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4945A -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74945A CN107674945A CN201710828269.2A CN201710828269A CN107674945A CN 107674945 A CN107674945 A CN 107674945A CN 201710828269 A CN201710828269 A CN 201710828269A CN 107674945 A CN107674945 A CN 1076749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control
- control area
- computer heating
- load
- compu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获取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分别判断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本发明充分提高了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退火炉炉区温度控制系统在低温低负载下,流量控制阀需要稳定控制,保证燃料输出的准确性然而因为存在死区的因素,流量控制阀开度的控制无法很精确的保证输出流量,因此闭环控制系统总在频繁调节流量控制阀的开度,造成区燃气流量波动较大,从而导致燃气流量也不稳定,所以造成烧嘴或者因为燃气流量不够而点火失败,或者因为燃气过量而造成不充分燃烧,废气中CO含量陡增。因此,严重影响了加热进度和温度控制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退火炉内温度控制会加热进度和温度控制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分别判断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包括:
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所述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与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进行差值计算,以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
分别计算出与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所对应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可选的,所述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
根据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和预设周期,计算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均为与所述第一恒定流量对应的第二恒定流量。
可选的,所述预设负载阈值具体为20%~4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恒定输出流量值为60Nm3/h。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具体为:通过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燃气流量控制器的开度锁定在1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负载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所述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与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进行差值计算,以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
分别计算出与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所对应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如下程序模块:
负载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
根据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和预设周期,计算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均为与所述第一恒定流量对应的第二恒定流量。
可选的,所述预设负载阈值具体为20%~4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恒定输出流量值为60Nm3/h。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具体为:通过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燃气流量控制器的开度锁定在10%。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中的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从而实现了低温低负载下(即小于预设负载阈值时)强制给流量控制器一个稳定输出,因此小于预设负载阈值时不会根据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调节加热控制区内的燃气输入大小,使低温低负载下的温度控制稳定性增强,保证了小流量燃料输出的准确性,因此,可以克服非线性死区对控制退火炉内温度的影响,进而,充分提高了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精度。
进一步的,消除了低温低负载下烧嘴由于流量波动而造成点火频繁失败的问题,同时各加热控制区内辐射管工作稳定,因此保证了加热进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高了退火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平均温差<11℃,保证了加热质量,减少高温燃气对被加热带钢的直接热冲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程序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退火炉具体应用于热镀锌的退火工序中,用于热镀锌的退火炉由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冷却段和均衡段构成。预热段通过回收废气中的热量把带钢加热到预热段所需的炉温设定值。加热段和均热段均通过辐射管加热,加热段和均热段的燃烧控制方式为燃气与助燃空气的比例控制。加热段和均热段均通过辐射管进行加热,因此,加热段和均热段合称为辐射管加热段。具体的,辐射管加热段共分为M个加热控制区。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执行S101:获取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辐射管加热段共分为7个独立的加热区:依次的6个加热区和1个均衡区(均衡区对应为均衡段)。相对的两个加热区作为同一个加热控制区,则退火炉内分为4个加热控制区,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控制7个加热区的温度,7个加热区中的每个加热区装有作为区域内温度控制的两个热电偶和一个作为辐射管过热控制的热电偶。
4个加热控制区中的加热控制区1为:相对的加热区1+加热区2;加热控制区2为:相对的加热区3+加热区4;加热控制区3为:相对的加热区5+加热区6;加热控制区4对应为均热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首先,执行步骤S1011、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Tsp)。
需要说明的是,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可以不同。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均为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得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带钢参数包括带钢的宽度、厚度、线速度,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根据炉内带钢的宽度、厚度、线速度这三个带钢参数与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共同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需的炉温设定值。
接着,执行步骤S1012、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Tsp)与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Tpv)进行一一对应的差值计算,以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
具体计算方式为:加热控制区1的炉温差值=加热控制区1的炉温设定值(Tsp)-加热控制区1的实际炉温(Tpv),加热控制区2的炉温差值=加热控制区2的炉温设定值(Tsp)-加热控制区2的实际炉温(Tpv),加热控制区3的炉温差值=加热控制区3的炉温设定值(Tsp)-加热控制区3的实际炉温(Tpv),加热控制区4的炉温差值=加热控制区4的炉温设定值(Tsp)-加热控制区4的实际炉温(Tpv)。
而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为通过M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检测元件分别采集到。
接着,执行步骤S1013、分别计算出与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所对应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S102、分别判断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具体的,预设负载阈值具体为20%~4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设负载阈值可以设置为20%、或者22%、或者24%、或者26%、或者28%、或者30%、或者32%、或者34%、或者36%、或者38%、或者40%。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预设负载阈值具体设置为33%。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M个加热控制区设置的预设负载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S103、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具体来讲,如果加热控制区1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则将加热控制区1内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加热控制区1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并且加热控制区1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如果加热控制区2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则将加热控制区2内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加热控制区2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并且加热控制区2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如果加热控制区3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将加热控制区3内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加热控制区3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并且加热控制区3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如果加热控制区4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将加热控制区4内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加热控制区4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并且加热控制区4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具体为: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多次被点燃,并且,同一烧嘴的相邻两次被点燃时间之间有间歇,并且,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全部烧嘴在同一次被点燃时是同时被点燃的。
上述实施例通过使用脉宽调制技术,调节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的燃烧时间的占空比(通断比),以使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全部烧嘴在同一次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根据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根据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具体的,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通过如下步骤计算得到: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和预设周期,计算出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具体的,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除以预设负载阈值得到负载比例值。具体的,负载比值乘以预设周期,得到预设周期内烧嘴的燃烧时间的占空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燃烧时间的占空比=实际所需加热负载/预设负载阈值*预设周期。
具体的,一个烧嘴装有一个点火电机和一个火焰检测器UVS,通过高压变压器和点火控制单元BCU对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全部烧嘴执行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同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每个烧嘴前的电磁关断阀得失电,以使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全部烧嘴实现同时间歇性点燃。
预设周期可以为200s,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33%之间的负载比例值,计算200s周期内烧嘴的燃烧时间的占空比。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燃气流量控制器在一个稳定开度,以达到控制燃气流量控制器的流量为第一恒定流量。
具体的,第一恒定流量可以设置为60Nm3/h,通过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燃气流量控制器的开度锁定在10%,以使燃气流量控制器的流量为60Nm3/h。
进一步的,在S103之后,调节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与第一恒定流量对应的第二恒定流量。
具体的,针对燃气流量控制器的流量输出值恒定在60Nm3/h,以计算满足输出功率=33%所需要的空气流量为第二恒定流量。
S103’、将从M个加热控制区中判断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的流量均根据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
具体的,在S103’中,根据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的流量输出,从而控制燃气和助燃空气的流量,具体的调节方式为:若热需求降低,则先减少燃气量;若热需求增加,则先增加助燃空气量。
进一步的,在S103’中,将从M个加热控制区中判断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烧嘴,依时序进行依次点燃。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参考图2所示,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负载判断单元202,用于分别判断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第一控制单元203,用于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第二控制单元204,用于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
在一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201具体用于:
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
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与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进行差值计算,以计算出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
分别计算出与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所对应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可选的,系统还包括如下程序模块:
负载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
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和预设周期,计算出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均为与第一恒定流量对应的第二恒定流量。
在一实施方式中,预设负载阈值具体为20%~4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恒定输出流量值为60Nm3/h。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203,具体用于:通过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燃气流量控制器的开度锁定在1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将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中的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从而实现了低温低负载下(即小于预设负载阈值时)强制给流量控制器一个稳定输出,因此小于预设负载阈值时不会根据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调节加热控制区内的燃气输入大小,使低温低负载下的温度控制稳定性增强,保证了小流量燃料输出的准确性,因此,可以克服非线性死区对控制退火炉内温度的影响,进而,充分提高了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精度。
进一步的,消除了低温低负载下烧嘴由于流量波动而造成点火频繁失败的问题,同时各加热控制区内辐射管工作稳定,因此保证了加热进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高了退火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平均温差<11℃,保证了加热质量,减少高温燃气对被加热带钢的直接热冲击。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分别判断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包括:
根据带钢目标退火温度和所述退火炉内当前带钢的带钢参数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
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所需的炉温设定值与M个加热控制区各自的实际炉温进行差值计算,以计算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
分别计算出与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内的炉温差值所对应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根据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确定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
根据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的负载比例值和预设周期,计算出所述烧嘴所在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与所述第一恒定流量对应的第二恒定流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具体为20%~4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定输出流量值为60Nm3/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具体为:
通过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燃气流量控制器的开度锁定在10%。
8.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包括M个加热控制区的退火炉中,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
负载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的每个加热控制区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是否小于预设负载阈值,以确定出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以及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各个加热控制区;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小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燃气流量控制器均保持在第一恒定流量,并控制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进行同时间歇性点燃,其中,同一加热控制区内的各个烧嘴被点燃的持续时间相同;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加热控制区中实际所需加热负载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每个加热控制区所对应的空气流量控制器和燃气流量控制器均根据各自的实际所需加热负载进行调节流量。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步骤。
10.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28269.2A CN107674945B (zh) | 2017-09-14 | 2017-09-14 |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28269.2A CN107674945B (zh) | 2017-09-14 | 2017-09-14 |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74945A true CN107674945A (zh) | 2018-02-09 |
CN107674945B CN107674945B (zh) | 2019-09-20 |
Family
ID=6113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28269.2A Active CN107674945B (zh) | 2017-09-14 | 2017-09-14 |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7494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4440A (zh) * | 2019-05-24 | 2019-08-20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184448A (zh) * | 2019-06-11 | 2019-08-30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调整退火炉空燃比的方法 |
CN111363910A (zh) * | 2020-03-03 | 2020-07-03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脉冲式烧嘴加热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1519016A (zh) * | 2020-04-30 | 2020-08-11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热镀锌板的制备方法、以及热镀锌板 |
CN115216619A (zh) * | 2022-08-16 | 2022-10-21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连退炉加热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27322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Nisshin Steel Co Ltd | 鋼帯の加熱温度制御方法 |
CN101824517A (zh) * | 2009-03-05 | 2010-09-08 | 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脉冲燃烧控制式退火炉 |
CN103305683A (zh) * | 2013-05-28 | 2013-09-18 | 首钢总公司 | 一种低功率下连续退火炉烧嘴燃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3388071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轧加热炉及其局部强化加热控制方法 |
CN106196052A (zh) * | 2015-11-13 | 2016-12-07 | 钟海胜 | 智能脉冲燃烧系统 |
CN106435160A (zh) * | 2016-11-22 | 2017-02-22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17
- 2017-09-14 CN CN201710828269.2A patent/CN1076749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27322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Nisshin Steel Co Ltd | 鋼帯の加熱温度制御方法 |
CN101824517A (zh) * | 2009-03-05 | 2010-09-08 | 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脉冲燃烧控制式退火炉 |
CN103388071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轧加热炉及其局部强化加热控制方法 |
CN103305683A (zh) * | 2013-05-28 | 2013-09-18 | 首钢总公司 | 一种低功率下连续退火炉烧嘴燃烧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6196052A (zh) * | 2015-11-13 | 2016-12-07 | 钟海胜 | 智能脉冲燃烧系统 |
CN106435160A (zh) * | 2016-11-22 | 2017-02-22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退火炉内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4440A (zh) * | 2019-05-24 | 2019-08-20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退火炉残氧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184448A (zh) * | 2019-06-11 | 2019-08-30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调整退火炉空燃比的方法 |
CN111363910A (zh) * | 2020-03-03 | 2020-07-03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脉冲式烧嘴加热输出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1519016A (zh) * | 2020-04-30 | 2020-08-11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热镀锌板的制备方法、以及热镀锌板 |
CN115216619A (zh) * | 2022-08-16 | 2022-10-21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连退炉加热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74945B (zh) | 2019-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74945A (zh) | 一种退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8322312B2 (en) | Water heater stacking detection and control | |
CN103557534B (zh) | 工业炉高精度脉冲燃烧控制方法 | |
EP0322132B1 (en) | Fuel burner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control | |
US97270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furnace pressure of a continuous annealing furnace | |
CN104060080B (zh) | 轧钢加热炉板坯加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8330257A (zh) | 退火炉加热段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388071B (zh) | 一种热轧加热炉局部强化加热控制方法 | |
CN110343847B (zh) | 炉温控制方法和退火炉 | |
CN102829643B (zh) | 具有辅助燃烧功能的炭素焙烧炉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 |
CN104911330B (zh) | 燃气式辊底炉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4577278A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selected zone in a fuel fired furnace | |
CN107429915A (zh) | 用于可控地运行特别是再生式地加热的工业炉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装置和可加热的工业炉 | |
CN106642195A (zh) | 蓄热式燃烧温度场分侧动态延时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 |
CN105650672B (zh) | 空燃电子比例调节系统 | |
CN112695193B (zh) | 一种保证热轧加热炉烧嘴高效工作的协调控制方法 | |
KR101304974B1 (ko) | 급탕기의 온수사용 초기 연소량 제어방법 | |
JPS5814855B2 (ja) | 多帯式加熱炉の炉温設定制御方法 | |
KR101261150B1 (ko) | 급탕기의 온수공급 제어방법 | |
KR101815993B1 (ko) | 가스보일러 및 그의 온수 출탕 제어방법 | |
KR101395508B1 (ko) | 가열로의 산소랜싱 연소제어장치 | |
RU2008149158A (ru) |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 в промышленной печи | |
CN113847821A (zh) | 一种加热炉烧嘴用脉冲控制及脉冲炉的炉温控制方法 | |
CN100457350C (zh) | 间歇式气体保护钎焊炉中加热钎焊区的加热装置 | |
CN115355522B (zh) | 一种连续比例调节和小火脉冲相结合的燃烧系统控温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