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5477B - 去除具 - Google Patents
去除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95477B CN107695477B CN201710561159.4A CN201710561159A CN107695477B CN 107695477 B CN107695477 B CN 107695477B CN 201710561159 A CN201710561159 A CN 201710561159A CN 107695477 B CN107695477 B CN 1076954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tool
- wall
- tool
- standing
- bonding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2—Soldering irons; Bits
- B23K3/029—Solder or residue remov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6—Rigid blades, e.g. scrapers; Flexible blades, e.g. wipers
- B08B1/165—Scra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18—Unsoldering; Removal of melted solder or other residu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8—Auxiliary devic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4—Heating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的去除具。所述去除具包括:基板,具有沿指定的假想平面的第一表面;立设部,包含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彼此离开间隔。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除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例如焊料)的去除具(remover)。
背景技术
为了去除烙铁及镊式焊接器(tweezer)等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例如,含水海绵被广泛地用于去除接合材料。然而,含水海绵附着在加热工具上时会促进加热工具氧化。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公昭60-37159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利用采用了橡胶材料的去除装置来替代海绵。根据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作业者通过使烙铁碰击上方开口的橡胶筒的上缘便能够掸落烙铁远端上附着的焊料。
采用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烙铁的远端难以发生氧化。然而,由于附着在烙铁的远端上的接合材料的去除依赖于烙铁与橡胶筒之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冲击,因此,有时不能有效地去除接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去除接合材料的去除具。
本发明所涉及的去除具用于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其包括:基板,具有沿指定的假想平面的第一表面;立设部,包含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其中,所述多个突起部彼此离开间隔。
根据上述去除具,能够有效地去除接合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图示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去除具的简略底视图。
图10A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B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C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D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E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F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G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H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0I是表示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布局的简略俯视图(第八实施方式)。
图11A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去除具的简略俯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去除具的简略侧视图。
图12是第十实施方式的去除装置的简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研究出了如下的有效地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的远端上的接合材料(例如焊料)的技术方案:让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形成于立设部的空隙中,然后沿着空隙的开口方向拔出该加热工具。若立设部中形成有多个在开口方向上相异的空隙,则作业者无需过度慎重地调整加热工具的远端的位置或移动方向就能够使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多个空隙的其中一个。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形成有多个在开口方向上相异的空隙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来说明去除具100。
去除具100用于去除加热工具(未图示)上附着的接合材料。加热工具可以是烙铁也可以是镊式焊接器等。或者,加热工具也可以是使接合材料溶融后而用于各种各样的元件的接合的其它的工具。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被限定于加热工具的特定的种类。接合材料可以是焊料也可以是被热溶融后用于各种各样的元件的接合的其它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被限定于接合材料的特定的种类。
去除具100具备基板110和立设部120。基板110包含沿水平面(未图示)的大致平坦的上表面111。本实施方式中,指定的假想平面由水平面所例示。第一表面由上表面111所例示。
立设部120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立设部120包含第一立设面121和第二立设面122。第一立设面121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二立设面122在第一立设面121侧的相反侧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一立设面121与第二立设面122大致平行。第一立设面121及第二立设面122在水平面上形成折曲的轮廓。
第一空隙部131及第二空隙部132形成于立设部120。第一空隙部131在第一立设面121与第二立设面122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空隙部132在第一立设面121与第二立设面122之间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异的第二方向开口。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空隙由第一空隙部131及第二空隙部132所例示。“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这些术语意味着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不意味与上表面111成直角的方向。
第一空隙部131将立设部120分为折曲壁141和端壁142。第二空隙部132将立设部120分为折曲壁141和端壁143。折曲壁141包含形成在第一空隙部131与第二空隙部132之间的折曲部144。折曲壁141包含从折曲部144沿着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145。端壁142是与第一壁部145直线地排列的直线壁。第一空隙部131形成在第一壁部145与端壁142之间。折曲壁141包含从折曲部144沿着与第二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146。端壁143是与第二壁部146直线地排列的直线壁。第二空隙部132形成在第二壁部146与端壁143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由折曲壁141及端壁142、143所例示。
图2是去除具100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2来说明去除具100。
如图2所示,接合材料SDR有时会附着于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作业者能够将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插入到第一空隙部131或第二空隙部132中。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被插入到第一空隙部131后,作业者使加热工具HTL沿着上表面111向第一方向或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之从第一空隙部131中拔出。其结果,第一壁部145及端壁142便能够获取接合材料SDR。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被插入到第二空隙部132后,作业者使加热工具HTL沿着上表面111向第二方向或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之从第二空隙部132中拔出。其结果,第二壁部146及端壁143便能够获取接合材料SDR。
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从第一空隙部131或第二空隙部132中被拔出时,立设部120会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过大的负荷不会施加于加热工具HTL的远端部。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立设部形成为在水平面上呈直线的轮廓。作为替代方案,立设部也可以形成为在水平面上呈曲线的轮廓。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在水平面上形成弧形轮廓的立设部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A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3来说明去除具100A。第二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A具备基板110。基板110援引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A还具备立设部120A。立设部120A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立设部120A包含第一立设面121A和第二立设面122A。第一立设面121A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二立设面122A在第一立发面121A侧的相反侧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一立设面121A与第二立设面122A大致平行。第一立设面121A及第二立设面122A形成有在水平面(未图示)上弯曲的轮廓。
第一空隙部131A及第二空隙部132A形成于立设部120A。第一空隙部131A沿着从第一立设面121A往第二立设面122A的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空隙部132A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异的第二方向从第一立设面121A向第二立设面122A开口。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空隙由第一空隙部131A及第二空隙部132A所例示。
第一空隙部131A将立设部120A分为弯曲壁141A和端壁142A。第二空隙部132A将立设部120A分为弯曲壁141A和端壁143A。弯曲壁141A包含形成在第一空隙部131A与第二空隙部132A之间的弯曲部144A。弯曲部144A具有在立设部120A中为最大的曲率。弯曲壁141A一边弯曲一边朝着端壁142A侧延伸。端壁142A与弯曲壁141A一起在水平面上形成曲率小于弯曲部144A的圆弧。弯曲壁141A一边弯曲一边朝着端壁143A侧延伸。端壁143A与弯曲壁141A一起在水平面上形成曲率小于弯曲部144A的圆弧。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由弯曲壁141A及端壁142A、143A所例示。
<第三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立设部由薄的壁部形成。作为替代方案,立设部也可以由从基板突出的多个柱状体来形成。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由多个圆柱所形成的立设部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B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4来说明去除具100B。第三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B具备基板110。基板110援引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B还具备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的立设部120B。立设部120B包含第一圆柱141B、第二圆柱142B及第三圆柱143B。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由第一圆柱141B、第二圆柱142B及第三圆柱143B所例示。
图4表示了第一圆柱141B的中心CM1、第二圆柱142B的中心CM2及第三圆柱143B的中心CM3。中心CM1、CM2、CM3在位置上彼此相异。
图4表示了三个线段LS1、LS2、LS3。线段LS1、LS2、LS3位于共同的水平面(未图示)。线段LS1在中心CM1与中心CM2之间延伸。线段LS2在中心CM2与中心CM3之间延伸。线段LS3在中心CM3与中心CM1之间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设面由线段LS1、LS2、LS3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的第一圆柱141B、第二圆柱142B及第三圆柱143B的周面所例示。第二立设面由线段LS1、LS2、LS3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之外的第一圆柱141B、第二圆柱142B及第三圆柱143B的周面所例示。
图4表示了六个点CP1、CP2、CP3、CP4、CP5、CP6。点CP1是线段LS1与第一圆柱141B的周面的交点。点CP2是线段LS1与第二圆柱142B的周面的交点。允许加热工具(未图示)往与线段LS1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空隙部131B形成在点CP1、CP2之间。点CP3是线段LS2与第二圆柱142B的周面的交点。点CP4是线段LS2与第三圆柱143B的周面的交点。允许加热工具(未图示)往与线段LS2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空隙部132B形成在点CP3、CP4之间。点CP5是线段LS3与第三圆柱143B的周面的交点。点CP6是线段LS3与第一圆柱141B的周面的交点。允许加热工具(未图示)往与线段LS3大致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的第三空隙部133形成在点CP5、CP6之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异。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空隙由第一空隙部131B、第二空隙部132B及第三空隙部133所例示。“第三方向”这一术语意味着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不意味与上表面111成直角的方向。
<第四实施方式>
立设部也可以形成将基板的表面的一部分包围而且存积从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接合材料的存积空间。基于接合材料留在存积空间中便难以发生接合材料往去除具周围的飞散。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形成存积空间的立设部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C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及图5来说明去除具100C。第四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C具备基板110。基板110援引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C还具备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的立设部120C。立设部120C包含第一立设面121C和第二立设面122C。第一立设面121C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二立设面122C在第一立设面121C侧的相反侧从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第一立设面121C与第二立设面122C大致平行。
第一立设面121C形成将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的一部分包围而且存积从加热工具(未图示)中分离的接合材料的存积空间150。存积空间150在水平面上呈大致六角形状。第一立设面121C在水平面上形成存积空间150的轮廓。第二立设面122C包围着第一立设面121C而且形成立设部120C的外周面。
立设部120C包含六个折曲壁151、152、153、154、155、156。折曲壁151、152、153、154、155、156在形状上分别与参照图1而被说明的折曲壁141共通。因此,折曲壁151、152、153、154、155、156可以分别援引有关折曲壁141的形状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由折曲壁151至156所例示。
折曲壁151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一个。与折曲壁151相邻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152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另一个。折曲壁151包含与折曲壁152相向的缘面161。折曲壁152包含与折曲壁151的缘面161相向的缘而162。缘面161与缘面162大致平行。允许加热工具(未图示)通过的空隙171形成在缘面161、162之间。
图5表示了与缘面161、162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图5还表示了与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一线段FLS。第一线段FLS的长度意味着缘面161、162之间的距离(亦即空隙171的宽度尺寸)。
图5表示了存积空间150的中心CTR。图5还表示了与第一线段FLS平行的第二线段SLS。第二线段SLS通过存积空间150的中心CTR。第二线段SLS的两端位于第一立设面121C上。第二线段SLS的长度意味着存积空间150的宽度尺寸。第二线段SLS比第一线段FLS长。因此,从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接合材料能够留在存积空间150。而且,收容在存积空间150内的接合材料难以进入到空隙171中。
与折曲壁152相邻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153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另一个空隙172形成在折曲壁152、153之间。空隙172允许加热工具的往与第一方向相异的第二方向的移动。
与折曲壁153相邻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154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另一个空隙173形成在折曲壁153、154之间。空隙173允许加热工具的往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异的第三方向的移动。
与折曲壁154相邻而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155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另一个空隙174形成在折曲壁154、155之间。与空隙171同样地,空隙174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一方向的移动。
在折曲壁155、151之间竖立设置的折曲壁156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剩下的一个。空隙175、176分别形成在折曲壁155、156之间及折曲壁151、156之间。空隙171、172、173、174、175、176各自的宽度只要以适合于加热工具的形状的方式而被设定便可。为了让作业者从具有低于直径1mm的远端部的烙铁中去除焊料,在使用去除具100C的情况下,设计去除具100C的设计者可以将空隙171、172、173、174、175、176各自的宽度设定为大于0.1mm而小于1.5mm的范围的值。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被限定于空隙171、172、173、174、175、176各自的特定的宽度尺寸。
<第五实施方式>
若形成有多个存积空间,则作业者能够将基板上的宽广的区域用作接合材料的去除。第五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形成多个存积空间的立设部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D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图5及图6来说明去除具100D。第五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D具备基板110。基板110援引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D还具备从基板110的上表面111竖立设置的立设部120D。立设部120D包含第一立设壁210和第二立设壁220。第一立发壁210包围上表面111的一部分且形成第一存积空间211。第二立设壁220包围上表面111的另一部分且形成第二存积空间221。第一存积空间211及第二存积空间221均用于存积从加热工具(未图示)中分离的接合材料。第一存积空间211相当于参照图5而被说明的存积空间150。因此,第一存积空间211可以援引与存积空间150相关的说明。
第一立设壁210包含涉及第四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折曲壁151、152、153、156。折曲壁151、152、153、156援引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
第一立设壁210包含两个Y字壁230、240。Y字壁230、240与折曲壁151、152、153、156一起形成第一存积空间211。Y字壁230、240也可以作为第二立设壁220的一部分而被利用。
Y字壁230包含第一壁部231、第二壁部232、第三壁部233。第一壁部231与第二壁部232一起形成大致六角形状的第一存积空间211的角隅部的其中的一个。由第一壁部231与第二壁部232形成的角隅部相当于由折曲壁151形成的角隅部的对角。第二壁部232将第一存积空间211与第二存积空间221局部地分隔。
Y字壁240包含第一壁部241、第二壁部242、第三壁部243。第一壁部241与第二壁部242一起形成大致六角形状的第一存积空间211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由第一壁部241与第二壁部242形成的角隅部相当于由折曲壁152形成的角隅部的对角。第二壁部242将第一存积空间211与第二存积空间221局部地分隔。
Y字壁230的第一壁部231向折曲壁153侧延伸。参照图5而被说明的空隙173形成在第一壁部231与折曲壁153之间。Y字壁240的第一壁部241向折曲壁156侧延伸。参照图5而被说明的空隙175形成在第一壁部241与折曲壁156之间。
Y字壁230的第二壁部232向Y字壁240的第二壁部242侧延伸。空隙174D形成在呈直线状排列的第二壁部232、242之间。空隙174D及形成在折曲壁151、152之间的空隙171在通过第一存积空间211及第二存积空间221的中心的直线上排列。与空隙171同样地,空隙174D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此,作业者能够以让加热工具的远端连续地通过第一存积空间211及第二存积空间221的方式而使加热工具直线性地移动。
第二存积空间221在形状及大小上与第一存积空间211大致相等。Y字壁230的第二壁部232及第三壁部233形成六角形状的第二存积空间221的角隅部的其中的一个。Y字壁240的第二壁部242及第三壁部243形成六角形状的第二存积空间221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另一个。由Y字壁230的第二壁部232及第三壁部233形成的角隅部位于与由Y字壁240的第二壁部242及第三壁部243形成的角隅部相邻的位置。
第二立设壁220除了与第一立设壁210共有的Y字壁230、240之外还包含四个折曲壁251、252、253、254。第二立设壁220的折曲壁251、252、253、254在形状上分别与参照图1而被说明的折曲壁141共通。因此,折曲壁251、252、253、254可以分别援引与折曲壁141的形状相关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由折曲壁151、152、153、156、251、252、253、254及Y字壁230、240所例示。
与Y字壁230相邻而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251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空隙271形成在Y字壁230与折曲壁251之间。与空隙172同样地,空隙271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二方向的移动。
与折曲壁251相邻而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252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空隙272形成在折曲壁251、252之间。与空隙173同样地,空隙272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三方向的移动。
与折曲壁252相邻而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253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再一个。空隙273形成在折曲壁252、253之间。空隙171、174D、273在连结第一存积空间211及第二存积空间221的中心的直线上排列。与空隙171、174D同样地,空隙273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此,作业者能够以让加热工具的远端连续地通过第一存积空间211及第二存积空间221的方式而使加热工具直线地移动。
与折曲壁253相邻而且竖立设置的折曲壁254形成六角形的角隅部的其中的剩下的一个。空隙274形成在折曲壁253、254之间。与空隙271同样地,空隙274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二方向的移动。空隙275形成在折曲壁254与Y字壁240的第三壁部243之间。与空隙272同样地,空隙275允许加热工具的往第三方向的移动。
<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设计原理,形成在立设部中的多个空隙在水平面上能够具有各种各样的开口方向。这意味着在加热工具的在去除具上的往各种各样的方向的移动下,接合材料能够从加热工具中分离。换言之,作业者无需注意去除具的朝向便能够在作业台上设置去除具。因此,去除具的水平面上的形状也可以为整体上大致圆形。涉及第五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的设计原理可以将圆形的基板的宽阔的区域用于去除接合材料。第六实施方式中对所例示的圆形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7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E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7来说明去除具100E。第六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E具备基板110E、蜂巢结构300、周壁310。基板110E、蜂巢结构300及周壁310可以通过使用了硅橡胶或其它含硅的橡胶等的硅系橡胶的造型技术而被一体地形成。
基板110E包含大致圆形的上表面111E。周壁310以将上表面111E整体地包围的方式而从上表面111E的周缘竖立设置。蜂巢结构300被形成在由周壁310所包围的圆形空间内。
蜂巢结构300具有分隔多个六角形状的存积空间320的间隔壁330。间隔壁330由涉及第五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Y字壁及或折曲壁组合而形成。因此,间隔壁330援引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间隔壁330在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的中心处形成比存积空间320更宽阔的存积空间340。在多数的情形下,作业者会将加热工具(未图示)的远端按压于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的中心附近,之后,使加热工具朝着周壁310移动。因此,存积于存积空间340中的接合材料会多于存积空间340的周围的存积空间320中的接合材料。在这一点上,较为理想的是在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的中心形成宽阔的存积空间340。不过,存积空间340的形成区域也可以由间隔壁330及较小的存积空间320形成。
周壁310可以具有比间隔壁330更高的刚性。例如,周壁310整体上可以形成得比间隔壁330厚。其结果,去除具100E整体上能够具有高刚性。由于周壁310能够抑制在从加热工具中去除接合材料的作业期间中的基板110E的变形,因此,与加热工具接触的间隔壁330的部分可以对应于加热工具的移动而恰当地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从加热工具中有效地去除接合材料。
<第七实施方式>
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各种各样的立设部能够合适地用于从加热工具中去除接合材料。去除具也可以增加用于去除接合材料的去除部。若去除部在形状上与立设部相异,则作业者便能够选择立设部或去除部,以适合于加热工具的种类或作业者的爱好。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追加的去除部的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8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F的简略剖视图。参照图8来说明去除具100F。第七实施方式中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F具备基板110E。基板110E援引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F具备立设部、去除部、周壁310F。基板110E包含位于上表面111E侧的相反侧的下表面112。立设部由从上表面111E突出的突出构件(例如壁及柱等)形成,另一方面,去除部由从下表面112突出的突出构件形成。立设部也可以是涉及第六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蜂巢结构。此情况下,去除部具有与蜂巢结构互不相同的形状。周壁310F从上表面111E的周缘向上方突出而且从下表面112的周缘向下方突出。周壁310F将上表面111E及下表面112整体地包围。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由下表面112所例示。
图9是去除具100F的简略底视图。参照图9来进一步说明去除具100F。
图9表示了在被周壁310F包围的空间内形成的所例示的去除部400。去除部400包含横肋结构410、纵肋结构420、内肋环430、中间肋环440。内肋环430及中间肋环440与圆形的周壁310F大致同心。
图9表示了横轴和纵轴。横轴与纵轴的交点与内肋环430、中间肋环440及周壁310F的中心大致相一致。横轴沿横向延伸。纵轴与横轴正交。
横肋结构410包含两个内肋组411、412和两个外肋组413、414。内肋组411与内肋组412相对于纵轴而大致线对称。外肋组413与外肋组414相对于纵轴而大致线对称。
内肋组411、412分别包含在内肋环430与中间肋环440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沿着横轴延伸的多个肋415。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未图示)的远端插入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肋415之间的直线状的间隙。此后,若作业者使加热工具向横向移动,则附着于加热工具的远端的接合材料便被两个肋415获取而从加热工具中分离。
外肋组413、414分别包含在中间肋环440与周壁310F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沿着横轴延伸的多个肋416。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肋416之间的直线状的间隙。此后,若作业者使加热工具向横向移动,则附着于加热工具的远端的接合材料便被两个肋416获取而从加热工具中分离。
纵肋结构420包含两个内肋组421、422和两个外肋组423、424。内肋组421与内肋组422相对于横轴而大致线对称。外肋组423与外肋组424相对于横轴而大致线对称。
内肋组421、422分别包含在内肋环430与中间肋环440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沿着纵轴延伸的多个肋425。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肋425之间的直线状的间隙。此后,若作业者使加热工具向纵向移动,则附着于加热工具的远端的接合材料便被两个肋425获取而从加热工具中分离。
外肋组423、424分别包含在中间肋环440与周壁310F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沿着纵轴延伸的多个肋426。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肋426之间的直线状的间隙。此后,若作业者使加热工具向纵向移动,则附着于加热工具的远端的接合材料便被两个肋426获取而从加热工具中分离。
在从纵轴及横轴偏置45°的角度位置处,多个狭缝441形成在中间肋环440中。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多个狭缝441的其中一个。此后,若作业者使加热工具的远端沿着狭缝441移动,则接合材料便被中间肋环440获取而从加热工具的远端中分离。
与涉及第六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蜂巢结构同样地,即使在加热工具往各种各样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去除部400也能够使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恰当地分离。
<第八实施方式>
设计去除具的设计者根据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设计原理,利用从基板突出的突起部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第八实施方式中对突起部的各种各样的布局进行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布局能够良好地应用于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图10A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10的例示性布局501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A来说明布局501。布局501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图10A表示了多个突起部510各自的中心CTS。多个突起部510分别包含从中心CTS呈放射状延伸的六个壁部511至516。
多个突起部510以使相邻的三个突起部510形成三角形形状的存积空间517的方式而被设置。此时,相邻的壁部511至516稍为离开间隔。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壁部511至516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便被壁部511至516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存积空间517内。
图10B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20的例示性布局502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B来说明布局502。布局502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20分别形成为十字形状。多个突起部520以使相邻的四个突起部形成四角形形状的存积空间521的方式而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突起部520之间形成有比存积空间521更狭窄的空隙。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突起部520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便被相邻的两个突起部520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存积空间521内。
图10C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30的例示性布局503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C来说明布局503。布局503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30分别为弧形壁。相邻的四个弧形壁形成圆形的存积空间531。相邻的两个弧形壁之间形成有比存积空间531更狭窄的空隙。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弧形壁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便被相邻的两个弧形壁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存积空间531内。
图10D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40的例示性布局504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D来说明布局504。布局504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40分别为呈大致S状弯曲的弯曲壁。多个突起部540的其中一部分在指定的方向上排列,并形成波形的壁列541。在波形的壁列541中的相邻的弯曲壁之间形成有狭窄的空隙。多个突起部540的其中一部分形成另一个波形的壁列541。这些壁列541大致平行地延伸。
弯曲壁之间的狭窄的空隙在与壁列541的延伸设置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弯曲壁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便被相邻的两个弯曲壁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相邻的两个壁列541之间的空间内。
图10E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50的例示性布局505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E来说明布局505。布局505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50分别为圆柱。多个突起部550的其中一部分在指定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形成圆柱列551。多个突起部550的其中一部分形成另一个圆柱列551。这些圆柱列551大致平行地延伸。圆柱列551中的一个圆柱也可以与相邻的圆柱列551中的别的圆柱在与圆柱列551的延伸设置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在相邻的圆柱之间形成有狭窄的空隙。
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圆柱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相邻的两个圆柱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相邻的四个圆柱之间的空间内。
图10F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60的例示性布局506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F来说明布局506。布局506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60分别为圆柱。多个突起部560的其中六个构成圆柱组562,该圆柱组562形成一个存积空间561。
图10F表示了一个圆柱组562的六个突起部560各自的中心CT1至CT6。六个突起部560以使中心CT1至中心CT6成为正六角形的顶点的方式而被设置。
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圆柱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相邻的两个圆柱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存积空间561内。
图10G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70的例示性布局507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G来说明布局507。布局507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70分别为三角柱。多个突起部570的其中一部分在指定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形成三角柱列571。在三角柱列571中的相邻的三角柱之间形成有狭窄的空隙。三角柱以使形成狭窄的空隙而相向的两个三角柱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排列。多个突起部570的其中一部分形成另一个三角柱列571。这些三角柱列571大致平行地延伸。
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三角柱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相邻的两个三角柱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相邻的三角柱列571之间的空间内。
图10H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80的例示性布局508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H来说明布局508。布局508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80分别为四角柱。多个突起部580的其中一部分在指定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形成四角柱列581。在四角柱列581中的相邻的四角柱之间形成有狭窄的空隙。四角柱以使形成狭窄的空隙而相向的两个四角柱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排列。多个突起部580的其中一部分形成另一个四角柱列581。这些四角柱列581大致平行地延伸。两个四角柱列581的其中一方中所形成的狭窄的空隙与两个四角柱列581的另一方中所形成的狭窄的空隙在与这些四角柱列581的延伸设置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
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四角柱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相邻的两个四角柱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相邻的四角柱列581之间的空间内。
图10I是表示多个突起部590的例示性布局509的简略俯视图。参照图10I来说明布局509。布局509可以用作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立设部及或去除部。
多个突起部590分别为六角柱。多个突起部590的其中一部分在指定的方向上排列,并且形成六角柱列591。在六角柱列591中的相邻的六角柱之间形成有狭窄的空隙。六角柱以使形成狭窄的空隙而相向的两个六角柱的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排列。多个突起部590的其中一部分形成另一个六角柱列591。这些六角柱列591大致平行地延伸。两个六角柱列591的其中一方所形成的狭窄的空隙与两个六角柱列591的另一方所形成的狭窄的空隙在与这些六角柱列591的延伸设置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排列。
使用者可以将加热工具的远端插入到相邻的两个六角柱之间的空隙,并且使之大致水平地移动。其结果,加热工具的远端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相邻的两个六角柱获取。被获取的接合材料被存积在相邻的六角柱列591之间的空间内。
<第九实施方式>
突起部可以具有比突起部的基端部的最大尺寸更大的长度尺寸。具有大的长度尺寸的多个突起部若被密集在一起,则多个突起部的周面便与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接触,能够有效地从加热工具中去除接合材料。基于加热工具周围的多个突起部,能够阻碍被去除的接合材料的飞散。第九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分别具有大的长度尺寸的多个突起部的例示性去除具进行说明。
图11A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去除具100G的简略俯视图。图11B是去除具100G的简略侧视图。参照图10E、图11A及图11B来说明去除具100G。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去除具100G具备基板110E。基板110E援引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具100G还具备从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600。参照图10E而被说明的布局被应用到多个突起部600中,多个突起部600占据上表面111E的大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起部600分别为圆锥台。不过,多个突起部也可以分别为圆锥、或圆柱、或角秤锤台、或角秤锤、或角柱、或椭圆秤锤台、或椭圆秤锤、或椭圆柱。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被限定于多个突起部的特定的形状。
与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连接的多个突起部600各自的基端部的直径以记号“D”表示于图11A及图11B。多个突起部600各自的长度(亦即从上表面111E至突起部600的远端(上端)的长度)以记号“L”表示于图11B。如图11B的不等式所示,多个突起部600各自的长度“L”大于多个突起部600各自的基端部的直径“D”。本实施方式中,长度“L”被设定为直径“D”的10倍以上且20倍以下。
若基端部为非圆形,则突起部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基端部的最大尺寸的值。若基端部为四角形形状,则突起部的长度被设定为长于基端部的对角线的值。若基端部为椭圆,则突起部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椭圆的长轴的长度的值。
去除具100G整体上也可以为树脂制。作为替代方案,去除具100G整体上也可以为金属制。作为再一个替代方案,基板110E也可以为树脂制而多个突起部600为金属制。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被限定于去除具100G所采用的材料的特定的组合。
作业者可以将加热工具(未图示)插入到由多个突起部600的远端部形成的假想平面。由于长度“L”大于直径“D”,因此,与加热工具接触的多个突起部600能够容易发生弯曲变形。作业者将加热工具进一步朝着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推入时,加热工具表面的宽阔的区域能够与多个突起部600的周面接触。若多个突起部600复原,则加热工具表面附着的接合材料便被多个突起部600效率良好地且有效地被掸落,并且被存积在多个突起部600之间的空隙。
若作业者将加热工具朝着基板110E的上表面111E的中心区域推入,则在加热工具的周围存在有多个从上表面111E大致直立的突起部600。基于复原的多个突起部600而被掸落的接合材料与加热工具周围的突起部600碰撞。其结果,接合材料的飞散范围不会过度地扩大。
<第十实施方式>
去除具可以设置在容器内。此情况下,从加热工具被去除的接合材料的飞散便被限制在容器内。第十实施方式中对由去除具和容器形成的例示性去除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第十实施方式的去除装置700的简略剖视图。参照图12来说明去除装置700。被付予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的结构要素援引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去除装置700包含容器710和涉及第九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去除具100G。去除具100G的多个突起部600的其中一部分为了适应容器710的形状而被形成得较短,除此情况之外,去除具100G援引第九实施方式的说明。
容器710包含底盖720和圆顶部730。底盖720包围去除具100G的基板110E。圆顶部730覆盖多个突起部600的突出区域。
底盖720包含大致圆形的底壁721和从底壁721的周缘向上方折弯的周壁722。在周壁722与圆板状的基板110E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细小空隙。圆顶部730包含具有大致圆环状的剖面的下部。圆顶部730的下部被插入到周壁722与圆板状的基板110E之间的环状的空隙中。
在圆顶部730的上部形成有插入口731。多个突起部600各自的长度可以以从插入口731突出的长度不会过度地大的方式而被决定。
作业者能够将加热工具(未图示)从插入口731插入到容器710内。其结果,加热工具能够接触到在容器710内林立的多个突起部600。如涉及第九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那样,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基于多个突起部600的弯曲及复原而从加热工具中被掸落。如图12所示,去除具100G的大部分被容器710所包围,因此,从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接合材料的大部分能够留在容器710内。
涉及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设计原理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去除具。涉及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其中一者而被说明的各种各样的特征的其中一部分可以适用于涉及其它一个实施方式而被说明的去除具。
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包含以下的技术方案。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除具用于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其包括:基板,具有沿指定的假想平面的第一表面;立设部,包含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其中,所述多个突起部彼此离开间隔。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彼此离开间隔,因此,使用者能够使加热工具沿着第一表面移动且通过立设部。在此过程中,多个突起部能够获取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因此,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立设部形成让从所述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所述接合材料存积的存积空间。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立设部形成让从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接合材料存积的存积空间,因此,从加热工具中被去除的接合材料能够停留在去除具上。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空隙,所述多个空隙允许沿着所述假想平面移动的所述加热工具通过,所述立设部还包含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第一立设面和位于所述第一立设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立设面,所述多个空隙包含:第一空隙部,在所述第一立设面与所述第二立设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开口;第二空隙部,在所述第一立设面与所述第二立设面之间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异的第二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多个突起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空隙,因此,作业者能够使加热工具沿着第一表面移动,使之插入到多个空隙的其中一个。若作业者将加热工具插入到在第一立设面与第二立设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开口的第一空隙部,并且使之沿着假想平面移动,则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便与第一空隙部周围的立设部接触。其结果,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若作业者将加热工具插入到在第一立设面与第二立设面之间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异的第二方向开口的第二空隙部,并且使之沿着假想平面移动,则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便与第二空隙部周围的立设部接触。其结果,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由于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异,因此,接合材料的去除效率难以依赖于加热工具的移动方向。因而作业者能够使加热工具沿着各种各样的方向移动,因此,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个空隙还包含:第三空隙部,在所述第一立设面与所述第二立设面之间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异的第三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形成在立设部中的第一空隙部、第二空隙部及第三空隙部在开口方向上彼此相异,因此,接合材料的去除效率难以依赖于加热工具的移动方向。因而作业者能够使加热工具沿着各种各样的方向移动,因此,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立设面以包围所述第一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所述存积空间。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立设面以包围第一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存积空间,因此,从加热工具中被去除的接合材料便能够停留在去除具上。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空隙部具有指定的空隙宽度,所述存积空间具有指定的空间宽度,所述空间宽度大于所述空隙宽度。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存积空间的空间宽度大于第一空隙部的空隙宽度,因此,存积在存积空间内的接合材料难以进入到第一空隙部。因而空隙宽度能够维持于恰当的尺寸,因此,作业者能够在较长的期间有效地去除接合材料。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空隙宽度大于0.1mm。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空隙宽度大于0.1mm,因此,加热工具的细小部位上附着的接合材料被有效地去除。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立设部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多角形形状的存积空间,所述多个存积空间分别能够存积从所述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所述接合材料。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多个多角形形状的存积空间被相连接,因此,作业者无需慎重地移动加热工具便能够通过立设部来去除加热工具上附着的接合材料,此后,能够使之停留在多个存积空间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基板及所述立设部由硅系橡胶形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基板及立设部由硅系橡胶形成,因此,去除具对于各种各样的接合材料而言能够具有充分的耐热性能。而且,在作业者使加热工具插入到第一空隙部或第二空隙部后且使之沿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时,立设部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不会有过大的机械负荷施加于加热工具。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去除具还包括:去除部,以能够去除所述接合材料的方式而被形成;其中,所述基板包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表面,所述去除部从所述第二表面突出,而且与所述立设部在形状上相异。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去除部从第二表面突出,因此,作业者能够利用立设部和去除部的其中一方来去除接合材料。由于去除部与立设部在形状上相异,因此,作业者能够选择立设部和去除部的其中一方,以便适合于加热工具的种类或别的作业条件。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去除具还包括:周壁,以将所述第一表面整体地包围的方式而从所述基板的周缘竖立设置;其中,所述周壁具有比所述立设部更高的刚性。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周壁具有比立设部更高的刚性,因此,基板难以变形。因而立设部不会发生不必要的变形,因此,难以对加热工具施加不必要的负荷。
上述的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包含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基端部,而且分别具有比所述基端部的最大尺寸更大的长度尺寸。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比基端部的最大尺寸更大的长度尺寸,因此,加热工具便容易接触多个突起部。因此,接合材料从加热工具中被有效地去除。而且,基于在加热工具周围竖立设置的突起部,能够容易地阻碍被去除的接合材料的飞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能够良好地被应用到利用加热工具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领域中。
Claims (5)
1.一种去除具,用于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朝上的平坦的第一表面;
立设部,包含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其中,
所述多个突起部被设置为,通过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上竖立设置而能够在相邻的突起部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空隙被设置为,允许附着有所述接合材料的所述加热工具的远端沿着所述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空隙,且所述加热工具的所述远端在通过所述空隙时所述加热工具的所述远端与所述相邻的突起部接触,
所述多个突起部被设置为,多角形形状的存积空间和以包围该存积空间的方式与该存积空间连接的多角形形状的多个其他的存积空间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所述存积空间以及所述多个其他的存积空间分别能够存积从所述加热工具中分离的所述接合材料,
所述空隙被设置为,允许所述加热工具的所述远端从连接的存积空间中的一个存积空间向另一个存积空间沿着所述第一表面连续地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及所述立设部由硅系橡胶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周壁,以将所述第一表面整体地包围的方式而从所述基板的周缘竖立设置;其中,
所述周壁具有比所述立设部更高的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突起部各自的突出量大于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基端部的长度。
5.一种去除具,用于去除附着在加热工具上的接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朝上的平坦的第一表面和位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
立设部,包含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上从所述第一表面竖立设置的相邻的突起部;
去除部,以能够去除所述接合材料的方式从所述第二表面突出;其中,
所述相邻的突起部被设置为,附着有所述接合材料的所述加热工具的远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移动,且所述加热工具的所述远端在所述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移动时所述相邻的突起部与所述加热工具接触,
所述去除部与所述立设部在形状上相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55780 | 2016-08-08 | ||
JP2016155780 | 2016-08-08 | ||
JP2017002301A JP6867010B2 (ja) | 2016-08-08 | 2017-01-11 | パッド |
JP2017-002301 | 2017-01-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5477A CN107695477A (zh) | 2018-02-16 |
CN107695477B true CN107695477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6107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61159.4A Active CN107695477B (zh) | 2016-08-08 | 2017-07-11 | 去除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80036819A1 (zh) |
CN (1) | CN1076954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29544B2 (ja) * | 2015-08-10 | 2020-0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ネル構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7878A (en) * | 1976-03-12 | 1978-05-09 | Grieshaber Herman R | Tool cleaning device |
JP2004174597A (ja) * | 2002-11-23 | 2004-06-24 | Katsuya Asai | はんだこてこて先クリーナ |
CN2719469Y (zh) * | 2004-08-10 | 2005-08-24 | 贺久企业有限公司 | 烙铁锡丝回收清洁器 |
CN2730536Y (zh) * | 2004-10-22 | 2005-10-05 | 贺久企业有限公司 | 简易烙铁架 |
CN1872546A (zh) * | 2005-05-26 | 2006-12-0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清洁片及使用该清洁片的清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05160A (en) * | 1969-03-25 | 1971-09-20 | Rueben H Maurer | Combined toothbrush rack and cleaner |
JPS53143824A (en) | 1977-05-19 | 1978-12-14 | Mazda Motor Corp | Device for returning exhaust gas of engine |
US5265785A (en) * | 1992-04-20 | 1993-11-30 | Chudy Thomas G | Protective glove provider |
US5564151A (en) * | 1993-05-05 | 1996-10-15 | Miller; Gale W. | Method of cleaning operating room instruments |
DE19727181C1 (de) * | 1997-06-26 | 1998-07-02 | Ulrich Marmann | Vorrichtung zum mechanischen Reinigen von heißen Lötkolbenspitzen |
DE19757267C2 (de) * | 1997-12-22 | 2000-01-27 | Freudenberg Carl Fa | Gummibes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US7310849B2 (en) * | 2003-06-23 | 2007-12-25 | Conair Corporation | Vent brush having flexible bristle support |
EP1524078B1 (en) * | 2003-10-14 | 2015-01-21 | Tenax S.p.A. | Working system using brush tool |
US20050273957A1 (en) * | 2004-06-09 | 2005-12-15 | Lech Boltryk | Cleaning apparatus |
WO2009149569A1 (de) * | 2008-06-14 | 2009-12-17 | Werner Hiltmann | Bürste |
JP5203137B2 (ja) * | 2008-10-31 | 2013-06-05 | 白光株式会社 | はんだ鏝台 |
US8870630B2 (en) * | 2010-07-30 | 2014-10-28 | Miw Associates, Llc | Scraper assembly |
US9700132B2 (en) * | 2013-07-09 | 2017-07-11 | Hamilton Webster LLC | Brush cleaning system |
CN104646323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刘宇森 | 板材表面固结物自动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 |
CN203696186U (zh) * | 2014-01-09 | 2014-07-09 | 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 | 烙铁头清洁装置 |
US9210997B2 (en) * | 2014-04-09 | 2015-12-15 | Mary-Jean Elizabeth Repchuk | Paint brush cleaning tool |
US20150296973A1 (en) * | 2014-04-17 | 2015-10-22 | Terrence B. Leiker | Paint brush cleaning device |
CN204363251U (zh) * | 2014-09-29 | 2015-06-03 | 蔡德宝 | 多角度清洁刷 |
US10349734B2 (en) * | 2016-04-22 | 2019-07-16 | Practk LLC | Adjustable brush treatment device |
USD882176S1 (en) * | 2018-11-09 | 2020-04-21 | Tsung-Rey Huang | Skin cleansing appliance |
-
2017
- 2017-07-11 CN CN201710561159.4A patent/CN10769547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US US15/667,888 patent/US201800368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0
- 2020-03-03 US US16/807,510 patent/US1160279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87878A (en) * | 1976-03-12 | 1978-05-09 | Grieshaber Herman R | Tool cleaning device |
JP2004174597A (ja) * | 2002-11-23 | 2004-06-24 | Katsuya Asai | はんだこてこて先クリーナ |
CN2719469Y (zh) * | 2004-08-10 | 2005-08-24 | 贺久企业有限公司 | 烙铁锡丝回收清洁器 |
CN2730536Y (zh) * | 2004-10-22 | 2005-10-05 | 贺久企业有限公司 | 简易烙铁架 |
CN1872546A (zh) * | 2005-05-26 | 2006-12-06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清洁片及使用该清洁片的清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95477A (zh) | 2018-02-16 |
US11602799B2 (en) | 2023-03-14 |
US20200198039A1 (en) | 2020-06-25 |
US20180036819A1 (en) | 2018-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86925B1 (en) | Resin storage container | |
CN107695477B (zh) | 去除具 | |
KR20120070505A (ko) | 수납 트레이 | |
EP0892739A1 (en) | Crushable plastic bottle | |
JP5907078B2 (ja) | 燃料タンク構造 | |
US20170103864A1 (en) | Reduced height relay block for vehicle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 |
CN104428623B (zh) | 点火器组件、其组装方法、罩部件及电绝缘罩部件的用途 | |
JP2015086987A (ja) | 衝撃吸収部材 | |
JP6204700B2 (ja) | レフィル容器、および、レフィル容器とレフィル容器を収容する容器との複合体 | |
JP5681352B2 (ja) | ボトル | |
JP6867010B2 (ja) | パッド | |
JP6670170B2 (ja) | チップ形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7859169B2 (en) | Spring element for pretensioning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ith the spring element | |
CN203651918U (zh) | 发动机盖罩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9757752B2 (en) | Double-walled tube | |
KR20170046011A (ko) | 홀더를 갖는 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6532183B2 (ja) | 合成樹脂製ダイレクトブロー容器 | |
WO2013178226A1 (en) | Application of packaging components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s and method | |
JP7172720B2 (ja) | 端子カバー | |
RU2006101058A (ru)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сжимаемый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контейнер | |
CN218351660U (zh) | 一种电气件安装支架、电池包及车辆 | |
JP4908135B2 (ja) | 容器 | |
KR20210134769A (ko) | 콘덴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04217107A (ja) | 車両用衝撃吸収構造体 | |
JP5462004B2 (ja) | 減容可能な樹脂成型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