |
CN107710122A (zh) | 2018-02-16 |
KR102031572B1 (ko) | 2019-10-14 |
US20180107304A1 (en) | 2018-04-19 |
TW201705155A (zh) | 2017-02-01 |
KR20170141804A (ko) | 2017-12-26 |
JP6486471B2 (ja) | 2019-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10122B (zh) | 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网格图案设计方法、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及触摸面板用导电薄膜 | |
CN108536329B (zh) | 导电性部件及触摸面板 | |
CN110998496B (zh) |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 | |
KR102160020B1 (ko) | 터치 패널용 도전 필름,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 부착 표시 장치 | |
CN111316211B (zh) |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触摸面板及导电部件 | |
CN110869895B (zh) | 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 | |
JP6888077B2 (ja) | 導電性部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
US11073956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6173697A (ja) | 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 |
WO2015029734A1 (ja) |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