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1911B -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01911B CN107701911B CN201710772139.1A CN201710772139A CN107701911B CN 107701911 B CN107701911 B CN 107701911B CN 201710772139 A CN201710772139 A CN 201710772139A CN 107701911 B CN107701911 B CN 1077019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steam
- water
- hydrophobic
- d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T—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 F16T1/0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 F16T1/38—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T—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 F16T1/0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 F16T1/38—Component parts; Accessories
- F16T1/48—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inspecting, e.g. flow of steam and steam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包括:疏水回收装置,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有压放水母管,疏水点管路以及疏水扩容器;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厂区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有压放水母管连接至疏水扩容器;本发明有益效果:解决了分散疏水点传统漏斗处的闪蒸蒸汽的跑冒问题;以及集中疏水点大量扩容蒸汽工质无法回收问题,并起到了“去工业化”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管道的疏水,由于是带压疏水,当释放到大气压力时,存在扩容闪蒸问题,造成了漏斗处不断冒汽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工质和能量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主厂房内,由于布置密集,若闪蒸的蒸汽挥发到附近绝缘不好的电气元件上,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第三方面,在厂区管架下疏水就地排放容易烫伤绿化的植被,且影响电厂的美观。电厂蒸汽管道有多处分散的疏水点,对应多处分散的漏斗,“跑冒滴漏”问题中漏斗处的“冒”的问题,一直是难点问题。
在电厂,蒸汽管道的疏水点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分散布置的特征,例如在主厂房的多个角落里分散布置等,再例如在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每隔一段距离分散布置等。对于这些疏水及其扩容蒸汽的工质回收利用,以往缺乏有效的装置和方法。
以往锅炉的多处疏水排往定期排污扩容器或疏水扩容器,但定期排污扩容器或疏水扩容器位于地面以上,通常高位布置的管道的疏水相对易于被回收,而处于低位布置的管道的疏水难于被回收,若仍排往定期排污扩容器或疏水扩容器,容易造成疏水不畅,甚至引起疏水管道振动。
无论集中大量疏水的扩容器还是分散蒸汽管道的疏水,目前其扩容蒸汽的利用率较低。对于集中大量疏水的扩容器,例如超临界机组的大气式疏水扩容器,大量疏水的扩容蒸汽均排往大气,造成了大量的工质浪费。对于分散蒸汽管道的疏水,目前均就地排放至简易漏斗,经漏斗泄压扩容后疏水排至地沟,而扩容蒸汽就地排往大气,不回收,由于蒸汽管道的疏水点和蒸汽管道布置有关,经常在主厂房内分散布置,到处冒汽,难于管理,蒸汽随地排放存在安全隐患,且疏水和蒸汽的回收效果均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既可以对集中布置的疏水点的工质实现“整存整取”,还可以对分散布置的疏水点的工质实现“零存整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适用于疏水点高于疏水扩容器的情况,具体包括:疏水回收装置,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有压放水母管,无压放水母管,疏水点管路以及疏水扩容器;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疏水扩容器;
高位布置的疏水经过有压放水母管直接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将所有有压力的疏水都集中到疏水扩容器里扩容,实现“整存”;或者,疏水经过疏水回收装置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将一次扩容后的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二次扩容;扩容蒸汽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适用于疏水点低于常规地面以上布置的疏水扩容器的进水口的情况,具体包括:疏水回收装置,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无压放水母管,疏水点管路以及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低位布置的疏水进入疏水回收装置进行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进行二次扩容;扩容蒸汽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适用于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疏水,属于疏水点低于疏水扩容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具体包括:疏水回收装置,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无压放水母管,厂区疏水点管路以及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厂区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开口朝下或者开口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疏水进入疏水回收装置进行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进行二次扩容;扩容蒸汽朝下排出或者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回收装置的入口段包括至少一组疏水单元;
所述疏水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疏水放水放气管和倾斜设置的导流降速管;所述导流降速管与水平面成设定角度,所述疏水放水放气管与导流降速管的一端匹配连接,导流降速管的另一端连接扩容段。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包括漏斗容器单元;所述漏斗容器单元包括:漏斗主容器,所述漏斗主容器上设有可拆卸顶盖;所述漏斗主容器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漏斗主容器通过法兰或者螺纹与排汽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主容器内设置至少一级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将漏斗主容器内分割为若干隔段,所述漏斗主容器内远离入口方向的最后一个隔断的底部设置排水导管;
挡水板形成类似水封的作用,挡水板把漏斗主容器B2内部分割成多个隔断,第一个隔断的水超过挡水板高度时进入第二个隔断,从而使得疏水扩容的时间更长,利于疏水充分扩容冷却,提高进入母管的疏水的过冷度,确保不夹杂过饱和水进入母管,以避免管道振动。
或者,
所述漏斗主容器远离疏水单元的一侧下壁设置排水导管;
在漏斗主容器B2远离疏水单元的一侧下部侧壁位置开孔,连接排水单元,开孔处与漏斗主容器B2的底部有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形成水封。作用同样是让疏水有足够的时间冷却,而不是没来得及扩容冷却就短路进入无压母管。
或者,
所述漏斗主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深入漏斗主容器内部,且排水导管的入水口位置高于漏斗主容器内的液位高度。将排水导管深入至漏斗主容器B2,深入之后,排水导管的进水口与漏斗主容器B2的底部有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形成水封。作用同样是让疏水有足够的时间冷却,而不是没来得及扩容冷却就短路进入无压母管。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强化换热肋片和疏水盘;
在所述内套管的外部设置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若干强化换热肋片,所述强化换热肋片在内套管的下部密集布置,在内套管的上部稀疏布置;所述内套管底部与疏水盘连通。
强化换热肋片下部密集,上部稀疏,目的是为了在下部内套管壁温高的地方多散热,通过导热和局部对流即可使得底部的热空气温度较高,而上部少散热(少散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部蒸汽温度进过沿程散热已经降低,二是上部换热肋片稀疏,传热能力低于下部),上部的空气温度较低,更易于诱导形成密度差,进而诱导形成空腔内的大尺度范围内的空气对流,进一步通过对流换热冷却排汽,回收排汽冷却后的疏水工质。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底部形成喇叭状开口。起到导流的作用,可以降低进风口的阻力。
或者,
对于集中疏水排汽量大的地方,正常工况采用排汽诱导的自然对流冷却,对于超大疏水量的非正常工况(如热态冲洗),可以在内套管与外套管形成的空腔底部增设风机,增加强制对流以更多的回收工质;也可以在内套管内增加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
从温度场角度,内套管的底部壁温较高,从而造成空腔内气体柱的底部气温较高,顶部气温较低,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建立起来以后,空腔内的空气对内套管内的蒸汽进行冷却,从而有更多的蒸汽被冷却冷凝为水,内套管底部与疏水盘连通,水沿着内套管的内壁下落至疏水盘,从而被回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方法,包括:
对于疏水点高于疏水扩容器的情况:
高位布置的疏水经过有压放水母管直接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集中扩容,实现“整存”;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或者,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位置更低的疏水扩容器内进行扩容,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二次扩容;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方法,包括:
对于疏水点低于疏水扩容器(常规地面以上布置的疏水扩容器)的情况: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一次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更低的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进行二次扩容;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或者,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更低的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进行二次扩容;将扩容的蒸汽开口朝下排出。
进一步地,通过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所述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强化换热肋片和疏水盘;
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空腔,从温度场角度,内套管的底部壁温较高,从而造成空腔内气体柱的底部气温较高,顶部气温较低,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建立起来以后,空腔内的空气对内套管内的蒸汽进行冷却,从而有更多的蒸汽被冷却冷凝为水,内套管底部与疏水盘连通,水沿着内套管的内壁下落至疏水盘,从而被回收;
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若干强化换热肋片,所述强化换热肋片在内套管的下部密集布置,在内套管的上部稀疏布置,使得在下部内套管壁温高的地方多散热,通过导热和局部对流使得底部的热空气温度较高,而上部少散热,上部的空气温度较低,更易于诱导形成密度差,进而诱导形成空腔内的大尺度范围内的空气对流,进一步通过对流换热冷却排汽,回收排汽冷却后的疏水工质。
本发明有益效果:
(1)解决了分散疏水点传统漏斗处的闪蒸蒸汽的跑冒问题;
(2)解决了集中疏水点(如亚临界及以下等级机组的定期排污扩容器、超临界机组的疏水扩容器)大量扩容蒸汽工质无法回收问题;
(3)无论室内还是室外蒸汽管道,均可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疏水工质,且能保证被回收的疏水的品质不被雨水干扰;
(4)对于特制漏斗,配备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可以在运行中观察工质流动;
(5)漏斗主容器可采用金属材料,由于漏斗主容器B2顶部设有可拆卸顶盖,当需要观察集水管内介质流动时,将顶盖拆卸即可。
或者漏斗主容器采用透明或半透明耐温材料,可以在不拆卸部件的情况下,通过直接观察,或加以光线辅助观察,利用装置内水和蒸汽对光线的反射率不同,可以判断出水位,从而判断出工质流动情况。
(6)节能节水。更多的回收了蒸汽中的水,而且不消耗外部能量。采用下密上疏的换热肋片布置,利用内套管的壁温温度场诱导形成密度差,在高长空腔内形成的上拔抽吸力和空气对流,进一步冷却了蒸汽,从而更大限度的回收了优质水,减少了全厂水耗,以及生产补充水的能耗。
(7)减少了工厂排汽,使得生产更加美观和环境友好,起到了“去工业化”的效果,特别适合在市区等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位布置疏水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低位布置疏水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疏水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疏水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如图1所示,适用于疏水点高于疏水扩容器的情况,具体包括:疏水回收装置,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有压放水母管,无压放水母管,疏水点管路以及疏水扩容器;
其中,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疏水扩容器;
高位布置的疏水经过有压放水母管直接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将所有有压力的疏水都集中到疏水扩容器里扩容,实现“整存”;或者,疏水经过疏水回收装置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将疏水“零存”入无压放水母管后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二次扩容;扩容蒸汽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疏水回收装置的入口段包括至少一组疏水单元;疏水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疏水放水放气管,疏水放水放气管的末端与倾斜设置的导流降速管A4的一端匹配连接,导流降速管A4的另一端与漏斗容器单元B连接;导流降速管A4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根据动量定理,高处落下的疏水或放水,在导流降速管A4处将竖直方向的速度减速,甚至当角度为90度时可以减速为0,竖向的作用力由导流降速管A4承受,而在具体设计时导流降速管A4可以方便的在其外部设置支架来固定,其固定方式可采用管道支吊架的常规技术,本专利不详细论述;而根据动能定理,水平方向的速度将在出口处得到增长,但出口以后因流动状态由管流变为渠流,故流速得以降低,从而实现导流、降速的作用。
疏水单元可以由多组,图1中仅示意了一组。疏水单元与扩容段的连接可以是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图1中示意的是法兰连接,疏水单元与扩容段通过第一法兰B1与第一反法兰A3的配合实现连接;对于蒸汽疏水,通常配有依次串联连接的疏水阀A1和截止阀A2。
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包括:漏斗容器单元B,漏斗容器单元B包括漏斗主容器B2,漏斗主容器B2具有疏水扩容器的作用,一方面疏水压力得到了释放,并经排水单元流入无压放水母管被回收,另一方面漏斗主容器B2具有较大的蒸汽扩容空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漏斗主容器可采用金属材料,由于漏斗主容器B2顶部设有可拆卸顶盖,当需要观察集水管内介质流动时,将顶盖拆卸即可。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漏斗主容器还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耐温材料(如硅胶、树脂、玻璃、塑料等)制成;采用透明或半透明耐温材料时,可以在不拆卸部件的情况下,通过直接观察;或者运行中通过手电筒照射,利用装置内水和蒸汽对光线的反射率不同,可以判断出水位,从而判断出工质流动情况。
漏斗主容器B2与排汽段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漏斗主容器B2内设置一级或者多级挡水板,如图6所示。挡水板形成类似水封的作用,挡水板把漏斗主容器B2内部分割成多个隔断,在最后一个隔断的底部连接排水导管B4,排水导管B4内设置有滤网,滤网可以分成多级,上下排列,可以分层过滤出杂质。第一个隔断的水超过挡水板高度时进入第二个隔断,从而使得疏水扩容的时间更长,利于疏水充分扩容冷却,提高进入母管的疏水的过冷度,确保不夹杂过饱和水进入母管,以避免管道振动。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在漏斗主容器B2远离疏水单元的一侧下部侧壁位置开孔,连接排水导管B4,排水导管B4内设置有滤网,滤网可以分成多级,上下排列,可以分层过滤出杂质。开孔处与漏斗主容器B2的底部有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形成水封。作用同样是让疏水有足够的时间冷却,而不是没来得及扩容冷却就短路进入无压母管。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将排水导管B4深入至漏斗主容器B2,深入之后,排水导管B4的进水口与漏斗主容器B2的底部有高差,利用这个高差形成水封。作用同样是让疏水有足够的时间冷却,而不是没来得及扩容冷却就短路进入无压母管。
疏水回收装置的排汽段为扩容蒸汽导管,扩容蒸汽导管的开口朝上,多处疏水点的扩容蒸汽导管集中引导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强化换热肋片和疏水盘,如图5所示。
在内套管的外部设置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空腔;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在外套管2底部形成喇叭状开口,起到导流的作用,可以降低进风口的阻力。
内套管1的底部通过排汽管4连通疏水回收装置的排汽段,排汽管4可以一根,也可以多根,但至少一根。
通常,排汽管4高度较高,一般通往锅炉房顶部,足以形成较大的抽吸力。从温度场角度,内套管1的底部壁温较高,从而造成空腔内气体柱的底部气温较高,顶部气温较低,也利于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建立起来以后,空腔内的空气对内套管1内的蒸汽进行冷却,从而有更多的蒸汽被冷却冷凝为水,内套管1底部与疏水盘3连通,水沿着内套管1的内壁下落至疏水盘3,从而被回收。
在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若干强化换热肋片,强化换热肋片下部密集,上部稀疏,目的是为了在下部内套管壁温高的地方多散热,通过导热和局部对流即可使得底部的热空气温度较高,而上部少散热,少散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部蒸汽温度进过沿程散热已经降低,二是上部换热肋片稀疏,传热能力低于下部;上部的空气温度较低,更易于诱导形成密度差,进而诱导形成空腔内的大尺度范围内的空气对流,进一步通过对流换热冷却排汽,回收排汽冷却后的疏水工质。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疏水扩容器中会有一套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各个就近的疏水回收装置可以再配一套或几套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
对于集中疏水排汽量大的地方,正常工况采用排汽诱导的自然对流冷却,对于超大疏水量的非正常工况(如热态冲洗),可以在内套管与外套管形成的空腔底部增设风机,增加强制对流以更多的回收工质;也可以在内套管内增加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
通过本实施例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对于高位布置的疏水,有两种方法回收:
一是高位布置的疏水通过有压放水母管接至疏水扩容器内集中扩容,实现“整存”目的。扩容的蒸汽通过单管排汽疏水盘被冷却凝结为水后,经疏水盘下的疏水管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二是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采用漏斗容器单元,先将疏水就近扩容,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疏水的过冷度后,把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疏水扩容器,实现“零存”目的;另一方面把在各分散的疏水点通过疏水回收装置扩容后的蒸汽,采用多管排汽疏水盘把蒸汽冷却凝结为水后,经疏水盘下的疏水管引至疏水扩容器进行回收。
实施例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适用于疏水点低于常规地面以上布置的疏水扩容器的进水口的情况;如图2所示,包括:疏水回收装置,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以及疏水点管路,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其中,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本实施例中,疏水回收装置和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对于低位布置的疏水,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采用漏斗容器单元,先将疏水就近扩容,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疏水的过冷度后,把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这根管道更低的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内;另一方面把在各分散的疏水点通过疏水回收装置扩容后的蒸汽,采用多管排汽疏水盘把蒸汽冷却凝结为水后,引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回收。
实施例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适用于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疏水,属于低位布置的一种特殊情景,在每个点都需要观察介质流动,且各个点距离较远,且线性布置,不像主厂房里立体布置,确实没有“整存”的必要,只需要“零存”。
由于单根管道各疏水点距离一般较远,并且处于露天环境下,不利于回收蒸汽工质,但就地排放也易烫伤植被,因此需要回收疏水。
如图3所示,包括:疏水回收装置,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以及厂区疏水点管路,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其中,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入口段连接邻近的厂区疏水点管路;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排汽段的排汽管采用倒U型弯,开口朝下排汽,且距离植被有一定的安全高度。若多根管道的疏水点具备集中布置的条件,那么也可以采用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的方式来回收工质。
本实施例中,除了排汽管的开口朝向以外,疏水回收装置和排汽诱导自然对流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对于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疏水,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采用漏斗容器单元,先将疏水就近扩容,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提高疏水的过冷度后,把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这根管道更低的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内;
另一方面把在各分散的疏水点通过疏水回收装置扩容后的蒸汽通过排汽段的排汽管开口朝下直接排出。或者,在多根管道的疏水点具备集中布置的条件下,采用多管排汽疏水盘把蒸汽冷却凝结为水后,引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内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疏水在无压放水母管中靠重力自流;设置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位置低于无压放水母管,使疏水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流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的扩容功能与通常情况下设置在地面上的疏水扩容器相同。对于与本发明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的作用和设置目的相同的其他形式存在的装置,也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包括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疏水点管路以及疏水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水回收装置,有压放水母管,无压放水母管;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疏水扩容器;
高位布置的疏水经过有压放水母管直接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或者,疏水经过疏水回收装置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扩容;扩容蒸汽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2.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包括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以及疏水点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水回收装置,无压放水母管以及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低位布置的疏水进入疏水回收装置进行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扩容蒸汽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3.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包括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以及疏水点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疏水回收装置,无压放水母管以及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包括:入口段、扩容段和排汽段;所述入口段连接邻近的厂区疏水点管路,所述排汽段的排汽管开口朝下或者开口向上连接至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所述扩容段连接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连接至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
厂区架空长输管道的疏水进入疏水回收装置进行就近扩容后再经过无压放水母管进入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扩容蒸汽朝下排出或者进入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冷却凝结为水后进行回收。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回收装置的入口段包括至少一组疏水单元;
所述疏水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疏水放水放气管和倾斜设置的导流降速管;所述导流降速管与水平面成设定角度,所述疏水放水放气管与导流降速管的一端匹配连接,导流降速管的另一端连接扩容段;
或者,
所述疏水回收装置的扩容段包括漏斗容器单元;
所述漏斗容器单元包括:漏斗主容器,所述漏斗主容器上设有可拆卸顶盖;漏斗主容器通过法兰或者螺纹与排汽段连接;所述漏斗主容器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主容器内设置至少一级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将漏斗主容器内分割为若干隔段,所述漏斗主容器内远离入口方向的最后一个隔断的底部设置排水导管;
或者,
所述漏斗主容器远离疏水单元的一侧下壁设置排水导管;
或者,
所述漏斗主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导管,所述排水导管深入漏斗主容器内部,且排水导管的入水口位置高于漏斗主容器内的液位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强化换热肋片和疏水盘;
在所述内套管的外部设置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若干强化换热肋片,所述强化换热肋片在内套管的下部密集布置,在内套管的上部稀疏布置;所述内套管底部与疏水盘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底部形成喇叭状开口;
或者,
对于超大疏水量的非正常工况,在内套管与外套管形成的空腔底部增设风机,和/或在内套管内增加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
8.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疏水点高于疏水扩容器的情况:
高位布置的疏水经过有压放水母管直接进入疏水扩容器进行集中扩容;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或者,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位置更低的疏水扩容器内进行扩容;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9.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疏水点低于疏水扩容器的情况: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一次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更低的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然后引至疏水扩容器的凝结水回收入口回收;
或者,
在临近各疏水点的位置,先对疏水进行就近扩容;扩容后的疏水,通过无压放水母管接至比所述无压放水母管更低的埋地疏水罐或部分埋地的疏水扩容器的地下部分;将扩容的蒸汽开口朝下排出。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一种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将扩容的蒸汽冷却凝结为水,所述冷却回收工质的装置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强化换热肋片和疏水盘;
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形成空腔,从温度场角度,内套管的底部壁温较高,从而造成空腔内气体柱的底部气温较高,顶部气温较低,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建立起来以后,空腔内的空气对内套管内的蒸汽进行冷却,从而有更多的蒸汽被冷却冷凝为水,内套管底部与疏水盘连通,水沿着内套管的内壁下落至疏水盘,从而被回收;
在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固定若干强化换热肋片,所述强化换热肋片在内套管的下部密集布置,在内套管的上部稀疏布置,使得在下部内套管壁温高的地方多散热,通过导热和局部对流使得底部的热空气温度较高,而上部少散热,上部的空气温度较低,更易于诱导形成密度差,进而诱导形成空腔内的大尺度范围内的空气对流,进一步通过对流换热冷却排汽,回收排汽冷却后的疏水工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2139.1A CN107701911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2139.1A CN107701911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1911A CN107701911A (zh) | 2018-02-16 |
CN107701911B true CN107701911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117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2139.1A Active CN107701911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019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1299A (zh) * | 2019-05-29 | 2019-08-02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厂低压供热蒸汽管道疏水回收的装置 |
CN114440252A (zh) * | 2022-01-24 | 2022-05-0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蒸汽空气预热器 |
CN115164190B (zh) * | 2022-07-20 | 2025-01-17 |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节能集中疏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28834A1 (de) * | 1987-08-28 | 1989-03-09 | Gostev Dmitrij G | System zur kondensatableitung |
CN201884930U (zh) * | 2010-11-29 | 2011-06-29 |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高压蒸汽管路疏水回收装置 |
CN203628247U (zh) * | 2013-08-23 | 2014-06-04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疏水扩容装置 |
CN203784628U (zh) * | 2014-05-09 | 2014-08-20 | 武汉轻工大学 | 一种新型旋流喷淋扩容蒸汽凝结水回收装置 |
CN204717660U (zh) * | 2015-06-16 | 2015-10-21 | 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火电厂疏水扩容器排汽回收装置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72139.1A patent/CN10770191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1911A (zh) | 2018-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1911B (zh) | 蒸汽管道疏水及其扩容蒸汽集中回收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3344130B (zh) | 双曲线冷却塔循环水发电系统 | |
CN107956765A (zh) | 打包机液压系统冷却装置及打包机 | |
CN105060380B (zh) | 船舶用太阳能海水淡化发电装置 | |
CN113035387A (zh) | 一种高效运行的pcs长期冷却水箱 | |
CN203882630U (zh) |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液态水回收和冷却装置 | |
CN210321257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5429593B (zh) | 一种被动光伏散热器 | |
CN204377302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105403065A (zh) | 采用自然通风的直接空冷系统 | |
CN214666194U (zh) | 新型填料空分塔 | |
CN216205440U (zh) | 一种塔内一井多塔配水式高位收水机力通风冷却塔 | |
CN211823965U (zh) | 水玻璃生产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0089447U (zh) | 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 | |
CN207769260U (zh) | 一种节能型空气预处理装置 | |
CN206523070U (zh) | 一种表面冷凝器 | |
CN207569905U (zh) | 一种电炉烟道安装冷却水装置 | |
CN201434606Y (zh) | 酿酒用风冷式冷凝器 | |
CN220321270U (zh) | 一种具备微型汽水分离器及自动排污装置的新型换热器 | |
CN207019306U (zh) | 高温抗冻高效率自然循环太阳能锅炉 | |
CN110160372A (zh) | 间冷塔的散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组件及发电系统 | |
CN207019319U (zh) | 单管口多分支自然循环管式集热器 | |
CN110400644A (zh) | 一种非能动的安全壳热量排出结构 | |
CN202270455U (zh) | 连铸机排蒸汽脱水器 | |
CN208187159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多层滴落式冷却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