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2879B -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2879B CN107682879B CN201710760811.5A CN201710760811A CN107682879B CN 107682879 B CN107682879 B CN 107682879B CN 201710760811 A CN201710760811 A CN 201710760811A CN 107682879 B CN107682879 B CN 1076828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ransmission distance
- frequency
- mobile termina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当所述传输距离大于所述预设传输距离阈值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携带移动终端的用户距离基站较远的时候,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4G、Wi-Fi等通信技术已经普及,用户随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天线访问相应的网络,使得用户在使用网络时更加的便利。但是,在用户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时候,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的质量会变差,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提升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
当所述传输距离大于所述预设传输距离阈值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传输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距离阈值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提高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包括:
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所述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所述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
接收所述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所述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将所述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
处理所述信号,以分离出所述消息和所述噪声;
测量所述消息的能量与所述噪声的能量;
计算所述消息的能量与所述噪声的能量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并在检测到所述调节指令时,触发执行所述的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确定出的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提高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所述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所述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所述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子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距离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天线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并处理所述信号,以分离出所述消息和所述噪声,测量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并计算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并在检测到所述调节指令时,触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执行所述的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用户距离信号发射源较远的时候,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会发送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距离信息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距离信息降低传输信号的频率,增大传输信号的传输距离,基站发送降低频率后的信号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接收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且提高频率以还原信号。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携带移动终端的用户距离基站较远的时候,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提升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适用于手机、平板等各类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各类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是用于频率调节检测的信号,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信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通过该信号确定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在移动终端接收到上述信号之后,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分离消息与噪声,进一步测量或计算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再进一步地计算出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之间的比值,从而根据比值确定信号的强度。采用上述确定信号强度的方法,可以准确确定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根据计算得到的信号功率以及信号强度计算公式,确定信号的强度。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出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102、移动终端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物,但信号可以通过障碍物继续传输信号,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信号,并且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其中,信号穿过障碍物时损耗了能量并降低了信号的强度,从而使得确定出的信号的传输距离变长,从而增强了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的容错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信号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存在,则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当前信号状态不佳,请稍做移动再进行检测;若不存在,则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该信号传输的距离。采用上述确定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可以检测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障碍物,并提示用户避开,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化,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103、移动终端判断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为基站辐射额定信号的最佳距离,上述辐射额定信号的特性由基站决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104、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高的信息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因此,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基站可以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根据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的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进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从基站发来的信号之后,确定信号的强度,在确定信号的强度之后,进一步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并判断信号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若是,则发送信号频率异常信息给基站,并触发基站执行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的步骤。可见,图1所描述的方法能够自动地检测出移动终端距离基站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自动地调节传输频率。移动终端的这种自动处理能力,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且提高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是用于频率调节检测的信号,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信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通过该信号确定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在移动终端接收到上述信号之后,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分离消息与噪声,进一步测量或计算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再进一步地计算出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之间的比值,从而根据比值确定信号的强度。采用上述确定信号强度的方法,可以准确确定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根据计算得到的信号功率以及信号强度计算公式,确定信号的强度。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出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202、移动终端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物,但信号可以通过障碍物继续传输信号,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信号,并且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其中,信号穿过障碍物时损耗了能量并降低了信号的强度,从而使得确定出的信号的传输距离变长,从而增强了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的容错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信号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存在,则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当前信号状态不佳,请稍做移动再进行检测;若不存在,则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该信号传输的距离。采用上述确定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可以检测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障碍物,并提示用户避开,使得移动终端更加智能化,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的性能。
203、移动终端判断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4;若否,则执行步骤205。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为基站辐射额定信号的最佳距离,上述辐射额定信号的特性由基站决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204、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高的信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因此,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基站可以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根据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的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进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205、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低的信息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时的频率要大,因此,基站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移动终端在接收到从基站发来的信号之后,确定信号的强度,在确定信号的强度之后,进一步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并判断信号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则发送信息给基站,触发基站执行降低传输频率或提高传输频率的步骤。可见,图2所描述的方法能够自动地检测出移动终端距离基站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自动地调节传输频率。移动终端的这种自动处理能力,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且提高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移动终端检测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否,则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状态可以包括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状态或者移动终端自动运行程序的状态等各种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检测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方法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运行内存的使用情况,若运行内存的使用值超过工作运行内存的使用值,则判定移动终端处于工作状态,上述工作运行内存为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工作的预定临界值。
302、移动终端判断是否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若是,则执行步骤303;若否,结束本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基站进行交互可以包括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移动终端拨打电话等与基站进行交互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判断是否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的方法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检测打开了使用网络连接的应用,并判断是否在上传信息,若判断出上述应用在上传信息,则判定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
303、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频率调节请求,并触发执行步骤304~步骤309,上述频率调节请求用于请求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信号,该信号用于频率调节的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的步骤301~步骤303,可以在移动终端接收检测信号之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需要进行频率调节,使得移动终端避免长时间检测造成的电量浪费,从而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304、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是用于频率调节检测的信号,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信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如通过该信号确定信号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在移动终端接收到上述信号之后,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分离消息与噪声,进一步测量或计算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再进一步地计算出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之间的比值,从而根据比值确定信号的强度。采用上述确定信号强度的方法,可以准确确定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可以包括:
移动终端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根据计算得到的信号功率以及信号强度计算公式,确定信号的强度。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出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305、移动终端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
306、移动终端接收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该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307、移动终端将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信号的传输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的步骤305~步骤307,可以使移动终端与服务设备进行通信,并通过服务设备寻找与信号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确定信号传输距离。
308、移动终端输出提示界面,该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输出的提示界面可以包括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的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时间的时间信息等各种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09、移动终端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310;若否,则结束本流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接收到用于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之后,移动终端可以检测调节指令中携带的信息,并判断调节指令中携带的信息是何种信息,若调节指令中携带的信息为用户的指纹信息,则进一步判断用户的指纹信息是否与移动终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指纹信息相匹配,若用户的指纹信息与移动终端数据库中存储的指纹信息相匹配,则判定用户的指纹信息为合法信息,进而执行步骤310。其中,调节指令中携带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的虹膜信息以及声纹信息等可以证明用户身份的信息;移动终端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储的虹膜信息以及声纹信息等可以证明用户身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施上述的步骤308~步骤309,可以在移动终端确定好信号的强度与传输距离之后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进行频率调节,并在接收到调节指令之后进行频率调节,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增强了移动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性,同时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以询问用户是否进行频率调节,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接收调节指令,节省了终端开支,降低功耗。
310、移动终端判断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11;若否,则执行步骤312。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为基站辐射额定信号的最佳距离,上述辐射额定信号的特性由基站决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11、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高的信号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从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因此,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基站可以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根据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的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进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312、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低的信息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时的频率要大,因此,基站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为基站改变信号的传输频率提供标准,使得基站改变上述传输频率更加快捷,从而提高了基站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更快速地调节传输频率。
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移动终端检测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是则向基站发送频率检测的请求,并在接收到从基站发来的信号之后,确定信号的强度,在确定信号的强度之后,进一步根据服务器中存储的大数据来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输出提示界面,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若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指令,则判断信号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发送信息给基站,触发基站执行降低传输频率或提高传输频率的步骤。可见,图3所描述的方法能够自动地检测出移动终端距离基站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自动地调节传输频率。移动终端的这种自动处理能力,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并且提高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400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01接收包括消息和噪声的信号,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分离消息与噪声,进一步测量或计算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再进一步地计算出消息的能量与噪声的能量之间的比值,从而根据比值确定信号的强度。采用上述确定信号强度的方法,可以准确确定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401确定出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单元402根据接收单元401确定出的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之前,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检测信号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存在,则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当前信号状态不佳,请稍做移动再进行检测;若不存在,则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该信号传输的距离。采用上述确定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可以检测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障碍物,并提示用户避开,使得移动终端400更加智能化,从而优化了移动终端400的性能。
第一判断单元403,用于判断确定单元402确定的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为基站辐射额定信号的最佳距离,上述辐射额定信号的特性由基站决定,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发送单元404,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上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高的信息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发送单元404发送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400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因此,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实施这种实施方式,基站可以在接收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根据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的传输距离,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增大信号的传输距离,使得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号不会失真,进而提升了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频率调节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强度确定信号的传输距离,再根据确定出的传输距离判断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若判断的结果为是,则向基站发送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使得用户在与基站距离较远时使用移动终端的时候,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调节频率,从而提升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是由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相比,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向基站发送包括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基站接收上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频率比理想值低的信息以及信号的传输距离信息等其它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接收发送单元404发送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传输距离,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可以包括:
基站在接收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之后,在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中获取传输距离,在获取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上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该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400发射接收信号频率优化信息时的频率要大,因此,基站提高信号的传输频率为上述最佳传输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400中,确定单元402可以包括:
发送子单元4021,用于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在发送子单元4021发送上述信号强度信息之后,触发接收子单元4022启动。
接收子单元4022,用于接收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该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确定子单元4023,用于将接收子单元4022接收到的传输距离信息中包括的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信号的传输距离。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使移动终端与服务设备进行通信,并通过服务设备寻找与信号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确定信号传输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400中,接收单元401接收信号,并确定信号的强度的具体方式为:
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根据计算得到的信号的功率以及信号强度计算公式,确定信号的强度。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出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移动终端确定出的信号强度的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400中,还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405,用于在接收单元401接收信号之前,检测移动终端40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状态可以包括用户使用移动终端400的状态或者移动终端400自动运行程序的状态等各种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移动终端400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具体方式为:
第一检测单元405检测运行内存的使用情况,若运行内存的使用值超过工作运行内存的使用值,则判定移动终端400处于工作状态,上述工作运行内存为判断移动终端400是否工作的预定临界值。
第二判断单元406,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405的检测结果为是时,判断移动终端400是否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400与基站进行交互可以包括移动终端400连接网络,移动终端400拨打电话等与基站进行交互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判断单元406判断是否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的具体方式为:
第二判断单元406检测打开了使用网络连接的应用,并判断是否在上传信息,若判断出上述应用在上传信息,则判定移动终端400需要与基站进行交互。
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40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基站发送频率调节请求,并触发接收单元401执行接收信号的操作,上述频率调节请求用于请求基站向移动终端400发送信号,上述信号用于频率调节的检测。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需要进行频率调节,使得移动终端避免长时间检测造成的电量浪费,从而增强了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400中,还可以包括:
输出单元407,用于输出提示界面,上述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上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并在输出单元407输出提示界面之后,触发第二检测单元408启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单元407输出的提示界面可以包括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的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时间的时间信息等各种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检测单元408,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并在检测到调节指令时,触发第一判断单元403执行判断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的操作。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在移动终端确定好信号的强度与传输距离之后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需要进行频率调节,并在接收到调节指令之后进行频率调节,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增强了移动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性,同时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以询问用户是否进行频率调节,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接收调节指令,节省了终端开支,降低功耗。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可以自动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并判断是否要与基站进行交互,并在与基站有交互时,自动接收信号并确定传输距离,再提示用户是否需要频率调节,如用于接收频率调节,移动终端则发送信号给基站,以触发基站进行频率的调节,使得用户在与基站距离较远时使用移动终端的时候,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调节频率,从而提升移动终端连网的质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用于频率调节检测的信号;
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
当所述传输距离大于所述预设传输距离阈值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包括:
检测所述信号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存在,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信号状态不佳,请稍做移动再进行检测;
若不存在,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包括:
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在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所述传输距离,在获取到所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所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所述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且所述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所述最佳传输频率;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传输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距离阈值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提高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包括:
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所述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所述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
接收所述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所述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将所述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包括:
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
处理所述信号,以分离出所述消息和所述噪声;
测量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
计算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
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并在检测到所述调节指令时,触发执行所述的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的步骤。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并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所述信号是用于频率调节检测的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确定出的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确定出的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的方式具体为:
检测所述信号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存在,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信号状态不佳,请稍做移动再进行检测;若不存在,根据所述信号的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降低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的方式具体为:
在接收到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之后,在所述信号频率异常信息中获取所述传输距离,在获取到所述传输距离之后,连接数据库,并寻找与所述传输距离相对应的最佳传输频率,所述最佳传输频率要比移动终端发射接收信号频率异常信息时的频率要小,且所述基站降低信号的传输频率为所述最佳传输频率;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降低频率后的信号并提高信号的频率以还原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信号频率优化信息,以触发所述基站接收所述信号频率优化信息,并根据所述传输距离,提高所述信号的传输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服务设备发送包括所述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信息,以触发所述服务设备在数据库中匹配与所述信号的强度相对应的传输距离;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设备发送的传输距离信息,所述传输距离信息包括目标传输距离;
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子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传输距离信息中包括的所述目标传输距离确定为所述信号的传输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天线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消息和噪声,并处理所述信号,以分离出所述消息和所述噪声,测量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并计算所述消息的能量和所述噪声的能量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提示界面,所述提示界面包括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要进行频率调节;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用于进行频率调节的调节指令,并在检测到所述调节指令时,触发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执行所述的判断所述传输距离是否大于预设传输距离阈值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60811.5A CN107682879B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60811.5A CN107682879B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2879A CN107682879A (zh) | 2018-02-09 |
CN107682879B true CN107682879B (zh) | 2021-04-02 |
Family
ID=6113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60811.5A Active CN107682879B (zh) | 2017-08-30 | 2017-08-30 |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28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23839B (zh) * | 2018-06-19 | 2021-10-22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飞行器和控制设备 |
CN108965434B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苏州裕太车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距离增强型的以太网传输方法 |
CN112152704B (zh) * | 2019-06-28 | 2022-10-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4641071A (zh) * | 2020-12-16 | 2022-06-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频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
CN118244196A (zh) * | 2022-12-23 | 202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方位测量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6633797B (zh) * | 2023-05-23 | 2023-10-20 | 南京顺盛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优化采集分析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0523A (zh) * | 2005-10-21 | 2006-03-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连续相位调制自适应跳频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 |
US7650127B2 (en) * | 2005-01-10 | 2010-01-1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 Gain controlled external low noise amplifier |
CN102681754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N103369668A (zh) * | 2012-03-27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位置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4954978A (zh) * | 2014-03-25 | 2015-09-30 | 张兆龙 | 无线网络测距方法及装置 |
CN105578472A (zh) * | 2016-01-19 | 2016-05-11 | 南京微传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在线优化规划方法 |
CN105933921A (zh) * | 2016-03-30 | 2016-09-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EP3116269A1 (en) * | 2014-07-17 | 2017-01-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ignal measurement period adjustment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
CN106899991A (zh) * | 2017-03-08 | 2017-06-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基于多机器人和高斯信号模型的自适应最优自组网方法 |
US9820174B2 (en) * | 2014-07-28 | 2017-11-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5564A (zh) * | 2011-05-20 | 2011-10-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
CN102915189B (zh) * | 2011-08-02 | 2016-03-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3138883B (zh) * | 2011-12-01 | 2018-05-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避免家庭无线设备误对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3024900B (zh) * | 2013-01-07 | 2015-03-11 | 北京理工大学 | 无线层析成像网络的分数阶傅立叶多径伪像修正定位方法 |
CN103167547A (zh) * | 2013-03-13 | 2013-06-19 | 大连大学 | 一种超短波电台电波覆盖范围的计算方法 |
US9945931B2 (en) * | 2014-12-12 | 2018-04-17 | University Of Kansas | Techniques for navigating UAVs using ground-based transmitters |
CN105101330B (zh) * | 2015-06-25 | 2020-02-2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连接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6094875B (zh) * | 2016-06-27 | 2019-01-22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目标跟随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08-30 CN CN201710760811.5A patent/CN1076828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50127B2 (en) * | 2005-01-10 | 2010-01-1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 Gain controlled external low noise amplifier |
CN1750523A (zh) * | 2005-10-21 | 2006-03-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连续相位调制自适应跳频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 |
CN102681754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N103369668A (zh) * | 2012-03-27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位置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4954978A (zh) * | 2014-03-25 | 2015-09-30 | 张兆龙 | 无线网络测距方法及装置 |
EP3116269A1 (en) * | 2014-07-17 | 2017-01-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ignal measurement period adjustment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
US9820174B2 (en) * | 2014-07-28 | 2017-11-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
CN105578472A (zh) * | 2016-01-19 | 2016-05-11 | 南京微传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在线优化规划方法 |
CN105933921A (zh) * | 2016-03-30 | 2016-09-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6899991A (zh) * | 2017-03-08 | 2017-06-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基于多机器人和高斯信号模型的自适应最优自组网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2879A (zh) | 2018-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82879B (zh) | 一种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频率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10492531B2 (en) | Information pus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101357B (zh) | 一种控制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
US9794889B2 (en) |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426718B (zh) | 一种gnss接收机的电台的自检方法和存储装置 | |
CN107592634B (zh) | 一种基于云sim技术实现多网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834156B (zh) | 电子装置、波束调整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 |
CN110719616A (zh)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US10285158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iggering paging profiling | |
CN112040520B (zh) |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3941686A (zh) | 语音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08513014B (zh) | 一种降低手机通话辐射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RU2015152498A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 |
CN107484215B (zh) | 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推荐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221243B (zh) | 一种通信网络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 |
JP2016096575A5 (zh) | ||
CN108029067B (zh) | 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系统、连接管理方法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
WO2017019508A1 (en) | Push-to-talk function enabled by eye and voice detection in a mobile device | |
US20100003925A1 (en) | Insensitive area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734607B (zh) |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139269B (zh) | Lte终端的侦码方法、装置、侦码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750048B (zh) | 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通讯天线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107682815A (zh) | 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推荐通信地点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 |
CN111148028B (zh) | 一种定位纠偏方法及服务器 | |
US12044768B2 (en) |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distance from a transmitter to a receiv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