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7838A -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97838A CN107697838A CN201711076820.9A CN201711076820A CN107697838A CN 107697838 A CN107697838 A CN 107697838A CN 201711076820 A CN201711076820 A CN 201711076820A CN 107697838 A CN107697838 A CN 1076978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support wheel
- lifting
- angle
- cable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4712 air sac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46 outsour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46—Combinations of several jacks with means for interrelating lifting or lowering mov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5/00—Mobile jacks of the garage type mounted on wheels or rollers
- B66F5/02—Mobile jacks of the garage type mounted on wheels or rollers with mechanical lifting gea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举升小车的轮胎举升板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轮胎举升板的钝角处固设有一根支撑轮固定轴,在支撑轮固定轴的前、后端均分别转动配合有一个支撑轮;拉紧装置的数目为两个,该拉紧装置包括第一钢索和第二钢索,其中第一钢索一端与其中一个举升小车的支撑轮固定轴端头固定,该第一钢索的另外一端通过螺套螺杆组件与第二钢索的一端相连,而第二钢索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个条形连接块。本举升器可以直接举升轮胎,举升高度很低就可以轻松地将移车器塞入两个举升小车之间的间隙;同时,悬架也跟随轮胎同步升高,这样就能避免悬架的高度升高过多,从而保证整车的重心不会升高过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背景技术
在交通运行或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移动车辆。需要移动车辆时,很久以来一直都是先用千斤顶顶住悬架,待该悬架一侧的两个轮胎离地一定高度后,然后在每个轮胎下塞入一个自带车轮的移车器;待四个轮胎都支撑在一个移车器上以后,这样就将整车举升,以便后续移动车辆。
由于悬架与轮胎之间有减震弹簧连接,所以举升悬架时轮胎会在减震弹簧作用下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举升过程的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举升悬架,而轮胎并未被举升;只有当悬架被举升较高高度(此时减震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以后,轮胎才开始离地,并且待轮胎离地高度继续增大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将移车器塞入下面。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现有通过千斤顶举升悬架来使轮胎离地的方式,由于需要将重量较大的悬架提升一定高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悬架升高较高,导致整车的重心较高,从而可能会引发侧翻等安全事故,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接举升轮胎的车辆举升器,不仅举升效率高,而且举升后整车的高度较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小车(A)和拉紧装置,其中举升小车(A)的轮胎举升板(1)为钢板,该轮胎举升板的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该轮胎举升板的钝角处固设有一根支撑轮固定轴(2),在支撑轮固定轴(2)的前、后端均分别转动配合有一个支撑轮(3),该支撑轮(3)的直径为40-80cm;所述轮胎举升板(1)最小的一个锐角为举升角(α),该举升角的数值为10°-25°,而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顶面为举升面(1a);所述轮胎举升板(1)位于举升角的一端为悬空端,该悬空端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在地面上,且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支撑角(β),该支撑角的数值在5°-10°;所述轮胎举升板(1)下方设有一个举升气囊(4),该举升气囊固定在支撑钢板(5)的底板上,而支撑钢板(5)的前、后侧板位于所述轮胎举升板(1)和对应侧的支撑轮(3)之间,且支撑钢板(5)的前、后侧板均与所述支撑轮固定轴(2)的对应端转动配合;
所述举升小车(A)数目为两个,这两个举升小车对称设在轮胎(T)的两边,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底部接触;每个所述举升小车(A)的举升气囊(4)均连接有一根进气管(6),该进气管与三通进气阀(7)的出气口连通,且三通进气阀(7)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8)连通;
所述拉紧装置的数目为两个,并对称设在轮胎(T)的前、后侧,该拉紧装置包括第一钢索(9)和第二钢索(10),其中:所述第一钢索(9)一端与其中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固定,该第一钢索的另外一端通过螺套螺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钢索(10)的一端相连,而第二钢索(10)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个条形连接块(11);所述条形连接块(11)的长度方向均布有一组连接孔,其中一个连接孔空套在另外一个所述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上。
举升之前,将两个举升小车A对称设在轮胎T的两边,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的底部接触,并根据轮胎直径粗调相应的一个连接孔空套在另外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上,且微调螺套螺杆组件,以使两个拉紧装置将两个举升小车A拉紧,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的底部紧密接触。启动空压机8,并打开三通进气阀7,高压气体同时注入两个举升气囊4内,这两个举升气囊4胀大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拉紧装置将两个举升小车A拉紧在轮胎T的两边,所以两个轮胎举升板1会同步绕各自的支撑轮固定轴2向上缓慢转动,从而逐步将轮胎T举升一定高度,且两个轮胎举升板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这个间隙正好供移车器塞入,以便后续完成移车操作。由于悬架与轮胎之间有减震弹簧连接,举升轮胎的过程中,悬架只会跟随轮胎同步上移,而不会相对于轮胎向上移动,这样将举升轮胎一定高度时悬架和整车升高高度不会太高,这样就不会大幅升高整车的重心,从而避免侧翻等安全隐患。
在传统的举升方式中,由于千斤顶使用广泛,而千斤顶本身具有一定高度,正好略低于悬架未被举升时的正常高度,这两者的适配性好,所以人们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千斤顶举升悬架的方式来间接举升轮胎,这一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在本案中,本案采用直接举升轮胎的思路,这一思路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举升悬架间接举升轮胎的方式完全不同,这一思路的转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难以想到的,也未见有现有技术文件披露本案的这一思路,因此申请人认为提出这一新思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身就具备创造性。
在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后,本案巧妙地借用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囊,利用了气囊未工作时体积小、高度很低,力量大的优点;在本案中,气囊设在支撑钢板的底板上,而底板支撑在地面上,且支撑钢板还设有前、后侧板,其中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对气囊有保护作用,防止底面上的尖锐物刺破气囊而使本案意外失效,举升时底板支撑在地面上,这样就能增大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举升过程的平稳性;前侧板和后侧板对气囊具有方向约束作用,使气囊主要从高度方向上胀大,这样就能保证举升的顺利进行,一举多得。
同时,设置支撑角(β)主要是为了便于设置气囊,并为气囊的胀大提供合适的初始空间。设置举升角(α),该举升角(α)+支撑角(β),既能保证轮胎举升板与轮胎底部紧密接触,又能通过轮胎举升板的旋转顺利地使轮胎上升,从而达到直接举升轮胎的目的。同时,举升角(α)+支撑角(β)的角度适中,若举升角(α)+支撑角(β)的数值过小虽然便于便于轮胎举升板与轮胎底部紧密接触,但是为了使轮胎举升到所需高度需要轮胎举升板旋转较大角度,这样就需要气囊在高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较大,而气囊本身就存在施力方向性随距离增加而减缩的缺陷。若举升角(α)+支撑角(β)的数值过大,虽然只需要轮胎举升板旋转较小角度,但不利于轮胎举升板与轮胎底部紧密接触,综合看起来也不利于举升轮胎。综上所述,本案中举升角(α)+支撑角(β)的设置以及其数值的选择并不属于现有技术,也不属于常规选择。
另外,本案中设置支撑轮(3)一是为了便于移动,二是形成支撑角(β),三是安装支撑轮(3)的支撑轮固定轴(2)充当两个轮胎举升板的选择中心点,一举多得,不属于常规设计。并且,拉紧装置能够方便、牢靠地将两个举升小车A拉紧,一是便于轮胎举升板与轮胎紧密接触,二是保证两块轮胎举升板可以绕对应的支撑轮固定轴(2)旋转,从而举升轮胎,这些技术特征相互联系和作用,缺一不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举升器可以直接举升轮胎,举升方便、快捷、省力,举升高度很低就可以轻松地将移车器塞入两个举升小车之间的间隙,并与轮胎底面接触;同时,悬架也跟随轮胎同步升高,悬架不会相对轮胎向上升高,这样就成功规避掉了减震弹簧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能避免悬架的高度升高过多,从而保证整车的重心不会升高过多,进而避免侧翻等安全事故,且本举升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作为优选设计,所述举升角(α)的数值为15°。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轮(3)的直径为60cm,且所述支撑角的数值在8°。
为了实现防滑,所述举升面(1a)加工有防滑花纹。
有益效果:本举升器可以直接举升轮胎,举升方便、快捷、省力,举升高度很低就可以轻松地将移车器塞入两个举升小车之间的间隙,并与轮胎底面接触;同时,悬架也跟随轮胎同步升高,悬架不会相对轮胎向上升高,这样就能避免悬架的高度升高过多,从而保证整车的重心不会升高过多,进而避免侧翻等安全事故,且本举升器的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个举升小车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主要由举升小车A和拉紧装置构成。其中,举升小车A主要由轮胎举升板1、支撑轮固定轴2、支撑轮3、举升气囊4和支撑钢板5构成。其中,轮胎举升板1为钢板,该轮胎举升板1的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轮胎举升板1的钝角处底部固设有一根支撑轮固定轴2,该支撑轮固定轴2为钢轴,其直径为3-6mm。在支撑轮固定轴2的前、后端均分别转动配合有一个支撑轮3,该支撑轮3的直径为40-80cm,并可进一步优选为50、60或70cm,且支撑轮3支撑在地面上,并远离轮胎T。轮胎举升板1最小的一个锐角为举升角α,该举升角的数值为10°-25°,并可进一步优选为15°或20°。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顶面为举升面1a,举升面1a密布有防滑花纹,防滑花纹的形状不做限制,其凸起高度为2-4mm。
轮胎举升板1位于举升角的一端为悬空端,该悬空端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在地面上,且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支撑角β,该支撑角的数值在5°-10°,并可进一步优选为7°、8°或9°。轮胎举升板1下方设有一个外购的气囊充当举升气囊4,该举升气囊4固定在支撑钢板5的底板上。支撑钢板5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位于轮胎举升板1和对应侧的支撑轮3之间,且支撑钢板5的前、后侧板均与支撑轮固定轴2的对应端转动配合。
如图1、2所示,举升小车A数目为两个,这两个举升小车A对称设在轮胎T的两边,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底部接触。每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气囊4均连接有一根进气管6,该进气管6与三通进气阀7的出气口连通,且三通进气阀7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8连通。
拉紧装置的数目为两个,并对称设在轮胎T的前侧和后侧,该拉紧装置包括第一钢索9和第二钢索10,其中:第一钢索9一端与其中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固定,该第一钢索9的另外一端通过螺套螺杆组件与第二钢索10的一端相连,而第二钢索10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个条形连接块11;条形连接块11的长度方向均布有一组连接孔11a,其中一个连接孔空套在另外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上。拉紧两个举升小车A时,条形连接块11起初步调整位置的作用,螺套螺杆组件其微调位置的作用,且螺套螺杆组件采用粗牙螺纹连接,这一组合设计就能使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的底部紧密接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举升之前,将两个举升小车A对称设在轮胎T的两边,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的底部接触,并根据轮胎直径粗调相应的一个连接孔空套在另外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上,且微调螺套螺杆组件,以使两个拉紧装置将两个举升小车A拉紧,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的底部紧密接触。启动空压机8,并打开三通进气阀7,高压气体同时注入两个举升气囊4内,这两个举升气囊4胀大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拉紧装置将两个举升小车A拉紧在轮胎T的两边,所以两个轮胎举升板1会同步绕各自的支撑轮固定轴2向上缓慢转动,从而逐步将轮胎T举升一定高度,且两个轮胎举升板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这个间隙正好供移车器塞入,以便后续完成移车操作。由于悬架与轮胎之间有减震弹簧连接,举升轮胎的过程中,悬架只会跟随轮胎同步上移,而不会相对于轮胎向上移动,这样将举升轮胎一定高度时悬架和整车升高高度不会太高,这样就不会大幅升高整车的重心,从而避免侧翻等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举升效果,我们还可以将4个车辆举升器连接同一个空压机,从而通过供气,以使车辆的4个轮胎T同步被举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公路领域的车辆举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小车(A)和拉紧装置,其中举升小车(A)的轮胎举升板(1)为钢板,该轮胎举升板的横截面为钝角三角形,该轮胎举升板的钝角处固设有一根支撑轮固定轴(2),在支撑轮固定轴(2)的前、后端均分别转动配合有一个支撑轮(3),该支撑轮(3)的直径为40-80cm;所述轮胎举升板(1)最小的一个锐角为举升角(α),该举升角的数值为10°-25°,而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顶面为举升面(1a);所述轮胎举升板(1)位于举升角的一端为悬空端,该悬空端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支撑在地面上,且举升角处的轮胎举升板(1)底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支撑角(β),该支撑角的数值在5°-10°;所述轮胎举升板(1)下方设有一个举升气囊(4),该举升气囊固定在支撑钢板(5)的底板上,而支撑钢板(5)的前、后侧板位于所述轮胎举升板(1)和对应侧的支撑轮(3)之间,且支撑钢板(5)的前、后侧板均与所述支撑轮固定轴(2)的对应端转动配合;
所述举升小车(A)数目为两个,这两个举升小车对称设在轮胎(T)的两边,且两个举升小车(A)的举升面(1a)与轮胎(T)外圆面底部接触;每个所述举升小车(A)的举升气囊(4)均连接有一根进气管(6),该进气管与三通进气阀(7)的出气口连通,且三通进气阀(7)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空压机(8)连通;
所述拉紧装置的数目为两个,并对称设在轮胎(T)的前、后侧,该拉紧装置包括第一钢索(9)和第二钢索(10),其中:所述第一钢索(9)一端与其中一个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固定,该第一钢索的另外一端通过螺套螺杆组件与所述第二钢索(10)的一端相连,而第二钢索(10)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个条形连接块(11);所述条形连接块(11)的长度方向均布有一组连接孔,其中一个连接孔空套在另外一个所述举升小车(A)的支撑轮固定轴(2)端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公路领域的车辆举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角(α)的数值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公路领域的车辆举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3)的直径为60cm,且所述支撑角的数值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公路领域的车辆举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面(1a)加工有防滑花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76820.9A CN107697838A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76820.9A CN107697838A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7838A true CN107697838A (zh) | 2018-02-16 |
Family
ID=6117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76820.9A Withdrawn CN107697838A (zh) | 2017-11-03 | 2017-11-03 |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9783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2511A (zh) * | 2021-03-01 | 2021-06-25 | 重庆长江电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脱困装置 |
-
2017
- 2017-11-03 CN CN201711076820.9A patent/CN10769783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2511A (zh) * | 2021-03-01 | 2021-06-25 | 重庆长江电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脱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78178A (zh) | 一种空中移动智能停车机 | |
CN107697838A (zh) | 一种用于交通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
CN103603516A (zh) | 一种俯仰式二层升降停车设备 | |
CN110341732A (zh) | 一种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及其辅助装置 | |
CN207581257U (zh) | 用于公路领域的车辆举升器 | |
CN107758555A (zh) | 用于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举升方法 | |
CN212578555U (zh) | 一种汽车修理用顶升托架 | |
CN207032837U (zh) | 一种高性能建筑施工用平台 | |
CN203255159U (zh) | 一种设有电动千斤顶的汽车车架结构 | |
CN211770014U (zh) | 一种汽车维修用升降架 | |
CN204718821U (zh) | 车辆转向架综合试验设备 | |
CN111410139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检修组装升降装置 | |
CN205469344U (zh) | 一种汽车起重机备胎升降装置 | |
CN211396826U (zh) | 一种空中移动智能停车机 | |
CN103541574B (zh) | 狭小区域内炼钢放散塔快速安装工法 | |
CN204506671U (zh) | 移动式汽车维修保养工程车 | |
CN20929188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维修用整车升降装置 | |
CN208823935U (zh) | 车载式天地网碰碰车场地 | |
CN210977545U (zh) | 隧道支护装置 | |
CN203511609U (zh) | 轻型车辆抬升装置 | |
CN213799592U (zh) | 一种便于轮胎更换维修的卡车前桥 | |
CN206942687U (zh) | 修井机 | |
CN203511611U (zh) | 车辆抬升装置 | |
CN107879273A (zh) | 一种公路交通的车辆抬升方法 | |
CN206290044U (zh) | 一种新型的地上二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