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8993A -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8993A CN107688993A CN201710731187.6A CN201710731187A CN107688993A CN 107688993 A CN107688993 A CN 107688993A CN 201710731187 A CN201710731187 A CN 201710731187A CN 107688993 A CN107688993 A CN 1076889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edit
- account book
- information
- user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82 scanning probe acoustic mic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该系统中每个信息终端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包括信用账本模块、信用评价模块、身份验证模块、账本复制模块、加密传输模块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信用账本模块用于记录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信息评价值,信用评价模块用于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进行信用评价,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对信息终端用户身份的验证,账本复制模块用于某一信息终端从另一信息终端进行信用账本信息复制,加密传输模块用信息终端之间进行信用信息加密输送,信用信息交易模块用于信用信息的交易和支付。本发明信用信息加密传输,安全可靠,真实准确,不受职业道德风险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账本,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可以在多个站点、不同地理位置或者多个机构组成的网络里进行分享的资产数据库。在一个网络里的参与者可以获得一个唯一、真实账本的副本。账本里的任何改动都会在所有的副本中被反映出来,反应时间会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内。在这个账本里存储的资产可以是金融、法律定义上的、实体的或是电子的资产。在这个账本里存储的资产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通过公私钥以及签名的使用去控制账本的访问权,从而实现密码学基础上的维护。根据网络中达成共识的规则,账本中的记录可以由一个、一些或者是所有参与者共同进行更新。
从技术上来讲,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记账方法。说到记账,我们经历了从实物记账向电子记账的演变。实物记账分别经过泥板标记、甲骨刻字、竹板刻书、纸质账本5个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微处理器的诞生,打孔计算机的出现,代表着记账进入了电子化时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IBM引领的大型计算机深入渗透至金融行业,7乘24小时的批处理替代了朝九晚五的人工记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个人PC和局域网的发展,实现了内部协同和远程服务。随着互联网在21世纪初的兴起,无国界的跨境业务开始繁荣,随着梦网、3G、4G的代际跃迁,我们进入移动金融时代,开始用智能手机管理自己的电子银行。区块链的特点包括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靠和开放共识。其中,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由众多节点共同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公开透明是指区块链的所有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每一笔交易都会通过广播的方式,让所有节点可见。安全可靠是指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能控制超过51%的节点同时修改。开放共识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网络,每个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节点间基于一套共识机制,通过竞争计算共同维护整个区块链。
现有的信用管理模式,信用信息征集后存入中心数据库,由中心数据库管理,中心数据库具有“超级信用”,信用中心数据库统一发布信用信息,信用信息的使用者需到中心数据库下载,现有的信用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中心数据库的信用信息安全无法保证,数据库作为非常重要的存储工具,里面往往会存放着大量有价值或敏感信息,因此,数据库往往会成为黑客们的主要攻击对象。网络黑客们会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因此,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征集到的信用信息真实性无法确保,征信机构无法将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容易出现虚构或者篡改现象,无法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
存在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管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可能故意或出于某种目的而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全部用户都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不存在中心数据库,系统内的每个用户在自己的信息终端上都有一个信用信息账本,系统内每新增一条信用信息都会记入所有用户的账本,每个用户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信用账本,信用信息一旦记入,未经全体用户51%同意修改,不能更改,信用信息加密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账本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信息终端,每个信息终端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包括信用账本模块、信用评价模块、身份验证模块、账本复制模块、加密传输模块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所述信用账本模块用于记录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信息评价值,所述信用评价模块用于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进行信用评价,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对信息终端用户身份的验证,账本复制模块用于某一信息终端从另一信息终端进行信用账本信息复制,所述加密传输模块用信息终端之间进行信用信息加密输送;所述信用信息交易模块用于信用信息的交易和支付,信用信息交易模块使系统内和系统外的用户按照规定的服务条款和价格使用信用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信息终端采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用户的信用账本可以保存在用户自己的信息终端,信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信息终端为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设备。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账本系统还包括云端服务器,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所述云端服务器上。用户的信用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端。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网络采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或卫星通信网,信息终端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终端采用光导纤维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或信息终端采用电磁波、光波或量子作为载体建立链接进行数据传输。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信用评价模块对系统内某一用户进行信用信息评价后,系统内所有信息终端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自动更新。系统内的所有用户都保存了一份全系统所有用户(包括自己)的信用信息账本,任何一个经授权的合法用户不用访问其他人的信用账本,就能够获得全部成员的信用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账本系统还包括信息更改模块,所述信息更改模块用于某一信息终端用户请求信用信息修改并获得账本系统所有用户的51%以上同意后进行修改。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能控制超过51%的节点同时修改才可以更改信用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加密传输模块采用哈希加密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或其它加密算法。哈希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不可逆的杂凑字符串(或叫做消息摘要),而加密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可逆的密文。一个哈希算法R=H(S)是一个多对一映射,给定目标文本S,H可以将其唯一映射为R,并且对于所有S,R具有相同的长度。由于是多对一映射,所以H不存在逆映射S=H-1(R)使得R转换为唯一的S。一个加密算法R=E(S,KE)是一个一一映射,其中第二个参数叫做加密密钥,E可以将给定的明文S结合加密密钥KE唯一映射为密文R,并且存在另一个一一映射S=D(R,KD),可以结合KD将密文R唯一映射为对应明文S,其中KD叫做解密密钥。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于1985年提出,由于自身优点,它一出现便受到关注,现在密码学界普遍认为它将替代RSA加密算法成为通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椭圆曲线进行加密通信的过程如下:首先选定一个适合加密的椭圆曲线Ep(a,b),并取椭圆曲线上的一点作为基点G。选择一个私有密钥k,并生成公开密钥K=kG。加密时,将明文编码到Ep(a,b)上的一点M,并产生一个随机整数r(r<n)。计算点C1=M+rK,C2=rGo将C1、C2存入密文。解密时,从密文中读出CI、C2,计算C1-kC2,根据C1-kC2=M+rK-k(rG)=M+rK-r(kG)=M,解得的结果就是点M,即明文。
其它加密算法是指所有适合信息加密的技术和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所述记录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账本系统内用户对其他用户Xi的信用通过信用评价模块进行评价,得出系统内每一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
将第i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记为Ci;
评价值Ci通过网络进行加密传输到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息终端;
信息终端上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信用信息记录更新。
在上述方法中,i表示自然数,账本系统内的任一用户可以对其他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可以通过账本系统每一用户都拥有一个其他用户对其信用评价值。当某一经授权的合法用户需要使用系统内用户的信用信息时,需得到系统的许可和授权,当该用户获得系统的许可和授权后(如果需要支付费用的,还需要支付规定的费用),该用户才能够合法使用信用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由系统进行维护,用户自己不能变更、修改,只能进行查看,用户可以请求更改写入的信用信息,必须事先获得系统内超过51%的用户的同意。如果某一个用户请求更改写入的信用信息,必须事先获得系统内超过51%的用户的同意。这样,就有效限制了信用信息的任意更改,杜绝了弄虚作假的可能。
如上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某一用户信息终端上的信用信息丢失或损坏后,经身份信息验证后,可以从系统内的任意一个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复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账本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信息终端,每个信息终端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包括信用账本模块、信用评价模块、身份验证模块、账本复制模块、加密传输模块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的信用做出的评价,该评价会通过网络被写入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且该评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是通过加密方法传输的,利用本发明,全部用户都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不存在中心数据库,系统内的每个用户在自己的信息终端上都有一个信用信息账本,系统内每新增一条信用信息都会记入所有用户的账本,每个用户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信用账本,信用信息一旦记入,未经全体用户51%同意修改,不能更改,其他用户如果需要使用系统内成员的信用信息,经授权并达到授权的所有条件(包括支付费用)后方能使用该等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加密传输,安全可靠,真实准确,不受职业道德风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示意图;
图3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账本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信息终端1,每个信息终端1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1包括信用账本模块2、信用评价模块3、身份验证模块4、账本复制模块5、加密传输模块6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8,信用账本模块2用于记录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信息评价值,信用评价模块3用于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进行信用评价,身份验证模块4用于对信息终端1用户身份的验证,账本复制模块5用于某一信息终端1从另一信息终端1进行信用账本信息复制,加密传输模块6用信息终端1之间进行信用信息加密输送,信用信息交易模块8用于信用信息的交易和支付,信用信息交易模块8使系统内和系统外的用户按照规定的服务条款和价格使用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信息终端1采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用户的信用账本可以保存在用户自己的信息终端1,信息终端1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信息终端1为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设备。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账本系统还包括云端服务器7,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云端服务器7上。用户的信用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端。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采用有线网、光纤网或无线网或卫星通信网,信息终端1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终端1采用光导纤维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或信息终端1采用电磁波、光波或量子作为载体建立链接进行数据传输。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信用评价模块3对系统内某一用户进行信用信息评价后,系统内所有信息终端1的信用账本模块2进行自动更新。系统内的所有用户都保存了一份全系统所有用户(包括自己)的信用信息账本,任何一个经授权的合法用户不用访问其他人的信用账本,就能够获得全部成员的信用信息。
如图2所示,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账本系统还包括信息更改模块9,信息更改模块9用于某一信息终端1用户请求信用信息修改并获得账本系统所有用户的51%以上同意后进行修改。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能控制超过51%的节点同时修改才可以更改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密传输模块6采用哈希加密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或其他加密算法。哈希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不可逆的杂凑字符串(或叫做消息摘要),而加密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可逆的密文。一个哈希算法R=H(S)是一个多对一映射,给定目标文本S,H可以将其唯一映射为R,并且对于所有S,R具有相同的长度。由于是多对一映射,所以H不存在逆映射S=H-1(R)使得R转换为唯一的S。一个加密算法R=E(S,KE)是一个一一映射,其中第二个参数叫做加密密钥,E可以将给定的明文S结合加密密钥KE唯一映射为密文R,并且存在另一个一一映射S=D(R,KD),可以结合KD将密文R唯一映射为对应明文S,其中KD叫做解密密钥。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于1985年提出,由于自身优点,它一出现便受到关注,现在密码学界普遍认为它将替代RSA加密算法成为通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椭圆曲线进行加密通信的过程如下:首先选定一个适合加密的椭圆曲线Ep(a,b),并取椭圆曲线上的一点作为基点G。选择一个私有密钥k,并生成公开密钥K=kG。加密时,将明文编码到Ep(a,b)上的一点M,并产生一个随机整数r(r<n)。计算点C1=M+rK,C2=rGo将C1、C2存入密文。解密时,从密文中读出CI、C2,计算C1-kC2,根据C1-kC2=M+rK-k(rG)=M+rK-r(kG)=M,解得的结果就是点M,即明文。其它加密算法是指所有适合信息加密的技术和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记录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账本系统内用户对其他用户Xi的信用通过信用评价模块进行评价,得出系统内每一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
S2:将第i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记为Ci;
S3:评价值Ci通过网络进行加密传输到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息终端;
S4:信息终端上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信用信息记录更新。
在上述方法中,i表示自然数,账本系统内的任一用户可以对其他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可以通过账本系统每一用户都拥有一个其他用户对其信用评价值。当某一经授权的合法用户需要使用系统内用户的信用信息时,需得到系统的许可和授权,当该用户获得系统的许可和授权后(如果需要支付费用的,还需要支付规定的费用),该用户才能够合法使用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由系统进行维护,用户自己不能变更、修改,只能进行查看,用户可以请求更改写入的信用信息,必须事先获得系统内超过51%的用户的同意。如果某一个用户请求更改写入的信用信息,必须事先获得系统内超过51%的用户的同意。这样,就有效限制了信用信息的任意更改,杜绝了弄虚作假的可能。
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某一用户信息终端上的信用信息丢失或损坏后,经身份信息验证后,可以从系统内的任意一个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复制。
本发明至少包括两个信息终端1,每个信息终端1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1包括信用账本模块2、信用评价模块3、身份验证模块4、账本复制模块5、加密传输模块6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8,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的信用做出的评价,该评价会通过网络被写入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2,且该评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是通过加密方法传输的,利用本发明,全部用户都通过网络进行互联,不存在中心数据库,系统内的每个用户在自己的信息终端1上都有一个信用信息账本,系统内每新增一条信用信息都会记入所有用户的账本,每个用户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信用账本,信用信息一旦记入,未经全体用户51%同意修改,不能更改,信用信息加密传输,安全可靠,真实准确,不受职业道德风险影响。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账本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信息终端,每个信息终端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关系,每个信息终端包括信用账本模块、信用评价模块、身份验证模块、账本复制模块、加密传输模块和信用信息交易模块,所述信用账本模块用于记录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用信息评价值,所述信用评价模块用于系统内某一用户对另一用户进行信用评价,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对信息终端用户身份的验证,账本复制模块用于某一信息终端从另一信息终端进行信用账本信息复制,所述加密传输模块用信息终端之间进行信用信息加密输送;所述信用信息交易模块用于信用信息的交易和支付,信用信息交易模块使系统内和系统外的用户按照规定的服务条款和价格使用信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终端采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智能设备,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智能设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账本系统还包括云端服务器,用户的信用信息保存在所述云端服务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采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或卫星通信网,信息终端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信息终端采用光导纤维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或信息终端采用电磁波、光波或量子作为载体建立链接进行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用评价模块对系统内某一用户进行信用信息评价后,系统内所有信息终端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自动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账本系统还包括信息更改模块,所述信息更改模块用于某一信息终端用户请求信用信息修改并获得账本系统所有用户的51%及以上同意后进行修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传输模块采用哈希加密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或其它加密算法。
8.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账本系统内用户对其他用户Xi的信用通过信用评价模块进行评价,得出系统内每一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
将第i个用户的信用评价值记为Ci;
评价值Ci通过网络进行加密传输到系统内所有用户的信息终端;
信息终端上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信用信息记录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由系统进行维护,用户自己不能变更、修改,只能进行查看,用户可以请求更改写入的信用信息,必须事先获得系统内超过51%的用户的同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记录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某一用户信息终端上的信用信息丢失或损坏后,经身份信息验证后,可以从系统内的任意一个用户的信用账本模块进行复制;某一经授权的合法用户需要使用系统内用户的信用信息时,需得到系统的许可和授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31187.6A CN107688993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31187.6A CN107688993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8993A true CN107688993A (zh) | 2018-02-13 |
Family
ID=6115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31187.6A Pending CN107688993A (zh) | 2017-08-23 | 2017-08-23 |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8993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4921A (zh) * | 2018-07-13 | 2018-12-18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凭证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9064113A (zh) * | 2018-06-30 | 2018-12-21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0490732A (zh) * | 2018-07-13 | 2019-11-22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期货交易方法及系统 |
CN111563817A (zh) * | 2019-02-14 | 2020-08-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CN111970111A (zh) * | 2020-10-22 | 2020-11-20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量子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方法及系统 |
CN112419673A (zh) * | 2020-11-06 | 2021-02-26 |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河流水位监测预警系统 |
CN113411344A (zh) * | 2021-06-28 | 2021-09-17 | 湖南大学 | 面向分布式账本安全的高性能可拓展系统及其集群架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7073A (zh) * | 2016-06-20 | 2016-11-09 | 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区块链来赋予数字账户交易过程独有id的方法 |
CN106230808A (zh) * | 2016-07-28 | 2016-12-14 |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方法 |
CN107730254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深圳市嗨马支付信息有限公司 | 货币安全交易系统及货币安全交易方法 |
-
2017
- 2017-08-23 CN CN201710731187.6A patent/CN1076889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7073A (zh) * | 2016-06-20 | 2016-11-09 | 深圳市淘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区块链来赋予数字账户交易过程独有id的方法 |
CN106230808A (zh) * | 2016-07-28 | 2016-12-14 |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方法 |
CN107730254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深圳市嗨马支付信息有限公司 | 货币安全交易系统及货币安全交易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BOB WANG: "区块链3.0(12):区块链征信重构现有征信模式", 《HTTP://WANGXIAOMING.COM/BLOG/2016/05/08/BLOCKCHAIN-3-CREDIT/》 * |
陈辉: "《相互保险 开启保险新方式》", 31 May 2017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64113A (zh) * | 2018-06-30 | 2018-12-21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09034921A (zh) * | 2018-07-13 | 2018-12-18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凭证管理方法及系统 |
CN110490732A (zh) * | 2018-07-13 | 2019-11-22 |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期货交易方法及系统 |
CN111563817A (zh) * | 2019-02-14 | 2020-08-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记录介质、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CN111970111A (zh) * | 2020-10-22 | 2020-11-20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量子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方法及系统 |
CN111970111B (zh) * | 2020-10-22 | 2021-01-05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量子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方法及系统 |
CN112419673A (zh) * | 2020-11-06 | 2021-02-26 |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河流水位监测预警系统 |
CN113411344A (zh) * | 2021-06-28 | 2021-09-17 | 湖南大学 | 面向分布式账本安全的高性能可拓展系统及其集群架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88993A (zh) | 一种信用信息分布式账本系统及记录发布方法 | |
US2022011456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transfer of cryptocurrency associated with a payroll on a blockchain that leads to an automated payroll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smart contracts | |
CN106778343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涉及隐私数据的数据共享方法 | |
KR20180115768A (ko) | 블록체인으로부터 데이터의 안전한 추출을 위한 암호화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0289056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共享系统和方法 | |
JPWO2018043599A1 (ja) |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 |
EP3318999A1 (de) | Verfahren zum ausstellen einer virtuellen version eines dokuments | |
CN109583215A (zh) | 一种处理征信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区块链数据共享系统 | |
DE102016221700A1 (de) | Verfahren zur Offline-Echtheitsprüfung eines virtuellen Dokuments | |
Zhong et al. | Privacy-protected blockchain system | |
Zhu et al. | Secure Online Examination with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nd Blockchain‐Based Framework | |
CN108140152A (zh) | 计算机实现的追踪机制及数据管理 | |
WO2018088475A1 (ja) | 電子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9474589A (zh) | 基于以太坊的隐私保护传输方法 | |
DE102021002329A1 (de) | Verfahren zum registrieren eines elektronischen münzdatensatzes in einem münzregister; ein münzregister; eine teilnehmereinheit und ein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 |
CN112991045B (zh) | 基于区块链的医疗健康消费融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8733783A (zh) | 一种基于私有区块链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 |
US20230259901A1 (en) | Issuing entity and method for issuing electronic coin data sets, and payment system | |
CN116361823A (zh) | 用于隐私保护的区块链的选择性审计处理 | |
CN114741734B (zh) | 一种药品防伪溯源云链数据多方安全计算方法 | |
CN111881479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反洗钱名单共享系统和方法 | |
US12147952B2 (en) | Method, terminal, monitoring entity, and pay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coin datasets | |
de Alencar |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 |
Ishengoma | NFC-Blockchain Based COVID-19 Immunity Certificate: Proposed System and Emerging Issues. | |
CN114169888B (zh) | 一种通用型支持多重签名的加密货币保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