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690173B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0173B
CN107690173B CN201610639259.XA CN201610639259A CN107690173B CN 107690173 B CN107690173 B CN 107690173B CN 201610639259 A CN201610639259 A CN 201610639259A CN 107690173 B CN107690173 B CN 107690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transmission
terminal
baseband
working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92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0173A (zh
Inventor
谌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6392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901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629 priority patent/WO2018024011A1/zh
Priority to US16/323,257 priority patent/US11503643B2/en
Priority to JP2019506399A priority patent/JP6732102B2/ja
Priority to EP17836195.2A priority patent/EP3496500B1/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06526A priority patent/KR102310983B1/ko
Publication of CN107690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0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传统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在5G系统下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终端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实现了5G系统下的随机接入过程,提高了接入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随机接入分为竞争随机接入和非竞争随机接入两种。
一、竞争随机接入主要用于:终端初始接入;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重建;切换;非同步状态下RRC连接态时下行数据到达;RRC连接态时上行数据到达;RRC连接态时的定位等。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如图1A所示,包括:
1)消息1(Message1,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具体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选择随机接入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码)和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资源并利用该PRACH资源向基站发送所选的随机接入Preamble。
2)Msg2: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
具体的,基站接收到Preamble后,计算定时提前量(Time Alignment,TA),并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该定时提前量和针对Msg3的上行调度(ULgrant)、以及网络侧分配的临时小区级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承载Msg2调度消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加扰,RA-RNTI在10ms窗内与发送Msg1的时频资源唯一对应。另外,Msg2中还携带Preamble ID,UE通过RA-RNTI和Preamble ID确定该Msg2是与其发送的Msg1对应的。
3)Msg3:预定的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
具体的,UE在Msg2指定的UL grant上发送上行传输,不同随机接入原因Msg3上行传输的内容不同,比如对于初始接入,Msg3传输的是RRC连接建立请求。
4)Msg4: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
具体的,UE根据Msg4可以判断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对于初始接入UE,竞争解决成功后临时C-RNTI自动转化为UE在该小区的唯一UE标识。
二、非竞争随机接入主要用于切换、下行数据到达、定位和获取上行定时等。其过程如图1B所示,包括:
1)Msg0:RA Preamble分配(RA Preamble);
具体的,基站向UE分配用于非竞争随机接入的专用Preamble以及随机接入使用的PRACH资源。
2)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具体的,UE根据Msg0的指示,在指定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上向基站发送指定的专用Preamble。基站接收到Msg1后根据Msg1计算上行定时提前量TA。
3)Msg2: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
基站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定时提前量、以及后续上行传输资源分配UL grant,其中,定时提前量用于UE后续上行传输的定时关系。
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都可以在小区的全部工作带宽上执行。LTE系统中UE接收带宽20MHz,小区最大带宽20MHz,因此UE总是能在小区的任意资源位置接收和发送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同时,LTE系统一个小区只有一套基带参数numerology(包括子载波间隔、符号长度等),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该基带参数即可。新一代无线无线通信系统—5G系统中,引入了一系列新特性。
1、网络侧传输点(如eNB或小区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简称DU)等)可以在大带宽(如100MHz)上工作,而UE进行数据传输的工作带宽可能小于网络侧传输点的带宽。这样,UE在进行随机接入时无法在网络侧传输点的传输带宽上监听和接收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
2、引入多套基带参数,在一个网络侧传输点的带宽下,可能采用多套基带参数以频分或时分的方式共存。引入多套基带参数的原因是1)不同终端的需求。如低时延高可靠(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UE要求极低时延,从而需要更短的符号长度。2)多种载波频率和UE速度引入的需求。如30GHz下,LTE系统中15KHz的子载波间隔与对应的符号长度已不能工作,需要引入更大子载波间隔和更短符号长度。这样,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需要知道在哪个工作带宽上按何种基带参数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如果UE能力限制只能工作在部分基带参数上,如果UE不能确定随机接入过程的工作带宽和基带参数,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5G系统新特性的引入,网络侧传输点的带宽可能大于UE侧的工作带宽,网络侧传输点可能包含多套基带参数,使得传统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在5G系统下不能正常工作。5G系统下,如何实现随机接入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传统LTE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在5G系统下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所述终端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所述终端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或者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传输点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以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或者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收发机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通过所述收发机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终端的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或者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传输点,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第八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网络侧传输点,包括:处理器、收发机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处理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将所述收发机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确定所述收发机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设备中,终端先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传输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实现了5G系统下的随机接入过程,提高了接入成功率。另外,由于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传输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终端只需要采用所述传输参数,监听和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即可,降低了终端的接收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B为竞争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侧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传输点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传输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终端(Terminal),也可称为用户设备(UE)、移动台(Mobile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C终端等,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为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网络侧传输点可以是5G基站、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接入站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或传输站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为TP)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侧的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S21、终端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其中,基带参数(numerology)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子载波间隔、符号长度等。
S22、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即Msg1;
S23、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即Msg2。
具体的,所述终端在自身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监听和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和/或
所述终端在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或者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TTI上,以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监听和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先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并根据所确定的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以使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传输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实现了5G系统下的随机接入过程,提高了接入成功率。另外,由于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传输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终端只需要采用所述传输参数,监听和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即可,降低了终端的接收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A、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
具体的,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为预先设定的,和/或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为预先设定的。
该方式中,Msg1和Msg2在设定的工作带宽上以设定的基带参数进行传输。例如,若网络侧传输点带宽较窄(即不大于终端的工作带宽),且只有一种基带参数,那么终端在其工作带宽上均能接收到Msg2,此时Msg2可以在网络侧传输点全部工作带宽上传输,此时设定的工作带宽可以为网络侧传输点全部工作带宽。又如,若网络侧传输点带宽较宽(即大于终端的工作带宽),那么终端在其工作带宽上不一定能接收到Msg2,此时Msg2只能在网络侧传输点的部分带宽上传输,以使终端能够接收到Msg2,此时设定的工作带宽可以为接收带宽能力最小终端的工作带宽,从而可以使终端均能接收到Msg2。再如,若网络侧传输点工作在多种基带参数下,为了使终端均能接收到Msg2,Msg2只能在设定的工作带宽上以设定的基带参数传输。
方式B、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例如,对于低时延要求的终端,选择子载波间隔大,符号长度短的基带参数;对于一般数据通信,终端采用普通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的基带参数。对于带宽能力很低的终端,如低成本设备类的终端,确定工作带宽在能力范围内。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S22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进一步又包括以下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建立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和/或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将前导码序列(preamble)进行分组,不同前导码序列组对应不同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具体的,可以建立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前导码序列可以确定对应的工作带宽;也可以建立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前导码序列可以确定对应的基带参数;还可以建立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和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前导码序列可以确定对应的工作带宽和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
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以及
所述终端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
该方式中,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由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后通知给终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
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以及
所述终端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该方式中,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由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后通知给终端。
方式二、建立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和/或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将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如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资源,进行分组,不同资源组对应不同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具体的,可以建立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可以确定对应的工作带宽;也可以建立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可以确定对应的基带参数;还可以建立资源组与工作带宽和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基于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可以确定对应的工作带宽和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
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以及
所述终端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
该方式中,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由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后通知给终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
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以及
所述终端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该方式中,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约定,也可以由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后通知给终端。
方式三、各个工作带宽上均配置有Msg1的传输资源,和/或具有不同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或子帧类型上均配置有Msg1的传输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相应的,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22具体为:所述终端通过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具有的基带参数确定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上述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例如,终端采用方式B1中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并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以及所述终端采用方式B2中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并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等等。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若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如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和Msg4,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即Msg3;以及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即Msg4。
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侧的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S31、网络侧传输点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S32、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传输点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即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并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实现了5G系统下的随机接入过程,提高了接入成功率。另外,由于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传输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终端只需要采用所述传输参数,监听和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即可,降低了终端的接收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以及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下面通过七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随机接入过程在设定的工作带宽上且以设定的基带参数执行。
本实施例中,终端都在共同可用的资源上(即设定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且以相同基带参数(即设定的基带参数)执行随机接入过程,至少是Msg1、Msg2过程。
例如,图4A中,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Msg2都在工作带宽2上传输,Msg2传输时使用工作带宽2的基带参数。
又如,图4B中,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Msg2都在子帧类型1的TTI中传输,Msg2传输时使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
本实施例中,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如Msg3和Msg4),后续随机接入过程都是通过网络侧传输点调度传输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可能的方式进行传输:
方式1:如果网络侧传输点能确定终端后续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则采用该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进行后续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方式2: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也限制在Msg1和Msg2传输的工作带宽和/或采用与Msg2传输相同的基带参数进行传输。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不同随机接入请求序列组(即前导码序列组,preamblegroup)对应不同的工作带宽。
本实施例中,Msg1的传输资源是所有终端可用的,不区分终端能力和后续数据传输可能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但preamble group与Msg2的工作带宽对应,如图5中,preamble group1对应工作带宽1,preamble group2对应工作带宽2。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后续需要接收Msg2的工作带宽,在对应preamble group中选择preamble作为Msg1发送。例如,如图5所示,如果终端后续在工作带宽1上工作,则从preamble group1中选择preamble作为Msg1发送;网络侧传输点接收到Msg1后,在工作带宽1上发送Msg2。
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如Msg3、Msg4,则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在发送Msg2的工作带宽上进行调度传输。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不同随机接入请求序列组(即前导码序列组,preamblegroup)对应不同的基带参数。
本实施例中,Msg1的传输资源是所有终端可用的,不区分终端能力和后续数据传输可能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但preamble group与Msg2的基带参数对应。
以图4A为例,preamble group1对应工作带宽1及其所使用的基带参数,preamblegroup2对应工作带宽2及其所使用的基带参数。终端如果在preamble group1中选择preamble作为Msg1发送,则网络侧传输点在工作带宽1上且采用工作带宽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2。
以图4B为例,preamble group1对应子帧类型1的TTI,preamble group2对应子帧类型2的TTI。终端如果在preamble group1中选择preamble作为Msg1发送,则网络侧传输点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且采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2。
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Msg3、Msg4,则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在发送Msg2的工作带宽和/或与Msg2相同的子帧类型上,且采用与Msg2相同的基带参数进行调度传输。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不同随机接入请求序列组(即前导码序列组,preamblegroup)和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的组合对应不同的工作带宽。
本实施例中,Msg1传输资源(即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是所有终端可用的,不区分终端能力和后续数据传输可能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但网络侧传输点预先在系统消息中,或通过终端预配置确定preamble group和Msg1传输资源的组合与Msg2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规定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工作带宽1上发送,Msg1传输资源2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工作带宽2上发送。也可以进一步区分在Msg1传输资源1和Msg1传输资源2上可以传输的preamblegroup。
相应的,终端在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可以使用的preamble时,网络侧传输点在工作带宽1上发送Msg2来响应终端随机接入请求。终端发送Msg1后,也只需要在工作带宽1上监听和接收Msg2即可。
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Msg3、Msg4,则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在发送Msg2的工作带宽上进行调度传输。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中,不同随机接入请求序列组(即前导码序列组,preamblegroup)和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的组合对应不同的基带参数。
本实施例中,Msg1传输资源(即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是所有终端可用的,不区分终端能力和后续数据传输可能使用的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但网络侧传输点预先在系统消息中,或通过终端预配置确定preamble group和Msg1传输资源的组合与Msg2所使用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规定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工作带宽1上采用工作带宽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1传输资源2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工作带宽2上采用工作带宽2对应的基带参数发送。也可以进一步区分在Msg1传输资源1和Msg1传输资源2上可以传输的preamble group。
相应的,终端在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可以使用的preamble时,网络侧传输点在工作带宽1上采用工作带宽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2来响应终端随机接入请求。终端发送Msg1后,也只需要在工作带宽1上采用工作带宽1的基带参数监听和接收Msg2即可。
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Msg3、Msg4,则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在发送Msg2的工作带宽上以与Msg2相同的基带参数进行调度传输。
又如,如图8所示,可以规定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上,采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1传输资源2上发送的任意preamble对应的Msg2都在采用子帧类型2的TTI上,采用子帧类型2的基带参数发送。也可以进一步区分在Msg1传输资源1和Msg1传输资源2上可以传输的preamble group。
相应的,终端在Msg1传输资源1上发送可以使用的preamble时,网络侧传输点在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上,采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发送Msg2来响应终端随机接入请求。终端发送Msg1后,也只需要在子帧类型1的TTI上,采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监听和接收Msg2。
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Msg3、Msg4,则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在与发送Msg2相同的子帧类型的TTI上,采用与Msg2相同的基带参数进行调度传输。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Msg1在Msg2对应的工作带宽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各个工作带宽上均配置Msg1传输资源(即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需要在特定工作带宽工作的终端,可以在该工作带宽上用于传输Msg1的传输资源发送Msg1,并且只在该工作带宽上接收Msg2。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消息,该消息也需在Msg1、Msg2的工作带宽上调度和传输。
例如,如图9所示,如果终端需要工作在工作带宽1上,终端选择工作带宽1上的传输资源发送Msg1,并只在工作带宽1上监听和接收Msg2。如果后续有随机接入消息,该消息也需在工作带宽1上调度和传输。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中,Msg1在采用Msg2所需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或子帧类型上发送。
本实施例中,不同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或具有不同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上均配置Msg1传输资源(即发送Msg1的传输资源)。需要采用特定基带参数的终端,可以在该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或具有该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上发送Msg1,并且只在该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或具有该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上接收Msg2。如果有后续随机接入消息,该消息也需在发送Msg1、Msg2的工作带宽或具有相同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上调度和传输。
例如,如图10所示,如果终端需要工作在工作带宽1对应的基带参数上,终端选择工作带宽1上的传输资源发送Msg1,并只在工作带宽1上采用以工作带宽1的基带参数监听和接收Msg2。如果后续有随机接入消息,该消息也需在工作带宽1上以该基带参数调度和传输。
又如,如图11所示,如果终端需要采用子帧类型1的基带参数,终端选择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Msg1(如图11中的Msg1传输资源1),并只在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上,采用子帧类型1对应的基带参数监听和接收Msg2。如果后续有其他随机接入消息,该消息也需在采用子帧类型1的TTI上以该基带参数调度和传输。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由于该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图2所示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121,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发送模块122,用于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接收模块123,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或者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600、收发机610和存储器620,其中:
所述处理器60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通过所述收发机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收发机61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6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20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终端的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或者
控制所述收发机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传输点,由于该网络侧传输点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图3所示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相似,因此该网络侧传输点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侧传输点,包括:
接收模块141,用于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模块142,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发送模块143,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网络侧传输点,包括处理器500、收发机510和存储器520,其中:
所述处理器50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处理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具体执行下列过程: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将所述收发机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确定所述收发机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还执行下列过程: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控制所述收发机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5G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支持多个工作带宽和/或多套基带参数,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自身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其中,所述基带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或者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所述终端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所述终端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6.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5G系统中的网络侧传输点,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支持多个工作带宽和/或多套基带参数,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接收到随机接入请求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其中,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所述基带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传输点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网络侧传输点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应用于5G系统,所述终端支持多个工作带宽和/或多套基带参数,所述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其中,所述基带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或者
通过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工作带宽上的传输资源或具有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的子帧类型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上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和/或业务需求确定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前导码序列组;
从所确定的前导码序列组中,选择一个前导码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工作带宽对应的资源组;或者所述终端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基带参数对应的资源组;
通过所确定的资源组中的传输资源,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16.一种网络侧传输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应用于5G系统,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支持多个工作带宽和/或多套基带参数,所述网络侧传输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参数;其中,所述传输参数包括工作带宽和/或基带参数;所述基带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和符号长度中的至少一种;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将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工作带宽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或者
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在的TTI的子帧类型,并将所述子帧类型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求的基带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传输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是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传输参数是所述网络侧传输点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确定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侧传输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前导码序列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的前导码序列所属的前导码序列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侧传输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资源组与工作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工作带宽,并将所确定的工作带宽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工作带宽;或者
根据资源组与基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传输资源所属的资源组对应的基带参数,并将所确定的基带参数确定为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基带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传输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调度的上行传输;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采用所述传输参数,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CN201610639259.XA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690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9259.XA CN107690173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PCT/CN2017/084629 WO2018024011A1 (zh) 2016-08-05 2017-05-17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US16/323,257 US11503643B2 (en) 2016-08-05 2017-05-17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JP2019506399A JP6732102B2 (ja) 2016-08-05 2017-05-17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7836195.2A EP3496500B1 (en) 2016-08-05 2017-05-17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KR1020197006526A KR102310983B1 (ko) 2016-08-05 2017-05-17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9259.XA CN107690173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0173A CN107690173A (zh) 2018-02-13
CN107690173B true CN107690173B (zh) 2020-01-14

Family

ID=6107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9259.XA Active CN107690173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3643B2 (zh)
EP (1) EP3496500B1 (zh)
JP (1) JP6732102B2 (zh)
KR (1) KR102310983B1 (zh)
CN (1) CN107690173B (zh)
WO (1) WO2018024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7590B2 (en) * 2016-09-14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7058262B2 (ja) * 2016-09-21 2022-04-21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6918929B2 (ja) * 2016-09-21 2021-08-11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7203736B2 (ja) 2017-01-05 2023-01-1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9392129B (zh) * 2017-08-11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终端以及网络设备
CN111699747A (zh) * 2018-02-14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19633B (zh) * 2018-07-13 2022-08-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WO2020019138A1 (en) * 2018-07-23 2020-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S AND SCHEME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IN eMTC/NB-IoT
CN109196937B (zh) * 2018-08-16 2023-10-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带宽部分调整方法和带宽部分调整装置
WO2020097942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终端的带宽能力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31347A (zh) * 2019-04-11 2019-05-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集群卷QoS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3395734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601396B (zh) * 2020-05-07 2021-04-23 链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5g通信系统传输区块链相关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70564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带宽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634572A (zh) * 2022-02-11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150852A1 (ko) * 2023-01-12 2024-07-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 셋 구성 기반 양자 자원 할당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1373B2 (ja) * 2006-10-03 2012-08-15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シグナリング伝送
CN101577920B (zh) * 2008-05-06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和装置
GB2487908B (en) * 2011-02-04 2015-06-17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CN102595635A (zh) * 2011-03-31 2012-07-18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12213A2 (ko) * 2011-07-15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변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기기
CA2850569C (en) * 2011-09-30 2020-03-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CN104205670B (zh) * 2012-03-22 2017-12-05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机器类型通信数据从移动装置向无线网络的优化传输
JP6100894B2 (ja) * 2012-06-27 2017-03-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9867197B2 (en) * 2013-11-14 2018-01-0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
EP3123805B1 (en) * 2014-03-27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5517182A (zh) * 2014-09-26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GB2530566A (en) * 2014-09-26 2016-03-30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091130A (ko) * 2014-12-29 2017-08-08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들의 생성 및 검출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EP3254521B1 (en) * 2015-02-06 2021-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 detection
WO2017014715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Nb-prach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echniques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CN112911582B (zh) * 2015-12-29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11089579B2 (en) * 2016-01-13 202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405300B2 (en) * 2016-02-04 2019-09-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ing and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s for multiple services
US10129894B2 (en) * 2016-03-04 2018-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hrough network slices
KR102045971B1 (ko) * 2016-04-20 2019-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변 대역폭을 갖는 기지국에 접속하는 방법
US10182459B2 (en) * 2016-06-15 2019-01-15 Convida Wireless, Ll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next gen networks
US10791541B2 (en) * 2016-06-22 202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same
US10531467B2 (en) * 2016-07-29 2020-01-07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an initial acc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network cell that supports multiple numerolog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6500A1 (en) 2019-06-12
KR102310983B1 (ko) 2021-10-12
JP2019527990A (ja) 2019-10-03
US20190182872A1 (en) 2019-06-13
JP6732102B2 (ja) 2020-07-29
US11503643B2 (en) 2022-11-15
EP3496500B1 (en) 2020-07-08
EP3496500A4 (en) 2019-06-12
KR20190034329A (ko) 2019-04-01
CN107690173A (zh) 2018-02-13
WO2018024011A1 (zh)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17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12753274B (zh) 用于支持用于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JP7185697B2 (ja) 補助アップリンクによるアップリンクキャリア構成および選択
JP7625666B2 (ja) 優先順位付けされた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EP360626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ndom access and instruction after random access rollback
US9642161B2 (en) Cross-scheduling for random access response
CN108293260B (zh) 用于等待时间减少的随机接入过程
RU2663220C1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вый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CN109962756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26498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6504861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116134947A (zh) 无线通信中针对小数据传输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03568B (zh) 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3107171A1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KR2023013567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몰 데이터 전송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I511597B (zh) 防止隨機存取回應碰撞的方法
EP2764742B1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 b for inactivat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0012539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基站
EP2810488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156870A (ko) 액세스 제어 방법 및 관련 제품
CN117750518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装置
JP2025063272A (ja) 優先順位付けされた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